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520270 顺势而行,发动机行动之后应该以贸易为主

北朝旧贴 | isdily | 共 16702 字 | 2013-12-17 | | 编辑本页

isdily 于 2013-12-7 00:09:25 发表了:

按照原历史发展轨迹,1633年-1636年,虽然有些省级大灾不断,但是大萌朝全国性大灾基本消停,下一波全国性大灾要到1637年才重新大规模出现。特别是比较有利于临高伸手的沿海省份,在这几年基本上比较少大灾,或许浙江的温州台州除外,——有论文估计这两地方的风灾不少。

虽然1633年闯王等人突入河南,但是一度被官军包围,声势下降;而满清1633年扫荡东江镇,1634年仅仅在关墙附近收拾了几个重镇,没有深入;临高在这几年要借势煽风点火明显是事倍功半,考虑到暂时临高不足以培养出足够的干部吞下珠三角,那么不如顺势而行,立足于贸易,先继续发展实力而不是急着大打出手。

而贸易当中,首先必然是先将东北亚贸易通道彻底垄断,日本在那个时期大约年输入黄金白银约折合白银200-300万两,虽说临高完成发动机行动后,无需继续高价购买粮食,不过更多的白银可以用于很多方面,比如从大萌朝控制区购买牛马等重要畜力,毕竟临高这档次的工业规模,不能指望能造出大量的农机,那么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购买更多的牛马就是必然的了。而且日后的作战,为后勤提供保障的牛马总归是不能少的。

其次,就是战备粮食,虽说无需高价买粮了,但是为了日后征战的需要,为了1637年-1641年全国性大灾备荒,大量从外部购买粮食备荒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奴隶的购买。目前临高很多时候是拿贸易品换奴隶,随着海南和台湾基建的大量增加,特别是拿奴隶去开荒,必然导致大量奴隶损失,不知道贸易品是否够用,可能也需要支付白银等贵金属。

关于临高对外输出的贸易品,我觉得虽然临高有多种高利润贸易品或走量的低利润贸易品,不过考虑到临高劳动力短缺,建议还是从高利润贸易品下手。个人认为最重要就3样:白糖、盐和钢铁制成品。

虽然面向大户的高档卫浴以及玻璃镜子销路不错,但是这玩意不是快速消费品。虽然白糖也不能算快消品,不过市场总算不小;而盐的问题在于制盐的不如卖盐的,而要控制卖盐渠道,必然要下力气跟各种有活力的社会组织动刀动枪;从这点看,临高出产的优质钢铁品属于独家产品,而且用户年消耗量不小,总体来说更有前途。

所以建议在发动机行动后,临高第一顺位发展的应该是钢铁业,如果没记错,临高当前的工艺成本可能只有大萌朝同类产品十几分之一,利润率绝对不差。


毛毛毛毛虫 于 2013-12-7 13:50:51 发表了:

同意,这段时间应该消化新移民,培养干部和学生,发展经济,继续攀科技。

钢质武器、护甲、民用工具可以出口,不过这要占用不少钢产量。

临高更有成本优势的是文化产业和印刷业啊,各种书籍、画册、年画、壁纸一类的,只要内容过关,会很流行的。如果搞些连载,也会有长期稳定的收入。


dengjianyyy 于 2013-12-7 14:34:12 发表了:

1.png(74.39 KB, 下载次数: 0)

2013-12-7 14:10 上传

3.png(25.16 KB, 下载次数: 0)

2013-12-7 14:10 上传

4.png(2.94 KB, 下载次数: 0)

2013-12-7 14:11 上传

明朝铁产量并不低,价格也不高。铁器零售价较铁原料价格虽然差价比较大,但是铁器大多都是当地自产自销的。临高产品只能利用明朝商人现有的销售和运输渠道,也许能凭质量来竞争,价格上肯定不会有什么优势。

白糖的利润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明万历三十七年北京零售价4~6分银/600克,产地批发价按一半算,20万担也就60万两,这还要包含成本。如果运到日本去卖还是能赚点钱,最多也就是100万两/年的规模。

临高在纺织业上可能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如果有长纤维的棉花来源那就更好了。但是纺织业在临高根本没有发展,而且一样没有自己的渠道,销售还是得依靠土著商人。


isdily 于 2013-12-7 21:14:23 发表了:

毛毛毛毛虫 发表于 2013-12-7 13:50

同意,这段时间应该消化新移民,培养干部和学生,发展经济,继续攀科技。

钢质武器、护甲、民用工具可以出 …

我倒觉得纸制品不如钢制品,原因很简单,临高的纸制品需要纯碱等化工原料,对临高化工的规模依赖较大。

而钢铁只要临高实现在广东韶关挖焦煤,那么等于临高煤铁复合体彻底完成,那么钢铁产能再次飙升是必然的。

其次从需求量来说,大萌朝普通人家对年画的需求一年一次,而书籍等是有钱人的游戏,具备支付能力的人太少了;而钢铁制品则不然,即便以西方看,农民和地主们对钢制农具需求很大。

虽然不太清楚钢制农具寿命比铁制农具强多少,不过按照技术史的说法,用于铁路的钢轨寿命是熟铁轨的10倍以上。作为生产工具,有点能力的农民和地主都会尽可能购买农具。

至于交战中的暹罗和大萌朝,满清对钢制武器和护具的需求也不小。

临高目前设定好像有2台高炉,平炉至少1台,基本上说设计年产能达到5万吨钢不成问题,反正短期内临高军队扩充可能性不大,压缩一下内部钢铁消耗,就能挤出大量钢制品输出外部,换大量物资回来。


isdily 于 2013-12-7 22:14:08 发表了:

dengjianyyy 发表于 2013-12-7 14:34

明朝铁产量并不低,价格也不高。铁器零售价较铁原料价格虽然差价比较大,但是铁器大多都是当地自产自 …

明朝铁产量是高是低对临高有啥影响呢?

