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589067 南宫同志在吗,吹牛把你的台词写出了明显纰漏啊
北朝旧贴 | Clock-Sonata | 共 5046 字 | 2015-05-01 | | 编辑本页
Clock-Sonata 于 2015-4-25 23:01:00 发表了:
民乐团那一章,说传统乐手不习惯现代的乐团演奏模式是没错,不过“十二平均律”不能说是西方的哦,恰恰是大明的一个音乐家王爷发明的
中国明代音乐家朱载堉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首次提出“新法密率”(见《律吕精义》、《乐律全书》),推算出以比率12√2(解释:这表示“2的十二分之一次方”)将八度音等分为十二等分的算法,并制造出新法密率律管及新法密率弦乐器,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乐器。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ZwvRfHUpHeenejAlew_
Clock-Sonata 于 2015-4-25 23:08:34 发表了:
另外乐手王七索怎么成了笛子,原来说是胡琴的
Brain1127 于 2015-4-26 11:20:18 发表了:
十二平均律只是发明,但是大规模流传肯定没有。否则流传的乐谱会有所反映
南宫浩 于 2015-4-27 09:45:10 发表了:
正如楼上所言,朱载堉虽然很精密的用算盘计算发明了“新法密率”,但是并没有流传开来,一直到近代西方乐理传入之前,中国的音乐家们使用的都是“三分损益法”定音的“五度相生律”。原始的五度相生律有个毛病,严格循环相生12次以后无法完美的回到原始音高(会高那么一丁点)。所以,为了解决这个“旋宫”问题,中国古代乐手们使用的其实是进行过一定程度的修正妥协的版本,他们把十二律中的“偏音”稍微修正了一点点,使得12次循环后可以完美的回到原始音高。不过这种妥协仍旧没能解决“转调”问题,因为这种妥协版本的音阶,它的音差不是均匀分布的,用一个调演奏起来很好听的旋律,如果转一个别的调演奏就会让人觉得音准有问题。所以,如果想要让这帮民乐队的演奏符合现代人的听觉,我就必须让这帮归化民乐手们每天拿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十二平均律的24个大小调的音阶和琶音来修正他们的音准习惯,并且,某些无法自由掌控音准的乐器(比如笛子、琵琶、笙)还有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微调改造或者干脆找资深工匠重新制造。
不过这其实并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元老院从归化民和流民中招出来的乐手不见得有那么严谨的音准习惯,而且这种音准偏差一般老百姓也不见得能注意得到。
真正最严重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民族乐队里面没有中低频乐器!古代旧社会的民族乐队\戏班子,都是地主老财们用来宣示存在感而聘请的,为了让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知道“土豪家里办大事了”,民乐团的乐器都是那种吵死人的高频乐器,民间的唱腔也都是在互相攀比飙高音,就连老生、老旦这样的中老年角色,它的音域也是非常高亢的(西方歌剧里这种角色一般是由中低音歌手来演唱的),这种音乐只会让人觉得吵闹而不会让现代人觉得“震撼”。没有低频就没有“震撼”。近代以后的中国民乐队改良发明出来了“中阮”和“大阮”来填充中低音声部,甚至还有发明出“低胡”这种奇葩乐器的,但因为融合度不好,效果都不太理想。现代的民乐团里面都是用中提琴、大提琴和贝司(低音提琴)来填充中低音声部的。但要想让一帮归化民乐手临时抱佛脚的学会演奏这些乐器,那完全不现实(弦乐器是非常难上手的,主要是音准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才能准确掌控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我可是职业编曲师,其实我完全可以先在电脑上把非民乐的声部用MIDI做出来,然后再让民乐队排练一下民乐部分,最后的演出现场,电脑做的部分用音箱来播放,民乐队再实时演奏合进去。但这需要在演出现场有一整套的拾音和混音设备,否则无法完美的平衡真假乐器的音量——好像有点玩大发了但如果想要“震撼效果”的话,这是必须的措施另外还有一种比较节省的做法——民乐部分排练好以后我就直接找个隔音室(算是录音棚吧)给他们录下来,然后和我做好的MIDI一起做好混音,演出的时候直接在扩声音响上播放,民乐队在台上只是摆个样子~~
