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663534 求同人和相关工程资料——澳宋良心 广州 六脉渠开挖

北朝旧贴 | xuelindiao | 共 3828 字 | 2016-09-05 | | 编辑本页

xuelindiao 于 2016-9-5 00:11:2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xuelindiao 于 2016-9-5 13:30 编辑

吹牛已经五六次在正文中提到 六脉渠 疏浚 开挖工程,也早早在本卷开头阐述 古代城市向现代演化中公共卫生的关键

——————————————————

中古社会的大多数城市是没有或者很少有合乎卫生的上下水系统的。每到春夏,爆发性流行病就会肆虐一时。因为饮食不卫生造成的“发痧”,甚至成为夏季常见的死亡病因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元老院对大明的城市敬而远之,宁可在荒地上另辟新城居住的原因。文德嗣说:“古代城市,本质上就是一个充满了老鼠、臭虫、跳蚤和各种病原体的垃圾堆。再多的丝绸、大理石和名胜古迹也掩盖不了它散发出的恶臭”。

===============

种种可能题外因素,吹牛一直避而不正面描写。

求有实际现场经验的元老,贡献现代方式改造中古城市下水系统的同人和资料,也顺带给我等小白普及一下热带和亚热带的城市水利系统建设知识!


xuelindiao 于 2016-9-5 00:27:03 发表了:

有个元老 田九九 是专业水处理的。在第二卷 营地 一节出场,展示简单自来水净化的手段。自来水系统

最简单的模式是挖掘渗滤井。不过田九九考虑到要供应的人口数量多,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用水量也较大。所以采用的是比较复杂一些的渗滤廊道给水系统。

  首先在沿河15米的地方,平行着河岸开挖一条集水管沟,集水沟的开挖深度要低于最低水位线1米,管沟内是由多层不同规格的砂、砾石和小碎石组成的滤床,滤床中间埋设集水管道,这种管道在现代一般是用50……100mm直径的打孔PVC塑料管,田九九没这种PVC塑料管,所以采用了混凝土管,用200mm圆径的圆木作为内模,用砾石、细纱和水泥混合后现场浇注成型。这种管道不需要太密实,而是要求疏松多孔,管道接口的地方也不用密封――以便到进入集水沟里的地下水能渗透进管道里去。整个管沟用不少于30mm厚度的泥土进行覆盖。

  最后,在管沟的北面尽头,地势最低处,用混凝土砂浆砌石修筑清水井,渗入集水管的清水最终被流淌到这里沉淀。建筑工程组为这个水井做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盖子。沉淀后的清水用泵泵入高架水塔。水塔的基座是用石块和水泥砂浆砌起来的,上面安装了一个从船上拆下来的十吨水箱,水箱外面涂上了一层用作防水防锈的水泥砂浆。水塔外安装有一个臭氧发生器。这个装置用高频电子装置产生臭氧用于杀菌。臭氧杀菌效果并不比氯气差,而且不需要复杂的电解装置和管道,对人体也没有很大危害。在电解食盐装置没有上马前,这个东西能顶很长时间。

  为了防备台风,整个高塔水箱用粗大的船用缆绳牢牢斜拉在地面上。通往主城区的主输水管道是PVC材质的,因为建筑组规模宏大的地下市政暗沟工程还没开工,这条输水管道暂时埋设在浅沟里。

这PVC管和臭氧发生器不可能放到广州来大规模使用,这属于一代人复制不了的技术,需要量也太大。

下水系统

后来在第五卷 第二十八节 钢铁联合体 出场

红色的土地被挖开了一道深深的沟渠,许多穿着工作服,剃着光头,袖子上带着白色三角标记的特殊劳工正在坑底劳动,铺砌石块。这是整个开发区的大型排水渠,工业 废水将通过各个支渠排放到这条总渠内,再送往废水处理厂。当然季无声知道田九九搞得所谓的工业废水处理无非就是一些多级沉淀、曝气、化学法酸碱中和之类的简单处理――以临高的工业水平,想处理的更好些也很难。

  沟渠即深又宽,排水渠道内完全可以划小船,两旁还修建了可供检修人员行走的便道。

  供水是用大口径钢筋水泥套管输送――为了减少水在输送中被污染的程度。供水管道埋设在同样规模的大型暗渠内,便于未来的检修、更换和安装其他管道、线路。这种沟渠也有一定的军事意义,比如可以隐蔽的投送步兵之类。

  由于临高工业暂时不缺少足够的钢筋水泥来制作覆盖沟渠顶部的预制板,这些渠道有相当长时间只能先作为明渠敞开着。


肥仔曙 于 2016-9-5 12:52:5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肥仔曙 于 2016-9-5 13:05 编辑

整个历程看广州市地方志的城建志,排水工程归城建。

一句话,共产党用了7年时间整治,你国髠贼看着办吧


肥仔曙 于 2016-9-5 13:03:55 发表了:

六脉渠是用砖石砌筑上盖石板的大方渠,始建于何时,已无可考。现存教育路南方戏院内的石镌九曜园图中,已刻有方渠横贯池中,而此渠位置与现存左一脉渠位置相仿,据此可见应在五代时期(907 ~ 960)已有六脉渠的前身。而形成今日的六脉渠系统,当在明洪武三年(1370)三城合一和洪武十三年扩筑北城并建成较完整的老城区之后。

前人称之为六脉渠,“大抵以地面之有沟渠,犹人身之有脉络,必须流通乃少疾病,渠有六,故谓之六脉渠耳。”(《六脉渠图说》)六脉渠,实际是城内排水干渠,它“贯串城内,可通舟楫,渠通于濠,濠达江海,城中可无水患”(《省会城廓图说》)。说明六脉渠对广州城的重要性。相传清顺治庚寅年(1650),耿精忠、尚可喜率兵入粤时,下令屠城七日。为免遭受杀戮,城中居民躲藏在六脉渠内的有六七千人,不幸遇雨,渠水暴涨,几乎全被溺毙。可见,六脉渠在300多年前,已是规模颇大的暗渠了。

