9025-110284 经过一年整合,H800的情况如何了?
北朝旧贴 | isdily | 共 22459 字 | 2013-04-07 | | 编辑本页
isdily 于 2013-3-31 19:39:25 发表了:
1631年到1632年元旦前,由于整合完毕,设定里H800为建设周期全年平均50天,而施建涛最初预计在整合完毕后,其实能达到30天下水一艘的速度,考虑到1631年前期因为公差问题,H800是远超预期的,那么最新的设定是多少天下水一艘?
另外,香山澳造船基地设定是挖出来的船坞一次同时造4艘,那么在1632年是否仍然保持一次4艘的速度,还是说扩能?不过现在好像有个问题是,在发动机行动得到的第一批移民走出净化营前,海军人员补充将很困难,如果再维持这个速度,估计只能把新造船只卖别人了,不过这好像不合适,毕竟临高还有很多当初从海盗那弄来的改造老船,是不是应该进行新一轮淘汰老船的行动了?
就当前的情况看,发动机计划刚进行不到一半,但是在1632年7月大规模官军平叛部队到来前,孔有德的叛军主要是在莱州城附近作战,屺姆岛的难民数量将逐步减少,这阶段对北上的H800运人需求是下降的,第一运输船队这阶段应该主要是为济州岛的基建提供各种建材和难民营的补充物资,比如粮食和药品。随着难民营的逐步建成,估计在5月前可能营地基本完工,那么H800们是不是应该去别的更有价值的地方了?比如去江南收购棉布啥的?
1632年新造的H800是否也应该相应调整到对暹罗的贸易线路上去?
海盗 于 2013-3-31 19:48:17 发表了:
如果配套没问题的话, 量产总装是很快的, 为了以后维持产能, H800应该始终按照经济建造速度建造, 船员可以通过发动机计划不断补充, 大不了拖回临高舾装上蒸汽机, 改成近海炮艇.
H800的主要问题应该是木材, 材质和干燥都不会太好, 因而大修周期会很短, 可能两三年就要大修, 这样需要不少船周转, 当然等占了北海道之后, 就有寒区阔叶木了, 船体的寿命可以普遍提高.
叐訁宜De糹彔葉 于 2013-3-31 23:09:59 发表了:
我勒个去的,12*4=48一年产量?
或者我的计算有问题?
叐訁宜De糹彔葉 于 2013-3-31 23:12:50 发表了:
另外,H800成熟了以后应该试制1K5或者2K的大船了吗?
isdily 于 2013-3-31 23:12:54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3-31 19:48
如果配套没问题的话, 量产总装是很快的, 为了以后维持产能, H800应该始终按照经济建造速度建造, 船员可以通 …
我记得月军门说过,明末跑福建-日本的海船一般是10年寿命,考虑到这些船好像是一年跑1~2次,临高的H800虽然跑得狠,但是保养也比他们强,最能熬5年以上才大修一次吧?不至于2~3年就得进船坞大修吧?
isdily 于 2013-3-31 23:18:41 发表了:
叐訁宜De糹彔葉 发表于 2013-3-31 23:09
我勒个去的,12*4=48一年产量?
或者我的计算有问题?
不知道吹牛者啥设定,总之在第一运输船队北上前提到1631年平均50天一艘的下水速度,全年累计生产28艘,那不就是同时4艘一起造咯
而且还提到施建涛在向邬德提出搞河蟹轮时就打算在后面磨合成熟后,做到一艘30天内下水。
海盗 于 2013-3-31 23:47:07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3-31 23:12
我记得月军门说过,明末跑福建-日本的海船一般是10年寿命,考虑到这些船好像是一年跑1~2次,临高的H800虽 …
我们的船材没有做几年自然风干, 顶多是拿平衡窑烤了个把月, 分子结合水会剩下很多, 我觉得两三年拿回来把船壳扒掉换一身壳比较合理.
海盗 于 2013-3-31 23:51:17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3-31 23:18
不知道吹牛者啥设定,总之在第一运输船队北上前提到1631年平均50天一艘的下水速度,全年累计生产28艘,那 …
后期可以做蒸汽辅助动力H800A2, 船头或者船尾加个小型锅炉, 用蒸汽机绞车协助升降帆, 因为中式帆最大的缺点就是重, 升降帆要花很长时间.另外可以做制淡, 进出港辅助侧推, 装卸的时候还可以驱动吊车.
isdily 于 2013-3-31 23:52:30 发表了:
刚才简单从三亚往胡志明市测了下距离,好像有1100公里的样子,也就是590海里不到,如果H800按平均时速5节计算,且日夜速度都航船,大致要5天才到普利安哥(西贡)啊,如果放宽一点,那么就是7天左右到那,临高从那里运粮食一次往返加上码头卸货可能要15~20天的样子。
itany 于 2013-4-1 00:00:5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3-31 23:52
刚才简单从三亚往胡志明市测了下距离,好像有1100公里的样子,也就是590海里不到,如果H800按平均时速5节计 …
船的问题就是周转率比较低
所以我还是建议在钢铁和人力足够的情况下,尽快修建铁道
isdily 于 2013-4-1 00:08:43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1 00:00
船的问题就是周转率比较低
所以我还是建议在钢铁和人力足够的情况下,尽快修建铁道
一滩泥老大,搞不定啊,一公里光铁轨就要20吨以上了,加上车皮和车头,临高现在当了裤子也搞不起啊。起码也得到二五和三五才能满足了。
海盗 于 2013-4-1 00:08:52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3-31 23:52
刚才简单从三亚往胡志明市测了下距离,好像有1100公里的样子,也就是590海里不到,如果H800按平均时速5节计 …
我觉得那个航速估太低了
isdily 于 2013-4-1 00:10:10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3-31 23:51
后期可以做蒸汽辅助动力H800A2, 船头或者船尾加个小型锅炉, 用蒸汽机绞车协助升降帆, 因为中式帆最大的缺 …
这得后面才搞了,毕竟要有补煤点,一五最后这3年还是要立足于风帆。
isdily 于 2013-4-1 00:12:09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1 00:08
我觉得那个航速估太低了
不太清楚,按说应该不至于的,H800使用硬帆应该能充分利用八面来风,而且形制也比福船好,福船好像都能有5节速度。
itany 于 2013-4-1 09:02:1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1 00:08一滩泥老大,搞不定啊,一公里光铁轨就要20吨以上了,加上车皮和车头,临高现在当了裤子也搞不起啊。起码 …
呵我之前算过,肯定远远不止20吨
就算用30公斤轨道单线,一公里也是60吨了
但是别忘了那个年代主要的钢铁产量就是修铁路的啊
liutom 于 2013-4-1 11:17:23 发表了:
关于海运的问题,肯定是要上大船的,船的吨位越大,人员效率和动力效率就越高,因此临高造船的发展方向就是越来越大.H800是1200排水吨,下一步应该力争翻一翻,造3000吨左右的船,上蒸汽动力,主要用于大宗物资的运输,比如矿石,粮食,煤炭这些。
海盗 于 2013-4-1 11:21:09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1 00:12
不太清楚,按说应该不至于的,H800使用硬帆应该能充分利用八面来风,而且形制也比福船好,福船好像都能有 …
改进型中式帆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轻,位置更高利用顺风能量更充分,H800又是现代线形船体,比斜桁纵帆船应该没有明显差距
海盗 于 2013-4-1 11:23:25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1 11:17
关于海运的问题,肯定是要上大船的,船的吨位越大,人员效率和动力效率就越高,因此临高造船的发展方向就是 …
H800作为基型的话,大概可以通过简单增加船肋加长船体做到1500以上,也可以减到500吨。中国古代的战船也有类似的建造方法。
海盗 于 2013-4-1 11:24:41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1 00:10
这得后面才搞了,毕竟要有补煤点,一五最后这3年还是要立足于风帆。
主要是用蒸汽操帆,带一两吨煤就够了,柴也行
sailor 于 2013-4-1 12:44:22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1 11:17
关于海运的问题,肯定是要上大船的,船的吨位越大,人员效率和动力效率就越高,因此临高造船的发展方向就是 …
3K很合理,应该马上办
isdily 于 2013-4-1 22:22:10 发表了:
3000吨级的不知道造起来有木有特别的技术门槛。我记得大家说过,3000吨级应该就是仿制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了。问题是胜利号是战舰,运输船应该仿制哪种?
isdily 于 2013-4-1 23:03:05 发表了:
说到造船,忽然想起1630年乘胜包围白沙水寨并最终逼降水寨,按说这时代的水寨一般都有修船的家伙吧?当时连蒙带骗也得把这些人弄回临高造船厂造船啊?
isdily 于 2013-4-1 23:14:52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1 09:02
呵我之前算过,肯定远远不止20吨
就算用30公斤轨道单线,一公里也是60吨了
问题是光临高到琼山就70多公里了,这么一算就得4000多吨,临高当了裤子也玩不起啊!
