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553589 关于东江镇人口的一点脑补推测,请大家批评指正

北朝旧贴 | 波尔布特 | 共 2366 字 | 2014-07-30 | | 编辑本页

波尔布特 于 2014-7-30 21:49:1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14-7-30 21:50 编辑

我的《(临高同人)第二章 东江镇攻略》发表后,刘汤姆和imx1982就东江镇的人口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无意中盖起了高楼。看了他们贴出的资料,结合我以前读过的各种靠谱与不靠谱的史料,关于东江镇的人口,我有几个脑补的推测,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东江的人口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有编制的正规军,例如袁崇焕定的2.8万兵额;二是没有编制的“壮丁”,理论上没有军饷,主要充当辅兵与民兵的角色,也参与作战,但这批人由于年龄、身体素质或武器装备等原因袁崇焕等人看不上,就拒绝给他们编制;三是包括军属在内的平民。

毛文龙被杀后,这三部分人的比例大致在1:2:7。

二、关于历史书上出现的东江人口,大致也可分为三个“集合”,一是有编制的东江正规军;二是所有能够动员参战的“丁口”,包括有编制的正规军和无编制的“壮丁”在内,1633年皮岛的“三万”军队估计就是这种情况;三是包括平民在内的总人口。

毛文龙被杀后,这三个人口“集合”的比例大致在1:3:10。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1.8万人的东江军编制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是怎么来的?我怀疑2.8万人的编制减成1.8万人,少掉的一万人可能就是原本孔有德、耿仲明等部官兵的编制。可能是因为袁崇焕、黄龙等人对孔有德、耿忠明等皮岛“义子系”的部队不放心,就拒绝给他们编制和军饷,把他们当做“军属”赶去山东;也有可能是孔有德、耿忠明心怀不满,不要东江军的编制,自己主动去了山东。如果这个编制是登州之乱爆发后冒出来的,这一万人的编制里可能还包括了毛承禄、陈有时等叛乱的东江部队。

三、东江的人口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毛文龙时期:鼎盛时有大约15-17万“丁口”,50万左右的总人口。

2、毛文龙死后至登州之乱爆发前:因为対后金的作战,加上袁崇焕刻意制造的饥荒,此时总人口下降至30多万,“丁口”在10万左右。最后袁崇焕给了其中比较“精壮”的武装人员2.8万人的编制,并把10万左右的东江军民迁往山东,实际留在东江镇的人口在20多万。

3、1633年初登州之乱刚刚平定时,投降后金的孔有德所部先不提,此时东江镇的军民可能不到20万,分布大致如下:

(1)黄龙、尚可喜所部:正规军的编制大致在8000人左右,总人口约有几万人,分布在旅顺、广鹿岛及附近岛屿;

(2)沈世魁所部:正规军的编制大约有1万人,加上没有编制的武装人员,“丁口”总数大约有3万人,总人口在10万以上,分布在皮岛、朝鲜以及其他岛屿上。


liutom2 于 2014-7-30 22:26:43 发表了:

我来说一点吧,这事要这么理解。

核兵2.8万的时候,人口比例可能确实是1兵对10民,但随后袁崇焕迁了10多万人走,就不是1兵对10民了,而是1兵对5民左右,之后的比例大概都要按这个算,恶劣情况下比例应该更少才是。

否则袁崇焕迁走这10多万民就是凭空多出来的了,再算的时候兵民比例就是1:15了。


波尔布特 于 2014-7-30 22:38:1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4-7-30 22:26

我来说一点吧,这事要这么理解。

核兵2.8万的时候,人口比例可能确实是1兵对10民,但随后袁崇焕迁了10多 …

袁崇焕迁了10万人后,就算是2.8万:20万,也不过是1:7;而且那10多万人里还有孔有德等几千官兵,加上叛乱发生时跑过去的7000多人,东江的兵民比搞不好又降回到1:10。


liutom2 于 2014-7-30 22:41:54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4-7-30 22:38

袁崇焕迁了10万人后,就算是2.8万:20万,也不过是1:7;而且那10多万人里还有孔有德等几千官兵,加上叛乱 …

按你的算法,2.8万兵只能对28万民,迁走民10几万,民还能剩20万?


liutom2 于 2014-7-30 22:47:35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4-7-30 22:38

袁崇焕迁了10万人后,就算是2.8万:20万,也不过是1:7;而且那10多万人里还有孔有德等几千官兵,加上叛乱 …

补充一点,2.8万兵不是袁崇焕核的,他杀了毛文龙之后才迁的10多万民。


liutom2 于 2014-7-30 23:01:1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4-7-30 22:41

按你的算法,2.8万兵只能对28万民,迁走民10几万,民还能剩20万?

我们再稍微做个数学题。

皮岛东西长15里,南北长10里,现代资料表明,皮岛面积19.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45米。

我们来计算一下19。2平方公里是28800亩,就算全是农田,每亩能种出1石粮食来,也不过2880石,按1人1年3石口粮来算,皮岛的全部面积也不过支撑9600人,按更低标准,1人1年2石粮食,也不过能支持14400人。

就这么小一个岛,已经是东江镇最大的基地了,剩下的岛全都比这个小,而且是小的多。

所谓东江镇有辽人50万,他们是喝西北方还是喝海水活着的?


波尔布特 于 2014-7-30 23:12:2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4-7-30 23:01

我们再稍微做个数学题。

皮岛东西长15里,南北长10里,现代资料表明,皮岛面积19.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 …

东江镇极盛时期,地盘也是很大的。除了种地与军饷,还有走私贸易的收入,用军票从大明商人那里“买”来的物资,从朝鲜勒索来的粮食,定期打劫野猪皮的收入等等。

东江镇.jpg(264.6 KB, 下载次数: 0)

2014-7-30 23:11 上传


liutom2 于 2014-7-30 23:14:54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4-7-30 23:12

东江镇极盛时期,地盘也是很大的。除了种地与军饷,还有走私贸易的收入,用军票从大明商人那里“买”来的 …

您这最晚也是天启年的吧?咱们现在说的都到崇祯年了,差了很久了


波尔布特 于 2014-7-30 23:42:4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4-7-30 23:14

您这最晚也是天启年的吧?咱们现在说的都到崇祯年了,差了很久了

毛文龙的鼎盛时期本来就在天启年。


liutom2 于 2014-7-30 23:52:03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4-7-30 23:42

毛文龙的鼎盛时期本来就在天启年。

天启年他在大陆上还有据点,到他死的时候大陆上的据点基本上都丢了,就剩旅顺了。

咱们接着说皮岛,如果皮岛按某些人想的,有5万人,而皮岛自身只能供应1.44万人的粮食,那皮岛一年就需要从岛外运入3.56万人的粮食,按2石算,就得7.12万石。如果人口是10万,那需要的粮食高达17.12万石。要知道东江镇2.8万兵额的时候才有16万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