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668451 IT组设定工程,请相关专业元老踊跃参与

北朝旧贴 | liutom2 | 共 109958 字 | 2017-01-06 | | 编辑本页

liutom2 于 2016-10-5 20:22:11 发表了:

关于IT组出发时携带的设备,一直没有一个详细的设定,为此我曾经咨询过吹牛,吹牛的意见是未来将出实体书,建议不考虑当前已写的情节进行设定,出发时间修改为2016年,可供IT组使用的资金为2000万。

个人认为设定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设定出发时间以及IT设备的采购时间,因为计算机业发展太快,几个月的时间设备可能就升级换代了,所以必须有一个具体的设备采购期。

2.IT组的主要人员,这涉及到IT组的人员构成,IT组能够驾驭的设备水平及数量,远期IT组可能开发的自产IT设备。

3.主要IT设备的数量,使用资金,包装储运方式。

4.IT设备的部署数量,储存数量,IT组应该有一个详细的计划,能够在尽量长的时间里支持狒狒们的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毕竟这是狒狒们技术含量最高的部门,能维持运行的时间越长,对狒狒们的贡献就越大。

IT组的工作目标是最大限度的维持计算机设备的运行,初步目标是30年,努力目标为50年,争取能够和自产计算机系统实现衔接。


六必治 于 2016-10-5 21:42:38 发表了:

首先要有硅单晶炉,这个是基础


苏林 于 2016-10-5 21:54:08 发表了:

考虑抗震性,最好用固态硬盘。考虑稳定性,最好用机械硬盘。综合考虑,两种硬盘比例2:8


苏林 于 2016-10-5 21:54:30 发表了:

我说的个体资料的储存


kkjjmmkjm 于 2016-10-5 22:13:41 发表了:

要建全套太难了。

还是多买点配件,找个可以长期保存的办法比较靠谱。

比如氩气压力容器保存什么的。

够用50年就厉害了。

单晶硅、胶片、刻蚀用的化学药剂,,,,,,啊啊啊啊,想想就不是500普通人能办到的。

这还只是芯片,

还有硬盘、电容、电阻、电路板、显示屏,

全套设备都没地方去买。


cc5233 于 2016-10-5 22:18:4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c5233 于 2016-10-5 22:22 编辑

我提几个意见,已经写在同人里了 不过没写完

1 存储设备肯定要磁带机,其他的光采购就会破产的。

2 高性能机器比例一定要定非常低。实际上价值一般

3 主力设备是低性能工控机,当然,这个低跟90年代初比是肯定高性能的。

4 哑终端模式才能最大化设备利用率。

5 键盘鼠标使用机械的。

6 支持串口输入输出的辅助控制芯片、单片机要多带点。


深潜者 于 2016-10-5 22:23:06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10-5 21:42

首先要有硅单晶炉,这个是基础

意义不大吧?

就算带个炉子去,临高又能拿它生产多少单晶硅呢?

就算生产了单晶硅,又能去做成什么呢?

以临高的水平,就算有单晶硅也不过是能造出分立晶体管吧?

相比之下拿买炉子的钱,能买更多的晶体管或者集成电路块吧?


深潜者 于 2016-10-5 22:26:4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5 22:18

我提几个意见,已经写在同人里了 不过没写完

1 存储设备肯定要磁带机,其他的光采购就会破产的。

2 高性能 …

哑终端模式很好,不过调制解调器怎么办?

临高现在能造出什么水平的调制解调器呢?

还是说用电传打字机式哑终端,然后靠五线并口传输线直接传方波脉冲?走类似电报的波形模式?


六必治 于 2016-10-5 22:33:4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5 22:23

意义不大吧?

就算带个炉子去,临高又能拿它生产多少单晶硅呢?

就算生产了单晶硅,又能去做成什么呢?

工业硅提纯难度好象不大,难度大的是单晶硅的配套,包括高纯石英坩锅、高纯掺杂等。


kkjjmmkjm 于 2016-10-5 22:39:57 发表了:

多晶硅只能做太阳能板,单晶硅才能生产芯片。

10年前我们弄了一套多晶硅,光主要设备就花了3000多万美金,还不包括厂房和辅助的国产设备。

只解决一个芯片的主要原料是没有意义的。

必须让后辈有能力开始自主研究才是第一代人的任务。

相反,对于IT或其他学科的直接实际应用反而不是那么重要。可以用各种土办法顶上。


深潜者 于 2016-10-5 22:40:54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10-5 22:33

工业硅提纯难度好象不大,难度大的是单晶硅的配套,包括高纯石英坩锅、高纯掺杂等。

能稳定作二极管的工业硅(纯度貌似是99%还是多少来着)貌似直到1941年才被杜邦搞定。之前的硅二极管都是要用猫须找热点的。


k.xerxes 于 2016-10-5 22:41:55 发表了:

资料着种东西还是微缩胶片吧。 硬盘无论是数量还是可靠型都靠不住啊


深潜者 于 2016-10-5 22:44:57 发表了: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10-5 22:39

多晶硅只能做太阳能板,单晶硅才能生产芯片。

10年前我们弄了一套多晶硅,光主要设备就花了3000多万美金, …

多晶硅貌似能做分立晶体管,只要晶粒比较大,能单独切出来。当然这个生产效率就很低了。


punishment 于 2016-10-5 22:51:4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5 09:23

意义不大吧?

就算带个炉子去,临高又能拿它生产多少单晶硅呢?

就算生产了单晶硅,又能去做成什么呢?

单晶硅加电炉可以做掺杂,尺寸不是太小的话剩下的技术难点就是紫外线和光刻胶。这部分跟照相制版原理是相通的,只不过感光材料同时也要是耐蚀刻剂聚合物,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化工水平就差不多了。能做BJT就能做模拟计算机,工控上能解决很多问题了。就算以带芯片备件为主,板子上也需要各种放大器稳压源之类低档管子。


cc5233 于 2016-10-5 23:05:22 发表了:

k.xerxes 发表于 2016-10-5 22:41

资料着种东西还是微缩胶片吧。 硬盘无论是数量还是可靠型都靠不住啊

用磁带 存30年属于不叫事的水平。


cc5233 于 2016-10-5 23:06:18 发表了: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10-5 22:39

多晶硅只能做太阳能板,单晶硅才能生产芯片。

10年前我们弄了一套多晶硅,光主要设备就花了3000多万美金, …

用不着把调子定那么高,30年能做晶体管计算器足够了。


cc5233 于 2016-10-5 23:09:00 发表了:

出发时间不用定16年,09年足够了。


深潜者 于 2016-10-5 23:09:0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5 23:05

用磁带 存30年属于不叫事的水平。

那磁带的目录、文件的索引装到哪里?

现在的磁带机有刻度盘(指示磁带放到哪儿了)吗?


cc5233 于 2016-10-5 23:09:5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5 23:09

那磁带的目录、文件的索引装到哪里?

现在的磁带机有刻度盘(指示磁带放到哪儿了)吗?

你百度下磁盘阵列。

这个不是录像带……你直接想成是种硬盘就行了。


kkjjmmkjm 于 2016-10-5 23:13:0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5 23:06

用不着把调子定那么高,30年能做晶体管计算器足够了。

无论是电子管、晶体管、还是晶片都没有充分的必要。

设备不是关键,

需要计算可以靠大规模的人力。

关键是建立科学体系。

1660英国可是有皇家科学院了,人口基数摆在那里。


深潜者 于 2016-10-5 23:16:2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5 23:09

你百度下磁盘阵列。

这个不是录像带……你直接想成是种硬盘就行了。

磁盘阵列?这里说的应该是磁带阵列吧?貌似磁带阵列都是磁带与磁盘混搭的。


cc5233 于 2016-10-5 23:18:5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5 22:26

哑终端模式很好,不过调制解调器怎么办?

临高现在能造出什么水平的调制解调器呢?

还是说用电传打字机式 …

都用现成的。

设备直接定制多串口就行了。这种设备银行和工业自动化的地方用得很多。

我设计的常规模式是70-90年代的银行电算化模式。就是一台小型机多几个人同时用。

那时候pc性能弱,但是09年低档设备都追的上90年代初的小型机。足够完成任务了

因为不可能大规模铺网络,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设备搞到很低级的机构去用。主要是在一个区域设置一个电算化中心,中心以下的机构靠纸质和电报处理事物,工业口给力的话,上电传打字机,再把需要记录的资料送电算化中心输入到计算机。

能把很多事情的办事效率提升到1天这个级别,很牛逼了。毕竟超过50km的地方没有良好的道路和交通工具显然不可能按1天办事。


深潜者 于 2016-10-5 23:19:11 发表了: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10-5 23:13

无论是电子管、晶体管、还是晶片都没有充分的必要。

设备不是关键,

需要计算可以靠大规模的人力。

计算靠人力是什么鬼?一个工控机的计算能力就超过米国二战的所有人力计算能力了吧?

另外大规模计算(比如制作各种计算表)时,不用自动计算和自动排版的话,可靠性根本没法期待。

巴贝奇开发差分机、分析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代替可靠性不佳的人工计算。


cc5233 于 2016-10-5 23:24:4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5 23:16

磁盘阵列?这里说的应该是磁带阵列吧?貌似磁带阵列都是磁带与磁盘混搭的。 …

磁带阵列,打错了。

小规模使用磁盘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在这部分不用太多考虑安全性问题就会压缩很大的成本。磁盘只作运行用。

带来的资料是很多,几百t起步,但是500人一般一天能读写多少资料?一天看500g视频够多了吧?一天写几万字的书,才几m?对于几百t才百分之几?读写量非常少。磁带存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不动的。都用磁带存,建设一个良好的搜索工具和目录放硬盘上,需要再去磁带那边调就是了。

硬盘这边有2 3个t的空间都足够足够了。


cc5233 于 2016-10-5 23:26:18 发表了: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10-5 23:13

无论是电子管、晶体管、还是晶片都没有充分的必要。

设备不是关键,

需要计算可以靠大规模的人力。

就是因为要建立体系,所以说调子要定低点,元老们把科技树拔高的能力强,但是靠元老横向发展科技不可能太突破规律。


深潜者 于 2016-10-5 23:28:1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5 23:29 编辑

cc5233 发表于 2016-10-5 23:24

磁带阵列,打错了。

小规模使用磁盘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在这部分不用太多考虑安全性问题就会压缩很大的 …

话说绝大部分资料应该都能精简成文字+插图版的吧?视频似乎一点用都没有。

至于搜索工具,既然资料放磁带里了,那磁盘上的搜索工具是不是就只有分类、摘要、关键词搜索功能了?


cc5233 于 2016-10-5 23:40:3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5 23:28

话说绝大部分资料应该都能精简成文字+插图版的吧?视频似乎一点用都没有。

至于搜索工具,既然资料放磁带 …

磁盘磁带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工控机主要用dom卡存储系统和软件,大量数据再考虑硬盘或者单个磁带。

至于视频的价值,我觉得跟你理解的正相反,最重要的莫过于视频和声音。

500废有多少人能正儿八经当个大学教授,而且是教的好的那种?视频学习对于文化相对低的人也更直观。

可以纸质的逐步纸质掉不影响最初的规划。毕竟一开始不可能直接纸质过去。

而it组最大的规划在于计算方面的需求,存储只是个建设方案,因为没办法再变化了。


钟利时 于 2016-10-6 00:11:38 发表了:

我的想法:

(1)为穿越特制的电脑,不要采用已有的成品

(这是一个金手指,也是值得开的金手指。假设该电脑的设计者毕业于国外名牌大学,参与过NASA深空探测器设计,具有设计长寿电子装置的经验。)

(2)低功耗处理器;

(3)外壳散热鳍无风扇设计;

(4)无铝电解电容主板(类似Intel Intel Compute Stick的主板设计);

(5)接线柱式接口(不使用无法生产的USB等接口件);

(6)使用Windows Embeded、Linux系统,减少对SSD的损耗;

(7)显示器是最弱一环,临高电脑的储备一定程度取决于显示器的储备;

(8)小体积,单位容积下携带尽量多的数量。以数量抵消损耗。


kkjjmmkjm 于 2016-10-6 00:23:20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6 00:11

我的想法:

(1)为穿越特制的电脑,不要采用已有的成品

(这是一个金手指,也是值得开的金手指。假设该电 …

严格使用环境的机房可以数倍延长寿命。

恒温、恒湿、无灰尘


kkjjmmkjm 于 2016-10-6 00:30:1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5 23:19

计算靠人力是什么鬼?一个工控机的计算能力就超过米国二战的所有人力计算能力了吧?

另外大规模计算(比 …

没有达到自主生产的那一步,就不应该进行那种计算。

如同一辆A1M1也无法对抗1000辆T34。

计算能力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对计算的需求。

社会是复杂相关的,不是数台电脑能解决的。

只有数台电脑只能满足一些事件的精度计算,无法广泛应用,更别提数据采集和传输自动化。

你单一计算能力强,必然会对数据传输和采集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这种需求是在行政上,必然带来庞大的,无法承受的财政压力和人才水平压力。

要想着做减法、除法,不能一直做加法。


深潜者 于 2016-10-6 07:40:5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5 23:40

磁盘磁带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工控机主要用dom卡存储系统和软件,大量数据再考虑硬盘或者单个磁带。

至 …

    但视频的寿命很低呀!显示屏太小不足以集体授课。投影仪也不可能高强度使用很多年。

    翻印到电影胶片上需要攀很久的技术,等搞定了不知道视频还能不能看了。

    500废不需要具有优秀大学教授的能力,因为能在500废那里上“大学”的都是天才中的天才,才不需要像现在的大学一样授课,自学+答疑+共同研究探讨足够了。


深潜者 于 2016-10-6 07:48:05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6 00:11

我的想法:

(1)为穿越特制的电脑,不要采用已有的成品

(这是一个金手指,也是值得开的金手指。假设该电 …

    普通用户可以靠电传打字机访问,只把显示器留给最需要的用户用应该能维持使用十几、二十年。接下来就有显像管可用了。对于电脑显示器,最难的不是显示器本身,而是信号传输结构吧?

    电脑虽然可以直接连电视,而且早期分辨率不怎么高的电视占用不了太多内存作为帧缓存。但走电视接口的问题就是线缆不能太长,显示器终端就只有在电脑旁边的人才能用了。而临高这点储备电脑,为了充分利用就必须网络化,那些外地用户就很难有显示器终端用了,除非给他们配备个自带帧缓存的聪明终端。


深潜者 于 2016-10-6 07:56:3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6 07:59 编辑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10-6 00:30

没有达到自主生产的那一步,就不应该进行那种计算。

如同一辆A1M1也无法对抗1000辆T34。

计算能力供给不 …

全国范围内的实时数据处理也没你想象的那么麻烦。IBM给美航做Sabre订票系统的时候哪有什么互联网呀。

阿帕网那么晚,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要兼容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电脑。

临高不需要互联网(或者说只有储备电脑层次会互联,而它们互联所用的设备也可以靠从旧时空带来),储备电脑+终端的网络连接就很简单了。


wangyongsk 于 2016-10-6 08:25:2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6 07:56全国范围内的实时数据处理也没你想象的那么麻烦。IBM给美航做Sabre订票系统的时候哪有什么互联网呀。

阿帕 …

感觉一股辐射游戏的废土味道,可以参考辐射1和2里面的电脑么?


深潜者 于 2016-10-6 08:28:32 发表了:

wangyongsk 发表于 2016-10-6 08:25

感觉一股辐射游戏的废土味道,可以参考辐射1和2里面的电脑么?

没那么先进,临高最先能搞定的本土化计算机外设就是电传打字机了。原理上可以理解为一台自动电报机,通过键盘向电脑输入信息,电脑传回的信息被打印在纸上。


kkjjmmkjm 于 2016-10-6 10:18:34 发表了:

我追问一个问题:

如果计算机技术不向规划民开放,那么所有的录入工作都要元老来做?


cc5233 于 2016-10-6 11:19:5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6 07:40

但视频的寿命很低呀!显示屏太小不足以集体授课。投影仪也不可能高强度使用很多年。

    翻印到电影 …

对的,显示设备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办。


cc5233 于 2016-10-6 11:22:52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6 00:11

我的想法:

(1)为穿越特制的电脑,不要采用已有的成品

(这是一个金手指,也是值得开的金手指。假设该电 …

看来大家想法都差不多,接口那个无所谓的,usb坏了可以手工改造成接线柱,反正没必要长期考虑接口的简单易用。


cc5233 于 2016-10-6 11:23:41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6 00:11

我的想法:

(1)为穿越特制的电脑,不要采用已有的成品

(这是一个金手指,也是值得开的金手指。假设该电 …

这种产品问厂家定制就行了,现成的模版给你选。


cc5233 于 2016-10-6 11:25:43 发表了: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10-6 10:18

我追问一个问题:

如果计算机技术不向规划民开放,那么所有的录入工作都要元老来做? …

见过打字机,看过电影的人对不深入接触电脑根本没感觉。

给打字员用的界面都是定制的,你根本不会觉得什么。

只是维护工作基本靠元老。


cc5233 于 2016-10-6 11:38:1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6 07:48

普通用户可以靠电传打字机访问,只把显示器留给最需要的用户用应该能维持使用十几、二十年。接下来就 …

显示的问题 我的想法是

打字员使用的设备是普通打字机和键盘的结合体,输入法采用电报码,五笔也可以的,就是一字一码型输入法。

纸质的材料都是固定格式的,这样可以不靠显示器靠打字机的打印回显。打字机再改造一下,增加一些必要的表示特殊意思的符号。

这种设备给普通人比较难用,但是专业打字员应该掌握的了。至少大规模数据录入应该可以搞得定。

一定数量的这种设备配一个管理员,管理员用显示器,可以给打字员下发人物和查错。

还有就是当时带来的显示器其实完全可以带很多非彩色小尺寸屏幕。

尽可能节约显示器给需要的时候用。


cc5233 于 2016-10-6 11:41:24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6 00:11

我的想法:

(1)为穿越特制的电脑,不要采用已有的成品

(这是一个金手指,也是值得开的金手指。假设该电 …

nasa那种长寿命设计在使用者这边太蛋疼了,因为性能不适合普遍性强的任务啊,nasa都是专门任务专门优化的。


深潜者 于 2016-10-6 12:07:35 发表了: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10-6 10:18

我追问一个问题:

如果计算机技术不向规划民开放,那么所有的录入工作都要元老来做? …

不像划归民开放计算机本体而已,他们可以用终端(电传打字机)呀!


深潜者 于 2016-10-6 12:14:3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6 11:38

显示的问题 我的想法是

打字员使用的设备是普通打字机和键盘的结合体,输入法采用电报码,五笔也可以的, …

用什么电报码?尽量靠拼音或者编码凑合吧。电报码太复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临高需要的不是现代式的、完全自由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做账务管理、自动订票之类的定制型任务即可,这些表格什么的基本上不需要打汉字,光打上拼音大家就能完全理解,比如双拼才只需要打两个字母,比电报码什么的方便多了。


ifaii 于 2016-10-6 13:21:44 发表了:

在下作为一个6年网络运维/服务器运维的工作者,简单说几句

1:使用磁带阵列

纯属想当然,公司一架子的磁带库,这玩意的设计初衷就是用来做备份存储的,体积大读取写入速度慢,随机读取能力为0, 0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想读某个文件时,磁带必须转到那个位置,我估计平均下来没个几分钟是找不到的,还没有翻书快,不要想拿来做硬盘用。微缩胶片? 简直开国际玩笑。

2:带生产线

这也是不可能的,给了一条65NM的生产线,拿过去那也只是一个奇观,一块芯片的生成不是一个生产线就能完成的,君不见一颗螺丝钉都有一长串依赖路径,想做芯片就算把Intel整个公司包括人员搬过去也没法立即开工,原料怎么来 原料怎么加工 提纯, 怎么设计 验证 debug都是需要现代工业社会的支持,是无法独立工作的。人力计算机? 三体看多了。

3:定制设备

   也只有外行才能想出来,首先定制需要有很大的采购规模,才2000W的资金是搞笑吗 光采购成本都不够花,然后有一个预期时间,从设计验证到交货没半年不要想,然后最大问题是这东西通用性不强,只有你采购的这批东西能相互替换配件维修,后期维修成本高。

以下是个人的大体想法:

1. 存储与查询

   首先收集好资料,整理成资料库,把资料库一分为二,存储用磁带库,查询用硬盘库,磁带库就是个备用,基本上不会用,硬盘库作为日常查询用,用企业级SLC固态硬盘 这玩意除了贵些其他都好,在用一个硬盘库作为数据保存用,原始资料库只能读不能写。

2. 计算与网络

  IBM小型机Power 8系来两三台,日常运行一台,其他备用。IBM X3850准备6-8台,内存插满CPU插满双电源估计每台费用20W+, 先用2台主机+一台存储做vm虚拟化,以后如果负载高了加一台主机进来,24小时不间断每台机器运行10年没问题(公司里很多超过10年了),如其中一台测彻底坏了就投入备用设备,确保高可用。当然还要准备一个低端的服务器作为临时或者分支机构使用。

网络方面比较简单,因为总设备就这么多 规模不大,交换机接入就cisco 2918(省钱),核心cisco3850就可以,路由器也用不着什么高级货cisco 2900系列即可。数量上就看大家的意见了,接入层交换机怎么也要几十台,核心两三台就够了 ,在来两套无线WLAN系统(AP+AC)基本上就差不多了,然后准备几套超远距离传输系统,比如ubnt的系统 100KM不是问题,能跨越海峡是必须的。

3.无线电通信

  不太懂

4. 备用设备

  主要看钱,这东西比工业设备轻多了 也没那么占地方

5.发展

   文档资料什么的肯定是要准备好的,不过我建议还是先玩模拟电路吧,数字化短时间是没戏的,这方面请懂的元老来补充。

6. 桌面PC

  还没想好


cc5233 于 2016-10-6 13:31:3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c5233 于 2016-10-6 13:52 编辑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6 12:14

用什么电报码?尽量靠拼音或者编码凑合吧。电报码太复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临高需要的不是现代式的、 …

你误会了

我说的这个解决办法是没有显示器的

也就是说,机械英文打字机显然不可能打出汉字来,那么用拼音会有同音字问题

需要使用1字1码的输入法

五笔应该其实比较好,基本上没有重码问题,对文化水平要求都可以压低

专业练的可以搞到1分钟200字


cc5233 于 2016-10-6 13:46:02 发表了:

ifaii 发表于 2016-10-6 13:21

在下作为一个6年网络运维/服务器运维的工作者,简单说几句

1:使用磁带阵列

纯属想当然,公司一架子的磁带 …

1你别把现代的观念带过去,磁带找文件是很慢,但是 你指望跟现在你上北朝论坛这样使用计算机那个成本你无法接受和长期维持。所以整体上实际的使用效果在90年代早期水平。2 这个肯定的,带生产线是扯淡

3 定制设备根本不用这么多钱,因为有现成方案给你选。这种东西在很多行业根本就是日常用品。

个人想法方面倒是基本上跟我想的差不多

小型机我还是建议放弃,改用X86服务器,好处就是你可以带多几个X86过去 靠虚拟化集群就行了,反正09年的时候虚拟化足够实用了。速度其实真的不是那么重要,稳定,更方便的能找到各种资料、配件才是关键。或者搞LIUNIX服务器,我就是怕维护和使用人员难找。。只能开开金手指。

低端服务器直接用高性能PC代替,这部分主要任务是支持制图和建模,带个50台以内就行了。

网络的话,长距离网桥需要带一批,那种现在用来支持远距离监控传输的,交换机之类的买寿命长的就行,这种网络基本上只能在高山岭和百仞城范围内,其他地方用几个HUB都够了,因为没那么多设备。

pc就用工控机和瘦客户机代替,也就是上面提的定制设备。


金山险马 于 2016-10-6 13:54:2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6 13:461你别把现代的观念带过去,磁带找文件是很慢,但是 你指望跟现在你上北朝论坛这样使用计算机那个成本你无 …