起码也得是二五以后才能玩的活了,一五在临高2号高炉投产时预计是能达到年产3万吨的生铁,钢好像是2万吨。
itany 于 2013-4-2 01:14:34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1 23:14
问题是光临高到琼山就70多公里了,这么一算就得4000多吨,临高当了裤子也玩不起啊!
起码也得是二五以 …
每年两万就可以开始大范围修路了。
大民国也就是这个能耐
itany 于 2013-4-2 01:17:57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1 11:17
关于海运的问题,肯定是要上大船的,船的吨位越大,人员效率和动力效率就越高,因此临高造船的发展方向就是 …
首先应该尽快投产3000吨级战舰,之后才是上同级别民船。
在现有装卸能力的情况下,船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了耗在港口的时间就成了瓶颈了
isdily 于 2013-4-2 01:19:41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2 01:14
每年两万就可以开始大范围修路了。
大民国也就是这个能耐
问题是临高大量使用铁龙骨和铁肋,加上蒸汽机,这些玩意可把大量钢铁吃掉了。
英国佬的胜利号3500多公吨,载重吨约2200公吨,吃了38吨铁;临高H800是载重吨800公吨,指不定吃了多少钢铁呢。
isdily 于 2013-4-2 02:19:09 发表了:
http://bbs.cctvdream.com.cn/foru … page%3D5&page=4
isdily 于 2013-4-2 02:36:38 发表了:
http://bbs.cctvdream.com.cn/foru … page%3D2&page=1
国之柱石数王振 于 2013-4-2 07:22:30 发表了:
H800的吃水就够折腾了,3000吨的船还是别指望了。实际上风帆时代运输的主力一直是300到800载重吨的船
liutom 于 2013-4-2 11:21:35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2 01:14
每年两万就可以开始大范围修路了。
大民国也就是这个能耐
临高需要大量的蒸汽机,此外还有大量的造船需求,所以现有的3万多吨钢铁产能是不算太高的。
当前运输压力主要是海运,所以应该是集中力量上大吨位船,至少3000吨,蒸汽辅助动力,至少需要100艘。
liutom 于 2013-4-2 11:25:23 发表了:
国之柱石数王振 发表于 2013-4-2 07:22
H800的吃水就够折腾了,3000吨的船还是别指望了。实际上风帆时代运输的主力一直是300到800载重吨的船
应该还是帆的问题,有蒸汽辅助动力就好的多了
吃水嘛,反正3000吨船是跑主要航线的,修个码头,上装卸机械应该没什么难度的。
itany 于 2013-4-2 11:51:58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tany 于 2013-4-2 11:52 编辑
国之柱石数王振 发表于 2013-4-2 07:22
H800的吃水就够折腾了,3000吨的船还是别指望了。实际上风帆时代运输的主力一直是300到800载重吨的船
在临高新建的高标准港口是可以上更大标准的运输船啊
是不是形成相对大小搭配的干线船只和支线船只
itany 于 2013-4-2 11:58:57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2 11:21
临高需要大量的蒸汽机,此外还有大量的造船需求,所以现有的3万多吨钢铁产能是不算太高的。
当前运输压力 …
就算每艘船需要的钢铁60t,就算每年造大船几十也不过就是上千吨罢了。
现在需要钢铁多,主要是基建。
当年主要基建就是修铁路啊
isdily 于 2013-4-2 13:31:39 发表了:
国之柱石数王振 发表于 2013-4-2 07:22
H800的吃水就够折腾了,3000吨的船还是别指望了。实际上风帆时代运输的主力一直是300到800载重吨的船
300~800大行其道也是因为那个时代港口设施不能跟的结果吧?
对临高来说如果广州港,上海港,旅顺港没建成,确实没太大必要建3000吨级的。
Brain1127 于 2013-4-2 13:38:56 发表了:
话说,H800这个平均时速偏低了吧。顺风条件下上10节应该可以
iantsai 于 2013-4-2 14:12:07 发表了:
占领朝鲜就能有大量温带针叶林木材了吧?
liutom 于 2013-4-2 14:12:08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13:31
300~800大行其道也是因为那个时代港口设施不能跟的结果吧?
对临高来说如果广州港,上海港,旅顺港没建 …
应该是帆,船是不可能按比例一直放大下去的,起码桅杆是不行的,没有动力,风帆船就是个废物。
liutom 于 2013-4-2 14:13:25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13:31
300~800大行其道也是因为那个时代港口设施不能跟的结果吧?
对临高来说如果广州港,上海港,旅顺港没建 …
3000吨只是用来运送大宗原料的,矿石、煤炭、粮食、木材,这些都是固定航线,修个3000吨码头还不是小意思?
isdily 于 2013-4-2 14:18:05 发表了:
iantsai 发表于 2013-4-2 14:12
占领朝鲜就能有大量温带针叶林木材了吧?
占领的花销太大了,还是买吧。
isdily 于 2013-4-2 14:19:44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2 14:12
应该是帆,船是不可能按比例一直放大下去的,起码桅杆是不行的,没有动力,风帆船就是个废物。
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是1759年开工的玩意,全风帆,3500多公吨的排水量,2200多公吨的载重吨,人家可没啥帆拉不动的说法,速度最高好像是10节。
iantsai 于 2013-4-2 14:23:59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14:18
占领的花销太大了,还是买吧。
现在不是“窃据我济州岛”吗,怎么可能跟李朝做生意?
liutom 于 2013-4-2 14:24:44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14:19
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是1759年开工的玩意,全风帆,3500多公吨的排水量,2200多公吨的载重吨,人家可没啥帆 …
主桅高62.5米,风帆面积5440平米,仅能达到9节航速
据说这个级别的船一共只建了10艘?
liutom 于 2013-4-2 14:34:37 发表了:
查了一下,现在还有一艘活着的老帆船俄罗斯的“谢多夫”号,7000多吨,3桅,帆面积4182米,但已经有动力了,所以不知道光靠帆能跑多快
isdily 于 2013-4-2 15:18:55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2 14:13
3000吨只是用来运送大宗原料的,矿石、煤炭、粮食、木材,这些都是固定航线,修个3000吨码头还不是小意思 …
目前临高也就在环岛陆续修建一些海港码头,鸿基和广州都没开建,香山澳则暂时没必要,环岛码头的原材料运输目前通过驳船运输,而且估计在二五依旧是采用这种方式;也就是说现在对3000吨级的运输船需求几乎没有。
isdily 于 2013-4-2 15:24:21 发表了:
iantsai 发表于 2013-4-2 14:23
现在不是“窃据我济州岛”吗,怎么可能跟李朝做生意?
我是建议拿金老爷搞里应外合的事作为借口,突击李朝,省得棒子一直在准备搞收复,而临高打垮他估计比搞全岛防御容易太多,也更省钱,搞不好一个伏波军野战营2周时间就能打到王京,等棒子老大跑江华岛,海军军舰一围,那就可以签城下之盟了。
然后买东西卖东西就随意了。
itany 于 2013-4-2 15:29:52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15:24
我是建议拿金老爷搞里应外合的事作为借口,突击李朝,省得棒子一直在准备搞收复,而临高打垮他估计比搞全 …
作为属国(特区)给澳宋中央上交合理负担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isdily 于 2013-4-2 15:35:15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2 15:29
作为属国(特区)给澳宋中央上交合理负担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不打不服,棒子欠揍的
usualjoy 于 2013-4-2 16:01:01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2 11:58
就算每艘船需要的钢铁60t,就算每年造大船几十也不过就是上千吨罢了。
现在需要钢铁多,主要是基建。
当 …
新建的战舰全是钢铁龙骨,这个就很耗钢铁。H-800似乎钢铁部件也不少,似乎龙骨也是铁的,因为找不到太多合适的木材??
itany 于 2013-4-2 16:09:4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15:35
不打不服,棒子欠揍的
我之前就认为就应该去直接打到汉城去,确立朝鲜只是大宋的特区而已。
在未来合适的时候就废了特区,实行直接统治
itany 于 2013-4-2 16:10:39 发表了:
usualjoy 发表于 2013-4-2 16:01
新建的战舰全是钢铁龙骨,这个就很耗钢铁。H-800似乎钢铁部件也不少,似乎龙骨也是铁的,因为找不到太多合 …
铁质龙骨性能好,容易加工啊
isdily 于 2013-4-2 16:56:23 发表了:
usualjoy 发表于 2013-4-2 16:01
新建的战舰全是钢铁龙骨,这个就很耗钢铁。H-800似乎钢铁部件也不少,似乎龙骨也是铁的,因为找不到太多合 …
我记得胜利号就是铁质龙骨,肋条就不知道是不是了,胜利号2200多的载重吨,各种铁质材料花了37吨。
usualjoy 于 2013-4-2 17:05:42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16:56
我记得胜利号就是铁质龙骨,肋条就不知道是不是了,胜利号2200多的载重吨,各种铁质材料花了37吨。
什么龙骨才那么轻??
