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631081 临高启明之黑与白(9.14更新,涡流探伤

北朝旧贴 | 六必治 | 共 58151 字 | 2018-08-07 | | 编辑本页

六必治 于 2016-1-25 20:36:5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7-9-14 20:37 编辑

先说大纲,技术文太枯燥,大家帮忙出主意。

林明起与林智清是同村的远房亲戚,因生活不如意而穿越,林明起是主攻橡胶,林智清是主攻石油。

林明起穿越时带橡胶苗,以加快进度,苗木定植需较温暖的环境,需要快速扩殖苗木,因为橡胶单株年产干胶才1公斤。胶树夏天怕大风,冬天怕冻害,林启明千辛万苦地熬过来了。但1634年眼看就要割胶,临高下雪,海南冻害大批胶树冻死,林明起带着不多的希望到文莱种胶。

林智清一直在為采油做准备,先是生产仪表,然后生产硬质合金(wc,用于钻头),点亮电焊(用于反应塔),先是在台湾出磺坑采油,与当地山民发生冲突。采出的石油炼制出汽油和柴油,但量不大,后来也到文莱采油。


Scat 于 2016-1-27 01:12:3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Scat 于 2016-1-27 01:15 编辑

一直还没写到橡胶,实际橡胶是在三亚周边几个县种的,大体上是五指山-尖峰岭一线以南,北面有大山挡住冷空气,终年不会有什么低温。

橡胶种植是很辛苦和很高科技的事情,先交流几个之前学习到的基本概念

虽然橡胶可以扦插成活,但扦插苗永远长不出主根,很容易倒伏,除了少量人工修剪的矮植林,商业种植大部分是种子播苗做砧木嫁接优质树的接穗繁育的。

顺便嫁接用的扦插苗需要多次扦插才能保证嫁接成活率。

以接穗部位算,全世界所有商业种植的橡胶树的祖先都来自于巴西的十棵树,经过长期繁育而成的高产品种。其它树的产量非常悲催。

橡胶幼树很容易被白蚁、甲虫伤害,需要有一定的农林植保体系做支撑。

橡胶树必须有良好的田间管理才能持续割胶,不然很快就废了,如果不是直接挂了的话。

实际上目前的技术条件其实并不支持立刻在南洋采用现代种植技术,欧洲人当初在中非种橡胶采取的办法更合适一些:让橡胶树野放生长,然后让当地人砍树枝上交,运到欧洲去提炼,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延续到20世纪大概二战前。在19世纪以前人们获取天然橡胶的方法一直就是砍伐橡胶树,从木头中提炼。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在蛮荒地区进行初期产业培养,所以我很早以前就主张把树苗和种子直接送给荷兰人去种,将来进口树枝就行。


六必治 于 2016-1-30 18:40:37 发表了:

但这种方式产量会很低,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产量低


叶子鱼 于 2016-1-31 01:41:27 发表了:

19世纪南洋的橡胶园是怎么管理的?


Scat 于 2016-1-31 10:38:31 发表了:

嫁接术应该是到战后才普及的。估计集中育苗再移栽应该比较早就掌握了。个人觉得应该先在三亚八所九所琼中建一两百万亩示范农场,作为人才培养和种苗繁育基地再往外扩张,还有初加工。橡胶液要经过初加工做成烟胶片才能禁得起储存运输,不然很容易发霉


六必治 于 2016-1-31 20:02:2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6-2-1 08:51 编辑

一直手机回复不能多写,橡胶树是一种很骄贵的植物,还生长在热带雨林的环境中,病害、虫害肯定是非常多的,而且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下还每隔几天把皮割开更是增加了得病的机率,所以交给荷兰人养十有八\* 九要完蛋。在海南本岛种太北可能冻害,靠南一是不安全,二是在海边易受风害,橡胶在种的时候大都要注意要少施氮肥以免上部枝叶太茂盛,受到风害,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至于乳液加工,分两步,现场加工不难,以前加氨水,然后再工厂加工,脱水,压片烟薰


南海 于 2016-2-3 20:28:20 发表了:

支持

可以先在海南搞示范农场。育种和培育技术为优先,不考虑产量,顺便搭建相关工厂和实验室。

然后让荷兰人去种树,我们进口树干

等技术成熟后,在越南和台湾先搞

等彻底拿下东南亚的时候把荷兰人赶走,再搞割胶


六必治 于 2016-2-16 09:20:0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6-2-23 14:18 编辑

林智清出生在湘西山区的一个农村——定边寨,这里据说当年是汉人与苗人反复争夺的地方,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充满西北气息的名字。定边寨里的一百多户人家全姓林,都是或远或近的亲戚。

定边寨里的林家人生活都不富裕,但也许是祖训的缘故对学习却异常重视。因此自小学习成绩优异的林智清伙伴的仇恨。

仅管饱受小伙伴们的诅咒,林智清并没有成为方仲永式的人物,他顺利成为全村第一名大学生——虽然仅是一所二流大学,但也足以让林智清的父母在村中与村长平起平坐。但林智清发现自己的优势似乎只在学习上。研究生毕业留校后,仅管他競競业业,但总是进步很慢。比他晚留校的成天东游西荡却比他先晋升了职称。系书记、主任谈话时总是林智清称赞有加,但到晋职称、评先进时却总是失之交臂。几次折磨下来,林智清那颗傲娇的心破碎了,但破碎的心也看清了一个真相:工作再努力也不如有一个好后台,凡是进步神速的都有着强大家世的传说。

林智清的世界崩塌了,多年来奉之如圭臬的竟然是错的。这对他打击太大了,林智清想要静静。他决定回老家,他已经七八、年没回老家了,在老家他可以静静地舔舔伤口,思考下未来。

阔别多年的老家给林智清的震撼同样巨大,山村不再贫困——虽然父母的信中也提到整个村子都富裕了许多,但崭新的房舍,平整的道路还是让林智清大吃一惊。村子里的人包括他父母对林智清依然很尊重,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对读书人的尊重。几乎每天都有人邀请他来家中坐客,坐客的重头戏就是中国人的保留节目——吃饭。林智清必定是被请到主位上。席中,林智清必定要讲述一番在大学教书育人的见闻和感受,主人的子侄辈也必定要被教训以林智清为榜样。但席闷的谈话给林智清的震撼更大。村人获取和积累的财富远超他的想像,而且是蒸蒸日上,速度日渐加快,言语中充满了脚踏实地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林智清越来越感觉自己像只花瓶,外表花团锦簇,内里空无一物。这种感觉太难受了,直到他遇到了林明起。

林明起在村中号称小林智清,他虽比林智清小三岁,但比林智清高一辈,林智清见他要恭恭敬敬地称呼他一声“小叔”。林明起与林智清际遇相似,只不过他去了南方城市的农科院。

林智清与林明起本来是不会有太多交集的,两人在儿时一时瑜亮,甚至有互别苗头的意味。但时过境迁,竞争之心淡了,境遇相似,自然有了许多共同语言。多喝了几杯之后,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话题也在酒精的刺激下交流起来。尤其是在都市飘泊的艰辛和对社会不公的无奈。林明起在农科院也属于干活是主力,进步是分母的那类人。两人酒后吐真言说了很多。虽然酒醒后记不得都说了什么,但潜意识里都有了交往的想法。

离开老家返回都市后,林智清的生活一如既往,不过他与林明起的交流多了起来。

林明起在网上看到临高众穿越计划时,把它当成一件奇闻逸事说给林智清,两人有志一同地嘲笑了一番。不过两人都以看闹剧穿帮的心态跟踪事态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现实的残酷,对改变命运的向住让他们严肃起来。当两人真的见到了虫洞和从明朝带回来的实物,视频等一系列证据后,他们俩陷入了沉思。在宾馆里两人闷了三天最终下定了决心。

筹委会对俩人的加入表示了热烈欢迎,林明起是热作专业,林智清是石化专业,这都是五百狒中的稀缺品种。

林明起为穿越做充足的准备,他携带2000株袋装苗,本来他还要带更多,无奈船上的空间不够。为了预防万一,他还准备了不少橡胶种子,全部抽真空塑封包装,再配以低温保存,估计保存三四年应该不是问题。林明起最担心的就是橡胶苗的越冬——谁也不知道小冰河期的气温是什么样,只能凭猜测做准备。

因此穿越后,形势刚一稳定,林明起就提出修建温室大棚,为橡胶树苗提供越冬场所。执委会都理解橡胶树苗的特殊性,也知道橡胶生产事关重大,尽最大可能开了绿灯。很快在南海农庄修建了举架异常高大的温室大棚。D日后的第一个冬天,林明起的一直忐忑不安,一有降温预警更是提心吊胆,好在崇祯元年的冬天并不冷,有惊无险。气温记录表明小冰河期并没有想像的严酷。

温室只能是胶树苗的临时避难所,温室举架再高也会限制树苗的生长。将树苗移植到条件适宜的野外基地就成为D日后第一个春天里林明起的当务之急。

旧世种植的橡胶树是学名“三叶橡胶树”的高大乔木,这种树原本生于巴西的热带雨林,直到有人发现橡胶树树皮割破后分泌的乳白色汁液具有极其重要的工业用途,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由于橡胶树原生于热带雨林,因此橡胶树也最适应与热带雨林相似的环境——高温、高湿、长日照、微风,土壤疏松肥沃。

因此林明起心目中理想的环境是丘陵的南坡——遮挡南下的寒流,但是海拔不能太高,靠近河流——胶树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远离海岸——避免风害,橡胶是浅根型树木,易受风害。

林明起最终在临高与澹州交界处找到了比较理想地方,这是一个三面丘陵环抱,南面开口,有条小河流过的盆地,林明起将这里命名为宝岛新村以纪念旧世的橡胶等热作的圣地。

很快河边的荒地上就修建了二排平房,一排生活用,一排工作用。周围又修建了坚固的围墙和防御设施,以保卫这些生活在绿区的人们,陆军对周围五十里范围的浮浪进行清剿,可惜周围没有村庄,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就近从土著中移民,只能从移民挑选了。

鉴于林场的条件比较艰苦,民政委会决定实行家庭式移民。林明起从移民中挑了三十户比较机灵的山民,对山区林木种植比其他人要熟悉一些——移了过来全部划为林场职工。鉴于这里是绿区还是山区又拔了一个排负责保卫工作。

移民大部分是潮汕地区的客家人。林之涣就是其中之一,他家境本来还不错,只是匪患越来越猖獗不得以才举家逃到广州,被广州站收容送到临高。林明起见林之涣识字人又比较精明就在心中把林之涣列为种子了。

这些都不是林明起所要操心的,林明起所要操心的在周围的胶园。胶园的建设是不折不扣的高技术工作,他挑了块山脚下地势平缓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做为胶园,让林之涣带人先清理掉地块上附属物,又深耕 1 遍,然后将地块里的树根、树枝、杂草等杂物清理干净。

清理完胶园,林之涣又按林老爷的命令开始种树。他不知道这是林明起设计的防风林。尽管宝岛新村深入内陆,风害不大,但现阶段海南的台风资料近乎空白,风害不可不防。防风林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主林带是垂直于主风向的,与主林带垂直的林带称为副林带。林明起的防风林树种选用了当地的木麻黄等。

林之涣和移民们有时是真摸不着头脑,这林老爷说话斯文,待人和气,吃的、住的、用的也没得说,一接触就知道是一等一的好主家。只是有时干的活有些不靠谱。移民们私下议论,有人在家里种过竹子也种过果树,但间距这么大——二丈多还是头一回。挖得坑也很深,将半人深。里面下的底肥也多。照以往种树的规矩,间距越大、坑越深,这树也就越高,这么高的树,采果子可就费劲了。不过这些都是老爷的事,我们只管干活就行。

这些只是外围,关键是橡胶苗的定植——把橡胶苗种到山上。橡胶是经济寿命长达数十年的高大乔木,定植这一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定植后的数十年的生产,甚至关系到胶园建设的成败。

林明起带的是袋装苗,这种树苗成活率高,便于携带。穿越后林明起将袋装苗移入南海农庄的大棚——专门为橡胶苗越冬准备的,事实证明林明起有些杞人忧天了,临高的最低温度也没有低于10℃。

开春后,在林明起的精心照料下,所有胶苗都越冬状态中恢复过来,开始萌芽生长。到了4月大部分胶苗长出了1~2片时,林明起认为定植时间到了。头天下一场透雨,之后天依然阴着,时不时还有雨丝。林明起马上组织所有的人把胶苗移到事选准备好的胶园。覆好土,又浇了遍透水,再盖上茅草——以防止日晒,引起水份散失。


六必治 于 2016-2-17 16:23:0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6-2-23 08:22 编辑

定植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加强抚管,定时浇水——橡胶喜水,有时临高春天缺水就得人工补水,除草,保证定植苗木成活了,这个工作量不是很大。另一个工作建育苗圃就提上议事日程了。

橡胶的单株产胶量并不大,50年的平均单株年产干胶才1公斤,后来随着采胶技术、种系优化等技术的采用,单株产胶量才逐步提高。所以就是林明起带来的2000株胶苗——带太多的胶苗又太占地方——全部成活并且开始产胶也不够临高塞牙缝。林明起带了大量的橡胶种子,林明起除种树苗之外,还要把这些种子也变成树苗种下去。

橡胶树是种遗传性狀不稳定的植物,通俗地说就是高产胶树的后代的产胶量是随机的,有的高,有的低,而且以产量低的居多。而且橡胶树扦插也极困难,也就是说将高产胶树的枝条直接扦插这条路也走不通。人们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以橡胶种子发芽萌生的幼苗为砧木,芽接高产胶树的穗芽能够维持胶树的高产性状。林明起带来的橡胶树苗就是这种芽接苗。带这种芽接苗一是可以加快产胶进度,二是可以保证获得优质高产的橡胶遗传资源。但是这种芽接苗不可能多带,大量的橡胶苗还是要靠林明起带来的橡胶籽。这些橡胶籽也可以做为胶苗种植失败的后备。

林明起将育苗圃设在宝岛新村的围堡内,毕竟育苗、芽接是个精细活,放在身边放心。林之涣和移民们这回是真正地惊掉了下巴,祖祖辈辈种地也没有在屋子里种的。而且这房子又高又大,占地足有半亩多。然后就是玻璃像是不要钱似的用,房顶全是铁架子、玻璃的,就是皇帝也没住过全是玻璃顶的房子——其实林明起也是心里有苦说说不出,旧世用农膜扣大棚就行,现在只能用玻璃,为此林明起没少向执委会、工能委说小话,打嘴皮官司。还有就是各式稀奇古怪的机器,有一开就出热气的,还有一开就出湿气的。以至于移民们私底下都在传,林老爷——不,现在得称呼林首长——种得是摇钱树。

不管这些移民——现在得称呼他们为林场职工——怎么想,橡胶种子育苗工作还是在林明起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展开了。经过优选的种子发芽率很高,林明起松了一口气,之前他一直担心穿越会对种子萌发造成不利的影响,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三千多株幼苗在育苗圃里长得飞快。胶园里定植树苗也都长出了三四蓬新叶。林明起心里很得意,四个月的工作终于见到了成效,自己胼手胝足地埋下橡胶工业的第一块基石。

但林明起和林场职工们的悠闲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临高的台风季到了。橡胶是种浅根系乔木,仅管橡胶树可以长到30-40米,但它的根并不深,很容易在大风的作用下发生倒伏。现在防风林也没有长高,林明起不得不在树苗周围支上支架。每次台风过后都要巡视胶园检查是否有倒伏或吹歪的树苗。

很快1629年的夏天就过去了。这天林之涣早早地就来到宝岛新村的堡门前列队,他们在一个星期前就接到通知有澳州的大官要来视察,在林明起的督促下农场职工和驻军着实把农场好好地整饬了一番。在临高依然炽烈的秋日曝晒下等待了三个小时后,翘首以盼的人们终于看到了远处逐渐接近的大股烟尘。通往宝岛新村的道路刻意没有进行路道路整治,甚至堡门前的小河也没有架设桥梁,以免有人发现这里的山中乾坤。不过缺点就是交通不便有时会带来补给困难,在雨季时因为河水暴涨出现过两周无法运送补给的情况。不过相对生活安全来说这点生活不便就不值一提了。


xq77109 于 2016-2-17 16:27:30 发表了:

顶起来


六必治 于 2016-2-17 16:34:56 发表了:

xq77109 发表于 2016-2-17 16:27

顶起来

谢谢,提宝贵意见


xuelindiao 于 2016-2-19 22:52:09 发表了:

明正德元年(1506年)万州(今万宁),冬雨雪。

明正德七年(1512年)万州(今万宁),是年冬,全州降雪。

明崇祯九年(1636年)临高,十二月十五日(1637年1月10日),下雪三日夜,树木尽枯。


Avo17000 于 2016-2-19 23:03:58 发表了:

干得好哇,又是林氏的本家,大力支持!还需要啥光学仪器设备不,我光学厂一力支持。


圣天使高达 于 2016-2-19 23:22:33 发表了:

我家乡这边都是苗人种植橡胶,不知有何缘故,海南也不少苗人


六必治 于 2016-2-20 08:11:25 发表了:

就是技术文太枯燥


小白之友 于 2016-2-21 12:34:14 发表了:

临高这地方的确种过橡胶,不过冻害很厉害啊


六必治 于 2016-2-21 13:24:20 发表了:

雷州和大陆上也种过吧


小白之友 于 2016-2-21 13:51:50 发表了:

临高热作园五十年代种过橡胶,第一批全部冻死了,后来才成功的,说明第一可以种,第二难度略大。小冰河期的临高应该比五十年代更冷,不知道能否过冬


六必治 于 2016-2-21 16:03:03 发表了:

宝岛新村是橡胶热作的大本营,在儋州城南牙拉河畔。这说


六必治 于 2016-2-21 16:10:19 发表了:

宝岛新村是橡胶热作的大本营,在儋州城南牙拉河畔。这说明橡胶在这里可以长期成活,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科技人员选育出橡胺耐寒品种,并打破了国际上南纬24度不能种橡胶的铁律。我写的时候特意提到了挑耐寒品种带过来。另外基地也选在更靠南的临高与儋州交界的地方。在山脚下也能部分消除冻害的影响。


xuelindiao 于 2016-2-21 16:30:48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2-21 16:10宝岛新村是橡胶热作的大本营,在儋州城南牙拉河畔。这说明橡胶在这里可以长期成活,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科技 …

你也可以把地址换到鸿基基地,那地方应该更靠南一些


六必治 于 2016-2-21 16:35:06 发表了:

下一步是准备去,但现在不行,文中才到1630年,鸿基还开分基地,只有贸易关系,另外貌似鸿基并没有比临高南多少。


小白之友 于 2016-2-21 17:09:53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2-21 16:35

下一步是准备去,但现在不行,文中才到1630年,鸿基还开分基地,只有贸易关系,另外貌似鸿基并没有比临高南 …

可以考虑到海南岛南方,比如三亚、文昌之类的地方


六必治 于 2016-2-21 18:38:1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6-2-23 08:26 编辑

小白之友 发表于 2016-2-21 17:09可以考虑到海南岛南方,比如三亚、文昌之类的地方

现在还没占领全岛,控制之后当然要这么做


六必治 于 2016-2-23 14:28:44 发表了:

两辆吉普车涉过浅滩驶到众人面前,首先跳下车的是抱着相机的丁丁,他一面和林明起打招呼,一面活动着由于颠簸而有些麻木的双腿。寻找有利的位置准备拍照。随后,马千嘱和萧子山蹒跚着走下车来,很明显和丁丁一样颠簸的路况使二人无法呈现健步走来的英姿。林明起见状急忙快步上前,用一种略带哽咽的声音说道:“领导辛苦了。”马千嘱说道:“你们才是真的辛苦,你们为人民无私奉献,甘守贫苦,人民不会忘记你们。”这时后车上下来的吴南海和展无涯等人也都挪了过来,闻言都凑趣地鼓起掌来。

马千嘱对橡胶生产极为重视,他知道在石化工业未被点亮以前天然橡胶就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就是有了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依然也没有被完全替代。而且天然橡胶环境艰苦,见效周期长,技术复杂,因此他对林明起的要求都是尽可能地满足,实在满足不了也要琢磨一个替代方案。他今天带着一干工农口相关元老来也有为林明起打气助威的意思。萧子山对橡胶也是兴趣十足,这次听说马千嘱要来便借着关心元老的名义一起过来了。

马千嘱和萧子山等一行人在林明起带领下来到了育苗圃。苗圃内湿度很大,空气像能滴下水的毛巾一样缠在身上。好在天窗上为防日晒已经拉下了竹帘。圃内被整齐地分成了十个区,地上摆满了粗陶罐,每个陶罐都长着一枝拇指粗的树苗。

林明起介绍道:“这是今年春天刚刚育出的橡胶苗,共有4000株。考虑到临高的气侯,带的以耐寒品种为主。现在苗圃里育成大约占全部种子的1/6。种子的发芽率达到95%,与预计的差不多,看来穿越对种子荫芽和发育影响不大。我们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基本上算是过关了。”说罢顿了一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工能委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玻璃、供温、供湿设备,农委提供了肥料和农药,民政委贡献了人力,马委员和萧主任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我代表农场表示感谢。”

马千嘱笑着说:“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农场职工努力的结果,你也不用谢我们,你就说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橡胶吧?”