长远看,还是要用Linux。这个东西开原,资料也多。以后用来研究和教学比其他系统好多了。就要最基础的版本。图形界面都不用


cc5233 于 2016-10-6 13:55:42 发表了:

金山险马 发表于 2016-10-6 13:54

长远看,还是要用Linux。这个东西开原,资料也多。以后用来研究和教学比其他系统好多了。就要最基础的版 …

Linux和Linux服务器不是一个概念。。后者是一种小型机的变种


深潜者 于 2016-10-6 13:57:1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6 13:31

你误会了

我说的这个解决办法是没有显示器的

也就是说,机械英文打字机显然不可能打出汉字来,那么用拼音 …

    如果只是做表格或者发固定格式的报文(比如订票报文等),根本不用担心同音字的问题,因为格式和意思都是基本固定的,使用的文字也全是常用的词组和短语,可以理解为用拼音缩写表示汉字词组。

    同音字问题主要是写文章和非固定格式时才容易遇到的。


cc5233 于 2016-10-6 13:58:20 发表了:

ifaii 发表于 2016-10-6 13:21

在下作为一个6年网络运维/服务器运维的工作者,简单说几句

1:使用磁带阵列

纯属想当然,公司一架子的磁带 …

你那个100KM的系统有资料么 看看


cc5233 于 2016-10-6 14:00:1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6 13:57

如果只是做表格或者发固定格式的报文(比如订票报文等),根本不用担心同音字的问题,因为格式和意思 …

那这个就不必列为什么关键问题了,反正都可以培养的

我在同人里都定了1个培养打字员的人才,是我1个同事。正儿八经的省级技能认证,不是那种个人能力,而是一种

操作和学习打字的方法。


深潜者 于 2016-10-6 14:00:4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6 13:46

1你别把现代的观念带过去,磁带找文件是很慢,但是 你指望跟现在你上北朝论坛这样使用计算机那个成本你无 …

话说对于临高,磁带阵列应该只是存储资料用的吧?没人会在磁带阵列里进行检索。

把磁带里的文件的标题、分类、关键词、摘要放到磁盘里预备检索即可。需要找什么文件就从磁盘里根据标题、分类、关键词、摘要等找出其在哪个磁带里,然后传过来即可。


深潜者 于 2016-10-6 14:03:5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6 14:00

那这个就不必列为什么关键问题了,反正都可以培养的

我在同人里都定了1个培养打字员的人才,是我1个同事 …

其实把,与其折腾四位码几十年,不如干脆用英文储存资料和操作计算机系统。等开发出显示器和点阵打字机在跳回来。

四位码就给电报系统自己玩算了。


cc5233 于 2016-10-6 14:05:3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6 14:00

话说对于临高,磁带阵列应该只是存储资料用的吧?没人会在磁带阵列里进行检索。

把磁带里的文件的标题、 …

基本上是这样

主要原因是使用的人次和使用频率其实相当低

需要安排人员进行资料的整理、归类,开发专门的搜索引擎,这个应该是IT组一项日常重点工作。

这样对于专业水平很低的人也能参与到对资料的查找使用中来。毕竟各种事情多了复杂了以及蝴蝶效应越发强大了

需要安排课题组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会很多。。


cc5233 于 2016-10-6 14:08:0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6 14:03

其实把,与其折腾四位码几十年,不如干脆用英文储存资料和操作计算机系统。等开发出显示器和点阵打字机在 …

嗯 反正按需吧。。应该问题不大

00年那会的字符终端设备(一种略强一点的哑终端,无图形显示能力)都能支持5 6种输入法


深潜者 于 2016-10-6 14:21:2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6 14:22 编辑

cc5233 发表于 2016-10-6 14:08

嗯 反正按需吧。。应该问题不大

00年那会的字符终端设备(一种略强一点的哑终端,无图形显示能力)都能支 …

    如果能靠显示器接口近距离直接连接终端机显示器,只要有20世纪上半叶造电视的技术水平,就能轻松搞定中文显示了。当然这要靠计算机直接为显示器输出视频信号来避免在终端机上安装帧缓存,会吃掉不少计算能力。

    不过呢,就算搞不定8~32K的内存(256*256的无灰度黑白屏最少需要8K缓存),也有其他变通的办法,比如采用存储管显示器、或者等离子显示器,它们因为不需要刷新,故而可以用小得多的传输率慢慢发图像过来,也不需要用缓存储存帧信息。当然后者没法向上滚页。

    至于中文输入法,交给主机处理就可以了。显示器哑终端的主要难度就是在显示上,别的都可以推给主机。


cc5233 于 2016-10-6 14:33:1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6 14:21

如果能靠显示器接口近距离直接连接终端机显示器,只要有20世纪上半叶造电视的技术水平,就能轻松搞定 …

我觉得小霸王那种视频输出能力完全就可以满足需要的。。


深潜者 于 2016-10-6 14:40:3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6 14:33

我觉得小霸王那种视频输出能力完全就可以满足需要的。。

卡带机都是什么技术水平的事了呀!


金山险马 于 2016-10-6 15:33:3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6 13:55Linux和Linux服务器不是一个概念。。后者是一种小型机的变种

咳,,,, 一切从简。。别想这回去后还建立啥集群啦工作站啦什么的。。。。  第一没有那个需求,第二,超出维护能力。第三,有那个技术水准的人才不会跑去玩虫洞

最终技术组的人,基本会是业内二三流人才。有一颗学习探索的心就了不得了。上最简单的设备最简洁的系统。带两千颗低性能x86比带几组专业服务器现实多了


cc5233 于 2016-10-6 15:49:33 发表了:

金山险马 发表于 2016-10-6 15:33

咳,,,, 一切从简。。别想这回去后还建立啥集群啦工作站啦什么的。。。。  第一没有那个需求,第二, …

嗯是的LIUNX和X86最容易找人了


ifaii 于 2016-10-6 19:48:2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6 13:58

你那个100KM的系统有资料么 看看

发了不链接,google搜索关键词“airfiber5” 第一个结果就是。

其实还可以实现更远的200Km


liutom2 于 2016-10-6 19:55:23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10-5 21:42

首先要有硅单晶炉,这个是基础

你那是半导体工业,去工业组


liutom2 于 2016-10-6 19:57:5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5 23:09

出发时间不用定16年,09年足够了。

吹牛钦定,就按这个吧,不知道吹牛的实体书修改程度到底有多大。


liutom2 于 2016-10-6 20:03:49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6 00:11

我的想法:

(1)为穿越特制的电脑,不要采用已有的成品

(这是一个金手指,也是值得开的金手指。假设该电 …

以狒狒们的这个资金规模,单独设计一套的成本效费比太低,单独设计的一套价格大概就能买3套大路货了。

散热器的问题更简单,到了临高就找首饰匠开发全紫铜大型散热器好了,反正狒狒们的机房空间也没限制,全部裸体然后装上大型铜散热器,再弄个电风扇吹吹好了。如果铜的还不行,干脆上纯金的好了,这黑科技也配得上一个纯金散热器。


liutom2 于 2016-10-6 20:16:01 发表了:

关于IT组的人员,从论坛长期观察来看,我们真的没有太多的高端计算机人才,这方面的人都忙着赚钱呢,哪儿有功夫来跟我们扯淡?更不大可能跑来穿越,因此IT组成员绝大部分都属于二把刀或者二流人员,绝大部分都是运维水平,开发能力是比较差的。

但是,IT组的成员直接影响IT设备的设定,比如说有人要带IBM小型机,这IT组里一共有几个人能玩的转?难道到了临高一共就一个人能维护这个系统?从安全性角度来说这太不靠谱。狒狒们携带的设备必须是IT组成员至少一半能够维护的了,另外一半人到了临高时空有能力学会维护才行。

所以我建议开个帖子单独统计一下IT组成员,马上就干。


cc5233 于 2016-10-6 20:30:0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6 19:57

吹牛钦定,就按这个吧,不知道吹牛的实体书修改程度到底有多大。

你们这些钦定哪看来的….


liutom2 于 2016-10-6 20:36:3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6 20:30

你们这些钦定哪看来的….

吹牛私聊


apefrank 于 2016-10-6 20:43:45 发表了:

小作坊的硅晶体管器件一致性很值得怀疑,最多弄几个二极管出来,用三极管搭模拟电路基本不用想。

还是老老实实造电子管吧,顺便把CRT也一起研究了。

现有设备的话,可以考虑工控机,至少元器件寿命应该会比一般商用机长,或者找军标的加固型计算机。还有就是带足备件,可以按GJB的可靠性预计手册来计算备件的数量,当然必须是工业级的,缺点是价格比较贵。所有备件必须存储在恒温恒湿环境下,并且有良好隔离,防止ESD和闪电破坏。


cc5233 于 2016-10-6 21:13:4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6 20:36

吹牛私聊

你可以告诉吹牛,没这个必要了。09年很足够了……国际大厂比较新的磁带阵列设备和虚拟化技术实用性比较成熟的版本在09年都发布了。

16年很多老设备都淘汰了,找厂家反而麻烦….


liutom2 于 2016-10-6 22:12:3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6 21:13

你可以告诉吹牛,没这个必要了。09年很足够了……国际大厂比较新的磁带阵列设备和虚拟化技术实用性比较成 …

当时就说过了,吹牛就给的这个设定条件

或者我们可以微调一下,调整到2015年,但不能再往前了。


kkjjmmkjm 于 2016-10-6 22:16:05 发表了:

16年还买那么多电脑做什么?

老板,来30000台华为。


liutom2 于 2016-10-6 22:23:27 发表了: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10-6 22:16

16年还买那么多电脑做什么?

老板,来30000台华为。

如果按2016年出发,那么采购计划大概在2015年初开始,这中间要订货、收货、验货、进行一定的老化测试,然后重新包装。


cc5233 于 2016-10-6 23:20:42 发表了: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10-6 22:16

16年还买那么多电脑做什么?

老板,来30000台华为。

正经生产用途手机根本就是扯淡好么。

你手机给我跑个大型数据库试试?你手机24小时高负载运作着坚持3年试试?

手机跑个cad试试?


cc5233 于 2016-10-6 23:32:4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6 22:12

当时就说过了,吹牛就给的这个设定条件

或者我们可以微调一下,调整到2015年,但不能再往前了。

嘛 也不用太纠结这个,反正书里也没必要具体到写咱们用的是iphone几。

主流应用都是10年代的设备工作在90年代模式。


punishment 于 2016-10-6 23:56:0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punishment 于 2016-10-6 10:57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6 07:16

关于IT组的人员,从论坛长期观察来看,我们真的没有太多的高端计算机人才,这方面的人都忙着赚钱呢,哪儿有 …

实质问题是IT口的问题IT专业的无能力解决,需要弱电、化工、光学和材料专业的来解决,IT专业的来说只能靠使用感受说出一堆外行话出来。

比如上面有个运维还推荐固态硬盘呢,这玩意的工作原理是跟IC老化机制同一个过程,原理上就是消耗品。穿越那年的技术只能花一堆冤枉钱买一堆写上限几万次的玩意回来。

一说带生产线直接奔65纳米去了,敢情PCB击穿保护都不用了。照IT专业的方案十年以后等着电容暴浆傻眼吧。


liutom2 于 2016-10-7 01:06:42 发表了:

punishment 发表于 2016-10-6 23:56

实质问题是IT口的问题IT专业的无能力解决,需要弱电、化工、光学和材料专业的来解决,IT专业的来说只能靠 …

没事,带十万只固态电容好了


钟利时 于 2016-10-7 01:37:26 发表了:

前面说的“定制机”的说法不准确,应该叫“架空机”(假设市场上有这种主机,而且这种配置是可能存在的)

架空机具有下面两种设计的特点。

640.jpg(9.31 KB, 下载次数: 0)

2016-10-7 00:08 上传

641.jpg(27.26 KB, 下载次数: 0)

2016-10-7 00:08 上传

642.jpg(21.53 KB, 下载次数: 0)

2016-10-7 00:08 上传

643.jpg(24.52 KB, 下载次数: 0)

2016-10-7 00:08 上传

TB2KuabgFXXXXajXpXXXXXXXXXX_!!72113487.jpg(114.5 KB, 下载次数: 0)

2016-10-7 01:34 上传

TB2MSOkgFXXXXb1XXXXXXXXXXXX_!!72113487.jpg(60.96 KB, 下载次数: 0)

2016-10-7 01:34 上传


liutom2 于 2016-10-7 11:09:00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7 01:37

前面说的“定制机”的说法不准确,应该叫“架空机”(假设市场上有这种主机,而且这种配置是可能存在的)

这种机器恐怕IT组的狒狒们搞不定,这机器不是买了就完事了,狒狒们必须有能力在未来的30-50年通过维修维持系统能够继续运行下去。


深潜者 于 2016-10-7 12:14:1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11:09

这种机器恐怕IT组的狒狒们搞不定,这机器不是买了就完事了,狒狒们必须有能力在未来的30-50年通过维修维 …

这个所谓的维修也就是更换较大的易损件(大个的电容),打磨较大的触点/触角/接线柱避免接触不良之类的小维修吧?

长期运转靠的主要还是坏了之后换新的。


钟利时 于 2016-10-7 16:14:0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11:09

这种机器恐怕IT组的狒狒们搞不定,这机器不是买了就完事了,狒狒们必须有能力在未来的30-50年通过维修维 …

这种机器根本就没打算修。一块的价格在1000元以内(M5处理器要3000多元),接上显示器就能用。靠数量多替代维修。

我以前从事过二手电脑行当,根据我们的经验:这种纯电路、没有铝电解电容的设计、功率很低的设计,寿命会很长。更关键是它耐储。

典型的例子是任天堂FC游戏机,它是6527处理器8位机。它就是现实中大量存在、并且20年以上仍能正常工作的计算机实例。

不耐储的典型例子是光驱和硬盘。硬盘即使不用,也会消磁。储存寿命在10年。硬盘的盘片不止是一片磁记录材料,盘片上有一些预先写入的伺服信息。储存时间长了这些信息损耗,硬盘就无法正常工作。这种信息是厂家用专用设备写在盘片上,不是“低格”能解决的。

SSD有写入寿命限制,但它是纯电路非常耐储。但Flash ROM有个隐患是:目前还不清楚Flash ROM能将信息保存多久?是否可以随着芯片加电延长数据的存储时间?只能假设它能在储存状态下挺到30年以上。如果信息在Flash ROM里不能维持30年,后果是非常致命的:不仅存在SSD中的数据会丢失,磁盘固件、主板BIOS乃至一些你想不到的设备里的固件都会丢失。

目前为止我知道的存储器当中最保险的是掩模ROM和PROM(一次性写入ROM),这种存储器是最可靠的。但目前市面上由于Flash ROM的优越性能,硬件极少用这种存储器。前面提到的定制机仅仅是利用现有IC产品重新组合定制一款主板,而这种存储器连IC都要定制,比定制电路板更难。

但这个问题可以不考虑,因为小说允许合理的夸张,太较真了就没法编下去了。

要好好考虑的反倒是显示器的问题,因为这种单板电脑比显示器长寿。如果携带一些CRT显示器,CRT显示器的寿命会比较长。


liutom2 于 2016-10-7 17:18:27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7 16:14

这种机器根本就没打算修。一块的价格在1000元以内(M5处理器要3000多元),接上显示器就能用。靠数量多替 …

FLASH,E2PROM这类都是电存储的,其存储的内容都会因漏电随着时间逐渐丢失的,大概是10-15年吧,一个解决办法是用另外一块备份盘每5年就复制一次,只要盘没坏,就可以一直存储下去。

狒狒们使用的电子设备必须是自己能修复的,坏了就扔,这意味着携带的设备利用效率很低,如果能自己修理的话,靠从坏板上拆件的办法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远比坏了就扔效率高的多。

老的计算机设备用的时间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里面使用的材料余量极大,所以TTL电路用20年都不稀奇的,想当年TTL芯片哪怕电源加反了只要没冒烟晾凉了接着用。


liutom2 于 2016-10-7 17:21:1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7 12:14

这个所谓的维修也就是更换较大的易损件(大个的电容),打磨较大的触点/触角/接线柱避免接触不良之类的小 …

IT组至少应该具备主板级的维修能力,除了携带一定的备件,未来还可以拆坏板子上的件来修理损坏不严重的板子。

大概还需要具备金手指刷镀能力,毕竟大量的接插件很快都会氧化锈蚀的。


深潜者 于 2016-10-7 17:33:5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17:21

IT组至少应该具备主板级的维修能力,除了携带一定的备件,未来还可以拆坏板子上的件来修理损坏不严重的板 …

把主机封在无氧环境避免氧化问题如何?比如把空气用燃烧、碱洗、干燥法处理制出氮气,再把主机放在氮气罐里。


深潜者 于 2016-10-7 17:38:3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17:18

FLASH,E2PROM这类都是电存储的,其存储的内容都会因漏电随着时间逐渐丢失的,大概是10-15年吧,一个解决 …

器官捐献法的问题是现有电子设备中芯片的触点焊接不是临高能搞定的吧?

老式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那种侧面触角的芯片很容易拆卸更换。但现在这种放在底面的,以临高的水平是搞不定的吧?


钟利时 于 2016-10-7 18:00:1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17:21

IT组至少应该具备主板级的维修能力,除了携带一定的备件,未来还可以拆坏板子上的件来修理损坏不严重的板 …

存储器信息失效威胁最大的不是文件丢失,而是固件、微码、BIOS失效。现代的硬件往往不是单纯硬件,里面经常会有一些微码、固件存在,这些东西一旦失效后果可比丢文件严重,解决起来非常麻烦。有些器件的微码、固件并不公开,甚至想重刷都无从下手。当年PC3000是第三方破解了一些硬盘控制器的内部指令,实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功能。

对于这种事要么装傻不管,要么开个金手指:元老之中有个类似ACE Laboratory这种水平的人物,这是另一个传奇故事了。

建议的做法是:忽略Flash ROM的实际数据存储时间限制,在重新编写的版本序言里向读者说明这种与实际有出入的情况。


liutom2 于 2016-10-7 18:00:4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7 17:33

把主机封在无氧环境避免氧化问题如何?比如把空气用燃烧、碱洗、干燥法处理制出氮气,再把主机放在氮气罐 …

散热问题怎么解决?如果怕空气的话,弄些真空袋好了。


liutom2 于 2016-10-7 18:01:4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7 17:38

器官捐献法的问题是现有电子设备中芯片的触点焊接不是临高能搞定的吧?

老式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那种侧面触 …

中关村大把维修主板的小作坊,总投资也就几万块,关键在于得有个学过修理的人。


liutom2 于 2016-10-7 18:02:40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7 18:00

存储器信息失效威胁最大的不是文件丢失,而是固件、微码、BIOS失效。现代的硬件往往不是单纯硬件,里面经 …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指望硬盘,SSD这东西也不大靠得住。

狒狒们买上几百斤OTP的高密度ROM怎么样?


深潜者 于 2016-10-7 18:07:03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18:00

散热问题怎么解决?如果怕空气的话,弄些真空袋好了。

用低耗电的无风扇主板,然后把散热片换成平的贴在氮气铜罐壁上,在外面用风扇吹。

当然这个给这个罐子抽真空也可以。


深潜者 于 2016-10-7 18:08:2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7 18:09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18:02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指望硬盘,SSD这东西也不大靠得住。

狒狒们买上几百斤OTP的高密度ROM怎么样?

回去之前先把资料烧到ROM里?

怎么有股卡带机时代的味道了?

话说TB级的ROM阵列还每谁玩过吧?临高能搞定吗?


cc5233 于 2016-10-7 18:09:5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17:21

IT组至少应该具备主板级的维修能力,除了携带一定的备件,未来还可以拆坏板子上的件来修理损坏不严重的板 …

这个事先肯定准备了吧,这种练几年简单的做做应该可以的。


cc5233 于 2016-10-7 18:12:0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17:18

FLASH,E2PROM这类都是电存储的,其存储的内容都会因漏电随着时间逐渐丢失的,大概是10-15年吧,一个解决 …

定期维护,拿出来组装起来开机检查什么的。我想带去的部件肯定是不对称的,比如电源肯定比主板多,外壳却可以省掉只带少数。


liutom2 于 2016-10-7 18:14:4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7 18:09

这个事先肯定准备了吧,这种练几年简单的做做应该可以的。

除非IT组能挖一个有这个技能的人,否则线路板维修最少需要1-2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现学是不大来得及的。


liutom2 于 2016-10-7 18:15:1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7 18:12

定期维护,拿出来组装起来开机检查什么的。我想带去的部件肯定是不对称的,比如电源肯定比主板多,外壳却 …

电源多带点备用电容就行了,没必要带整个电源


cc5233 于 2016-10-7 18:17:56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7 16:14

这种机器根本就没打算修。一块的价格在1000元以内(M5处理器要3000多元),接上显示器就能用。靠数量多替 …

定制老机器肯定可以做到的。

工业需求的有很多老设备还是用老机器。

存储的话,除了中心,其他终端设备不需要太多空间,可以靠工业用的dom卡。

crt的体积会不会成问题?圣船不是10万吨啊。


钟利时 于 2016-10-7 18:38:1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7 18:08

回去之前先把资料烧到ROM里?

怎么有股卡带机时代的味道了?