37吨也就是直径0.5米长24米的铁柱子而已。
itany 于 2013-4-2 17:10:17 发表了:
usualjoy 发表于 2013-4-2 17:05
什么龙骨才那么轻??
37吨也就是直径0.5米长24米的铁柱子而已。
汗,您加工的时候肯定要做成空心筒啊。
就好比车轴都是空心的
isdily 于 2013-4-2 17:12:55 发表了:
楼上正解,一般铁制龙骨不是实心的吧。如果是实心的,18世纪中期也没法再搞机加工了吧。
国之柱石数王振 于 2013-4-2 20:33:10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2 11:51
在临高新建的高标准港口是可以上更大标准的运输船啊
是不是形成相对大小搭配的干线船只和支线船只
整个货运网络,基本上都是原有的港口,要临高进行大规模港口建设的时候,蒸汽船都开始普及了。中国沿海是大量的河港,本身淤积问题就很严重
itany 于 2013-4-2 20:41:3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tany 于 2013-4-2 20:42 编辑
国之柱石数王振 发表于 2013-4-2 20:33
整个货运网络,基本上都是原有的港口,要临高进行大规模港口建设的时候,蒸汽船都开始普及了。中国沿海是 …
我认为是不是在几个条件好,吃水深,机械化装卸的中心港口之间投用大船
比如首先在博铺、三亚、香港、鸿基、高雄、济州这几个点(或者其中一部分)开行3000t船
在内河使用的应该是浅水拖船吧
海盗 于 2013-4-2 20:51:47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13:31
300~800大行其道也是因为那个时代港口设施不能跟的结果吧?
对临高来说如果广州港,上海港,旅顺港没建 …
那时候一个沿海小镇就是几百人口,加上辐射范围五六个城镇,几百吨的船跑一趟就够一年吃穿了
海盗 于 2013-4-2 21:00:57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2 20:41
我认为是不是在几个条件好,吃水深,机械化装卸的中心港口之间投用大船
比如首先在博铺、三亚、香港、鸿 …
主要钢铁基地是昌化,煤从鸿基来一部分,从钦州来一部分,从基隆来一部分,从石狩来一部分。这几个点差不多就是需要那种三五千吨五桅七桅纵帆船跑的路线。
海盗 于 2013-4-2 21:04:02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17:12
楼上正解,一般铁制龙骨不是实心的吧。如果是实心的,18世纪中期也没法再搞机加工了吧。
铁包木最简单,木头都不用整块的,2厘米的木板多层叠起来,塞到凸字型铁皮外壳里,套几个框,打一些销子,韧性也很好
itany 于 2013-4-2 21:15:23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2 21:00
主要钢铁基地是昌化,煤从鸿基来一部分,从钦州来一部分,从基隆来一部分,从石狩来一部分。这几个点差不 …
除了运输煤铁,我觉得在发动机主线上,从济州开始也可以投用大船吧
尤其是要运输马匹的情况下
国之柱石数王振 于 2013-4-2 21:17:25 发表了:
为什么要温带,寒带的木材?热带亚热带的柚木一样是优质船材啊
itany 于 2013-4-2 21:17:31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2 21:04
铁包木最简单,木头都不用整块的,2厘米的木板多层叠起来,塞到凸字型铁皮外壳里,套几个框,打一些销子, …
这个和钢筋混凝土一个原理吧
用中间的木板抗压,周围的包铁抗拉和抗剪切
海盗 于 2013-4-2 21:23:01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2 21:17
这个和钢筋混凝土一个原理吧
用中间的木板抗压,周围的包铁抗拉和抗剪切
更像复合弓,阿拉伯人因为缺木头很早就用类似的方式造船骨了,当然不是用铁包,用皮革条和筋把很多薄片缠起来。
海盗 于 2013-4-2 21:23:26 发表了:
国之柱石数王振 发表于 2013-4-2 21:17
为什么要温带,寒带的木材?热带亚热带的柚木一样是优质船材啊
柚木造军舰
国之柱石数王振 于 2013-4-2 21:26:30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2 21:23
柚木造军舰
柚木的供应量又不缺,而且橡木柚木本身就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优质资源,橡木一样是高价值优质木材,用橡木来节约柚木,这也很诡异
usualjoy 于 2013-4-2 21:58:42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2 17:10
汗,您加工的时候肯定要做成空心筒啊。
就好比车轴都是空心的
那还有强度么?
liutom 于 2013-4-2 22:31:42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2 17:10
汗,您加工的时候肯定要做成空心筒啊。
就好比车轴都是空心的
这个,铁质龙骨和肋骨肯定是实心的啦,不过因为铁的强度高,可以比木头的细很多
liutom 于 2013-4-2 22:57:25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15:18
目前临高也就在环岛陆续修建一些海港码头,鸿基和广州都没开建,香山澳则暂时没必要,环岛码头的原材料运 …
现在比较大宗的应该还是钢铁工业的需求,年产量3.5万吨钢,估计得要7万吨以上的铁矿石,怎么也得有几万吨的煤,这些都是要船运的。另外,炼钢剩下的炉渣应该也不少,怎么也得几万吨,这些东西估计还要当水泥原料或者铺路的材料,应该还需要运走。
isdily 于 2013-4-2 23:01:32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2 22:57
现在比较大宗的应该还是钢铁工业的需求,年产量3.5万吨钢,估计得要7万吨以上的铁矿石,怎么也得有几万吨 …
好像炼铁的铁矿石和焦炭是1:3重量比例,如果是7万吨铁矿石,配套的就是20多万吨焦炭了
炉渣倒是好说,除了拉去当肥料的,剩下的是拿去修路,这些蚂蚁搬家就好了。
itany 于 2013-4-2 23:10:29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2 22:31
这个,铁质龙骨和肋骨肯定是实心的啦,不过因为铁的强度高,可以比木头的细很多
您找个不锈钢杯子,试图折弯他,看看能不能折的动
您再想想如果是把这些材料做成一个等长的棒,至少能弯一定的角度
空心材料,增加直径,可以大大增加抗扭刚度。
没有理由不做成空心的
liutom 于 2013-4-3 01:17:28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2 23:10
您找个不锈钢杯子,试图折弯他,看看能不能折的动
您再想想如果是把这些材料做成一个等长的棒,至少能弯 …
这玩意儿肯定上实心的,一样效果,作空心的太浪费
isdily 于 2013-4-3 01:54:30 发表了:
翻老帖,有个数据好玩
海南省面积3万平方公里,1952年,粮食产量50万吨,人口大约300万,折算一下人均300斤粮
1952年耕地面积250万亩, 2010年耕地面积1000万亩。 1952年海南人口大约300万人,现在大概800万人。
不知道元老院辖下有耕地多少万亩了?每年产粮多少?如果用H800装多少条能装完?