林明起知道这一行人不辞路途辛苦,公务繁忙来到这荒山野岭,就是为了这一句话,连忙斩钉截铁地说道:“五年,按照目前这样的势头,再过五年,我们就能开始采胶了。”

马千嘱道:“好,到时候我们听你的喜讯。”

众人参观苗圃后又在林明起的带领下向堡后山脚下的胶园走去。堡后有条两三米宽的蜿蜒起伏的林间小路伸向密林。走了三四里,他们看到一道壕沟。壕沟两米多宽,一侧垒着土堤,堤上拉着铁丝网。众人迈过濠沟上的吊桥,只见一排排树苗排列划一,林间不见杂草。树苗3米多高,酒杯粗细,枝繁叶茂,树下土围隆起,就是外行也看得出是下了大功夫的。一行人大都是第一次来胶园,不免好奇地向林明起问起这橡胶树该如何侍弄,林明起一一做答,忙活了好大一阵子才算满足一行人的好奇心。

林明起已过中午连忙张罗吃饭,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在刻意安排下也能用野味拼凑出一桌不错的饭菜。

饭桌上林明起刻意应酬,众人也都心知肚明,督公和萧子山能来就已经表明了二人的态度。酒酣耳热之际都表示宝岛新村条件艰苦意义重大,执委会将向条件艰苦地区适当倾斜,有困难尽管提,大家起坐下来想办法解决。

林明起本就酒量有限,一番应酬下来,不胜酒力借口尿遁岀去躲酒。忽见萧子山正在阳台上抽烟,略一回忆便想起萧子山在酒桌上似乎并未多饮,好象没有尽兴,忙上前相陪。两人说了一会儿没有营养的闲话,萧子山忽道:“我记得临高五十年代种过橡胶,第一批全部冻死了,后来才成功的。现在的临高应该比五十年代更冷,不知道野外能否过冬。”

林明起一怔,没想到萧子山对种橡胶知道得这么多,忙答道:“现在种的都是耐寒品种,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力。我在胶园选址的时侯特意挑了向南的背风地,这样能适当减轻寒害的危害。再配合一些适当剪枝,合理施肥等措施应该能渡过冬天。”

萧子山看了他一眼,见他眼中满是自信,说道:“这里就辛苦你了,我看这里条件艰苦,你看办公厅有什么能帮你改善的?”

林明起闻言大喜,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是最大的表扬,当下谦逊了一番,在灌了“关心群众”、“体贴下情”的米汤后,又挑几项重要生活设施说了,萧子山点说回去研究一下。两人正要进一步深入交流。吴南海找了过来。这里设施简陋,众人并未打算在此过夜,路况又不是很好,因此必须出发了。林明起表达了一番惜别之意,与大家挥手做别。

昨天刚刚下了一场雨,厂区周围不再尘土飞扬,天空也变得湛蓝。一辆牛车走在厂区间的马路上,四周是大同小异的厂区——灰色的水泥高墙,钉着铁皮的厂门,门旁挂着“临高XX厂”的标牌。林智清在车上翻看着当天的临高日报。头版是丁丁的大作《战天斗地,誓让荒山变金山——临高特种热作农场工作纪实》,文中对林明起带领土著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大加赞扬。林智清见林明起取得执委会的认可感到高兴,但他也知道这份成功来之不易,其中艰辛不知凡几,心想有机会去看看这位老弟。

正走神间,忽听“首长,到了”,林智清方惊觉车己到目的地,林智清走进挂着“临高仪表厂”的工厂。墙内大部分都是空地,野草肆意生长,只有在靠近门口处,孤零零地矗立着几栋建筑。

林智清向一幢举架很高的建筑走去,进门时一股热风迎面扑来,只见一个红亮的坩锅正在倾倒着灼热的铜水,铜水流入事先准备好的铸模中,须臾一根灼热的铜棒出现在眼前。这时车间主任小跑着过来,主任个头不高,人长得瘦小精悍,原是佛山的铜匠,叫肖二根。林智清见他精明能干,接受新事物物也很快就让他负责这个车间。肖二根大声说:“首长,这炉炼的是磷青铜,凉下来后测下元素含量,合格就可以拉弹簧管了。”车间里的噪声很大,说话不得不大声。林智清点了点头说:“今天怎么这么早?”肖二根:“天太热了,早点干活还能凉快点。”林智清:“要注意安全,夜里天黑,人也困容易出事故。”肖二根:“我注意着呢,炉前工昨天下午就发放回家了,特意叮嘱他们吃完饭就睡觉,不准在媳妇儿肚皮上耍威风。”林智清笑着摇摇头向旁边走去。只见铜锭被分割成铜块,又在液压机的巨大压力下挤压铜管,最后再调径、校直、检验出厂。林智清走到成品前,挑出一根看了下外观,又用卡尺简单地测了几个数据,微不可查地点了下头。一旁的肖二根全神贯注地看着林智清,见状面露得意。工位上的检验员则略显木讷,根本没有注意到林智清的表态。肖二根心中一喜,开始没话找话,:“这是建筑公司定的水管,据说要用在广州的紫明楼。”

林智清也不搭茬,大力地拍了一下肖二根“干得不错,继续努力。”边说边向外走去。

旁边的平房,工作环境比这里好得多,工人们——大多是女工正在安静、专心地工作,林智清走到一名女工的身后,女工正在一个盘子大小的砝码搬到活塞上,轻轻转了一下砝码,砝码带动活塞轻快地旋转起来,女工又轻敲了一下压力表表壳,将读数记在记录纸上。一回头见车间主任李小花——一名年方二十,颇有几分姿色的女子,已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林智清问道:“这批弹簧管怎么样?”李小花喜滋滋地道:“这批弹簧管老化后,稳定多了,压力表基本上装一个成一个。还是首长有办法。”“任务多吗?干得过来吗?”“最近不少,钢厂、机械厂都要,但要得不急。现在装表没问题,就是机芯有时拖后腿,首长你看能不能再从机加那边调个成手来。”“机加那边人手也紧,上回派来的三个学徒培养得怎么样了?”“姑娘们学得很快,但还得师傅带着干,没干过的机芯还是没把握。”“任务紧的时候就让他们加点班吧。再过半年也就是成手了,到时候人手就能摆布开了。”就这样两人说了一个多小时,林智清才走出这个车间。

生产压力表才是林智清的目标,但是现在这种零部件生产占用了远大于最终产品生产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喧宾夺主现象,林智清也是无可奈何。

林智清穿越后先是当了一段人肉苦力,痛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的差距后,他开始寻找解决之道。拿手的石化专业明显属于屠龙之技,当是无用武之地。琢磨了半天,林智清决定从制造仪表入手。一是林智清接触仪表较多,感觉制造仪表属短平快项目,比较容易出成效。二是五百狒中似乎没有仪表专业人才,林智清这样的也可以冒充专家。最后是仪表也是爬石化科技树的必需点开的技能点。

林智清用手工制造的电接点温度计干净利落地解决了黄大山发酵温控问题后,在五百狒中树立了仪表专家的名头。之后,他向工能委提出设立仪表厂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肖白朗也嫌生产温度计又费劲又不出活就把这块活丢了出来。林智清之前一直是白面书生,直正投入到办厂才知道其中的艰难。

先是厂房基建,然后是物色人选,最后是生产管理,前前后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算步入正轨。但在开发压力表时,林智清才是真正的头大。

旧世的压力表生产极为简单,林智清就见过只有二个人,蜗居于一间6平米民宅中的压力表厂。林智清挟成功组织温度计生产的东风以为手到擒来,结果仔细了解下才知道这里水太深了。压力表的弹性元件是压扁的铜管,而临高当时拉不了铜管。再向上游追,铜管的铜料——磷青铜,临高以前也没生产过。林智清想想都吐血——这分明要吃馒头得自己先磨面,不,是得先种麦子的节奏。

好在工能委对林智清十分支持——锅炉、炼钢等许多地方都需要压力表,用六个月时间,在一干元老的努力下上马了一套铜管拉管设备和一台熔铜炉算是应付过去。其实工能委更看重的是铜管生产,铜管量产后,许多制冷、流体设备就都可以生产了。其结果就是“小头大身”——铜管车间的规模、生产工艺远超压力表车间。

林智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空发感慨,他向温度计车间走去。一进车间,噪杂的“咔嗒”声海浪般迎面涌来,这是刻线机的声音——温度计上的覆蜡在刻线机上刻线后浸在氢氟酸中,就会在玻璃上蚀刻出划线。李小花跟在林智清身后,这里也是她负责。


六必治 于 2016-3-31 13:53:08 发表了:

林智清刚要说话,一个中年妇女闯了进来,喊到:“李主任,李主任……”,猛然看到林智清也在,急忙顿住。林智清见她如此心中莫名其妙地升起了不祥的预感,深吸了一口气,平定了下心情,摆手制止了李小花的呵斥,尽量心平气和的对来人说道:“别急,有什么事慢慢说,”大妈本来看见首长吓了一跳,见首长和言悦色,心下稍定,结结巴巴连说带比划,花了好一阵子才说明白。

原来今天早上,李小花见王锁柱没来上班,偏巧又有一批温度计要得急,要马上蚀刻,于是就让一个大妈去找王锁柱,催他上工。大妈找到王锁柱的宿舍,同宿舍的舍友正在忙乱。王锁柱今天早晨起床,突然浑身痛疼,舍友们正准备抬他去医院。大妈眼见王锁柱在那里痛苦呻呤,伸出的两手手指指甲发黑,显然是不能上班了,急忙回来报讯。

林智清听了心头一动,暮然想起王锁柱的症状与氟化氢中毒的症状很像。又向李小花问了问王锁柱最近的出勤情况,忙给博铺总医院挂电话。接电话的恰好是今天值班的张土木,

“张主任,我是林智清啊。”

“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们厂有个工人今天早晨突然浑身疼得受不了,工友就把他送你们医院了,这事还得张主任费心。”

“那是,那是。张主任是杏林高手,一定能妙手回春。”

“那就拜托了,小伙子是我们这的骨干,干的还是有毒有害工种,不知道这次有病是不是和这有关?”

“工作中要接触到氟化氢。”

“那能治好吗?会有后遗症吗?”

“这样我就放心了。”放下电话,林智清对一旁的李小花说:

“人刚送到医院,还没有开始检查,估计没有生命危险,不过是不是氟化氢中毒还不好说,看症状像。不管是不是以后都要加强防护。”

李小花在一旁一个劲点头。其实林智清心中早己将锁柱的病认定为氟化氢中毒了,因为他以前接触过这样患者,症状一模一样,但他不知道本时空能不能治,所以只是轻描淡写的向张土木提了一句。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他和李小花定下了人选,亲自谈了话。再检查一遍各道工序,把可能的纰漏再次确认了一遍。这时中午休息的铃声响了起来。林智清在午餐前把全体职工召集在一起,再次强调一下安全纪律,才放这些人休息。

忙碌了一上午,直到中午林智清才算是把日常性的工作处理完,在一干归化民干部的陪同下去干部食堂就餐。说是干部食堂实际上饭菜与职工食堂一样,只是就餐环境能稍微好些,不是那么吵闹。

林智清今天吃饭时有些心不在焉,他在想如何彻底堵住纰漏。自从他独立负责仪表厂,他算是见识到了农民与成熟产业工人的差距。农民习性尤其是十七世纪的农民习性成为他每天都要斗争的顽疾。最可笑的一遇到下雨天就会有大面积的旷工,其理由是:“下雨天地主也没有让我们下地。”对此林智清也是哭笑不得,先后反复几次才将此根绝。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搞得林智清一个头两个大。林智清心下十分怀疑是王锁柱中毒是因为操作时没有注意防护。仅管他一再强调要注意安全防护,但是还是有人置若罔闻。对此他也是十分头痛。

不过林智清也发现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有些人似天生就点开了管理天赋,比如说那个肖二根本身就是铜匠,接受新事物特别快,又肯琢磨,有上进心,很快就脱颖而出。至于李小花则是林智清怎么想不到的。她出身农家,其貌不扬,也不见得如何聪明,连文凭也只拿了个乙种文凭,但她记性极好,林智清交待的事从不见她动笔记,但是到时准不会忘,而且办事绝不拖泥带水,条理清晰,分派得当。别看是个女流也把车间里的人摆弄得服服贴贴,很得林智清的赏识。

“这样得力干将再多几个,我就轻松多了。”林智清心中叹息道。他突然发现食堂里静了下来,原来所有吃完了,见元老没有发话都不敢离开。他笑了笑说道:“没事,刚才想事走神了,你们有事忙你们的。”众人闻言一哄而散。

林智清只休息了十来分钟就又赶到了车间。这是个新建的车间,车间里设备刚刚安装好,完成了调试,今天是第一次联试。车间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的是操作工人,有的是来看热闹的——不用火就能把铁化了,还是超出了一般归化民的想像。还有几个是林智清在芳草挑的培养骨干,正好借此机会现场教学。

这套设备是林智清争取了很长时间才争取到的。林智清发现生产仪表需要很多合金材料,比如量块用的铬锰钢,热电偶用的各种合金丝,这些材料品种多,批量小,要求高,工能委的人很不愿意干。旧时空这类材料有专业的厂家解决,只要打电话就能送来。现在只能自己动手。他向工能委打了报告,要建套150公斤工频感应炉自行生产各种合金材料。工能委非常支持他的想法,马上就批准了。只是最近的生产任务非常多,拖了好长一段时间,在林智清的“公关”,“润滑”下终于完成了。

林智清刚到没多久,刘汤姆和季无声也来了,刘汤姆负责自备发电机和电气部分,季无声负责治金部分,这套设备是他们俩联手做的,今天当然要来。林智清迎了上去,三人寒暄了片刻,一个归化民端来了饮料。刘汤姆见时间不早了,示意一个归化民干部可以开始了。刘汤姆指导着归化民工人监看电气参数,一面大声说:“电气参数一切正常,可以合闸。”林智清目视检查了下车间,未见有危险情况,再目视季无声,后者微一颔首,林智清大声地对肖二根命令道:“合闸”。肖二根拉了两下警钟,提醒车间里的所有人注意,然后“哐”地一声用力推上了电闸。


liutom2 于 2016-3-31 23:47:01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3-31 13:53

林智清刚要说话,一个中年妇女闯了进来,喊到:“李主任,李主任……”,猛然看到林智清也在,急忙顿住。林 …

我突然觉得脖子后面发凉,这不会是要出事故吧?


六必治 于 2016-4-1 05:48:1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6-6-12 16:12 编辑

确实出了点事,要不太枯燥了


六必治 于 2016-6-12 16:13:0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6-12-17 19:40 编辑

瞬间全力运转的自备电站产生的强大的电流开始在电路中奔涌,通过粗大的铜制线圈转化为热量,坩锅内经过精心配比的金属的温度开始稳步上升。又过了一会,几位元老见各项情况一切正常,心情放松下来,叮嘱归化民干部注意事项后,聚到一起抽烟喝水,磕牙打屁。因为三人经常合作,所以都很熟,都没有客套直接开聊一些男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不过这些东西天天聊也没什么新鲜的,过了会儿就陷了沉默。

季无声首先打破了沉默,“老林,这下遂你心愿了,这台炉子我和老刘费了不少心,回头你这也要优先考虑我们冶金口和电力口?”

“那是,那是,我这的仪表就是工业用的,咱们冶金、电力前前后忙活了快半个月了,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能办到的马上办,办不了的,研究着办。”

顿了下又道:“眼下我能想到的就是电炉上马后,最直接的就是工具钢没问题了,量块、卡尺都能干,还有就是双金属温度计也没问题。”

“双金属能有就不错,这个比玻璃棒范围广还皮实便宜,我们冶金用得上。热电偶呢,要是有热电偶更好。”

“上了电炉后,拉电偶丝没问题,不过焊电偶可能还有问题,一般焊电偶都是氩弧焊,焊机我带了几个过来,这东西又不爱坏,能用好长时间。你要是把空分做出来,我保证一周做出电偶来。”

刘汤姆插话道:“光有热电偶也没用,那玩意还得要有动圈表才能读数。板表呢?我们现在对用电设备只能靠原装仪表,个别坏了的根本没法配。”

“板表我试着做过几个,别的没问题,就是磁体还没解决,不过不难,就从最简单的铁氧体开始烧,现在是没腾出手来,下一步我们就从这里下手,我这也有好多仪表也要用板表显示。”

几人都是工科狂人,说起爬科技树来,兴高采烈,正说得热闹,肖二根跑过来,“首长,我看差不多了,您看一下是不是可以出炉?”

林智清说道:“这里你负责,你认为可以,就可以。不用请示我。”

林智清之所以敢如此放权,一是因为肖二根之前一直在熔铜车间工作,经验丰富,二是事先就电炉操作径过了多次演练。

几人来到电炉前,肖二根指挥工人摇动摇把将电炉的一侧升起,电炉倾倒下来,白热的熔液辐射岀灼人的热浪流入事先准备好的铸模中,这代表工频感应电炉的研制初步告成,下一步样品化验合格就算大功告成。林智清虽然早己料到必然如此,心头也是一喜,自已的石化科技树又向上爬了一步,回头对展、刘二人道:

“大功告成,可喜可贺,今天我请客,谁也不准跑。”

季、刘二人也很高兴,毕竟辛苦了半个月取得圆满,回道:“好,今天就吃死你这个大户。”

第二天,林智清起床时头痛欲裂,昨天的阵仗实在有些大,一开始只是三人小酌,后来越喝越嗨,不停地呼朋唤友,规模越来越大,最后他自己都记不清都有谁参加了。

次日,林智清梦游般来到工厂,归化民见后都是心生诧异。在归化民眼中林元老一向是个勤恳做事,不好热闹的首长,今天居然以狂欢宿醉后的形象示人,实在是少见,最好还是少打搅,众人知趣地不拿工事来打搅他,林智清难得地享受了片刻清闲。

林智清躺在办公室里沙发上,整理着自己的思绪。自D日以来,已经近年,可以说是无一刻得闲,殚精竭虑,筚路蓝缕,好歹是支起了现在这付摊子。真是不干不知道,一干累断腰。更主要的是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事务性工作中,让他这个原本搞科研的技术人员很不适应。好在他有先见之明地培养了几个管理人员,虽然有时教这些人处理工作远不如自己处理来得快捷方便,但这样更锻炼人。这些原来的农民、工匠、手艺人现在已经能为他分担不少工作了。他现在所要面对的是更令人棘手的材料问题。

林智清一年多来不断地实现着新时空中堪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但这些都是在旧时空的技术积累上实现的。当遇到他认为很难实现的技术目标,查阅文献后往往是轻描淡写地写到“使用XXX材料即可实现。”可见许多科技上的进步都是在材料上取得突破后获得的。许多诸如蒸汽机、火车之类的发明都是很早就有设想但是在实践恪于材料的限制而无法实现。林智清现在对于材料上的突破背后所凝聚的时间、精力、金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现在就金属材料而言,有了电炉80%的材料问题都迎刃而解,剩下的就是摸参数,抓管理,想到这他不由得兴奋起来,一骨碌翻身爬起来,快步向屋外走去。

与林智清春风得意不同,林明起对即将到来的冬天惴惴不安。自从领导视察后执委会加大了对农场投入,无论是生活设施还是生产设施都有了极大改善。但这些都不在林明起关心的范围内,林明起现在关心的只有一件事,已经定植的橡胶树能不能安全地过冬。与林智清春风得意不同,林明起对即将到来的冬天惴惴不安。自从领导视察后执委会加大了对农场投入,无论是生活设施还是生产设施都有了极大改善。但这些都不在林明起关心的范围内,林明起现在关心的只有一件事,已经定植的橡胶树能不能安全地过冬。

