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662533 元老会完全不重视计算机信息部门嘛,这是金手指机构啊...

北朝旧贴 | cc5233 | 共 36107 字 | 2016-09-12 | | 编辑本页

cc5233 于 2016-8-29 17:24:2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c5233 于 2016-8-30 08:22 编辑

对这方面的描述寥寥无几,只有用到数据的时候,没有用到计算机信息部门的时候,服务器瘫痪了,就算你是500特斯拉也得药丸。

我自己考虑了下 眼下确实没太大必要去算这块内容,这块内容真正有发力前途的时候主要在3五到4五,到3五末期,元老院可以有相当一批学生毕业了,工厂里也有一批有能力的人混出来,这些人正是可以发挥带来的大量资料的价值的人。


xuelindiao 于 2016-8-29 17:39:44 发表了:

刘大府就是IT出身。你可以问问他


东门吹雨 于 2016-8-29 17:42:59 发表了:

不值得讨论


cc5233 于 2016-8-29 17:48:11 发表了:

东门吹雨 发表于 2016-8-29 17:42

不值得讨论

嘛,果然IT没地位

想想你们最初几年,电脑坏了没人修A片都没得看


Nevermore 于 2016-8-29 18:10:36 发表了:

不要看穿越众里码农遍地就觉得IT好搞,500狒能把现有系统维护到寿终正寝,并即使建立起替代体系就谢天谢地了。


cc5233 于 2016-8-29 18:15:48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c5233 于 2016-8-29 18:18 编辑

Nevermore 发表于 2016-8-29 18:10

不要看穿越众里码农遍地就觉得IT好搞,500狒能把现有系统维护到寿终正寝,并即使建立起替代体系就谢天谢地 …

只基于现有条件如何最大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价值和尽可能延长资料可用期而已。

一旦这个东西没了,攀科技就恢复到历史上那种速度了。

大规模应用完全没有可能性。

给每个县配台电脑都不可能。


真红骑士 于 2016-8-29 18:17:53 发表了:

500废恰恰就要去IT化


cc5233 于 2016-8-29 18:20:44 发表了:

真红骑士 发表于 2016-8-29 18:17500废恰恰就要去IT化

理解有偏差啊,看来不能用it这个词,有歧义。

计算机应用潜力最大化和保证数据长期可用。


下水道里的鳄鱼 于 2016-8-29 18:23:37 发表了:

不是不重视,是类似英克雷的黑技术保留吧

所谓沧海桑田,话说五百年后,临高五指山下传说当年妖魔渡海而来祸乱天下以天雷灭世

在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的百仞城辐射废墟里,一个外号“东门五十六”的持矛少年,在找垃圾的过程中翻出了一个小洞口,里面的各种器具当中有不少琉璃面镜子,动动镜子下面的机关,就会有奇怪的声音和图像什么的……


深潜者 于 2016-8-29 19:16:4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29 18:15

只基于现有条件如何最大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价值和尽可能延长资料可用期而已。

一旦这个东西没了,攀科技 …

只要信息中心还能维持台计算机运转即可,谁要跑程序发给电报过去就行。


cc5233 于 2016-8-29 19:24:0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8-29 19:16

只要信息中心还能维持台计算机运转即可,谁要跑程序发给电报过去就行。

500众比49年接手中国困难很多很多,没有足够多的现代化手段最多混50年


逃亡的北海子 于 2016-8-29 19:41:52 发表了:

tg的领导人从革命到最后去世,我国勉强搞出了it产业,而元老院白手起家,书里说过他们有生之年估计是没法复原电脑的,二极管估计都难,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稳定,目前反而需要去电子化,把电子文件变成实体文件


逃亡的北海子 于 2016-8-29 19:43:23 发表了:

现在实际上有点跟时间赛跑的意思,在电脑全坏了之前,把尽可能多的有用资料纸质化


深潜者 于 2016-8-29 19:47:48 发表了:

逃亡的北海子 发表于 2016-8-29 19:43

现在实际上有点跟时间赛跑的意思,在电脑全坏了之前,把尽可能多的有用资料纸质化

我怎么感觉这种问题最有性价比的应对就是穿越之前买点超耐糙的电脑呢?

然后穿越过去后先放在买来的恒温、恒湿、滤尘机房里,然后在机房坏之前把空调、滤风等技术爬出来(这应该比电子管、晶体管容易得多)。

历史上用了几十年的计算机貌似不少。


cc5233 于 2016-8-29 20:59:38 发表了:

逃亡的北海子 发表于 2016-8-29 19:43

现在实际上有点跟时间赛跑的意思,在电脑全坏了之前,把尽可能多的有用资料纸质化

万网期刊假设一篇就1500字,也有450亿的字。

450亿字放在电脑里才多少,配上图片也不过1tb以下的数据量。

这个量你说转到纸面上是多少……一部四库全书8亿字

元老院好像没带这么大规模的现代印刷设备吧

而且很显然带去的资料不止450亿字,加个0起步。


圣天使高达 于 2016-8-29 21:02:1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29 20:59万网期刊假设一篇就1500字,也有450亿的字。

450亿字放在电脑里才多少,配上图片也不过1tb以下的数据量 …

书中说了,元老院现在将未来五十年的科技纸质化,至于往后就让其它人研发吧。


深潜者 于 2016-8-29 21:02:5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29 20:59

万网期刊假设一篇就1500字,也有450亿的字。

450亿字放在电脑里才多少,配上图片也不过1tb以下的数据量 …

对临高来说指望打印来实现纸质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带去的打印机寿命绝对做不到,而自制打印机最多能打英文字符。

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拍下来!而且19世纪就有拍摄制印刷版的技术了,可以用拍出来的板印制印刷品。


cc5233 于 2016-8-29 21:11:0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8-29 19:47我怎么感觉这种问题最有性价比的应对就是穿越之前买点超耐糙的电脑呢?

然后穿越过去后先放在买来的恒温 …

电脑耐操度不低的,合理规划管理,50年内最低的检索资料能力是绝对可以维持的。

剩下的就丢磁带里吧,相当一部分磁带可以保存100年,届时肯定有i/o设备可以转存这些资料了。

主要是前期,20-30年有很大把握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时期不能放弃。培养人才的黄金期。


深潜者 于 2016-8-29 21:19:2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29 21:11

电脑耐操度不低的,合理规划管理,50年内最低的检索资料能力是绝对可以维持的。

剩下的就丢磁带里吧,相 …

不过看起来临高根本不敢指望有几台计算机能用到50年,或许是他们买的不好,或者太不会保养了。


barbarrossa1 于 2016-8-29 21:19:3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29 21:11

电脑耐操度不低的,合理规划管理,50年内最低的检索资料能力是绝对可以维持的。

剩下的就丢磁带里吧,相 …

50年内显然能做出集成电路都是开金手指了,现代PC就不要指望了。


深潜者 于 2016-8-29 21:21:46 发表了:

barbarrossa1 发表于 2016-8-29 21:19

50年内显然能做出集成电路都是开金手指了,现代PC就不要指望了。

他的意思是尽可能维持现有电脑的运转,竭力增加其使用寿命。现实中用了几十年的电脑不少的。


barbarrossa1 于 2016-8-29 21:24:4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8-29 21:19

不过看起来临高根本不敢指望有几台计算机能用到50年,或许是他们买的不好,或者太不会保养了。

没恒温机房,指望普通PC运行几十年是不可能的。

现代机房,依靠的也不是不发生物理损坏,而是要求物理损坏可以不丢失数据,可以不停机维修。


深潜者 于 2016-8-29 21:26:23 发表了:

barbarrossa1 发表于 2016-8-29 21:24

没恒温机房,指望普通PC运行几十年是不可能的。

现代机房,依靠的也不是不发生物理损坏,而是要求物理损 …

恒温机房不难呀,先带去一个,然后赶快爬空调技术(临高很久之前就爬出来了)。还可以放在比较恒温的地下。


barbarrossa1 于 2016-8-29 21:28:1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8-29 21:26

恒温机房不难呀,先带去一个,然后赶快爬空调技术(临高很久之前就爬出来了)。还可以放在比较恒温的地下 …

恒温机房的空调远比服务器更容易坏。

一句话,始终处于准24×7状态工作的PC/PC服务器/小型机,维持运转靠的是大量的备件。


深潜者 于 2016-8-29 21:34:2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8-29 21:35 编辑

barbarrossa1 发表于 2016-8-29 21:28

恒温机房的空调远比服务器更容易坏。

一句话,始终处于准24×7状态工作的PC/PC服务器/小型机,维持运转靠 …

临高到那没几年就搞出空调了,蒸汽引射式空调没比蒸汽机复杂多少。

此外挖洞放地下就能基本保证恒温了。

备件当然也要大量储备,维持计算机运转的价值太重要,绝对值得大量储备备件。


barbarrossa1 于 2016-8-29 21:39:4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8-29 21:34

临高到那没几年就搞出空调了,蒸汽引射式空调没比蒸汽机复杂多少。

此外挖洞放地下就能基本保证恒温了。

机房空调不是普通空调,运行要求严格多了,显然现在要用机房空调也是原装的。


深潜者 于 2016-8-29 21:42:06 发表了:

barbarrossa1 发表于 2016-8-29 21:39

机房空调不是普通空调,运行要求严格多了,显然现在要用机房空调也是原装的。

还可以靠机房的巨大热容维持降低对空调运行条件的严格要求。


cc5233 于 2016-8-29 22:03:07 发表了:

barbarrossa1 发表于 2016-8-29 21:19

50年内显然能做出集成电路都是开金手指了,现代PC就不要指望了。

不要把计算机和pc等同起来,计算机在电子管时代就有了。能够读取到磁带里的数据就可以了。

当然,效率之低,可能被掌上计算器都要碾压。


liutom2 于 2016-8-29 22:12:26 发表了:

狒狒里面就搞IT的多,而且绝大部分学历高点的理科生,哪儿有不懂计算机的?不会这个你还能干什么?

至于说维持系统运行,出发的时候带了一集装箱的配件呀,空调这东西也是有的,后来自产的空调也有了,所以总的来说问题不大。


下水道里的鳄鱼 于 2016-8-29 22:15:37 发表了:

换个思路

当初文马王三人牵头动用资金买了五千台备用的网吧级台机电脑……都被丰城轮带来了


Avo17000 于 2016-8-29 23:03:49 发表了:

电脑的话,完全除湿充氮气,用铁皮桶密封然后保存于室温恒温下的话,保存五十年问题不大。当然一旦开封那寿命就开始倒计时了……


cc5233 于 2016-8-30 08:14:54 发表了:

Avo17000 发表于 2016-8-29 23:03

电脑的话,完全除湿充氮气,用铁皮桶密封然后保存于室温恒温下的话,保存五十年问题不大。当然一旦开封那寿 …

电子产品的ROM是用静电存数据的,还有个典型易损件是电解电容

这些需要定期开机一下才能保持正常

最蛋疼的还是显示器寿命,一般都是3W小时左右,按1天10小时使用,大约电脑使用寿命过半的时候显示器基本上都坏了


cc5233 于 2016-8-30 08:17:09 发表了:

barbarrossa1 发表于 2016-8-29 21:39

机房空调不是普通空调,运行要求严格多了,显然现在要用机房空调也是原装的。

数据保存不用担心的

用磁带冷保存50年基本上可以放心。


cc5233 于 2016-8-30 08:21:0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29 22:12

狒狒里面就搞IT的多,而且绝大部分学历高点的理科生,哪儿有不懂计算机的?不会这个你还能干什么?