isdily 于 2013-4-3 02:11:4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sdily 于 2013-4-3 02:12 编辑
还有另一个
很多人对科技发展速度悲观啊,其实我倒是很乐观的,毕竟穿越过去不是从无到有,也不需要去发明什么,没有弯路可走。
比如楼上说的百万吨钢铁厂,其实细化一下,也就是100立方米高炉20个,700立方米鼓风机40台,大约需要2万工人,4万吨设备,50万平方米厂房建筑,上亿元投资。
这些数字看着确实恐怖,但主要还是因为穿越者现在规模太小,十年后人口至少百万,就能上这样的项目了,再发展十年人口肯定上千万,一百万吨钢铁厂肯定建成了。
PS:临高一号高炉和二号都是125立方米的,比这段话举例的还大。
国之柱石数王振 于 2013-4-3 07:54:25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23:01
好像炼铁的铁矿石和焦炭是1:3重量比例,如果是7万吨铁矿石,配套的就是20多万吨焦炭了
炉渣倒是好说, …
那是使用较差矿石的18世纪高炉水平,铁焦比1:8。用田独或者韶关的矿石,加上热鼓风的高炉,铁焦比是2:1左右,也就是出一吨铁就需要半吨焦,焦炭消耗量差不多是18世纪水平的十几分之一左右
海盗 于 2013-4-3 10:14:11 发表了:
国之柱石数王振 发表于 2013-4-2 21:26
柚木的供应量又不缺,而且橡木柚木本身就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优质资源,橡木一样是高价值优质木材,用橡木来 …
有比寒带橡木多的多的寒温带阔叶硬杂木
海盗 于 2013-4-3 10:22:14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2 23:01
好像炼铁的铁矿石和焦炭是1:3重量比例,如果是7万吨铁矿石,配套的就是20多万吨焦炭了
炉渣倒是好说, …
跟原煤是1:3差不多
海盗 于 2013-4-3 10:23:55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2 22:31
这个,铁质龙骨和肋骨肯定是实心的啦,不过因为铁的强度高,可以比木头的细很多
现在的船肋是钢板条
liutom 于 2013-4-3 12:08:18 发表了:
显然,临高海运的大头主要是钢铁和粮食这两块,都是万吨级的需求,而且航线是固定的,所以尽快上大型船只,可以提高运输效率。轻工业品这块,因为重量比较轻,目的地也比较分散,可以由中小型船只进行。
哦,似乎未来还有纺织工业,这个也应该是需要一定的运量的,丝是小事,纺纱工业搞起来产量也是很高的。
应该考虑在江南建一个纺织基地,把军服一类的生产转移到那里进行。
isdily 于 2013-4-3 13:45:4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sdily 于 2013-4-3 13:46 编辑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12:08
显然,临高海运的大头主要是钢铁和粮食这两块,都是万吨级的需求,而且航线是固定的,所以尽快上大型船只, …
田独继续用驳船,不用万吨轮;柬埔寨在西贡的据点不清楚啥时候完蛋,不值得投入建设;暹罗可以考虑让神王批准后搞一个。
香山澳基地如果生产进一步扩大,则有必要也修建,不过那边的淡水供应总归是个大问题。
江南的纺织基地在临高没控制江南前,不可能设立。
所以军服等必然在一五结束前都在海南岛内缝制。
liutom 于 2013-4-3 14:48:29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3 13:45
田独继续用驳船,不用万吨轮;柬埔寨在西贡的据点不清楚啥时候完蛋,不值得投入建设;暹罗可以考虑让神 …
田独到临高应该不是用的驳船,还是帆船。
拖轮一共只建了4艘,200吨驳船12艘。
海盗 于 2013-4-3 15:10:09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12:08
显然,临高海运的大头主要是钢铁和粮食这两块,都是万吨级的需求,而且航线是固定的,所以尽快上大型船只, …
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应该可以造H2000吧,和H800用一样的剖面、船头、船尾、桅杆,只是加长加深,主要部件通用,操作一样。
算了一下,如果H800是40米长,12米宽,H2000吃水加到4米,由于吃水变深方形比增加到0.7左右,长度只用加到60-70米,桅杆加一到两个的样子,应该难度不大。
liutom 于 2013-4-3 15:16:50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3 15:10
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应该可以造H2000吧,和H800用一样的剖面、船头、船尾、桅杆,只是加长加深,主要部件通用 …
使用钢龙骨和肋板的话,3000吨也是小意思呀,但船到了这么大尺寸,桅杆和帆就比较难弄了,或者说,技术含量就比较高了。
不上蒸汽动力的话,造出来也跑不了太快。
liutom 于 2013-4-3 15:18:39 发表了:
其实临高搞动力船比搞帆船要有优势,动力船无非是蒸汽机,帆船的话要鼓捣帆,好像临高现在帆布也没实现自给吧?
海盗 于 2013-4-3 19:04:02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15:16
使用钢龙骨和肋板的话,3000吨也是小意思呀,但船到了这么大尺寸,桅杆和帆就比较难弄了,或者说,技术 …
我觉得长宽比5:1-6:1的时候用3-5桅还是可以很好操纵的, 大不了做成7桅, 再大就需要增加船宽了. 东亚地区的潮差一般是1-3米之间, 吃水4-5米的船在高潮位应该很容易进入大部分天然港, 只要标清楚水道, 对主要的海运港, 应该任何潮位都可以进出.
海盗 于 2013-4-3 19:05:21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15:18
其实临高搞动力船比搞帆船要有优势,动力船无非是蒸汽机,帆船的话要鼓捣帆,好像临高现在帆布也没实现自给 …
大部分货物没有急到非要用蒸汽不可, 现在蒸汽机效率也不高, 跑远程储煤占吨位太大了
isdily 于 2013-4-3 21:06:45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14:48
田独到临高应该不是用的驳船,还是帆船。
拖轮一共只建了4艘,200吨驳船12艘。
当初计划里三亚到临高的铁矿船就是计划用驳船,因为驳船建造速度快,反正沿海岸线走,安全也有保障。
isdily 于 2013-4-3 21:18:54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15:16
使用钢龙骨和肋板的话,3000吨也是小意思呀,但船到了这么大尺寸,桅杆和帆就比较难弄了,或者说,技术 …
胜利号满载3000多公吨,10节的速度,在这个时空已经是速度前几名的战舰了——当然首先我们要把那些烧煤的家伙扔出去再算。
桅杆等玩意主要看从东南亚能买到多少好的柚木当主桅了,早先有人提出造钢制主桅,不知道难度如何,毕竟20世纪初德国人确实搞过万吨级的轮船,用的是钢制桅杆。
isdily 于 2013-4-3 21:38:39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15:18
其实临高搞动力船比搞帆船要有优势,动力船无非是蒸汽机,帆船的话要鼓捣帆,好像临高现在帆布也没实现自给 …
帆布情况不清楚,临高进口了一些棉花自己织船帆,但是够不够用就真不好说了,毕竟临高从军舰到运输船再到渔船,多的是用帆大户,设定也没提到。
就目前来说,临高估计到五五都得以纯风帆船为主,军舰可以考虑用混合动力船,但是考虑到蒸汽机的产能,商船还是算了吧,如果再考虑到临高设立补煤点要很长时间,那么蒸汽化更麻烦了。
isdily 于 2013-4-3 21:44:22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3 19:04
我觉得长宽比5:1-6:1的时候用3-5桅还是可以很好操纵的, 大不了做成7桅, 再大就需要增加船宽了. 东亚地区的 …
临高能改造港口设施的地方可以考虑换3000吨的大家伙,而天然港还是考虑用H800到H1000之类的跑着吧,毕竟临高二五也会推进对广东的攻略了,这时候广州港口也会改造。
原先觉得是不是帮暹罗也修个大港口,现在想想,还是算了,H800多拉几次算了,帮暹罗修指不定要协调多久呢?