橡胶树是热带植物,对气温特别敏感,在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和产胶,最适宜的生长产胶温度是22-28℃,温度20℃以下,橡胶树生长缓慢;15℃以下时顶芽活动和产胶能力都受到抑制;10℃以下时橡胶树树皮爆皮流胶,产胶机构受到破坏。当林间气温低于5℃时,橡胶树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寒害;气温达到0℃时树梢和树干枯死,低于-2℃时,根部出现爆皮流胶现象。现在正处于小冰河期,虽然1629年观测到的气象资料表明温度没有相差太大,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今年就没有低于5℃的气温,因此林明起早早就组织起各种抗寒措施。

他先是在雷州设立低温气象预警站,争歌为抵御南下寒流赢得时间。又贮备了大量的草绳、草帘、木柴等抗寒物资。接着又组织了几次抗寒演练。每当堡内响警报时,堡内全体人员不分老幼一起出动,更司其责,向树上捆草绳,支防风草帘,点树枝烟熏升温,不一而足。经过几次演练堡内的全体无论大人小孩全都可以称得上是熟极而流。夸张些说就是小孩也都能闭着眼睛把这套动作完整无误地做下来。

也许是主角光环附体的缘故,1630年的冬天并不寒冷,临高仅仅出现了几次低于5℃的低温,寒流抵达靠近见山压、背阴向阳的宝岛新村时已经是强弩之未。在林明起带领的农垦队的奋力抗击下可说是有惊无险。只是烟熏的动作有些有力过猛,周围的黎民过来探看过几次。有些人甚至打起了趁火打劫的主意,不过都在堡内民兵的武力宣示下明智地退却了。

林明起以为1631年的春天会与1630年的春天一样平淡无奇时,临高送来的紧急通知击碎了脆弱的平静。大明准备进剿临高,其他地区明军势力薄弱不堪一提,唯有宝岛新村这里孤悬敌后,这里到儋州比到临高都近。而且还是目前为止东半球唯一的像胶种质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执委会对这里十分不放心。伴随紧急通知而来的还有一个排的伏波军,还有大量的武器。执委会的目的就是把宝岛新村的每个适龄青年全都武装起来,确保橡胶基地的万无一失。

林明起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也吓了一跳,随即冷静下来,毕竟该来的躲不过去。他在军事上一窍不通,因此访御上的安排就全部给排长安排。而且从即日起所有工作以防御工作为主,除了必要的上山巡抚树苗外,就连预计的将去年的催发新苗移植上山和今年的培育新苗也都暂停了。林明起对堡中的人员和设施并不担心,毕竟大明的攻坚能力他心里是有数的,他更担心的是山上的树苗会不会在战乱受到伤害。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在胶园周围交通要冲设立多个瞭望哨塔,派人彻夜值守。


气持样 于 2016-6-12 16:23:53 发表了:

支持技术文


六必治 于 2016-6-12 16:30:06 发表了:

谢谢支持


kkjjmmkjm 于 2016-6-16 00:58:23 发表了:

1.  印象中,1635年海南大雪,而橡胶树不能耐低温。这种气候要持续到1650年。太迟了。还是要在赤道附近去发展。

Guttap.jpg(47.33 KB, 下载次数: 0)

2016-6-16 00:31 上传

GuttPrcha2.jpg(39.72 KB, 下载次数: 0)

2016-6-16 00:31 上传

2.1.  1656年,欧洲的探险家在马来半岛发现野生的古塔胶树。

The first European to discover this material was John Tradescant,

who collected it in the far east in 1656. He named this material “Mazer wood”.

2.2. 虽然古塔胶和橡胶不同,但是还是有很广泛的应用。

牙医补牙填充物,高尔夫球,枪托,海底电缆等。

2.3. 和橡胶树的割取方法是一样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也类似。

2.4. 欧洲人虽然在1656年发现古塔胶,但是要到1843年才在牙医上开始应用,在19世纪中期用于生产海底电缆,并与19世纪末成功铺设第一条大西洋电报电缆。

3.1. 以贸易和商品为条件,和马来半岛的土著签订租地协议,采收野生的古塔胶。

3.2. 这前后的几年,马来半岛的小国正在被海对岸的亚齐王国侵袭,可以用军事手段作为租地的抵偿。

3.3. 也可以趁亚齐侵略之后,再军事干涉,培植傀儡政府。

3.4. 或者,干脆把刘香培植为马来半岛的傀儡国王,让他组织潮汕人大规模移民。

3.5. 以采集野生古塔胶的模式培养橡胶采集的熟练工人。

3.6. 顺便生产水稻。

3.7. 以帮助亚齐人重新回到占城复国为条件,让他们放弃苏门答腊岛,并实现停战。

3.8. 期间,荷兰人占领马六甲的行为要进行适当的干涉或交易。

4.1. 可以像发展鸿基煤矿基地一样,先去文莱建设一个武装商站。

4.2. 以低廉的地租和免除7年你农业税的条件,吸引以部分农民前往文莱开荒。

4.3. 这些农户以公司制的家庭农场模式,与天地会签订订单生产合同,天地会给予贷款。

4.4. 先期种植水稻、玉米、番薯等农作物,并把橡胶树的树苗种下。

4.5. 伴随橡胶农场向岛屿内陆的扩展,在加里曼丹岛开展清剿。

4.6. 逐渐从广东移民,占据整个加里曼丹岛。稻米、橡胶、椰子、可可、咖啡等是主要作物。

4.6. 7年后,橡胶树成熟,开始收获橡胶。把马来半岛的割胶工人转移到文莱。

5.1. 以文莱形成武装商站、水稻农场、橡胶农场为基础依托,开发文莱沿岸石油。

5.2. 无法收集的石油气、天然气,作为燃料,大力发展海水煮盐。

5.3. 石油开采成功,橡胶也大规模采收后,就可以大力发展内燃机和燃油电厂了。


六必治 于 2016-6-16 16:00:50 发表了:

只所以按现在的节奏写主要是考虑:一橡胶种子是生物活性物质,不能保存太时间,所以必需将带来的种子变成生物活体进行繁殖,产生新的种子,才能保证橡胶生产的延续。二是橡胶的种植是件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在现实中也是经历过无数的失败才取得成功的。

至于寒害是我国橡胶的重点防治对象,2008年是寒害较重的一年:以下是2008年海南橡胶特大寒害类型区划及

灾后重建对策研究① 覃姜薇1,2)② 余 伟3) 蒋菊生3)③ 曹建华1)中的一段

第一类, 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海口和临高位于海南省的北部, 在此次寒潮中受影响最大。 其橡胶树受害率都为100%, 如红华农场, 受害率100%, 3级以上受害率达到31.4 %, 造成经济损失1 356万元,

那么受寒害后橡胶生产肯定受到影响,但不是说马上就死了,经过护理还有一部分还能恢复。

维持靠近儋州的基地,是为了营造种质生产基地,还有就是规模较小可以采取一些昂贵的措施抗害。

下一步就要移到保亭、乐东开新基地了。我写的是时候还是在第二次反围剿前,无法将势力伸入内陆


六必治 于 2016-6-16 16:01:48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6-6-16 16:04 编辑

2008年海南橡胶特大寒害类型区划及

灾后重建对策研究①

覃姜薇1,2)② 余 伟3) 蒋菊生3)③ 曹建华1)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海南儋州 571737;

2 海 南 大 学 环 境 与 植 物 保 护 学 院 海南儋州 571737;

3 海 南 农 垦 科 技 创 新 中 心 海南海口 570206)

摘 要 介绍了2008年初海南省的气候特点, 调查此次寒害对海南垦区橡胶的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经济损失, 按

寒害的影响程度将垦区分为4个类型区, 进而提出了优化橡胶抗寒种植的区域布局、 建立和健全抗寒防寒技术体

系、 选育橡胶树抗寒新品种等灾后重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2008年寒害 ; 橡胶 ; 损害 ; 区划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94.1

Regionalization of Rubber Plantation Area Suffering from Specially Large Scale

Cold Damages in Hainan State Farms, and Aftermath Reconstruction

QIN Jiangwei YU wei JIANG Jusheng CAO Jianhua

(1 Rubber Research lnstitute, CATAS, Danzhou, Hainan 571737;

2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Hainan University, Danzhou, Hainan 571737;

3 Innovation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nan State Farm Bureau, Haikou, Hainan 570206)

Abstract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early 2008 in Hainan were introduced.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cold damages in 2008 to rubber plantations in 81 state farms, and their economic losses. All

the state farms were divided into 4 zones based on the cold damages,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aftermath

reconstruction of rubber plantations in the state farm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4 zones divided,

including 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old-resistance clones, establish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cold resistance system, breeding and selection of new cold resistant clones, and so on.

Key words cold damage ; rubber ; damage ; regionalization ; countermeasure

- - 25

2009 年 2 月 第 热带农业工程 33 卷第 1 期

2008年4月,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与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成联合调

查组, 对垦区81个农场的橡胶树寒害进行调查, 结

果见表3。

调查方法包括(1) 保持数据的组合对比性。 如

品种对比, 要求在同一相似环境下(地 形、树 龄、气 候

类型区等环境), 调查数据可以进行寒害率比较。 本

次调查要求的组合对象是: 品种、 树龄、 气候类型

区、 坡向、 坡位、 小地形(低 山、丘 陵、盆 地、河 谷 等)

等。 (2) 材料丰富的时候, 要调查割面涂封的效果、

防护林影响。 在寒害调查期间发现对寒害影响较大

的因子需要积极收集数据和调查取 样, 如修枝整

形、 三保一护措施等。 (4) 每样点需调查100株以

上, 注意边行的影响。 样点寒害率要计算加权平均

数和4~6级寒害率。 (5) 调查部位: 样点橡胶树的

树冠、 树干。

3. 3 分区结果与评述

经过聚类分析, 对统计量的结果数值分析, 把

垦区分为4个类型。 第一类型区为重寒害区, 包括

海口和临高; 第二类型区为次重寒害区, 主要是儋

州市; 第三类型区为中寒害区, 包括屯昌、 琼中、

澄迈和白沙; 第四类型区为轻寒害区, 包括文昌、

东方、 琼海、 万宁、 三亚、 保亭、 乐东、 昌江、 定

安、 陵水和通什(图1)。

第一类, 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海口和临高位于

海南省的北部, 在此次寒潮中受影响最大。 其橡胶

树受害率都为100%, 如红华农场, 受害率100%, 3级

以上受害率达到31.4 %, 造成经济损失1 356万元,

2 海南农垦胶园受灾总体概况

调查显示, 全 垦区橡胶受 寒害总面积 约19万

hm2

, 受灾约7 493万株, 3级以上受害率达22.3 %,

2008年比2007年平均推迟割胶30~60 d, 经济损失

约5.54亿元。 寒害的受损属于渐显型的, 实际损失

可能要比前期的初步评估大得多。 在此次特大寒害

的影响中, 海南垦区不同地区的农场有显著差异,

因此有必要进行分区, 评述此次寒 害对垦区的 影

响, 更好地制定有效的灾后重建措施。

3 海南垦区橡胶树寒害分区及评述

3. 1 分区方法

本研究的区划采用聚类分析方法, 用国际上著

名的统计分析系统软件SAS来完成。

3. 2 区划指标

采用反映此次寒害受灾情况的指标, 作为划分

海南各地区受灾程度的区划指标, 包括受灾面积、

受灾株数、 各级别受灾的株数、 受害率、 3级以上

受害率, 以及平均寒害级别等。 橡胶树寒害分级标

准见表2。

表 2 橡胶树寒害分级标准$&2$&

类 别

未分枝幼树 已分枝幼树 主干树皮 茎基树皮

0 不受害 不受害 不受害 不受害

1 茎干枯不到1/3 树冠干枯不到1/3 坏死宽度<5cm 坏死宽度<5 cm

2 茎干枯1/3~2/3 树冠干枯1/3~2/3 坏死宽度占全树周2/6 坏死宽度占全树周2/6

3 茎干枯2/3以上, 但接穗尚活 树冠干枯2/3以上 坏死宽度占全树周3/6 坏死宽度占全树周3/6

4 接穗全部枯死

树冠全部干枯, 主

干干枯至1 m以上

坏死宽度占全树周4/6或虽超过4/6但在离地1 m以上 坏死宽度占全树周4/6

5 主干干枯至1m以下 离地1 m以上坏死宽度占全树周5/6 坏死宽度占全树周5/6

6 接穗全部枯死 离地1 m以下坏死宽度占全树周5/6以上直至环枯

离 地1 m以 上 坏 死 宽 度 占

全树周5/6以上直至环枯

注: 茎基指芽接树结合线以上15 cm, 实生树地面以上30 cm的茎部; 芽接树砧木受害另行登记, 不列入茎基树皮寒害。

时间 平均温度/℃ 降水量/mm 日照时数/h 无日照地区

1月下旬 14.3~22.7 2~30 0~31 东部

1月 16.8~22.2 2~38 74~164

2月上旬 10.8~18.9 1~10 0~11 中部

2月中旬 12.4~19.5 1~16 0~30 中部

2月下旬 16.0~21.8 1~60 0~26 东部

2月 13.1~20.1 1~29 0~22

表 1 2008年1~2月海南气候情况

- - 26

覃姜薇 等 2008年海南橡胶特大寒害类型区划及灾后重建对策研究

几乎是受到了毁灭性的损害, 所造成的损失还将延

续多年。

第二类, 受灾次重区, 儋州市位于海南的西北

部, 也是此次寒害受灾严重的区域。 橡胶树平均受

害率为94.9 %, 3级以上受害率25.5 %, 平均寒害级

别1.84。 其中有些农场受灾较严重, 如新盈农场,

是此次寒害受灾最严重的农场之一, 100 %的受害

率, 3级以上受害28.4 %, 造成经济损失1 400万元。

第三类, 中受灾区, 屯昌、 琼中、 澄迈和白沙

位于海南省中部和中北部地区, 91 %以上橡胶树受

害, 3级以上受害率也在10 %以上, 平均寒害级别

在1.5 %以上。 个别农场如昆仑农场100 %的受害率,

3级以上受害26 %, 造成经济损失1 052万元。

第四类, 轻受灾区, 包括文昌、 东方、 琼海、

万宁、 三亚、 保亭、 乐东、 昌江、 定安、 陵水和通

什, 位于海南省的东部、 南部和西南部地区, 在此

次寒害中是受灾较轻的地区。

4 灾后启示及重建对策

4. 1 天然橡胶种植产业在海南是可以持续发展的

与1975/1976年的毁灭性寒害相比, 此次寒害

仅在海南北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较为严重, 东部、

南部和西部地区仅仅是推迟一段时间割胶, 从整体

上看, 经过一段时间并采取一定措施后, 其损失是

完全可以得到恢复的, 天然橡胶产业在海南是可以

持续发展的。 只要我们在 思想上经常 树立灾害意

识, 并将防灾减灾措施落到实处, 就一定能够将灾

表 3 海南农垦各地区胶园2008年寒害调查结果

序号

受害率

/%

一级

/株

二级

/株

三级

/株

四级

/株

五级

/株

六级(死亡)

/株

三级以上受

害率/%

平均寒害

级别

海口市 100.0 669 394 93 018 53 206 34 826 24 185 76 471 19.8 1.82

文昌市 48.1 115 278 33 563 8 609 0 0 0 2.6 0.64

琼海市 52.0 775 127 470 650 67 325 26 687 5 473 602 3.9 0.79

万宁市 47.6 1 248 870 107 062 76 770 45 404 4 595 42 4.1 0.61

定安县 94.3 909 033 221 476 76 594 30 909 0 0 7.6 1.21

屯昌县 99.3 1 728 470 1 619 250 367 255 8 925 2 975 125 10.0 1.62

澄迈县 100.0 2 134 390 1 186 522 526 974 152 560 59 647 343 18.2 1.72

临高县 100.0 532 931 412 995 372 845 84 894 60 238 26 448 36.5 2.2

儋州市 94.9 3 923 828 2 901 292 1 862 796 475 501 164 114 891 25.5 1.84

陵水县 100.0 404 000 323 000 82 000 0 0 0 10.1 1.6

通什县 94.8 206 200 246 020 100 810 15 920 0 0 19.4 1.77

保亭县 27.1 295 832 119 245 81 723 0 0 0 4.5 0.43

三亚市 74.2 1 145 000 82 000 28 000 0 0 0 1.7 0.82

乐东县 25.5 746 468 283 840 0 0 0 0 0.0 0.33

东方市 53.6 399 220 276 490 130 000 1 0 579 8.7 0.89

昌江县 18.4 110 000 52 000 25 000 22 000 26 000 25 000 6.9 0.47

白沙县 91.4 2 579 937 1 567 968 792 264 137 120 40 430 4 565 17.4 1.58

琼中县 98.5 3 679 596 2 118 271 707 537 53 486 1 109 76 11.4 1.54

- - 27

2009 年 2 月 第 热带农业工程 33 卷第 1 期

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4. 2 优化橡胶抗寒品种种植的区域布局

在垦区橡胶寒害分区划分的基础上, 依据各地

区的气候条件以及抗寒能力, 在胶园更新和新开垦

胶园时, 要依据不同的立地坏境, 科学确定天然橡

胶品系。 北部与中部重寒害区主要选择抗寒品系,

如热研7-33-97和大丰95; 东部、 南部和西部可以

选择速生高产的品系。 还应加强选育橡胶树抗寒新

品种, 切忌单一化。 本次调查中, 最鲜明的寒害特

点是品种差异特别大, 在中建农场1队的寒害调查

资料显示, 品种PB 260、 RRIM 600、 PB 235的寒害

级别分别为5.74、 0.54、 0.58; PB 260的4~6级寒

害率为100 %。 在海南, 橡胶树遭受寒害的年份比

较少, 但是橡胶树的经济寿命可到30 a以上, 如果

每10 a、 20 a或30 a遭遇一次寒害侵袭, 损失也是

很大的, 因此要重视种植抗寒高产品系。 此次调查

发现, 很多农场为了追求产量, 种植的品种过于单

一, 在这次巨大寒害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单一的

品种配置, 将使产量变动更为剧烈。 农场在新定植

和更新时, 在橡胶树品种的选择上, 除了要考虑产

量因素外, 还必须综合考虑抗性(抗风、抗旱、抗旱、抗

病 等)特征, 尽量选用抗性强的品种, 优化品种结

构, 做到科学配置, 防灾减灾。

4. 3 建立和健全抗寒防寒技术体系

海南橡胶栽培种植是在频繁的风害、 寒害、 旱

害的情况下进行的, 海南的橡胶栽培史就是一部同

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 本次寒害由于在气候变暖

的气候变化趋势下, 近年来对寒害栽培措施贯彻不

严, 没有认真执行橡胶栽培技术规程, 进而加重了

寒害损失, 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 调查中还发现,

采用围洞法种植的胶树, 其抗寒能力显著提高。 在

新进农场20队, 2007年7~10月定植的大丰95, 由

于采用围洞法种植, 0~4级寒害率分别为58 %、 36 %、

2.2 %、 2 %, 平 均 寒 害 级 别 为0.54, 寒 害 指 数 为

13.5, 受寒害程度明显低于附近区域采用常规方法

定植的胶树。 可见, 围洞法定植不仅能够提高橡胶

树的抗旱性能, 还可增强其抗寒能力, 有必要在生

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因此, 我们要提高认识, 从中

汲取教训, 抗寒植胶永远都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既要有战胜灾害的信念, 又要有切实有效的办法,

建立和健全抗寒防寒技术体系, 以确保天然橡胶产

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菊 生, 王如 松.海南 橡 胶 产业 生 态$&M$&.北 京: 中 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4~85

2 广东 农 垦总 局.橡胶 栽 培 技术 规 程$&M$&.广 东: 广 东 科


真红骑士 于 2016-6-17 11:22:26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6-16 16:012008年海南橡胶特大寒害类型区划及

灾后重建对策研究①

覃姜薇1,2)② 余 伟3) 蒋菊生3)③ 曹建华1)

繁殖为主的话直接盖专用温室吧


六必治 于 2016-6-17 12:03:53 发表了:

橡胶树要长得很高,盖温室成本过高,


醉爱凡尘 于 2016-6-17 16:58:01 发表了:

不错啊


六必治 于 2016-12-17 19:29:5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6-12-19 09:39 编辑

不过林明起过分高估了明朝和黎人的主动出击精神。直到石山全歼明军,宝岛新村周围都没有出现过可疑武装队伍。第二次反围剿对宝岛新村造成的唯一破坏就是耽误了移栽育成新苗的最佳时期。不过林明起很快就获得了补偿——击退明军后,临高政权控制了整个海南,林明起的走出临高种橡胶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

严格说来临高并不是海南岛上最佳种植地。根据历史资料1965年至2008年海南各地发生自然灾害最少的是保亭、儋州等县,只是这些都是黎区,在穿越众没有控制海南全岛时,谁也不敢贸然深入。现在控制全岛后可以考虑如何在这些地方设立胶园了。

要深入黎区就要有黎苗事务办的配合。林明起的设想得到了黎苗事务办的热烈回应。一直以来黎民由于患疟疾比率高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同时黎汉对立严重,大规模征兵势必触及民族情绪的敏感神经。黎苗事务办只能将自己定位于安抚黎民。黎区由于自然地理资源不适合耕种,经济落后,成为海南明清黎乱的根本原因。找到适合当地自然情况的致富之路成为黎苗事务办的当务之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高黎寨当地经济,化解动乱之源,同时还能利用黎区人口资源,把黎区牢牢地绑在临高政权的马车上。

因此农委和黎苗事务办的提案很快就获得了通过。黎苗事务办与农委组成的工作队穿行于儋州、保亭等地,寻找适合胶园安置的地点。林明起也忙得不亦乐乎,所有的胶园最终都要由他审定,工作量可想而之。

一只翠鸟紧张地注视河面,一条小鱼从深处游向河面。翠鸟正准备出击,身后传来的声响打消了它的出击念头。它转过头去,只见一群两脚怪物向它行来。它记得他们,自己的几个伙伴就是丧命于怪物拿的棍子之下。那棍子能喷火,只要指向自己就有危险,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翠鸟“扑楞”一声腾空而起,飞向远方。

突然飞起的翠鸟吓了林明起等人一跳。在海南的阳光的炙晒下,一行人的肤色黝黑,与当地土著无异。不过林明起的兴致很高,眼前这条小河在山脚下拐了一个弯,缓缓向南流去。河南一小块平原是黎人的田地,平地后的丘陵上点缀黎人的房屋。黎人聚居喜欢面水背山,既取水方便又生活便利,夏季雨水频繁时,又不担心山洪暴发,是黎人千百年来适应热带山地生话的智慧结晶。

林明起对此粗看之下非常满意。河北的丘陵背阴向阳,灌溉方便,应该是理想的胶园地点。但他还想实地查看下河北岸。河水不深,众人涉水过河,见河北植被茂盛,生机盎然,蹲下查看了几处土壤,确认地力也适合种股后,更加坚定了设立胶园的决定。林之涣此前极力向首长推荐此地,见林明起面露满意之色,明显对在此设立胶园很满意,心下很是得意。

林之涣炫耀地问道:“首长,你看这里怎么样?”