至于说 …

你这个角度是错的

根本不需要搞IT的,IT价值不大。

价值大的是维护保养和电子技术


liutom2 于 2016-8-30 08:25:2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08:14

电子产品的ROM是用静电存数据的,还有个典型易损件是电解电容

这些需要定期开机一下才能保持正常

狒狒们真正处理数据的应该是个集群,用的显示器并不多,带点备件就是了


liutom2 于 2016-8-30 08:26:0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08:21

你这个角度是错的

根本不需要搞IT的,IT价值不大。

价值大的是维护保养和电子技术

修电脑的也是IT,更何况狒狒们有个计算中心。


cc5233 于 2016-8-30 08:28:2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0 08:25

狒狒们真正处理数据的应该是个集群,用的显示器并不多,带点备件就是了

需要输入数据的,显示器少不了

还1个大头问题就是教育口需求

需要培养大学生之类的,不然后继乏力


cc5233 于 2016-8-30 08:31:0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0 08:26

修电脑的也是IT,更何况狒狒们有个计算中心。

反正就是这个意思 理解上不要有偏差


章渝 于 2016-8-30 08:37:32 发表了:

你们小看了光盘存储的寿命…….那是上百年的寿命,而从穿越到以后一百年,制造不出计算机,那些后人可以去死了


barbarrossa1 于 2016-8-30 08:39:38 发表了:

章渝 发表于 2016-8-30 08:37

你们小看了光盘存储的寿命…….那是上百年的寿命,而从穿越到以后一百年,制造不出计算机,那些后人可以 …

普通民用可写光储存介质的话,也就10-20年的寿命,再长就不能保证了


cc5233 于 2016-8-30 08:43:31 发表了:

章渝 发表于 2016-8-30 08:37

你们小看了光盘存储的寿命…….那是上百年的寿命,而从穿越到以后一百年,制造不出计算机,那些后人可以 …

光盘渣渣好么,磁带才是王道


liutom2 于 2016-8-30 09:24:2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08:28

需要输入数据的,显示器少不了

还1个大头问题就是教育口需求

计算机这东西大概是元老后代才能接触的东西了,归化民是没戏的,元老的徒弟大概有少量能用。


liutom2 于 2016-8-30 09:25:0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08:43

光盘渣渣好么,磁带才是王道

磁带也够呛,保存条件要求挺高呀


cc5233 于 2016-8-30 09:32:0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0 09:24

计算机这东西大概是元老后代才能接触的东西了,归化民是没戏的,元老的徒弟大概有少量能用。

那基本上搞定广州可以全书结束了。

自己从小培养的那批不学习这些就后继乏力了


cc5233 于 2016-8-30 09:33:0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0 09:25

磁带也够呛,保存条件要求挺高呀

最容易的就是磁带


liutom2 于 2016-8-30 09:43:2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09:32

那基本上搞定广州可以全书结束了。

自己从小培养的那批不学习这些就后继乏力了

一共才500多只狒狒,这些狒狒们都打算生至少3-5个孩子,光狒狒们的孩子们计算机都不够用,归化民中只有极为精英的百八十个才有可能接触到计算机技术。


liutom2 于 2016-8-30 09:43:5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09:33

最容易的就是磁带

技术门槛低而已,磁带机那东西咱也用过,那也是十分坑爹的。


这该死的天气 于 2016-8-30 09:49:31 发表了:

还好没人提打孔纸带


Brain1127 于 2016-8-30 09:49:32 发表了:

章渝 发表于 2016-8-30 08:37

你们小看了光盘存储的寿命…….那是上百年的寿命,而从穿越到以后一百年,制造不出计算机,那些后人可以 …

上百年寿命的光盘存储器不是一般人能够买得到的。

基本上可以视为专门生产的特供件。

最简单的,商业生产的光盘盘基片是塑料+铝涂层。这东西十几年以后就老化了。就算不老化,也有应力变形的可能。

普通商业产品的光盘也就十几年寿命。如果是自己刻录的光盘寿命更短——商业生产的光盘是在盘基片上利用激光烧蚀微孔,刻录光盘是依靠光敏感的化学染料。

如果保存环境不佳——比如紫外线强的环境下,几年甚至一年不到就完蛋了。


Brain1127 于 2016-8-30 10:01:40 发表了:

现在主要是去IT化,计算能力集中化之类的。

还有一个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统的逆向研究——现代计算机发展是小型化,穿越众的IT人员只能反其道,沿着历史上的轨迹从PC往大型主机方向去搞。在自己携带的现代计算设备寿命完结之前把一些最基本的CPU设计资料给复刻出来。如果可能的话,看看有没有机会复刻出Eniac这种第一代计算机。

如果可以的话,在穿越前在二手市场找比较有代表性的小型机甚至可能的话搞到大型机。。比如曾经风光一时的PDP-11这种。

另,文字文献如果印刷和打印搞不定,还需要需要尽快投产赛璐璐胶片,然后搞微缩胶片存储。

按照目前的光学生产能力,微缩胶片放映器估计可以自产了。


cc5233 于 2016-8-30 12:09:0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0 09:43

技术门槛低而已,磁带机那东西咱也用过,那也是十分坑爹的。

不会啊,你那个什么年代了……


锦衣卫纪纲 于 2016-8-30 12:14:52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6-8-30 10:01

现在主要是去IT化,计算能力集中化之类的。

还有一个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统的逆向研究——现代计算机发展是 …

没收所有穿越众的IT设备做备品。澳洲密戏只能看黑白胶片转录的。嗯,造反情绪。


深潜者 于 2016-8-30 12:22:4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08:28

需要输入数据的,显示器少不了

还1个大头问题就是教育口需求

请像老一辈一样用打字机或者穿孔纸带输出数据。电传英文打字机还是比较简单的。


cc5233 于 2016-8-30 12:27:5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8-30 12:22

请像老一辈一样用打字机或者穿孔纸带输出数据。电传英文打字机还是比较简单的。 …

嗯 在带去的设备差不多了以后就这招了。


深潜者 于 2016-8-30 12:28:21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6-8-30 10:01

现在主要是去IT化,计算能力集中化之类的。

还有一个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统的逆向研究——现代计算机发展是 …

    文献打印必然搞不定的,实用的中文打字机是针式点阵时代的事了。要是采用古老的几千模打字机的话,还不如把屏幕照下来。全自动中文印刷更没戏。手动的话,还需要照稿子排。

    因为显示屏的寿命将远比计算机短,更重要的是在分时或者批处理模式下,一台计算机能满足很多很多人的需求,但显示屏不可能。所以计算机必须进行去中文化,在显示器到寿命时,过渡到以英文打字机为输出输入的模式来。


cc5233 于 2016-8-30 12:29:5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0 09:43

一共才500多只狒狒,这些狒狒们都打算生至少3-5个孩子,光狒狒们的孩子们计算机都不够用,归化民中只有极 …

想多了,还指望按人分配呢,肯定都是集中使用,每一秒钟使用都要打申请,电脑室里配2 3个监管人员盯着,哪个不专心一鞭子飞过去。


liutom2 于 2016-8-30 17:12:5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12:09

不会啊,你那个什么年代了……

20世纪80年代


liutom2 于 2016-8-30 17:14:5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12:29

想多了,还指望按人分配呢,肯定都是集中使用,每一秒钟使用都要打申请,电脑室里配2 3个监管人员盯着, …

二代元老中应该还是很有些人有机会用到计算机的,到三代就彻底完蛋了。


cc5233 于 2016-8-30 17:30:3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0 17:12

20世纪80年代

你这个老的过分了

我用过的是0几年的,然后我自己提了这个问题自己大概去查找了1下现在的资料

现在用磁带备份,50年算稳的 现在很多大厂 像昆腾 甲骨文之类的都有大规模的磁带阵列的

备份上百PB级别的资料都行

而且磁带质量官方资料就是在多少使用范围内可以保证XX年,以元老院的使用率,大于30年是官方给出的保存时间


cc5233 于 2016-8-30 17:32:0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0 17:14

二代元老中应该还是很有些人有机会用到计算机的,到三代就彻底完蛋了。

3代就是靠机械计算了,高端点的能搞出电子管计算机估计还有希望读出一部分备份的数据


cc5233 于 2016-8-30 17:40:05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6-8-30 10:01

现在主要是去IT化,计算能力集中化之类的。

还有一个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统的逆向研究——现代计算机发展是 …

IT化是前10年左右,由于还没有适应穿越后的工作、生活、管理模式,从而最大化利用带来的计算机设备过渡

10-20年这期间基本上就是集中1个地方,科研教育数据分析 其他时候完全抛弃电子计算机了 这个时代就是尽可能把科研的思想和方法传承给

下一代核心科技人员了。

30年以上,尽最大可能保证存储介质还能维持,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涉及到计算机研发的资料要翻录到模拟信号数据保存甚至纸张上保存,以便尽可能早的对接到原始计算机。


liutom2 于 2016-8-30 19:13:5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17:32

3代就是靠机械计算了,高端点的能搞出电子管计算机估计还有希望读出一部分备份的数据

电子管到是一代就能搞定,问题是做出来那东西只怕不能用


liutom2 于 2016-8-30 19:14:4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17:30

你这个老的过分了

我用过的是0几年的,然后我自己提了这个问题自己大概去查找了1下现在的资料

现在用磁带 …

我很老吗?


cc5233 于 2016-8-30 22:39:2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0 19:14

我很老吗?

80年代就用过磁带机的,注意,不是录像机用的带子,那个是模拟信号。我觉得不小了……


Brain1127 于 2016-8-30 22:45:21 发表了:

有一点比较关键:Windows死开。都去学习unix。只有unix才保留有本位面上世纪70年代的一些操作习惯。比如批处理,比如终端的使用,比如磁带设备的使用


钟利时 于 2016-8-31 00:11:5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0 19:13

电子管到是一代就能搞定,问题是做出来那东西只怕不能用

第一代计算机可能是这个样子:满屋子磁芯存储器、电子管信号放大器、纸带机、电传打字机……然后核心是一片AT89S52、一个晶振、两支陶瓷电容

带上满满一拉杆箱单片机没准能撑到临高位面自制集成电路的年代。


plhsj 于 2016-8-31 01:07:15 发表了:

关键是,现在的电脑系统如果坏了,里面的档案资料就丢失了;资料丢失了,后人就看不到制造电子管、晶体管的知识;如果要靠后人自己摸索,那不是失去穿越的意义了吗?


punishment 于 2016-8-31 02:38:5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8-29 06:47

我怎么感觉这种问题最有性价比的应对就是穿越之前买点超耐糙的电脑呢?

然后穿越过去后先放在买来的恒温 …

恒温恒湿那是PCB的要求,芯片只要加电就要老化。

正常的解决方案是不能造的多带备件,然后电工部门赶紧把PCB技术点出来,训练一批17世纪电子维修工成天拆焊钎焊。


punishment 于 2016-8-31 02:43:2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29 19:14

电子产品的ROM是用静电存数据的,还有个典型易损件是电解电容

这些需要定期开机一下才能保持正常

你说的那个是DRAM,最多引申一下把flash的floating gate说成是静电。

没有擦写功能的ROM直接就是导线焊死的,1就是焊到VDD,0就是焊到GND。


逃亡的北海子 于 2016-8-31 06:46:4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29 20:59

万网期刊假设一篇就1500字,也有450亿的字。

450亿字放在电脑里才多少,配上图片也不过1tb以下的数据量 …

你这内容跟标题对不起来。计算机维护不是it吧。

另外你想法再多,有个问题就是在元老院第一代去世之前,搞不出现代的硅芯片计算机,这是客观事实,你只能抢救性的慢慢吧资料弄出来。

除了维护服务器,重装系统是it的活,更多的活是工程师如何搞一些东西保护服务器,而不是it人码字了。


cc5233 于 2016-8-31 08:18:42 发表了:

逃亡的北海子 发表于 2016-8-31 06:46

你这内容跟标题对不起来。计算机维护不是it吧。

另外你想法再多,有个问题就是在元老院第一代去世之前, …

标题和主贴用词已经修改了


liutom2 于 2016-8-31 10:53:2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0 22:39

80年代就用过磁带机的,注意,不是录像机用的带子,那个是模拟信号。我觉得不小了……

80年代有很多就是用砖头录音机做磁带机用的,这已经是高科技了。


liutom2 于 2016-8-31 10:58:11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8-31 00:11

第一代计算机可能是这个样子:满屋子磁芯存储器、电子管信号放大器、纸带机、电传打字机……然后核心是一 …

51处理能力有点差,狒狒们真要是想弄98可能更合适一些,另外09年应该已经有所谓快速51了,指令周期比标准51快好几倍,频率能到24M。

其实真要是想弄搞点188这类的搞个黑盒子大概也能行,这种老东西都极皮实的,用20年都未必会坏,只是各插接件都得用镀纯金的才行,现在很难买到了。


liutom2 于 2016-8-31 10:59:14 发表了:

plhsj 发表于 2016-8-31 01:07

关键是,现在的电脑系统如果坏了,里面的档案资料就丢失了;资料丢失了,后人就看不到制造电子管、晶体管的 …

放心,电子管元一代就搞出来了,晶体管技术元一代就算不能实现,相关的资料也都抄好了放起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麻烦点。


liutom2 于 2016-8-31 11:00:23 发表了:

punishment 发表于 2016-8-31 02:38

恒温恒湿那是PCB的要求,芯片只要加电就要老化。

正常的解决方案是不能造的多带备件,然后电工部门赶紧把 …

早年双列直插的芯片是极皮实的,连续加电20年不坏的也大把呢。


liutom2 于 2016-8-31 11:01:34 发表了:

punishment 发表于 2016-8-31 02:43

你说的那个是DRAM,最多引申一下把flash的floating gate说成是静电。

没有擦写功能的ROM直接就是导线焊 …

PROM是一开始全连着,然后用电流把需要的点熔断,所以PROM寿命那是很长很长的。


cc5233 于 2016-8-31 11:29:2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1 10:53

80年代有很多就是用砖头录音机做磁带机用的,这已经是高科技了。

那哪需要80年代..早期的30年代就有了。现代标准的是60年代出现的。这里说的磁带机用的磁带你理解成一种硬盘就行了。


深潜者 于 2016-8-31 12:18:58 发表了:

punishment 发表于 2016-8-31 02:38

恒温恒湿那是PCB的要求,芯片只要加电就要老化。

正常的解决方案是不能造的多带备件,然后电工部门赶紧把 …

芯片到寿命不主要是封装造成的吗?