另外,我其实不懂“公尺谱”~~~为了能跟他们顺畅沟通和排练我需要一个熟练公尺谱并且脑子足够聪明、乐感足够优秀的人给我当助手古代的乐手们应该都是用公尺谱的
liutom2 于 2015-4-27 10:55:05 发表了:
谁说民乐没有低音,少数民族应该还是有一些的,弄来用用就是了
Brain1127 于 2015-4-27 13:59:51 发表了:
民族乐器里面低音声部真心不多。。
低音乐器有个最典型的特征——块头足够大。
比如铜管乐组的大号、木管组里的巴松、弦乐组的低音贝斯和低音提琴。大号一般在1.5米朝上。。低音提琴2米多高,演奏的时候乐手要专门坐在特制的高脚椅子上。少数民族乐器很少有这么大个的。
声乐里低音部的歌手也有这种特征。。尤其是女低音。。她们是需要把增加体重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
PS:反而是可以考虑复刻编钟作为低音部。或者是找传教士搞管风琴。
南宫浩 于 2015-4-27 15:21:03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5-4-27 10:55
谁说民乐没有低音,少数民族应该还是有一些的,弄来用用就是了
你说的是西藏“蟒筒”那样的东西吗?那种乐器更接近“噪音”~~~~
另外,回楼上:编钟虽然有低频,但是它也有大量的中高频声音,而且延音非常庞大,很难控制,基本上是很难作为乐队的低音部分来使用的(频响太抢风头)。
而且,按照元老院宅男们的审美情趣,真正“震撼”的低频,其实都是西洋弦乐、电BASS、套鼓、和电子低音来营造的,唯一能用明末现有的乐器还原一下的低频乐器只有大战鼓,好莱坞大片配乐里面经常用那玩意(多数其实用的是日本太鼓),听起来爽歪歪~~
Brain1127 于 2015-4-27 15:36:5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Brain1127 于 2015-4-27 15:39 编辑
俺们还是考虑复刻铜管乐的大号吧。。印象中 圆号也是用中音或低音谱表来记谱。。
军乐队问海军要一点黄铜还是给得起的。。另外,16XX的欧洲应该铜管乐器的原型出来了
liutom2 于 2015-4-27 17:23:05 发表了:
南宫浩 发表于 2015-4-27 15:21
你说的是西藏“蟒筒”那样的东西吗?那种乐器更接近“噪音”~~~~
另外,回楼上:编钟虽然有低频,但是它 …
直接拉几个牛角出来,嘟嘟嘟嘟。。。
Brain1127 于 2015-4-27 20:47:08 发表了:
这东西没法定调啊。。。
Clock-Sonata 于 2015-4-28 05:25:56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5-4-27 13:59
民族乐器里面低音声部真心不多。。
低音乐器有个最典型的特征——块头足够大。
比如铜管乐组的大号、木管 …
蒙古族那个胡笳潮尔算低频吧
Clock-Sonata 于 2015-4-28 05:29:36 发表了:
南宫浩 发表于 2015-4-27 09:45
正如楼上所言,朱载堉虽然很精密的用算盘计算发明了“新法密率”,但是并没有流传开来,一直到近代西方乐理 …
确实,我已经想好一个用到这个梗的构思了
Clock-Sonata 于 2015-4-28 05:31:44 发表了:
南宫浩 发表于 2015-4-27 09:45
正如楼上所言,朱载堉虽然很精密的用算盘计算发明了“新法密率”,但是并没有流传开来,一直到近代西方乐理 …
是工尺谱,我也不懂,不过原住民乐手懂就好,另外教他们五线谱也不难。。
南宫浩 于 2015-4-28 08:22:28 发表了:
Clock-Sonata 发表于 2015-4-28 05:25
蒙古族那个胡笳潮尔算低频吧
那玩意我觉得声音更接近萨克斯~~~~还是个中高频乐器。
说起来蒙古人的低音呼麦倒是音域接近要求了,但人体的共鸣腔毕竟太小,低频成分还是不足。
音频频响概念里的“低频”和音域概念里的“低音”是两码事。
Clock-Sonata 于 2015-4-28 12:09:41 发表了:
南宫浩 发表于 2015-4-28 08:22
那玩意我觉得声音更接近萨克斯~~~~还是个中高频乐器。
说起来蒙古人的低音呼麦倒是音域接近要求了,但人 …
对啊呼麦一般和这个一起
低频是说泛音而非音高本身?