liutom 于 2013-4-3 22:01:17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3 21:18
胜利号满载3000多公吨,10节的速度,在这个时空已经是速度前几名的战舰了——当然首先我们要把那些烧煤的 …
钢制桅杆对临高来说没什么技术问题,主要还是帆,船越大,需要的帆的面积就越大,这帆布的要求应该就很高了,而且对帆的受力计算会比较细,对帆的操作要求也高。
临高现在的问题是训练有素的水手不足,又面临着海运需求的急剧膨胀,所以用大船,并使用蒸汽辅助动力操帆,就能部分解决水手的问题。当然,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是蒸汽动力,短途用风帆无所谓,长途还是有动力更保险一些,起码对风向的要求要低的多了。
liutom 于 2013-4-3 22:04:43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3 21:06
当初计划里三亚到临高的铁矿船就是计划用驳船,因为驳船建造速度快,反正沿海岸线走,安全也有保障。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田独到临高还是帆船,拖轮还没有投入这条航线。
再说了,500马力明轮拖船,拉着多艘驳船能达到什么样的速度呢?个人认为应该没有帆船快。当前情况下,拖轮更适合在内河牵引驳船逆流而上。
liutom 于 2013-4-3 22:07:16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3 21:38
帆布情况不清楚,临高进口了一些棉花自己织船帆,但是够不够用就真不好说了,毕竟临高从军舰到运输船再到 …
印象中,临高的帆布主要是进口的,还有各种索具,临高自己还不能自给。有一个船帆厂,也主要是把帆布加工成船帆而已。
itany 于 2013-4-3 22:21:18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22:07
印象中,临高的帆布主要是进口的,还有各种索具,临高自己还不能自给。有一个船帆厂,也主要是把帆布加工 …
是的啊,帆布都是进口的。
liutom 于 2013-4-3 22:40:07 发表了:
临高未来的海运,还是应该蒸汽动力+风帆辅助动力,这样顺风的时候用帆,风向不好的时候使用蒸汽动力。
蒸汽机目前确实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蒸汽机是临高必须爬下来的科技树,毕竟临高就是蒸汽时代嘛,就算是想搞电气时代,没有蒸汽机也是扯淡。
从这一点而言,临高确实需要马上投入蒸汽动力船,用于蒸汽机的发展实验。尽管现在已经有了蒸汽动力的军舰,但那些军舰是要保证出航能力的,不适合进行试验,因此临高周围的货运船只是做这种试验的最佳选择。这种试验船日夜不停的航行,唯一的目的就是折腾蒸汽机,把所有的问题都折腾出来,然后改进,然后再折腾,直到折腾的没什么毛病了为止。在折腾的同时,也就培训出了至少3批蒸汽机运行维护人员。
isdily 于 2013-4-3 23:03:01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22:01
钢制桅杆对临高来说没什么技术问题,主要还是帆,船越大,需要的帆的面积就越大,这帆布的要求应该就很高 …
战舰蒸汽化,这点毋容置疑,帆的工艺问题不是大问题,大图书馆有大量风帆时代的帆资料,这点没啥难度,以临高工艺而言,1759年建造1765年完工的胜利号能用的风帆,以临高19世纪中的技术水准造不出是不可能的。
isdily 于 2013-4-3 23:17:20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22:04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田独到临高还是帆船,拖轮还没有投入这条航线。
再说了,500马力明轮拖船,拉着多艘驳 …
第一百零八节 国家库存代码:年初的1631年度财政预算里,企划院得到了一笔买船或者造船经费,专门用来添置运输船队。这笔钱的一部分陆续拨给了临高造船厂,用来建造901拖轮和若干艘近海驳船。从临高需求看,驳船只能是为田独和甲子煤矿准备的。
isdily 于 2013-4-3 23:18:22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22:07
印象中,临高的帆布主要是进口的,还有各种索具,临高自己还不能自给。有一个船帆厂,也主要是把帆布加工 …
这个设定确实不记得哪里提到了,估计确实还不能100%自给,棉花从江南是买了一些,但是估计不够用。
isdily 于 2013-4-3 23:19:59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22:40
临高未来的海运,还是应该蒸汽动力+风帆辅助动力,这样顺风的时候用帆,风向不好的时候使用蒸汽动力。
蒸汽 …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足够的工人,蒸汽机产能不足;没有足够的司炉人员,所以就算有蒸汽机也没人用,所以——在二五之前,至少在登莱的人口吸收之前,死了给商船配蒸汽机的心吧。
liutom 于 2013-4-3 23:39:56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3 23:18
这个设定确实不记得哪里提到了,估计确实还不能100%自给,棉花从江南是买了一些,但是估计不够用。
帆布还没生产出来呢,临高织的布大概只够穿衣服的
liutom 于 2013-4-3 23:43:0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3 23:17
第一百零八节 国家库存代码:年初的1631年度财政预算里,企划院得到了一笔买船或者造船经费,专门用来添置 …
这个和我前面说的一回事,4艘拖轮,12只驳船,其中至少一艘去广州
liutom 于 2013-4-3 23:50:54 发表了:
其实我要的不过是一艘实验船,它也不在运输序列,而是蒸汽训练船。至于说人不够,这个搞笑了,为将来训练几个蒸汽机操作人员,还不至于就找不到人
海盗 于 2013-4-4 01:18:08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3 21:38
帆布情况不清楚,临高进口了一些棉花自己织船帆,但是够不够用就真不好说了,毕竟临高从军舰到运输船再到 …
17世纪印度还没有开始种大陆棉, 貌似最好的棉花品种都在大澳宋手里
海盗 于 2013-4-4 01:19:33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23:39
帆布还没生产出来呢,临高织的布大概只够穿衣服的
记得前面说的是从印度买帆布棉纱,织布还是在临高
海盗 于 2013-4-4 01:20:25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23:50
其实我要的不过是一艘实验船,它也不在运输序列,而是蒸汽训练船。至于说人不够,这个搞笑了,为将来训练几 …
不需要训练船, 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解决
海盗 于 2013-4-4 01:31:5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3 21:44
临高能改造港口设施的地方可以考虑换3000吨的大家伙,而天然港还是考虑用H800到H1000之类的跑着吧,毕竟临 …
我觉得暹罗的港口主要在河口, 应该是主航道被冲刷一面加一些人工栈桥那种. 肯定能走H1500级别的船, 只不过H800的尺度在当时就有点骇人了, 再大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吧.
也可以采用外海装运的办法, 用小一些的船直接到内河边上的粮港装上运到河口换大船
海盗 于 2013-4-4 03:30:52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22:01
钢制桅杆对临高来说没什么技术问题,主要还是帆,船越大,需要的帆的面积就越大,这帆布的要求应该就很高 …
好歹算是玩过帆船, 硬帆的表面张力通过桅杆和帆索分散了, 对材料影响不大.
按临高的技术, 改进型中式帆的横肋应该是弹性的(毛竹\竹木复合之类), 刨面可以用层流线型, 帆面可以承受更大的张力, 帆面气流也更稳定
桅杆比较合适铁包木结构,木材有很好的抗压力,比单纯钢管更结实.
国之柱石数王振 于 2013-4-4 08:09:58 发表了:
大型纵帆船,必须采用较大的长宽比,才能满足多桅杆布置的需求,哪怕是近代技术也是一样,在木制时代,长宽比太大了容积性能和强度就很要命。
那些近代大型的纵帆船,是钢身的,才可能满足货运需求
isdily 于 2013-4-4 18:12:34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3 23:50
其实我要的不过是一艘实验船,它也不在运输序列,而是蒸汽训练船。至于说人不够,这个搞笑了,为将来训练几 …
训练船是训练船,商船数量几十倍上百倍于训练船,还真就是不够用。
liutom 于 2013-4-4 18:26:02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4 18:12
训练船是训练船,商船数量几十倍上百倍于训练船,还真就是不够用。
你这个不够用,到底是什么不够用?
isdily 于 2013-4-4 20:51:28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4 18:26
你这个不够用,到底是什么不够用?