林明起道:“这里不错,自然条件很好,背山向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植被茂密,离黎寨也很近,可以充分利用黎民的人力资源。”说着指着黎村道“这里是……?”

他身后一人道:“首长,那里是万板村,有老少500多人,在黎村中算大的了。”见首长对对此十分在意,有意卖弄道:“黎明几户人组成一个‘合亩’。 类似于我们汉人的家族。‘合亩’的‘亩头’的权力要比族长大的多。无论是生活、劳动都要听族长的。”

“万板村没有奥雅吗?”

“几个村子组成峒,峒里才有奥雅。村子里只有头家。”

“看来开办胶园的事就要和头家来谈了?”

“要是雇黎民的话确实要和头家谈。去年我们黎苗办巡诊医生到过万板村,治好了不少人。因此对我们很尊重。”

林明起听了后,沉吟了一下,问道:“小王,那这地呢?”

小王显然没有明白首长的意思,略一愣神,随即反应过来,“地在河北,没人待弄过是野地,开胶园应该没问题。”

林明起考虑到远亲不如近邻,以后还要准备发展黎民成胶农,所以还是在开胶园前去寨子里拜访下为好。于是说道:“走,我们去寨子里走走。”

几人再次涉水,向黎村行去,只见小路曲折,两旁河边荒地上零散分布着十多块稻田,如同绿衣上浅色补丁,十分显眼。道路尽头村落舍宇隐现,翠绿的竹木、亭亭玉立的槟榔树、婀娜多姿的大榕树等环绕遮掩。走入村中只见民居粗陋古朴,形似覆舟,尖顶长脊,均以竹木茅草制成,空气中萦绕着草木的芳香,蓝天、白云触手可得,朴素与天然浑然一体。

黎民是纯朴而热情的,当听说“神医”来了马上就把一行人让到了村中寨场。这寨场宽阔平整,寨场边有一棵参天榕树。榕树下有座土地庙,土地庙其实极为简陋,只是五块垒成的小庙。黎民笃信万物有灵,举凡婚丧嫁娶,播种收割都要敬神查鬼,久而久之,土他庙也就成为公众聚会场所。

盛夏之时农活不多,神医们的到来成为村中聚会的最佳藉口。每户都拿出丰盛的食物,大多是新鲜的野味。林明起一行也拿出了白酒。众人开怀畅饮。酒至酣处,众黎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林明起见时机己至,叹了一口气说道:“黎民的生活还是太苦了。我们元老院看着着急啊。”

和林明起同坐一席的符那河——他是村里的头家——站起来接话道:“林首长,自从你们来了之后,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给我们带来了锋利的猎刀和雪白的盐吧,还不像其他汉人那样欺负我们。那些打摆子的,有一半儿让你们救了回来。这些小伢崽往年活不下来几个现在全都活蹦乱跳的。我们全村的人都感谢元老院,来让我们一起进元老院一杯。”说罢举起粗瓷大碗,仰脖干了。众人也都干了。

林明起见状向林之涣递了个眼色,林之涣与林明起事先都对好了口型,林之涣说道:“我们元老院准备再为黎民铺条金光道,在河北开个园子,到时候咱黎民只要在园子里忙活忙活,就不用打猎就能天天吃肉,不用砍山栏就能天天吃米,还能住上汉人那样的大瓦房。”

林明起仔细地看着符那河,满以为符那河能顺势响应为元老院效力,谁知竟然是波澜不惊,只听符那河口齿不清地说道:“我老了,现在过上神仙般的日子就心满意足了,那样日子连想都不敢想。”

林明起心知自己有些孟浪了,未在私下试探就在公众场合提出要求,现在有些骑虎难下了,好在自己没有最后发话还有转寰的余地。不过心中也有些着恼,不自觉地脸上就有了些颜色。小王是个机灵角色,生怕席上弄得僵了,急忙插科打诨道:“符头家,酿的新谷酒也该好了吧,也拿出来让首长尝尝。”

符那河一拍脑门:“老糊涂了,小伢儿去把屋里新谷酒拿来尝尝,不过首长,那酒可远不如您这酒。”

林明起笑道:“新谷酒可是好东西,我还没尝过呢。”

符那河:“首长喜欢的话我送你三坛。”

小王乘着过来给两人倒新谷酒,分别向两人敬酒,借机拉着符那河嘀咕了半天。再向林明起敬酒时,凑到耳边小声道:“符那河觉得不打猎,不砍山栏,住瓦房就不是黎人。没事的时候帮我们干活可以,但要换铁器,盐巴,粮食、神药。元老院不要管黎人怎么过日子。”

林明起暗忖:“这老头倒是厉害,自己牢牢地把着头家的权力不放,不过进步大潮袭来,岂是你符那河所能抵挡的。”当下端着酒碗向符那河示意道:“我们在河北开园子,以后就是邻居了,以后就是一家人。”

符那河抿了一口酒:“元老院和我们做邻居,我们是求之不得啊,你们来了我们就不去河北岸打猎了。”

林明起心想这头家是话里有话:“开园子影响村里人打猎了,我们给补偿。元老院在河北开院子缺人干零活,黎家人愿意来我们给铁器和盐巴都行。”

符那河:“伢崽们有空就去吧,像我这样老胳膊老腿的就不去添乱了。”

林明起略一沉呤:“老头家德高望重,这村里可离不了你,伢崽们去园子里干活影响村里,我们每年给一百斤盐,头家给村里吃不起盐的分一分,让他们也记得头家的好。”

符那河满是醉意的脸上陡然一亮,爽快的说道:“元老院,真是我们黎家人的贴心人。开园子的活儿,尽管包在我们身上。”

林明起听罢心下一松。本以为是难缠的黎家风俗的卫道士,还要大费周章。结果确是贪图蝇头小利的自私地主,所图之利于元老院眼中不值一提。心中块垒一去,心头大快,只觉酒酣菜美,再配合着自然的风光,不觉多喝了几杯,酒意上涌,沉沉睡去。


fsb 于 2016-12-17 20:22:48 发表了:

这个同人不好写啊


fsb 于 2016-12-17 20:23:59 发表了:

这个同人不好写啊


六必治 于 2016-12-17 22:39:23 发表了:

是啊,太干了


圣天使高达 于 2016-12-17 22:48:51 发表了:

隔太久了,前文都忘了说啥


气持样 于 2016-12-17 23:25:19 发表了:

再顶


六必治 于 2016-12-17 23:33:03 发表了:

卡了好时间,才想好,但感觉还不满意


cc5233 于 2016-12-18 00:39:01 发表了:

这些东西看多了感觉好无力。我觉得做这些事情,一二十年根本干不了什么。


liutom2 于 2016-12-18 01:05:39 发表了:

xuelindiao 发表于 2016-2-19 22:52

明正德元年(1506年)万州(今万宁),冬雨雪。

明正德七年(1512年)万州(今万宁),是年冬,全州降雪。

明崇祯 …

这小冰河真不是盖的


kkjjmmkjm 于 2016-12-18 02:09:41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6-16 16:00

只所以按现在的节奏写主要是考虑:一橡胶种子是生物活性物质,不能保存太时间,所以必需将带来的种子变成生 …

而且,橡胶树种子不能保存,

需要随采随种,失水后发芽率就极低了。

幸亏自己带了种子,否则从巴西运的话,得随船栽培幼苗。


六必治 于 2016-12-18 08:11:2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2-18 00:39这些东西看多了感觉好无力。我觉得做这些事情,一二十年根本干不了什么。

所以才体现出真实党的无奈,小说毕竟是小说,文学性遇到真实性就是个渣


六必治 于 2016-12-18 08:14:03 发表了: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12-18 02:09而且,橡胶树种子不能保存,

需要随采随种,失水后发芽率就极低了。

幸亏自己带了种子,否则从巴西运的话 …

可能的办法是抽真空,低温保存,类似于水果保鲜


qarc 于 2016-12-18 09:26:40 发表了:

支持更新!


六必治 于 2017-4-17 21:46:25 发表了:

我又回来了,这段时间一是查一些文献,还有就是对原来写的进行了修改,一是增加可读性,二是增加可信性修改就不在原文上进行了,修改后的贴在下面。


六必治 于 2017-4-17 21:47:54 发表了:

一、萌芽

林智清站直身子,一面擦着脸上的汗,一面敲了敲有些酸痛的后腰,心中充满怨念,在现代都市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穿越到古代,找罪受呢?

林智清出生在湘西山区的一个农村——定边寨,寨子里全姓林。定边寨里的林家人生活都不富裕,对学习却异常重视。他顺利成为全村第一名大学生——虽然仅是一所二流大学,但也足以让林智清成为村里的“别人家孩子”的代表。但林智清研究生毕业留校后,仅管他競競业业,但总是进步很慢。比他后来的却比他先晋升了职称。领导总是对林智清称赞有加,但到晋职称、评先进时却总是失之交臂。几次折磨下来,林智清那颗傲娇的心破碎了,但也看清了一个真相:工作再努力也不如有一个好后台,凡是进步神速的都有着强大家世的传说。

这对他打击太大了,林智清想要静静。他决定回老家,他已经七八、年没回老家了,在老家他可以静静地舔舔伤口,思考下未来。

阔别多年的老家给林智清的震撼同样巨大,山村不再贫困——虽然父母的信中也提到整个村子都富裕了许多,但崭新的房舍,平整的道路还是让林智清大吃一惊。村人获取和积累的财富远超他的想像,而且是蒸蒸日上,速度日渐加快,言语中充满了脚踏实地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林智清越来越感觉自己像只花瓶,外表花团锦簇,内里空无一物。

在村中他遇到了和他有着同样感觉的林明起。林明起虽比林智清小三岁,但比林智清高一辈,林智清见他要恭恭敬敬地称呼他一声“小叔”。林明起与林智清际遇相似,只不过他去了南方某市的农科院。

林智清与林明起多喝了几杯之后,共同难题、类似的际遇拉近了二人的距离。离乡后返城二人的关系与其说是远亲不如说是朋友。

林明起偶然在网上看到临高众穿越计划,两人经历了怀疑、确认、思考后,最张下定决心参加穿越。筹委会对俩人的加入表示了热烈欢迎,林明起是热作专业,林智清是石化专业,这都是五百狒中的稀缺品种。

林明起为穿越做充足的准备,他携带2000株袋装苗——这种树苗成活率高,便于携带——,本来他还要带更多,无奈船上的空间不够。为了预防万一,他还准备了不少橡胶种子,全部抽真空塑封包装,再配以低温保存,估计保存三四年应该不是问题。林明起最担心的就是橡胶苗的越冬——谁也不知道小冰河期的气温是什么样,只能凭猜测做准备。

因此穿越后,形势刚一稳定,林明起就提出修建温室大棚,为橡胶树苗提供越冬场所。执委会都理解橡胶苗的特殊性,也知道橡胶生产事关重大,尽最大可能开了绿灯。很快在南海农庄修建了的温室大棚。林明起也成了农委橡胶组的负责人。

不过林智清的遭遇则要悲惨许多,林智清的石化专业属于屠龙之技,没有用武之地,只能沦为劳动力,在各个建筑工地间奔波。林明起有心拉这个小侄一把,就把林智清要到自己手下。仅管劳动强度不见得比建筑工地上低,但是也能给一些关照。林智清经过D日前的集训后,仍然不适应体力劳动,不时直起身来休息一下,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穿越到古代,找罪受”。思考很久之后得出结论,穿越是为了实现自我,现在的生活方式不是自已所期望的,自已必须抓住机会做出改变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D日后的第一个冬天,林明起并不是很担心,温室能有效地避免冻害,他更关心的是海疆海南的小冰河期到底有多严重。一个冬天的记录表明小冰河期并没有想像的严酷。温室只是胶树苗的临时避难所,温室举架再高也会限制树苗的生长。将树苗移植到条件适宜的野外基地就成为D日后第一个春天里林明起的当务之急。


六必治 于 2017-4-17 21:49:2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7-4-22 21:26 编辑 二、移种

旧世种植的橡胶树是学名“三叶橡胶树”的高大乔木,这种树原本生于巴西的热带雨林,直到有人发现橡胶树树皮割破后分泌的乳白色汁液具有极其重要的工业用途,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由于橡胶树原生于热带雨林,因此橡胶树也最适应与热带雨林相似的环境——高温、高湿、长日照、微风,土壤疏松肥沃。

因此林明起心目中理想的环境是山丘的南坡——遮挡南下的寒流,但是海拔不能太高,靠近河流——胶树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远离海岸——避免风害,橡胶是浅根型树木,易受风害。

林明起最终在临高与澹州交界处找到了比较理想地方,这是一个三面丘陵环抱,开口向南,有条小河流过的盆地,林明起将这里命名为宝岛新村以纪念旧世的橡胶等热作的圣地。

很快河边的荒地上就修建了房屋。周围又修建了坚固的围墙和防御设施,以保卫这些生活在绿区的人们,陆军对周围五十里范围的浮浪进行清剿,可惜周围没有村庄,不能就近从土著中移民,只能从移民中挑选了。

鉴于林场的条件比较艰苦,民政委会决定实行家庭式移民。林明起从移民中挑了三十户比较机灵的山民,山民对林木种植比其他人要熟悉一些——移了过来全部划为林场职工。鉴于这里是绿区还是山区又拔了一个排负责保卫工作。

移民大部分是潮汕地区的客家人。林明起用心观察,发现其中的两兄弟精明能干,可堪大用,于是有意着力培养。恰巧兄弟还姓林,林明起就将他们改名为林秀棣、林秀棠,脱了奴籍并收为徒弟。林家兄弟是为避匪患,不得离家远遁,颠沛流离来到广州,被广州站收容送到临高。到了临高不仅吃得饱还教识字,比在家里还好,林家兄弟知道自己遇到了好主家。林首长——不,现在是师傅,不仅举止文雅、待人和气,谈吐不凡,一看就是有学问的人。所以林家兄弟对师傅是比父母还尊重。只是他们实在想不通师傅这么有学问人跑到荒山野岭干什么。师傅说过几次,他们也没明白。好在时间还长,可以慢慢学。

基建并不是林明起关心的重点,林明起更关心的是待建的胶园。胶园的建设是不折不扣的高技术工作,他挑了块山脚下地势平缓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做为胶园,让林之涣带人先清理掉地块上附属物,又深耕1遍,然后将地块里的树根、树枝、杂草等杂物清理干净。

清理完胶园,林明起命林秀棣带着移民沿着胶园挖了一圈沟,再架上铁丝网,毕竟这个时代野生动物还是很多的,有一两头不开眼的跑过来撒个欢打个滚,到那时候林明起就得哭晕在厕所里了。林秀棣带着移民开始种树。他不知道这是防风林。尽管宝岛新村深入内陆,风害不大,但现阶段海南的台风资料近乎空白,风害不可不防。防风林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主林带是垂直于主风向的,与主林带垂直的林带称为副林带。防风林树种选用了当地的木麻黄等。

移民们私下议论,有人在家里种过竹子也种过果树,但间距这么大——二丈多还是头一回。挖得坑也很深,将半人深。里面下的底肥也多。照以往种树的规矩,间距越大、坑越深,树也就越高,这么高的树,采果子可就费劲了。不过这些都是老爷的事,我们只管干活就行。

上面只是基础,关键还是橡胶苗的定植——就是把橡胶苗种到山上。橡胶是经济寿命长达数十年的高大乔木,定植这一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定植后的数十年的生产,甚至关系到胶园建设的成败。

林秀棣在胶园辛勤劳动时,林明起带着林秀棠回到了南海农庄。林明起回到南海农庄还有一个目的——与林智清告别。林明起离开南海农庄期间,林智清负责温室大棚。由于工作关系与农业组的人接触很多,帮助他们解决不少仪表方面的问题。林智清接触仪表较多,感觉制造仪表属短平快项目,比较容易出成效。而且五百狒中似乎没有仪表专业人才,林智清这样的也可以冒充专家。最后是仪表也是爬石化科技树的必需点开的技能点。尤其是他通过电接点温度计——在温度计中插入一高一低两根铜丝,利用水银的导电性实现温度开关的功能——解决了黄大山的温度控制问题。在五百狒中树立了仪表专家的名头。籍此,林智清先是脱离基本劳动力,后来更是在他努力下,成为仪表小组——手下只有三五名土著——的负责人。虽然他对农委充满眷恋,但还是被听到风声的展无涯以许愿、补偿的方式挖到的工业口。

林秀棠是头一回进南海农庄,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般开了眼界。透明的帐篷,一按就喷水的开关,在玻璃瓶长的小苗,目不暇接。尤其是师傅说要种的树苗——近一人高,每棵都在一个黑色的软盆里,明显是刚从越冬状态中恢复过来,开始萌芽抽叶。新长的叶子竟然是古铜色的。过了几天之后才慢慢变绿,与正常的树叶无异。林秀棠在师傅的指挥下组织移民将树苗移到宝岛新村。下一场透雨后,林明起感觉时机已到,马上组织所有的人把胶苗移到事选准备好的胶园。覆好土,又浇了遍透水,再盖上茅草——以防止日晒,引起水份散失。下一步就是加强抚管,定时浇水——橡胶喜水,有时临高春天缺水就得人工补水,除草,保证苗木成活。林明起看到定植后的树苗都有新叶发出,知道定植成功,就开始着手建立育苗圃。

橡胶的单株产胶量并不大,1950年的平均单株年产干胶才1公斤,后来随着采胶技术、种系优化等技术的采用,单株产胶量才逐步提高。所以就是林明起带来的2000株胶苗——带太多的胶苗又太占地方——全部成活并且开始产胶也是杯水车薪。林明起除种树苗之外,还要把这些种子也变成树苗种下去。


xiaoxindehua 于 2017-4-18 00:29:14 发表了:

哇,更新了!