话说TB级的ROM阵列还每谁玩过吧?临高能搞定 …

TB级不是不可能,电路上比Flash ROM还要简单。日本早就出过ROM只读U盘形式的唱片。

但现实中这种ROM受Flash ROM的冲击,现代人不需要考虑Flash ROM能否存住15年的问题,只看重Flash ROM多次擦写的便利。大容量只读ROM似乎仅适合软件出版,可现实状况是:现在网络应用商店盛行,TF卡大行其道,连DVD、蓝光介质都快没有市场了。这种成本比DVD还要高又不能写第二次的存储器缺乏市场,所以找不到这种产品也正常。(不过这种只读ROM出版物也有个好处——不怕划盘、不需要光驱)


军部走狗斯诺登 于 2016-10-7 19:09:34 发表了:

电脑不要用来起草文件,封存一部分设备,将来修粤汉铁路的时候用来设计大桥多好。


cc5233 于 2016-10-7 19:25:0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18:14

除非IT组能挖一个有这个技能的人,否则线路板维修最少需要1-2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现学是不大来得及的。

这种人肯定要定义一个,就是找不找得到人扮演


liutom2 于 2016-10-7 23:23:4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7 19:25

这种人肯定要定义一个,就是找不找得到人扮演

上讯唯维修论坛上蹲几个月,随便写点东西也够糊弄读者的了。


cc5233 于 2016-10-7 23:47:42 发表了:

军部走狗斯诺登 发表于 2016-10-7 19:09

电脑不要用来起草文件,封存一部分设备,将来修粤汉铁路的时候用来设计大桥多好。 …

前两年肯定会用来起草文件,过了三年还在电脑上起草的文件基本上就是bbs发帖了。


cc5233 于 2016-10-7 23:47:5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23:23

上讯唯维修论坛上蹲几个月,随便写点东西也够糊弄读者的了。

那我去看看。


liutom2 于 2016-10-7 23:55:1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7 23:47

前两年肯定会用来起草文件,过了三年还在电脑上起草的文件基本上就是bbs发帖了。

狒狒们的计算机会越用越多的。

这是因为狒狒们初期控制的地盘和资源都十分有限,随便弄弄就足够了。

占领海南,刘县长就得用自己的笔记本辅助工作了,否则靠手工他3年都干不完。

随着占领广东,需要调配的物资和人力成倍上升,不借助计算机狒狒们就要抓瞎了。狒狒们无论如何都会努力实现现代管理,而现代管理要么有设备,要么有人,狒狒们哪儿来的合格的管理人员?那就只能向计算机要效率了。


钟利时 于 2016-10-8 00:29:0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钟利时 于 2016-10-8 00:34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23:23

上讯唯维修论坛上蹲几个月,随便写点东西也够糊弄读者的了。

这活我的朋友里面倒是有做的。

入门容易,但做好需要技巧。我自己也学着拿废品试过植锡、焊IC。别人给你调好温度、找好模具和钢网,上手试着玩玩还是不难的。但自己独立做就需要学一些专业知识了。

大致设备:

加热台(防止主板焊接时上下受热不均变形);

焊台(固定电路板和焊枪的装置);

调温热风枪(电吹风威力加强版,可以吹出高温热风,加热IC融化焊锡。)

调温烙铁(焊接常规引脚的工具,可以更换多种烙铁头。拿普通烙铁经常焊得焦黑焦黑的,调温烙铁就容易多了。)

焊机(为焊枪、烙铁提供电源并控制温度。有些焊机是热风枪和烙铁多头的)

IC风枪嘴模具(加热特定规格IC的金属风口,这个要带全规格,否则遇到不合适的IC要自己自制,那就蛋疼了);

IC网模(与IC触点吻合的打孔金属板,用于IC贴片焊点植球或刷锡浆的模具。这个东西一定要把用到的规格带全了,否则哭死);

锡炉(简单形容就是一个火锅,只不过里面是锡液。大规模处置电路板的大杀器,比如你想拆掉电路板上全部的原件,或者大规模焊接原件。)

常用耗材:

助焊剂(焊膏、松香、松香液等)

清洗剂(用于清洗电路板上的松香)

细铜丝或细铜网(非常细的多股铜丝或者细铜网,用于拆IC之后清除焊点残锡)

焊丝(焊接常规原件的焊料,比如电容)

锡球(用于焊接触点的球形焊料,用钢网模具定位在焊点处。锡球效果好,但锡球的规格是固定的,无法根据不同焊点变化。)

锡浆(作用类似锡球,用球网模具定位在焊点,刷锡浆,使泥状锡粉固定在焊点。锡浆没有固定形态,比较灵活。锡浆受热后融化焊接触点。)

修硬盘开盘腔、维修光学仪器还需要100级洁净室或者手套箱。但最好准备几台尘埃粒子计数器。有尘埃粒子计数器,临高可以根据自己条件弄一个洁净室,或许只能达到1000级,也比没有强。硬盘在达不到洁净度的环境打开并不是一定就会损坏,只是概率比较大。


cc5233 于 2016-10-8 08:21:0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23:55

狒狒们的计算机会越用越多的。

这是因为狒狒们初期控制的地盘和资源都十分有限,随便弄弄就足够了。

占领 …

起草文件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电脑

真正需要电脑的时候肯定不可能是起草什么文件。


cc5233 于 2016-10-8 08:22:21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8 00:29

这活我的朋友里面倒是有做的。

入门容易,但做好需要技巧。我自己也学着拿废品试过植锡、焊IC。别人给你 …

机械硬盘一般也就用在数据安全性要求相对低的地方了,开盘的需求应该不是很大


liutom2 于 2016-10-8 08:43:37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8 00:29

这活我的朋友里面倒是有做的。

入门容易,但做好需要技巧。我自己也学着拿废品试过植锡、焊IC。别人给你 …

焊BGA的焊台也是需要的,可能的话弄个小型的表贴焊台。

高级点需要焊CPU座的机器,不知道这个要多少钱,实在不行不用也能凑合了


深潜者 于 2016-10-8 12:23:4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7 23:55

狒狒们的计算机会越用越多的。

这是因为狒狒们初期控制的地盘和资源都十分有限,随便弄弄就足够了。

占领 …

只是对计算机终端的需求会越用越多吧?

大部分需要用到计算机的工作完全可以用电传打字机终端凑合呀


adol 于 2016-10-8 17:01:26 发表了:

想在临高开硬盘是不是想得太远了,无尘环境且不说,开盘一般都是磁头出了问题,磁头那些东西就算坏了也没有备件换啊。我觉得思路要改,不能总想着笔记本电脑或者机架服务器用几十年,以10年为限,设计一个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计算需求解决方案来。到时谁的pc能用得更久,或者多台坏掉的pc还能攒出一套能用的件来,那不是更好么。

50年前没有那么强的计算能力的时候,手摇也能搞出原子弹,eniac也能计算导弹轨迹,阿波罗也能登月。我看带大量的工控机还是靠谱的,输出设备是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和印刷设备通盘考虑,只要自动打印/印刷问题解决,没有显示器也是可以凑合的。中文太难,捏着鼻子上英文也行。

至于数据中心的存储问题是另外一个问题,和计算能力不能混为一谈,那个本质是数据资料。解决办法其实是在穿越前就指定详细的工业和科技发展规划,按图索骥画一张科技树和材料/技术依赖路线图出来,一项项从17世纪的技术开始收集资料和制造样机。资料直接转化为纸,我始终觉得关键资料其实没那么多,互联网上数据资料海量,真正有用得其实不多,想整个搬回去有多少存储也不够,选关键的部分,磁带也好胶卷也好,都打印成纸我看也可以。怕穿过去傻眼多带点维普万方是没什么问题。但是穿越之前不能就想着到时候啥问题有万方呢。

所以50-100年内的科技树要确定,一开始怎么从一穷二白搞起来,接下来怎么升级。不说别的,建国时候156项如果能复制出来我看也就行了,多找找这方面的资料比万方靠谱。穿过去之后真发现之前规划漏了什么,那也是头几年就能发现,去万方维普查缺补漏一番也就是了,如果能按路线图发展10年,电子资料都坏了,或者以后又发现缺了什么,也就没什么大碍了。


xuelindiao 于 2016-10-8 17:06:55 发表了:

adol 发表于 2016-10-8 17:01

想在临高开硬盘是不是想得太远了,无尘环境且不说,开盘一般都是磁头出了问题,磁头那些东西就算坏了也没有 …

对!就像本专区讨论临高的帖子都快上3500个主题了,但是能转正的同人就顶多300篇。

干货资料贴也顶多1500篇


深潜者 于 2016-10-8 17:56:43 发表了:

adol 发表于 2016-10-8 17:01

想在临高开硬盘是不是想得太远了,无尘环境且不说,开盘一般都是磁头出了问题,磁头那些东西就算坏了也没有 …

微缩胶卷乃王道。因为胶片能够翻印,甚至能通过翻印制版来印刷。


一般能吃辣 于 2016-10-9 08:32:50 发表了:

1、定制计算机带去简直是作死,万一有个设计缺陷过两年损坏哭都没地方哭,还是得带快下市的成熟产品,配件便宜,有问题市场也替我们测过了,应该买3-4种成熟品牌的服务器,比如各20台,二路服务器反正很便宜。

2、X86架构的虚拟化集群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大量的资料可以用磁带机,就是每周要去转磁带,防止粘连。磁盘阵列是必不可少的,这块很花钱,如果选择小型机应该买二手P570这种成熟低端产品,做集群跑数据库,价格无比合算!扔那跑20年都没事。另外一个特别花钱的其实是机房空调,很贵,可以用工业空调代替,但差点意思,UPS带不带?也很花钱,临高环境没UPS恐怕也不行,电池还会老化。

3、IT业应该是干的很憋屈的,专业人才少,还替代不了,想转行还不那么容易,而且肯定是越干越衰退,不及早谋划很痛苦


cc5233 于 2016-10-9 10:22:33 发表了:

一般能吃辣 发表于 2016-10-9 08:32

1、定制计算机带去简直是作死,万一有个设计缺陷过两年损坏哭都没地方哭,还是得带快下市的成熟产品,配件 …

设备寿命不足,没办法搞的。

所谓定制设备,也就是选方案而已。


cc5233 于 2016-10-9 10:25:15 发表了:

adol 发表于 2016-10-8 17:01

想在临高开硬盘是不是想得太远了,无尘环境且不说,开盘一般都是磁头出了问题,磁头那些东西就算坏了也没有 …

没法确定,谁在明朝末年有过全面的经验?对吧。


一般能吃辣 于 2016-10-9 17:30:0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9 10:22

设备寿命不足,没办法搞的。

所谓定制设备,也就是选方案而已。

我的意思是说成熟稳定的商业设备足够用了,因为在它们崩溃之前,外围环境设备肯定先撑不住的,空调和UPS都用不到那么久,现代设备还离不了这些环境,我个人觉得20年都已经是开金手指了,不要说笔记本等个人电脑,肯定过半数都已经报废了


深潜者 于 2016-10-9 17:41:35 发表了:

一般能吃辣 发表于 2016-10-9 17:30

我的意思是说成熟稳定的商业设备足够用了,因为在它们崩溃之前,外围环境设备肯定先撑不住的,空调和UPS …

外围设备不难自产呀!怎么会撑不住?

空调临高现在不就已经能造了?

UPS可以采用自备电源+重飞轮发电机稳压,不是非用现代技术不可。


一般能吃辣 于 2016-10-10 09:43:4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9 17:41

外围设备不难自产呀!怎么会撑不住?

空调临高现在不就已经能造了?

UPS可以采用自备电源+重飞轮发电机稳 …

临高产的空调离机房空调差距太远,湿度就要把服务器全毁了


深潜者 于 2016-10-10 12:16:51 发表了:

一般能吃辣 发表于 2016-10-10 09:43

临高产的空调离机房空调差距太远,湿度就要把服务器全毁了

再加额外的湿度控制系统呗!就算是用石灰干燥器降低湿度也是值得的。


一般能吃辣 于 2016-10-10 15:35:0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0 12:16

再加额外的湿度控制系统呗!就算是用石灰干燥器降低湿度也是值得的。

打算完全靠人力是吗? 每一个小时派人去看一圈,土电源是不是在正常运行,(怎么也得放3路土电源,否则不放心),然后看看土空调是不是还在制冷,机房温度是不是正常,然后还要放几个蒙好纱布的生石灰盆,看看土造的湿度计是不是正常,湿度计还得放好几个,万一土造湿度计自己就坏了……


钟利时 于 2016-10-10 16:05:0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0 12:16

再加额外的湿度控制系统呗!就算是用石灰干燥器降低湿度也是值得的。

空调换热器温度低于露点温度,会不断凝结空气中的水,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空调和室内的热源相互作用就是一套冷冻除湿机。

机房的湿度不可能比外面大,只会比外面小。相对湿度太小容易起静电,对电子产品不利。在相对湿度过低的情况下,还要加湿。


六必治 于 2016-10-10 16:18:3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6-10-10 16:23 编辑

不是搞it的提出一种it建设思路,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以下是相关资料:

云集装箱研究报告

根据近期网络收集和与厂商交流的信息汇总如下:

一、背景

①        Sun最早提出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概念,并于2006年秋季推出了全球首个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Blackbox.,在Sun被Oracle收购后偃旗息鼓。

②        2010年被认为是集装箱数据中心概念落地的转折年。微软、Google等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③        涉足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厂商和公司,国外:思科、戴尔、Google、IBM、惠普、微软、SGI;国内:华为赛门铁克、世纪互联、天地云箱科技、浪潮、富士康

二、应用情况

目前集装箱产业根据应用分为:自用,供应商和数据中心服务商三种:

①        自用型

代表厂商是Google.,Google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主要是自用的,不具备通用性。Google习惯自己设计和开发服务器、存储系统等。从2005年开始,Google就在数据中心里采用了集装箱式设计,每个集装箱能容纳1160台服务器。Google集装箱数据中心有许多特别之处,比如它不像一般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那样配备UPS系统,而是为服务器配备12V的电池。

②        供应商

这类厂商很多,包括IBM、惠普、SGI、Oracle等。虽然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规格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提供标准的40英尺集装箱数据中心。为了满足一些特殊用户的需求,惠普等厂商也开始提供20英尺集装箱数据中心方案。20英尺HP POD集装箱数据中心方案的起始价为60万美元(不包括内部部署的IT系统),这对于那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这类厂商是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的核心力量,引导着集装箱数据中心相关技术的发展潮流。国内的富士康,华为赛门铁克,天地云箱科技、浪潮等也推出了集装箱产品,并且有几个尝试性的客户。

③        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

便于移动、即插即用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对于提供灵活的数据中心外包服务来说是锦上添花。2010年,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正式投入商用。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采用类似航空业的“湿租模式”,提供运维团队的整体外包服务,从而降低了数据中心外包服务的门槛。得益于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便利性,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在服务模式上实现了创新。

三、特点及传统IDC对比

①        多        采用高密度设计,计算容量5倍于同面积传统机房

②        快        可按需、分步、快速部署,及时应对动态业务需求

③        省        一是指省能耗,集装箱的PUE值可降至1.5,能耗节约可达30%,二是指省空间,节省75%空间,降低TCO。三是省精力,集装箱即插即用的功能模块组成,让IDC从工程变为即用产品;

注:使用集装箱数据中心必须具备以下基础条件:安装场地,电力供应,空调供水,网络。

         传统数据中心        集装箱IDC

(以云立方为参照)        对比分析

样本        32个标准机柜,服务器可用机位在300U左右;

配置发电机;        产品型号:CCDC-100-A ;

6个54u机架,服务器可用机位在300U左右;

配置UPS电源及空调系统;        

占地面积        占地约300平米的传统数据中心        占地约30平米的云立方集装箱        纯机房面积,不含外市电,油机,及配套的管理用房

建设成本         机房选址:占地300平米左右

机房设计:需要考虑基础建设,设计复杂

机房装饰装修系统:防火、防水、防漏电、防雷击

机房供配电系统:使用与集装箱一致的产品

弱电监控系统:内部结构复杂,距离长,成本高

消防系统:施工量大,成本高

UPS及蓄电池:与集装箱大体相当

精密空调:成本低

发电机:成本低,必备

机柜:简单,造价便宜        机房选址:占地30平米左右的平地

机房设计:标准化设计

机房装饰装修系统:防火、防水、防漏电、防雷击

机房供配电系统:使用与传统机房相一致的产品

弱电监控系统:内部机构简单,布线简单、距离短

消防系统:比传统机房技术高端,但管控面积小,总体费用低

UPS及蓄电池:与传统机房成本相当

精密空调:与传统机房成本相当

发电机:根据需求选配

机柜:非常简单,造价便宜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和传统数据中心的内部架构基本相同。都是以电力的稳定性和空调的制冷能力为基础,在保证网络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合理的布局各设备的位置,但是传统机房需要基础建设,占地面积过大,导致机房内部部署复杂,使得成本过高。据我们的工程师测算,传统机房的造价比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平均高20%-30%

建设周期        从设计到选址,从选址到设计,从设计到建成,平均时间在2年左右        标准化设计,30平米占地面积,从设计到部署时间可控制在2-4个月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大大节省建设时间,可以实现快速部署,建造时间仅为3个月左右

灵活性        建造规范,结构结实稳定性好。一次性选择,终身使用。用途不可变        安装简便,可根据需求整体移动。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安装简单,灵活性高,可以在1天内安装完成

功率密度        IT设备安装密度低,单个机架平均装10~15U的IT设备

机架的功率密度可达到2.5KW/机柜

占地总面积300平米        IT设备安装密度高,每个机架可安装50U的IT设备

机架的功率密度可达到15KW/机柜

占地总面积30平米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使用了大容量机架,且机架的功率密度可达到15KW/机柜,远远超出传统数据中心。

资源的节能减排        PUE在2.0左右        PUE在1.5左右        PUE值越大,代表能源损耗越大,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低于传统机房。

功能扩展        一次性部署并布线,在扩容时需要重新设计各种线路,并重新施工,造价比较高        模块化设计,扩容时按需扩容即可        由于传统数据中心灵活性差,在设计过程中包含所有设备的容灾冗余,所以在设计会存在的成本的浪费。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采用的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平衡的系统设计方法,具有恰如所需的供电、冷却和计算能力和良好的扩展能力。

最终用户设备兼容性        可支持任何设备        目前只能提供标准机柜,支持800mm深度的服务器        

安全性        大楼具备安保、防火、防盗、防水等措施        采用户外部署存在安全隐患。楼内部署无。        

可维护性        24小时专人值守

值守人员须定期巡视

专职工程师作为技术保障

设备需按类别找特定商家定期维护        无人值守

专业详细的监控平台,随时可见各种问题

24小时客服电话,专业的技术人员值守

专业运维团队        作为产品,世纪互联的云快线集装箱的售后保障更具优势

四、应用分析及建议

由于集装箱数据中心的特性,决定了其适用对象是设备较统一,自用为主的企业。从目前只有google和微软大规模使用,其他大多是尝试性应用也得到了证明。

电信运营商如何应用这一新兴产品,以下是一些建议:

①        利用电信退网端局,发展托管客户

光进铜退实施后电信很多端局富余的电力和机房能够满足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安装条件,利用这种模式可以弥补客户对IDC资源的紧急需求,且与现在的星级机房形成价格梯度,覆盖更多的客户群,但是IDC业务目前是以用户托管为主,是否采用集装箱的主动权主要在用户,客户的需求需要引导,集装箱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技术和市场进一步成熟。

②        内部应用

目前电信运营商正在进行云计算技术探索,并且已经确定了发展IAAS和CDN业务,集装箱数据中心快速部署和节能的特性可以帮助运营商快速在全省各地市机房部署IAAS和CDN节点,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附件:主要厂商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资料

1.        Sun BlackBox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开山作

    世界上第一款向公众面市德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当属Sun的BlackBox,当这个大家伙在2007年底登陆中国的时候,着实让无数的用户和记者兴奋了一下。照片上这个让卡车拖着的家伙就是 Sun面世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卡车的上除了安放了这个数据中心以外,还放置了一个专门用于循环水冷的水箱。

    在SunBLackBox中,部署了多达250台服务器,提供了超过7TB的动态内存,超过2PB的磁盘存储,强大计算性能足以满足任何应用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建设一个同样的传统数据中心,Blackbox只需1/10的时间,以及1/100的建设成本,Blackbox所有的系统需求是一根电力线和一个Internet接入,另外加上一根供水管和一个外部冷却器,使客户可以快速部署Blackbox。它的供货周期应在数周内,而不是数年内。此外,它还必须便于移动,极其灵活,可通过一般的装运方式轻松进行运送,让客户可在任何地方部署——如灾区或水力发电厂附近,这与传统数据中心地点的豪华与奢侈形成鲜明对比。每台Black Box的售价大约35~50万美元。

2.        google数据中心

视频介绍:http://v.youku.com/v_playlist/f5728396o1p55.html

2005年开始投入使用,每个集装箱部署了1160台设备,采用定制化设备和多项节能措施,具有极高的PUE水平。

3.        微软——最大的数据中心

微软所有。它在芝加哥开设的数据中心总面积为70万平方英尺(约为6.502万平方米)。如果只开启数据中心一半的服务器,其能耗也将达到30M瓦,是普通数据中心的数倍之多。

在这个数据中心的第一层放置了多达56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内放置了1800到2500台服务器。其中所有的服务器都被封装进了集装箱中。

   到目的地点后,集装箱也留在了该地,成为服务器的“容器”。

    虽然集装箱是沉重的(装满了服务器后的集装箱尤为沉重),但是在数据中心上方的滑轨让这些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移动起来非常便捷,只需要4名工人即可完成。如下图所示,8小时后,这些服务器就会启动并且正常运行。

4.        SGI(Rackable Systems)Ice Cube Air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Rackable Systems收购了SGI并保留其名字,于是现在的SGI也开始涉足这个业务。

在拉斯维加斯Gartner数据中心大会上,SGI公司展示了新的ICE Cube Air模块化数据中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例如:门的位置放在了侧面而不是原来的背面,通常这可以使机架间的行距更宽。

SGI Ice Cube Air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这是老款“冰立方”数据中心,新的产品名称添加了Air字样

新的ICE Cube Air集装箱可移动性稍差于SGI在五月份推出的20英尺和40英尺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与其不同的是,SGI给ICE Cube Air单元的定价为99000美元的。

5.        IBM Portable Modular Data Centre

    IBM公司称其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为Portable Modular Data Centre(便携式模块化设计数据中心),从下图可以看出其外观的模样,至少这个集装箱从外部来看更像是艺术设计。

    在IBM Portable Modular Data Centre集装箱数据中心内部则装备了能源、冷却、紧急电力供应设备以及来自IBM的合作者 Anixter, CommScope, Eaton, Emerson Network Power, Panduit, Schneider Electric, Siemon和Vette等公司的设备。

    IBM称其可以在8到12星期内使用多个集装箱部署一个面积约500到2500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这要比一般而言的建设数据中心速度要快的多。IBM称目前的集装箱式设计数据中心有两种型号,分别是20英尺和40英尺两种,你只要把它放在一个有电力系统、冷却系统和网络接入的地方即可,即使你把它放在沙漠也行。此设备内部最大可放置19个机架,也就是可约放置798个1U服务器,如果使用IBM的刀锋服务器则可放置约1596个。功耗则是每个机架30千瓦左右,总功耗约为410千瓦。产品剖面图如下:

    IBM称20英尺大小型号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如果使用最便宜的X64服务器,售价约45万美元。

6.        HP集装箱数据中心——小型集装箱更节约空间

    HP最新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属于一个小型集装数据中心版本,这一次的产品利用了标准的、长度20英尺的船载集装箱,外型尺寸只有首款产品的一半大小。

    HP希望这种小型系统较低的起步价会吸引更多的客户。而且尺寸缩小后也更容易交货,因为在全球的某些地区,其道路状况无法通行HP原先重达10万磅(约45吨),长度达40英尺(约12米)的集装箱,HP的一位产品经理Jean Brandau说。

    HP称此类产品为性能优化数据中心,或POD。首次发布是在2008年中,但落后于Sun。销售此类数据中心的厂商还有IBM和Rackable系统,而戴尔有时也会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定制。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快速增加更多存储和计算能力,而无须投资兴建新的数据中或者扩展现有场所的方式。HP的20英尺POD产品可以容纳10个机柜,而40英尺POD则可以容纳22个机柜。集装箱内也可容纳高密度计算设备,HP称,20英尺的集装箱可为每个机柜提供平均29千瓦的电力,最高电量可达34千瓦。而普通数据中心每个机柜的供电量一般只有12千瓦左右。

    集装箱的冷却系统效率也很高。在集装箱的盖顶上装有4个可变速风扇,每个机柜还配有测温感应器,风扇速度可根据每个机柜的实际温度进行调节。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到刀片系统,因为刀片系统非常耗电,而且需要较高的冷却密度,”Brandau说。

    HP在设计40英尺集装箱时,显然想到的是一切大的互联网公司,例如Google和微软,但是其他很多客户却并不需要这么大的容量。

    为了让集装箱更容易交运,HP还在20英尺型号的外面又罩了一层可进行部分操控的金属外壳,而40英尺型号则没有。

    其他的厂商,包括微软在内,也在使用这种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中心的标准构建模块,因为他们需要快速地扩充新的容量,而且封闭式的设计也可获得较高的能源效率。

    “这种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虽然不是一种高容量产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很好用,”IDC分析师Jean Bozman说。其他的好处还有,使用集装箱可以在企业主数据中心之外建立独立的灾备站点,或者用于军队、油气公司等的野外作业。

20英尺集装箱的目录价格是6万美元,仅及40英尺型号价格的一半。不过如果内部装满机柜,其价格也会很轻松地飙升到数百万美元。

7.        世纪互联-云立方

    中国首个集装箱数据中心由中国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世纪互联创造诞生并投入使用。