正常运行时晶体管本身的老化速度非常非常满吧?貌似晶体管本身的理论工作寿命都是百万小时数量级的。


c47 于 2016-8-31 16:11:35 发表了:

你们这些渣渣!我勋某人不是带了微缩胶卷和查看设备的咩,吹牛不是还描写了我夫人帮我搬动这些黝黑又重的货色的场景咩!

话说胶卷里面是什么我倒是没写……你们希望是什么呢?

PS:我要说执委会的都是渣渣,老子带了如此宝贵的东西居然没人过问,还要让我一个人自己保存……


liutom2 于 2016-8-31 16:27:0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1 11:29

那哪需要80年代..早期的30年代就有了。现代标准的是60年代出现的。这里说的磁带机用的磁带你理解成一种硬 …

我是说计算机用的磁带机呀,早期个人计算机就是用的普通磁带录音机的,加个音频调制解调电路就可以用了。


liutom2 于 2016-8-31 16:28:02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8-31 16:11

你们这些渣渣!我勋某人不是带了微缩胶卷和查看设备的咩,吹牛不是还描写了我夫人帮我搬动这些黝黑又重的货 …

早让搬高山岭去了吧?还能让你自己存?你家那环境哪儿能保存胶片。


cc5233 于 2016-8-31 19:19:3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8-31 16:27

我是说计算机用的磁带机呀,早期个人计算机就是用的普通磁带录音机的,加个音频调制解调电路就可以用了。 …

讲了很多遍了啊,你那个是模拟信号的啊……

跟后来数字式完全不搭嘎啊

一个是胶片一个是tf卡的区别。


深潜者 于 2016-8-31 20:27:2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8-31 19:19

讲了很多遍了啊,你那个是模拟信号的啊……

跟后来数字式完全不搭嘎啊

一个是胶片一个是tf卡的区别。

也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模拟信号呀!音频格式磁带中是通过某频率在某时间的“有无”来记录数据的,而传统模拟信号则是连续的。


punishment 于 2016-8-31 22:39:1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8-30 23:18

芯片到寿命不主要是封装造成的吗?

正常运行时晶体管本身的老化速度非常非常满吧?貌似晶体管本身的理论 …

您说这个是TDDB或者EM

我说的那个是NBTI和HCI。以前在知乎写过一个小短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385054/answer/29965660

具体哪个效应占报废原因百分之多少看制造技术,现在NBTI和HCI基本是10年降频10%左右,所以如果时钟管理器允许,可以把板载参考晶振降频继续使。


stuker 于 2016-8-31 22:44:19 发表了:

你得点亮多少科技树才能搞出计算机


cc5233 于 2016-9-1 08:17:1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8-31 20:27

也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模拟信号呀!音频格式磁带中是通过某频率在某时间的“有无”来记录数据的,而传统模 …

但是读写设备不支持直接的数字压缩啊


无邪道童 于 2016-9-1 08:53:02 发表了:

其实,并不是不可能。

ENIAC,1946年,到现在也就70年,在有科技树指引的情况下,元老院只要能保持部分元老和一批归化民参与研究,完全可以在40年内搞出286级别的电脑。

不考虑量产级别,实验室级别,小批量生产也是可以的。


无邪道童 于 2016-9-1 08:54:34 发表了:

考虑到工业化体系,假设用20年完成工业体系,那么加上40年,在元二代,就可以完成了,部分一代元老都能看见。


cc5233 于 2016-9-1 09:20:13 发表了:

无邪道童 发表于 2016-9-1 08:53

其实,并不是不可能。

ENIAC,1946年,到现在也就70年,在有科技树指引的情况下,元老院只要能保持部分元老 …

我觉得这个你是想多了。。光配套的制造设备40年我看也未必搞得完。。

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不够,根本不会在这方面投入很大。否则就变成勒紧裤袋搞计算机了。。


Brain1127 于 2016-9-1 09:29:32 发表了:

无邪道童 发表于 2016-9-1 08:54

考虑到工业化体系,假设用20年完成工业体系,那么加上40年,在元二代,就可以完成了,部分一代元老都能看见 …

这是too young too simple的想法了吧。。

别的不说。最基础的硅提纯和人工控制参杂要搞十年。计算机上所需的大量塑料件你还要先花三四十年去建立一整套石油炼化和石油化工体系。

ENIAC之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级别的工业体系

髡贼们现在也刚刚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体系+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产品的水平。


深潜者 于 2016-9-1 12:12:3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1 08:17

但是读写设备不支持直接的数字压缩啊

数据又不是非压缩不可呀!


深潜者 于 2016-9-1 12:15:24 发表了:

punishment 发表于 2016-8-31 22:39

您说这个是TDDB或者EM

我说的那个是NBTI和HCI。以前在知乎写过一个小短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 …

我看的是军用电子器件的工作寿命介绍,它们的集成度、线宽远较当代商用芯片低,性能裕度也大得多,故而寿命主要受封装影响。

话说要是性能差了就继续降频,能用多少年(工作小时)?


cc5233 于 2016-9-1 16:09:1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1 12:12

数据又不是非压缩不可呀!

那存不下多少啊。。。


深潜者 于 2016-9-1 19:04:2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1 16:09

那存不下多少啊。。。

压缩文献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用压缩软件,而是在根源就少些无用数据。比如倘若文字能说明问题就不要用图片。

在临高重新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时代,只有英文能被有效的打印出来(能打印中文的针式打字机貌似70年代才实用化。几千个字模的中文打字机实用性基本没有)。磁带备份时把电子文献转换成“英文无图”格式保存才是关键。既然都无图了,那就相当于超高的压缩度。


liutom2 于 2016-9-1 22:13:1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1 19:04

压缩文献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用压缩软件,而是在根源就少些无用数据。比如倘若文字能说明问题就不要用图片。 …

想多了,实在不行完全可以用编码,就用电报码或者国标5199B,然后元老院的机密全都是天书,你得先找到天书字典才能看。


punishment 于 2016-9-2 00:36:5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8-31 23:15

我看的是军用电子器件的工作寿命介绍,它们的集成度、线宽远较当代商用芯片低,性能裕度也大得多,故而寿 …

您别这么客气,不同世代工艺的主要老化机制不见得一样,大家都是管中窥豹。NBTI和HCI在07年左右的工艺是新课题,老的工艺会有不同的问题。

如果电路设计容许继续降频使用,那么较长期的老化上限估计要看TDDB和EM。如果氧化层厚线宽窄可能是EM较早发生,反之则是TDDB。这都是没查文献情况下的猜测,认真起来还是ieeexplore为准。

不过到老工艺TDDB和EM的时间尺度,机械性能的老化损坏也不可忽视了,像电容这种无源器件也更容易损坏。比如台式PC,电解电容和CPU风扇坏的可能性都比芯片大得多。


cc5233 于 2016-9-2 08:20:21 发表了:

punishment 发表于 2016-9-2 00:36

您别这么客气,不同世代工艺的主要老化机制不见得一样,大家都是管中窥豹。NBTI和HCI在07年左右的工艺是 …

这位说的很对。。其实芯片的保质期不用担心太多,主要是电容和风扇这种东西


cc5233 于 2016-9-2 08:23:5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1 19:04

压缩文献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用压缩软件,而是在根源就少些无用数据。比如倘若文字能说明问题就不要用图片。 …

这算是1个方法,倒也是个套路

从本时空带去的设备里把重要的资料翻录到新时空的介质上。


深潜者 于 2016-9-2 12:22:3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1 22:13

想多了,实在不行完全可以用编码,就用电报码或者国标5199B,然后元老院的机密全都是天书,你得先找到天 …

如果只是存储起来等很久很久以后科技大发展了再调用的话,当然怎么储存都行了。

这里想的是怎么在没有中文打字机和显示器之前使用存储的信息。把中文用编码显示的话,难道要先把使用者都培训成电报员?


深潜者 于 2016-9-2 12:25:11 发表了:

punishment 发表于 2016-9-2 00:36

您别这么客气,不同世代工艺的主要老化机制不见得一样,大家都是管中窥豹。NBTI和HCI在07年左右的工艺是 …

CPU风扇坏算是什么问题吗?为计算机提供冷却风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水平吧?大不了接给风管过来吹呗?

倒是电解电容这个真很难办。


adol 于 2016-9-2 13:52:4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adol 于 2016-9-2 13:57 编辑

需要保存的资料数量其实比想象中小很多,不过需要很多元老的人力去做这件事。

实际上绝大部分技术的复原都不可能直接照抄资料、或者仿制。除了穿越时带来的合成氨、电站、机床等少量核心和基础设备以外,穿越众自建的一切装备设备都是在关键原理的基础上重新演绎开发出来的。对于19世纪及以前的技术来说,每项技术的真正关节点也就是一两处,窗户纸一层怎么捅破的记下来也就成了,其余细枝末节全靠实践中摸索。万方数据库内容是不少,但其实也就能有百分之一的干货,万分之一的关键技术吧。其余的那些不过是为了得到这些关键技术而不得不养的大群技术人员分母的成本罢了。

但是从一万篇灌水paper里面找出那一篇关键的,还是要耗费不少元老本人的力气,别人代替不了。

至于20世纪以后,乃至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的事情,你我都看不到那一天,何必为那些生来就是贵族的元二代元三代操这个心。


liutom2 于 2016-9-2 14:34:4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2 12:22

如果只是存储起来等很久很久以后科技大发展了再调用的话,当然怎么储存都行了。

这里想的是怎么在没有中 …

你只是要存储起来,而且需要比较快的把这些资料从存储器变成纸印的,很简单,造台只能打10个数字的自动打字机好了,然后你的这些书就全都变成纸的了,当然数量可能有点大,不过你总归是有纸的了不是?

等你需要看的时候,很简单呀,你有索引表呀,就是书目,然后根据书目找到对应的那一摞打满了数字的纸,然后把这些纸分给几十个译电员,每人翻一页,到你手里就是一本书了。

再往后你有能显示中文的计算机了,让人把这些东西敲进去,你自然就又看到中文了。


深潜者 于 2016-9-2 19:02:23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2 14:34

你只是要存储起来,而且需要比较快的把这些资料从存储器变成纸印的,很简单,造台只能打10个数字的自动打 …

你觉得怎么繁琐的方法比储存英字文献还好吗?

明明能打印64~128个字符的自动打字机也很好造,为什么非的局限在四位码上呢?


punishment 于 2016-9-2 23:57:1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1 23:25

CPU风扇坏算是什么问题吗?为计算机提供冷却风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水平吧?大不了接给风管过来吹呗?

倒是 …

所以我的意见是集中攀PCB和无源器件科技树,能拆焊补易损件好多东西就能修了。您提出的封装也是个问题,这我就不了解了,目前似乎还没人动过拆封装以后再重新封装旧硅片的脑筋。


liutom2 于 2016-9-3 20:54:0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2 19:02

你觉得怎么繁琐的方法比储存英字文献还好吗?