华夏贵胄王保保 于 2017-4-18 01:03:00 发表了:

黎族工作的突破口是养牛贸易,狒狒们的耕牛缺口20年内都解决不了


六必治 于 2017-4-18 06:21:52 发表了:

没更新,是对原有的做了修改。对黎区除了养牛外还想利用其地理优势种橡胶


六必治 于 2017-4-22 21:24:44 发表了:

三、育苗橡胶树是种遗传性狀不稳定的植物,通俗地说就是高产胶树后代的产胶量有的高,有的低,而且以产量低的居多。而且橡胶树扦插也极困难,将高产胶树的枝条直接扦插这条路也走不通。人们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以橡胶种子发芽萌生的幼苗为砧木,芽接高产胶树的穗芽能够维持胶树的高产性状。林明起带来的橡胶树苗就是这种芽接苗。带这种芽接苗一是可以加快产胶进度,二是可以保证获得优质高产的橡胶遗传资源。但是这种芽接苗不可能多带,大量的橡胶苗还是要靠林明起带来的橡胶籽。橡胶籽也是对树苗种植失败的后备。林明起将育苗圃设在宝岛新村的围堡内,毕竟育苗、芽接是个精细活,放在身边放心。林家兄弟和移民们真正地见识到澳州人的豪奢,林家兄弟带人建的房子又高又大,占地足有半亩多,房顶全是铁架子。然后就是玻璃像是不要钱似的用,整个屋顶全用玻璃,就是皇帝也没住过这样的房子——其实林明起也是心里有苦说不出,旧世用农膜扣大棚就行,现在只能用玻璃,为此林智清没少代林明起向执委会、工能委说小话,打嘴皮官司。林场职工祖祖辈辈种地也没见屋子里种树的。还有就是各式稀奇古怪的机器,有一开就出热气的,还有出湿气的。以至于移民们私底下都在传,林老爷——不,现在得称呼林首长——种的是摇钱树。林秀棣和林秀棠制止了这些移民——现在得称呼他们为林场职工——的胡思乱想,哥俩处事公道、干活有章法,很得林场职工的拥戴。橡胶种子育苗是精细活,只有林秀棣和林秀棠才能给林明起打下手。经过优选的种子发芽率很高,看砂质苗床上拱出的星星点点绿芽,林明起松了一口气。之前他一直担心穿越会对种子萌发造成不利的影响,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三千多株幼苗在水足肥足的育苗圃里长得飞快,不过半个月就窜起半尺高。胶园里定植树苗也都长出了三四蓬新叶。林明起心里很得意,四个月的工作终于见到了成效,自己胼手胝足地埋下橡胶工业的第一块基石。但林明起和林场职工们没有时间品尝悠闲,临高的台风季到了,今年的台风又来得有些频。橡胶是种浅根系乔木,仅管橡胶树可以长到30-40米,但它的根并不深,很容易在大风的作用下发生倒伏。现在防风林还不够高,林明起不得不在树苗周围支上支架。每次台风过后都要巡视胶园检查是否有倒伏或吹歪的树苗。很快台风季就在忙碌中过去了。在秋日的暖阳下,林明起和林氏兄弟早早在宝岛新村的堡门前等侯。他们在一个星期前就接到通知有澳州领导要来视察,在林明起的督促下农场职工和驻军着实把农场好好地整饬了一番。林家兄弟也是首次有机会静心审视这半年来的劳动成果。宝岛新村现在被高大的木质堡墙围绕。墙内房舍林立,道路整洁,树木成萌,鸡鸭鸣叫,一幅山间桃园的景色。林氏兄弟对望一眼,均看到对方眼中的成就感。


六必治 于 2017-4-22 21:27:01 发表了:

四、视察在临高依然炽烈的秋日曝晒下了二个小时后,林氏兄弟终于看到了远处逐渐接近的大股烟尘。通往宝岛新村的道路刻意没有进行路道路整治,甚至堡门前的小河也没有架设桥梁,以免有人发现山中乾坤。不过缺点就是交通不便有时会带来补给困难,在雨季时因为河水暴涨出现过两周无法运送补给的情况。不过相对生活安全来说这点不便就不值一提了。两辆吉普车涉过浅滩驶到众人面前,首先跳下车的是抱着相机的丁丁,他一面和林明起打招呼,一面活动着由于颠簸而有些麻木的双腿,寻找有利的位置准备拍照。随后,马千嘱和萧子山蹒跚着走下车来,很明显和丁丁一样颠簸的路况使二人无法呈现健步走来的英姿。林明起见状急忙快步上前,用一种略带哽咽的声音说道:“领导辛苦了。”马千嘱说道:“你们才是真的辛苦,你们为人民无私奉献,甘守贫苦,人民不会忘记你们。”这时后车上下来的吴南海和展无涯等人也都挪了过来,闻言都凑趣地鼓起掌来。马千嘱对橡胶生产极为重视,他知道在石化工业未被点亮以前天然橡胶就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就是有了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依然也没有被完全替代。而且天然橡胶生产环境艰苦,见效周期长,技术复杂,因此他对林明起的要求都是尽可能地满足,实在满足不了也要琢磨一个替代方案。一干工农口相关元老在林明起的鼓动下来为林明起打气助威,他们说动了马千嘱。萧子山对橡胶也是兴趣十足,这次听说马千嘱要来便借着关心元老的名义一起过来了。马千嘱和萧子山等一行人在林明起带领下来到了育苗圃。苗圃内湿度很大,空气像能滴下水的毛巾一样缠在身上。好在天窗上为防日晒已经拉下了竹帘。圃内被整齐地分成了十个区,地上摆满了粗陶罐,每个陶罐都长着一枝筷子粗的树苗。林明起介绍道:“这是今年春天刚刚育出的橡胶苗,共有4000株。考虑到临高的气侯,带的以耐寒品种为主。现在苗圃里育成大约占全部种子的1/6。种子的发芽率达到95%,与预计的差不多,看来穿越对种子荫芽和发育影响不大。我们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基本上算是过关了。”说罢顿了一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工能委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玻璃、供温、供湿设备,农委提供了肥料和农药,民政委贡献了人力,马委员和萧主任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我代表农场表示感谢。”马千嘱笑着说:“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农场职工努力的结果,你也不用谢我们,你就说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橡胶吧?”林明起知道这一行人不辞路途辛苦,公务繁忙来到这荒山野岭,就是为了这一句话,连忙说道:“五年,按照目前这样的势头,再过五年,我们就能开始采胶了。”但他没有解释,头一年的产胶量不会超过1000公斤。马千嘱道:“好,到时候我们听你的喜讯。”众人参观苗圃后又在林明起的带领下向堡后山脚下的胶园走去。一条两三米宽的蜿蜒起伏的林间小路伸向密林。走了三四里,他们看到一道壕沟。壕沟两米多宽,一侧垒着土堤,堤上拉着铁丝网。众人迈过濠沟上的吊桥,只见一排排树苗排列划一,林间不见杂草。树苗3米多高,酒杯粗细,枝繁叶茂,树下土围隆起,就是外行也看得出是下了大功夫的。一行人大都是第一次来胶园,不免好奇地向林明起问起橡胶树该如何侍弄,以后如何割胶,林明起一一做答,忙活了好大一阵子才算满足一行人的好奇心。林明起见已到中午连忙张罗吃饭,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在刻意安排下也能用野味拼凑出一桌不错的饭菜。饭桌上林明起刻意应酬,众人也都心知肚明,督公和萧子山能来就已经表明了二人的态度。酒酣耳热之际都表示宝岛新村条件艰苦意义重大,执委会将向条件艰苦地区适当倾斜,有困难尽管提,大家起坐下来想办法解决。林明起本就酒量有限,一番应酬下来,不胜酒力借口尿遁岀去躲酒。忽见萧子山正在阳台上抽烟,略一回忆便想起萧子山在酒桌上似乎并未多饮,好象没有尽兴,忙上前相陪。两人说了一会儿没有营养的闲话,萧子山忽道:“我记得临高五十年代种过橡胶,第一批全部冻死了,后来才成功的。现在的临高应该比五十年代更冷,不知道野外能否过冬。”林明起一怔,没想到萧子山居然对橡胶了解得如此深入,忙答道:“现在种的都是耐寒品种,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力。胶园选址的时侯特意挑了向南的背风地,这样能适当减轻寒害的危害。再配合一些适当剪枝,合理施肥等措施应该能渡过冬天。”萧子山看了他一眼,见他眼中满是自信,说道:“你是专家,我们相信你。别的我们帮不了你,只是这里条件艰苦,你看办公厅有什么能帮你改善的?”林明起闻言大喜,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就是最大的表扬,当下谦逊了一番,在灌了“关心群众”、“体贴下情”的米汤后,又挑几项重要生活设施说了,萧子山点头说回去研究一下。两人正要进一步深入交流。吴南海找了过来。这里设施简陋,众人并未打算在此过夜,路况又不是很好,因此必须出发了。林明起表达了一番惜别之意,送到堡门外与大家挥手做别。


气持样 于 2017-4-22 21:28:11 发表了:

顶更新


六必治 于 2017-4-22 21:42:34 发表了:

这个不算是更新,只是对原有的修订,尤其一些查过资料后感觉错得厉害。不过还是感谢支持。


六必治 于 2017-4-26 19:25:45 发表了:

五、建厂昨天刚刚下了一场雨,周围不再尘土飞扬,天空也变得湛蓝。一辆牛车走在厂区间的马路上,四周是大同小异的厂区——灰色的水泥高墙,钉着铁皮的厂门,门旁挂着“临高XX厂”的标牌。林智清在车上翻看着当天的临高日报。头版是丁丁的大作《战天斗地,誓让荒山变金山——临高特种热作农场工作纪实》,文中对林明起带领土著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大加赞扬。林智清见林明起取得执委会的认可感到高兴,但他知道成功来之不易,其中艰辛不知凡几,心想有机会去看看这位老弟。正走神间,忽听“首长,到了”,林智清方惊觉车己到目的地,林智清走进挂着“临高仪表厂”的工厂。墙内大部分都是空地,野草肆意生长,只有在靠近门口处,孤零零地矗立着几栋建筑。林智清向一幢工棚走去,靠近时热气迎面扑来,工棚里一字排开四、五个冲天炉,四周摆放着铸件和铸模。只见一伙人操纵着吊杆正在将一个红亮的坩锅里的金属液倾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铸模中。见林智清到来车间主任小跑着过来,主任个头不高,人长得瘦小精悍,原是佛山的铜匠,叫肖二根。林智清见他精明能干,接受新事物物也快就让他负责这个车间。肖二根大声说:“首长,这炉是磷青铜,等会儿测下成分,合格就可以拉弹簧管了。”车间里的噪声很大,说话不得不大声。林智清点了点头说:“今天怎么这么早?”肖二根:“天太热了,早点干活还能凉快点。”林智清:“要注意安全,夜里天黑,人也困容易出事故。”肖二根:“我注意着呢,炉前工昨天下午就发放回家了,特意叮嘱他们吃完饭就睡觉,不准在媳妇儿肚皮上耍威风。”林智清笑着摇摇头向旁边走去。只见一个铜锭被分割成铜块,又在液压机的巨大压力下挤压成铜管,最后再调径、校直、最后检验合格出厂。林智清走到成品前,挑出一根看了下外观,又用卡尺简单地测了几个数据,微不可查地点了下头。一旁的肖二根全神贯注地看着林智清,见状面露得意。工位上的检验员则略显木讷,根本没有注意到林智清的表态。肖二根心中一喜,开始没话找话:“这是建筑公司定的水管,据说要用在广州的紫明楼。”林智清也不搭茬,大力地拍了一下肖二根“干得不错,继续努力。”边说边向外走去。一旁的平房,工作环境比这里好得多,工人们——大多是女工正在安静、专心地工作,林智清走到一名女工的身后,女工正在一个盘子大小的砝码搬到活塞上,轻轻转了一下砝码,砝码带动活塞轻快地旋转起来,女工又轻敲了一下压力表表壳,将读数记在记录纸上。一回头见车间主任李小花——一名年方二十,颇有几分姿色的女子,已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林智清问道:“这批弹簧管怎么样?”李小花喜滋滋地道:“这批弹簧管老化后,稳定多了,压力表基本上装一个成一个。还是首长有办法。”“任务多吗?干得过来吗?”“最近不少,钢厂、机械厂都要,但要得不急。现在装表没问题,就是机芯有时拖后腿,首长你看能不能再从机加那边调个成手来。”“机加那边人手也紧,上回派来的三个学徒培养得怎么样了?”“姑娘们学得很快,但还得师傅带着干,没干过的机芯还是没把握。”“任务紧的时候就让他们加点班吧。再过半年也就是成手了,到时候人手就能摆布开了。”就这样两人说了一个多小时,林智清才走出这个车间。压力表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仪表,旧世的压力表生产极为简单,林智清就见过只有二个人,蜗居于一间6平米民宅中的压力表厂。林智清要籍生产压力表打开突破口,将仪表小组升格为仪表厂。工能委也对此很兴趣就同意了林智清的请求。林智清之前一直是白面书生,直正投入到办厂才知道其中的艰难。先是厂房基建,然后是物色人选,最后是生产管理,前前后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算步入正轨。但在真正开压力表时,林智清才体会到什么是工业体系。压力表的弹性元件是压扁的铜管,而临高当时拉不了铜管。再向上游追,铜管的铜料——磷青铜,临高以前也没生产过。林智清想想都吐血——这分明要吃馒头得自己先磨面,不,是得先种麦子的节奏。这种零部件生产占用了远大于最终产品生产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喧宾夺主现象,林智清也是无可奈何。好在工能委对林智清十分支持,在一干元老的努力下上马了一套铜管拉管设备和一台熔铜炉算是应付过去。其实工能委更看重铜管生产,铜管量产后,许多制冷、流体设备就都可以生产了。其结果就是“小头大身”——铜管车间的规模、生产工艺远超压力表车间。林智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空发感慨,他向温度计车间走去。一进车间,噪杂的“咔嗒”声海浪般涌来,这是刻线机的声音——温度计上的覆蜡在刻线机上刻线后浸在氢氟酸中,就会在玻璃上蚀刻出划线。李小花跟在林智清身后,这里也是她负责。林智清刚要说话,一个中年妇女闯了进来,喊到:“李主任,李主任……”,猛然看到林智清也在,急忙顿住。林智清见她如此心中莫名其妙地升起了不祥的预感,深吸了一口气,平定了下心情,摆手制止了李小花的呵斥,尽量心平气和的对来人说道:“别急,有什么事慢慢说,”大妈本来看见首长吓了一跳,见首长和言悦色,心下稍定,结结巴巴连说带比划,花了好一阵子才说明白。原来今天早上,李小花见王锁柱没来上班,偏巧又有一批温度计要得急,要马上蚀刻,于是就让一个大妈去找王锁柱,催他上工。大妈找到王锁柱的宿舍,同宿舍的舍友正在忙乱。王锁柱今天早晨起床,突然浑身痛疼,舍友们正准备抬他去医院。大妈眼见王锁柱在那里痛苦呻呤,伸出的两手手指指甲发黑,显然是不能上班了,急忙回来报讯。林智清听了心头一动,暮然想起王锁柱的症状与氟化氢中毒的症状很像。又向李小花问了问王锁柱最近的出勤情况,忙给博铺总医院挂电话。接电话的恰好是今天值班的张土木,“张主任,我是林智清啊。”“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们厂有个工人今天早晨突然浑身疼得受不了,工友就把他送你们医院了,这事还得张主任费心。”“那是,那是。张主任是杏林高手,一定能妙手回春。”“那就拜托了,小伙子是我们这的骨干,干的还是有毒有害工种,不知道这次有病是不是和这有关?”“工作中要接触到氟化氢。”“那能治好吗?会有后遗症吗?”“这样我就放心了。”放下电话,林智清对一旁的李小花说:“人刚送到医院,还没有开始检查,估计没有生命危险,不过是不是氟化氢中毒还不好说,看症状像。不管是不是以后都要加强防护。”李小花在一旁一个劲点头。其实林智清心中早己将王锁柱的病认定为氟化氢中毒了,因为他以前接触过这样患者,症状一模一样,但他不知道本时空能不能治,所以只是轻描淡写的向张土木提了一句。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他和李小花定下了替换王锁柱人选,亲自谈了话。再检查一遍各道工序,把可能的纰漏再次确认了一遍。这时中午休息的铃声响了起来。林智清在午餐前把全体职工召集在一起,再次强调一下安全纪律,才放这些人休息。忙碌了一上午,直到中午林智清才算是把日常性的工作处理完,在一干归化民干部的陪同下去干部食堂就餐。说是干部食堂实际上饭菜与职工食堂一样,只是就餐环境能稍微好些,不是那么吵闹。林智清今天吃饭时有些心不在焉,他在想如何彻底堵住纰漏。自从他独立负责仪表厂,他算是见识到了农民与成熟产业工人的差距。农民习性尤其是十七世纪的农民习性成为他每天都要斗争的顽疾。最可笑的一遇到下雨天就会有大面积的旷工,其理由是:“下雨天地主也没有让我们下地。”对此林智清也是哭笑不得,先后反复几次才将此根绝。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搞得林智清一个头两个大。林智清心下十分怀疑是王锁柱中毒是因为操作时没有注意防护。仅管他一再强调要注意安全防护,但是还是有人置若罔闻。对此他也是十分头痛。不过林智清也发现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有些人似天生就点开了管理天赋,比如说那个肖二根本身就是铜匠,接受新事物特别快,又肯琢磨,有上进心,很快就脱颖而出。至于李小花则是林智清怎么想不到的。她出身农家,其貌不扬,也不见得如何聪明,连文凭也只拿了个乙种文凭,但她记性极好,林智清交待的事从不见她动笔记,但是到时准不会忘,而且办事绝不拖泥带水,条理清晰,分派得当。别看是个女流也把车间里的人摆弄得服服贴贴,很得林智清的赏识。“这样得力干将再多几个,我就轻松多了。”林智清心中叹息道。他突然发现食堂里静了下来,原来所有吃完了,见元老没有发话都不敢离开。他笑了笑说道:“没事,刚才想事走神了,你们有事忙你们的。”众人闻言一哄而散。


六必治 于 2017-4-26 19:26:21 发表了:

六、电炉林智清只休息了十来分钟就又赶到了另一个车间。这是个新建厂房,车间里设备刚刚安装好,前几天又烘了两天炉,完成了调试,今天是第一次联试。车间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的是操作工人,还有几个是林智清在芳草挑的培养骨干,正好借此机会现场教学。“你们眼前的设备叫‘工频感应炉’,它是以工业频率的电流(50或60赫兹)作为电源的感应电炉。它主要作为熔化炉用来冶炼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合金铸铁。和冲天炉相比”,说着一指门外的高高树起的炉子,“它的铁水成分和温度易于控制、铸件中的气体与夹杂物的合量低、不污染环境、而且节约能源,劳动条件好。”顿了顿又道:“现在我们准备用它生产衡器的秤体、铜管用的铜棒,下一步还可以以此为基础研制中频感应炉,到时就能生产量块用的铬锰钢,热电偶用的各种合金丝等特种合金,这些材料品种杂,批量小,要求高,只能自制。”林智清发现仪表厂所需的林林总总的合金材料只能通过自制解决后,向工能委打了报告,要建套150公斤工频感应炉自行生产各种合金材料。工能委非常支持他的想法,马上就批准了。只是最近的生产任务非常多,拖了好长一段时间,在林智清的“公关”、“润滑”下终于完成了。林智清正讲着,一眼瞥见刘汤姆和季无声进来——刘汤姆负责自备发电机组和电气部分,季无声负责治金部分,这套设备是他们俩联手做的,今天当然要来。林智清迎了上去,三人寒暄了片刻,一个归化民端来了饮料。刘汤姆见时间不早了,示意可以开始了。刘汤姆指导着归化民工人监视电气参数,一面大声说:“电气参数一切正常,可以合闸。”林智清目视检查了下车间,未见有危险情况,再目视季无声,后者微一颔首,林智清大声地对肖二根命令道:“合闸”。肖二根拉了两下警铃,提醒车间里的所有人注意,然后“哐”地一声用力推上了电闸。瞬间全力运转的自备电站产生的强大的电流开始在电路中奔涌,通过粗大的铜制线圈转化为热量,坩锅内经过精心配比的金属的温度开始稳步上升。又过了一会,几位元老见各项情况一切正常,心情放松下来,叮嘱归化民干部注意事项后,聚到车间一角磕牙打屁。因为三人经常合作,所以都很熟,都没有客套,季无声首先打破了沉默,“老林,这下遂你心愿了,这台炉子我和老刘费了不少心,回头你这也要优先考虑我们冶金口和电力口?”“那是,那是,我这就是给工业配套的,咱们冶金、电力前前后忙活了快半个月了,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能办到的马上办,办不了的,研究着办。”林智清顿了下又道:“眼下我能想到的就是什么量具量尺都不是问题,还有就是双金属温度计也没问题。”“双金属能有就不错,这个比玻璃棒范围广还皮实便宜,我们冶金用得上。热电偶呢,要是有热电偶更好。”“上了电炉后,拉电偶丝没问题,不过焊电偶可能还有问题,一般焊电偶都是氩弧焊,焊机我带了几个过来,这东西又不爱坏,能用好长时间。你要是把空分做出来,有氩气我保证一周做出电偶来。”刘汤姆插话道:“光有热电偶也没用,那玩意还得要有动圈表才能读数。板表呢?我们现在对用电设备只能靠原装仪表,坏了的根本没法配。”“板表我试着做过几个,别的没问题,就是磁体还没解决,不过不难,就从最简单的铁氧体开始烧,现在是没腾出手来,下一步我们就从这里下手,我这也有好多仪表也要用板表显示。”几人都是工科狂人,说起爬科技树来,兴高采烈,正说得热闹,肖二根跑过来,“首长,我看差不多了,您看一下是不是可以出炉?”林智清说道:“这里你负责,你认为可以,就可以。不用请示我。”林智清之所以敢如此放权,一是因为肖二根之前一直在熔铜车间工作,经验丰富,二是事先就电炉操作径过了多次演练。几人来到电炉前,肖二根指挥工人先把电停了,然后摇动摇把将电炉倾倒下来,白热的熔液辐射岀灼人的热浪流入事先准备好的铸模中,这代表工频感应电炉的研制初步告成,下一步样品化验合格就算大功告成。林智清虽然早己料到必然如此,心头也是一喜,自已的石化科技树又向上爬了一步,回头对展、刘二人道:“大功告成,可喜可贺,今天我请客,谁也不准跑。”季、刘二人也很高兴,毕竟辛苦了半个月取得圆满,回道:“好,今天就吃死你这个大户。”