云立方数据中心缩短送风距离,空调安装于服务器机架之间,缩短送风距离,减少了送风过程中的冷量损失;提高冷通道温度:将冷通道温度提高到24℃,减少精密空调耗电量,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冷/热通道完全隔离,可以防止冷热空气混合,减少冷量损失;新风系统,仅在人员进入箱体时开启新风机,既保证了操作人员的舒适,又缩短了新风机的运行时间;云立方内外安装隔热保温材料,冬季不结露,夏季冷量不外泄;云立方外表面喷涂反射隔热涂料,夏天防止太阳直射使箱体内温度升高。其它节能措施:无人时关闭箱内照明。

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实现了高密度IT设备布置,每个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可容纳912台1U服务器,这相当于127个传统机房机柜(1.5KVA/rack)的容量,可以适用于深度不超过800mm的所有服务器。采用UPS集装箱单路N+1供电,电池后备时间10分钟,PUE值低至1.07,专业的一站式数据中心服务使客户受益最大化。

8.        浪潮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

今年4月7日,国内厂商浪潮在北京正式发布首款云数据中心产品——“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该产品是浪潮针对云计算应用趋势,立足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创新,推出的移动式、集装箱标准化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这也是继浪潮去年8月发布云海战略以来 ,推出的首个战略性产品。

浪潮“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

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Smartcloud将供电、制冷、散热、IT等所有模块集成到一个标准集装箱内,它分为IT设备集装箱和辅助设备集装箱 ,有20英尺分体式和40英尺整体式两种标准形态,可耐受-40℃和60℃度极端环境温度,抗7级以上地震。

该产品体现了浪潮对于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的全新理解,将数据中心以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实现数据中心产品化,可以随买随用,即插即用。以集装箱为单位,工厂预装,批量制造。云海采用一体化设计生产,所有的装配、调试工作全部在生产车间装配完成。设备到达用户现场后,仅需要接上水、电、网络等基本线路,即可正常工作并向外提供服务,是当前中国第一款数据中心产品。

9.        富士康集装箱数据中心

在今年召开的IDF 2011技术峰会上,富士康首次亮相了Patent Cloud集装箱数据中心,这也是英特尔和富士康联手打造的一款集装箱数据中心。

富士康集装箱数据中心首次亮相IDF2011

英特尔架构事业部副总裁、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施浩德在英特尔IDF主题演讲中透露说,“该数据中心可以在6周内交货,里面包含了4500多颗内核。它支持单点登录,可以轻松监测公共云和私有云。而且提供强劲的备用电源支持。”

集装箱数据中心的远程管控

    企业IT管理员还可以远程监控集装箱数据中心,并且利用具体应用的使用率来调控运行服务器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有效降低能耗。

集装箱数据中心数据监控

集装箱数据中心远程监控

集装箱数据中心视频监控

数据中心监控

     目前富士康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已经在企业内部开始使用,,而且此次露面也意味着富士康将吹响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推广的号角。

10.        思科集装箱数据中心

经过数月的潜心设计,网络巨头思科在今年5月推出其第一款集装箱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的发布预示着思科正式进入了小型数据中心市场,成为惠普、IBM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停放在北卡罗莱纳州三角技术园的思科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此次推出的思科集装箱数据中心采用了40英尺柜,内部最多支持16个机架。在客户提交订单后,思科能够据此在120天内完成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并交付到用户手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集装箱数据中心采用了安放在机柜底部的冷却回路系统设计,将散热通过机柜底部的冷却管进行降温,再通过每个机柜背面3个大型的风扇使气流不断地循环,保证整个机柜温度不会过热。

11.        惠普集装箱双子星

在本月的惠普2011 DISCOVER大会上,惠普展示了最新的集装箱EcoPOD,旨在弥补先前产品在维护性方面的不足。它通过信号将两个40英尺高的IT容器相连,把它们组成一个双宽度的数据中心集装箱,从而产生了一个额外宽度的热通道。技术人员在该通道上可以自由出入,并有利于维护设备。

集装箱EcoPOD

集装箱EcoPOD中的热通道

这种集装箱“双子星”式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传统集装箱数据中心不利于管理员进出进行设备维护的问题,因为集装箱数据中心所采用的集装箱本身是用于货物运输而设计的。

12.        天地云箱科技-云箱

云箱是北京天地云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云箱”)设计生产的集装箱式机房系列产品的统称,其利用集装箱为载体,在集装箱中放置机房运行环境所需的各种设备,比如动力设备、制冷设备、消防设备、监控设备等。

一体式云箱

将动力设备(UPS、ATS、配电单元等) 和服务器等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放置在一个集装箱。放置动力设备的区域称为动力区,放置服务器等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区域称为IT 区。

一体式云箱示意图

分离式云箱

分离式云箱的特点是将动力设备(UPS、ATS、配电单元等) 和服务器等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集装箱内。放置动力设备的集装箱称为动力箱,放置服务器等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集装箱称为IT 箱。

分离式云箱布局图

13.        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CS

  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ata Center System(DCS)是一款集成了电源配电、环境监控、冷却系统、机架、布线、消防、安防等基础设施的箱式IDC产品。该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快速部署能力,部署手段灵活、机动;其空间紧凑,提升了单位面积的设备部署密度;同时具备优越的节能特性,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尺寸:40英尺 容量:10个42U机架 PUE:1.2~1.45

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CS通过模块化的设计,采取工程预安装的方式,在工厂中直接安装电源配电、环境监控、冷却系统、机架、布线、消防、安防子系统等,并且能够支持陆运、海运、空运等多种运输模式。其部署时间只是传统数据中心部署时间的1/4。

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CS具有更高的设备单位密度,在其13.5平方米的内部空间中可以放置600个CPU、2880GB内存的服务器以及1824TB的存储系统。它采用冷热风道隔离的设计,其独特的风道设计能够提高制冷效率,PUE值为1.2~1.45。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CS能够节约40%以上的制冷消耗。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CS最高能够进行3层堆叠,从而降低数据中心的单位场地建设成本。


cc5233 于 2016-10-10 16:44:29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10-10 16:18

不是搞it的提出一种it建设思路,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以下是相关资料:

云集装箱研究报告

根据近期网络收集和 …

这个东西太现代化了。。我们要的是不那么现代化的。。


cc5233 于 2016-10-10 16:46:23 发表了:

logosland 发表于 2016-10-10 15:39

我只是绝对为啥不用军用笔记本电脑?那个价格是普通电脑的8-4倍,但数据存储久,够耐噪。。。传没有百吧 …

没用的 军用电脑还差不多 军用笔记本直接拉倒

跟笔记本沾边的基本上都是拉倒

因为笔记本为了缩小体积使用了很多更复杂更不可靠的东西


Brain1128 于 2016-10-10 16:52:08 发表了:

IT组兼职的元老过来看。。

集装箱数据中心肯定不合适。这种东西穿越前根本没法买到。国内估计需要企业去开证明,国外不一定卖给你。

如果以冯诺曼体系的计算机来看,计算机先分成几大部分:

运算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

CPU运算器技术复刻难度最高,但是CPU等运算部件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算比较皮实的玩意儿,而且即使是本位面现在看起来很古老的386,486,放到60年代速度完爆所有CPU,更别提放到17世纪,那就是黑科技。所以说,我们可以考虑牺牲一些性能,使用耐用度更高的工控CPU作为系统核心CPU。尽量延长使用寿命。

存储器在三大件里面寿命适中,技术复刻难度居中。存储我的建议是: 小型磁盘存储阵列,加磁带做长期存储。

在条件满足的时候尽快开展磁介质存储器的复刻工作——磁环存储器和磁鼓存储器。

IO设备寿命最短——就液晶显示器而言,不过技术复刻难度最低。键盘理论上只要有基本的二极管三极管元件就可以考虑制造了。输出设备可以考虑用电传打字机替代显示器,也可以尽快开展阴极射线管的开发。

资料从非计算机系统中查询出来是一门技术活——目前国内只有图书馆学才做这方面研究,简单而言涉及到编目和索引技术。

我们只能考虑用半人工半自动化的那种——类似于本位面80,90年代国内环境。


六必治 于 2016-10-10 17:01:2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0 16:44

这个东西太现代化了。。我们要的是不那么现代化的。。

呵呵,只要是计算机就没有不现代化的,这个门槛很高。

以我的认知,从没有计算机到远古时代的大型机、apple II的难度 要远远小于 8086到奔腾IV的难度


xuelindiao 于 2016-10-10 17:02:53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10-10 16:52

IT组兼职的元老过来看。。

集装箱数据中心肯定不合适。这种东西穿越前根本没法买到。国内估计需要企业去开 …

让北美的  时大夫 和钱夹兄弟 去开个皮包公司 搞定!


Brain1128 于 2016-10-10 17:06:18 发表了:

xuelindiao 发表于 2016-10-10 17:02

让北美的  时大夫 和钱夹兄弟 去开个皮包公司 搞定!

你以为这种东西在北美就能随便买了?

09年米帝已经有爱国者法案了。一不小心被FBI找上门抓共谍/朝谍。

别忘记了,一直到现在,从理论上说高性能计算机对中国还是不能出口


Brain1128 于 2016-10-10 17:24:41 发表了:

logosland 发表于 2016-10-10 17:14

搞个负责数据存储吧,蓝光碟可以存数据100年,只要不惜高价买蓝光碟和读取光驱,然后要专门保存管理者, …

光盘在所有存储设备中寿命是最不靠谱的。普通商业销售的成品盘用个一二十年就差不多了。如果是可刻录的寿命再减半。。

要是保管条件差点5年都难说。

另,09年蓝光盘好像标准还没最终确定。


Brain1128 于 2016-10-10 17:27:44 发表了:

logosland 发表于 2016-10-10 17:23

他买来自用或者大船然后被劫持。。穿越。。

你以为FBi会相信你这种说法么?

高性能计算机和CPU现在还在禁运名单中。老大哥看着你。去年刚刚添加上了intel 的Phi


cc5233 于 2016-10-10 17:33:0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c5233 于 2016-10-10 17:35 编辑

logosland 发表于 2016-10-10 17:21

你真低估了军用笔记本电脑的tough程度,我国安局的亲戚说他们用的就是某公司生产的他用了十多年,规定数 …

我现在用的这台HP的电脑也10年了

我单位现在还有能用的奔3电脑,而且是那种好多年24小时开机一直工作的。

有什么稀奇

军用笔记本是加固过的可能安装有安全方面的硬件措施

笔记本都是为了便携的,并不适合临高


flywhc 于 2016-10-10 18:16:04 发表了:

光盘的确是各种介质中最不靠谱的,温度变化、光线等都可能导致光盘失效。甚至U盘都比光盘强。

100年那绝对是理论上的,实际上2年就有废掉的,很少超过10年不损失数据的。

特别是可刻录光盘,用的有机颜料,更容易老化

无数人都被光盘备份坑,现在没有什么人用光盘备份了吧

现在倒是许多硬盘用个10多年没问题的

而且激光头也会老化,光驱都是越用越不好用。磁带机没有听说过老化吧

数据备份还是传统的磁带最保险,除了防磁还要常备份。计算机有很多算法都是为磁带设计的,比如原位归并排序算法,奇偶校验算法等。可以用奇偶校验算法用三条磁带备份2份数据,就像RAID阵列那样可以在灾难时回复数据

磁带是最容易生产的,最开始的磁带是用烧氢氧化铁生成伽马态的氧化铁,用显微镜可以看到形态跟普通的铁锈不同,也有铁磁性因此可以用吸铁石筛选。磨碎成粉后涂在纸带上,或者赛璐璐带上。

现代磁带是用聚酯塑料,还是要早日发展有机化学啊。

读取直接用磁铁,需要放大电路,电子管三极管早日上日程吧,网上教程那么多,真空机那么多种,用水银和逐级机械法一起上嘛

消气剂我觉得可以用一种金属比如银,抽真空后加热融化金属,吸收水银蒸汽成为汞齐

写入首先要消磁,用由大到小一列极性相反的磁铁逐级消磁,先进一些的方法是电子控制变频渐弱的电磁铁

然后直接用电磁铁写入即可。有与磁带平行和与磁带垂直两种方法,好像磁头技术差的时候用的平行,有了巨磁阻后用垂直(这是硬盘技术)

把资料转成微缩胶片的工作量难以想象啊。现在数字化的数据浩瀚已经没法用胶片承载了,除非有什么光电转换把胶片当磁带用

500废应该把各种的大百科全书都带了吧,其实维基百科的离线版就很全了,09年的英文版超过3百万条.

比如看单晶硅冶炼,里面有全套流程。当然不够详细,相信有了方向,研究十年应该能出来吧

专利制度和研究院要早日建立起来


liutom2 于 2016-10-10 19:51:02 发表了:

一般能吃辣 发表于 2016-10-10 15:35

打算完全靠人力是吗? 每一个小时派人去看一圈,土电源是不是在正常运行,(怎么也得放3路土电源,否则 …

你就当这是银河好了,银河能享受的待遇狒狒们的计算中心全都能享受。


liutom2 于 2016-10-10 19:52:49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10 16:05

空调换热器温度低于露点温度,会不断凝结空气中的水,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空调和室内的热源相互作用就是 …

加湿应该比较容易,弄个布帘子蘸水转起来,然后用风扇吹


liutom2 于 2016-10-10 19:54:27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10-10 16:18

不是搞it的提出一种it建设思路,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以下是相关资料:

云集装箱研究报告

根据近期网络收集和 …

这种东西的设计重点是高密度的计算能力,并不是长寿命,这种做计算机农场用的系统通常3年就报废了,因为有新的系统出来了,光电钱就可以把旧系统扔掉。


liutom2 于 2016-10-10 19:58:02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0 18:16

光盘的确是各种介质中最不靠谱的,温度变化、光线等都可能导致光盘失效。甚至U盘都比光盘强。

100年那绝对 …

显然磁带系统是狒狒们最早可能制作出来的,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如果要把狒狒们的数据都转到自产磁带上,大概需要多少磁带?狒狒们自产磁带的记录密度可是极低的呀。


深潜者 于 2016-10-10 20:00:4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10 20:02 编辑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0 18:16

光盘的确是各种介质中最不靠谱的,温度变化、光线等都可能导致光盘失效。甚至U盘都比光盘强。

100年那绝对 …

貌似一个微缩胶卷转经筒就能储存6亿字,相当于1.2GB,存储能力也不差吧?

而且临高的长期储存显然不可能无选择的把海量数据都存下来,只存最拥有的资料那也没多少呀!

另外微缩胶卷存储的最大优势是可以通过拍照翻印制版印刷,也既一般电子数据可能不需要靠这个。但它是书籍类资料存储的最理想选择。

微缩胶卷的最大优势是看取方便,尤其是变成纸质版(包括照片纸)时。电子资料想要变成纸质版可就老费事了。


深潜者 于 2016-10-10 20:05:1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0 19:58

显然磁带系统是狒狒们最早可能制作出来的,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如果要把狒狒们的数据都转到自产磁带上,大 …

根据一本45年前老书的说法《计算机周边设备》,NRZI格式磁带的存储密度仅有7.9bits/mm。


c47 于 2016-10-10 20:23:34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10-10 17:06

你以为这种东西在北美就能随便买了?

09年米帝已经有爱国者法案了。一不小心被FBI找上门抓共谍/朝谍。

别 …

理论上元老院只需要皮实耐用的机组,所以如果有足够的启动资金的话,可以让北美分布建立一个生物基因实验室,然后以野外生物样本采集作业为模板定做一批通用机动集装箱数据中心,上报的时候把试用/试用地点定在加勒比海,那么即便FBI/NSA来多管闲事,也找不出理由的!


flywhc 于 2016-10-10 20:38:4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0 19:58

显然磁带系统是狒狒们最早可能制作出来的,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如果要把狒狒们的数据都转到自产磁带上,大 …

慢慢来嘛,开始可以用于民政系统,看现在狒狒们民政工作如此繁杂,结合穿孔卡,可以解决人口和土地普查造册的问题 —— 话说前几天去居委会,见到鱼鳞册了,还真是有点像鱼鳞,没想到21世纪我们民政系统还在用这玩意!

80年代数据磁带就有2.4GB,采用双磁头即时校验,那时候一张软盘才360KB

磁带机这东西还可以做录音机、录像机,大规模应用后成本会降低

万事开头难,有了需求之后自然会慢慢改进完善,等聚酯塑料、稀土搞出来了,现代高密度磁带就水到渠成了。


flywhc 于 2016-10-10 21:02:5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0 20:00

貌似一个微缩胶卷转经筒就能储存6亿字,相当于1.2GB,存储能力也不差吧?

而且临高的长期储存显然不可能无 …

微缩胶片只适合把纸质资料存档。

但是2009年多数资料都已经数字化了,而且容易找到的都是数字化的,比如维基百科、大英百科等,数字化后体积小也容易携带

如何把数字化的大百科全书,都变成微缩胶片呢?

如何检索?

将来开发出计算机系统,如何再把胶片数字化?(OCT 识别成文字内容便于检索)

我相信狒狒们要带去的资料是海量的,照排这些胶片估计就要好多年吧。而且微缩胶片好难买到

胶片要备份还要翻拍,这种非数字化的数据备份肯定有损的。

我觉得唯一可能是买到制作好的微缩胶片版书籍,这个更少见了。


cc5233 于 2016-10-10 22:21:45 发表了:

logosland 发表于 2016-10-10 17:39

军用笔记本电脑适合临高的某些特殊环境,选用的配件也是有特殊要求的,此外不怕摔,不怕水,不怕电磁攻击 …

根本没有什么电和磁的影响。17世纪无线都比21世纪传的远。

而且就算是这样,那么可以推算出这样的电脑做成台式机比笔记本效果更强。

所以不需要笔记本电脑


c47 于 2016-10-10 22:24:10 发表了:

我觉得对于500废来讲…最好的资料保存方式还是纸质!用彩色激光打印机打印好的书本!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D日之后被穿越时空造纸工业的“和谐发展”啊…….


capa 于 2016-10-10 22:25:3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8 08:22

机械硬盘一般也就用在数据安全性要求相对低的地方了,开盘的需求应该不是很大

机械硬盘其实还是挺可靠的,尤其是在服务器上的3.5万转。我单位老的HP 370ML 都12、3年了,硬盘都没坏过,还是72G的万转。还有IBM M85小型机用的阵列也都10多年了,除了阵列卡上的电池经常需要更换外,硬盘一点毛病没有。


capa 于 2016-10-10 22:26:39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10 22:24

我觉得对于500废来讲…最好的资料保存方式还是纸质!用彩色激光打印机打印好的书本!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D …

打印好的体积太大。没有直接买原版纸质的方便。


capa 于 2016-10-10 22:57:17 发表了:

我建议服务器还是以X86架构为主,这样比用IBM小型机维护要方便,价格也便宜很多。服务器操作系统以linux为主,多带一些Telnet终端,用于归化民在数据录入时使用。元老用的PC及笔记本建议统一一个品牌和少数几个型号便于日后维护。


cc5233 于 2016-10-10 23:03:57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10 22:24

我觉得对于500废来讲…最好的资料保存方式还是纸质!用彩色激光打印机打印好的书本!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D …

纸现在都做得很好了。


cc5233 于 2016-10-10 23:08:06 发表了:

capa 发表于 2016-10-10 22:25

机械硬盘其实还是挺可靠的,尤其是在服务器上的3.5万转。我单位老的HP 370ML 都12、3年了,硬盘都没坏过 …

你这个想得太美啦。当你准备把几百t的数据靠硬盘维护20年你就会发现成本很高很高,2000万的预算光买这些就够吐血啦。

而且从临高可能的实际应用情况,用硬盘非常非常浪费硬件性能,钱是白花的。

再说硬盘自身还有复杂的伺服硬件,这些都很麻烦。


jile 于 2016-10-10 23:09:27 发表了:

RS18016xs+ - 产品信息 - 长沙誉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yulianit.net/products/RC18015xs+.php#spec

我正好做过监控系统,就如楼上capa所说,X86架构的系统有现成的,价格也不贵,最早的已运行10年!

所给链接是存储视频的,改文件也可以。


jile 于 2016-10-10 23:10:57 发表了:

我报名吧。多带硬盘备用,这种机房我熟悉。


c47 于 2016-10-10 23:20:2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47 于 2016-10-10 23:26 编辑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0 23:08

你这个想得太美啦。当你准备把几百t的数据靠硬盘维护20年你就会发现成本很高很高,2000万的预算光买这些 …

要我说啊,最好的IT设备是生物电脑!最好是像质量效应那样的万用工具…….但,这些都是科幻/玄幻!

所以将就着用吧,一块硬盘不行就两块!两块不行就三块,最多准备相同数据的大容量硬盘5块……全部都在预计使用期限内完蛋(无备份)的话,就只能说500废RP不好,老天都要灭你!

我觉得还是纸面资料重要,尽管数字化数据容易携带保存和调用,但现在的技术还不支持民用级量产货去荒蛮世界用上100年的……所以无论是元老院的中央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还是元老手中的个人处理用笔记本电脑,采购的时候都应该本着用完就抛弃(短期内够用的)的原则储备,使用时间上的短板用备用整机的数量抵消,虽然增加了成本,可也比去追求专用的设备来的便宜!

当然最便宜的还是纸质书本,就是占空间,还得建立卡片体系方便查询……这可是真正的大图书馆啊,不光技术书籍本身,技术类的各种期刊报告也是要收集的啊。没个十万吨纸张怎么好出去见人啊!

对了,实际上元老院的中央数据中心真的只是在浪费电力而已!因为在明末的元老院根本不会需要像现代时空那么大的数据流量,最多只是某些元老在遇到技术难题以后寻找解决方案,而数据中心的主要存储数据平时根本没人访问,白白浪费电力!倒不如准备大量固态硬盘将相关产业所需要技术资料拷贝进去让元老带走以备随时待查!反正丢了也就丢了,土著拿到固态存储设备没有笔记本电脑他们还能看出个花来?!


capa 于 2016-10-10 23:26:0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0 23:08

你这个想得太美啦。当你准备把几百t的数据靠硬盘维护20年你就会发现成本很高很高,2000万的预算光买这些 …

数据库在线运行肯定需要磁盘柜,单独备份或存储资料的话肯定是用磁带的。不过磁带的存储条件要比硬盘要高啊。记得以前有MO磁光盘,这个东西不知道谁用过,好像存储寿命很长。


c47 于 2016-10-10 23:27:58 发表了:

capa 发表于 2016-10-10 23:26

数据库在线运行肯定需要磁盘柜,单独备份或存储资料的话肯定是用磁带的。不过磁带的存储条件要比硬盘要高 …

没用过!

但“$&size=15.008px$&磁光盘由对$&size=15.008px$&温度$&size=15.008px$&敏感的$&size=15.008px$&磁性$&size=15.008px$&材料制成”…..这一条解释就能击碎你的梦想了吧


capa 于 2016-10-10 23:30:13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10 23:27

没用过!

但“磁光盘由对温度敏感的磁性材料制成”…..这一条解释就能击碎你的梦想了吧

记得以前说MO可以保存50年。不过我自己的MD都10多年了,一直还能用。就是机器排线坏了,只能听歌,不能录歌了。


汤告鲁士·碎空 于 2016-10-10 23:34:06 发表了:

完全没必要带高性能存储和服务器。元老们忙于工作能有多少时间泡网?