临高采取的平炉好像是马丁-西门子炉,我记得是100立方米那种,按资料帝以前的说法,正常来说,如果有1900左右的能力,这种炉子大致能年产5万吨钢。按照你提供的资料,整个大萌朝在万历年后期也就是20万8千斤的熟板铁产量,估计也就是10万吨钢的样子,临高如果达到设计能力,那么等于能达到大萌朝万历年后期全国一半的钢产量,而质量上则必然是远远超出。“也许能凭质量来竞争,价格上肯定不会有什么优势。”这句话就是胡掰,贝塞麦炼钢法出来后,钢铁成本基本上只有原有价格的十几份之一。临高如果恶意倾销,出售的钢产品定价仅仅是熟铁价格,那么保证大萌朝销售区内,熟铁根本不是对手;即便临高出售的钢跟大萌朝钢同价,那么也会把当地的钢排挤掉。

临高利用大萌朝商人渠道销售无所谓,只要保证在广州、南京、松江、苏州、镇江、青岛、天津等海港销售,起码能每年卖上万吨钢,即便按大萌朝熟建铁一斤0.02两白银销售,假设临高一吨折合大萌朝2000斤,那么一吨临高钢就能卖出40两,一万吨钢就是40万两——这仅仅是临高脑残只卖钢锭的收入,基本可以肯定,临高出口必然是制成品,比如钢锄头,一把出头用钢量撑死2斤钢吧,大萌朝都要0.12两一把,那么临高1吨钢能打制出1000把钢锄头,售价就是120两,如果用1000吨钢打制100万把锄头,售价就是12万两。就大萌朝两广、江浙、山东、北直隶的情况,难道还卖不出100万个锄头?

至于白糖就更不用说了,就是1629年徐闻糖业大战,临高收购了超过10万石白糖,这肯定不是整个广东白糖的总数,可以肯定的是,当时能种植甘蔗的有雷州半岛和现在广西境内的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沿海城市,考虑到临高的甘蔗良种能提高一倍产糖率,加上榨汁也提高一倍的出汁率,那么光徐闻周边在进行技术改造后,收购到的白糖就能超过40万石;而且不要忘了海南和台湾,海南在本朝70年代左右好像能产超过2万吨的白糖,也就是说折合20万石以上。

就算只计算徐闻周边,如果卖给大萌朝,那么就有120万石;如果卖日本,价值200万两——当然日本人没这么多的支付能力。

反过来发展低附加值的纺织业是鸡肋,纺织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临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还投入到这种行业不能理解,如果是为妇女提供工作机会另说,专门发展为一个重点支柱产业则没有必要。大英帝国当年广泛使用蒸汽动力下纺织品在一鸦后仍不能碾压满清手工纺织品,临高在原料产地不在手上,劳动力成本非常高的前提下,怎么可能做的比大英帝国更好?


dengjianyyy 于 2013-12-8 11:29:05 发表了:

看了书没有?建了一个125立方米的高炉,现在也许有三个了,高炉是炼铁的。平炉一般用吨做单位,讲利用率也有用平方米的,100立方米的平炉没有人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125立方米高炉,0.79的利用系数,一天产量就是125*0.79=99吨,不算缺原料或者检修闷炉,全年365天生产,一个炉子年产量3.6万吨生铁。1个炉子太寒酸了,算3个炉子10万吨生铁,按明朝的价格总产值是100万两银子。

石碌铁矿算50%出铁率,每年需要采运20万吨矿。铁焦比算1(20世纪初美国人的水平),每年需要10万吨焦炭—-需要采运14万吨炼焦煤。加上人力和动力煤消耗,这些都要成本。

至于价格,控制不了零售渠道就控制不了零售价格,这很难理解吗?

白糖考虑过消费水平没?120万担就算3分银一斤也要360万两银子—-差不多等于明朝每年的外贸量了。

为什么纺织品是本时空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时代最大宗的商品,为什么纺织业的需求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无他,人可以不吃糖,但是不能不穿衣服。

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是现在的说法,在17世纪所有工农业都是劳动密集型。明代棉布大约是0.2~0.35/5㎡,熟棉花0.07/斤,棉纱0.5/斤。500废纺织业如果能达到上海纺织局的水平,一个400台织机的织布坊一年能生产20万匹约900万㎡折银36~63万两,棉花成本都不到3万两。英国棉布不能碾压满大爷的土布?一直碾压到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洋布是白叫的?


isdily 于 2013-12-8 14:02:19 发表了:

dengjianyyy 发表于 2013-12-8 11:29

看了书没有?建了一个125立方米的高炉,现在也许有三个了,高炉是炼铁的。平炉一般用吨做单位,讲利用率也 …

我知道高炉是炼铁的,但是临高在没有建高炉之前就已经采购广东的生铁和熟铁炼钢,这就说明临高必然是有平炉。

平炉的计量单位我确实不清楚是不是立方米,可能是跟高炉弄混了。

至于煤铁的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自然是计入到钢铁的成本中,难不成要重复计算?既然19世纪中期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和马丁-西门子平炉炼钢法能把钢成本压缩到原先十几分之一,那么临高只会压缩到更多。

至于说零售渠道,临高在广州肯定能控制,在松江估计只能控制批发价格,不过就是仅仅在广州,少说也能卖他几十万件,而且就是零售终端控制不住又如何?商人追求的是更高的利润,临高能以铁制品价格提供质量超过苏钢的钢制品,难道大萌朝的商人硬是不肯购买临高商品?既然你引用的资料显示万历年间大萌朝能年产20万8千的熟铁,而且由于需求大,民间也一直在建立新的炼铁厂或者工坊,那么很明显临高产的钢就有这么大的需求,临高需要担心的是当地炼铁厂的破坏而不是低买高卖的商人——正如徐闻糖业大战时,买糖商人无所谓糖是糖业行会的货还是新丁临高的货。

白糖长期供不应求,世界范围内,白糖到19世纪末都是紧俏的奢侈品,120万石才算什么水平啊?12万吨都不到。拿大萌朝外贸量说事根本说明不了问题,大萌朝乃至满清前期,在没有被鸦片国大量输入鸦片前,都是入超;为了平衡入超,日本和欧洲美洲只能用贵金属填补缺额,由于贵金属生产能力有限,最后也就只能年提供大萌朝数百万两白银或黄金。而临高发售的白糖,是从大萌朝这将钱吸出,跟入超有啥关系?这种外贸量根本说明不了问题。