六必治 于 2017-4-26 19:28:05 发表了:

七、思考第二天,林智清起床时头痛欲裂,昨天的阵仗实在有些大,一开始只是三人小酌,后来越喝越嗨,不停地呼朋唤友,规模越来越大,最后他自己都记不清都有谁参加了。林智清梦游般来到工厂,归化民见后都是心生诧异。在归化民眼中林元老一向是个勤恳做事,不好热闹的首长,今天居然以狂欢宿醉后的形象示人,实在是少见,最好还是少打搅,众人知趣地不拿公事来打搅他,林智清难得地享受了片刻清闲。林智清躺在办公室里沙发上,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昨晚的过程有些模糊了,不过主题还是有印象的。都是工业口的元老,喝着喝就说到爬科技树上去了。大家一致认为要互胡联系争取更多的资源投入,还有就要互通消息加强沟通——昨天一顿酒就有三、四回出现“你居然还能干这个,枉老子满世界打听!”的牢骚。林智清也认为自己应该弄个科技树——围绕石油开采、练制的技术千头万绪,自己不可能单枪匹马地搞定,必须理清思路避免无谓重复,借助集体的力量,实现目标。自D日以来,已经近年,可以说是无一刻得闲,殚精竭虑,筚路蓝缕,好歹是支起了现在这付摊子。真是不干不知道,一干累断腰。自己天天早来晚走,真得很辛苦,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交通上是应该考虑在厂里弄个休息的地方,自己是负责人,干脆住在厂里也行。还有就要找个生活秘书负责自己的起居更好。生活上的事想明白了,工作上的事也要想一想。现在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事务性工作中,让他这个原本搞科研的很不适应。好在他着力培养了几个管理人员,虽然有时教这些人处理工作远不如自己处理来得快捷方便,但这样更锻炼人。这些原来的农民、工匠、手艺人现在已经能为他分担不少工作了。但这些人只能按照他设定的路线前进,要有所开拓还不行,他还要从青草地挖几个苗子过来,这样才能解决所要面对的是更令人棘手的材料问题。林智清一年多来不断地实现着新时空中堪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但这些都是在旧时空的技术积累上实现的。当遇到他认为很难实现的技术目标,查阅文献后往往是轻描淡写地写到“使用XXX材料即可实现。”可见许多科技上的进步都是在材料上取得突破后获得的。许多诸如蒸汽机、火车之类的发明都是很早就有设想,但是在实践中往往恪于材料的限制而无法实现。林智清现在对于材料上的突破背后所凝聚的时间、精力、金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现在就金属材料而言,有了电炉许多材料问题都迎刃而解,剩下的就是摸参数,抓管理。想到这他不由得兴奋起来,一骨碌翻身爬起来,快步向屋外走去。


六必治 于 2017-4-26 19:29:55 发表了:

八、过冬寂静的夜晚被响亮的锣声打破,林秀棣恋恋不舍他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动作麻利地穿好衣裳奔出门外。漆黑的场院已经是人声鼎沸。大家都在紧张地忙乱着。报数、点名、出发,很快,大队人马就在一行灯笼带领下向黝黑的山岭奔去。林秀棣看了眼与自己并排走在最前的林秀棠,见兄弟的眼中还残留着对温暖住所的眷恋。轻轻地推了下,小声地提醒“打起精神”。二人带着人赶到林场,大家熟练地捆草绳,支草帘,架柴点烟,一套程序忙活完天色己经微明。兄弟二人将人带胶场门口空场集合时,林明起己经等在那里。自从马、萧等人视察后执委会加大了对农场投入,无论是生活设施还是生产设施都有了极大改善。还给一些光棍成了家,以便这些人能安心地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就连林秀棣、林秀棠也娶了一对姐妹。所以二人尽管口中不说,内心对半夜演练还是有些怨怼的。但这些都不在林明起关心的范围内,林明起现在关心的只有一件事,确保已经上山的橡胶树安全过冬。橡胶树是热带植物,对气温特别敏感,在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和产胶,最适宜的生长产胶温度是22-28℃,温度20℃以下,橡胶树生长缓慢;15℃以下时顶芽活动和产胶能力都受到抑制;10℃以下时橡胶树树皮爆皮流胶,产胶机构受到破坏。当林间气温低于5℃时,橡胶树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寒害;气温达到0℃时树梢和树干枯死,低于-2℃时,根部出现爆皮流胶现象。现在正处于小冰河期,虽然1629年观测到的气象资料表明温度没有相差太大,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今年就没有低于5℃的气温,因此林明起早早就组织起各种抗寒措施。他先是在雷州设立低温气象预警站,争取为抵御南下寒流赢得时间。又贮备了大量的草绳、草帘、木柴等抗寒物资。接着又组织了几次抗寒演练。这次己经是一周里的第二次。也许是主角光环附体的缘故,1630年的冬天并不寒冷,临高仅仅出现了几次低于5℃的低温,寒流抵达背阴向阳的宝岛新村时已经是强弩之未。在林明起带领的农垦队的奋力抗击下可说是有惊无险。


cqduoluo 于 2017-4-26 20:36:26 发表了:

记得没有带电炉过去,自己造的?

早了点吧。。。


六必治 于 2017-4-26 21:53:06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4-26 20:36

记得没有带电炉过去,自己造的?

早了点吧。。。

对,是自制工频电炉,很小的一只,


xuelindiao 于 2017-4-29 07:09:3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xuelindiao 于 2017-4-29 07:22 编辑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4-26 21:53

对,是自制工频电炉,很小的一只,

赞,竟然精心出修改版了。幸亏好奇心强,没被标题糊弄


六必治 于 2017-4-29 21:26:00 发表了:

实在情节推不下去了才修改的


高山景行 于 2017-4-29 21:51:04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4-26 21:53

对,是自制工频电炉,很小的一只,

幸好你们自制了电炉,量块用铬锰钢、切削用的高速钢、轴承用的轴承钢都有指望了。


六必治 于 2017-4-29 22:30:30 发表了:

对,我就准备干这用


六必治 于 2017-5-20 19:22:01 发表了:

九、防御

林明起以为1631年的春天会与以前一样平淡无奇时,临高送来的紧急通知打破了脆弱的平静。大明准备进剿临高,其他地区明军势力薄弱不堪一提,唯有宝岛新村这里孤悬敌后,到儋州比到临高都近。而且这里有目前为止东半球唯一的橡胶种质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执委会对这里十分不放心。随着紧急通知到来的还有一个排的伏波军,带着大量的砍刀、标准矛等冷兵器。执委会的目的就是把宝岛新村的每个适龄青年全都武装起来,确保橡胶基地的万无一失。

林明起对军事上一窍不通,因此访御上的安排就全部交给带队排长安排。而且从即日起所有工作以防御工作为主,除了必要的上山巡抚树苗外,就连预计的将新苗移植上山和今年的培育新苗也都暂停了。排长反复多次地讲解以及临高接到报警马上增援的承诺终于化解了林明起担忧,他现在对堡中的人员和设施安全不再考虑,他更担心的是山上的树苗会不会在战乱受到伤害。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在胶园周围交通要冲设立多个瞭望哨塔,派人彻夜值守。

不过林明起过分高估了明朝和黎人的主动出击精神。直到石山全歼明军,宝岛新村周围都没有出现过可疑武装队伍。第二次反围剿对宝岛新村造成的唯一破坏就是耽误了移栽育成新苗的最佳时期。不过林明起很快就获得了补偿——击退明军后,不仅多了大量免费劳动力,而且临高政权控制了整个海南,林明起的走出临高种橡胶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

严格说来临高并不是海南岛上最佳种植地。根据历史资料1965年至2008年海南各地发生自然灾害最少的是保亭、昌化等县,只是这些地区都是黎区,在穿越众没有控制海南全岛时,谁也不敢贸然深入。现在控制全岛后可以考虑如何在这些地方设立胶园了。

要深入黎区就要有黎苗事务办的配合。林明起的设想得到了黎苗事务办的热烈回应。一直以来黎民由于患疟疾比率高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同时黎汉对立严重,大规模征兵势必触及民族情绪的敏感神经。黎苗事务办只能将自己定位于安抚黎民。黎区由于自然地理资源不适合耕种,经济落后,成为海南明清黎乱的根本原因。找到适合当地自然情况的致富之路成为黎苗事务办的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高黎寨当地经济,铲除动乱之源,同时还能利用黎区人口资源,把黎区牢牢地绑在临高政权的马车上。

因此农委和黎苗事务办的在海南南部黎区设置橡胶园的联合提案很快就获得了通过。黎苗事务办与农委组成的工作队穿行于昌化、保亭等地,寻找适合胶园安置的地点。林明起也忙得不亦乐乎,所有的胶园最终都要由他审定,工作量之大可想而之。


六必治 于 2017-5-20 19:23:37 发表了:

十、黎寨一只翠鸟紧张地注视河面,一条小鱼从深处游向河面。翠鸟收拢翅膀正准备腾空而起,身后传来的声响打消了它的出击念头。它警惕地转过头去,只见一群两脚怪物向它行来。它记得他们,自己的几个伙伴就是丧命于怪物拿的棍子之下。那棍子能喷火,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翠鸟“扑楞”一声腾空而起,飞向远方。突然飞起的翠鸟吓了林明起等人一跳。在海南赤烈的阳光的炙晒下,一行人的肤色黝黑,与当地土著无异。林明起走前面,兴致很高,眼前这条小河在山脚下拐了一个弯,缓缓向南流去。河南一小块平原是黎人的田地,平地后的丘陵上点缀黎人的房屋。黎人聚居喜欢面水背山,既取水方便又生活便利,夏季雨水频繁时,又不担心山洪暴发,是黎人千百年来适应热带山地生话的智慧结晶。林明起对此粗看之下非常满意。河北的丘陵背阴向阳,灌溉方便,是理想的胶园地点。但他还想实地查看下河北岸。河水不深,众人涉水过河,见河北植被茂盛,生机盎然,蹲下查看了几处土壤,确认地力也适合种股后,更加坚定了设立胶园的决定。林秀棣此前极力向首长推荐此地,见林明起面露满意之色,明显对在此设立胶园很满意,心下很是得意。林秀棣炫耀地问道:“师傅,你看这里怎么样?”林明起道:“这里不错,自然条件很好,背山向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植被茂密,离黎寨也很近,可以充分利用黎民的人力资源。”说着指着黎村道“这里是……?”他身后一人道:“首长,那里是万板村,有老少500多人,在黎村中算大的了。”见首长对对此十分在意,有意卖弄道:“黎明几户人组成一个‘合亩’。类似于我们汉人的家族。‘合亩’的‘亩头’的权力要比族长大的多。无论是生活、劳动都要听族长的。”“万板村没有奥雅吗?”“几个村子组成峒,峒里才有奥雅。村子里只有头家。”“看来开办胶园的事就要和头家来谈了?”“要是雇黎民的话确实要和头家谈。去年我们黎苗办巡诊医生到过万板村,治好了不少人。因此对我们很尊重。”林明起听了后,沉吟了一下,问道:“小王,那这地呢?”刚才说的人显然没有明白首长的意思,略一愣神,随即反应过来,“地在河北,没人待弄过是野地,开胶园应该没问题。”林明起考虑到远亲不如近邻,以后还要准备发展黎民成胶农,所以还是在开胶园前去寨子里拜访下为好。于是说道:“走,我们去寨子里走走。”几人再次涉水,向黎村行去,只见小路曲折,两旁河边荒地上零散分布着十多块稻田,如同绿衣上浅色补丁,十分显眼。道路尽头村落舍宇隐现,翠绿的竹木、亭亭玉立的槟榔树、婀娜多姿的大榕树等环绕遮掩。走入村中只见民居粗陋古朴,形似覆舟,尖顶长脊,均以竹木茅草制成,空气中萦绕着草木的芳香,蓝天、白云触手可得,朴素与天然浑然一体。黎民是纯朴而热情的,当听说“神医”来了马上就把一行人让到了村中寨场。这寨场宽阔平整,寨场边有一棵参天榕树。榕树下有座土地庙,土地庙其实极为简陋,只是五块垒成的小庙。黎民笃信万物有灵,举凡婚丧嫁娶,播种收割都要敬神查鬼,久而久之,土他庙也就成为公众聚会场所。盛夏之时农活不多,神医们的到来成为村中聚会的最佳藉口。每户都拿出丰盛的食物,大多是新鲜的野味。林明起一行也拿出了白酒。众人开怀畅饮。林明起等人也是用心敷衍。酒至酣处,众黎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林明起见时机己至,叹了一口气说道:“黎民的生活还是太苦了。我们元老院看着着急啊。”和林明起同坐一席的符那河——他是村里的头家——站起来接话道:“林首长,自从你们来了之后,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给我们带来了锋利的猎刀和雪白的盐吧,还不像其他汉人那样欺负我们。那些打摆子的,有一半儿让你们救了回来。这些小伢崽往年活不下来几个现在全都活蹦乱跳的。我们全村的人都感谢元老院,来让我们一起敬元老院一杯。”说罢举起粗瓷大碗,仰脖干了。众人也都干了。林明起见状向同坐一席的林秀棣递了个眼色,林秀棣与林明起事先都对好了口型,说道:“元老院准备再为黎民铺条金光道,准备在河北开个园子,到时候咱黎民只要在园子里忙活忙活,不用打猎就能天天吃肉,不用砍山栏就能天天吃米,还能住上汉人那样的大瓦房。”林明起仔细地看着符那河,满以为符那河能心花怒放,求着元老院种橡胶,谁知竟然是波澜不惊,只听符那河口齿不清地说道:“我老了,现在过上神仙般的日子就心满意足了。”林明起心知自己想得有些简单了,现在有些骑虎难下了,好在自己没有最后发话还有转寰的余地。不过心中也有些着恼,不自觉地脸上就有了些颜色。黎苗办的小王是个机灵角色,生怕席上弄得僵了,急忙插科打诨道:“符头家,酿的新谷酒也该好了吧,也拿出来让首长尝尝。”符那河一拍脑门:“老糊涂了,小伢儿去把屋里新谷酒拿来尝尝,不过首长,那酒可远不如您这酒。”林明起笑道:“新谷酒可是好东西,我还没尝过呢。”符那河:“首长喜欢的话我送你三坛。”小王借机给大家家倒了杯新谷酒,举杯敬道:“我元老院解百姓于水火,近些日子刚刚击败来犯的伪明军队,搬走了压在黎民头上的一大山,在元老院的带领下琼府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敬战无不胜的无老院。”话中己然用了威压之势。小王与符那河喝了一杯,小王续道:“元老院最关心百姓生计,下一步还要送医、送货下乡,你这里离保亭近,我们准备在寨里设常住点,让山里的黎人也得好处。只是这里就要人来人往的,符头家你也要辛苦了。”符那河吃饭的动作一窒,似乎在琢磨他话里的含义,半晌方道:“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我代黎人谢谢元老院。”说罢举起酒碗要敬小王,小王却不与他碰杯,符那河貌似迟钝实则精明,当即将这碗酒举到林明起面前道:“元老院送我们铁器,盐巴,粮食、神药,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黎人都重情义,帮着干点活义不容辞,我先干为敬。”说罢先干了一碗。见林明起也抿了一口,目光灼灼地盯着林明起续道:“只是黎人靠打猎、山栏为生,住船屋,我们给元老院干活没说的。但黎寨的事还得黎人管,不知首长能答应不?”林明起暗忖:“这老头倒是厉害,自己牢牢地把着头家的权力不放,不过进步大潮袭来,岂是你符那河所能抵挡的。”当下笑道:“我们在河北开园子,以后就是邻居了,以后就是一家人。黎寨里的事当然是黎人说了算。”符那河应和着:“元老院和我们做邻居,我们是求之不得啊,你们来了我们就不去河北岸打猎了。”林明起心想这老儿话里话外离不开利益:“开园子影响村里人打猎了,我们给补偿。元老院在河北开院子缺人干零活,黎家人来我们给铁器和盐巴都行。”符那河:“伢崽们有空就去吧,像我这样老胳膊老腿的就不去添乱了。”林明起略一沉呤:“老头家德高望重,这村里可离不了你,伢崽们去园子里干活影响村里,我们每年给一百斤盐,头家给村里吃不起盐的分一分,让他们也记得头家的好。”符那河满是醉意的脸上陡然一亮,爽快的说道:“元老院,真是我们黎家人的贴心人。开园子的事儿,尽管包在我们身上。”林明起听罢心下一松,大事祇定所余不过细节自有林秀棣与小王办妥。第二天林明起起来后仍然头晕眼花,不过昨天晚上的事依然记得清楚,花了半日与随行诸人部署好胶园基建的各项事宜,留下几人着手建园,自己带队又向下一处地点行去。


六必治 于 2017-5-20 19:24:37 发表了:

十一、打井我叫范庆山,出身于四川盐工,因为不堪盐霸剥削逃离家乡,一路颠沛流离,辗转来到广州,被抓了壮丁,在澄迈之战中当了俘虏。在劳改营中劳动改造。一天,我没吃早饭就被带到广场上,还有五名俘虏,和我一样孤零零站在空场上。我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鞭打、苦役,还是砍头,成是其他什么。快到中午时,等待有了结果。符有地——我们看到他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发抖——正陪着一个年轻人向我们走来。我们马上打起精神排成一列。年轻人很精壮,肤色黝黑脸上满是风尘之色。我心中一阵忐忑。望向其他人时只见他们眼中同样满眼彷徨。年轻人和符有地在我们面前站定,看了我们一眼,道:“就是这几个吗?”符有地点头:“是”,“先点名,我认识下”,“是”,符有地接过名册,大声道:“王铁六”“到”“范庆山”我条件反射般地立正,大声“到”……,六个人很快就点完了。年轻人笑着道,“老符,人训练得不错啊。”符有地赔笑道:“都是首长指导得好。”年轻人没接他的话,转向我们:“我是崔云红,把你们要来主要是干打井的话,以后你们就都归我管。”我听后心下稍安,以前在老家我就是盐场的井工,打井对我来说不是难事。崔首长又道:“我最讲究实际,卖力干活有赏,偷懒耍滑罚,只要你们实心塌地地干,我保证你们吃饱穿暖。”当时我心里就觉得崔首长对手下人要求真高。崔首长又问符有地:“人是不是可以带走了?”符有地:“是,是,首长您在这签个字就行,天也不早了,您吃完饭再走?”“不了,家里还有一大摊事,有空再说。”“首长有空一定要赏光。”又转向众人:“崔首长是元老院元老,能在元老身边工作,是你们的福分,忤逆了崔首长,我第一个饶不了你们。”在登上牛车的一瞬间,我心中暮地想起家乡李秀才说过的一句话“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和崔首长人来到一个场院,我的心情好了起来。场院门口挂着木牌,“临高钻探队”——我和李秀才是发小,跟他学过认字——场院四周有几座平房,场院中间堆满各种我不认识的设备。崔首长让人安排我们吃饭、住宿,交待完就急匆匆地走了,我和其他五个人住在一间屋里。大家刚走劳改营里出来,紧张地整理房间,晚上吃得又饱,放松下来很快就鼾声大作。我当时都没意识到从这天起我们将从此踏上建立帝国钻井事业的伟大征途。接下来几天,我们都向崔首长在学习如何打井。崔首长传授我们打井方法与以前我所知道的截然不同。我老家在四川自贡。当地自古以来就有打井汲盐卤的习惯。我是井工,对打井也很熟悉。简单来说,传统的打井方法,就是用一个像凿子一样的碓头反复地冲地面。这种凿井方式又叫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崔首长传授给我们的是“旋转钻”。通俗地说就是用钻头向地里钻。只不过这个钻头真的很大,大得超出我的想像。当时钻探队刚刚组建,钻探设备也是新研制的。后来崔首长向我透露,钻探队的设立是第二次反围剿期间,林智清首长借与崔首长共同训练的机会,鼓动崔首长设立的。崔首长当然知道站井好处多多,首先钻井可以获取地下实物资料,即从钻井中采取岩心、矿心、岩屑、液态样、气态样等。其次钻井可以作为获取地球物理、地下水层水文地质动态情况的人工通道,获取岩矿层各种地球物理资料。最后钻井可以探、采结合,开发地下水、油气、地热等的钻井。但崔首长认为,以当时临高的条件设立钻井队困难多多。首先当时没有汽车大量的钻井设备、资材转运极为不便。其次,当时只有蒸汽机,导致钻井设备极为笨重。最后崔首长认为最重要的是,缺乏钻井方面的专业人才——崔首长是物探专业的,对钻探还要深入研究后才能指导工作。林元老则认为钻井行业是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需要长期投入。他又以开展钻井有利于采矿和开展机井灌溉说服了展无涯元老和吴南海元老,三人共同努力,最终做通了崔首长。最终建立起临高钻井队!摘自《我为国家献石油——范庆山同志回忆录》


xuelindiao 于 2017-5-20 22:50:38 发表了:

顶,更新。我为国家献石油


六必治 于 2017-5-20 23:08:28 发表了:

谢谢,欢迎讨论


xuelindiao 于 2017-6-13 09:27:25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5-20 19:23

十、黎寨

一只翠鸟紧张地注视河面,一条小鱼从深处游向河面。翠鸟收拢翅膀正准备腾空而起,身后传来的声响 …

黎寨里的事当然是黎人说了算。

多少的实施羁縻控制吧


六必治 于 2017-6-13 10:01:05 发表了:

呵呵,只要经济大潮所至,一切落后的统治如果土鸡瓦狗,更何况元老院不是做不到,只不过不想吃相难看而已


夏秋 于 2017-8-25 21:56:43 发表了:

请教一个问题。有书上说,橡胶液流出后4个小时左右就会自然凝结,由于没有经过处理这种胶在工业上用途不大。只有在凝结之前加入甲酸,然后等胶液凝结后再通过挤压,烟熏制成烟胶片,这样的胶才适合工业生产。但是临高的不少帖子里说,可以直接砍树运树枝,长途运来的树枝里胶液应该已经凝结了吧,这样的橡胶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吗


六必治 于 2017-8-25 23:12:28 发表了:

不太了解,自我所知便是前种处理方法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8-26 10:58:2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8-26 10:59 编辑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8-25 23:12

不太了解,自我所知便是前种处理方法

钻井队级别有点低,不容易骗资金.化工部,石油部,化工委员会,化工装备委员会……下设钻井队


持简 于 2017-8-26 14:44:46 发表了:

顶一个


cqduoluo 于 2017-8-26 17:29:00 发表了:

夏秋 发表于 2017-8-25 21:56

请教一个问题。有书上说,橡胶液流出后4个小时左右就会自然凝结,由于没有经过处理这种胶在工业上用途不大 …

新鲜胶乳接触空气之后由于细菌和酶的作用会变质,也就是自然凝结,这样除去杂质就复杂了,对质量影响很大。

所以现代胶园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收胶站,把树上割下来的胶乳及时(一般是2-3小时内)送到收胶站,然后添加保存剂,再送到橡胶厂加工成胶片,这样才能保证质量。

那么只要知道了这个原理,树枝保存得当,也是可以避免变质的,至少短期内不会,比如添加氨,甲醛(甲酸没听说过)。

但是这样其实不经济,运输胶乳比运输树枝容易多了。


夏秋 于 2017-8-26 23:45:45 发表了:

“50年的平均单株年产干胶才1公斤”,像南美巴西的橡胶产量也是这么低吗,还是说只是我国的橡胶树才这么少


六必治 于 2017-8-28 13:21:31 发表了:

南美的产量也是这样,产量的进步一是多年来的繁殖进货,二是种植抚养进步,三是割胶生产技术的进步。


六必治 于 2017-8-28 14:07:0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7-8-28 16:25 编辑 十二、早餐

红色,满眼的暗红,熟悉的车间被一层暗红所笼罩,暗示着惊人的高温。车间中央矗立着一台高大的锻机正在高速运转,凑近一看锻砧间高热的坯料恍若人形。心下大惊。仔细辨认眉眼似乎依稀是肖二根。肖二根的面容在锻锤击打下不但未见痛苦,反而嘴角露出诡异微笑。锻机突然停了下来,一柄巨夹将形似肖二根的零件取出,插入锻机下部,锻机似乎又高大了一些。这时他才发现锻机本就是由一个个人面组成。自己也在其中。锻机之前一排人形坯料排成一列,灼热逼人,面目依稀都是他所熟悉的工人。

一声汽笛,林智清从梦中惊醒,他看了眼周围环境,仔细辩认了一下,才想起来是睡在自己的办公室。他昨天晚上工作得较晚就直接在工厂办公室里间的休息室睡下了。 他下意识地看了下墙上的挂钟,发现刚刚六点。深吸一口气,平抑了下狂乱的心跳,一名衣着朴素的少女提着食盒蹑手慑脚地走了进来。她是林智清从女仆学校挑选的生活秘书——他给她起名叫梓涵,以纪念他在旧时空暗恋的女神——虽然相貌一般但性格温婉且照顾林智清体贴入微,很得林智清的欢心。一想到梓涵一定是起大早为他做了早饭,再争取赶在他起床前送来。他心下一阵感动。

林梓涵在茶几上摆好早餐后,走到他身前。突然发现。林智清竟然是清醒的,正睁着眼睛看着她忙碌,心下一阵大窘。急忙掩饰道:“首长,打扰您休息了。”林智清翻身坐起。一把拉住了梓涵的手,:“你没进来,我就醒了”顿了下,“这么早就起来,为我做饭。真是辛苦你啦!”样涵脸一红,抽了一下手。见没有抽动,便不再用力。看着林智请的双眼,道:“首长工作这么辛苦。没日没夜的工作。我只是做了点饭,算不了什么。”说着用下颌向茶几示意:“首长,你看看带来的小菜你喜欢吗?”

林智清趿拉着鞋走到茶几前,见几个小菜都是平时喜欢的,知道梓涵是用心准备的。赞道“这小菜看着就有食欲,准备这些东西也费了不少心思吧!我先洗个澡,昨天晚上睡得太晚,澡都没洗就睡了。身上粘糊糊的。”边说边向厕所走去。工厂里条件简陋,淋浴只能在厕所里完成。梓涵一听连忙向屋角的木箱跑去。麻利地打开木箱,从里面找出几件内衣。赶在林智清走进厕所前,将内衣放在厕所里的衣架上。在与林智清交身而过时,林智清突然抱住了她道:“以后我住工厂,你不用特意来给我送饭。工厂里有早餐吃的也挺好的。你看你,熬夜都有黑眼圈儿了。”林智清说完这番话之后突然觉得有些尴尬,略有些生硬的将梓涵推开,转身走入浴室。

林智清出来时,梓涵已经开始整理房间。林智清感觉梓涵有些兴奋。在林智清吃饭时,一直在絮絮叨叨的说着家里的事情:什么南海农庄送来的鸡蛋特别新鲜啦!什么今天的煤气压力有些不足啦!明天通知要断水之类的事情。林智清一边吃饭,一边静静的听着,偶尔哦哦啊啊的应付一下。

吃完饭后林智清又开始翻阅梓涵带来的报纸。过一会儿楼下开始嘈杂起来。林智清知道。工人们开始上工了。他瞥了一眼墙上的挂钟。 时间已经指向7点10分。把报纸放在茶几上,站起身来对紫涵道:“我去上班,你收拾完之后就回去吧。中午我在食堂吃。晚上我争取早点结束,回家休息。”临走到门口像想起什么似的,回身说道:“白天抽空睡一觉吧。别累病了。”


气持样 于 2017-8-28 15:10:55 发表了:

加油


高墙1959 于 2017-8-28 15:42:22 发表了:

赞美更新


六必治 于 2017-8-28 16:22:10 发表了:

谢谢,欢迎讨论


xiaoxindehua 于 2017-8-28 18:44:14 发表了:

赞美更新


cqduoluo 于 2017-8-28 20:55:08 发表了:

码字确实很辛苦,加油。


BuLR 于 2017-8-28 21:08:09 发表了:

赞美更新


六必治 于 2017-8-28 21:43:53 发表了:

谢谢


圣天使高达 于 2017-8-28 22:46:41 发表了:

时间隔太长,都忘了之前啥内容了。


持简 于 2017-8-29 10:46:02 发表了:

顶技术文,有橡胶才性福


cqduoluo 于 2017-8-31 18:37:45 发表了:

重新看了一遍,感应炉是不可能造出来,光是感应电圈的冷却系统就非常麻烦,根本不是临高能解决的,需要高压液冷系统。

实际上也没必要,19世纪6、70年代连合金钢都没有,硬质合金更别说了,一样发展石油工业。

焦化的一些资料,有些是早期收集的,我转成pdf了,懒得重新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oMKdJL 密码: 6fxz

土著资料我还没想好,过两天吧。


六必治 于 2017-8-31 21:22:36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8-31 18:37重新看了一遍,感应炉是不可能造出来,光是感应电圈的冷却系统就非常麻烦,根本不是临高能解决的,需要高压 …

我不知道我们说的是不是一个东西,我说的是所谓中频炉,就是现在正在淘汰的这种。这种炉子在容量在只有1-2吨的情况下,是不需要水冷散热的,只需要增加铜排截面。你说的如果是大钢厂的电弧炉的话我不了解。


六必治 于 2017-8-31 21:28:31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8-31 18:37重新看了一遍,感应炉是不可能造出来,光是感应电圈的冷却系统就非常麻烦,根本不是临高能解决的,需要高压 …

我造电炉是准备做工具钢,可以做量块,量具,天平横梁。还要做热电偶,双金属片。做硬质合金和钨棒好像是在马弗炉里烧结的,不用这种电炉


六必治 于 2017-9-2 21:47:16 发表了:

十三、人力

林智清走到车间时,已经有工人开始三三两两的上班了。临高仪表厂的院内,矗立着各式各样的建筑。自从电炉试制成功以后,横亘在仪表试制过程的一个主要拦路虎被搬掉。在林智清的带领下,一大批诸如:天平、衡器、动圈伙表、双金属温度计之类的仪器仪表,随着材料问题的解决而迅速投入生产。临高仪表厂的规模迅速扩大。

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打断了临高仪表厂的正常生产计划。临高仪表厂的人全部被抽调投入到军工生产中。作战结束后,整个临高工业生产出现报复性反弹,企业加班加点弥补欠账。林智清这里也不例外,订单堆了一大摞。就是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完成生产,林智清向领导们公关了几次却只得到不多的人力,对于完成任务来说杯水车薪。林智清思来想去,把脑筋动到妇女身上。

仪表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大部分不需要很多的体力,但是需要细心和耐心。女同志完成这样的工作最合适。但是在临高妇女很少有出来工作的。林智清向临高仪表厂工作的几名妇女同志询问后得知,大部分妇女白天要完成繁重的家务劳动。林智清决定充分利用妇女晚上的时间——一般妇女吃完饭后早早就洗洗睡了。仪表厂有煤气灯这个晚上加班的神器。林智清就把大量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安排到晚上由夜班的临时女工来完成。这样一来果然工作进度大大提高,只是这样一来临高仪表厂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随之大幅度上升。

所以,林智清近期每天早会都是要研究夜班女工的工作。林智清走进食堂时,所有的中层都已经吃完饭在等着他开会。林智清向大家说了声“抱歉,让大家久等啦!”就开始了今天的早会。昨天的夜班工作得很好。随之而来的就是,今天的夜班工作量可能不饱满。大家商量了一决定将衡器一批五十公斤台秤组装工作,挪到夜班来完成。这样节省下来的人力,可以去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林智请又叮嘱了一下夜班带班组长的工作要求,早会就结束了。

林智清急匆匆地向外走去,昨天晚上是头一天安排较精密地工作——游标卡尺组装。虽然游标卡尺的主要难点在于卡尺和游标的机加及刻线,这些是在之前反复验证过的,但林智清依然对临时女工首次组装卡尺不放心,因此他急于知道结果——卡尺的首次检定合格率。

他走入一幢小楼,但并不上楼而是向地下室走去。卡尺在出厂前都要检验下准不准——术语叫“检定”。检定要求温度保持20℃。为降低制冷能耗,他把恒温室设在地下。他在走进恒温室时又特意看了下温度汁,还好温度在控制范围内。恒温室内摆着近千把不同规格的游标卡尺,二名女工一名操作,一名记录,工作紧张又不忙乱。林智清问了下情况,记录女工说:“昨天新做的这批不错,返工的不多,就是返工的也不是组装的问题,而是机加和刻线的事。”不过随后又开始抱怨道:“领导,我们这里人不够啊!现在要检的卡尺有上千把,真的忙不过来。”林智清也很无奈,本来检定工作就非常耗工时,而临时的女工素质低,人员变化大,不可能把检定之类的细致活交给她们,于是就出现现在这种窝工的现象。无奈之下只好打着哈哈:“我再研究研究。”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2 21:56:44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9-2 21:47十三、人力

林智清走到车间时,已经有工人开始三三两两的上班了。临高仪表厂的院内,矗立着各式各样的建筑 …

动圈伙表是啥?热电偶热电阻啥时候搞?


六必治 于 2017-9-2 22:27:1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7-9-3 18:48 编辑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9-2 21:56动圈伙表是啥?热电偶热电阻啥时候搞?

动圈仪表的难度并不大,可能的难点也就是铁氧体烧制。论坛里边有人提到细铜丝的拉制不好拉,动圈仪表、热电偶、热电阻用到细金属丝(包手铜丝,合金丝,一部分,主要是动圈仪表中的,严格来说是漆包线,拉丝不难,难的是表面的漆),并不是特别细所以难度不是特别大。热电偶有点难度因为有的偶丝的焊接要用氩弧焊。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2 22:29:43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9-2 22:27动圈仪表的难度并不大,可能的难点也就是铁氧体烧制。论坛里边有人提到细铜丝的拉制不好拉,动圈仪表、热 …

材料好造么?


六必治 于 2017-9-2 22:47:54 发表了:

有资源难度不大


六必治 于 2017-9-3 20:47:3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7-9-4 11:04 编辑 十三、人力林智清走到车间时,已经有工人开始三三两两的上班了。临高仪表厂的院内,矗立着各式各样的建筑。自从电炉试制成功以后,横亘在仪表试制过程的一个主要拦路虎被搬掉。在林智清的带领下,一大批诸如:天平、衡器、动圈伙表、双金属温度计之类的仪器仪表,随着材料问题的解决而迅速投入生产。临高仪表厂的规模迅速扩大。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打断了临高仪表厂的正常生产计划。临高仪表厂的人全部被抽调投入到军工生产中。作战结束后,整个临高工业生产出现报复性反弹,企业加班加点弥补欠账。林智清这里也不例外,订单堆了一大摞。就是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完成生产,林智清向领导们公关了几次却只得到不多的人力,对于完成任务来说杯水车薪。林智清思来想去,把脑筋动到妇女身上。仪表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大部分不需要很多的体力,但是需要细心和耐心。女同志完成这样的工作最合适。但是在临高妇女很少有出来工作的。林智清向临高仪表厂工作的几名妇女同志询问后得知,大部分妇女白天要完成繁重的家务劳动。林智清决定充分利用妇女晚上的时间——一般妇女吃完饭后早早就洗洗睡了。仪表厂有煤气灯这个晚上加班的神器。林智清就把大量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安排到晚上由夜班的临时女工来完成。这样一来果然工作进度大大提高,只是这样一来临高仪表厂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随之大幅度上升。所以,林智清近期每天早会都是要研究夜班女工的工作。林智清走进食堂时,所有的中层都已经吃完饭在等着他开会。林智清向大家说了声“抱歉,让大家久等啦!”就开始了今天的早会。昨天的夜班工作得很好。随之而来的就是,今天的夜班工作量可能不饱满。大家商量了一决定将衡器一批五十公斤台秤组装工作,挪到夜班来完成。这样节省下来的人力,可以去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林智请又叮嘱了一下夜班带班组长的工作要求,早会就结束了。林智清急匆匆地向外走去,昨天晚上是头一天安排较精密地工作——游标卡尺组装。虽然游标卡尺的主要难点在于卡尺和游标的机加及刻线,这些是在之前反复验证过的,但林智清依然对临时女工首次组装卡尺不放心,因此他急于知道结果——卡尺的首次检定合格率。他走入一幢小楼,但并不上楼而是向地下室走去。卡尺在出厂前都要检验下准不准——术语叫“检定”。检定要求温度保持20℃。为降低制冷能耗,他把恒温室设在地下。他在走进恒温室时又特意看了下温度汁,还好温度在控制范围内。恒温室内摆着近千把不同规格的游标卡尺,二名女工一名操作,一名记录,工作紧张又不忙乱。林智清问了下情况,记录女工说:“昨天新做的这批不错,返工的不多,就是返工的也不是组装的问题,而是机加和刻线的事。”不过随后又开始抱怨道:“领导,我们这里人不够啊!现在要检的卡尺有上千把,真的忙不过来。”林智清也很无奈,本来检定工作就非常耗工时,而临时的女工素质低,人员变化大,不可能把检定之类的细致活交给她们,于是就出现现在这种窝工的现象。无奈之下只好打着哈哈:“我再研究研究。”


六必治 于 2017-9-4 11:15:35 发表了:

十四 意外

正准备转身出去时,见李小花站在身后,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林智清知道李小花有话要说,又不想让其他人听见。便带她走到恒温室外的走廊尽头。李小花神色紧张地对他说道,:“首长,我向你汇报个事,车间的一个女的怀孕了。”林智清心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事关我什么事。不过这几年来的历练让他养成了说话前再想一想的习惯。李小花郑重其事地和自己说这件事八成是未婚先孕。自己这里招募了大量的女工,这样的事传出去明显对自己在风评不好。对再招募女工会非常不利。猛然想起,昨天他看到李小花和一个哭哭啼啼的女工在角落里谈了半天,忙道:“是不是那个叫梅新玉的女孩儿?”李小花忙不迭地点头道:“是她,是她,首长您知道这事?”林智清印象中女孩长相普通,生活作风也算严谨,苦笑道:“我哪儿知道这事,我只不过看你们昨天好像谈了很长时间。 你说说具体什么情况吧。”

通过李小花的叙述,林智清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很老套,梅新玉在工作中,和她的同事产生了感情。两人私定终身。梅新玉感觉自己身子不对,便去了一趟药房,请坐堂中医给她把脉,确认了是喜脉后,她更加心慌。最关键的是,梅新玉小时候就和邻村的一个男孩订了婚。两家里人准备年底就要给他们办喜事儿了。

林智清听罢胃中一阵翻腾,心中腹诽,什么狗逼倒灶的事儿都让我遇到了,我一个管技术的还要处理人事。“自己点的大保健含着泪也要做完”。想了想说道:“你抽空和姑娘去一趟医院确认一下怀孕是否属实。如果需要我和医院联系。再找小伙子摸摸底。先不不告诉他怀孕的事儿,看看小伙子的态度。然后再定”

李小花赶忙问道:“要是两个人都铁了心过日子呢?”

林智清心中有种感觉,这李小花早就注意到他俩的事儿了只不过是不说而已。便道:“如果两人确实你情我愿应该适当考虑下。”顿了下又道:“你安排工作的时候注意下把男女分开,尽量少接触。 呃……还有耍再加强一下思想教育。主要就是一点,男女搞对象,可以。两个人感情成熟了,可以明媒正娶嘛!我们厂里也鼓励这样的事情,到时候举办个仪式,厂里同事一起热闹热闹多好。干什么非得偷偷摸摸的。”

正说着见走廊口他的秘书探头,忙问道:“什么事儿?”