我看服务器搭建一下三个系统就可以了

1、一个简化OA系统,用于公文流转,只能流转纯文本,读写压力极小。

2、一个标准化档案查询系统,不提供实时下载服务,只能查询设定的关键词,查询结果就是一个档案号,需要下载提申请,将在下一批维护中上线提供下载。着急就自己去大图机房拿。

3、一个维基百科类的查询系统,脱机版维基百科包括图片只有不到100G,纯文字版更是只有几个G,不需要高性能存储,服务器本地硬盘就可以跑下来。

明确了需求,可以开始考虑硬件,按照要求,首先要稳定耐用,其次是便宜,性能压力其实极小。这点东西500元老人人电脑不离手也吃不满一台服务器的负载。小型机什么的根本没必要,X86服务器就行了,那种满配2U的就行,带个三四台,平时只开一台,每周轮换一次,上面跑两个虚拟机,前段+DB,同时互为备份。多买一点备件,估计50万之内就可以搞定。大数据存储用民用版nas,价格便宜,可以大量采购,买一百组都行,那种4盘位组两个Raid1。这样的好处是容错率高,坏掉一个nas,没关系,我拆下硬盘其他nas也能读,坏掉一个硬盘,没关系,有备份,和其他盘拼凑一下也可以用,服务器坏掉硬盘,没关系,拿空闲存储硬盘也可以顶上。与其买那种高端存储,一个控制器几十万,坏了也没法修,硬盘还不通用的,实惠多了。


zhubajie 于 2016-10-11 00:30:2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5 22:40

能稳定作二极管的工业硅(纯度貌似是99%还是多少来着)貌似直到1941年才被杜邦搞定。之前的硅二极管都是 …

那是前人走的路不对, 不用化学法, 现在就是用传统冶金方法,4个九很容易达到,做二极管足够了, 各方面努力下,六个九都能到。


flywhc 于 2016-10-11 01:43:03 发表了:

我在英国诺基亚工作过几年,做塞班内核,后来在微软也做过应用——现在好像没啥用,不过知道怎么从0开发一套OS,适配不同的硬件

大学时参加电路设计竞赛,我们那时都会自己焊单片机电路板的,上百个管脚都手焊的,设计逻辑电路甚至CPU都是学过试过的

手机的普及导致维修设备先进了,焊这些东西更容易,路边小摊都能拿热风枪给你换个“字库芯片”。不过焊芯片有什么必要呢?

我觉得IT有几个方向

- 确定各种硬件,特别是存储数据的方式

我觉得在这里争论不如看看业界成熟的讨论。像磁带机诞生以来一直是数据存储和备份的王道,相关的文章和讨论太多了,没必要在这再讨论。有各种完善的磁带机快速检索、备份、灾难恢复算法,这都是现成的。就算没硬盘也能做到检索的。

穿越众要到各地跑来跑去分散居住,因此笔记本电脑是必须带的。虽然液晶显示器会越来越暗,至少也能用10多年。

机房一定要有长寿的CRT显示器。

- 维护信息

数据备份、灾难恢复

21世纪的数据极其重要,其实应该把重要数据做双重备份,有一份磁带深埋了

- 使用信息

这包括文中说的什么OA系统,甚至ERP系统了。还有信息检索系统,还可以计算星表、海流等等

这些都是软件,对于IT人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了

- 嵌入式系统

可以多带些单片机过去,体积很小,寿命挺长的,可能狒狒们都去世了还能用。

完全可以自动控制一些机床减少人力和人力错误,比如可以自动温控、自动搅拌等等。

有了单片机,自动收发报机那是小菜一碟啊

- 重建信息系统

机械计算机还是算了吧,19世纪因为精密仪器造不出来,狒狒肯定也不成

电子管可以试试看,我觉得临高写的太保守了,真空电子管有那么难吗?各种教程都有,真空方面用机械+水银+吸气剂,肯定能达到要求的。钨、镍等中国都有矿,家里自制电磁感应炉网上有教程,耗电大-打不了建一座电站给电炉嘛。不过电子管的三极管寿命短了点。

晶体管 - 我觉得有必要带炼硅炉的,中国到处在搞新能源,多晶硅熔炼炉应该能搞到。单晶硅则要在多晶硅基础上,用一个晶种缓缓拉制。可以先做小直径的单晶硅柱。有了单晶硅,就算我们没有照相掩模什么的,至少可以做三极管啊。

实在不成就炼锗,做锗晶体管,虽然对温度比较敏感。

有了三极管我们就可以做逻辑门电路,做CPU了。当初4004不过2000多晶体管,老外一个人做了个CPU Big Mess O' Wires。

当然三极管用途太多了,有了放大电路,广播、无线电话都可以做出来了。

前面说的电子管也不浪费,同样技术可以做真空管,用电子枪发射电子轰击屏幕就是CRT。示波器、电视机、显示器都是一个东西。对于学电子的扫描电路不难做,就是不清楚炼荧光粉好不好做。

时间上,带去的军品级电脑应该能撑到20年以上,因此可以在第20年的时候再考虑重建信息系统,把高密度的磁带拷贝到当时能生产的低密度磁带上 —— 当然只拷重要数据。

但是现在就可以开始做穿孔式计算机,处理民政和银行数据了,也可以辅助计算炮兵的射表等,这都不需要高性能

简单的逻辑电路就可以做到自动收发报机,这样可以无人值守,也可以自动接力。

看了几部穿越小说,觉得临高最保守。我觉得爬科技树最难过的两道关卡是科技资料和精密仪器。

人家开金手指背出泰勒展开式,车床上第一根丝杠都难死一帮技术工人

临高什么书都有,什么仪表都有,知识也全,还有学校培训那么多学生和技工,居然科技树还爬这么慢,不可思议。

估计是把精力都放搞政治内斗以及搞女仆上了


flywhc 于 2016-10-11 01:57:16 发表了:

logosland 发表于 2016-10-11 00:04

光盘要在无氧环境下可以长期存放,磁盘受制于地球磁场10年就很勉强了。

你说的这有根据吗?

而且我说的是磁带机,不是磁盘

磁带机是业界公认的备份利器,光盘的名声早就臭了,不知还有哪个企业还用光盘备份。

毕竟光盘数据密度太高,而介质依赖于聚酯塑料,塑料无氧无光它也会自然老化的。

磁带的好处有:

1. 写入的同时旋转磁头就自动校验了;

2. 自动冗余校验;

3. 可以不断写入备份加强磁信号

家里的老电脑用10年以上的多的是,里面硬盘数据仍可以读取。地磁实在太弱了。

何况磁带是过几年就备份一下的,加强磁信号,把其聚酯塑料载体的老化影响也降到最低。

光盘可能吗?重复擦写?可擦写光盘使用的染料寿命更短,可擦写次数还不如U盘呢。何况还有激光头的寿命问题。

简单的说,越精密的东西越不安全。


cc5233 于 2016-10-11 08:25:01 发表了:

logosland 发表于 2016-10-11 00:06

军用台式机买不到。。

为什么要买到呢。。你按这个思路完全可以定制起来,效果不会差,毕竟咱又不抗去打战。。


cc5233 于 2016-10-11 08:26:09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10 23:20

要我说啊,最好的IT设备是生物电脑!最好是像质量效应那样的万用工具…….但,这些都是科幻/玄幻!

所 …

用磁带阵列保存,随便搞搞30年稳。


一般能吃辣 于 2016-10-11 10:08:26 发表了:

capa 发表于 2016-10-10 22:25

机械硬盘其实还是挺可靠的,尤其是在服务器上的3.5万转。我单位老的HP 370ML 都12、3年了,硬盘都没坏过 …

要买低转速,7200转或者5400转,反正不考虑性能高低


capa 于 2016-10-11 20:29:22 发表了:

一般能吃辣 发表于 2016-10-11 10:08

要买低转速,7200转或者5400转,反正不考虑性能高低

安全性和转数没啥关系吧?


一般能吃辣 于 2016-10-11 21:34:21 发表了:

capa 发表于 2016-10-11 20:29安全性和转数没啥关系吧?

有关系,转速低的更不容易坏,而且转速低的一般容量大,比如前几年存储主流是15000转900g和7200转2t


capa 于 2016-10-11 21:53:35 发表了:

一般能吃辣 发表于 2016-10-11 21:34

有关系,转速低的更不容易坏,而且转速低的一般容量大,比如前几年存储主流是15000转900g和7200转2t …

感觉3.5的比2.5的可靠性高。


人畜无害小白免 于 2016-10-11 23:43:45 发表了:

我觉得多带打印机和打印纸吧,然后输出,分类,存档…………


一般能吃辣 于 2016-10-12 09:16:39 发表了:

capa 发表于 2016-10-11 21:53

感觉3.5的比2.5的可靠性高。

2.5寸的我用的时间还不够长,还不知道经不经用


一般能吃辣 于 2016-10-12 09:28:57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1 01:57

你说的这有根据吗?

而且我说的是磁带机,不是磁盘

磁带机是业界公认的备份利器,光盘的名声早就臭了,不 …

     完全赞同你的观点,最合适的就是磁带机,这是IT界几十年运行的经验总结,另搞一摊可靠性相当可疑,不过我建议线上用磁盘,线下用磁带,磁带机还需要配套磁带架,也得恒温恒湿保存,然后要专人保养,否则很快也会坏。


一般能吃辣 于 2016-10-12 09:33:50 发表了:

zhubajie 发表于 2016-10-11 00:30

那是前人走的路不对, 不用化学法, 现在就是用传统冶金方法,4个九很容易达到,做二极管足够了, 各方面 …

    这个有资料么?如果能把二极管三极管搞出来,那IT界就完全是一步活棋了!信息产业一开,那就是真正的金手指!逻辑电路只要开了头,必然是爆炸性的增长


六必治 于 2016-10-12 10:07:28 发表了: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96398/answer/395561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先说回答:好处有很多,总结起来说就是现在的磁盘存储在部分要求(主要是企业用户的要求)上还不能达到磁带的水平。

这部分要求是:

1.单位容量成本低,磁盘每GB约2-3元,磁带每GB0.5元左右;

2.读写分离,运输方便,完美备份选择;

3.介质比磁盘稳定,保存期更长,磁盘保固期最多3-5年,磁带最长可达50年。

4.低能耗,低机房建设要求:磁盘耗电高,运行温度也高,而磁带机耗电低,根本不需要温控系统,为机房建设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

不过在个人消费领域,磁盘存储是绝对秒杀磁带的。

为了让大家有个更形象的认识,我随便找了个链接,大家可以和自己的硬盘比较下:

【惠普HP LTO6数据磁带C7976A参数】HP HP LTO6数据磁带C7976A磁带参数

容量6.25 TB,读写速度400M/s,存档寿命30年,中关村报价750元,这还是零售价,强势的企业采购,砍个30点的利润不在话下。

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LTO-6已经是2012年的技术和产品了,看这里:

LTO tape vendors announce LTO-9 and LTO-10

HP、IBM和昆腾的LTO-9和LTO-10还有30秒到达战场~~

LTO-9 25TB 708M/s

LTO-10 48TB 1100M/s

……

固态硬盘那感人的价格我就不说了,想想机械硬盘那读写,那价格,那故障率,那可怜的保存时间,假如你是企业的采购人员甚至是老板,你会选什么产品来满足机房的存储备份需求?

当然如果你们的数据工程师希望借用机房服务器偶尔来两把DOTA2或者风暴英雄的话当我上面这句话没说- -||


CClinq 于 2016-10-12 12:20:40 发表了:

作为IT狗来泼下冷水。

刚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比较兴奋,我擦,IT狗终于有用武之地了。好好想想该带些什么。

考虑到易修性和性价比,先来一万台树莓派。数据存储?磁带机来一批。…….

嗯,用个30多年问题不大。

等等,那3、50年后怎么办?

非常悲哀的发现,事实上需要的不是IT狗,而是需要电子狗。

1、携带的电子设备按20年使用进行采购

2、关键性资料用微缩胶片进行封存。

3、一般性资料在20年中动员人力转为纸质保存。这说起容易,实际上是个大工程,建议增加一个NB的文献检索专业的图书管理员。

4、大规模推广手摇计算器

5、规划电子管、晶体管的发展路线,这需要电子狗的同学来规划了。


金山险马 于 2016-10-12 13:02:34 发表了:

CClinq 发表于 2016-10-12 12:20

作为IT狗来泼下冷水。

刚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比较兴奋,我擦,IT狗终于有用武之地了。好好想想该带些什么。

没错。而且越偏向应用层的码农越没用。但是越偏向底层的工程师人数越少


一般能吃辣 于 2016-10-12 16:51:48 发表了:

金山险马 发表于 2016-10-12 13:02没错。而且越偏向应用层的码农越没用。但是越偏向底层的工程师人数越少 …

一样,码农直接去写汇编也是一样的逻辑方式,就是麻烦


liutom2 于 2016-10-12 18:27:13 发表了:

金山险马 发表于 2016-10-12 13:02

没错。而且越偏向应用层的码农越没用。但是越偏向底层的工程师人数越少 …

怎么能这么说,码农在那个时空也是精英怪了,你得看看其他人都什么水平呀。

说白了带50-100个IT码农不是问题,主要问题是到了新时空怎么安排这些人的发展方向,到时候就会发现连这样的码农精英怪手里都不够。


capa 于 2016-10-12 20:04:54 发表了:

一般能吃辣 发表于 2016-10-12 09:16

2.5寸的我用的时间还不够长,还不知道经不经用

我们单位以前一直都只采购HP的X86服务器,现在还运行的最早的HP服务器ML350和370都有12、3年的时间了,硬盘是3.5寸万转SCSI硬盘,一直都没坏过。后来又一批380G7是2.5寸万转SAS硬盘,5台机器都换过2-3块硬盘。


CClinq 于 2016-10-12 20:21:3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2 18:27

怎么能这么说,码农在那个时空也是精英怪了,你得看看其他人都什么水平呀。

说白了带50-100个IT码农不是 …

在新时空只能算酱油怪。。。作为一个码农IT狗,实在想不出码农或者说计算机专业在新时空有什么发展方向。。。


c47 于 2016-10-12 23:50:32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10-12 10:07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96398/answer/39556144

来源:知乎

随便放狗搜了一下,居然发现 LTO-10已经支持最大120TB的数据量了,而且看到LTO-6的设备并不大啊

n-LTO-6 XenData SX-10.jpg(98.2 KB, 下载次数: 0)

2016-10-12 23:50 上传


liutom2 于 2016-10-13 00:53:25 发表了:

CClinq 发表于 2016-10-12 20:21

在新时空只能算酱油怪。。。作为一个码农IT狗,实在想不出码农或者说计算机专业在新时空有什么发展方向。 …

对电子工业来说,码农已经是狒狒们在新时空能找到的精英怪了,好歹还是沾边,起码看资料能看的懂,这起点比土鳖党建国起家的水平已经不低了。


liutom2 于 2016-10-13 00:54:11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12 23:50

随便放狗搜了一下,居然发现 LTO-10已经支持最大120TB的数据量了,而且看到LTO-6的设备并不大啊

密度太高的,存储寿命未必长。

用的时间长的通常都是傻大笨粗的


金山险马 于 2016-10-13 05:05:31 发表了:

CClinq 发表于 2016-10-12 20:21在新时空只能算酱油怪。。。作为一个码农IT狗,实在想不出码农或者说计算机专业在新时空有什么发展方向。 …

我想到了,可以去梅晚的建筑队搬砖啊 啊哈哈哈哈


朗基洛斯的农夫山泉 于 2016-10-13 07:38:05 发表了:

我来晚了。it业但非码农,开始做过桌面维护,然后基础系统构筑,现在主要做项目管理了,貌似穿越过去也只能是基础劳动力了吧。


liutom2 于 2016-10-13 08:11:34 发表了:

朗基洛斯的农夫山泉 发表于 2016-10-13 07:38

我来晚了。it业但非码农,开始做过桌面维护,然后基础系统构筑,现在主要做项目管理了,貌似穿越过去也只能 …

能看懂相关资料的都是精英怪。


flywhc 于 2016-10-13 22:43:33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2 18:27

怎么能这么说,码农在那个时空也是精英怪了,你得看看其他人都什么水平呀。

说白了带50-100个IT码农不是 …

如果我是文总,一定不带纯码农玩 —— 难道过去玩三体人列计算机吗?

500废个个都是多面手,中国人口基数那么大,筛出想废的精英不难。

其实做IT的,相当多本科不是学的IT,特别是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老IT人,那时学计算机的人都少,基本都是数理化电子自动化转行的,我之前在诺基亚的同事好几个都是生化专业的,行业不景气就做了码农。

这种复合型的人才,读的懂资料,写的出脚本,焊得了电路,做的了模型手办,估计很快就到各个工厂了吧

当然,用数据库的思想设计民政系统、海关系统等等,纸质表格也是可以的


liutom2 于 2016-10-13 23:55:20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3 22:43

如果我是文总,一定不带纯码农玩 —— 难道过去玩三体人列计算机吗?

500废个个都是多面手,中国人口基数 …

码农这种生物最大的特点就是

1.数学基本上都过关,不过关的也干不好,我见过的好码农那数学都是很棒的。

2.智商通常都比较高,一般最差也得120,140的比较常见。

3.学习能力比较强,毕竟码农这个行业技术发展特别快,能混的下去的都是能跟的上的。

4.多少有一些其他的基础知识,这个看个人爱好。

从这些特点来看,码农就是最适合狒狒们发展的需要的。原因如下:

1.数学是科学的基础,这个不行那真的是什么都没戏了。

2.智商比较高,理解能力强,同样是从万方或者知网找出来的技术文档,码农们通常会看的比较快,理解的也比较透彻,无论如何都比文科生、商科生强的多。

3.实际上码农们并不是针对计算机生存的,因为码农们的绝大部分都不会写操作系统,而是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必须和应用的行业技术特点象对应,也就是说码农们,尤其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码农,都是复合型科技人才。以我为例,我其实是码农出身,但我干了电力自动化,所以我同时懂计算机和电力,既可以在IT组工作,也可以在电力公司上班,当前情况下我在电力公司,这是因为电力公司实在是没有人了。等将来归化民技术人员培养起来,我没准还会换工作,或者兼个IT或者电子方面的职务。

关于智商这部分不用质疑,因为据说白人平均智商100,东亚人平均智商106,码农们的120只比平均智商高一点,140才能凑合着算比较聪明。当前世界上的智商冠军是个澳洲华人230,至于低于这个数的大牛更是数不胜数,微软创始人之一的艾伦据说是170,大门同学据说160,因此微软早期技术工作主要是艾伦同学完成的,大门同学主要负责利用老妈从IBM拿单子。


猫爷爷 于 2016-10-14 08:10:34 发表了:

本来想把以前做的企业私有云方案放上来,后来越想越觉得,狒狒们需要的其实不是IT工程师,而是最基础的电子工程师!!!

30年后基础材料学、高精度制造工艺、提炼提纯技术、能不能达到1950年美帝的水平,能吧?

让我们跨过电子管计算机直接从8086开始吧!!高起点,快速发展,按照计算机科学发展史,现代人从194X年开始到199X年的奔腾芯片,也不过是50年,狒狒们还是很有希望的!!

30年不久,只争朝夕。

芯片制造图纸、工艺流程和指令集什么的都可以妥善封存起来,1660年左右就能派上用场了!!


cc5233 于 2016-10-14 08:22:1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3 00:54

密度太高的,存储寿命未必长。

用的时间长的通常都是傻大笨粗的

这还是07年的1个评论

我觉得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人畜无害小白免 于 2016-10-14 08:26:4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3 23:55

码农这种生物最大的特点就是

1.数学基本上都过关,不过关的也干不好,我见过的好码农那数学都是很棒的。

那就不用担心了,可以去开展新的事业嘛,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不哭不哭,我们这里当教师的领导也一向不让他们教自己的原专业。


cc5233 于 2016-10-14 17:21:3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3 23:55

码农这种生物最大的特点就是

1.数学基本上都过关,不过关的也干不好,我见过的好码农那数学都是很棒的。

越来越觉得我这种只懂维护不会写代码的人是不是想参加穿越也没人要


朗基洛斯的农夫山泉 于 2016-10-14 17:53:18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3 22:43如果我是文总,一定不带纯码农玩 —— 难道过去玩三体人列计算机吗?

500废个个都是多面手,中国人口基数 …

那做it项目管理的连码农都不如的存在了……


liutom2 于 2016-10-14 18:25:54 发表了:

猫爷爷 发表于 2016-10-14 08:10

本来想把以前做的企业私有云方案放上来,后来越想越觉得,狒狒们需要的其实不是IT工程师,而是最基础的电子 …

越接近现在,技术发展需要的投入规模就越大,所以狒狒们搞跨越式发展是不可能的,因为狒狒们的基础薄弱的简直惨不忍睹,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投入研发的人员规模成千上万,狒狒们一共就这么点人,就算拼命教学生,在20年内弄出几百大学生就十分逆天了,加一块一共千把人的水平,按科技文档爬后期科技树都有很大的难度。

中国教育和科学理论一直都是残缺的,也就是重理论轻视甚至蔑视操作 ,这跟狒狒们的现状完全对应,即有丰富的远超实际需要的理论,但没有能把这些理论实体化的工程师和技师。当前狒狒们之所以能混的开,是因为狒狒们携带了大批现代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实际上替代了工程师和技师的作用,但其恶果也是十分严重的,狒狒们没法培养与这些设备对应的高级技师,最终的结果是抱着一堆图纸怎么都做不出来成品。


liutom2 于 2016-10-14 18:29:5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4 08:22

这还是07年的1个评论

我觉得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从参数上看,每月一个全文件通行的寿命有几个能超过30年,而每周一个全文件通行就只剩下密度最低的那个了,而密度比它高一倍的寿命也正好低一倍。

这似乎是磁带材料在受力情况下变形引起的?所以密度越低耐受力越强。


liutom2 于 2016-10-14 18:31:2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4 17:21

越来越觉得我这种只懂维护不会写代码的人是不是想参加穿越也没人要

有大把需要维护的现代设备,你以为你只会维护计算机?把你栓在新设备旁边让你看三个月使用手册你什么都会了,归化民哪儿有这本事?


liutom2 于 2016-10-14 18:39:01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4 17:33

基础知识扎实,技术流里改行都很快。

最起码1个月能逼出人肉CAD,2个月逼出电脑CAD。给机械组当绘图员还 …

绘图员,这个可以培养的,好的绘图员是懂技术的美工。


liutom2 于 2016-10-14 18:40:19 发表了:

朗基洛斯的农夫山泉 发表于 2016-10-14 17:53

那做it项目管理的连码农都不如的存在了……

做项目管理的,你如果数学学的还行,那就是码农,管理还是免了吧,中国的绝大部分管理都是扯淡。


cc5233 于 2016-10-14 19:02:5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18:29

从参数上看,每月一个全文件通行的寿命有几个能超过30年,而每周一个全文件通行就只剩下密度最低的那个了 …

你觉得一个月全文件通行的概率有多少?500个用户,面对几百t的资料。

在我看来,磁带阵列里很多磁带10年都未必被读取过。


cc5233 于 2016-10-14 19:03:2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18:31

有大把需要维护的现代设备,你以为你只会维护计算机?把你栓在新设备旁边让你看三个月使用手册你什么都会 …

好主意,与我自己想得一样…


liutom2 于 2016-10-14 19:49:2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4 19:02

你觉得一个月全文件通行的概率有多少?500个用户,面对几百t的资料。

在我看来,磁带阵列里很多磁带10年 …

每个月转一次,是为了避免磁带粘连呀,这是磁带的最低使用率了,低于这个使用率,寿命还会下降


cc5233 于 2016-10-14 19:54:5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19:49

每个月转一次,是为了避免磁带粘连呀,这是磁带的最低使用率了,低于这个使用率,寿命还会下降

不要读写,就转一圈可以么


深潜者 于 2016-10-14 20:04:3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14 20:11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19:49

