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616164 【卧烟社】第21期:膛线与弹头杂谈(米涅弹华丽丽的出场)
北朝旧贴 | 真红骑士 | 共 3234 字 | 2015-10-23 | | 编辑本页
真红骑士 于 2015-9-30 14:46:40 发表了: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977975/
c47 于 2015-9-30 15:49:52 发表了:
伏波军必须使用后装填的火枪!
所有前装步枪都是异端!!!!
jundong 于 2015-9-30 19:14:38 发表了:
关键是前装枪和后装枪的战术是有差别的。穿越军官的优势不明显了。
深潜者 于 2015-9-30 19:32:40 发表了:
贝克线膛枪、布伦瑞克线膛枪的装填速度能有多少?还需要用锤子敲了吗?
wzx3061316 于 2015-9-30 20:16:08 发表了:
用针枪啊,逼站我看了德军那个针枪的视频,没啥漏气啊
叶子鱼 于 2015-9-30 20:28:18 发表了:
顺便问一句,为什么叫“卧烟社”呐?
Scat 于 2015-9-30 21:46:07 发表了:
骑兵和海军用霍尔或者下铺死什么的,因为骑兵马上射击或者陆战队/水兵船舷/桅杆射击需要后装,相应漏气之类缺点就不算什么了。
普通陆军还是米涅枪,只要步兵还需要结阵对抗骑兵,就不要教他们还可以趴着打仗。
何况用米涅枪从四五百米外开始表尺齐射的话,本时空没有哪种步兵能接近到有效使用自己武器的距离,如果真的被敌人推进到火绳枪或者弓箭的有效打击范围的话,敌人一定是人太多或者有相当多骑兵。那敌人与其停下来开始和米涅枪对射,还不如咬牙再冲个一百米跟你肉搏,这种时候与其纠结怎么打枪,还不如多训练点甩手榴弹拼刺刀。
liutom2 于 2015-9-30 23:12:07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5-9-30 21:46
骑兵和海军用霍尔或者下铺死什么的,因为骑兵马上射击或者陆战队/水兵船舷/桅杆射击需要后装,相应漏气之类 …
直接安排一半步兵穿胸甲用长矛好了。
这就是个装备了线膛枪的西班牙方针,绝对横行天下了。
Scat 于 2015-10-1 09:06:0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5-9-30 23:12
直接安排一半步兵穿胸甲用长矛好了。
这就是个装备了线膛枪的西班牙方针,绝对横行天下了。
…
其实我觉得17世纪的军队甩一排手榴弹都得吓尿
liutom2 于 2015-10-1 13:17:59 发表了:
现代对封建军队的很多说法都是错误的,起码对中国的是绝对错误的,欧洲小国的还差不多,真正大国的也不是那样的。
在冷兵器时代,能称得上强军的,起码能承受对面2-3波的弓箭,然后跟对方展开大规模的肉搏战,这样的军队在面对滑膛枪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害怕,前装线膛枪对他们也效果有限。至于手榴弹这种东西,杀伤力真的是有限,因为能产生的破片数量太少,实际杀伤力真的没多大。所以在那个时期,真正能让敌人肉搏步兵害怕的只有发射霰弹的大口径炮,这东西一打一大片呀。
后期有人针对清军说什么英军这样的有如何如何的优势,也不好好想想,清军是长期火器化的部队,已经完全没有冷兵器交战训练了,对这样的部队进行肉搏冲锋他们能不跑吗?你换上明末的冷兵器部队让英军冲一下试试?立马让对面砍瓜切菜了。
深潜者 于 2015-10-2 10:40:19 发表了:
问一下:褐贝斯这种熟铁枪管的枪寿命大概是能发射多少发子弹?临高一开始那批用现代钢管生产的米尼枪呢?
Scat 于 2015-10-2 12:01:2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5-10-1 13:17
现代对封建军队的很多说法都是错误的,起码对中国的是绝对错误的,欧洲小国的还差不多,真正大国的也不是那 …
这个腐国人有记载,是说清军可以枪炮对射,每次一刺刀猪突才会崩溃。
按同时代军队27%的平均崩溃点,拼刺刀达成伤亡门槛最快。
不过这个只是战术层面,在战役战术层面使用侧击、斜行战术或者更先进的一点两面,制造局部火力绝对优势,使敌军局部瞬间达到崩溃点,可以加速敌军全军崩溃的过程,一般来说只要一个队形里有一部分人玩命逃跑,剩下的人也会跟着跑,根本不管身边有没有实际伤亡,这样就可以把27%的崩溃点变成13%,9%或者更少。
至于手榴弹,土鳖之所以喜欢用,主要是跟别的战术动作配合,抗战时期是甩一排手榴弹跟着弹幕进入拼刺,可以在鬼子晕的时候先扎死一些,还可以减少机枪火力杀伤。到解战和朝战的时候主要是和机枪冲锋枪配合,手榴弹一晕拼刺组马上冲进去,这时候轻机枪手或者冲锋枪手在手榴弹距离对还能站起来准备肉搏的敌人点名。这两种配合都可以用,步枪打到50米,手榴弹一排,线列兵冲上去拼刺,士官拿左轮枪放倒还有战斗力的。
liutom2 于 2015-10-2 14:45:18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5-10-2 12:01
这个腐国人有记载,是说清军可以枪炮对射,每次一刺刀猪突才会崩溃。
按同时代军队27%的平均崩溃点,拼 …