明明能打印64~128个字符的自动打字机也很好造,为什么非的 …

因为这帮人毕竟是中国人,而且携带的文档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中文的,如果一定要把这些东西都搞成英文,那么未来元老院就是一帮说英文的来解释黑科技了,怎么都觉得问道不对。


liutom2 于 2016-9-3 20:55:22 发表了:

punishment 发表于 2016-9-2 23:57

所以我的意见是集中攀PCB和无源器件科技树,能拆焊补易损件好多东西就能修了。您提出的封装也是个问题, …

风扇问题是最好解决的,直接开盖然后弄个大风扇吹就是了。

高级一点,直接改水冷好了,里面用绝缘油。


深潜者 于 2016-9-3 21:27:15 发表了:

punishment 发表于 2016-9-2 23:57

所以我的意见是集中攀PCB和无源器件科技树,能拆焊补易损件好多东西就能修了。您提出的封装也是个问题, …

俺寻思能否不拆原封装,而是再套一层?还可以学电子管在两层封装间加点除气剂来降低水蒸气等对硅芯、触电的腐蚀。


深潜者 于 2016-9-3 21:33:2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3 20:54

因为这帮人毕竟是中国人,而且携带的文档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中文的,如果一定要把这些东西都搞成英文,那么 …

嫌英文不好或许可以用拼音啥的?既然能联系上下文,那么大量同音字在文献整理中根本不是问题。

总之就是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临高只具有百字符打印能力。而四位码太反人类了,只有极端熟练的电报员才能脱典翻译,严重影响文献翻译效率。看看清末民国时期中文电报员的薪水多高、工作效率与外文电报比多低就能理解了。


liutom2 于 2016-9-3 22:05:0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3 21:33

嫌英文不好或许可以用拼音啥的?既然能联系上下文,那么大量同音字在文献整理中根本不是问题。

总之就是 …

你搞错了,电报员是发报的,那是门手艺。

现在这个只要译电员就行了,差很多很多。


liutom2 于 2016-9-3 22:06:4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3 21:33

嫌英文不好或许可以用拼音啥的?既然能联系上下文,那么大量同音字在文献整理中根本不是问题。

总之就是 …

关于效率,我想你搞错了,这是机密文档,效率其实并不重要,保密第一,所以一本书还分成N多页交给N多人去翻,而且是翻的人越多越好,以免有人通过多个译码员拼凑文档内容。


深潜者 于 2016-9-3 22:07:2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3 22:05你搞错了,电报员是发报的,那是门手艺。

现在这个只要译电员就行了,差很多很多。

发译好的四位码也能算手艺?这比莫斯码还简单好多吧?而莫斯码是个火腿就会。


liutom2 于 2016-9-3 22:09:0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3 21:33

嫌英文不好或许可以用拼音啥的?既然能联系上下文,那么大量同音字在文献整理中根本不是问题。

总之就是 …

再多说一点,你这个中文翻成英文,再翻回中文,理论上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比我说的这个方案效率更高。

别的都不说,现在有篇中文书,你找个人先翻译成英文吧,你能比我直接打印电报码来的快?我这是机器处理。

别跟我说什么自动翻译,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一词多意都是大把大把的,到你复原的时候就有热闹看了。


liutom2 于 2016-9-3 22:12:0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3 22:07

发译好的四位码也能算手艺?这比莫斯码还简单好多吧?而莫斯码是个火腿就会。 …

你真的不是火腿吧?发报真是手艺,对手的要求很高的,而且一边听一边记对大脑的要求也挺高的。

译电就容易的多了,无非是查字典,干的多了的,常用的几百个字背下来不用查就快一些而已。


cc5233 于 2016-9-3 23:12:3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3 22:12

你真的不是火腿吧?发报真是手艺,对手的要求很高的,而且一边听一边记对大脑的要求也挺高的。

译电就容 …

我单位老员工还有几个会电报码输入法的,然而现在街上你给找几个会的试试?

确实比较手艺


cc5233 于 2016-9-3 23:18:2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3 20:55

风扇问题是最好解决的,直接开盖然后弄个大风扇吹就是了。

高级一点,直接改水冷好了,里面用绝缘油。

这个对于少数设备可以,数量多了维护问题比较大。

我是建议当初采购的时候就采购无风扇这类东西的瘦客户机作为终端设备,再采购一批性能好的作计算设备。

这样维护压力比较小。

反正电脑这东西撑死也就是30年,再久只能靠信仰了。

30年以后就封存磁带,等科技树攀到再利用。

这30年之中基本上也是复活科技为主,特别强调计算的比例肯定不会大。


liutom2 于 2016-9-3 23:47:2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3 23:12

我单位老员工还有几个会电报码输入法的,然而现在街上你给找几个会的试试?

确实比较手艺

老兄你是怎么了?

资料在电脑里,狒狒们自己开发一个打字机,然后写个小软件,你要处理哪本书,从盘里读出来,直接打印机就打出来了,还找什么电报码翻译?整个材料是以中文GB码存储的,只要写个程序把GB码转成电报码就行了,合格的程序员有几天就写完了。

等翻译回来的时候,初代元老都死绝了,元老们的后代们训练些译码员,然后就可以慢慢的把这些书再翻译回来。


liutom2 于 2016-9-3 23:50:5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3 23:18

这个对于少数设备可以,数量多了维护问题比较大。

我是建议当初采购的时候就采购无风扇这类东西的瘦客户 …

没必要,狒狒们要是在储备的风扇损坏之前还造不出几个电风扇来,那还是别来穿越了,不够丢人的。

对狒狒们来说,穿越之后房子有的是,资源有的是,在这个条件下大不了把所有的机器都拆了,然后用红木做个敞开式机架,电风扇伺候。


liutom2 于 2016-9-3 23:54:0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3 23:12

我单位老员工还有几个会电报码输入法的,然而现在街上你给找几个会的试试?

确实比较手艺

另外,民国时期的电报员可是不用输入法的,想用也没这家伙。接收部分呢到是可以用自动设备记录点划,不过从成本考虑,还是用人工抄报更经济实惠。


punishment 于 2016-9-4 00:08:0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3 08:27

俺寻思能否不拆原封装,而是再套一层?还可以学电子管在两层封装间加点除气剂来降低水蒸气等对硅芯、触电 …

我怀疑封装的问题可能是指塑料老化不均匀产生应力造成bonding wire机械性损坏。这样的话修是没办法的,只能用硝酸把硅片剥离出来重做封装。


深潜者 于 2016-9-4 05:59:3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3 22:09再多说一点,你这个中文翻成英文,再翻回中文,理论上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比我说的这个方案效率更高。

别的 …

如果不考虑什么捍卫中文神圣性的话,直接存储英文文献,再训练研发人员直接阅读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狒狒们带去的英文文献应该也够全够多。


深潜者 于 2016-9-4 06:01:2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3 23:12我单位老员工还有几个会电报码输入法的,然而现在街上你给找几个会的试试?

确实比较手艺

我说的是火腿,他们都是用英文莫斯码发报的。


cc5233 于 2016-9-4 07:54:0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3 23:47

老兄你是怎么了?

资料在电脑里,狒狒们自己开发一个打字机,然后写个小软件,你要处理哪本书,从盘里读 …

你理解出错了


cc5233 于 2016-9-4 07:55:1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3 23:50

没必要,狒狒们要是在储备的风扇损坏之前还造不出几个电风扇来,那还是别来穿越了,不够丢人的。

对狒狒 …

本末倒置去攻关制造这些东西干什么?

电扇和散热风扇不是一种东西。


Brain1127 于 2016-9-4 08:37:1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4 07:55本末倒置去攻关制造这些东西干什么?

电扇和散热风扇不是一种东西。

不一样。散热风扇转速远高于一般电风扇。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工业风扇的一种。目前500废使用新时空的材料肯定搞不定。


liutom2 于 2016-9-4 10:30:11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6-9-4 08:37

不一样。散热风扇转速远高于一般电风扇。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工业风扇的一种。目前500废使用新时空的材料 …

散热风扇的主要特点是空间小呀,只要去掉这个限制,大风扇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实际上普通电脑风扇坏了没有备件的时候,经常掀了盖子弄个普通风扇吹吹。


liutom2 于 2016-9-4 10:31:2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4 06:01

我说的是火腿,他们都是用英文莫斯码发报的。

现代火腿,尤其是中国火腿,不会CW报的是绝大多数。


cc5233 于 2016-9-4 12:06:4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4 10:30

散热风扇的主要特点是空间小呀,只要去掉这个限制,大风扇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实际上普通电脑风扇坏了没 …

你这个属于典型的外行思维了。

我机房里由于当初空调摆的位置稍微不好,现在都蛋疼死。

专业精密机房空调。

别想当然,正儿八经维护过几百台设备你就明白了。


深潜者 于 2016-9-4 17:22:2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4 10:31现代火腿,尤其是中国火腿,不会CW报的是绝大多数。

考试考这个呀!


liutom2 于 2016-9-4 21:03:2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4 17:22

考试考这个呀!

4级是不考这个的,4级是数量最大的群体


liutom2 于 2016-9-4 21:07:3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4 12:06

你这个属于典型的外行思维了。

我机房里由于当初空调摆的位置稍微不好,现在都蛋疼死。

专业精密机房空调 …

另外,你如果真的很困扰,不妨去搞个热像仪看看


liutom2 于 2016-9-4 21:08:2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4 12:06

你这个属于典型的外行思维了。

我机房里由于当初空调摆的位置稍微不好,现在都蛋疼死。

专业精密机房空调 …

你现在这些都是成本闹的,如果不考虑成本,这些都不是问题呀。


cc5233 于 2016-9-4 23:16:4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4 21:08

你现在这些都是成本闹的,如果不考虑成本,这些都不是问题呀。

你这句话不是打自己脸么,你穿越去明朝,这种很显然不能立即点亮的科技,你跟我说不考虑成本?想不考虑你也难做到啊……


cc5233 于 2016-9-4 23:20:5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4 21:07

另外,你如果真的很困扰,不妨去搞个热像仪看看

不需要热成像仪,困扰是因为现在不能改变空调的摆放位置。

但是你要明白,电脑设备的散热设计是有其必然道理的,是花成本去做而且并不是因为拿个大风扇扇不美观不方便什么原因,根本还是要满足充分合理的散热需求。

注意我们讨论问题的根本,我们要让电脑运行尽可能久,而不是随便对付着解决个问题。这是定量问题不是定性问题。


liutom2 于 2016-9-4 23:49:5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4 23:16

你这句话不是打自己脸么,你穿越去明朝,这种很显然不能立即点亮的科技,你跟我说不考虑成本?想不考虑你 …

请注意讨论时候的语气。

你在这个时空需要注意的成本在另一个时空未必就需要注意了。

简单的说,你在这个时空设计个机房不能不考虑能耗问题,到了另一个时空这就不是事,只要能保证设备运行,你要什么样的设备只要能造出来都会造出来给你用的。

在临高时空,计算机属于黑科技范畴,享受的待遇和早年ENIAC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下钱从来都不是问题,空间也不是问题,剩下的无非就是需要哪些设备了而已。

散热设备,刨去散热器,就是一定风压一定风量的通风设备罢了,狒狒们的仓库里风扇总是有一些的,哪个都比你机箱里需要的规格大几十倍,只要把设备间隔搞大一点,大风量风机吹就是了。

咱们这么说也没多大意义,我看出来了,你是真不信,把你那几百台设备的情况说说我帮你参谋参谋吧。


liutom2 于 2016-9-4 23:50:4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4 23:20

不需要热成像仪,困扰是因为现在不能改变空调的摆放位置。

但是你要明白,电脑设备的散热设计是有其必然 …

好的成像仪十几万,你先弄一台看看怎么样?


liutom2 于 2016-9-4 23:56:3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4 23:20

不需要热成像仪,困扰是因为现在不能改变空调的摆放位置。

但是你要明白,电脑设备的散热设计是有其必然 …

给你出个最简单的主意,这个在不考虑成本的时候是最简单的。

看看空调放哪里最合适,然后把房子砸了重新盖一下就是了,成本真的很有限。

改不了说明你们就是成本承担不起。

最乞丐的办法,用热像仪好好看看房子里的热源在哪儿,空调在哪儿,然后装几个风扇把冷风导向热源就行了,没热像仪你还琢磨个什么劲的。


cc5233 于 2016-9-5 08:31:3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4 23:56

给你出个最简单的主意,这个在不考虑成本的时候是最简单的。

看看空调放哪里最合适,然后把房子砸了重新 …

这个问题不是讲过了么,按你的话说就是成本花不起

不必讨论


cc5233 于 2016-9-5 08:37:3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4 23:49

请注意讨论时候的语气。

你在这个时空需要注意的成本在另一个时空未必就需要注意了。

简单的说,你在这个 …

对的 能造出来的就给你用

那么造不出来呢?

显然目前电风扇都造不出来,对吧

让电风扇从造不出来到造出来的成本是多少?

这方面还不如在当初设计结构的时候多考虑

风扇这种设备保存期比电子元件长多了,减少使用范围完全可以不考虑优先点这个科技树。


liutom2 于 2016-9-5 08:53:1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08:37

对的 能造出来的就给你用

那么造不出来呢?

显然目前电风扇都造不出来,对吧

嗯,对狒狒们来说,计算机里用的小型大风量散热器确实是高科技,光里面那小轴承和风叶就要了狒狒们的命了。

大风扇呢?现在的同学们都不知道大一点的电机是可以修的吧?扇叶是铁的,这个是不需要修的,剩下的就是轴承、漆包线这类东西了。轴承多带些备件,这个是不容易坏的,漆包线低压的很快就可以自制了,黄油这类东西是狒狒们机械工业必须的,如果穿越2-3年还自产不了这东西,那么你不用担心计算机了,狒狒们所有的机械产品都不用转了,包括电动自行车。

大点的风扇电机定期拆开保养维修的话,用20年都不稀奇的,而电力部门目前正在研发电动机,大概1-2年就有水平很低的产品出现了,水平虽低,但确实能用呀。


liutom2 于 2016-9-5 09:00:0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08:37

对的 能造出来的就给你用

那么造不出来呢?