一鸦后二鸦之前,英国机制布什么时候碾压本地土布了,如果英国机制布能压制土布,那么他费尽心思批量发售鸦片干毛?更不要说1840年之前的机制布了。要不是太平天国兴起,满清为了解决军费,放手让各地主团练设立厘金局,到处设卡雁过拔毛,抬高了本土棉花的发售价格,同时二鸦后英国人进一步获得不平等权力,洋布低税,怎么可能做到碾压本地土布?


dengjianyyy 于 2013-12-8 14:29:51 发表了:

123.png(115 KB, 下载次数: 0)

2013-12-8 14:23 上传

大清朝进口量,后期80%是棉花和棉布。

222.png(86.75 KB, 下载次数: 0)

2013-12-8 14:23 上传

大清朝出口,光茶叶一项就比所有进口量多了近100万两了。


isdily 于 2013-12-8 20:04:51 发表了:

dengjianyyy 发表于 2013-12-8 14:29

大清朝进口量,后期80%是棉花和棉布。

第一个图字太小,没看清

第一部分是总价值吧,3个主要项目,然后分别毛织品?公?和棉花?

不知道棉花那项是不是你没截全内容?如果截全了,那么也仅仅能说明对满清道光年间输出的棉花很多,没提到棉布啊。

第二张图提到的茶叶输出,很明显说明以前有人提到的,这个时代的欧洲根本不兴喝茶。


Brain1127 于 2013-12-8 20:29:35 发表了:

这个时代的欧洲不兴喝茶,但是我们给他们制造需求。

棉织品确实不适合临高作为主要出口产品发展。

1:棉花原料产地

2:手工棉布的排挤

3:运输条件

要做的是收购棉纱然后制造我们需要的高级棉织品。如果产量满足控制区需求还有余,可以考虑出口,比如厚帆布、高支数棉布和混纺织品

纺织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旦增加了工业化生产,它的产量远远抛出手工业。

本位面英国布打不过松江棉布,主要原因还在于成本。英国本土不产棉,需要从埃及印度运棉纱。然后成品还需要运半个地球到中国。


isdily 于 2013-12-8 20:46:56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3-12-8 20:29

这个时代的欧洲不兴喝茶,但是我们给他们制造需求。

棉织品确实不适合临高作为主要出口产品发展。

制造需求倒是没问题,只是我开这个楼虽然标题没说,主楼还是提到这个是发动机行动结束后(1633)到大萌朝下一次全国性大灾(1637)之间的政策建议。

这个时间内欧洲好像30年战争刚近尾声,茶叶推介要有明显效果只怕比较难。


dengjianyyy 于 2013-12-8 23:01:31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8 20:04

第一个图字太小,没看清

第一部分是总价值吧,3个主要项目,然后分别毛织品?公?和棉花?

毛织品,金属,棉花和棉织物

这些只是说明清末英国人是能把棉花卖进中国的,不过对中国的货物需求太大,而相比起来中国人感兴趣的货物又不够多。


isdily 于 2013-12-8 23:35:11 发表了:

多谢解答

如果有数据把棉花和棉织品分开就好了。明清开始民间逐步将麻织品替换为棉制品,民间大量购买英国运来的棉花再自制成土布也是可能的,那个时代的印度棉花好像比中国的强,据说纤维长于中国土棉,保暖性能更好。

这个表中数据最晚采样到1833年,而贝塞麦转炉法的钢要到1857年才大规模推广,在此之前钢产量严重不足,按照技术史的数据,1850年前后,铁产量第一的英国全国铁产量大约250万吨,钢不足6万吨;1870年全世界钢产量略多于50万吨,到1900年就是2800万吨了。

英国的钢材大规模输入满清肯定要到1870年之后,好像张之洞办汉阳钢铁厂那会,上海到岸价的铁是一吨33两白银,不知道钢是多少钱。


dengjianyyy 于 2013-12-8 23:36:25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3-12-8 20:29

这个时代的欧洲不兴喝茶,但是我们给他们制造需求。

棉织品确实不适合临高作为主要出口产品发展。

本时空英国人不是从本土运棉花到中国的,本来就是运印度的棉花和棉纱,英国输入中国的棉和织物(多是棉花和棉纱)大头都是印度提供的。明代中国自产棉布的市场也非常大,叶梦珠《阅世编》“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计,少亦以万计”。只要质量和价格有优势,销量不成问题。

明代的棉布一匹长3.2丈,宽1尺八(明尺应该是31cm)。售价0.3~0.35两不等(印染的更贵),棉纱0.5/斤,而弹过的棉花只要0.07/斤,差价十分巨大。无论是纺棉纱(这个应该不好卖)还是纺布卖,利润都非常高。

还有就是丝绸纺织,生丝价并不高,大约0.5/斤,纺成绢大约0.4/匹,红绫大约1/匹。丝织品不是很了解,感觉没有棉布差价大,但是应该还是有较多利润的。

茶在当时无论台湾还是海南产量都不大,没有货源即使番佬喜欢喝也不好做生意。


isdily 于 2013-12-9 00:08:56 发表了:

按这么算下来,棉纺方面也是利润很高,就看临高在提供了自身需求后还有多少可供出口了。


eumenes 于 2013-12-9 08:43:59 发表了:

临高的贸易,主要不是把临高的产品卖到大陆,而是充当大明和日本欧洲的中间人。

利用海军优势,阻止大明日本欧洲商人之间直接交易,要求大明商人只能到指定港口把商品出售给临高,要求日本欧洲商人只能从临高手里进货,把大明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的利润大头吃掉。


liutom2 于 2013-12-9 11:56:58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7 22:14

明朝铁产量是高是低对临高有啥影响呢?