所以说清军根本不是畏惧伤亡,完全是因为没有冷兵器交战训练造成的,这样的事情别说清军,等到了朝鲜战争时期美军也一样稀松。更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看看苏沃洛夫,他在那个时代就是以刺刀突击闻名,原因就是苏沃洛夫的部队一直坚持有针对性的刺刀训练,包括部队用刺刀对冲直到最近距离才举起刺刀。其原因很简单,没经过这种训练的部队会对持刺刀冲过来的敌人本能的产生恐惧,进而转身逃跑。
至于共军历史上爱用手榴弹,这完全是因为手榴弹是共军唯一能够充足供应的弹药,但是手榴弹这东西杀伤力有限,绝大部分情况不过是吓唬人罢了,要形成效果必须有一定的数量,比如说一次就得投掷个百八十枚才行。
Scat 于 2015-10-2 17:45:2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5-10-2 14:45
所以说清军根本不是畏惧伤亡,完全是因为没有冷兵器交战训练造成的,这样的事情别说清军,等到了朝鲜战争 …
按美国人的说法土鳖有专业掷弹兵,除了二十几个手榴弹什么也不带。
在战争初期美鳖对土鳖的一点两面队形加上手榴弹-刺刀-自动武器补枪大法完全没咒念,四五次战役反击的时候也是先找别的炮灰吃土逼的攻击。
这些战术稍微改进一下就可以是史上最强排队枪毙
流浪的使徒 于 2015-10-2 18:36:34 发表了:
叶子鱼 发表于 2015-9-30 20:28
顺便问一句,为什么叫“卧烟社”呐?
物语系列的卧烟伊豆湖
liutom2 于 2015-10-2 21:07:44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5-10-2 17:45
按美国人的说法土鳖有专业掷弹兵,除了二十几个手榴弹什么也不带。
在战争初期美鳖对土鳖的一点两面队形 …
其实土鳖仍然是人海战术,也就是在突击地段集中超过敌人武器射速的部队进攻,这种作战方式碰上范弗里特弹药量就立即崩溃了。
至于专业掷弹兵,这恐怕完全是一线部队轻武器弹药供应跟不上造成的,要知道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和速度跟步枪是完全不能比的,这个兵种要能成功作战就必须有充足的地形掩护,而且作战经验必须非常丰富才行。
对美军来说,朝鲜战争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是低装备水平的高素质步兵,而对共军来说,朝鲜战争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血热之躯无法对抗钢铁。
或者说,这是一支没经受过一次大战机械化屠杀的军队第一次碰到有机械化屠杀能力的敌人,对面的敌人没想到还有人这么打,而我们是根本没见过罢了。
对我们来说,朝鲜战争能坚持下去的唯一原因是苏联站在我们身后提供了充足的武器供应,否则我们早就装备耗尽被美国人追着打了。
白洁 于 2015-10-23 20:31:59 发表了:
叶子鱼 发表于 2015-9-30 20:28
顺便问一句,为什么叫“卧烟社”呐?
同问,什么是卧烟社
叶子鱼 于 2015-10-23 22:09:26 发表了:
白洁 发表于 2015-10-23 20:31
同问,什么是卧烟社
他们说“卧烟伊豆湖” ,物语系列的
Scat 于 2015-10-23 22:15:5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5-10-2 21:07
其实土鳖仍然是人海战术,也就是在突击地段集中超过敌人武器射速的部队进攻,这种作战方式碰上范弗里特弹 …
不是人海,掷弹兵发挥作用是靠夜战,白天的话这种重火力单元是很难生存的,上甘岭被人轰的鼻子都不敢露,只靠铁瞄步枪狙击,也没几个火焰喷射器手能爬上山。
为了进行夜战志愿军付出很大代价,比如邱少云,那样的烈士相当多,美国人的书上说通常是花一整夜的时间通过接近地,要完全无声的排除地雷和解除障碍物,通过以后还得重新装好,在敌人认为已经不可能发动夜袭的时候完成最后进入阵地和伪装,然后在两三百米外趴一整天,吃多少值班火力犁地都不会动一下,等到深夜再突击,这招别处能学会邱少云以外部分的叫精英特种部队,一般的军队和精英部队打靠武器取胜也不容易。
翻佛利特弹药量是耍大牌,中后期的山地作战双方都是靠火力,连营规模的山头阵地,打一百发和一万发区别不大,真正争夺起来都是炮火覆盖,然后步兵跟着弹幕冲上去,但是冲上去也并卵,对方马上就会组织下一个梯队,然后火力覆盖开始,上去的人没掩体的话,弹药量不同的差别只是死透和伤残的区别,所以关键是地下,挖地道比敌方集中兵力火力快就能
liutom2 于 2015-10-23 23:33:57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5-10-23 22:15
不是人海,掷弹兵发挥作用是靠夜战,白天的话这种重火力单元是很难生存的,上甘岭被人轰的鼻子都不敢露, …
土鳖军在战争后期装备和供应情况已经大大改善了,有能力一天就发射数万炮弹,到这个阶段美军的实际火力优势已经不大了。
空中是苏军驾驶米格保护米格走廊并偷袭轰炸的美军轰炸机。
地面是几十个苏械师配备了足够的弹药,美军一共才投入了几个师,所以无论如何是没法打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