人员不够用,现在光是风帆商船的人手都不够,别说需要更多技术的司炉人员。
liutom 于 2013-4-4 21:15:2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4 20:51
人员不够用,现在光是风帆商船的人手都不够,别说需要更多技术的司炉人员。
行啦,蒸汽机人员的优先级比商船水手级别更高的,再没人手也不可能这个没人手。
除非854和901就不打算用蒸汽动力了。
isdily 于 2013-4-4 21:31:29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4 21:15
行啦,蒸汽机人员的优先级比商船水手级别更高的,再没人手也不可能这个没人手。
除非854和901就不打算用 …
现在说的就是保证军舰,其他的商船缓缓啊。
军舰除了巡防舰没蒸汽化,854(1630型和1630改)和901都是标配啊,我一直说的就是H800无力蒸汽化
蒸汽机人员优先级怎么可能比商船水手优先级高?临高现在商船其实有点商船相对过剩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当然是优先培养水手。没了蒸汽机司炉人员,临高可以继续跑风帆商船,水手不够,可就是连风帆商船都跑不了了。
liutom 于 2013-4-4 21:38:29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4 21:31
现在说的就是保证军舰,其他的商船缓缓啊。
军舰除了巡防舰没蒸汽化,854(1630型和1630改)和901都是 …
现有的这几条蒸汽动力战舰,司炉人员都属于二把刀性质,而且发动机行动本身也证明,854和901上装备的蒸汽机状态极差,无论是设备还是人员均不合格。
不搞这个蒸汽训练船,临高海军的主力舰都会是这个二椅子状态。
liutom 于 2013-4-4 21:40:2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liutom 于 2013-4-4 21:42 编辑
我还真想看看,当某日伏波军想要和郑芝龙开片的时候,854突然在战场上失去蒸汽动力,回来以后伏波军上下会是怎样暴跳如雷。
isdily 于 2013-4-4 21:40:39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4 21:38
现有的这几条蒸汽动力战舰,司炉人员都属于二把刀性质,而且发动机行动本身也证明,854和901上装备的蒸汽 …
我的意思是H800就别指望蒸汽化了。至少二五前做不到。司炉人员根本不足。先把海船的水手供应保障了再来提商船的蒸汽化。
liutom 于 2013-4-4 21:49:47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4 21:40
我的意思是H800就别指望蒸汽化了。至少二五前做不到。司炉人员根本不足。先把海船的水手供应保障了再来提 …
伏波军蒸汽动力水平极度低下是事实,要改善这个情况,就得进行大量的使用试验,拿哪条船来?是用854,还是901?最终只能是拿1条H800来改一个,吨位接近,大量生产的船成本低,而且H800将来产量会很高,用它做训练舰可以同时训练商船船员。
不要一说蒸汽训练舰就认为这条船只能训练轮机人员,一艘训练舰能训练船上全部专业的人员,在船头装个火炮,还能训练炮手呢,就算是轮机人员,船上一样会训练米尼枪射击。
isdily 于 2013-4-4 21:49:59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4 21:40
我还真想看看,当某日伏波军想要和郑芝龙开片的时候,854突然在战场上失去蒸汽动力,回来以后伏波军上下会是 …
能打赢就行了,反正要去开片,也不会仅仅一艘854过去,最大可能是3艘854加上10艘以上901,20艘以上的巡防舰,就算这些船集体失去蒸汽动力,凭借130mm达尔格朗酒瓶炮也能把郑芝龙日残。
liutom 于 2013-4-4 21:51:22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4 21:49
能打赢就行了,反正要去开片,也不会仅仅一艘854过去,最大可能是3艘854加上10艘以上901,20艘以上的巡防 …
3艘854?就这个烂德性,企划院会批剩下的854才怪
isdily 于 2013-4-4 21:51:54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4 21:49
伏波军蒸汽动力水平极度低下是事实,要改善这个情况,就得进行大量的使用试验,拿哪条船来?是用854,还是 …
一条训练船要为超过30艘H800甚至是600艘H800提供人员,远远不够。
当然,蒸汽机产能现在没提 ,我估计现在能把1630和901全面蒸汽化就不错了。商船一边凉快去。
isdily 于 2013-4-4 21:53:20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4 21:51
3艘854?就这个烂德性,企划院会批剩下的854才怪
1631年已经有第二艘建造计划,3艘并非不可能,不过无所谓,2艘854和10艘901也够刷白郑刘了
临高200吨的巡防舰在当时也是主力战舰了。
liutom 于 2013-4-4 21:59:15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4 21:51
一条训练船要为超过30艘H800甚至是600艘H800提供人员,远远不够。
当然,蒸汽机产能现在没提 ,我估计 …
就现在这个情况,H800是不可能配备蒸汽动力的。
企划院批的是854一艘,901六艘,500马力明轮拖船四艘,这批船还没生产完,我现在还真想知道船上的轮机人员准备怎么培训?地面模拟?这个样子上船不出问题才新鲜了。
蒸汽机的产能,我相信问题是不大的,临高要是搞了3.5万吨钢出来,一年还造不出几十台500马力蒸汽机,那真是彻底的废物了。那要那么多钢干什么?修铁路?机车一样要蒸汽机的。
isdily 于 2013-4-4 22:05:40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4 21:59
就现在这个情况,H800是不可能配备蒸汽动力的。
企划院批的是854一艘,901六艘,500马力明轮拖船四艘,这 …
1631年的901完工了,1632年的当然没搞定,事故多就多吧,这是没法子的事,蒸汽机产能真可能不够,蒸汽机是临高现在动力主要来源,从开船的到洗煤的,还有修路碎石头的,田独那头也吞了几台蒸汽机用来拉煤,化工厂玻璃厂甚至农场都活跃着很多蒸汽机。动力革命不是白说的。
海盗 于 2013-4-4 22:32:27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4 21:38
现有的这几条蒸汽动力战舰,司炉人员都属于二把刀性质,而且发动机行动本身也证明,854和901上装备的蒸汽 …
我觉得现在那种3.5大气压的锅炉系统本来就不该存在
海盗 于 2013-4-4 22:35:21 发表了:
河蟹轮的水手好办, 反正是中式帆的, 可以从大陆招募
isdily 于 2013-4-4 22:39:21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4 22:35
河蟹轮的水手好办, 反正是中式帆的, 可以从大陆招募
元老院始终不放心大陆招募水手罢了?
liutom 于 2013-4-4 22:45:56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4 22:32
我觉得现在那种3.5大气压的锅炉系统本来就不该存在
这就不错了,更高的压力,就元老院现在这个山寨机械厂,生产出来就是土炸弹。你说这帮人穿越之前怎么忘了弄个锅炉厂的人过来呢?
3.5大气压已经不错了,比瓦特爵士都先进了好多年了,更高的压力和温度,确实能提高效率,可对工艺的要求也高的多了,临高现在刚爬到铆接工艺,电焊估计几年都实现不了,所以还是先把当前工艺搞成熟,基础打好,技术人员培训一批出来,再爬下一个台阶吧。
罗莉控 于 2013-4-4 22:47:20 发表了:
培训水手那么麻烦吗,大航海时代的船长们还不是到处抓人上船,只要肢体健全就可以。
罗莉控 于 2013-4-4 22:48:51 发表了:
至于忠诚度,每艘船上配备陆战队啊,英国船上一堆各国渣滓,还不是一样运作。
isdily 于 2013-4-4 22:50:38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4 22:45
这就不错了,更高的压力,就元老院现在这个山寨机械厂,生产出来就是土炸弹。你说这帮人穿越之前怎么忘了 …
电焊就别急着发展了,人家大和号都是铆接的呢
海盗 于 2013-4-4 22:50:38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4 22:39
元老院始终不放心大陆招募水手罢了?
30个水手的船上20个大圈仔没有问题, 只要不是同一个地方来的.
另外可以从日本招水手, 幕府锁国以后水手失业肯定不少, 虽说朱印船不一定是中式帆, 对11区人的模仿能力还是有信心.
liutom 于 2013-4-4 22:51:12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4 22:35
河蟹轮的水手好办, 反正是中式帆的, 可以从大陆招募
轮机人员其实很简单的,从学校里招,轮机虽然简单,但也得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行,否则什么转速、压力非转向了不可。
现在的轮机人员,未来可能就是临高机械工业的高级技师甚至是高级工程师了。别忘了瓦特爵士原来也不过是个修蒸汽机的工人而已。
海盗 于 2013-4-4 22:51:38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4 22:45
这就不错了,更高的压力,就元老院现在这个山寨机械厂,生产出来就是土炸弹。你说这帮人穿越之前怎么忘了 …
锅驼机都不止这数, 怎么也是9个压, 12个压的.
如水般飞舞 于 2013-4-4 22:54:35 发表了:
罗莉控 发表于 2013-4-4 22:47
培训水手那么麻烦吗,大航海时代的船长们还不是到处抓人上船,只要肢体健全就可以。
大航海时代的船上都由训练有素的水手长和老水手,抓的也是港口的人。
临高既缺普通水手也缺老水手
liutom 于 2013-4-4 23:01:3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liutom 于 2013-4-4 23:02 编辑
海盗 发表于 2013-4-4 22:51
锅驼机都不止这数, 怎么也是9个压, 12个压的.
那是现代带过来的东西,耐压容器和耐压管道、耐压阀门呀,临高自产的怎么能比呀。
临高自己刚能生产冷拔钢管而已,现在生产出来的这一堆锅炉管道是怎么接到一块的我还没弄明白呢。
所以这书上写的也很真实,这种粗制滥造的锅炉,装到854上,开出海去没几个月就到处漏气,彻底歇菜了,就这样的东西想当海军动力,简直是开玩笑。
liutom 于 2013-4-4 23:04:12 发表了:
如水般飞舞 发表于 2013-4-4 22:54
大航海时代的船上都由训练有素的水手长和老水手,抓的也是港口的人。
临高既缺普通水手也缺老水手
主要还是缺会操帆的人,这个是技术活。
isdily 于 2013-4-4 23:11:02 发表了:
其实临高肯放手招募沿海的渔民和海盗,人手问题应该不至于这么严重,无奈元老院不肯,老想弄所谓根正苗红的家伙回来。
liutom 于 2013-4-4 23:14:29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4 23:11
其实临高肯放手招募沿海的渔民和海盗,人手问题应该不至于这么严重,无奈元老院不肯,老想弄所谓根正苗红的 …
海南环境相对封闭,可以培训自己信得过的人员,大肆招募外人直接编入海军和商船队肯定是不安全的。
实际上临高自己开几个学校,用现代培训手段,绝对比明代那种跟着船和师傅学习的效率要高的多。
说到底,临高自己培训出来的人还是太少,学校还是太少了。
isdily 于 2013-4-4 23:17:29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4 23:14
海南环境相对封闭,可以培训自己信得过的人员,大肆招募外人直接编入海军和商船队肯定是不安全的。
实际 …
现在首要问题是人员短缺么?