显然目前电风扇都造不出来,对吧

关于电风扇的成本,我想你没弄明白一件事,叫做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哪怕是电风扇这个破玩意儿也是狒狒们科技树上必须爬的节点,而且还是很大的一个节点,需要散热的设备可不止计算机。电风扇项目实际上就是电动机项目配个铁片扇叶,高级点的话再配个摇头装置,除了电动机其他的都属于技术含量一般的。

别的都不说,你说说狒狒们现在的自产氨水空调不用电风扇怎么解决的散热问题?当然早期的可以用库存,但不解决自产电动机的问题,这些空调也用不了多少年。


cc5233 于 2016-9-5 09:22:5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5 09:00

关于电风扇的成本,我想你没弄明白一件事,叫做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哪怕是电风扇这个破玩意儿也 …

你的想法很好 实际上 最初设计整个计算机信息体系的时候肯定要考虑过整体上的能耗和散热都不能高,否则

在早期是无法保证系统稳定的,一旦出现数据丢失就是火烧圆明园式的损失了

而我之前提的很多设备采取无风扇的要求就是出于这种最初的考虑。

这些设备是在穿越后10年左右开始投入使用,作为整个体系的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执行低要求计算用的。

核心计算设备是集中式的,这样备件种类可以减少,需要考虑的维护技术问题也减少了。

穿越后是没有400电话服务的,所以这种对于500狒狒而言显然过于高端的问题在最初就必须得到足够的简化


Brain1128 于 2016-9-5 09:51:1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09:22

你的想法很好 实际上 最初设计整个计算机信息体系的时候肯定要考虑过整体上的能耗和散热都不能高,否则

无风扇式的系统肯定不合适。

无风扇系统是最近几年才发展出来的,本位面穿越元年是08-09左右,彼时还没有商品化的东西。

此外,无风扇系统出于低功耗考虑,可能大量采用arm cpu,对于性能来说是不经济的。

本位面可以使用多个arm cpu去拼而不用考虑单个cpu故障的问题。反正商品化的也不贵,买来替换就行。但是500废可没有那么多cpu去替换。

实际上穿越众最合适的系统是去参考本位面60~70年代的大型机和小型机系统。只不过可以考虑使用新的cpu替换原有核心运算部件。


liutom2 于 2016-9-5 09:52:2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09:22

你的想法很好 实际上 最初设计整个计算机信息体系的时候肯定要考虑过整体上的能耗和散热都不能高,否则

穿越出发日是在2009年,你显然没弄明白这个时间。

以狒狒们的准备和资金情况,携带的主要还是酷睿2系列的机器,45-65NM,这些机器发热还是比较厉害的,无风扇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至于说核心设备到底是什么样,这个问题其实很可笑,因为从来没人做过设定,因此最大的可能性是狒狒们买了几台在当时性能比较好的服务器,大概也就能完成一些存储和论坛服务这类的需求。如果有人需要计算的话,大概还得自己写程序在专门的计算服务器上跑。翻翻历史,看看2008-2009年市面上有什么常见服务器吧。


liutom2 于 2016-9-5 09:53:27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09:51

无风扇式的系统肯定不合适。

无风扇系统是最近几年才发展出来的,本位面穿越元年是08-09左右,彼时还没有 …

小型机狒狒们大概玩不转,因为到目前为止,没出现过玩小型机的狒狒,这意味着机器拿到手里没人会用。


liutom2 于 2016-9-5 10:01:38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09:51

无风扇式的系统肯定不合适。

无风扇系统是最近几年才发展出来的,本位面穿越元年是08-09左右,彼时还没有 …

从目前市场上的垃圾货来看,08-09年的主流还是双路771的志强呀,当年这东西可不便宜,不知道狒狒们能带多少台。


cc5233 于 2016-9-5 10:27:3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5 09:52

穿越出发日是在2009年,你显然没弄明白这个时间。

以狒狒们的准备和资金情况,携带的主要还是酷睿2系列的 …

不不不 你完全没弄明白

第一 酷睿2这种普通家用桌面处理器的设备肯定占极小的比例的

主要带的是服务器和瘦客户机才符合实际


cc5233 于 2016-9-5 10:30:5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5 09:53

小型机狒狒们大概玩不转,因为到目前为止,没出现过玩小型机的狒狒,这意味着机器拿到手里没人会用。

小型机的问题我也在蛋疼 因为我也不懂正经科研需求是不是非得上这类设备,我接触过的小型机也是早期X86服务器的软硬件还不够强大时代的东西,在2009年没有意义。

如果直接撇了这块问题我觉得就比较简单了

不过我觉得X86架构下可以满足30年的攀科技需求了吧,因为多数还是复活科技,不是新研发


cc5233 于 2016-9-5 10:41:4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5 10:01

从目前市场上的垃圾货来看,08-09年的主流还是双路771的志强呀,当年这东西可不便宜,不知道狒狒们能带多 …

数据存储应该用的是主流厂家中高端的磁带阵列 这个价格我不清楚,蛮贵,我估计百万级别。但也看元老院穿越前到底搞了多少数据,这个中高端磁带阵列可以存储的数据是20PB以内这个水平的

跑娱乐、办公、查资料库的应用,志强服务器09年3万一台水平的搞3台够用了。。这个我09年还真做过。。

少量高端单机做设计,CAD这类,这方面数量上需求的元老不多

作统计的数据库类应用,考虑到实际上基层没有直接数据录入,所以时效性上导致

这类应用规模不会太大太复杂,这个硬件要求也不会高的

抛开科研,基本上就这样了


cc5233 于 2016-9-5 10:45:44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09:51

无风扇式的系统肯定不合适。

无风扇系统是最近几年才发展出来的,本位面穿越元年是08-09左右,彼时还没有 …

自从银行业实现全国性的联网以后,瘦客户机这一产品就很流行了

瘦客户机基本上都是无风扇的

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03年左右,国内某厂家生产的,使用威盛533MHZ CPU,32M内存的某种WINCE瘦客户机

加1-2台09年左右的X86服务器(价格3W左右)就可以满足狒狒在日常办公、查资料、去BBS喷人的需求了。

效果不是非常好,但功能上满足完全没问题


钟利时 于 2016-9-5 11:07:49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09:51

无风扇式的系统肯定不合适。

无风扇系统是最近几年才发展出来的,本位面穿越元年是08-09左右,彼时还没有 …

(1)Pentium之前几乎都没有风扇;80486DX有个无风扇散热片;80386连散热片都没有。

(2)Pentium之后也有无风扇散热器,散热器体积比有风扇的大;

(3)08、09年左右常见无风扇系统:Intel有Atom N270、赛扬201(这俩主板我家都有);VIA的无风扇工控板;

我家里有台散热不好的i5笔记本和一台Atom D2550下载机。

对于压片、渲染这种需要长时间、高负荷运算的工作,我宁可交给Atom去做,也不会用那台散热不好的i5笔记本去做。

Atom速度慢一点,但CPU四核全满开一个月都不会有问题;用那台i5笔记本去做,搞不好10分钟就蓝屏。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无风扇低功耗主板用的电源也是低功耗电源,这种电源也有无风扇的。


cc5233 于 2016-9-5 11:13:51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5 11:07

(1)Pentium之前几乎都没有风扇;80486DX有个无风扇散热片;80386连散热片都没有。

(2)Pentium之后也 …

我想问下,在科研需求层面对计算机硬件有什么比较明确的需求么。。


Brain1128 于 2016-9-5 12:25:0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11:13

我想问下,在科研需求层面对计算机硬件有什么比较明确的需求么。。

计算性能和分布式算法开发复杂度。

参考天河2和神威太湖之光的运算任务报告。

因为现代的高性能计算集群都是分布式的,相对而言如何把计算任务平均分摊到尽量多的计算节点上就是一个问题了。

为什么我提出使用本位面60-70年代小型机/mainframe大型机技术的观点:

其一:那个时代的外设相对便于生产,对现在而言是出于被淘汰的设备,用到的技术也就是本位面40~60年代的技术。比如磁带,磁鼓等。

其二:彼时的设备相比于现在而言更为分散化,显得更为傻大黑粗。需要的加工精度比现在低很多。

其三:彼时配套的OS,在现在的CPU,09年CPU甚至486,386上可以运行——虚拟机方式,或者重编译等方式可以实现。

最后:资料限制不多。你要想找windows的源码基本上是想都不要想。。但是找个可以跑在PDP-11上的OS的源码相对好办一些。至少Linux有对应的版本。


cc5233 于 2016-9-5 12:46:06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12:25

计算性能和分布式算法开发复杂度。

参考天河2和神威太湖之光的运算任务报告。

不是吧……你觉得狒狒在30年内就需要动用这些么……


Brain1128 于 2016-9-5 12:53:4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12:46

不是吧……你觉得狒狒在30年内就需要动用这些么……

当然不会是这个。

但是,计算机(计算能力)集中使用,计算任务在计算中心内统一调度分布式运算是趋势。

在这一点上髡贼的大图书馆和国家计算中心跟本位面天河或神威太湖之光是一致的。

计算机及部件集中管理和集中维护是10年以后的必由之路。

至于D+10年了还特么靠放片子撸??真是穿越者之耻啊。。好歹流通券也有,直接上紫明楼行不。到时候可是紫明楼旗舰店元老专用超VIP包房。

趁早把还没坏透的笔记本电脑交到国家计算中心统一管理和维护吧。。说不准还能延寿一点。


cc5233 于 2016-9-5 12:56:20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12:53

当然不会是这个。

但是,计算机(计算能力)集中使用,计算任务在计算中心内统一调度分布式运算是趋势。

太理论的搞不清楚也没意义,主要是实际点的应用方面


深潜者 于 2016-9-5 13:29:17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12:53当然不会是这个。

但是,计算机(计算能力)集中使用,计算任务在计算中心内统一调度分布式运算是趋势。

不用什么复杂的调度与分配吧?感觉批处理或者分时足以。一台现代电脑的计算能力足以抵得了上亿台五十年代电子管计算机的水平吧满足临高的科学计算、数据检索似乎足够了。


深潜者 于 2016-9-5 13:34:0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10:27不不不 你完全没弄明白

第一 酷睿2这种普通家用桌面处理器的设备肯定占极小的比例的

主要带的是服务器和 …

基于长期使用需求的话,能带电传打字机终端就足够了吧?


Brain1128 于 2016-9-5 13:38:2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5 13:29

不用什么复杂的调度与分配吧?感觉批处理或者分时足以。一台现代电脑的计算能力足以抵得了上亿台五十年代 …

确实是。

但是现代电脑CPU总是会老化的。

而500废的计算任务要求会越来越高。

实际上感觉找多颗同型号新生产的工控CPU组成集群是个相对比较好的办法。工控CPU只需要486或者奔腾MMX级别的就差不多了。工控芯片对恶劣环境的耐受力比商业通用CPU强得多。


深潜者 于 2016-9-5 13:46:11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13:38确实是。

但是现代电脑CPU总是会老化的。

而500废的计算任务要求会越来越高。

对头,临高带去的长期计算系统完全不需要考虑性能,只要寿命尽可能长就够了。至于他们对计算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问题,假设长寿命的工控机的计算能力只有普通计算机的百分之一。那么一台也抵得上百万台五十年代计算机了,足够支持临高冲进晶体管时代的了。再往后的计算需求就自供好了。


小鬼头 于 2016-9-5 13:47:27 发表了:

因为500废有生之年未必能做出小霸王学习机,带来的配件用光拉倒。


Brain1128 于 2016-9-5 13:56:4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5 13:46

对头,临高带去的长期计算系统完全不需要考虑性能,只要寿命尽可能长就够了。至于他们对计算能力要求越来 …

另外就是个人带去属于个人财产的笔记本电脑。如果可以的话不妨考虑在寿命将尽时候贡献出来拆件使用。


cc5233 于 2016-9-5 14:14:47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12:25

计算性能和分布式算法开发复杂度。

参考天河2和神威太湖之光的运算任务报告。

这个好像没必要往退化方向走,因为即使退化到8086元老院也造不出来。而组成8086电脑的零件未必就比i7时代的同类零件寿命久。


cc5233 于 2016-9-5 14:18:5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5 13:34

基于长期使用需求的话,能带电传打字机终端就足够了吧?