历史上,六脉渠几经变化。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总督福康安饬勘修挖,仅存五渠,而且大部分已被民房跨占,渠身全塞。嘉庆十五年(1810),布政使曾燠重疏,把五渠分成十渠。咸丰七年(1857),由于战乱,墙屋毁塌,渠道基本淤塞了。同治九年(1870),布政使王凯泰重浚整治,或恢复原有渠道,或重新开辟新渠,形成六条大渠。修治后,还把它绘成图说,刻碑立于布政使署大门外。到了民国时期,六脉渠的位置和走向如图

0905-六脉渠图.png(427.18 KB, 下载次数: 0)

2016-9-5 13:04 上传

民国时期,也曾对六脉渠作过多次清浚和整理。民国十年(1921),广州市行政委员会拨专款作修渠费用,翌年 1~3月,修整脉渠18563英尺(5658米)。

民国十四年四月,为专责管理六脉渠,在财政局内设立清理六脉渠股,该股于次年七月撤销。民国廿一年7月29日,广州市遭受了一场大暴雨的袭击,六脉渠由于淤塞多时,无法宣泄,城内水深盈尺,特别是东门、北门一带,一片汪洋。灾后,对六脉渠的疏浚治理,又被提出,对已堵塞的渠道,即行修通;建筑物骑占渠道的,酌情拆除;渠身过于狭窄或弯曲的,改直展宽;高低不接的,予以接顺。还规定:每年冬季,对脉渠、东濠、西濠和玉带濠进行清浚一次。民国 廿四、廿五 、廿七年分段进行清理。但六脉渠久已失修,仍然是屡清屡塞。

建国初期,曾对六脉渠进行了全面清疏,但因渠道破损严重,且多在骑占房屋下,清理困难,虽调动大量人力进行,仍事倍功半。 1952年起,结合城市建设,逐步对六脉渠进行改造。有些以新建马路干渠替代,如连新路马路渠代替了右一脉渠中段;应元路马路渠代替了左二脉渠北段及右一脉渠北段;教育路干渠代替左一脉渠南段;德宣西路(今东风西路及盘福路)大渠代替左一脉渠北段右一脉渠北段;吉祥路马路渠代替左一脉渠中段;小北路干渠代替左三脉渠东北段;德宣东天官里(东风中路)大渠代替左一脉及右一脉渠东北段。有些则结合内街下水道进行改造,如雨帽街、莲花井、周家巷、西华二巷、芒果树街、桂香街、贤藏街、马鞍南等内街下水道代替了右一脉的南、中、北段;长塘街下水道代替了左二脉渠南段。至 1959年底,老城区六脉渠的改造全部完成。


kkjjmmkjm 于 2016-9-5 19:25:5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5 19:50 编辑

我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改造老城?

老城利益纠结,挖个渠还要拆违章。

道路也不全是石板路,大多数还是泥路。

为什么不把广州老城当成一个巨型监狱算了。

在卫星图上来看,老城也就长宽各2500米,6个平方公里多一点,再加上城门西的一片城厢。

还不如我们伟大“天通苑”大(长宽3公里)。

也就是说广州老城也就是是一个“天通苑”社区的水平。

为什么不在城东建一个新城算了。以广州大世界shoppingmall为中心。

新规划下水道和道路,还可以预留高架和火车站等基础设施占地。

还是抓紧时间建铁路吧。

3天交通圈以外的统治都是会打折扣的。

广州——香港九龙,和广州——澳门的两条铁路建成

可以慢慢把广州发展成包含广州、黄埔、虎门、东莞、深圳、九龙、香港、佛山、顺德、江门、中山、珠海、澳门的巨型都市群。

QQ截图20160905193024.jpg(392.64 KB, 下载次数: 0)

2016-9-5 19:32 上传

图中,广州的“州”字上的红色块就是老城的四至,“市”旁边的蓝色块就是广州大世界的四至。

有了发达的铁路网(公路也行),

城里面才可以不养活牛、活羊、活猪,

按书里的描写,或历史的记载,古城里其实都是有菜地和养殖场的,否则有钱人吃不到新鲜的肉食。

老城就是一个有城墙的大农村。

铁路建起来,从香港到广州,或者从澳门到广州,都是150公里左右,

如果火车运行速度在30公里/小时,半天就可以抵达。

在珠江上的铁桥一建立起来,对土著那是巨大的震撼,谁还敢反抗钢铁的力量?

铁路会把农村和城市在经济上一体化,比什么政策都要强。

往梅州、韶关、肇庆的铁路会巩固东、北、西三个方向的防卫。(每个方向约300公里)

往雷州的铁路可以把“广州都”和海南紧密的联系起来。(600公里左右)

琼州海峡只有20多公里,再加上临高到海口70公里左右,

从临高到广州,火车、快艇换乘,一天内可以抵达。


肥仔曙 于 2016-9-5 20:38:54 发表了:

logosland 发表于 2016-9-5 20:00

不过新城必建,为了安置疍户,和可能迁都的元老院。

20世纪上半叶生产力条件下尚且没办法做到。


肥仔曙 于 2016-9-5 20:45:45 发表了: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9-5 19:25

我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改造老城?

实际上广州自解放后一直都是东扩的,首先是东湖一带出现我国最早的商品房小区东湖新村

90年代开始的五羊新城和天河城一带的持续开发。

2000至今珠江新城、猎德冼村一带的开发。

其实这是财政问题,有钱有技术有物资就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