秘书道:“不急,等会再向您汇报。”

林智清本就对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有些腻歪。回头对李小花敷衍道:“你先把我说的搞清楚再来找我。”说罢便向秘书走去。


六必治 于 2017-9-8 11:30:02 发表了:

十五  板表

秘书边走边向他汇报道:“刚才周比利元老打电话问,涡流探伤仪怎么样了?”

林智清对焊接一直很关注。 在他看来焊接是低成本生产大型化工设备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且焊接又是那种牵涉面广,涉及学科多,对人员、技术、资金投入都要求非常多的资源。因此他早早的就在工能委内部鼓动开展焊接技术研究。他的动议得到了刘汤姆、周比利等元老的支持。刘汤姆负责焊机的研制,周比利负责人员操作的培训,林智清只是负责焊条生产设备的开发。林智清在穿越前对焊条生产一无所知,靠着翻阅书本,查阅资料,向搞机加的元老请教,林智清总算磕磕绊绊地把焊条生产线搞了出来。在林智清看来这条生产线也只能是聊胜于无。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产品质量,都存在着很多不足。不过在三位元老的共同努力下好歹是把焊接的入门功夫——手工电弧焊初步搭出来了。

前两天周比利又提出新的课题要求,由于焊条、焊机以及人员操作甚至焊材都存在的很大的波动,焊接质量一直无法保证。试制的压力容器,尽管做了耐压试验,但总还是让人不放心,找不到试用单位。周比利希望林智清能够搞出探伤来,这样就能对缺陷进行评估,用起来也能让人放心。林智清想来想去,觉得涡流探伤仪适合他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在动圈仪表的基础上高了一台涡流探伤仪。

林智清说道:“应该差不多了,昨天晚上我又调了下,还有点小毛病,今早我跟电工车间的老李说了,你去问一下怎么样了。如果弄好啦今天就送过去。呃……今天是不是实习生过来?”

秘书翻了下手中的笔记本,回道:“对。”

林智清:“下午我有安排吗?”见秘书摇了摇头:“要辆马车,跟周比利说下,我和实习生带探伤仪一起过去。”

林智清赶到电仪车间,高大宽敞的厂房的一角,齐人高的机架上十多个的线圈快速旋转着,女工紧张地盯着计数器。“啪”的一声绕线机停了下来。女工麻利地在线圈上涂上胶,剪断细如发丝的铜丝,将线圈从机架上取下来,放在一旁的成品盒中。又将新带着线圈骨架圆形铁心放在机架上。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忙而不乱,让人赏心悦目。林智清欣赏了会儿又去找车间主任李世茂。

动圈仪表的核心原理就是利用通过测量电流在的磁隙中形成的均匀磁场受力大小显示电流的大小。女工绕制的线圈是动圈仪表中的核心元件。动圈仪表虽然简单但是各种工业用电气仪表的基础,无非是通过传感器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动圈仪表显示。就是这样“简单”的仪表也让林智清吃了不少苦头,一是铁氧体的永久磁铁的烧制,在旧世代资料的支持下好歹是通过一个月的辛苦摸索爬了过去,只是体积显著地大。另一个就是漆包线的试制又是一个要做面条先种麦的过程。现在临高能拿得出的绝缘漆只有沥青漆——将沥清溶于挥发性溶剂中即可。沥青耐水、耐潮、防腐、抗化学试剂的性能,但不耐油、不耐候、光泽差装饰性较差,用在仪表上的漆包线上是足够了。沥青要从煤焦油中提取,说不得这样的脏活累活还得由林智清来干。

李世茂也是个铜匠,心灵手巧,为人也公道,林智清就让他当了车间主任。李世茂也不负林智清的期望,把这个电仪车间管的井井有条。只是林志清也看出李世茂虽然虽然心灵手巧,但对于远超他的理解范围的电学理论的理解有限,只能机械的执行林智清发出的各项指令。所以他对他对今天早上布署的让李世茂的任务还是有些不放心要赶来看看。两人在车间一角的库房里忙活了大半天,终于确认了林智清的布置的改动已经全部到位。


流水去也 于 2017-9-8 15:29:11 发表了:

有两个同人写做漆包线了,你们最好还是商量一下谁占这个专利


六必治 于 2017-9-8 15:37:4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7-9-8 15:41 编辑

还有哪个,我这个应该是先的。漆包线的主要困难是漆,在石化工业大规模发展以前,要获得满足漆包线要求的漆是很困难的,

这种漆首先要求漆膜强度高,绝缘性好,耐热,这些都满足的不好找。


流水去也 于 2017-9-8 16:20:24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9-8 15:37还有哪个,我这个应该是先的。漆包线的主要困难是漆,在石化工业大规模发展以前,要获得满足漆包线要求 …

机械计算机那个同人,目前他占优势,因为那个同人正在转正


六必治 于 2017-9-8 16:22:40 发表了:

那就让给他吧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8 17:58:25 发表了:

流水去也 发表于 2017-9-8 16:20机械计算机那个同人,目前他占优势,因为那个同人正在转正

好几个人做过漆包线


流水去也 于 2017-9-8 18:28:01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9-8 17:58

好几个人做过漆包线

那位优势最大,因为他的同人正在转正,漆包线马上就要成正文。而且他的过程比较详细……


六必治 于 2017-9-8 18:31:53 发表了:

我这边主要是仪表,漆包线还真没有太细说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8 19:26:20 发表了:

流水去也 发表于 2017-9-8 18:28

那位优势最大,因为他的同人正在转正,漆包线马上就要成正文。而且他的过程比较详细……

可以直接用不是更好……出现问题找他


cqduoluo 于 2017-9-8 19:38:39 发表了:

焊条一点技术细节都没有就出来了?

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焊条,不是说电弧焊就用一种焊条就行的,这样写技术文还不如不写呢。


六必治 于 2017-9-8 21:59:5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7-9-9 09:29 编辑

cqduoluo 发表于 2017-9-8 19:38焊条一点技术细节都没有就出来了?

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焊条,不是说电弧焊就用一种焊条就行的,这样写技 …

我对焊接也不是很了解,在我的理解中,焊条尤其是外加药皮这种焊条其生产难度并大,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生产工艺都不难,难的是配方。不同的焊材对应不同的药料配方。不过这点对于我们这样只是抄答案的人并不难。我在后面会提到的。


季风靠近 于 2017-9-9 13:34:18 发表了:

第一次反围剿的时候就生产了上千把卡尺,还不是全部,那时候哪里用的到这么多


六必治 于 2017-9-9 14:51:11 发表了:

季风靠近 发表于 2017-9-9 13:34第一次反围剿的时候就生产了上千把卡尺,还不是全部,那时候哪里用的到这么多 …

用碳钢也可以生产卡尺,但是不耐久,温度变化大,在海南高温下可能引入较大误差。


cqduoluo 于 2017-9-9 19:06:18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9-8 21:59

我对焊接也不是很了解,在我的理解中,焊条尤其是外加药皮这种焊条其生产难度并大,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生 …

不了解的技术,了解清楚之前最好不要写,不然很容易就一堆BUG。

焊条看着简单,实际上技术含量是很高的,比如我记得药皮不但需要很多化学品,还往往需要把铬铁、锰铁、硼铁等等特殊铁合金制成很细的粉,光这个加工靠临高的技术水平,造出来就非常困难,而且这些铁合金细粉貌似还要钝化才能用,总之工艺流程很复杂。

焊接毕竟是20世纪才普及的工艺,要真正应用没有配套的工业体系,恐怕是不现实的。


六必治 于 2017-9-14 20:35:50 发表了:

十五  传道

午饭后,林智清和李世茂抬着三台涡流仪走出了仪表厂。早有一辆马车停在门边。一群芳草地的学生站在车旁说笑嬉闹着,见林智清抬着箱子出来,几个勤快的跑过去把林智清替了下来,直接抬着仪器上了车。

林智清麻利的爬上了马车,学生们也跟着爬上车。林智清待众学生都上来后,问了句人都齐了吗?见众人都点头称是便拍了下车夫的肩膀道:“老王,咱们出发,去周比利那。”

在工作中,林智清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人才的重要性。归化民、土著中不乏能工巧匠,工作中也会不时闪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但这些在越来越专业化的工业生产中,都只是灵光一现,无法适应要求严格,步骤繁多,工艺复杂的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尤其是组织协调生产这样的复杂要求。有鉴于此林智清提出了“毒害”青少年的计划——组织芳草地里面的精英到工厂实习。实际上这些孩子们并不能帮助林智清减轻工作压力。他们目前学识有限,最多也就是描图员和人肉计算器而已,甚至林智清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向孩子们灌输如何工作。但林智清仍然乐此不疲,他坚信年轻人都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他的熏陶下这些孩子们将来迟早都会投身工业生产。

林智清瞄了一眼车上的学生,开口说道:“今天我们是去工厂送涡流探伤仪。涡流探伤仪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探查金属内部的缺陷的仪器。”

他见少年们眼中流露出迷茫之色,便知他们对电磁感应也没概念,不得不又花些时间解释什么是电磁感应。一面心中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揠苗助长,对牛弹琴。一面总结道:“总之粗略地说,电流周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的导体中会产生电流。”见一些人有些心不在焉便又道:“前些日子在车间里看到的电炉,你们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火,电炉里的钢怎么就化了?就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外面的铜排通交流电,在炉中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金属中的感应电流产生热熔化金属。”

林智清见少年们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自己身上,便抓紧时间接道:“涡流探伤仪的这个线圈叫励磁线圈,通交流电后会在线圈周围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当线圈周围有金属时就会在金属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是周向的,像漩涡样又叫涡流。涡流会在这个测量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通过这个指针表指示,或者是通过这个耳机中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当金属内部均匀一致时,电流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当金属内部有缺陷、裂缝时,指针指示就会剧烈变化或者耳机中音量、音调就会变化。因此涡流探伤仪可以探测焊缝浅近内部的缺陷,比如裂缝、夹渣等。不仅如此,它还可以用于探测板材、齿轮等金属件的缺陷。应用这个原理还可以探测周围有没有金属。”说着指了指学生中一个小胖子问道:“你说,这能干什么?”

小胖子嗫嚅道:“这个……这个……首长,我想不出来。”

林智清:“如果有人把金子埋在地下……”

小胖子兴奋地举手道:“首长,是不是用这台仪器就能找出来?”

“对,把这台探伤仪改进一下就可以。不光是埋金子,如果地下有金属矿藏用这个原理也能找出来。”

接着又拍了拍涡流仪:“仪器是造出来了,但是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加重了语气说道:“你们以后走到工作岗位上,不要因为这个仪器是我造出来的,就觉得这台仪器一点儿都不能改,甚至连意见都不能提。实际上我也只是依据澳洲先贤的图纸制造出来的,恪于条件所限,产品还很粗糙,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这些工作就有待于你们来完成,你们一定要勇于创新。至于说改进的评判标准则是用户的评价,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所以今天我把你们带到这里,就是要让你接触用户,听一听他们的说法。前一阶段我们试制的焊条还有今天的探伤仪,到底怎么样?=================================写文真的是件痛苦的事,尤其是这种技术文,枯燥没人看,而且一个没查到就会有漏洞。不过也确实是个学习的机会,好多东西真的是仔细了解才能理解前人的艰辛。也许这就是种田文的乐趣所在。


cqduoluo 于 2017-9-14 21:12:20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8-31 21:22

我不知道我们说的是不是一个东西,我说的是所谓中频炉,就是现在正在淘汰的这种。这种炉子在容量在只有1- …

普通中频感应炉倒是不需要太强的,但是线圈还是要水冷系统的。

我查了下手里的电炉资料,无芯感应炉的难点是电源吧,临高没有中频发电机,也没有可控硅变频器,也没有三倍频变压器的制造能力,那你这个炉子的电源不得用现代产品么?有芯感应炉倒是不需要特殊的变频设备,但是得造硅钢片叠合的闭合铁芯,而且也有技术难点。

我觉得你这个电炉的步子还是太大了,好多技术难点没有考虑到。

000111.jpg(720.14 KB, 下载次数: 0)

2017-9-14 21:12 上传


cqduoluo 于 2017-9-14 21:14:58 发表了:

技术文肯定不好写,尤其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没有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很容易出漏子。

但是只要有正确的态度,不为了上技术强行弄出来,写的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啊。

多讨论沟通下,肯定比自己闭门造车强,工业本来就不是一个人玩得转的。


六必治 于 2017-9-14 22:36:3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7-9-15 10:02 编辑

cqduoluo 发表于 2017-9-14 21:12普通中频感应炉倒是不需要太强的,但是线圈还是要水冷系统的。

我查了下手里的电炉资料,无芯感应炉的难 …

我见到的是工频炉,就是现在普通淘汰的这种,外面是钢壳,中间铜排,里面是耐火材料砌的坩锅炉。要变频会很复杂。如果难度大的话可以规模再小些,用大截面降低发热。查了下,确实要用水护套进行冷却。准备对前面的章节进行修改。


持简 于 2017-9-15 12:57:20 发表了:

技术文顶起


cqduoluo 于 2017-9-15 19:26:3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qduoluo 于 2017-9-15 19:27 编辑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9-14 22:36

我见到的是工频炉,就是现在普通淘汰的这种,外面是钢壳,中间铜排,里面是耐火材料砌的坩锅炉。要变频会 …

工频炉虽然不需要变频设备,但是需要补偿电容器等等电气设备配套的,你只是看到了炉本身,电气部分估计没注意吧,临高的状况这些电气设备都造不出来新的,所以这个炉子就算捣鼓出来了也应该是没大用的。

000126.jpg(704.72 KB, 下载次数: 0)

2017-9-15 19:26 上传


六必治 于 2017-9-16 20:58:36 发表了:

感应电炉还是从无芯开始做好,无芯的炉衬结构投资小,结构简单。缺点是效率低,原始的功率因数只有0.2-0.3,如果容量不大的话那么电压不用太高,无论断路器、电容难度都低了很多。不过发电、输电的话高压都好外多多,要求就是高压的器件要过关。但是容量越低,效率也越低。电炉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追求高功率密度,这样金属熔化得越快,无用的热散失得越少。如果不是三相供电的话,就不用平衡电路了。

对于功率因数低,一个办法就是置之不理,当然就是浪费很大。

另一个就是生产补偿电容,导电可以用铜箔,当然铜箔比现在用的铝蒸镀贵多了。介质可以用纸或者云母。绝缘可以用瓷,容量大的话就浸油,还可以散热。缺点就是大而笨重,体积和重量可能要大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有芯的话要穿过铁芯,功率因数提高很多,电容就不用了。不过那么结构太复杂。估计干出来很费劲。

还有一个难点是水冷。我原来以为小功率不用水冷。但是就是吨级甚至是半吨的也要水冷。水冷两种方案,一是铜外水内,绝缘水管穿入空心厚壁铜管中,或者铜缆外包绝缘然后穿入水管中。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16 22:48:05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9-16 20:58

感应电炉还是从无芯开始做好,无芯的炉衬结构投资小,结构简单。缺点是效率低,原始的功率因数只有0.2-0.3 …

单相电炉, 同时用三个分别接入三相,会有什么问题?


六必治 于 2017-9-17 10:22:29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9-16 22:48单相电炉, 同时用三个分别接入三相,会有什么问题?

可能会三相不平衡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17 11:34:30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9-17 10:22可能会三相不平衡

总比一个炉子平衡吧?


六必治 于 2017-9-17 16:34:32 发表了:

???


cqduoluo 于 2017-9-17 18:31:21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9-17 16:34

???

溜达又在乱脑补了,连三相电是什么都没搞清楚。。。

其实我一直觉得临高的技术同人不一定要强行成功,搞了半天没成功也很有意思,关键是把问题都讨论清楚。

按你设想的补偿办法,用现在的条件强行上马电炉,可靠性不说,光成本就非常可怕了。


六必治 于 2017-9-17 19:17:51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9-17 18:31溜达又在乱脑补了,连三相电是什么都没搞清楚。。。

其实我一直觉得临高的技术同人不一定要强行成功,搞 …

可以做为技术储备,实际上上面的每件东西都是个不小的产业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17 20:13:47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9-17 18:31溜达又在乱脑补了,连三相电是什么都没搞清楚。。。

其实我一直觉得临高的技术同人不一定要强行成功,搞 …

纯属污蔑。我不明白的是电炉子


cc5233 于 2017-9-18 10:05:4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c5233 于 2017-9-18 10:06 编辑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9-17 11:34

总比一个炉子平衡吧?

一口血

这不是废话么。。。但是3个炉子工作状态又不是完全一样。。。

不能百分百保证比1个炉子更平衡


cc5233 于 2017-9-18 10:11:08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9-16 22:48

单相电炉, 同时用三个分别接入三相,会有什么问题?

1个炉子,加热设备分3块 每块接一项这样不平衡问题应该会减轻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18 10:13:0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7-9-18 10:05一口血

这不是废话么。。。但是3个炉子工作状态又不是完全一样。。。

不能百分百保证比1个炉子更平衡

一个,难道不是靠电容平衡的?三个,电容是不是可以小点?

有完全百分百平衡的么?除了电机这种


cc5233 于 2017-9-18 10:22:24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9-18 10:13

一个,难道不是靠电容平衡的?三个,电容是不是可以小点?

有完全百分百平衡的么?除了电机这种 …

我们现在输配电这块肯定很垃圾,这个没办法说

这导致电网里的负载随便一点变化看起来都很大。

既然这样,我们最好能把负载调节做得灵活1点

我的意思就是比如 炉子加热是电热丝,电热丝截成3段,每段接1相,调节温度的时候3根电热丝

一起调节,平衡就灵活了嘛。3个炉子就是3个炉子的A段电热丝都接A相,B段接B相。这样,有1个炉子在工作,

每相上都有负载,这样负载不平衡肯定小点。

如果是3个炉子分开各接1相,那A炉要工作,B炉要停工的时候,不是负载不平衡比较明显嘛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18 11:25:5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7-9-18 10:22我们现在输配电这块肯定很垃圾,这个没办法说

这导致电网里的负载随便一点变化看起来都很大。

既然这样, …

380换220如何?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18 11:26:5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7-9-18 10:22我们现在输配电这块肯定很垃圾,这个没办法说

这导致电网里的负载随便一点变化看起来都很大。

既然这样, …

三个同时开停。


cc5233 于 2017-9-18 11:30:51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9-18 11:26

三个同时开停。

那连发电机也停掉


cc5233 于 2017-9-18 11:31:12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9-18 11:25

380换220如何?

看发电设备那边情况。


cqduoluo 于 2017-9-18 18:59:46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9-17 19:17

可以做为技术储备,实际上上面的每件东西都是个不小的产业

确实主要还是产业链的问题,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搞出来也没多大意义,但是如果能通过同人搞的研究把相关产业需要的考虑清楚,然后安排好发展路子也算一种成功。


cqduoluo 于 2017-9-18 19:07:2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qduoluo 于 2017-9-18 19:08 编辑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9-17 20:13

纯属污蔑。我不明白的是电炉子

我上面发的电路图只要看得明白,不至于理解不了的吧。。。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18 19:23:33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9-18 19:07

我上面发的电路图只要看得明白,不至于理解不了的吧。。。

涡流 三相电都是高中课程,电工学不是。。。。。电工学都还给老师了


cqduoluo 于 2017-9-18 19:56:34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9-18 19:23

涡流 三相电都是高中课程,电工学不是。。。。。电工学都还给老师了

高中的没还,大学的先还了么。。。

其实你的问题真的很无语啊,三相接三个炉子,热平衡怎么计算呢?散热系统怎么设计呢?

还不如就接一个炉子呢,出事故比浪费可怕多了,你肯定没在工厂呆过,所以理解不能。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9-18 20:15:57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9-18 19:56

高中的没还,大学的先还了么。。。

其实你的问题真的很无语啊,三相接三个炉子,热平衡怎么计算呢?散热 …

要是高中物理还了,后面的电工还能有么。。。

看书的能会电工的比例肯定少,我属于大多数。。。。


xuelindiao 于 2017-9-20 17:43:13 发表了:

顶!很专业了


六必治 于 2017-9-21 12:49:22 发表了:

xuelindiao 发表于 2017-9-20 17:43

顶!很专业了

过奖了,外行吹水


xuelindiao 于 2018-8-7 06:54:21 发表了:

楼主大大,请允许 临高启明公众号转载


六必治 于 2018-8-7 07:04:51 发表了:

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