把问题复杂化了。

为什么选蒸汽机和米尼步枪是因为科技容易点亮。

而在计算机信息化方面显然无论你怎么选都不可能很快点亮。所以要选择穿越前成熟利于维护的产品。寿命上,由于核心设备寿命就那么长,外围设备没必要比核心设备寿命长


cc5233 于 2016-9-5 14:20:22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13:56

另外就是个人带去属于个人财产的笔记本电脑。如果可以的话不妨考虑在寿命将尽时候贡献出来拆件使用。

这方面价值太小了。你带个mac对于pc拆零件价值基本上没有。个人手里的东西一般不算到


Brain1128 于 2016-9-5 15:10:5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14:14

这个好像没必要往退化方向走,因为即使退化到8086元老院也造不出来。而组成8086电脑的零件未必就比i7时代 …

8086/8088 造不出,但是可以造一栋房子那么大的ENIAC说不准有机会。

最关键的是: 8086时代的外设和存储设备有希望40~50年后造出来,比如单色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机械键盘、磁鼓、磁带之类的。本位面60-70年代的旧机器正好匹配这些外设。


Brain1128 于 2016-9-5 15:15:5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14:20

这方面价值太小了。你带个mac对于pc拆零件价值基本上没有。个人手里的东西一般不算到

09年应该还没有哪个元老带macbook。

另,09年mac差不多已经开始向intel CPU靠拢了。第一代搭载intel CPU的macbook 貌似是扣肉CPU的。。

内存也已经更换成DDR2规格,硬盘好像也早就替换成标准的2.5寸。


cc5233 于 2016-9-5 16:08:56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15:15

09年应该还没有哪个元老带macbook。

另,09年mac差不多已经开始向intel CPU靠拢了。第一代搭载intel CPU …

我只是打个比方,这种不系统的采购不用考虑在内


liutom2 于 2016-9-5 18:22:28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12:25

计算性能和分布式算法开发复杂度。

参考天河2和神威太湖之光的运算任务报告。

真正的难度在于,在2009年你说的60-70年代小型机早已经成了文物,不止硬件成了文物,连软件都成文物了,基本上没地方能弄了。

个人认为,狒狒们真正想玩就得从unix开始,之前的那些就算了吧。硬件嘛,可以考虑8031或者8096这个系列的,要说起来8096/98的运算能力直逼60-70年代小型机了吧?这芯片是工业设计,寿命很长,价格也不高,狒狒们囤积上几百片估计足够支撑到爬出大规模集成电路了。


liutom2 于 2016-9-5 18:50:5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10:27

不不不 你完全没弄明白

第一 酷睿2这种普通家用桌面处理器的设备肯定占极小的比例的

主要带的是服务器和 …

机器实际上分成了3部分

1.元老院的数据中心,这包括了全部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绝大部分存储器

2.部分元老的工作用机器,这部分应该是什么样的都有,比如我,肯定会利用个人行李重量带上一台台式机和配套的显示器,因为我一直用大显示器,记忆中09年我买了第一台27寸显示器,是瀚视奇的,主要原因是27寸的显示像素比较大,眼神差的看起来比较舒服。此外我还会带一套备用主板和硬盘,计划争取用个10年8年的。我估计类似的人很多的,尤其是做设计的。

3.部分元老的娱乐用机器,这部分人不用计算机工作,所以主要是娱乐性质,他们中一部分人大概会用笔记本,但一部分人也会用台式机,因为09年笔记本和台式机的价格还是有差距的,穿越集团没给大家配笔记本,所以大家要带就只能带自己私人用的机器,肯定是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了。

所以综合起来,狒狒们私人的机器数量肯定有400-500台,很可能在数量上还超过了数据中心,而这些机器的购买时间是06-09年,仍然是酷睿2流行的时间段。


liutom2 于 2016-9-5 19:06:1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10:41

数据存储应该用的是主流厂家中高端的磁带阵列 这个价格我不清楚,蛮贵,我估计百万级别。但也看元老院穿 …

书中只是大笔一挥,说计算机设备和备件带了一集装箱。这金手指其实开的挺大的了,最小的集装箱也有20英尺,重17.5吨,内部容积24-26立方米。

如果全部装主板,按一套主板1.5KG算,可装1.1万套,按一套1000元,总价值1100万。

主板还是价值密度比较低的,如果装CPU,估计能装几亿的。

我估计除了某些必须带外壳的机器,狒狒们的设备大概全部是散件形式,这样平均下来大概是3公斤一台机器,假设装半个集装箱,那么能装2900套。剩下的一半重量装显示设备吧,那东西比较占地方。按显示器平均重量5公斤计算,可装1750台显示器,这个数量似乎多了点?个人认为,有个200台应该差不多了。

此外,狒狒们选设备的原则和现代数据中心的原则可是完全不一样的,狒狒们要的是性价比,同样多的钱能买到的处理能力越高越好,至于耗电量,狒狒们这些机器又不可能同时用上,耗电量的问题完全忽略不计呀。


liutom2 于 2016-9-5 19:07:42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5 11:07

(1)Pentium之前几乎都没有风扇;80486DX有个无风扇散热片;80386连散热片都没有。

(2)Pentium之后也 …

钟博士为啥不弄个台式机?毕竟有计算要求的工作还是台式机更合适呀。


liutom2 于 2016-9-5 19:19:13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5 15:10

8086/8088 造不出,但是可以造一栋房子那么大的ENIAC说不准有机会。

最关键的是: 8086时代的外设和存储 …

狒狒们不大可能造电子管机器,因为狒狒们很可能会爬到晶体管,而晶体管的性能比电子管要强的多了,只要储备的计算能力还够用,就犯不上跳电子管这大坑。


深潜者 于 2016-9-5 19:44:3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14:18把问题复杂化了。

为什么选蒸汽机和米尼步枪是因为科技容易点亮。

而在计算机信息化方面显然无论你怎么选 …

你理解错了,这里的‘带’说的是带动而非携带,因为临高当地能自制的输入输出装置只有电传打字机而已,所以那些能长期使用的计算系统只需能带动电传打字机即可。


cc5233 于 2016-9-5 20:16:5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5 19:44

你理解错了,这里的‘带’说的是带动而非携带,因为临高当地能自制的输入输出装置只有电传打字机而已,所 …

哦哦 明白了这里要补上1个东西

这个可以用作旧时空带来的输出设备不足时使用

也可以当旧时空带来的计算机设备无法工作时,先翻录一部分资料到可以制造的介质上长期保存

需要时再利用电传打字机输出


cc5233 于 2016-9-5 20:18:1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5 19:19

狒狒们不大可能造电子管机器,因为狒狒们很可能会爬到晶体管,而晶体管的性能比电子管要强的多了,只要储 …

我觉得这个坑躲不过去

电子管估计5年内就能做了

晶体管 光原料就要你吐了

电子管对工业自动化帮助非常大的


cc5233 于 2016-9-5 20:42:2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5 19:06

书中只是大笔一挥,说计算机设备和备件带了一集装箱。这金手指其实开的挺大的了,最小的集装箱也有20英尺 …

耗电问题是2个原因

1 稳定的供电能力

2 当供电不稳定时为设备提供电力保护的能力

第一个是发电厂问题

第二个是电池问题和必要时可能要消耗柴油来保证安全

2个都躲不过去的

至于带的设备 瘦客户机类可以按钟博士的那种说法向厂家定制,这个我这里应用有的

这方面问题不大,成本也不高,按成品+散件(备件)1000套的数量订购的话,估计每套价格1000RMB足够了

这里才100万成本 占的体积也很小的

制图和设计用的设备含备件带几十套就够了,简单设计不需要动用这些,这里基本上几十万

跑应用的服务器类一下子不好计算,但是如果抛开高端科研要求不算的话,有200万成本砸进去应该足够足够,还能满足一部分科研要求的

存储设备的话,要看狒狒们当时到底做了多大打算,不过由于人工成本狒狒是不算的,再加上整个系统是个读写量极少的系统,所以

用磁带机搞个1 2个PB估计砸500万进去我觉得还乐观的。要是没这么大数据规模的话,成本削下去很快的。

搞1500万进去,除了高端科研我觉得还是可以满足的


深潜者 于 2016-9-5 20:54:0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20:16哦哦 明白了这里要补上1个东西

这个可以用作旧时空带来的输出设备不足时使用

也可以当旧时空带来的计算机 …

我的意思是感觉工控机的寿命会比屏幕更长,而且长期使用时一台计算机显然应该同时为很多人服务,这样才有效率。因此应配备电传打字机终端。


深潜者 于 2016-9-5 21:10:2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20:18我觉得这个坑躲不过去

电子管估计5年内就能做了

晶体管 光原料就要你吐了

电子管很有用,但计算机应该就不需要了。带去的工控机应该能支撑到晶体管甚至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出现了。


cc5233 于 2016-9-5 21:11:3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5 21:10

电子管很有用,但计算机应该就不需要了。带去的工控机应该能支撑到晶体管甚至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出现了。 …

嗯 不必用电子管制造通用性很强的计算机,造一些专用的自动化设备和电子设备就行


cc5233 于 2016-9-5 21:13:2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5 20:54

我的意思是感觉工控机的寿命会比屏幕更长,而且长期使用时一台计算机显然应该同时为很多人服务,这样才有 …

这倒是极大的减轻了视觉显示设备方面的压力。


深潜者 于 2016-9-5 21:15:3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21:13这倒是极大的减轻了视觉显示设备方面的压力。

显示器对于大部分早期计算机应用根本就是不必要的嘛。


深潜者 于 2016-9-5 21:19:5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21:13这倒是极大的减轻了视觉显示设备方面的压力。

而且显示器虽然看起来很简单,能造显像管即可,但实际上则要麻烦的多。因为计算机终端显然拿不到广播电视那么大的传输带宽。要是只传输英字代码还好,几KB的ROM和RAM就足以作为字库和屏幕字符缓存了。但要是显示中文的话……


钟利时 于 2016-9-5 21:28:4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5 19:07

钟博士为啥不弄个台式机?毕竟有计算要求的工作还是台式机更合适呀。

家里有台式机,但没有带出来。没必要再为Windows 7 32位系统装个台式机。而Windows 10暂时还用不惯。

现在有台Surface Pro 3用来熟悉Windows 10,以及搜集调试应用软件的新版本,需要熟悉一段时间。

明年下半年会考虑配一台针对Windows 10的新系统。


cc5233 于 2016-9-5 21:54:1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5 21:19

而且显示器虽然看起来很简单,能造显像管即可,但实际上则要麻烦的多。因为计算机终端显然拿不到广播电视 …

按这个思路 我倒是脑洞出一套机械与电子结合的设备来,像银行在刚上计算机的时候使用的小联网系统,我觉得蛮有用,统计审查部门的人可以用带套系统到各个地方去做事,虽然比不上先进的全计算机系统,但也是一分钱掰成几分花,足够适应眼下了。


深潜者 于 2016-9-5 22:11:0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21:54按这个思路 我倒是脑洞出一套机械与电子结合的设备来,像银行在刚上计算机的时候使用的小联网系统,我觉 …

可以学习互联网之前的上网方法,给对方打电话,接通后安上声音耦合器,然后就可以用电话线传递数字信号了,就是基于音频的传输方式只能实现大约300-2400bps的传输率。但对于电传打字机或者只显示英文的显示器终端来说足够了。


liutom2 于 2016-9-5 23:41:3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20:42

耗电问题是2个原因

1 稳定的供电能力

2 当供电不稳定时为设备提供电力保护的能力

以前好像统计过一次,三巨头时空贸易的利润大概在1亿多吧,好像不到2亿,所以最终能分给计算机的可能最多1000万。


liutom2 于 2016-9-5 23:43:0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5 22:11

可以学习互联网之前的上网方法,给对方打电话,接通后安上声音耦合器,然后就可以用电话线传递数字信号了 …

就是猫嘛,实际上低级磁带机也是这个原理。


liutom2 于 2016-9-5 23:51:4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20:18

我觉得这个坑躲不过去

电子管估计5年内就能做了

晶体管 光原料就要你吐了

晶体管的性能碾压电子管呀,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当然还是争取尽快把晶体管爬出来。

不过狒狒里面现在也没有搞半导体的人吧?


钟利时 于 2016-9-6 00:00:1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21:54

按这个思路 我倒是脑洞出一套机械与电子结合的设备来,像银行在刚上计算机的时候使用的小联网系统,我觉 …

我曾经构思过临高的电传打字机:

(1)电传打字机关键部件是译码器。

(2)临高要能生产出小继电器。每个继电器有常开、常闭两个端,实现“非”门。

(3)理论上要实现一路7位译码器,七个继电器串联形成一条电路,必须全部闭合才能导通。实现“与”门。

(4)七个继电器在连接总线时候常开、常闭接线的不同组合,实现不同编码的一路7位译码器。这仅仅说明原理。

(5)按上述单级设计,每一路需要7个继电器,128路要896个。而实际设计采用7级1位的分级式结构,只需要256个继电器。

(6)通过机电式读带装置读取打孔纸带,7位译码器将ASCII编码转换成对应打印杆的驱动信号实现打印。

这种打印机主要部件只需要线圈、机械触点,临高有可能生产出来。


liutom2 于 2016-9-6 00:02:4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5 20:42

耗电问题是2个原因

1 稳定的供电能力

2 当供电不稳定时为设备提供电力保护的能力

其实问题真不算很大,现在的机器都是开关电源的,买的时候选宽电压范围的就行了。

还有很多调压器,就是个带电机的调压装置,对变化不剧烈的完全够用了。

最后的大杀器,就是直接上电池,用电池堆个220V出来,上套整流装置然后接到电池上,就有了比较稳定的直流220V了,所有的计算机开关电源都可以使用直流220V工作的。


深潜者 于 2016-9-6 06:33:12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00:00我曾经构思过临高的电传打字机:

(1)电传打字机关键部件是译码器。

(2)临高要能生产出小继电器。每个 …

既然临高的计算水平还较低,那么没必要非得实现北标码的全部功能,如果只用64个字符,系统不是能简化不少?