不过如果登莱第一批难民大规模到达后应该情况好很多,首先通过这个北上南下行动,很多水手得到培训,其次是难民中部分人员能补充进来。
liutom 于 2013-4-4 23:37:23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4 23:17
现在首要问题是人员短缺么?
不过如果登莱第一批难民大规模到达后应该情况好很多,首先通过这个北上南 …
人其实并不少,几十万人口,弄几百人来上个学又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个学校的人应该是有一定知识的,也就是说,要建立的实际上是临高海军技术学校,训练出来的人中最优秀的肯定会登上临高主力舰服役,这些人就是临高海军的未来。至于剩下的比较差的,那也是经过现代系统训练的船长、水手和轮机人员,他们即是第一梯队的替补,平时也仍然可以跑跑帆船嘛,轮机人员就算储备了,反正也不会太多,实在不行就搞人员轮换。水手比船多,总比有船没水手要强的多。
itany 于 2013-4-5 00:04:08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4 22:39
元老院始终不放心大陆招募水手罢了?
元老院只是在854和901上不放心罢了
运输船毫无压力
搞定郑芝龙和刘香之后至少能增加数千的水手吧
isdily 于 2013-4-5 09:27:41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5 00:04
元老院只是在854和901上不放心罢了
运输船毫无压力
不用搞定郑刘,光在珠三角招募,弄个几千毫无问题。好像当年广东沿海疍户渔民数十万的。
itany 于 2013-4-5 10:22:17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5 09:27
不用搞定郑刘,光在珠三角招募,弄个几千毫无问题。好像当年广东沿海疍户渔民数十万的。
有这么多啊
这样运输和渔业应该扩招一些
liutom 于 2013-4-5 14:08:07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5 10:22
有这么多啊
这样运输和渔业应该扩招一些
如果是传统航海模式,招募一些渔民培训一下是可以的。
但临高使用的是现代航海技术,原来的渔民最多也就是会操帆,干不了船长的。
j啊j啊j 于 2013-4-5 15:45:55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1 09:02
呵我之前算过,肯定远远不止20吨
就算用30公斤轨道单线,一公里也是60吨了
深河桑会很不高兴
liutom 于 2013-4-5 17:21:28 发表了:
j啊j啊j 发表于 2013-4-5 15:45
深河桑会很不高兴
这事肯定不用想,3万多钢材,先得用来建设基础工业体系,真要搞铁路,再等2-3年吧
j啊j啊j 于 2013-4-5 17:40:56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5 10:22
有这么多啊
这样运输和渔业应该扩招一些
大部分都是公园小船的大小,一般在离海岸几公里活动的.
liutom 于 2013-4-5 17:45:28 发表了:
j啊j啊j 发表于 2013-4-5 17:40
大部分都是公园小船的大小,一般在离海岸几公里活动的.
近海渔船而已,但好歹会用帆,知道潮汐
sbzsnowtiger 于 2013-4-5 17:55:37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5 14:08如果是传统航海模式,招募一些渔民培训一下是可以的。
但临高使用的是现代航海技术,原来的渔民最多也就 …
谁规定的船上每个岗位都能干到船长的?
历史上大型中国帆船的代表,耆英号,六七十号人就能一路跑到纽约去。h800一套标准乘员组算六十个,老大和二三四副轮班值更,三个舵手,正副水手长,船医,厨师,木匠,铜铁匠,帆缆匠,再加两个管装货要点技术含量的,再留十个名额给根红苗正的海员学校高年级学员以工为练,还剩一半多基本不需要什么特殊技能的纯力工岗位留给大陆上招来的现成人员来着
sbzsnowtiger 于 2013-4-5 17:57:35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5 09:27不用搞定郑刘,光在珠三角招募,弄个几千毫无问题。好像当年广东沿海疍户渔民数十万的。
来历不明的刨掉,心术不正刨掉,老弱病残刨掉,政治动摇刨掉,不知道五年内能不能凑一万水手出来
liutom 于 2013-4-5 18:02:54 发表了:
sbzsnowtiger 发表于 2013-4-5 17:55
谁规定的船上每个岗位都能干到船长的?
历史上大型中国帆船的代表,耆英号,六七十号人就能一路跑到纽约 …
你举的这个例子非常不合适,这条船是完全中国沿海渔民操作的吗?
isdily 于 2013-4-5 21:04:53 发表了:
sbzsnowtiger 发表于 2013-4-5 17:57
来历不明的刨掉,心术不正刨掉,老弱病残刨掉,政治动摇刨掉,不知道五年内能不能凑一万水手出来
作为商船你这要求太高了,实在不成让军舰护航,商船队组队出去,那就够了。
反正历史上东亚和东南亚海盗挺多的,有个护航的军舰很正常。
海盗 于 2013-4-6 00:39:59 发表了:
sbzsnowtiger 发表于 2013-4-5 17:57
来历不明的刨掉,心术不正刨掉,老弱病残刨掉,政治动摇刨掉,不知道五年内能不能凑一万水手出来
啥都不用刨, 再说水手本来就是消耗品, 也不需要全都有经验
海盗 于 2013-4-6 00:42:30 发表了:
sbzsnowtiger 发表于 2013-4-5 17:55
谁规定的船上每个岗位都能干到船长的?
历史上大型中国帆船的代表,耆英号,六七十号人就能一路跑到纽约 …
三十多个就差不多了, 开帆船很容易
isdily 于 2013-4-6 12:51:54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6 00:39
啥都不用刨, 再说水手本来就是消耗品, 也不需要全都有经验
真正难培养的是水手长和船长之流,不过暂时来说可以先把诸彩老那拨海盗深挖价值,这帮人近距离接触临高久了,都有从龙的想法,忠心度还是不错的。
liutom 于 2013-4-6 13:55:14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6 00:42
三十多个就差不多了, 开帆船很容易
那船出名的时候,30个土鳖水手,12个英国水手,船长是英国人。
liutom 于 2013-4-6 13:57:46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6 12:51
真正难培养的是水手长和船长之流,不过暂时来说可以先把诸彩老那拨海盗深挖价值,这帮人近距离接触临高久 …
施十四肯定上不了主力舰,所谓有造反先例。
伏波军主力舰肯定是从规划民里面逐渐选拔,当然,这些主力舰在操帆方面肯定还没有施十四的船好,但是这些船是动力船,也就是说,到了交战的时候,这些船主要还是靠蒸汽动力机动。
isdily 于 2013-4-6 14:26:56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6 13:57
施十四肯定上不了主力舰,所谓有造反先例。
伏波军主力舰肯定是从规划民里面逐渐选拔,当然,这些主力舰 …
老施可是经受过考验了,珠江口那次也是他把来挖角的老仇反拉过来了
而且只是让他当船长,他原本的手下又不跟着一起上船,可以有效控制使用。
liutom 于 2013-4-6 15:00:2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6 14:26
老施可是经受过考验了,珠江口那次也是他把来挖角的老仇反拉过来了
而且只是让他当船长,他原本的手下 …
不会的,元老院对归化民是有玻璃天花板的,施十四这样的从龙之臣,可能以后会干个分舰队司令什么的,但伏波军主力舰队,也就是蒸汽舰队,只能是元老院的孩子控制。就象装备米尼枪的正规陆军部队平时只能驻临高,外派也必须由元老指挥一样。
元老院这帮人见识过太多的宫廷政治和阴谋诡计,绝对不会把无法控制的武装力量交给外人。
liutom 于 2013-4-6 15:01:48 发表了:
当然啦,施十四的儿子,在经过芳草地学习后,很可能会被派上主力舰,不知道某一天施十四被自己儿子指挥是个啥感觉?