临高采取的平炉好像是马丁-西门子炉,我记得是100立方米那种, …

临高目前只有1台小转炉,从旧时空带过来的,侧吹空气转炉,平炉应该还没搞

临高目前尽管有了5万吨的高炉铸铁产量,但只有一部分用来炼钢,毕竟有很多东西是用铸铁的,因此临高的钢产量应该不超过3万吨。


isdily 于 2013-12-9 12:49:4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3-12-9 11:56

临高目前只有1台小转炉,从旧时空带过来的,侧吹空气转炉,平炉应该还没搞

临高目前尽管有了5万吨的高炉 …

石碌铁矿完全可以直接炼钢,好像有过计划生产平炉,但是忘了是哪章了。


Brain1127 于 2013-12-9 13:03:01 发表了:

已经是平炉炼钢了。

1631年2月马袅工业区1号高炉(125立方米)点火投产。那时候已经在考虑炼钢问题了,就是采用平炉炼钢。同时为了供给相应的上游化工产品,还专门扩大了盐场规模,为了满足煤炭需要,跑到鸿基去开了一个商站。

另外,按照济州岛的《济州快讯》刊载的内容,1632年初2号高炉也已经点火投产


isdily 于 2013-12-9 13:10:10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3-12-9 13:03

已经是平炉炼钢了。

1631年2月马袅工业区1号高炉(125立方米)点火投产。那时候已经在考虑炼钢问题了,就 …

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提到要实现钢年产3万吨,这个数量绝对不是电炉炼钢能解决的,所以必然是上平炉;只是我不记得那章有提到平炉的大小了。


liutom2 于 2013-12-9 22:17:55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3-12-9 13:03

已经是平炉炼钢了。

1631年2月马袅工业区1号高炉(125立方米)点火投产。那时候已经在考虑炼钢问题了,就 …

平炉仅仅是存在计划中,而且平炉对当前的临高来说优势也不是很大,500狒狒更多的是为了恢复科技。

目前使用的是从旧时空带来的空气侧吹转炉,这种炉子效率很高,十几分钟就可以出一炉钢,而平炉要慢的多,如果将来爬完制氧科技树,那就能变成氧气顶吹转炉,效率还能提高不少。

临高目前那个125立方米的高炉,实际生产潜力是很高的,按现在的高炉利用系数来推算,假设利用系数为2,则每天可生产250吨铁,按一年生产11个月330天计算,这一个高炉1年就能生产8。25万吨铁,就算利用系数仅为1,那也有4万吨。

那个小转炉,也是很可怕的东西,就算这是个5吨的小转炉,这东西就算1小时出一次钢,一天也有120吨钢,按1年工作330天,年产量也有3.96万吨。实际上转炉的产量只会更高,毕竟转炉不可能1小时才出一次钢。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的是钢铁产量3.5万吨,显然不可能都是钢,因为很多产品是用铸铁的。当前已经大大超前这个计划了,因为一个高炉就能出4万吨以上的铁,第二座高炉就能实现至少8万吨铁,钢使用带来的转炉至少能实现4万吨,因此当前已经完成了钢铁规划,当前最大的问题反而是运输问题,临高现在需要巨量的海运,而临高自有的运输能力还是十分不足的,仅要实现这8万吨铁就要把运输船队累死。


liutom2 于 2013-12-9 22:34:30 发表了:

我来列一个实际生产中的小转炉吧,广钢1969年建的6吨转炉,到1987年,年产量是19。2万吨,当然这个肯定是已经改造成氧气顶吹的了,此外这个炉子的每炉钢产量也提高到了8吨多。


isdily 于 2013-12-9 22:48:04 发表了:

氧气从哪来?我才不信临高500废的空气压缩机水平能够的上。

还是老老实实用平炉,平炉出钢没听说有啥慢的,而能源消耗则小的多。


Brain1127 于 2013-12-9 22:48:0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3-12-9 22:17

平炉仅仅是存在计划中,而且平炉对当前的临高来说优势也不是很大,500狒狒更多的是为了恢复科技。

目前 …

说老实话,临高的大部分钢铁制品最后是在临高内部使用了。

实际上能够拿出去制成农具和冷兵器的钢铁在这3万吨产量中只占很小一部分。


dengjianyyy 于 2013-12-10 00:26:21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9 22:48

氧气从哪来?我才不信临高500废的空气压缩机水平能够的上。

还是老老实实用平炉,平炉出钢没听说有啥慢 …

平炉出钢确实比转炉要慢很多,平炉的氧是靠渗透传递到铁水里的,一般需要6~7小时才能生产一炉钢。氧气顶(侧)吹转炉一炉钢应该可以控制在1小时内。不过临高显然没有制氧的条件,也没有转炉的生产能力,只能靠本时空带的小转炉,吹空气,钢会因为氮气变脆(用来做铁器并没有多大关系)。

平炉在高炉相关的那几篇中就出现过,应该不会太大,大约是50吨左右的样子。因为无法生产混铁炉,所以是先将生铁铸成生铁锭,再熔融生铁锭炼钢,而不是直接用高炉铁水炼钢。这样煤消耗会比较多,而且产量也会低较多。

布匹的问题仔细的看了一下,东印度公司在1825年之前都是贩印度的棉花卖给中国,然后在中国买棉布回去卖给印度和英国(1829年之前棉/棉织品都是入超的),1817~1819年棉布购入量达到最大60万两银子左右/年(不一定是两这个单位),到1829年才变成出超,1833年后就基本没有中国棉布的购入数量。应该是跟蒸汽动力大规使用有关。

明代茶叶外贸的销售量比较小,番佬还没有喝茶的习惯。

临高如果能够发展出一定的染料化工业,织染业会更赚钱。


isdily 于 2013-12-10 00:47:34 发表了:

生产混铁炉的难度在那里呢?技术史没细说这事啊。


isdily 于 2013-12-10 00:48:40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3-12-9 22:48

说老实话,临高的大部分钢铁制品最后是在临高内部使用了。

实际上能够拿出去制成农具和冷兵器的钢铁在这 …

由于发动机行动耗费巨大,拿出大部分钢铁产量换人口,作为一个临时政策是可以接受的。


dengjianyyy 于 2013-12-10 00:53:21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0 00:47

生产混铁炉的难度在那里呢?技术史没细说这事啊。

现代混铁炉是炉体旋转的。书上说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搅拌,或者炉体旋转?不太记得了。


isdily 于 2013-12-10 01:15:59 发表了:

技术史上提到的混铁炉好像是1860S搞定的,按说没这么高的难度啊。


isdily 于 2013-12-10 01:56:33 发表了:

http://bbs.cctvdream.com.cn/foru … hread&tid=33393

这个老帖子不错。


isdily 于 2013-12-10 02:28:27 发表了:

总算找到了,第三十节 煤气车间

……临高钢铁公司的新炼钢车间不再采用过去的转炉炼钢法,也即所谓的贝塞麦炼钢法……

第三十一节 平炉炼钢

……随后海军的两艘执行补给任务的运输船又运回了平炉矿石和高炉矿石各一船……每周可以发出2-3船铁矿石精粉,每航次150-250吨。这样的运货速度足以保证平炉和高炉的连续生产了。……


isdily 于 2013-12-10 02:35:5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sdily 于 2013-12-10 02:40 编辑

第30节 煤气车间 提到混铁炉受限于材料不足,暂时没建设,时间是1631年2月。

第34节 出铁  提到高炉的出铁率是0.79,有希望在短期内提到0.90,每天出生铁远远不止50吨。

第35节 到鸿基去 指出一号高炉大约日出生铁超60吨,而且没到最大产能,二号高炉在一个月后就投产。


isdily 于 2013-12-10 02:52:58 发表了:

这个老帖子也不错http://bbs.cctvdream.com.cn/foru … hread&tid=32470


小穷 于 2013-12-10 04:21:12 发表了:

该去看看马尼拉了

黑尔应该已经和兰度见过面了

看看黑尔能拿什么做投名状吧。


liutom2 于 2013-12-10 08:32:32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9 22:48

氧气从哪来?我才不信临高500废的空气压缩机水平能够的上。

还是老老实实用平炉,平炉出钢没听说有啥慢 …

500狒狒使用的是空气转炉,也就是吹进去的是空气,而不是高纯度氧气,这种工艺比吹氧效率低,出来的钢质量也要差一些,但胜在产量高,而且满足一般要求也够了,因此大批量使用的低碳钢肯定是用转炉生产。

平炉的优点是可以炼各种成分的钢,比如说需要炼一些锰钢或者工具钢,那就可以搞个小一点的平炉,1T的,慢慢弄就是了。


liutom2 于 2013-12-10 08:57:44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0 00:47

生产混铁炉的难度在那里呢?技术史没细说这事啊。

贴个混铁炉的资料,这东西寿命有限,还必须对炉内铁水加热,否则铁水就在炉子里凝结,炉子就报废了http://baike.steelhome.cn/doc-view-5180.html

再来个视频http://video.sina.com.cn/v/b/84989344-2796151054.html

平炉和转炉之间的区别在于效率,因为平炉的生产效率比较低,所以要实现同样的钢产量,起码需要5-6倍的平炉才行,也就是原来1台转炉实现的钢产量,你得用5-6台平炉才能置换,这个明显是不经济的,对临高这种人力和物资都比较紧缺的微型政权来说,显然是转炉更合适一些。

当然,平炉也有其优点,那就是对原料要求低,因为冶炼的时间长,有时间调整钢的成分,所以可以炼特种钢,而转炉,因为太快了,反而不容易控制钢的成分,只适合出大路货,不过大路货才是钢厂的大头。


liutom2 于 2013-12-10 09:15:18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0 02:28

总算找到了,第三十节 煤气车间

……临高钢铁公司的新炼钢车间不再采用过去的转炉炼钢法,也即所谓的贝塞 …

根本不可能,如果一周才能运750吨,那高炉就完了,前面我们算过,125立方米高炉至少能日产125吨铁,而125吨铁至少需要250吨铁矿石。

当然,可以适当降低生产速度,不过再降低,这原料供应都会有问题,吹牛在前期计算的产量太低了。


isdily 于 2013-12-10 13:04:0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3-12-10 08:57

贴个混铁炉的资料,这东西寿命有限,还必须对炉内铁水加热,否则铁水就在炉子里凝结,炉子就报废了

http …

技术史这本书上丝毫没看出转炉比平炉产量大,反倒是提到进入20世纪后,主要强国纷纷用平炉替代转炉。

真正产量低的是电炉,那玩意跟平炉是两码事。


isdily 于 2013-12-10 13:09:57 发表了:

平炉炼钢产量根本不低,我看你是把电炉当平炉了。


Scat 于 2013-12-10 23:07:39 发表了:

可以输出一些简单机器,就像日本在抗战以前那样,军队出人培训作为技术服务人员


liutom2 于 2013-12-10 23:45:48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0 13:09

平炉炼钢产量根本不低,我看你是把电炉当平炉了。

平炉炼钢

五十年代以前,平炉钢占世界钢产量的85%。近年来,除浇铸大型铸件或供水压机等成材的大钢锭,平炉炼钢仍在发挥其作用外,由于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转炉钢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世界各国平炉钢产量才逐年下降。平炉炼钢法的最大缺点是冶炼时间长(一般需要6~8h),燃料耗损大(热能的利用只有20~25%),基建投资和生产费用高。一个年产1200万吨钢的钢厂,只要建成六个250~300t的纯氧顶吹转炉就够了,如果修建平炉却需要500t的大型平炉30~40座。虽然目前世界上仍在生产的平炉已普遍采用氧气炼钢,生产率有较大的提高,但除尘系统复杂,投资高昂,因此平炉炼钢不再发展,甚至有拆除改建为顶吹或底吹转炉的趋势

空气转炉的效率当然没有氧气顶吹转炉的高,但冶炼周期短,出钢快是一样的,空气转炉的主要问题是对原料要求比较高,能冶炼的钢种类受限,而有了氧气顶吹转炉后,平炉的优势基本上都没了,所以平炉基本上被淘汰了。


isdily 于 2013-12-11 00:39:3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3-12-10 23:45

平炉炼钢法

五十年代以前,平炉钢占世界钢产量的85%。近年来,除浇铸大型铸件或供水压机等成材的大钢锭 …

1910-1950年是平炉大规模替代转炉的时代,等出现氧气顶吹等新工艺后,转炉才能重新复活。

而工业用氧气多数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压缩液化方式得出,临高这个阶段根本不可能搞定大型压缩机,就是承装液氧的材料只怕都没有。

很明显这个阶段的临高就应该大规模发展平炉炼钢。


liutom2 于 2013-12-11 09:22:39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1 00:39

1910-1950年是平炉大规模替代转炉的时代,等出现氧气顶吹等新工艺后,转炉才能重新复活。

而工业用氧 …

大规模就算了吧,500狒狒当前显然还是转炉为主,原因很简单,高炉出来的铁水直接进转炉,比较方便,当然仍然需要个混铁炉,如果没有混铁炉,那就只能浇筑成铁锭,在炼钢的时候再用化铁炉融化成铁水,这就麻烦的多了。