深潜者 于 2016-9-6 06:46:29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00:00我曾经构思过临高的电传打字机:

(1)电传打字机关键部件是译码器。

(2)临高要能生产出小继电器。每个 …

另外译码器有必要这么复杂吗?对于128码7位译码器完全根据编码规则分别让每个码的引线绕在七个继电器的某几个上。某条码线导通之后,它绕在哪几个继电器上,对应的位线就导通。


Brain1128 于 2016-9-6 08:39:5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5 20:54

我的意思是感觉工控机的寿命会比屏幕更长,而且长期使用时一台计算机显然应该同时为很多人服务,这样才有 …

对的。液晶屏的寿命实际上说老实话也并不长。尤其是现代的LED液晶。09年还是LCD液晶。

到时候液晶屏显示器最好也能够统一管理使用。

为啥我建议复刻小型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采用终端输入输出,可以多人复用同一个终端。甚至电传打字机的驱动可能都不需要太多重写


钟利时 于 2016-9-6 09:08:5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钟利时 于 2016-9-6 09:14 编辑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06:46

另外译码器有必要这么复杂吗?对于128码7位译码器完全根据编码规则分别让每个码的引线绕在七个继电器的某 …

7位译码器输入端引出7个非门信号,是14根线。

7个继电器连接到14根线中的7根,解决128路中的一路。每路要7个线圈。

在制造上也可以将7个线圈集成到一个继电器里。

分级那个设计我再好好想想。


Brain1128 于 2016-9-6 09:47:00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09:08

7位译码器输入端引出7个非门信号,是14根线。

7个继电器连接到14根线中的7根,解决128路中的一路。每路要7 …

照这样看的话好像钟博士你设计的是一个并行接口设备。

话说,串行接口容易设计还是并行接口容易设计?


深潜者 于 2016-9-6 10:04:03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09:087位译码器输入端引出7个非门信号,是14根线。

7个继电器连接到14根线中的7根,解决128路中的一路。每路要7 …

我说的是128路到7位,这个用七个继电器,每个绕64路线圈即可。不用几百个继电器。

七位到128路的好像非得几百个不可。


深潜者 于 2016-9-6 10:07:45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6 09:47照这样看的话好像钟博士你设计的是一个并行接口设备。

话说,串行接口容易设计还是并行接口容易设计?

当然是并行的容易啦!并行保持近乎一起发送很容易。串行的话就得用时序控制器啥的啦。


钟利时 于 2016-9-6 10:08:47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6 09:47

照这样看的话好像钟博士你设计的是一个并行接口设备。

话说,串行接口容易设计还是并行接口容易设计?

串行信号要多一对串并转换器。


钟利时 于 2016-9-6 10:27:4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10:04

我说的是128路到7位,这个用七个继电器,每个绕64路线圈即可。不用几百个继电器。

七位到128路的好像非得 …

如果能造出真空数码管,可以用同类原理设计数码管译码器。有真空数码管,很多问题就好办多了。

译码器只需要一套,控制多个数码管。数码管通过自锁继电器记忆各比划的开合状态。

蒸汽朋克的味道越来越重了。


深潜者 于 2016-9-6 11:51:14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10:27如果能造出真空数码管,可以用同类原理设计数码管译码器。有真空数码管,很多问题就好办多了。

译码器只 …

话说自动电报不是19世纪就搞定的技术吗?从五位博多码变成字符。

根本不需要真空管就能搞定吧?


钟利时 于 2016-9-6 12:01:4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11:51

话说自动电报不是19世纪就搞定的技术吗?从五位博多码变成字符。

根本不需要真空管就能搞定吧? …

不是电子管,是显示数字的真空数码管。调试程序的时候方便多了。


深潜者 于 2016-9-6 12:25:15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12:01不是电子管,是显示数字的真空数码管。调试程序的时候方便多了。

的意思是并行变多路是19世纪靠机械及机电结构就能搞定的,而且继电器的使用量也远没有几百个。既然如此,根本不需要20世纪的先进技术吧?


钟利时 于 2016-9-6 12:48:2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12:25

的意思是并行变多路是19世纪靠机械及机电结构就能搞定的,而且继电器的使用量也远没有几百个。既然如此, …

那就不知道是什么结构了,需要查资料才能知道。

如果是将16进制编码成4位二进制,或许还可以这样(这只是个脑洞方案):做个旋转的编码滚筒,连接一个类似老式电话机拨号盘的东西。手指头伸进对应的圈里转拨号盘,手指卡在挡板上的时候,编码鼓上触点组合恰好转到对应的编码位置。然后按一下发射键,一组4位信号就出去了。


深潜者 于 2016-9-6 12:55:58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12:48那就不知道是什么结构了,需要查资料才能知道。

如果是将16进制编码成4位二进制,或许还可以这样(这只是 …

根据我前面的设想字符变并行编码很容易呀!只要在并行编码信号发生继电器线圈轴上缠绕字符键的接线即可。比如某键应输出01101的并行编码,那么把该键的接线串联绕在第1、3、4继电器的线圈上即可,这个很容易吧?

困难的是怎么把传来的编码转换成字符控制信号。


深潜者 于 2016-9-6 13:00:52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12:48那就不知道是什么结构了,需要查资料才能知道。

如果是将16进制编码成4位二进制,或许还可以这样(这只是 …

从并行编码到字符控制的过程或许可以用部分齿齿轮的机械传动结构?比如七位并行信号分别控制七个齿轮,这些齿轮分别有1-2-4-8-16-32-64个齿,有信号通过时旋转一周,驱动字符菊盘转动。每次打完一个字符后再重置回初始位置。


钟利时 于 2016-9-6 13:10:2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12:55

根据我前面的设想字符变并行编码很容易呀!只要在并行编码信号发生继电器线圈轴上缠绕字符键的接线即可。 …

编码按键只是一组跳线的事情。解码我能想到的办法只有继电器解码器了。

你提到的5位译码器如果按每一路都需要5个继电器的设计要160个继电器。

临高没有透明塑料,继电器只能暴露便于检修。历史上那个产生Bug和Debug这两个词的老梗会在临高上演。


深潜者 于 2016-9-6 13:15:54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13:10编码按键只是一组跳线的事情。解码我能想到的办法只有继电器解码器了。

你提到的5位译码器如果按每一路都 …

多路变并行时为什么要每一路都有自己的编码继电器组呢?好几路甚至所有路都可以共用一组呀。


深潜者 于 2016-9-6 13:18:45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13:10编码按键只是一组跳线的事情。解码我能想到的办法只有继电器解码器了。

你提到的5位译码器如果按每一路都 …

根据前面的分析,结合打字机的结构特点,解码时根本不需要将并行信号还原成某一路的信号。像我前面说的那样输出菊盘旋转角度信号即可,这个就比你的继电器树杈结构简单太多了。


钟利时 于 2016-9-6 13:23:4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13:00

从并行编码到字符控制的过程或许可以用部分齿齿轮的机械传动结构?比如七位并行信号分别控制七个齿轮,这 …

如果这样做可能是一个串行信号,用一个齿轮加法器实现:

输入信号三根:地线、串行信号、步进信号

有一个凸轮依次驱动0、1、2、3、4、5、6号脉冲轮。

0号轮驱动一次进1步;

1号轮驱动一次进2步;

3号轮驱动一次进4步;依次类推。

如果串行信号是1,则对应位脉冲轮驱动一次;

如果串行信号是0,则脉冲轮不动;

后面有一个128刻度的圆盘,相当于对二进制的各个位的值做一次加法。加法的旋转刻度结果就是对应二进制数的值。


钟利时 于 2016-9-6 13:25:0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13:15

多路变并行时为什么要每一路都有自己的编码继电器组呢?好几路甚至所有路都可以共用一组呀。 …

级联只需要64个继电器。单级好理解一些。


深潜者 于 2016-9-6 13:30:12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13:23如果这样做可能是一个串行信号,用一个齿轮加法器实现:

输入信号三根:地线、串行信号、步进信号

有一个 …

串行信号的问题是生成不方便呀。机械传动结构不适合各信号位齿轮同时啮合推动的问题或许可以靠加机械延迟解决?比如每个轮上的齿轮所处的相位不同,就算同时推动,其与菊盘的啮合时机也不一样。


钟利时 于 2016-9-6 13:40:4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13:30

串行信号的问题是生成不方便呀。机械传动结构不适合各信号位齿轮同时啮合推动的问题或许可以靠加机械延迟 …

这个串行的设计非常简单,串行信号也适合远距离传输。关键是凸轮要能根据0和1与对应位的脉冲轮离合。

至于产生串行信号,只能继续脑洞一个:每次按下按键松手之后,有个扫描轮会在发条和调速棘轮(类似定时器的构造)作用下有节奏地回转一圈扫描7个位。同时发出7下步进信号。

反正是越想脑洞越大,越想越蒸汽朋克了。


深潜者 于 2016-9-6 13:44:44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13:40这个串行的设计非常简单,串行信号也适合远距离传输。关键是凸轮要能根据0和1与对应位的脉冲轮离合。

至 …

远距传输的话,如果走电话线模式自然必须用串行,但沿用自动电报线路的话,五位博多莫里码的并行方案就不用改了。


钟利时 于 2016-9-6 14:01:1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13:44

远距传输的话,如果走电话线模式自然必须用串行,但沿用自动电报线路的话,五位博多莫里码的并行方案就不 …

我不知道古人是怎么解决的,所以只能使出吃奶的劲头发挥想象力脑洞一些异想天开的方案。这是一个重新发明轮子的故事。

以塔钟为例:一开始我把它想象成一个放大的落地式摆钟,采用后退式擒纵器。无论是闹钟、手表、摆钟,虽然构造不同,但擒纵器工作基本原理差不多。后来找到真实塔钟的资料才发现它的擒纵器是一种重力式擒纵器,那构造简直太奇特了。如果没有资料,我还在按照落地钟的原理考虑,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是那样的。


Brain1128 于 2016-9-6 14:41:41 发表了:

话说,显像管大概需要什么级别的技术水平能造出来?


Brain1128 于 2016-9-6 14:44:21 发表了:

至于存储设备

最先考虑磁环存储器,然后上磁鼓和磁带。最后直接上温彻斯特式磁盘?


liutom2 于 2016-9-6 17:10:01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6 14:41

话说,显像管大概需要什么级别的技术水平能造出来?

土鳖国到70年代还生产不了,要到改革开放后大量进口生产线才解决的。


cc5233 于 2016-9-6 18:48:1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6 00:02

其实问题真不算很大,现在的机器都是开关电源的,买的时候选宽电压范围的就行了。

还有很多调压器,就是 …

不稳定寿命减很快的。


cc5233 于 2016-9-6 18:53:0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5 23:51

晶体管的性能碾压电子管呀,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当然还是争取尽快把晶体管爬出来。

不过狒狒里面现在也没 …

谁都知道计算器比算盘好…但是前置科技太多了呀……


cc5233 于 2016-9-6 18:57:1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5 23:41

以前好像统计过一次,三巨头时空贸易的利润大概在1亿多吧,好像不到2亿,所以最终能分给计算机的可能最多 …

大头的钱在于带来了多少数据。现实位面的美国,2 300tb数据用磁带保存10年要100万美金成本。

包括建设维护人工。

用硬盘的话差不多10倍。


cc5233 于 2016-9-6 18:59:3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6 00:02

其实问题真不算很大,现在的机器都是开关电源的,买的时候选宽电压范围的就行了。

还有很多调压器,就是 …

有稳定直流要220干什么,10几v就行了。直接跳过整流降压部分,直接接稳压部分就行了


cc5233 于 2016-9-6 19:04:39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14:01

我不知道古人是怎么解决的,所以只能使出吃奶的劲头发挥想象力脑洞一些异想天开的方案。这是一个重新发明 …

插一句,古今结合的设备的话,要怎么设计,打字机既当键盘又当打印机,接在电脑上。


深潜者 于 2016-9-6 19:42:32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9-6 14:44

至于存储设备

最先考虑磁环存储器,然后上磁鼓和磁带。最后直接上温彻斯特式磁盘? …

磁鼓、磁芯、磁盘是内存,磁带是外存,两者不一样。此外磁鼓出现得比磁芯更早,技术难度也更低。


深潜者 于 2016-9-6 19:44:13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6 17:10

土鳖国到70年代还生产不了,要到改革开放后大量进口生产线才解决的。

我兔是较高性能显像管生产不了吧?临高有单色的256*192就能用了,这个似乎简单得多。


深潜者 于 2016-9-6 19:46:1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6 19:04

插一句,古今结合的设备的话,要怎么设计,打字机既当键盘又当打印机,接在电脑上。

这个不难,参见一百多年前的电传打字机。


liutom2 于 2016-9-6 19:59:3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19:44