每个月转一次,是为了避免磁带粘连呀,这是磁带的最低使用率了,低于这个使用率,寿命还会下降

然后为了最大限度的延长使用寿命,非加急信息取阅被根据转带顺序安排到每月特定的时间。


朗基洛斯的农夫山泉 于 2016-10-14 20:10:3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18:40做项目管理的,你如果数学学的还行,那就是码农,管理还是免了吧,中国的绝大部分管理都是扯淡。

pmp+npdp+多年外企的项目管理

接触下来国内的项目管理确实扯淡,还是唯心主义那套,想到哪是哪,没规划,没传承,少沟通,国内也有管理当面的软考,照搬国外pmi那套,但是没卵用


深潜者 于 2016-10-14 20:22:27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4 16:15

建议将常用资料整理出一套,纸质化,人工卡片管理。

任何工作需要的资料搜索,先在这个人肉数据库里找。 …

    计算机搜索的先进性是人工望尘莫及的!即使很简陋、很低存储容量的计算机检索系统都能提供远胜于人力检索的效能,而且成本远远低之。

    纸卡片系统能提供的检索信息少得可怜,一般只能以分类号、关键词或者读音排序的方法进行检索吧?只有检索到具体卡片后才能看个简介。

    如果将卡片电子化,假设每份资料的检索及摘要信息为1KB,那就算一千万份资料也只需要10GB的存储空间(常用资料的检索信息估计都到不了1GB),维护这样一个简陋的计算机检索系统对于临高显然没有难度,就算用工控机都能做到吧?


liutom2 于 2016-10-14 21:06:1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4 19:02

你觉得一个月全文件通行的概率有多少?500个用户,面对几百t的资料。

在我看来,磁带阵列里很多磁带10年 …

另外,以狒狒们科技库的性质来看,大概至少要搞多组备份,也就是同样的磁带有超过3卷,每个月转带子的时候,这几个拷贝都会被读出来进行校验,从而发现是否有损坏。

就这一点而言,狒狒们搞一个在临高能生产的磁带生产线大概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有了这个磁带机生产线,狒狒们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损失了,可以自己生产一部分磁带来逐步替代旧磁带。


liutom2 于 2016-10-14 21:07:2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4 19:54

不要读写,就转一圈可以么

肯定会读的,因为记录格式里肯定有校验,也就是读一遍,正好可以检查检查有没有错误。


liutom2 于 2016-10-14 21:09:4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4 20:04

然后为了最大限度的延长使用寿命,非加急信息取阅被根据转带顺序安排到每月特定的时间。

500狒狒的要求随时满足,问题是500狒狒能有多少阅读需要?尤其是初期还存活着大量硬盘和SSD的情况下,磁带这东西真的就只能当备份了。

等硬盘和SSD都完蛋了,估计狒狒们也能成规模生产磁带了,那时候随时有2套系统处于工作状态,读的时候互为校验,另外再建个3-5套拷贝,没事的时候就转转。


liutom2 于 2016-10-14 21:10:41 发表了:

朗基洛斯的农夫山泉 发表于 2016-10-14 20:10

pmp+npdp+多年外企的项目管理

接触下来国内的项目管理确实扯淡,还是唯心主义那套,想到哪是哪,没规划, …

这是因为搞管理的必须是真懂,让学管理的管技术,这都是脑子里哪根筋搭错了?


liutom2 于 2016-10-14 21:11:3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4 20:22

计算机搜索的先进性是人工望尘莫及的!即使很简陋、很低存储容量的计算机检索系统都能提供远胜于人力 …

单片机


深潜者 于 2016-10-14 21:23:3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14 21:53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21:06

另外,以狒狒们科技库的性质来看,大概至少要搞多组备份,也就是同样的磁带有超过3卷,每个月转带子的时 …

   话说历史上计算机业内的磁带机是1952年IBM发明的吧?这么看,磁带机的难度其实也不算很简单。就算是录音磁带,也是1930s才发明的,也即比电子管难多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临高本土水平的磁带存储密度怎么样?为提供500TB存储能力需要多少磁带?

    根据《计算机周边设备》P181的说法,早期磁带采用NRZI格式时存储密度仅7.9bit/mm(这可是1952年用的),也即存储500TB数据需要500000000km。266.7mm磁带盘中有731.5m长的磁带,也即需要6.84亿盘。对于人工磁带库来说,能做到就鬼了。


钟利时 于 2016-10-14 21:42:4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4 21:23

话说历史上计算机业内的磁带机是1952年IBM发明的吧?这么看,磁带机的难度其实也不算很简单。就算是录 …

7.9bit/mm还真就不如上打孔纸带了。


深潜者 于 2016-10-14 21:45:44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14 21:42

7.9bit/mm还真就不如上打孔纸带了。

国标GB8870纸带的存储密度是8bit/in,才是NRZI磁带的40%,而且转速慢得多、读取次数也更低、还不能改。


liutom2 于 2016-10-14 21:45:4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4 21:23

话说历史上计算机业内的磁带机是1952年IBM发明的吧?这么看,磁带机的难度其实也不算很简单。就算是录 …

早期的计算机磁带机就是普通磁带机发展来的,想当年有很多计算机还带有磁带机接口,就是接普通磁带机的,所以能做音频磁带机就能做数字磁带机了。

当年那计算机的水平,内存才几K,所以磁带机存储容量是比较小的,因为做大了计算机根本处理不了呀。所以你看那个直径,才200多毫米,要增大每盘的容量,只要把直径做大点就行了,做个500毫米的应该是没有困难的,再大了重量可能太大不好搬动了。


深潜者 于 2016-10-14 21:50:2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14 21:52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21:45

早期的计算机磁带机就是普通磁带机发展来的,想当年有很多计算机还带有磁带机接口,就是接普通磁带机的, …

前面的计算出了大错误,2400in*7.9bit/mm=723KB,存储500TB应该需要6.82亿盘才是

就算是500mm超大磁带盘,也需要1亿盘才能存储500T数据。

对于早期磁带技术来说,录音带在以数字模式存存储时的有效信息量是远低于模拟模式的。


liutom2 于 2016-10-14 21:55:2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4 21:50

前面的计算出了大错误,2400in*7.9bit/mm=723KB,存储500TB应该需要6.82亿盘才是

就算是500mm超大磁带盘, …

显然,狒狒们在数据存储方面还是有门槛的。


liutom2 于 2016-10-14 22:00:23 发表了:

发现个宝藏,一个搞计算机的老家伙居然收藏了很多我国政府已经抛弃的东西,我估计这些东西对狒狒们的价值很大呀。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65931930_2_2.html


深潜者 于 2016-10-14 22:02:4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21:45

早期的计算机磁带机就是普通磁带机发展来的,想当年有很多计算机还带有磁带机接口,就是接普通磁带机的, …

考虑到在临高技术水平下,数字式的效率远低于模拟式。再加上显然临高不会进行全系统全文检索,那么只对需要检索的信息数字化,而将资料以非电子状态保持似乎也行(全照成微缩胶片,微缩胶卷转经筒据说有6亿字=1.2GB)。

另外临高手里那500TB资料所用的存储格式显然太奢侈了吧?比如绝大部分图片以黑白位图保存即可,PDF应该转换成doc甚至txt之类的格式。


深潜者 于 2016-10-14 22:12:1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21:55

显然,狒狒们在数据存储方面还是有门槛的。

或许拍下来更靠谱。根据《微缩胶片技术的发展渊源》的说法,本时空1839年就能做到把8寸文献拍摄到1/8寸底片上。临高可以资料微缩胶片化,检索卡片电子化。


cc5233 于 2016-10-14 22:19:4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4 22:02

考虑到在临高技术水平下,数字式的效率远低于模拟式。再加上显然临高不会进行全系统全文检索,那么只对需 …

这个方法倒是可行,结果就是钟博士设想的那种资料库……非常有魔幻气息……


cc5233 于 2016-10-14 22:29:3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21:06

另外,以狒狒们科技库的性质来看,大概至少要搞多组备份,也就是同样的磁带有超过3卷,每个月转带子的时 …

存储设备自身有这样的功能的,你这个倒是提醒了我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磁带阵列也是以raid方式建立的,那么raid的数据保护功能必然要读磁带…..

这尼玛就可怕了,如果购买数据密度大的磁带,单位价格便宜,但是寿命短,反之价格又贵…这2000万预算,我有点怕了……

因为这里有一个问题还需要解决,那就是建立足够强的目录系统,因为你即使叫霍金这种大牛,他也不可能每次查资料都顺得一逼,这换成元老…..在穿越前完成这种资料目录的深入整理显然不行,这就蛋疼了……一旦资料非电子化了,就意味着整理目录的工作会慢的要死….那么还需要较长期的维持点子化资料….这样算投资在磁带上的钱占掉的比例会很高…


liutom2 于 2016-10-14 22:40:2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4 22:29

存储设备自身有这样的功能的,你这个倒是提醒了我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磁带阵列也是以raid方式建立的, …

科技树资料是狒狒们安身立命的本钱呀,所以就是把2000万里的一半都投在这上面,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cc5233 于 2016-10-15 07:23:22 发表了:

CClinq 发表于 2016-10-12 12:20

作为IT狗来泼下冷水。

刚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比较兴奋,我擦,IT狗终于有用武之地了。好好想想该带些什么。

你错了。码农有个极大作用就是把资料整理出来。

你想想,你如果不懂化学,让你凭高中知识去资料库查一个比较难化学资料是什么感觉?

但是在临高,哪来那么多大牛?大牛也未必查资料一查一个准呀,大牛也不可能天天花时间在翻资料,肯定要安排下手翻资料,他自己负责消化吸收。这种问题,只能靠码农琢磨怎么搞一个更好的更适应实际情况的信息检索系统了。


cc5233 于 2016-10-15 07:29:09 发表了:

朗基洛斯的农夫山泉 发表于 2016-10-13 07:38

我来晚了。it业但非码农,开始做过桌面维护,然后基础系统构筑,现在主要做项目管理了,貌似穿越过去也只能 …

放心吧,起码在部里当个类似军队高级参谋的职务肯定可以的。

土著要拿到正经高中文凭都多少年后事情。


cc5233 于 2016-10-15 08:49:5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4 20:22

计算机搜索的先进性是人工望尘莫及的!即使很简陋、很低存储容量的计算机检索系统都能提供远胜于人力 …

如何制定这个搜索系统应该就是码农第一要务了。因为菜鸟多大牛少,这个搜索系统的强大程度非常重要。


c47 于 2016-10-15 10:04:2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4 17:21

越来越觉得我这种只懂维护不会写代码的人是不是想参加穿越也没人要

不要慌,不要怕!

大不了到我勋某人的厨房来,吃得好才是真的好!吃得棒才是顶呱呱!我们和南海的农庄是合作单位,所有产品都是纯天然的啦!!!


cc5233 于 2016-10-15 10:07:31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15 10:04

不要慌,不要怕!

大不了到我勋某人的厨房来,吃得好才是真的好!吃得棒才是顶呱呱!我们和南海的农庄是 …

其实真穿越了倒是不怕,反而编小说不知道能发啥。

越现代的东西越不适合这种穿越种田文。


c47 于 2016-10-15 10:10:4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5 08:49

如何制定这个搜索系统应该就是码农第一要务了。因为菜鸟多大牛少,这个搜索系统的强大程度非常重要。

这个搜索系统应该是在原时空就做好的啊….开发时候完全可以外包,甚至要求开发商交出源代码(代码必须完备注释),方便用户自己进行二次开发!


cc5233 于 2016-10-15 10:16:32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15 10:10

这个搜索系统应该是在原时空就做好的啊….开发时候完全可以外包,甚至要求开发商交出源代码(代码必须完 …

做不好的。去了那边什么实际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做好?

你不要理解错了,我们肯定已经有旧时空的检索系统带去的,这是现成的,但我们要继续开发更加符合未来实际情况的系统。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2:05:20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08:38

所以只对应常用资料。比如机械设计手册之类。

论文同样可以,把题目、摘要、关键词电子化作为“检索卡片”储存在搜索系统中即可。

凡是不需要全文检索的资料都可以这么做。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2:08:0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5 10:16

做不好的。去了那边什么实际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做好?

你不要理解错了,我们肯定已经有旧时空的检索系统 …

这就是图书馆检索系统的水平,有什么难的?

需要应对的都是些论文、书籍而已,不是处心积虑想让自己排到前面的网页制作者。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2:14:22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2:09

所以,我建议搞一个纸质实体书大图书馆,受控对外开放。方便元老和相应工作需求的规划民员工使用。这个图 …

    话说就算是各地的图书馆,提供一个数字检索系统也很容易,一个电传打字机+电报线路即可。可以把寻问请求发到临高检索中心,在其检索库中查找再返回结果。当然这个成本较高,只针对VIP客户,普通人请泡在图书馆自己翻。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2:19:1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21:55

显然,狒狒们在数据存储方面还是有门槛的。

其实能对于不需要全文检索的资料(不需要全文检索意味着不必数字化,以模拟形式存储即可),就算是以电影胶片形式保存,也比磁带好。

假设一盘电影胶片有10万张底片,每张底片可存储1页A4纸,那么一盘可储存大约1.5亿字。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2:21:0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5 07:23

你错了。码农有个极大作用就是把资料整理出来。

你想想,你如果不懂化学,让你凭高中知识去资料库查一个 …

如果采用电子检索系统的话,干脆把书籍的目录摘下来作为“检索信息”应该也可以,这就不需要人工整理了。至于论文就更简单了,摘要和关键词是现成的。


cc5233 于 2016-10-15 12:26:54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2:21

要调动旧时空IT设备对应的信息资源。这个等级和费用(也许有收费标准),对于非公家报销的行为,估计高得 …

a片这玩意3年后谁看。真要看是不?出门左转,电影院午夜场。


cc5233 于 2016-10-15 12:29:3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5 12:21

如果采用电子检索系统的话,干脆把书籍的目录摘下来作为“检索信息”应该也可以,这就不需要人工整理了。 …

你没理解。

这种粗粗的做法只能满足专业水平比较好的人。

我们现在需要让水平不高的人也能找到资料。这很重要。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2:30:52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2:21

要调动旧时空IT设备对应的信息资源。这个等级和费用(也许有收费标准),对于非公家报销的行为,估计高得 …

检索系统只需要一台工控机的部分计算资源即可,主要成本是在对检索资料库的读取上。

因此呢,发出的检索指令要明确写明“关键词”、“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检索范围”,并按照关键词的数量与检索范围收费。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2:34:4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5 12:29

你没理解。

这种粗粗的做法只能满足专业水平比较好的人。

我们现在需要让水平不高的人也能找到资料。这很 …

水平不高的人为什么要去找很专业的资料?他们应该先看相应专业的教材补课才对!

去旧时空资料库查询的元老不都应该是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希望获得帮助的专业工作者吗?

电子检索系统的操作很方便,甚至可以由异地的电传打字机完成,当然应该由专业人士亲自检索啦


liutom2 于 2016-10-15 12:36:39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2:21

要调动旧时空IT设备对应的信息资源。这个等级和费用(也许有收费标准),对于非公家报销的行为,估计高得 …

怎么能这么对待尊贵的元老同志?

那个谁,去找20个长的象波姐的,弄20套衣服穿上给他送过去。


cc5233 于 2016-10-15 12:45:2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5 12:34

水平不高的人为什么要去找很专业的资料?他们应该先看相应专业的教材补课才对!

去旧时空资料库查询的元 …

你这个太想当然了。水平都是有限的啊

打个比方,你是个携带无数资料的单穿者,你肯定不是万能的吧?

请问遇到问题你怎么办?

我要找一种能解渴最容易找到的东西,我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请问我用检索工具的时候怎么检索?

如果500人都不知道这叫什么,请问怎么办?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2:46:5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5 12:45

你这个太想当然了。水平都是有限的啊

打个比方,你是个携带无数资料的单穿者,你肯定不是万能的吧?

请问 …

当然是检索“生存手册”,然后翻书啦!


cc5233 于 2016-10-15 12:53:05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2:46

一点都不重要。

尊贵的元老。您这是在旧时空被谷歌和百度养退化了。

你根本就没明白很多时候即使是霍金不啃几百的书进去根本找不到一件其实已经有人解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哪怕有谷歌也么用。


cc5233 于 2016-10-15 12:55:1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5 12:46

当然是检索“生存手册”,然后翻书啦!

请问生存手册里为什么有这种答案?生存手册是谁写的?按17世纪的实际环境写的吗?是一个从17世纪生活到21世纪的人写的?


liutom2 于 2016-10-15 13:15:41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2:41

不是弄19套衣服,剩下一个光的,让尊贵的元老自己玩设计么?

好吧,说回人话。短期内,新时空的IT装备科 …

光着怎么送?一路上不得冻死了?

再说就元老的普遍水平,弄个光着去的,大概最后就穿元老的备用衣服了,或者另外19个人少穿几件凑出一套来


cc5233 于 2016-10-15 13:44:02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2:50

如果是工程技术类的,你要先在相关领域里的中高级资料里自己找对应的关键词。

如果你连关键词都不能锁定 …

是啊,百度也没用

但是 那些资料就此永远睡觉了?还是咱们先把几亿字的内容全看了?

所以还要加强资料的再整理才有可能尽快发现啊


cc5233 于 2016-10-15 13:44:42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2:54

那您这属于前沿研究。这考的是图书索引管理水平和您自己的水平。

不是简单IT行当的了。

图书馆索引水平正是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啊……不就是要编索引么……


c47 于 2016-10-15 15:38:55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3:47

能把一本不常见技术资料弄出高效的索引和关键词来。。。尊贵的元老需要的是从旧时空绑架一堆行业专家,还 …

元老院的资料检索系统应该是两部分的。

一部分是现代化的电子系统,主要都是在原时空备置的电脑及数据系统,包括查询的搜索引擎、电子文档资料、电子制图等工具软件!这些都是在旧时空以末日生存者名义花费巨资准备的。

另一部分是用来适应临高位面的纸质卡片资料归档模式,主要用于存储穿越者抵达明末后产生的文献文档、次级技术资料,该系统与前一系统完全分离,以保证即便电脑系统全部瞬间损失的情况下,元老院已经掌握/达成的科技树不会丢失!


Brain1128 于 2016-10-15 16:39:5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5 13:44

图书馆索引水平正是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啊……不就是要编索引么……

北京的北大,魔都的华东师大有个专业叫图书馆学,还有博士点和硕士点。

北大应该还跟国图合作培养硕士/博士。

其中的一门课程就是图书编目索引。

另:很多图书馆学毕业出来的被百度挖走了——因为对html页面内容编目和对图书编目实际上类似。

PS:本人报名临高的时候还算准·隐藏传奇职业者。。

后来发现在魔都可能买不起房,跑了。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6:57:2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5 12:55

请问生存手册里为什么有这种答案?生存手册是谁写的?按17世纪的实际环境写的吗?是一个从17世纪生活到21 …

为了告诉别人怎么不在野外渴死。

写生存手册的人浩如烟海。

20世纪的野外环境与17世纪有质的差异吗?

如果连这点举一反三都不会,就算把饼挂在他脖子上也会饿死的!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6:58:5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5 13:15

光着怎么送?一路上不得冻死了?

再说就元老的普遍水平,弄个光着去的,大概最后就穿元老的备用衣服了, …

卷在地毯里“冒充”礼物呀!匕首和女王都可以这么送。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7:02:08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3:47

能把一本不常见技术资料弄出高效的索引和关键词来。。。尊贵的元老需要的是从旧时空绑架一堆行业专家,还 …

话说如果连技术资料的索引和关键词都弄不出来的话,那显然是根本看不懂。既然看都看不懂,那还有什么检索的必要呢?检索出一篇根本看不懂的文献,对于检索者显然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既然如此那有什么必要为这些看不懂的文献编写索引和关键词呢?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7:06:3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5 12:53

你根本就没明白很多时候即使是霍金不啃几百的书进去根本找不到一件其实已经有人解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

怎么可能?任何一篇用来解决问题的文献都必然把要解决的问题写在摘要里呀!

只要你能够比较恰当的描述这个要解决的问题,就能把这篇文献检索出来。当然检索出的文献太多来不及看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Brain1128 于 2016-10-15 18:23:11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6:48

这类专业比较小众啊。基本是一辈子住单位配给房的命。

劣质工业党眼里,除了钳工其他人都没有存在价值。 …

现代都电子化了,码农过去客串一把而已。

好歹有个基础知识,穿越前现学也来得及。学习难度并不高,只不过大众不太熟悉。

对于传统的纸质书本的图书馆,编目和索引建立的部门实际上是最核心的部门,否则就不是图书馆而是一个书籍仓库而已。

在临高位面,对于图书馆编目和档案整理应该可以考虑跟真理办公室合作,大图书馆与文宣口和工业口联合培养一批具有高小以上学历的归化民。

因为编目索引需要的是针对特定一些领域的杂家——编目的前提是了解对应领域的内容。

拿刚才那个例子来说“解渴最容易获取的东西”,如果你在google scholarship或者图书馆检索系统上查询,十之八九会给你生理学/化学/医学方面的论文而非生存手册。也就是说,如果你以“解渴最容易获取的东西”作为标题或主要关键字,写本书或者学术论文,很大可能会给你编入生理学/医学/化学的类别下。

在非电子化的时代,需要编目者切实的了解“解渴”这一关键字的具体含义,然后决定归入哪一类分类。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8:33:24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10-15 18:23

现代都电子化了,码农过去客串一把而已。

好歹有个基础知识,穿越前现学也来得及。学习难度并不高,只不 …

纯纸质图书馆通常只是根据分类号编制书目的吧,好像没有把具有相同关键词的书编辑在该关键词目录下。


liutom2 于 2016-10-15 18:44:4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5 16:58

卷在地毯里“冒充”礼物呀!匕首和女王都可以这么送。

这一路上都卷地毯里,到地方只怕排泄物把地毯都灌满了吧?


深潜者 于 2016-10-15 18:47:1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5 18:44

这一路上都卷地毯里,到地方只怕排泄物把地毯都灌满了吧?

请食用同城的


liutom2 于 2016-10-15 19:06:3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5 18:47

请食用同城的

同城的还用找人?狒狒们很快都会成为府级及以上的方面大员了。


cc5233 于 2016-10-15 22:57:2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5 17:06

怎么可能?任何一篇用来解决问题的文献都必然把要解决的问题写在摘要里呀!

只要你能够比较恰当的描述这 …

我们带来的资料,你确定每一份都是那么专业么


cc5233 于 2016-10-15 23:03:1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5 18:33

纯纸质图书馆通常只是根据分类号编制书目的吧,好像没有把具有相同关键词的书编辑在该关键词目录下。 …

有一个特殊时期。存储设备坏了,但计算机没有全坏,你可以继续用计算机检索在去查找纸质实物。


cc5233 于 2016-10-15 23:04:03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10-15 18:23

现代都电子化了,码农过去客串一把而已。

好歹有个基础知识,穿越前现学也来得及。学习难度并不高,只不 …

我就是要这样的效果,编一个能满足需要的谷歌。


cc5233 于 2016-10-15 23:08:51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5 12:41

不是弄19套衣服,剩下一个光的,让尊贵的元老自己玩设计么?