笑看风云淡 于 2015-4-28 12:40:20 发表了:
看各位讨论音域的时候有个脑洞,引进电影国内配音和原音有差距,某种因素是国内很多时候说话比较高亢,显得有点尖声尖气,而老外说话比较低沉沙哑,不知道对不对。
Brain1127 于 2015-4-28 12:48:5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Brain1127 于 2015-4-28 12:51 编辑
笑看风云淡 发表于 2015-4-28 12:40
看各位讨论音域的时候有个脑洞,引进电影国内配音和原音有差距,某种因素是国内很多时候说话比较高亢,显得 …
这很正常。
尤其是块头越大的演员,他的声音本身就是偏低沉。比如州长或者蝎子王这种演员。
放到国内可能找不到类似声线的配音员,只好往正常向走。
现代扩音设备实际上是帮忙了,要是州长在没有扩音设备的年代去选州长,恐怕演讲就是一个大麻烦。除非他去特地练习发声技巧
南宫浩 于 2015-4-28 17:10:53 发表了:
笑看风云淡 发表于 2015-4-28 12:40
看各位讨论音域的时候有个脑洞,引进电影国内配音和原音有差距,某种因素是国内很多时候说话比较高亢,显得 …
我告诉你差距在哪:
1,国内的配音演员往往都是学播音主持出身,已经练成了“字正腔圆”的本能,所以这些人配出来的语音,画面代入感方面往往差一点。相比之下,往往某些“野路子”出来的配音人才反而做的更好。举个例子:http://v.ku6.com/show/fJJ2GfsH-yxqEf_b.html
2,文化差异,导致有些配音演员不能很完美的理解他要配的角色,于是总会让人觉得味道不对。
3,好莱坞大片里有些比较特殊的语音是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得来的,往往在配音演员录音后,还要加上各种效果器各种扭曲、改造、修饰、夸张,而国语配音的时候这方面的工作却没能逆向还原到位,于是就感觉”差了点事“。例如,魔兽世界巫妖王之怒里面阿尔萨斯的语音,其实是加上了”反转混响“效果的,于是阿尔萨斯一张嘴说话,就好像有无数冤魂在跟着他一起窃窃私语一样。其实那些”鬼语“是把阿尔萨斯的语音每一秒挨个反转过来播放,并且带有混响空间,频率也处理过的声音,可能还叠了不止一层。
4,电影的配音和配乐都是要进行最终混音的,混音师把电影的每一段配乐和每一个声音用精湛的混音技巧进行融合,把所有的声音,从人声到风雨雷电到落石、流水、开门、放炮,都用适当的混音技巧把它们融合到一个统一的,符合画面表现的”声场“里,这样才会让你的听觉觉得真实可信(说点题外话,电影里面的很多声音其实都是后期贴进去的音效素材,因为在拍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没法清晰地录制”同期声“——导演不会允许录音师把麦克风捅到摄影画面里面去,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后期找音效师贴素材)——而国内引进后往里贴汉语语音的时候,国内的混音师可能拿不到原始的混音分轨,他们能拿到的往往只是一套去掉了人物语音对话的、已经混音完毕的”成品“,然后再在这套成品的基础上硬塞进汉语语音,如果混音师的手艺不佳,会导致语音的声场效果跟画面的空间不符合,跟其他音效的声场效果不一致,于是就听起来不融合,没有代入感。而对某些混音师来说——至少听起来清晰,这就够了,如果为了真实而导致不够清晰,会被领导勒令返工的。
南宫浩 于 2015-4-28 17:16:51 发表了:
Clock-Sonata 发表于 2015-4-28 12:09
对啊呼麦一般和这个一起
低频是说泛音而非音高本身?