平炉如果用铁矿石直接炼钢,对矿石品位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一般情况下仍然需要用铁水和废钢,而且平炉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使用废钢,而转炉是不行的,这对临高来说不是优点,因为临高没多少废钢,所以平炉在当前对临高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冶炼转炉不能冶炼的钢种,这也就意味着平炉钢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对临高来说,钢铁联合体建立后,工业升级的基础就有了,使用平炉可以生产原来转炉不能生产的钢种,然后就可以爬压力容器科技树,这个是蒸汽机工业必须的,而副产品就是制氧系统,有了制氧系统就可以出氧气转炉。显然,平炉是临高需要的,但不是大力发展的方向。


dengjianyyy 于 2013-12-11 11:08:4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3-12-11 09:22

大规模就算了吧,500狒狒当前显然还是转炉为主,原因很简单,高炉出来的铁水直接进转炉,比较方便,当然 …

转炉临高现在还不能生产,只能靠从本时空带的4个小转炉,从书上50吨铁料就能多次生产推测 ,转炉大约是3吨。设备不坏满足目前的产量应该够了,但是为以后计,发展平炉势在必行。平炉也可以用生铁炼钢,加废钢或熟铁只是为了降低成本。除碳可以靠燃气内的氧,也可以加铁精粉。


liutom2 于 2013-12-11 21:10:13 发表了:

dengjianyyy 发表于 2013-12-11 11:08

转炉临高现在还不能生产,只能靠从本时空带的4个小转炉,从书上50吨铁料就能多次生产推测 ,转炉大约是3 …

5吨小转炉对临高来说应该没什么技术难度,起码和50吨平炉比应该并不难,空气转炉的主要问题是钢的成分里有害杂质多一些,出不来太好的钢,可对大萌朝那生铁和熟铁的水平来说,临高这质量差些的钢也是绝对的神器。


isdily 于 2013-12-11 23:11:3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3-12-11 09:22

大规模就算了吧,500狒狒当前显然还是转炉为主,原因很简单,高炉出来的铁水直接进转炉,比较方便,当然 …

你还是把电炉弄混成平炉了。

平炉产钢量根本不差,而且田独乃至日后的石碌,铁矿石含铁量高,都是可以直接扔平炉里冶炼的。

没有混铁炉,根本无法直接将铁水倒进转炉里。


liutom2 于 2013-12-12 08:58:06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1 23:11

你还是把电炉弄混成平炉了。

平炉产钢量根本不差,而且田独乃至日后的石碌,铁矿石含铁量高,都是可以 …

哎,前面说的够清楚了,没有混铁炉,转炉就得用铁水-生铁锭-化铁炉-转炉,这是因为高炉出铁的频度和转炉的频度不对应。但是,平炉一样和高炉的出铁频度不对应,所以混铁炉怎么都是需要的。

至于转炉和电炉,这两个能弄混也太可怕了点,电炉钢的质量比平炉的好的多。而且电炉一般也没有太大的,平炉可以到上千吨。


isdily 于 2013-12-12 19:42:46 发表了:

以马丁炉为代表的平炉无需另行对空气进行加热,光蓄热这块就能省大量材料,而且产量也大,这是20世纪初主要工业强国纷纷大规模用平炉替换转炉的原因。

临高自然应该大规模上平炉,你早先说的平炉不如转炉产量根本不对。


liutom2 于 2013-12-13 09:09:2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2 19:42

以马丁炉为代表的平炉无需另行对空气进行加热,光蓄热这块就能省大量材料,而且产量也大,这是20世纪初主要 …

平炉在50年代前流行的主要原因是钢的质量,在解决了吹氧后平炉立即就被抛弃了,实际上平炉也可以吹氧,可为什么就被转炉淘汰了呢?原因很简单,实在是产能差距太大了。


dengjianyyy 于 2013-12-13 10:33:21 发表了:

500废并不需要讨论转炉好还是平炉好,而是先得考虑能做出什么炉子。

先不考虑制氧,吹空气的情况下,随便例几点

1.转炉的炉壳需要承重,现代是用厚钢板焊接而成的,怎么在1633年解决?

2.转炉的大型轴承怎么在1633年解决?

3.大型的传动件怎么在1633年加工?

4.喷枪怎么在1633年解决?

所以只有平炉,不可能有转炉。


isdily 于 2013-12-13 12:53:0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3-12-13 09:09

平炉在50年代前流行的主要原因是钢的质量,在解决了吹氧后平炉立即就被抛弃了,实际上平炉也可以吹氧,可 …

首先,我们知道1910年左右平炉炼钢数量超过转炉;

其次,当时全世界年钢产量超过3000万吨,

那么,等于说平炉炼出了超过1500万吨钢铁,这个数量难道还不够?


liutom2 于 2013-12-13 14:00:55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3 12:53

首先,我们知道1910年左右平炉炼钢数量超过转炉;

其次,当时全世界年钢产量超过3000万吨,

说的够清楚的了,平炉的优点不过是钢材成分更好一些,在产量上毫无优势,所以转炉钢质量上来后平炉立即就完蛋了。

除非500狒狒就打算趴在1900年的水平,否则是不太可能长期在平炉上炼钢的,工业制氧是1903年的科技而已。

从现在来看,无非是先出一些平炉,解决当前的钢材品种不足问题,长期看当然是上氧气转炉。


liutom2 于 2013-12-13 14:08:23 发表了:

dengjianyyy 发表于 2013-12-13 10:33

500废并不需要讨论转炉好还是平炉好,而是先得考虑能做出什么炉子。

先不考虑制氧,吹空气的情况下,随便 …

转炉是1850年的技术,如果500狒狒的科技树不是严重半身不遂的话,那么转炉确实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

此外,临高目前这个钢厂是标准的微型钢厂,我不知道吹牛设定的小转炉到底有多小,不过5吨在当代已经是十分小的了,总体重量也不是很重,既然连一个小型轧钢厂都带了,那么带个5吨转炉显然也问题不大。临高自产转炉只要克隆这个5吨炉就足够了,这么一个炉子理论年产量就在4万吨,以现在的矿石供应,2个5吨转炉就大大超过需要,搞不好只有1台能用。


dengjianyyy 于 2013-12-13 14:58:52 发表了:

克隆。。。。。。

500废还带了电脑,按理来说只要克隆几百台电脑,用电子文档储存数据什么的就没任何问题了。

500废还带了丰城轮,克隆个几百艘征服世界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liutom2 于 2013-12-13 22:30:55 发表了:

dengjianyyy 发表于 2013-12-13 14:58

克隆。。。。。。

500废还带了电脑,按理来说只要克隆几百台电脑,用电子文档储存数据什么的就没任何问题 …

1903年的技术都不打算发展,那还说什么?电子管哪年出来的?钢铁和电力、电子是500狒狒的发展方向


dengjianyyy 于 2013-12-14 00:18:17 发表了:

不要认为19世纪的工业技术临高就能重现,还差得远的很。19~20世纪初造船最能体现整体工业水平。

19世纪中叶就能加工和铆接10~20公分钢板,可以制造数千马力的蒸汽机,并且可以制造相应的轴承和变速装置。1859年的光荣号,排水量5600吨,铁甲厚度大于10公分,蒸汽机2500马力,8门239mm和6门190mm后装线膛炮。类似这种船一艘就可以在海战中碾压临高位面任何海上力量。

至于19世纪末都是前无畏舰时代,20世纪初无畏舰上都用蒸汽轮机了。


liutom2 于 2013-12-14 09:50:34 发表了:

dengjianyyy 发表于 2013-12-14 00:18

不要认为19世纪的工业技术临高就能重现,还差得远的很。19~20世纪初造船最能体现整体工业水平。

19世纪中 …

说的好呀,西门子-马丁法平炉是1865年才有的,显然,临高现有工艺足够生产光荣号这样的船了,500狒狒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压容器和管道,下一步自然就是这个了。


dengjianyyy 于 2013-12-14 11:50:12 发表了:

足够生产光荣号了。。。。。。。。

10公分铁/钢板怎么加工?现代象这样的厚轧板机都是几千上万吨的轧制压力,不说轧辊和动力这些,传动用什么?牛皮和麻绳?临高产的齿轮磨个玻璃都会断齿。

就不说厚钢板对钢质的需求了。

中国到1978年才能生产厚钢板,而且质量还不稳定,船用锅炉用厚板还靠进口—-到21世纪初都是如此。

钢板生产出来怎么加工成型?烧红了用手敲?

厚板不仅可以造船,高压锅炉和管道一样要用。

没有相应的金属加工能力和机械制造能力,就不会有高压锅炉蒸汽机和更多的东西,设计图纸和理论再多都是没用的。


isdily 于 2013-12-14 13:23:43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3-12-13 14:00

说的够清楚的了,平炉的优点不过是钢材成分更好一些,在产量上毫无优势,所以转炉钢质量上来后平炉立即就 …

工业制氧是1903的科技不等于1903年就能上马氧吹转炉,正如同马丁-西门子平炉1865年发明,而平炉炼钢在全世界完全压倒转炉炼钢在1910年左右。

没有任何证据说明20世纪初技术指标的转炉产钢能力比平炉强,倒是技术史这本书指出,大约在1925年,美德全部实现平炉钢产量超过转炉(英国19世纪晚期就已经超过),此后转炉产钢持续萎缩,20-40年代,平炉炼钢一统天下。

之前有个数据我记错了,1910年前后,世界产钢量超过4000万吨,一半以上来自平炉。

虽然不太清楚为什么工业制氧迟迟没有应用在氧吹转炉上,不过20-50年代,钢铁用鼓风设备从4万多立方米增加到6万多,在高炉没改动的情况下,生铁产量单位时间的出铁量大幅度提高。估计氧吹的问题可能也跟鼓风量有关。


isdily 于 2013-12-14 13:27:15 发表了:

我记得设定中,临高是机加工能力过剩,材料科技严重滞后。没解决基础材料,啥设计都白搭。


isdily 于 2013-12-14 13:38:57 发表了:

按照技术史数据看,在20世纪初(忘了具体是哪年了),平炉已经有100吨级别的大家伙了。加上当时双联转炉没发明,平炉炼钢出钢量更高。


liutom2 于 2013-12-14 13:43:28 发表了:

dengjianyyy 发表于 2013-12-14 11:50

足够生产光荣号了。。。。。。。。

10公分铁/钢板怎么加工?现代象这样的厚轧板机都是几千上万吨的轧制压 …

说到底,还是动力问题呀,500狒狒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蒸汽机升级,也就是说,500狒狒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解决10-20个大气压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多其他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工业制氧发展的慢主要还是当年的基础研究缓慢,500狒狒手里拿着的是全套成熟技术,只要把加工工艺复制出来就行了。

另外,我查了查,光荣可是铁骨木船钉装甲板,之后的勇士号才是全铁船。


isdily 于 2013-12-14 13:51:18 发表了:

技术史对钢铁的描述不够详尽,需要找其他书看一下。


isdily 于 2013-12-14 13:53:10 发表了:

还有一个,临高现阶段没法造混铁炉,但是单纯的铁水炉估计应该能造,这玩意就是个储存生铁水的家伙而已,美国当初没少用这玩意装上百吨铁水,然后通过铁路转运到钢厂倒进平炉和转炉里炼钢。

等到混铁炉发明出来后,大家才纷纷抛弃铁水炉的。


liutom2 于 2013-12-14 15:54:44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4 13:23

工业制氧是1903的科技不等于1903年就能上马氧吹转炉,正如同马丁-西门子平炉1865年发明,而平炉炼钢在全 …

根据现代炼钢的经验,每吨转炉钢需要70-80立方米氧气,也就是说,如果一台5吨小转炉,每小时冶炼一炉,那么就需要一个400立方米/小时的制氧站,保险起见,一般得用500立方米/小时的制氧站。当然,这个5吨小转炉如果一天出24炉钢,一年工作330天,那就是3.96万吨,和这个钢产量来比,制氧站绝对是值得的。此外,不止转炉用氧气,实际上后来的高炉和平炉都用氧气,所以氧气并不是转炉专用的。


liutom2 于 2013-12-14 16:23:59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4 13:53