好吧,说回人话。短期内,新时空的IT装备科 …

没可能。

相对短期就是采购寿命尽量长的设备,过渡期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一套非电子化存储的图书馆,长远的就是图书馆。

基本上只能这样了。

及时50年内能设计出8086处理器也来不及升级到i7去对接旧时空设备。


cc5233 于 2016-10-15 23:09:4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5 16:58

卷在地毯里“冒充”礼物呀!匕首和女王都可以这么送。

你们几个歪楼歪的我笑死了….


cc5233 于 2016-10-15 23:14:32 发表了:

Brain1128 发表于 2016-10-15 18:23

现代都电子化了,码农过去客串一把而已。

好歹有个基础知识,穿越前现学也来得及。学习难度并不高,只不 …

一般来说,it组应该归大图书馆下面管。

那些满足生产和社会管理的软件基本上有旧时空模版,开发要求不会高,属于次要业务。

维护工作则属于对象窄的特殊部门,而且基本上都是元老承担,适合归口大图书馆,这样比较容易界定元老的头衔和品级。


liutom2 于 2016-10-16 00:51:1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5 23:14

一般来说,it组应该归大图书馆下面管。

那些满足生产和社会管理的软件基本上有旧时空模版,开发要求不会 …

IT组和大图书馆不是一个时空的事。

IT组是在穿越出发前组建的,而大图书馆是在穿越后组建的。其目的也不同,大图书馆主要是为狒狒们提供资料支持,而IT组,穿越后会变成N个部委,覆盖的行业是很多的,其中对大图书馆的支持只是IT组工作的一部分。


cc5233 于 2016-10-16 01:15:5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6 00:51

IT组和大图书馆不是一个时空的事。

IT组是在穿越出发前组建的,而大图书馆是在穿越后组建的。其目的也不 …

目前书里没有哪个适合的部门安置,所以我就用这个旧名称代替下。

而且书里讲过数据中心在大图书馆下面。


liutom2 于 2016-10-16 03:00:5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6 01:15

目前书里没有哪个适合的部门安置,所以我就用这个旧名称代替下。

而且书里讲过数据中心在大图书馆下面。

数据中心只是IT组负责范围内的一部分呀,IT组最起码还要控制计算中心,估计IT组还得管很多未来的电子相关行业,比如我同人里的701厂,大概最后还得交IT组,因为这个厂最终会生产电子管。


人畜无害小白免 于 2016-10-16 04:15:53 发表了:

IT行业的同志们真辛苦啊。请允许我慰问你们七十二个小尼姑


深潜者 于 2016-10-16 07:16:3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5 22:57

我们带来的资料,你确定每一份都是那么专业么

如果连专业性都做不到的话,还指望它能解决什么专业问题?


深潜者 于 2016-10-16 07:25:1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5 23:03

有一个特殊时期。存储设备坏了,但计算机没有全坏,你可以继续用计算机检索在去查找纸质实物。

    根据我的建议,临高应在搞定实用的照相/摄影技术后,采用拍照法复制磁带阵列里的资料,一盘电影胶片能储存至少十万页图片,相当于一两亿字文献。

    指望靠排版印刷将旧时空资料纸质化根本没可能,把全世界的排版工抓过来都没用。也即只有一些常用的书籍、手册式资料会被排版印刷出来。这些资料显然是不需要依赖电子检索的。


cc5233 于 2016-10-16 08:30:5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6 03:00

数据中心只是IT组负责范围内的一部分呀,IT组最起码还要控制计算中心,估计IT组还得管很多未来的电子相关 …

电子管厂叫工业的人去管啊,工厂肯定是工业和行政最重要。

而且电子管厂早期产品也是满足通信和工业自动化优先。

当然,it组擦边,兼职一个坑要的


cc5233 于 2016-10-16 08:32:5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6 07:25

根据我的建议,临高应在搞定实用的照相/摄影技术后,采用拍照法复制磁带阵列里的资料,一盘电影胶片 …

纸质和实物,胶片和书没区别啊。


cc5233 于 2016-10-16 08:34:0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6 07:16

如果连专业性都做不到的话,还指望它能解决什么专业问题?

学习啊,通过学习专业性会提高的啊。

但是资料没了合适的目录就压箱底了啊


cc5233 于 2016-10-16 08:35:3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6 03:00

数据中心只是IT组负责范围内的一部分呀,IT组最起码还要控制计算中心,估计IT组还得管很多未来的电子相关 …

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肯定在一个地方啊,这点规模还建两个机房分两拨人啊……


深潜者 于 2016-10-16 08:51:4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6 08:32

纸质和实物,胶片和书没区别啊。

通常意义上的纸质版说的都是手抄、打印或者印刷版的吧?

拍照翻版出来的相纸文件显然不被认为是纸质版的。

既然临高没能力把图形类资料打印出来。那就拍下来好了。

PS大伙没认真思考过将电子资料纸质化的难度,临高长期都没能力生产自动中文排版机或者打印机,拍下来是最简单的。


深潜者 于 2016-10-16 08:53:1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6 08:34

学习啊,通过学习专业性会提高的啊。

但是资料没了合适的目录就压箱底了啊

学习的时候都是先找专业教材学好吧!哪有翻个资料就开始学的?

等把专业教材学会了,检索该专业资料还有什么难的?


cc5233 于 2016-10-16 08:56:2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6 08:51

通常意义上的纸质版说的都是手抄、打印或者印刷版的吧?

拍照翻版出来的相纸文件显然不被认为是纸质版的 …

你不要扣字眼啊,反正就是实物的、非数字化的材料。


cc5233 于 2016-10-16 08:57:4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6 08:53

学习的时候都是先找专业教材学好吧!哪有翻个资料就开始学的?

等把专业教材学会了,检索该专业资料还有 …

不是啊,早期会导致这些资料可能被错误归类,以后就难找了。


深潜者 于 2016-10-16 09:00:5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6 08:56

你不要扣字眼啊,反正就是实物的、非数字化的材料。

    因为这方面一直没人认真想过。临高没有中文打印机,没有复印机,常用书籍手册可以人工排版印一大堆,但资料显然不可能这么做。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拍下来,有人要时再翻拍。


深潜者 于 2016-10-16 09:04:1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6 08:57

不是啊,早期会导致这些资料可能被错误归类,以后就难找了。

    在目录或者检索卡片上被错误归类不会导致难以寻找,只有在书架上被错误归类而人们又直接从书架上找才有这个问题。

    因为目录可不是唯一的,按《中图法》编写目录时,一本书、一份资料完全可以归到N个分类号上,“归类错误”只会导致它被分到太多类上,不至于到最应该归的类没被归到。


liutom2 于 2016-10-16 09:27:3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6 08:35

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肯定在一个地方啊,这点规模还建两个机房分两拨人啊……

应该是2个机房,这两个应用需求不同,一边是需要计算能力,一边是存储检索,而且大图书馆在初期肯定要进行资料转储,这意味着大图书馆附属的资料库机房会一直开机工作,就没法满足计算服务了。

关于电子资料纸质化,这个工程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比较多呀,我怀疑最后大图书馆机房很小,但纸质化部分的人员规模会很大。


深潜者 于 2016-10-16 09:30:1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6 09:27

应该是2个机房,这两个应用需求不同,一边是需要计算能力,一边是存储检索,而且大图书馆在初期肯定要进 …

有个不怎么耗费人力的资料转存方式。拿个显示器,在上面安装电影胶片摄像机,然后一直拍就好。


liutom2 于 2016-10-16 09:35:1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6 09:30

有个不怎么耗费人力的资料转存方式。拿个显示器,在上面安装电影胶片摄像机,然后一直拍就好。 …

屏幕会闪的


深潜者 于 2016-10-16 09:40:4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16 09:45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6 09:35

屏幕会闪的

不是所有种类的显示器都会闪,请选用不会的。

另外还可以尝试下采用低感光胶卷和相对长的曝光时间,将闪烁平均。

关于显示屏拍摄人们都研究几十年了,没你想象的那么难呀!


cc5233 于 2016-10-16 11:18:5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6 09:27

应该是2个机房,这两个应用需求不同,一边是需要计算能力,一边是存储检索,而且大图书馆在初期肯定要进 …

我倒 这根本不需要啊……

完全是浪费硬件浪费性能…..

转储多少资料啊?几千g?

我都闹不明白你这搞法硬件软件到底什么个架构。

还有两个机房的供电、辅助设施、维护人员呢?


liutom2 于 2016-10-16 12:45:4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6 11:18

我倒 这根本不需要啊……

完全是浪费硬件浪费性能…..

转储多少资料啊?几千g?

机房都在高山岭呀,而且距离应该很近。数据中心是大容量存储,不怎么需要计算能力,所以选择的应该都是低功耗类型的设备。计算中心需要的是计算能力,所以会配置比较强大的处理器,功耗理论上应该是高一些的。

此外,计算中心的面积大概是不会扩大了,起码扩大的会比较有限。而数据中心,大概要预留一个极大的空间,在当前阶段数据中心用百十个硬盘和SSD就能满足需要,但随着纸质化或者磁带化,数据中心的面积会扩大百倍。

从最终规划来看,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最终会分离,因为一旦旧时空设备逐步损坏,狒狒们就只能用自产设备替代,而自产设备无论是体积还是功耗都百倍于旧时空设备,这意味着最终两个中心是无法在一个地址共存的,其结果是计算中心很可能会搬迁,而数据中心在没有妥善后备方案之前只能继续留在高山岭。

从技术支持上来看,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也差的比较多,计算中心是为计算服务的,但狒狒们的人员基数比较少,也就是说需要计算的人很可能并不能自己编制相关的计算程序,因此计算中心的人员并不只是维护中心的运营,他们还得为狒狒们的各部门提供编程服务。数据中心就要简单的多了,他们主要是数据库应用,而且面对的客户主要是大图书馆以及数据备份工程。


cc5233 于 2016-10-16 13:12:0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6 12:45

机房都在高山岭呀,而且距离应该很近。数据中心是大容量存储,不怎么需要计算能力,所以选择的应该都是低 …

你这个设想超前了,咱先设定讨论计算机充足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必然只用一个机房。


深潜者 于 2016-10-16 13:18:0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16 13:19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6 12:45

机房都在高山岭呀,而且距离应该很近。数据中心是大容量存储,不怎么需要计算能力,所以选择的应该都是低 …

低功耗设备为什么不能满足狒狒们计算的需求呢?难道狒狒现在还要用CAD画图?用CFD算流体力学、燃烧学?

这个计算中心算的东西应该没比二战火力表复杂吧?

PS资料胶卷化才是王道。


c47 于 2016-10-16 13:25:0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6 12:45

机房都在高山岭呀,而且距离应该很近。数据中心是大容量存储,不怎么需要计算能力,所以选择的应该都是低 …

你这个就属于贪大求全了,不过话说回来….我贪大的技术比你更夸张!

计算数据实际上对于500废来讲根本不用着建立一个专门的计算中心,每个元老手里的笔记本电脑就能胜任了(一般也就EXCEL\WORD,再加点宏编程,用到CAD制图3D建模这种的都是逆天工程项目了),500废回去又不是做DNA排序,根本用不到超算服务器!

话说我心目中元老院完整的数据管理中心是应该由5大部分组成的:

1、纸质图书馆!全部都是旧时空带去的各种工具书和文献期刊(有完整的查询目录,并且建立卡片和计算机两套检索系统),起码得几百个集装箱柜,数千万本书籍……简而言之,装逼用!因为多数书籍基本不会由元老去翻阅的。

2、纸质档案馆!主要存放常用的一般资料(这些资料也是旧式空就准备好的,但是与第一类不同的是,前者只为学霸服务,后者为干活的一般元老服务),和D日后建立的信息归类档案(包括历年的水文天气记录,元老院重大/日常公函备案),甚至包括专门从大明购买的书籍也能在这里找到。简而言之,这个馆就是搜罗一切可以搜罗的资讯,并建立纸面存档,方便日后查询!

3、电子图书馆!这个应该归属与安全局监督下的资讯中心,庞大的磁盘阵列存储着除去从旧时空带来的庞大资讯之外,还不断增加着特侦队从“海外”各处搜罗来的电子资料(沿海水文、航拍照片、人物照片等等等等)……当然啦,很多资料最终又会成为第二类馆的馆藏作为备份。

4、胶片馆!旧时空准备的胶片资料,作为发生不可逆转灾变后的恢复手段……..理论上这些东西都会存储在一条随时可以跑路的“大铁船”上!实际上咩,元老都死光了,这东西还有屁用….

5、计算中心…..考虑到明末即便元老们再逆天也无法解决这么大的科技断缝,所以这机构用的都是老式二十世纪7~80年代的计算机,唯一特点就是耐用,缺点是安全局下面随便拖个服务器阵列集装箱过来都比整个中心的处理能力强大百万倍。

以上….没个百亿绿刀预算根本不可能,传说中的2000万软妹币连买书都不够啊。对了,还得把外文技术刊物翻译成中文….我操,这个人工费就嗨了去!


cc5233 于 2016-10-16 13:26:1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6 12:45

机房都在高山岭呀,而且距离应该很近。数据中心是大容量存储,不怎么需要计算能力,所以选择的应该都是低 …

不可能采用单机模式布置的,必然使用虚拟机,不然的话,像bbs这种低要求应用难道还专门带低端设备或者占用高端设备吗?

出现某些计算中心那边硬件不够,数据中心这边没事闲着的时候怎么办,拆电脑过去么?


钟利时 于 2016-10-16 14:50:2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6 13:26

不可能采用单机模式布置的,必然使用虚拟机,不然的话,像bbs这种低要求应用难道还专门带低端设备或者占 …

500个人用的BBS拿个树莓派都能架了。


钟利时 于 2016-10-16 16:17:50 发表了: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16 15:07

我用的一个2k人民币的华硕无线路由,内嵌一个免费BBS。外插U盘当空间。最高支持支持多少个IP、用户就没试 …

用树莓派魔改一个小霸王学习机,然后沿用sonicbbs的asp代码在魔改版小霸王学习机上架设bbs。SB的老梗在另一个位面成为现实了。


cc5233 于 2016-10-16 18:26:21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16 14:50

500个人用的BBS拿个树莓派都能架了。

是啊,单独占一个服务器不是浪费到吐血。


liutom2 于 2016-10-16 20:55:4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6 18:26

是啊,单独占一个服务器不是浪费到吐血。

BBS很可能不在高山岭,而是在百仞城,狒狒们的绝大部分都在百仞城,百仞城里肯定也会部署一部分设备,百仞城到高山岭很可能没有光纤线路,按电话线+调制解调器连接吧。


cc5233 于 2016-10-16 21:12:2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6 20:55

BBS很可能不在高山岭,而是在百仞城,狒狒们的绝大部分都在百仞城,百仞城里肯定也会部署一部分设备,百 …

必然有光纤线路啊……高山岭到百軔城才3公里,又是核心区。

照你这样分散搞,维护压力很大的啊……哪都得有附属的环境和供电保障,这不是折腾么。

光纤带个50km又不多的,普通的6-10芯光缆就行了,百軔高山这个距离也不需要中继设备,要求不高的。又是核心区,不怕被挖。

我还准备架到太白天文台的无线网络呢。那边有实验室,对网络有需求。


cc5233 于 2016-10-16 21:14:4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6 13:18

低功耗设备为什么不能满足狒狒们计算的需求呢?难道狒狒现在还要用CAD画图?用CFD算流体力学、燃烧学?

这 …

cad需要的,只不过需要cad的人不多,这种设备不需要带很多。也可以充当低端服务器。

后期制图员够多了,复杂的图纸分工画就行了。


cc5233 于 2016-10-16 21:16:07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16 13:25

你这个就属于贪大求全了,不过话说回来….我贪大的技术比你更夸张!

计算数据实际上对于500废来讲根本不 …

没那么夸张但又没那么简单。

社会管理和财政管理以及资料管理还都是需要的

excel这种东西才是被淘汰对象。


liutom2 于 2016-10-17 00:41:5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6 21:12

必然有光纤线路啊……高山岭到百軔城才3公里,又是核心区。

照你这样分散搞,维护压力很大的啊……哪都得 …

如果是光纤的话,应该是走高压输电线杆的。

计划中博铺到百仞城是有高压线和光缆的,高山岭这部分是到达后才确定的,当然使用储备物资应该是能实现的。

不过平心而论,还是尽快改为电话线和调制解调器更好,毕竟将来也就用用这个了,天文台也是一样的,肯定要搞电话线或者电报的。


cc5233 于 2016-10-17 10:03:2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7 00:41

如果是光纤的话,应该是走高压输电线杆的。

计划中博铺到百仞城是有高压线和光缆的,高山岭这部分是到达 …

核心区不需要改电话线。除非临高能造adsl设备了。这么3km的区域,我就想不出为什么还要变。

至于其他地方,天文台是不是改adsl一类的线缆根本不是关键问题,视基建情况而定吧。

再远的地方,除了电传打印机和自动电报设备,只能靠人工。


cc5233 于 2016-10-17 10:22:3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7 00:41

如果是光纤的话,应该是走高压输电线杆的。

计划中博铺到百仞城是有高压线和光缆的,高山岭这部分是到达 …

56k猫的传输距离到底是多少?

adsl似乎只有3km啊

一般的有线电话传输距离是多少


liutom2 于 2016-10-17 10:29:5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7 10:03

核心区不需要改电话线。除非临高能造adsl设备了。这么3km的区域,我就想不出为什么还要变。

至于其他地方 …

百仞城才是狒狒们的核心区,高山岭在规划上就是大图书馆,把计算中心放在高山岭也是为了在初期公用机房基础设施。

狒狒们其实还是有不少计算需求的,类似船舶设计,搞建筑的结构计算,搞火炮的要算弹道,而且计算需求会越来越多的。狒狒们可能会逐步建立人工制图和人工计算体系,但在初期,狒狒们人手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是必须借助计算机的。

光缆的问题,这东西是有寿命的,而且光端设备也是有寿命的,因此 同时建立铜缆备份系统是必须的,不可能等到光缆完蛋的那天再去修建铜缆系统。使用调制解调器是因为这东西狒狒们利用现代分立元件是有可能自制的,也就是说调制解调器可以保证使用30-50年。


liutom2 于 2016-10-17 10:30:5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7 10:22

56k猫的传输距离到底是多少?

adsl似乎只有3km啊

一般的有线电话传输距离是多少

低速猫可以很远的,你可以上1200或者2400的猫嘛,狒狒们这条线路没多少数据的。


深潜者 于 2016-10-17 11:16:2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7 10:2256k猫的传输距离到底是多少?

adsl似乎只有3km啊

一般的有线电话传输距离是多少

贝尔那个时代没有信号放大器,光靠粗线都能维持10km的电话通信距离。


深潜者 于 2016-10-17 11:17:4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7 10:29百仞城才是狒狒们的核心区,高山岭在规划上就是大图书馆,把计算中心放在高山岭也是为了在初期公用机房基 …

你说的这些计算需求也不是实时的,用发电报过去求计算似乎也可。


cc5233 于 2016-10-17 11:18:4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7 10:30

低速猫可以很远的,你可以上1200或者2400的猫嘛,狒狒们这条线路没多少数据的。

从设备利用的角度,只能1个机房。

这点不用再讨论了。光缆的寿命是20-25年,这个值是业内讨论光缆制造行业需求前景时作为基准的。足够维持到大多数设备都废了。

10km以下需要的光端设备非常简单,不会比modem多。考虑光缆为主干,铜缆做备份好了,这个没什么太大问题。

总体上我是建议把机房建高山岭,不需要考虑未来城市建设与扩张带来的麻烦。安保之类的问题也简单点。当然,非要反过来建百軔城这边我也不强烈反对。


深潜者 于 2016-10-17 11:20:3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6 21:14cad需要的,只不过需要cad的人不多,这种设备不需要带很多。也可以充当低端服务器。

后期制图员够多了, …

只有在元老动用旧时空机床时才需要cad制图吧?


cc5233 于 2016-10-17 11:37:4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1:20

只有在元老动用旧时空机床时才需要cad制图吧?

差不多吧,文宣和教育那边可能会多点时候用到图文编辑

带少数机器满足下需求就好


cc5233 于 2016-10-17 11:39:3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1:16

贝尔那个时代没有信号放大器,光靠粗线都能维持10km的电话通信距离。

模拟的语音信号要求比网络传输低多了。。

而且核心区这边对较大文件传输有需求的,几百B的速度不能满足核心区这边的需要

几十K水平是要的


liutom2 于 2016-10-17 12:17:0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1:17

你说的这些计算需求也不是实时的,用发电报过去求计算似乎也可。

狒狒们的计算需求没有实时的呀,科学计算本身就是先编程序,还要测试一下,然后才开始计算的


深潜者 于 2016-10-17 12:39:1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7 12:17狒狒们的计算需求没有实时的呀,科学计算本身就是先编程序,还要测试一下,然后才开始计算的

可以人工把程序磁带送过去,用电报线传计算参数。以弹道计算为例,公式都是通用的,就是具体参数不一样。


深潜者 于 2016-10-17 12:42:0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7 11:39模拟的语音信号要求比网络传输低多了。。

而且核心区这边对较大文件传输有需求的,几百B的速度不能满足核 …

音频模拟信号的传输要求是比2400bps或者更高的数字传输低,但与电传打字机的50、75、100bps比要求一点没低。


深潜者 于 2016-10-17 12:44:0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7 11:37差不多吧,文宣和教育那边可能会多点时候用到图文编辑

带少数机器满足下需求就好

文宣和教育干嘛要用电脑编辑?用电脑编辑玩还打算继续用宝贵的显示器给大伙放映吗?


cc5233 于 2016-10-17 12:49:1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2:42

音频模拟信号的传输要求是比2400bps或者更高的数字传输低,但与电传打字机的50、75、100bps比要求一点没 …

我现在的传输要求是铜介质至少2400bps

因为更快的我不知道怎么能不用中继设备。


cc5233 于 2016-10-17 12:53:3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2:44

文宣和教育干嘛要用电脑编辑?用电脑编辑玩还打算继续用宝贵的显示器给大伙放映吗? …

教科书要不要改编?

拍摄的资料要不要编辑?

要我看,放映也需要,不过为什么要用显示器?

投影仪、电视机都可以啊


深潜者 于 2016-10-17 12:54:3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7 12:49我现在的传输要求是铜介质至少2400bps

因为更快的我不知道怎么能不用中继设备。

话说除非是电脑对电脑,否则2400的传输率根本用不上吧?但等到旧时空设备该换代时,别的地方哪还有电脑用?电传打字机50足以。


cc5233 于 2016-10-17 12:56:4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2:54

话说除非是电脑对电脑,否则2400的传输率根本用不上吧?但等到旧时空设备该换代时,别的地方哪还有电脑用 …

就是电脑对电脑,我这线路是核心区用的

核心区暂时不考虑本地产的问题

出了核心区,有啥用啥,人工都行。我不在乎,你们能想出来我都高兴


深潜者 于 2016-10-17 12:58:2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7 12:53教科书要不要改编?

拍摄的资料要不要编辑?

要我看,放映也需要,不过为什么要用显示器?

用现有这些没法长期储存使用电脑做可以,但长期用的工控机就不适合做这些低价值工作了。


深潜者 于 2016-10-17 12:59:5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7 12:56就是电脑对电脑,我这线路是核心区用的

核心区暂时不考虑本地产的问题

出了核心区,有啥用啥,人工都行。 …

核心区就搞一个为好吧,避免传输瓶颈。这样工作不多的话,甚至可以就开一台机。


cc5233 于 2016-10-17 13:02:0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2:59

核心区就搞一个为好吧,避免传输瓶颈。这样工作不多的话,甚至可以就开一台机。 …

按书里已经写过的东西,这已经不可能了。。

我说的核心区是高山岭+百仞城


cc5233 于 2016-10-17 13:04:5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2:58

用现有这些没法长期储存使用电脑做可以,但长期用的工控机就不适合做这些低价值工作了。 …

嗯 是的 本来也是这么安排为主

其实单纯编辑文字用电脑也不需要这么高级的电脑,就是视频处理和制图

让文宣部门和设计部门自觉点节约设备吧


深潜者 于 2016-10-17 13:25:12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7 13:04嗯 是的 本来也是这么安排为主

其实单纯编辑文字用电脑也不需要这么高级的电脑,就是视频处理和制图

让文 …

不过除非临高在电脑编辑后用拍照法制版印刷,否则似乎没有电脑编辑的必要。一来图形打印机是稀缺资源,二来反正都要人工排版,还不如用手抄版呢。


cc5233 于 2016-10-17 14:35:1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3:25

不过除非临高在电脑编辑后用拍照法制版印刷,否则似乎没有电脑编辑的必要。一来图形打印机是稀缺资源,二 …

问题在于,肯定带来了不少非胶片的摄影摄像设备,总不可能把这些设备都扔了吧?