我兔是较高性能显像管生产不了吧?临高有单色的256*192就能用了,这个似乎简单得多。 …

进口生产线之前,9寸12寸应该是能生产的,产量感人。


liutom2 于 2016-9-6 20:00:2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6 18:48

不稳定寿命减很快的。

现在计算机哪个不是开关电源的,都能适应一定的电压范围的。


liutom2 于 2016-9-6 20:01:3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6 18:53

谁都知道计算器比算盘好…但是前置科技太多了呀……

是这样的,狒狒们带点单片机这类的东西,只要储存条件有保证,几年启封一批,支撑个20-30年是没问题的,就这些单片机也把电子管计算机秒的飞起了。


liutom2 于 2016-9-6 20:03:2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6 18:57

大头的钱在于带来了多少数据。现实位面的美国,2 300tb数据用磁带保存10年要100万美金成本。

包括建设维 …

其实真正的核心数据反而不多,有人算过,知网的数据大概也就是T级的水平。

狒狒们大可光盘、SSD、磁带机一块上,保存个几十年应该问题不大。

我估计狒狒们数据的大头全是AV。


liutom2 于 2016-9-6 20:05:1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6 18:59

有稳定直流要220干什么,10几v就行了。直接跳过整流降压部分,直接接稳压部分就行了

电力公司真不能供应10几V的直流,除非计算中心不用电网的电,否则必须得交流220V供电呀。

我提出的这些东西,无非是个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大型UPS而已。


钟利时 于 2016-9-6 20:57:5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6 19:04

插一句,古今结合的设备的话,要怎么设计,打字机既当键盘又当打印机,接在电脑上。

我见过这种东西,但没有实际操作过。

根据一些用过的人的描述,大致如下:假设用BASI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

1、主机先读取BASIC语言解释程序(磁带还是纸带就不得而知了,主机的体积大约有一个衣橱那么大,青色的)。

2、电传打字机打BASIC源代码,同时输出打孔纸带。(电传打字机也是青色的)

(是否叫“电传打字机”我不确定,因为它输入输出都是依靠纸带,似乎与主机没有联接。体积比普通英文打字机长一些。)

3、将打孔纸带输入主机解释执行。

4、主机输出打孔纸带。

5、将打孔纸带读入电传打字机,电传打字机打印结果。

这台计算机在1983年左右我第一次在我父母单位见到它,当时我大约只有5岁。计算机操作员还用报废的纸带逗我玩。

后来在1993年左右,在公司的仓库里见到它。在打字机里还有剩余的纸带。


cc5233 于 2016-9-6 21:08:1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6 20:00

现在计算机哪个不是开关电源的,都能适应一定的电压范围的。

适应归适应,要不然机房供电都做得那么到位干嘛..

总归对设备寿命有影响的


cc5233 于 2016-9-6 21:09:5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6 20:01

是这样的,狒狒们带点单片机这类的东西,只要储存条件有保证,几年启封一批,支撑个20-30年是没问题的, …

30年内不怕,30年以后比较怕。

另外,电子管还是很需要,晶体管设备做核心,电子管做外围。


cc5233 于 2016-9-6 21:13:0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6 20:03

其实真正的核心数据反而不多,有人算过,知网的数据大概也就是T级的水平。

狒狒们大可光盘、SSD、磁带机 …

我觉得那种教授上课的视频要多带点去,这方面狒狒都不在行,但是培养人很需要啊。av没关系,未来清掉补其他的。当作空间就是。

如果真这样还是简单的,狒狒不用算人工成本,美国一个工程师一年3万刀工资总要把。10年就30万了。


cc5233 于 2016-9-6 21:15:4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6 20:03

其实真正的核心数据反而不多,有人算过,知网的数据大概也就是T级的水平。

狒狒们大可光盘、SSD、磁带机 …

磁带机存数据,硬盘跑应用。狒狒就那么几个,虽然磁带性能不及硬盘好,但是完全可以忍受。便宜啊。


cc5233 于 2016-9-6 21:17:1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6 20:05

电力公司真不能供应10几V的直流,除非计算中心不用电网的电,否则必须得交流220V供电呀。

我提出的这些东 …

我的意思是没必要搞那么高电压。直接供就行了。


深潜者 于 2016-9-6 21:31:5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6 21:13

我觉得那种教授上课的视频要多带点去,这方面狒狒都不在行,但是培养人很需要啊。av没关系,未来清掉补其 …

视频没必要把?狒狒们刚穿越过去时是不在行,但现在都爬这么长时间的科技树了,怎么可能依旧没经验不在行?

而且一位一般水平的老师比顶级老师视频有用多了,否则网授就能把全日制挤死。

况且你不能光考虑储存视频的问题,播放要怎么办?用那么昂贵的管制资源讲课?


liutom2 于 2016-9-6 21:32:1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6 21:09

30年内不怕,30年以后比较怕。

另外,电子管还是很需要,晶体管设备做核心,电子管做外围。

电子管还是要发展的,毕竟很多模拟电路还是需要的,不过计算机这个事还是别用电子管了,实在太费劲了。

毕竟很多模拟电子设备几个电子管就够用了,你要装计算机,得几千个电子管,这可要了命了,最可怕的是电子管这东西寿命不行,你几千个电子管一个一个的坏起来维护得累死。


liutom2 于 2016-9-6 21:35:0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6 21:17

我的意思是没必要搞那么高电压。直接供就行了。

现在数据中心都是12V直接供电,机器自己带个电池,等于自带电容稳压器,还能当掉电后备电源。

我们电力公司上个变压器,直接220V变成低压再加个整流电路,12V直供。


liutom2 于 2016-9-6 21:35:5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21:31

视频没必要把?狒狒们刚穿越过去时是不在行,但现在都爬这么长时间的科技树了,怎么可能依旧没经验不在行 …

要说起来,带点技术视频总比带几百T的AV强吧?这书里光AV部分也说了不少


深潜者 于 2016-9-6 21:41:4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6 21:35

要说起来,带点技术视频总比带几百T的AV强吧?这书里光AV部分也说了不少

其实都差不多,反正就头几年还有点用,再往后就不需要了。


liutom2 于 2016-9-6 22:11:1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6 21:41

其实都差不多,反正就头几年还有点用,再往后就不需要了。

嗯,估计狒狒们自带的计算机大概很快就会上交储存了,在密封空间里储存时间应该会延长不少,然后大家需要的话拿出几台公用一下就是了。

要不然就临高那环境要不了3年主板全部锈蚀烂掉了。


深潜者 于 2016-9-7 07:08:2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6 22:11

嗯,估计狒狒们自带的计算机大概很快就会上交储存了,在密封空间里储存时间应该会延长不少,然后大家需要 …

前面不是说公用计算机带了一集装箱吗?那几百台自带电脑不上交应该也没问题


深潜者 于 2016-9-7 09:31:42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13:40

这个串行的设计非常简单,串行信号也适合远距离传输。关键是凸轮要能根据0和1与对应位的脉冲轮离合。

至 …

再想一想其实串行是没必要的,近距传输时并行导线较多的缺点是能被忍受的。

而远距传输时显然不宜直接传输方波,如果用调制器转换成音频信号的话,显然并行信号可以直接按各行对应不同频率转换,这比串行方便多了。而在解调时用并联的带通滤波把各频点的振幅转换会并行信号也很容易。


钟利时 于 2016-9-7 10:47:3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7 09:31

再想一想其实串行是没必要的,近距传输时并行导线较多的缺点是能被忍受的。

而远距传输时显然不宜直接传 …

使用串行信号是因为这种机械转盘机构需要逐位累加的特性决定。

这种全机械译码器的串行打印机只是个脑洞设想,实际运行速度应该非常堪忧。

想像中这玩意的打印速度大约是一秒一个字都是理想化的速度。


cc5233 于 2016-9-7 11:02:54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7 10:47

使用串行信号是因为这种机械转盘机构需要逐位累加的特性决定。

这种全机械译码器的串行打印机只是个脑洞 …

比手写还是强上好多好多了。。

现在让你以10K的速度上网你肯定要疯了

但是比起用手抄写10K的字。。


深潜者 于 2016-9-7 12:34:08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7 10:47

使用串行信号是因为这种机械转盘机构需要逐位累加的特性决定。

这种全机械译码器的串行打印机只是个脑洞 …

然而早期的电传打字机就是用机电结构实现的从信号到打字呀!波特率50bps,每分钟能打600字。

而将键盘敲击转化为信号的过程甚至靠的是纯机械传动装置。在键盘上的按键被按下时机械传统结构会五个信号键的某几个按下产生并行信号。


深潜者 于 2016-9-7 12:36:3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7 11:02

比手写还是强上好多好多了。。

现在让你以10K的速度上网你肯定要疯了

但是比起用手抄写10K的字。。

最慢的电传打字机也有50bps的波特率,能实现每分钟100词,而手工抄报嘛……超过20词就相当好了。


liutom2 于 2016-9-7 15:45:2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7 07:08

前面不是说公用计算机带了一集装箱吗?那几百台自带电脑不上交应该也没问题

不是强制上交,而是狒狒们很快就会自动上交,临高那个环境,哪怕是放在元老公寓里也会很快坏掉的。要不就建个元老机房,带空调能除湿的,机器都放在那里,要用的时候去用就是了。


cc5233 于 2016-9-7 16:55:5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7 15:45

不是强制上交,而是狒狒们很快就会自动上交,临高那个环境,哪怕是放在元老公寓里也会很快坏掉的。要不就 …

外派的很多元老肯定都带着走了其实 维护元老个人手里的电脑设备,应该是IT元老们初期几年经常碰见的事情

所以说,不管IT元老是不是酱油,开头几年私下肯定是很受人欢迎的


深潜者 于 2016-9-7 18:27:1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7 16:55

外派的很多元老肯定都带着走了其实 维护元老个人手里的电脑设备,应该是IT元老们初期几年经常碰见的事情

在临高这种环境下常出的应该是硬件上的问题吧?一般IT人士能解决吗?


cc5233 于 2016-9-7 20:51:3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9-7 18:27

在临高这种环境下常出的应该是硬件上的问题吧?一般IT人士能解决吗?

老实话 蛮难。所以设备不能太复杂,组成不能太多。

产品要尽量大陆化,这样才容易找到资料。特别私有化的软件硬件要严格减少,因为这些资料少,外面能找到的更少。而且对人员要求也高。


liutom2 于 2016-9-8 00:19:0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7 16:55

外派的很多元老肯定都带着走了其实 维护元老个人手里的电脑设备,应该是IT元老们初期几年经常碰见的事情

就临高那个环境,6个月机器里就开始长毛,12个月左右线路板就锈烂了。


Brain1127 于 2016-9-8 09:07:5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Brain1127 于 2016-9-8 09:10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9-8 00:19

就临高那个环境,6个月机器里就开始长毛,12个月左右线路板就锈烂了。

海南岛。。高温高湿。。

只能寄希望于小冰河时期温度不会太高。。

高湿度更麻烦,上生石灰包吧

更惨的估计是手机咯。。

PS: 报名时偶使用的手机现在还在继续使用中。作为备用机

以后应该在高山岭大图书馆边上盖一个元老个人电子设备保管中心。。东西放在这里用,使用环境稍微好一点。。


钟利时 于 2016-9-8 12:53:59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6-9-8 09:07

海南岛。。高温高湿。。

只能寄希望于小冰河时期温度不会太高。。

高湿度更麻烦,上生石灰包吧

机房里有空调,空调的热交换器有除湿器的效果。

机房相对湿度不能太低。干燥的环境比潮湿环境对电子器件更危险,因为干燥容易起静电。

由于空调的除湿效果,如果机房湿度太低还要用加湿器加湿。


liutom2 于 2016-9-8 15:31:24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8 12:53

机房里有空调,空调的热交换器有除湿器的效果。

机房相对湿度不能太低。干燥的环境比潮湿环境对电子器件 …

这讨论的是元老私人携带的计算机,这些东西可全都放在无防护的屋子里了。


cc5233 于 2016-9-8 19:26:4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9-8 00:19

就临高那个环境,6个月机器里就开始长毛,12个月左右线路板就锈烂了。

哪有那么夸张…海南人都半年换台电脑么……


liutom2 于 2016-9-8 21:00:4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9-8 19:26

哪有那么夸张…海南人都半年换台电脑么……

在没空调的屋子里用个半年就差不多了,问题是现在有在海南用电脑还不开空调的吗?


plhsj 于 2016-9-10 11:25:13 发表了:

现在还是有手摇式计算机的


深潜者 于 2016-9-12 21:50:59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9-6 13:40

这个串行的设计非常简单,串行信号也适合远距离传输。关键是凸轮要能根据0和1与对应位的脉冲轮离合。

至 …

仔细想下,其实从按键生成信号有个最简单的机械方案:键盘里面做5条触线,每个按键有个五联触点(根据编码的不同,按键下的五个触电中有些是假的不导电),按下按键时触电组与下面的5条触线连通,使其输出高电平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