还有一个,临高现阶段没法造混铁炉,但是单纯的铁水炉估计应该能造,这玩意就是个储存生铁水的家伙而已,美 …

鱼雷罐车和混铁炉这两种都有使用,美国人更喜欢鱼雷罐车。

以临高高炉的出铁频率,显然混铁炉更适合需要,因为混铁炉带加热功能,临高现在2个高炉,一天也就出个5-6次铁,也就是每炉铁最长可能要存放4-5个小时,在鱼雷罐车里可能温度会下降的太快。从这一点来说,平炉炼钢周期长,似乎更容易跟高炉出铁匹配。


liutom2 于 2013-12-14 16:40:41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4 13:38

按照技术史数据看,在20世纪初(忘了具体是哪年了),平炉已经有100吨级别的大家伙了。加上当时双联转炉没 …

平炉必须建的很大,100吨平炉算小的,怎么也得到500吨以上,我国的大炉子得1300吨。

双联转炉是20世纪末的技术了,你这个就太超前了。


isdily 于 2013-12-14 16:41:2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3-12-14 15:54

根据现代炼钢的经验,每吨转炉钢需要70-80立方米氧气,也就是说,如果一台5吨小转炉,每小时冶炼一炉,那 …

有氧吹转炉,平炉就毫无必要了,这在50年代氧吹转炉出来后迅速出现的变化。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氧吹转炉是否好用,而在于临高根本不可能在未来10来年内做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水平的技术,一战二战之间乃至之中科技大爆发,为什么那个时候都没点开氧吹转炉科技树,这才是非常重要的事。、

如果无法保证点开氧吹转炉的前置科技,毫无疑问,临高自然应该选平炉,平炉在1865年发明后,仅仅在30多年后,即压倒转炉成为炼钢业绝对主力,考虑到当时炼钢大户的美国因为他的铁矿石品质较好,所以改用平炉的时间节点较晚,而临高在攻上大陆后,特别占领江南前后,钢产量估计会攻上十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一年,那么田独和石碌的铁矿估计不太能满足需要,而采用南方地区的铁矿,含磷等杂质较多,用平炉去杂质更容易,自然也得选用平炉。


isdily 于 2013-12-14 16:42:50 发表了:

按照技术史的说法,20世纪初大体上高炉好像是要用3个月检修,不知道钢炉要多久检修一次,每次要检修多久了。


isdily 于 2013-12-14 16:46:2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3-12-14 16:23

鱼雷罐车和混铁炉这两种都有使用,美国人更喜欢鱼雷罐车。

以临高高炉的出铁频率,显然混铁炉更适合需要 …

按技术史描述,混铁炉可以将不同批次的铁水混一起,让进入钢炉的铁水各种杂质更均衡,也就是钢质更平稳。

那么一个是要加热,另一个估计就要搅拌。

而如果光是用铁水炉,搞个加热功能就是了,而且必要的话临高多建几个平炉或转炉保证连续生产就是了,这么一大缸铁水要完全冷却下来,也不容易啊。


liutom2 于 2013-12-14 18:10:5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4 16:42

按照技术史的说法,20世纪初大体上高炉好像是要用3个月检修,不知道钢炉要多久检修一次,每次要检修多久了 …

肯定也得检修,不过500狒狒的高炉是按照20世纪的基数建的,只要好好操作,应该不会频繁大修的。转炉也需要检修和大修的,尤其是那个吹氧喷枪,有寿命的,据说一开始就几百炉,后来提高到几千炉。


liutom2 于 2013-12-14 18:37:31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4 16:41

有氧吹转炉,平炉就毫无必要了,这在50年代氧吹转炉出来后迅速出现的变化。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氧吹转炉 …

工业制氧,这块是一定会上的,原因很简单,500狒狒不是跑到大萌朝来过1900年前的生活的,这帮人的目标至少也是1940年水平。在科技树中,钢铁、化工和动力都是绝对重要的技术,这其中高压容器是必须解决的,没有这个,500狒狒只能用低压蒸汽机、化工产品出不来,石油产品更是别想,显然这是酱油众们绝对不能答应的。早期工业制氧的主要困难应该还是原理,似乎卡皮查1939年才完善了他的液化器原理,对500狒狒来说,这些都是现成的了。


liutom2 于 2013-12-14 19:07:0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12-14 16:41

有氧吹转炉,平炉就毫无必要了,这在50年代氧吹转炉出来后迅速出现的变化。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氧吹转炉 …

http://www.csteelnews.com/special/602/605/201208/t20120806_71346.html

这是氧气转炉的发展经过,能看出来,工业制氧并不是瓶颈,主要问题还是喷嘴的工艺和使用方法,这方面的实验前人已经做过了,我们能看到,相关的探索花了20年时间,所以对500狒狒来说问题不是很大,实际上500狒狒现在十分清楚该怎么生产氧气转炉,缺的是实现的工艺手段,目前主要问题还是高压容器和压缩机的问题,而这些都是临高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所以说,临高现在当然需要搞一些平炉,这是因为空气侧吹转炉的钢质量相对较差,起码对未来的工业升级是不合适的,即便是在3-5年内实现了氧气转炉,仍然会有一些特殊钢无法用转炉生产,在没有电炉前只能用平炉生产。但作为钢材产量的绝大部分,转炉就足够了,起码准备用来卖给大萌朝的农具是绝对够了。


Brain1127 于 2013-12-14 21:53:11 发表了:

记得500废有个小转炉,还不是吹氧,而是空气。

按照你的计算,液氧的制取和保存估计要让钢铁口的季无声和化工口的季退思两个人先干一架。

还是先老老实实的用平炉吧。

大型转炉的炉体材料和各个承力部件都需要500废在材料上有大突破。

还是用个20~30年逐步逐步升级材料吧。平炉钢的产量和质量可以基本保证稳定性。依靠平炉钢逐步升级材料足够了。直接跨入氧气顶吹转炉貌似步子迈的过大容易扯到蛋。。


liutom2 于 2013-12-17 23:45:41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3-12-14 21:53

记得500废有个小转炉,还不是吹氧,而是空气。

按照你的计算,液氧的制取和保存估计要让钢铁口的季无声和 …

20年才爬到氧气转炉?那你不用想化工产品了,绝大部分化工产品的生产都有压力,其中一部分压力还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