这么跟你说吧~~~~我们在给歌手做混音的时候,一个男高音歌手,如果低频削的太多,会使声音发飘,不够结实,甚至变得沙哑。而一个男低音歌手,如果高频削的太多,则会使声音发闷,缺乏穿透力。
频率响应虽然跟音调有点关系,但并非绝对关联。就算是低音提琴,也需要在混音的时候保留足够的高频才能保持拉弦乐器的”松香味“。
笑看风云淡 于 2015-4-28 17:17:53 发表了:
南宫浩 发表于 2015-4-28 17:10
我告诉你差距在哪:
1,国内的配音演员往往都是学播音主持出身,已经练成了“字正腔圆”的本能,所以这 …
的确,D3里泰瑞尔自断天使之翼,英普瑞斯那句评论,台服是加了混音的“自甘堕落”,国服是字正腔圆的“弥天大罪”,不说用词,气氛上就败了
Clock-Sonata 于 2015-4-28 17:20:38 发表了:
南宫浩 发表于 2015-4-28 17:16
这么跟你说吧~~~~我们在给歌手做混音的时候,一个男高音歌手,如果低频削的太多,会使声音发飘,不够结实 …
懂了,就是波形图里头比较黑的那上头或者下头的几条嘛。。。然后谁发声技术好,谁的第一泛音就亮,音色就立体?
南宫浩 于 2015-4-28 17:33:1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南宫浩 于 2015-4-28 17:34 编辑
Clock-Sonata 发表于 2015-4-28 17:20
懂了,就是波形图里头比较黑的那上头或者下头的几条嘛。。。然后谁发声技术好,谁的第一泛音就亮,音色就 …
相对于你说的”基音/泛音“的概念,音频专业领域更喜欢用”基频/谐波“来描述。
嗓子好的人,高频谐波更丰富,声音就更亮丽,穿透性更强,给这种歌手混音也相对容易一点——但这只是传统唱法的理念。这年头,流行歌里面根本没什么好嗓子和坏嗓子,只要唱出特色,都是牛逼的唱功。你听”中国好声音“里面,破锣嗓子一抓一大把,但唱的好,表现力照样很”抓人“。
至于你说的”立体“~对我们来说,声音是否更”立体“是由录音和混音方式决定的。你如果只用一只麦克风去录音,那是无论如何也别想录出”立体声“来的。。。。我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概念
Clock-Sonata 于 2015-4-28 17:44:07 发表了:
南宫浩 发表于 2015-4-28 17:33
相对于你说的”基音/泛音“的概念,音频专业领域更喜欢用”基频/谐波“来描述。
嗓子好的人,高频谐波更 …
我说的立体就是人生中高低各个频段的共鸣吧。。。一般认为越完整越立体,不是混音里头的立体声~~
对,软件里是叫“基频/谐波”
现在流行唱法强调“个人体验”嘛。。。所以破锣嗓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不过我还是喜欢腔体打开充分的纯嗓。。。我审美比较古典。。
lvtom 于 2015-5-1 14:36:16 发表了:
笑看风云淡 发表于 2015-4-28 12:40看各位讨论音域的时候有个脑洞,引进电影国内配音和原音有差距,某种因素是国内很多时候说话比较高亢,显得 …
记得英语课上老师就说,老外的发音更靠后。
看日剧,他们的发音也低沉些。
另外,我大县城的方言也比普通话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