isdily 于 2013-4-6 15:06:14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6 15:00
不会的,元老院对归化民是有玻璃天花板的,施十四这样的从龙之臣,可能以后会干个分舰队司令什么的,但伏 …
船长没啥,其实他早就是战舰指挥官了,只不过不是最好的战舰上的指挥官而已。临高不会让他担任一个独立方向的最高指挥官的。
liutom 于 2013-4-6 15:11:22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6 15:06
船长没啥,其实他早就是战舰指挥官了,只不过不是最好的战舰上的指挥官而已。临高不会让他担任一个独立方 …
一个帆船分舰队的司令还是能干的,对施十四来说,也算是很NB的事了。临高柴才500人,未来归化民民团长都会有的,归化民分舰队司令也问题不大。
至于蒸汽舰队,他干帆船出身,未必有年轻人学的快。
isdily 于 2013-4-6 15:24:35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6 15:11
一个帆船分舰队的司令还是能干的,对施十四来说,也算是很NB的事了。临高柴才500人,未来归化民民团长都会 …
利用他以前的风帆作战经验而已,另外也在发动机行动前让他作为假想敌培训学员,当然,是拿着模型比划
liutom 于 2013-4-6 15:37:0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6 15:24
利用他以前的风帆作战经验而已,另外也在发动机行动前让他作为假想敌培训学员,当然,是拿着模型比划
他也就是风帆战斗经验有一点而已,估计连火炮战的经验都没有,让他参与训练也属于凑数。
854这样的船,纯战列舰战术,施十四根本就不可能掌握的。
isdily 于 2013-4-6 18:22:40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6 15:37
他也就是风帆战斗经验有一点而已,估计连火炮战的经验都没有,让他参与训练也属于凑数。
854这样的船,纯 …
比从零开始的500废强就是了。
liutom 于 2013-4-6 20:48:41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6 18:22
比从零开始的500废强就是了。
这个事实际上反映了海军主力舰动力性能还是不足,所以最终还是要搞一些传统的风帆战术。
不过我还真的怀疑施十四到底有多少海战经验,他们可是海盗出身,根本就没什么机会搞正规海战,无非是打劫商船,这些都是靠上去跳帮,然后就耍大刀片的干活。就算是使用火炮,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仅是把商船的帆打掉就完事了。
fqlaogao 于 2013-4-6 21:39:30 发表了:
施十四已经经受了正宗的科班教育,虽然时间就几个月,但已经不是小白,而且科班里有大票的新人(小七那样的)
isdily 于 2013-4-6 22:12:24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6 20:48
这个事实际上反映了海军主力舰动力性能还是不足,所以最终还是要搞一些传统的风帆战术。
不过我还真的怀 …
这可不一定,轮海战的直觉,这可很难说,只怕现在元老院那帮子半道出家的家伙连这都没有呢。
而且施十四作为老海盗,给大家演示当下海盗作战的基本方案那是现成的,非常合适。
liutom 于 2013-4-6 22:29:28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6 22:12
这可不一定,轮海战的直觉,这可很难说,只怕现在元老院那帮子半道出家的家伙连这都没有呢。
而且施十 …
你是指用854去跳帮?在用854战斗方面,元老院的海军元老都能给施十四上课,好歹这帮人还知道抢T字头,知道怎么利用机动性占位好发挥自己的火力,施十四要弄明白这些道理都需要些时间。
施十四这样的海盗作战,其模式其实是很简单的,满载的商船大多行驶缓慢,而海盗船大多轻载并且选择快船,只要操作正确,快船追慢船总会把?然后就是打帆,打掉了帆,前面船就是案板上的肉了。最终大多是大刀片解决的,谁见过海盗开炮把被打劫的商船干沉的?这种标准的打顺风仗出身的,你让他玩战列?
施十四这类的老水手,其主要价值在风帆航行以及对一些具体航线周围了解的信息。真到了海战场,酱油元老用854也干死他。
isdily 于 2013-4-6 22:38:31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6 22:29
你是指用854去跳帮?在用854战斗方面,元老院的海军元老都能给施十四上课,好歹这帮人还知道抢T字头,知道 …
抢位……
liutom 于 2013-4-6 22:42:5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liutom 于 2013-4-6 22:43 编辑
isdily 发表于 2013-4-6 22:38
抢位……
抢什么位?以跳帮肉搏为主要战斗手段的战斗,还抢位?你以为施十四开的什么船?
你从西方远洋商船上弄点船长来还差不多
isdily 于 2013-4-6 22:47:0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sdily 于 2013-4-6 22:48 编辑
liutom 发表于 2013-4-6 22:42
抢什么位?以跳帮肉搏为主要战斗手段的战斗,还抢位?你以为施十四开的什么船?
你从西方远洋商船上弄 …
抢上风位,为了更好的炮击和俘虏对方,炮战同样是要抢位的……
就是到二战,驱逐舰要干沉商船,多数时候也不是远距离放放炮就了事的,也是经常跑个位置逼停或者送对方喂鱼的。
liutom 于 2013-4-6 22:58:15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6 22:47
抢上风位,为了更好的炮击和俘虏对方,炮战同样是要抢位的……
就是到二战,驱逐舰要干沉商船,多数 …
这说的是施十四呀,他老兄的船有几门炮?正常情况,船头船尾2-3门炮了不得了,对施十四来说,船头才是最佳射击位置,他航速占优,只要从后面追上去,开炮轰对方的帆和桅杆就行了,就他那个火炮,有效射程不到100米,说不定还要射火箭呢。还占位,你当他是盖伦船,有炮甲板的?
二战驱逐舰干货船?还要占位?20节的追10节的,开上2炮自己就停了,不停的就等着被人家打稀烂吧
海盗 于 2013-4-6 23:19:26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6 12:51
真正难培养的是水手长和船长之流,不过暂时来说可以先把诸彩老那拨海盗深挖价值,这帮人近距离接触临高久 …
个人经验, 操帆很容易, 就是拉绳子, 难的是随时判断风向和风力, 因为海上的风就像旗子在飘, 风力和风向始终是波动的, 走上行风的时候需要相当好的预判.
海盗 于 2013-4-6 23:34:22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6 13:55
那船出名的时候,30个土鳖水手,12个英国水手,船长是英国人。
H800跑的是近程, 海南-香港-(南澳)-高雄-济州-山东,300公里内就有一个休息点
liutom 于 2013-4-6 23:45:47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6 23:19
个人经验, 操帆很容易, 就是拉绳子, 难的是随时判断风向和风力, 因为海上的风就像旗子在飘, 风力和风向始 …
中式帆要简单一些,这欧洲帆,没点技术还真玩不了,帆就好多种,帆索又有很多种。
liutom 于 2013-4-6 23:47:12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6 23:34
H800跑的是近程, 海南-香港-(南澳)-高雄-济州-山东,300公里内就有一个休息点
H800现在就是连续大航程了,临高-台湾-济州岛,未来搞不好还要去南亚
海盗 于 2013-4-7 00:32:48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6 15:37
他也就是风帆战斗经验有一点而已,估计连火炮战的经验都没有,让他参与训练也属于凑数。
854这样的船,纯 …
在海面上对风和浪的掌握和预判只能靠在海上泡年头
海盗 于 2013-4-7 00:35:22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6 23:45
中式帆要简单一些,这欧洲帆,没点技术还真玩不了,帆就好多种,帆索又有很多种。
中式帆的上行风夹角限制比软帆小, 设计的好夹角15度以外都能走起来, 所谓八面风, 这样操帆就容易多了.
海盗 于 2013-4-7 13:50:34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6 23:47
H800现在就是连续大航程了,临高-台湾-济州岛,未来搞不好还要去南亚
南亚航线应该用大一点的船比如H1500级别的
liutom 于 2013-4-7 14:24:12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7 13:50
南亚航线应该用大一点的船比如H1500级别的
H800是1200排水吨,钢龙骨和肋板呀,这个船的强度肯定比传统木船要好,1200排水吨,也算相当大的船了,按一般系数换算,也在720容积吨以上,算是很大的船了。当然了,赶上台风肯定是要完蛋的,可要按这个标准,起码得几万吨航空母舰才行了。
国之柱石数王振 于 2013-4-7 15:34:3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国之柱石数王振 于 2013-4-7 15:39 编辑
中式帆的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帆面积……不靠增大桅杆数量的话很难做大,但是增大桅杆数船体又要拉得太长了……
海盗 于 2013-4-7 17:49:00 发表了:
国之柱石数王振 发表于 2013-4-7 15:34
中式帆的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帆面积……不靠增大桅杆数量的话很难做大,但是增大桅杆数船体又要拉得太长了 …
用帆布和弹性骨可以减重很多, 在帆面两边穿上绳子的话还可以适当增大骨间距
海盗 于 2013-4-7 17:50:35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7 14:24
H800是1200排水吨,钢龙骨和肋板呀,这个船的强度肯定比传统木船要好,1200排水吨,也算相当大的船了,按 …
一般都是看到风暴症候的时候找避风港, 如果H800都能干掉的风暴, 那同时空就没有什么可以幸存了
liutom 于 2013-4-7 18:06:29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7 17:50
一般都是看到风暴症候的时候找避风港, 如果H800都能干掉的风暴, 那同时空就没有什么可以幸存了
其实还是应该尽快发展雷达,搞出气象雷达来就好很多
isdily 于 2013-4-7 18:40:37 发表了:
雷达要爬的科技树太多太长,不看好在第一代元老死去前搞出实用化的东西。
海盗 于 2013-4-7 18:46:59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7 18:06
其实还是应该尽快发展雷达,搞出气象雷达来就好很多
那个太遥远, 二战期间都是靠气象站网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