既然这样,那我们it这边出电脑,其他事情他们自己办了。


深潜者 于 2016-10-17 17:24:3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7 14:35问题在于,肯定带来了不少非胶片的摄影摄像设备,总不可能把这些设备都扔了吧?

既然这样,那我们it这边 …

用胶片照相机,摄影机对着数字照相机,摄影机的屏幕拍,或者用电脑放,再对着屏幕拍。


cc5233 于 2016-10-17 17:26:4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7:24

用胶片照相机,摄影机对着数字照相机,摄影机的屏幕拍,或者用电脑放,再对着屏幕拍。 …

这些让他们自己去提吧


flywhc 于 2016-10-17 22:38:3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7:24

用胶片照相机,摄影机对着数字照相机,摄影机的屏幕拍,或者用电脑放,再对着屏幕拍。 …

假设能做到拿着相机对屏幕拍,拍一张翻一页按一下快门。假设每秒拍一页

我用维基英文版做了个实验,我1600X900的屏幕,在2009年已经算很高级的配置了,满满一页小字体不带图的英文有4K

找了一个旧版的维基英文离线包,18G,这可是压缩过的zim文件,文本压缩比很高的。

我就假设它没压缩,一除等于4718592个屏幕,需要1310小时每秒一次快门翻一页屏,每天快门连续按10小时,要按131天,节假日周末无休

考虑压缩比、汉语等其他语言资料,这个数字不知要翻多少倍

那么500废打算穿前制作微缩胶片还是穿后呢?

微缩胶片还要洗印设备和药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减少带吸引设备和药水的方式是穿前,毕竟文中没提带微缩胶片和吸引设备,而且保不准穿越时的电离辐射让未冲印的胶卷就都曝光了。

另外药水保质期很有限,估计狒狒有人力物力干这活时药水已经废了

而且穿后元老人力紧缺,电脑又是高度保密不可让土著接触的,这枯燥的活让谁干

穿前就那么1年,安排谁天天对着屏幕按快门呢?

另外穿越后怎么备份呢?胶片毕竟也是塑料,能保存50年不错了,海南那么热的地方没有冷库塑料也会老化严重

如果要上这个方案,我的意见是尽量收购现成的微缩胶片,可以穿越前拍少量重要的资料,特别是需要图的,比如有色金属冶炼、有机化学、电气电子等

而且到目前为止文中都没提到过微缩胶片,这个方案需要这么多人力物力居然没提到……而多数海量的资料还是要靠磁带机。

磁带机制作难度并不高,1950年代存储密度不高不是技术问题,是当时没需要也没人研究。后来旋转磁头、校验等技术并不涉及新材料也不涉及巨磁阻什么的现代高科技。主要就是塑料(比如聚乙烯或赛璐璐)以及精细研磨的伽马氧化铁

如果担心狒狒的原始塑料带会拉长导致数据损失,可以在一条磁带上做4条磁轨,三条用于数据+冗余校验,一条做同步信号,就像时钟信号那样

80年代时苹果电脑刚进入中国,很多学校采用音频口插录音机,用数模-模数二次采样的方式存取数据,对于狒狒来说不用DAC,直接磁铁连上数字信号就好了。磁带的信息密度至少是8位22k立体声,每秒40kByte的存储量,一盘音乐磁带最长120分钟,我们质量差,砍一半算60分钟,一盘144MB,10盘就是1.4GB,200盘磁带可以装下维基英文版。我们狒狒不需要做那么精致的小磁带,可以放大4倍,塑料盒也不要了,用挂的。

就算开始读不出来数据,狒狒们可以留下遗言,让后世不断的造磁带,备份天书,直到复现80年代的科技 —— 其实我觉得狒狒们资料那么全,各种精密仪器也都有,最多50年足够追上现代科技了。

而磁带机的制造和备份,可以从D+10年开始,甚至20年开始都不迟。


深潜者 于 2016-10-17 22:44:07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7 22:38假设能做到拿着相机对屏幕拍,拍一张翻一页按一下快门。假设每秒拍一页

我用维基英文版做了个实验,我16 …

维基压缩版里没图吗?如果有的话,光按英文算岂不是大大高估了?

再说为什么要用人拿着相机拍?固定起来多方便。

此外为什么拍得这么慢?只有曝光时间比刷新时间高几倍即可,一秒拍十张有什么问题吗?


c47 于 2016-10-17 22:45:03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7 22:38

假设能做到拿着相机对屏幕拍,拍一张翻一页按一下快门。假设每秒拍一页

我用维基英文版做了个实验,我16 …

微缩胶片有提到的,我勋某人到处拖的那几个箱子里装的就是这货…….元老院允许我私人保存就说明他们也有自己的“收藏”,压根看不上我的“点心”~!


flywhc 于 2016-10-17 23:02:1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4 21:10

这是因为搞管理的必须是真懂,让学管理的管技术,这都是脑子里哪根筋搭错了?

IT这个行业搞技术到一定年纪转做管理的还是挺多的,特别是咱们这文化,如果经理技术上没两把刷子都镇不住码农。

国内公司主要问题是制度没有执行,上下都是应付流程,上上下下都在赶工,在进度面前质量控制是次要的。

现代管理学的知识还是很有用的,毕竟信息管理也是从其他工程管理延续下来的。

这些知识完全可以应付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工工程、船舶工程等各种项目的项目管理,因为那些项目的未知风险要低于信息管理,可预测性要好的多。

对于500废这种全部都是新技术,探索方式开发的项目,其实有点类似信息项目。

另外呢,近十年IT流行敏捷开发,最近在北欧国家把敏捷思想推广到各种项目管理上,让团队自我管理自我演进,也获得不少的成果。

国人骨子里是反对管理,把经理放到自己的对立面上的,从小政治课更是把资本家的管理方法形容成“每个毛孔都滴血”。

但是欧美先进国家的管理方法其实是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互相扶持发展起来的。

比如看看英国科技馆一层的蒸汽机发展史,瓦特若没有发展出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蒸汽机也不会那么大批量高质量的发展起来。

而美国装配流水线的发展导致枪支、汽车的量产,这都缺不了管理学的。


flywhc 于 2016-10-17 23:18:2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22:44

维基压缩版里没图吗?如果有的话,光按英文算岂不是大大高估了?

再说为什么要用人拿着相机拍?固定起来 …

图片占的面积也大啊,我估算时是用的满满一页文字,还没有考虑留白,控件按钮什么的,而且文本的压缩比高达90%,拍照时必须是解压缩的

我找了个对比,维基中文2015图文版8.26G,无图版2.8G,这个比例相对于文本压缩比,没差多少吧。

你拿个三脚架,架上单反,旁边摆个手机秒表app,对着屏幕,翻一页维基百科按一下快门,做上几个条目感受一下(我真的试过了)

再想想要连续做10个小时,平均一秒拍一页不少了吧?何况微缩胶片相机可没单反好用。

假设我们微缩胶片ISO很高,屏幕都是不闪液晶屏,每秒10页那肯定要自动翻拍机,还要写程序自动读不同页面,自动翻页。这个自动翻拍机要开发多久?

穿越前只有一年准备


flywhc 于 2016-10-17 23:21:43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17 22:45

微缩胶片有提到的,我勋某人到处拖的那几个箱子里装的就是这货…….元老院允许我私人保存就说明他们也 …

我是说,D日之前1年内,有组织的拍摄维基百科等资料库,在文中是没有的。

靠个人的力量只能收集购买已有的胶片私藏,加入穿越公司后日程都安排满满的,哪有时间干这种私活。


flywhc 于 2016-10-17 23:41:27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16 14:50

500个人用的BBS拿个树莓派都能架了。

树莓派是不错啊,不过2012年第一代树莓派才开始发售,09年穿越的狒狒赶不上了

2009年的路由器倒是好多都可以刷linux了,不过500废不差钱不必折腾这不稳定的玩意。

各种的单片机可以带一些,特别是TTL直插芯片,比如老51系列,便宜皮实好焊接,用于自动控制通信等等,做自动发报机什么的太容易了。

TTL各种门电路寿命也长,我估计能用上一百年,重现21世纪科技树吧

用这些东西再加上并行算法,组建一套低速计算机系统肯定可以,足够用于控制前面我说的自制磁带机做数据备份,也可以用于查询显示资料。

显像管寿命可以达到20年以上。如果不使用、不漏气的话我估计能用到上百年。

100年还爬不上科技树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liutom2 于 2016-10-18 00:48:5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7 11:18

从设备利用的角度,只能1个机房。

这点不用再讨论了。光缆的寿命是20-25年,这个值是业内讨论光缆制造行 …

光缆寿命20-25年是在现代条件,而且你这是室外敷设,架空之类的,会有意外损坏的,而一旦意外损坏,你就需要修理,熔接机这东西的寿命有20-25年吗?


liutom2 于 2016-10-18 00:51:1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7 12:39

可以人工把程序磁带送过去,用电报线传计算参数。以弹道计算为例,公式都是通用的,就是具体参数不一样。 …

根本不用这么复杂,要搞计算的元老坐马车去高山岭数据中心,把自己的计算需求和基本数据提交一下,计算中心安排专人来编写程序,等写好了该元老再去测试一下,通过了就可以上机运行了,最后计算结果由计算中心提供打印的结果,有的结果很复杂的,若干图表的。


钟利时 于 2016-10-18 00:52:46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7 22:38

假设能做到拿着相机对屏幕拍,拍一张翻一页按一下快门。假设每秒拍一页

我用维基英文版做了个实验,我16 …

录音磁带是模拟音频信号,能存储多少数据与它的调制方式有关。不等于把数据量40MB的音频录到录音机上就是40MB。

根据IEEE标准磁带的频率范围上限是12.5KHz。信噪比通常按30dB计算。

按香农定理C=B*log2 (1+S/R),以信噪比30dB、12.5Kbps计算

盒式磁带的潜力是124.63Kbps,按8位计算是15.59KByte/s

120分钟的磁带潜力是112MB

但以上结果只是理论,现代调制解调器的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差不多接近这个标准。但QPSK的调制解调方法比较复杂。

历史上采用的是频移键控(FSK),这种调制解调方法电路上最容易实现。理论换算关系大约是:波特率=带宽/2

12.5KHz用FSK调制,波特率是6.25Kbps

以上输出的是串行信号。串行传输的时候有时是8位,有时是9位。

按8位计算,0.78125Kbyte/s,一盒120分钟磁带可以存5.625MB

实际资料:当时的盒式磁带是2Kbps。按8位计算,120分钟的磁带,一盒1.8MB。


liutom2 于 2016-10-18 00:54:38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7 23:02

IT这个行业搞技术到一定年纪转做管理的还是挺多的,特别是咱们这文化,如果经理技术上没两把刷子都镇不住 …

国外的管理讲究的是合理,国内的管理讲究的不过是把自己的责任撇清,这就是根本区别。


liutom2 于 2016-10-18 00:55:36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7 23:41

树莓派是不错啊,不过2012年第一代树莓派才开始发售,09年穿越的狒狒赶不上了

2009年的路由器倒是好多都 …

TTL100年大概不行,但30年我可以肯定的说没问题的。


cc5233 于 2016-10-18 01:15:1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8 00:48

光缆寿命20-25年是在现代条件,而且你这是室外敷设,架空之类的,会有意外损坏的,而一旦意外损坏,你就 …

这个寿命本来就是户外使用的啊……

业内是计算有多少在用光缆要寿终,来评估产品需求啊。

海南这种地方,还是埋地吧,反正去高山岭这种地方道路修得肯定不差,沿线埋设应该条件不至于太差。

架空的东西在有台风的地方,我觉得都够悬。

有些设定只能说合理值以内就算可以吧,不然这个真的玩不来了。毕竟啥都不能自产啊……


cc5233 于 2016-10-18 01:16:3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8 00:51

根本不用这么复杂,要搞计算的元老坐马车去高山岭数据中心,把自己的计算需求和基本数据提交一下,计算中 …

在百軔城可以直接远程做了,除非有大课题要研究。


cc5233 于 2016-10-18 01:17:38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c5233 于 2016-10-18 01:19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8 00:54

国外的管理讲究的是合理,国内的管理讲究的不过是把自己的责任撇清,这就是根本区别。

这点太准了。典型的小农思想与工业思想的区别。

我有次去培训,某个几合一型设备的销售代表就是一直给我们讲,那种分部分的设备几个不同设备产家遇到事情是怎么相互推责任的。


钟利时 于 2016-10-18 01:44:58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7 23:41

树莓派是不错啊,不过2012年第一代树莓派才开始发售,09年穿越的狒狒赶不上了

2009年的路由器倒是好多都 …

作者要在重新修订小说的时候将时间定到2016年或者更晚。


liutom2 于 2016-10-18 01:55:1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8 01:15

这个寿命本来就是户外使用的啊……

业内是计算有多少在用光缆要寿终,来评估产品需求啊。

海南这种地方, …

直埋缆和架空缆结构不一样的,万一出了问题也不好修,你可得挖出来。

看起来你没做过光缆外线工程?


liutom2 于 2016-10-18 01:57:2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8 01:17

这点太准了。典型的小农思想与工业思想的区别。

我有次去培训,某个几合一型设备的销售代表就是一直给我 …

就国内学管理的那些人,具体技术都未必懂,让他们指挥不给你弄个稀烂才怪,最后就只能钻研推卸责任的手段了。


liutom2 于 2016-10-18 02:00:5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8 01:16

在百軔城可以直接远程做了,除非有大课题要研究。

不知道船舶外形曲线和螺旋桨曲线选型需要什么程度的计算?

狒狒们现在不造大土建工程的话,很多结构可以用经验数值,需要的计算就少的多了。

铁路机车设计肯定需要计算,这个不计算一上路咔嚓一声大轴折了,全套系统报废。


cc5233 于 2016-10-18 02:06:4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8 02:00

不知道船舶外形曲线和螺旋桨曲线选型需要什么程度的计算?

狒狒们现在不造大土建工程的话,很多结构可以 …

远程是在远程操作。

这个怎么说呢,只要程序够稳定不要崩溃了,时间问题不大吧。

虚拟机也不能占用超过一个实际物理机的计算能力。如果这个物理机单机计算能力不够,那得让软件能实现分块在不同机器上计算了。

或者直接用更高级的硬件。

但是后者没底啊。


cc5233 于 2016-10-18 02:10:3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c5233 于 2016-10-18 02:11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8 01:55

直埋缆和架空缆结构不一样的,万一出了问题也不好修,你可得挖出来。

看起来你没做过光缆外线工程?

没做过。

像建引水渠那样建暗沟不行么

有台风的地方架空我看也好不了多少啊……


cc5233 于 2016-10-18 02:19:2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8 01:57

就国内学管理的那些人,具体技术都未必懂,让他们指挥不给你弄个稀烂才怪,最后就只能钻研推卸责任的手段 …

懂技术也未必管得好。除了自己动手做以外。


猫爷爷 于 2016-10-18 08:22:27 发表了:

IT部门其实要分为三大块:

一是大图书馆:

保存数据包括4类:

1、工农林矿制造等基础一二产业的生产工艺流程

2、ISO、CDMA等技术规范及协议;法律法规

3、历史文化、人物传记、文艺作品文字版材料;书报杂志及音乐视频图像资料;

4、专业历史数据,如气象资料,水文资料。

按照数据查阅的频次和文件大小,应该分2个组,4套系统来服务,存储能力500T。包括磁带库系统保存数据和慢盘系统为常用数据及索引。稳压配电适配器4套,耗材空气开关5倍冗余备份。另外精密空调和过滤设备、耗材一至二套!!!

二是应用服务器:负责所有临高政权实时网络、应用服务及部分运算能力服务(如虚拟机、联网游戏、QQ等等),10T储量就够了。加上3-5倍的备份硬件,一个全尺寸机柜的设备足够用了——以IBM X3650M4满配为例。6台使用,18台备份,6台封存,另其他电源、RAID卡、网卡、光纤卡等备件30套。网络交换机、光纤交换机按照3年一套的经验损耗率,10套足够,无线HUB若干,网线100公里,凑合够了。标准多模光纤20公里,接头若干。RJ32、RJ45水晶头两箱,其他辅助硬件若干。

三是电子产品研发部:与工业部,精细化工,机械加工相结合,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从4004芯片开始制造,直到10年内制造只要能满足8086系列左右功能的芯片开始研发,就可以走上正轨了。所以要购买早期电子芯片试验台若干套,数字电路试验台若干套,各种早期CPU及其他配套低端模拟芯片若干套。初级芯片制造曝光版什么的得有。

总共这些,估摸着2000W有点悬。

IT设备分为 存储:磁带库、磁盘库、部分光盘及U盘、固态硬盘

                计算处理:中端PCSERVER服务器,raid卡、内存条、电源模块、散热风扇

                网络:交换机、光纤交换机

                研发:电子电路试验台、数字电路试验台、早期8086系列CPU及配套芯片、主板


不认干爹月月鸟 于 2016-10-18 14:25:58 发表了:

这种多买些•Broadcom BCM2837 chipset running at 1.2 GHz•64-bit quad-core ARM Cortex-A53•802.11 b/g/n Wireless LAN•Bluetooth 4.1 (Classic & Low Energy)•Dual core Videocore IV® Multimedia co-processor•1 GB LPDDR2 memory•Supports all the latest ARM GNU/Linux distributions and Windows 10 IoT•microUSB connector for 2.5 A power supply•1 x 10/100 Ethernet port•1 x HDMI video/audio connector•1 x RCA video/audio connector•1 x CSI camera connector•4 x USB 2.0 ports•40 GPIO pins•Chip antenna•DSI display connector•microSD card slot•Dimensions: 85 x 56 x 17 mm各种附件也可以买些.性能不比10年前的电脑差.


cc5233 于 2016-10-18 15:23:21 发表了:

不认干爹月月鸟 发表于 2016-10-18 14:25

这种多买些

•Broadcom BCM2837 chipset running at 1.2 GHz

•64-bit quad-core ARM Cortex-A53

树莓派的寿命不知道到底怎么样


朗基洛斯的农夫山泉 于 2016-10-18 15:44:4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8 02:19懂技术也未必管得好。除了自己动手做以外。

国内最大的弊端就是让做技术的来做管理,理论上避免了做管理的不懂技术,可是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做技术的不懂管理,就好比学得好未必教得好,尤其是现在管理也是个技术活。

国际上流行的管理理念就是管理由专职管理人员担任,懂技术最好,不懂也没关系,项目经理只负责协调沟通,进度,绩效,成本,给管理团队配备专门的专家小组,专家小组内部解决技术问题。


flywhc 于 2016-10-18 21:55:41 发表了:

朗基洛斯的农夫山泉 发表于 2016-10-18 15:44

国内最大的弊端就是让做技术的来做管理,理论上避免了做管理的不懂技术,可是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做技术 …

不知道你哪看的国际趋势。

我工作过的都是世界500强的IT公司,管理人员大多是有技术背景的

把技术人员培训成管理人员容易,反过来是做不到的

让外行指挥内行肯定是不成的

的确PMO里面有的是非技术背景的纯管理人员,但是这些人是不能独立管项目的。

现在的趋势是让技术人员尽量自我管理,就是敏捷化。管理层级扁平化

让技术人员参与甚至转成管理不是难事,关键要培训,反复培训和练习


flywhc 于 2016-10-18 22:30:1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8 00:55

TTL100年大概不行,但30年我可以肯定的说没问题的。

60年代的IBM mainframe甚至mini电脑至今仍能工作,里面用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已经50年啦。固态的晶体管,只要工作温度不高,没有理由坏掉的。我相信能撑100年

现在的芯片线宽太小,估计会有量子扩散,被宇宙射线随机破坏的几率也高。但过去的TTL肯定不怕的

为了寿命长一些,机房倒是应该用铅板防护,防止宇宙射线

另外IBM 407之类的继电器读卡器式计算机至今仍然在使用,以狒狒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做这个,主要是帮助民政、商业工作,慢慢建立起计算机工业体系


钟利时 于 2016-10-18 23:30:13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8 22:30

60年代的IBM mainframe甚至mini电脑至今仍能工作,里面用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已经50年啦。固态的晶体管, …

现代硬件不是纯硬件,硬件里面包含着固件和微码。存储固件和微码的EEPROM保存信息的时间上限是20年。

现代硬件设计上或许考虑介质能否保存50年,但几乎不考虑驱动器和计算机本身能否挺50年,反正50年后总有能读的驱动器。我有20年前能读的光盘(比如《杨佩佩精装大戏主题曲》CD、苏芮的原版专辑《变心》CD、《新少林五祖》VCD),但没有用够5年的光驱。

磁带能挺50年,但磁带机里用的控制器、FPGA之类固件可能挺不到50年,那就尴尬了。20年前这样的EEPROM微码和固件并不多,加之20年前计算机普及程度不高,所以这种现象目前没有大量地显现。

纯粹的电路(比如老51单片机、TTL电路),只要没有铝电解电容这种容易老化的脆弱东西,理论上可以挺100年。

51单片机最小系统板有信心挺100年,只要有办法制造出合适的方波脉冲信号,甚至可以用机械继电器产生数字脉冲信号给它烧代码。

而代码可以通过助记符查阅手册人工编译,这在20多年前并不是神话,有前辈确实在这样做。他们缺乏上机条件,平时在纸上编程。

当年在dos提示符下,这些前辈教我在软盘启动条件下拿copy con 命令创建比较简单的com可执行文件,擦除cmos、解决硬盘mbr问题。当年教我的时候详细解释了从伪代码到根据手册编译成二进制代码的过程,但我年龄也是太小,始终没学明白,只是简单地抄下二进制代码。

那时候学校把硬盘在cmos里摘了,BIOS设置密码防止我们设置硬盘。当年的BIOS无法自动检测硬盘参数,必须要像祖传秘笈一样手工设置硬盘的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簇容量等等。为防止我们自己编程序破BIOS密码,不准我们自己带盘,只能用学校发的软盘。但还是没有防住这个办法,我们用这种方法绕过口令进BIOS偷着挂硬盘玩。


人畜无害小白免 于 2016-10-18 23:42:02 发表了:

猫爷爷 发表于 2016-10-18 08:22

IT部门其实要分为三大块:

一是大图书馆:

保存数据包括4类:

你这么一分析IT人才仍然很抢手嘛。


liutom2 于 2016-10-19 00:34:47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8 21:55

不知道你哪看的国际趋势。

我工作过的都是世界500强的IT公司,管理人员大多是有技术背景的

把技术人员培 …

20年前,有行业内的大牛就跟我说,30岁之前干技术,30岁以后就要开始转型干管理了。

再看看ABB,从上到下,成堆的博士干管理工作,可没几个是学管理出身的,真正智商高的技术人员花几个月就能搞明白绝大部分管理知识了。


钟利时 于 2016-10-19 02:12:42 发表了:

建议IT部门具体功能拆分为:

电力局(保障帝国的电力供应,管理发电厂及电网的运行,与其他工业部门合作发展电力设备。)

信息局(下设大图书馆、档案馆。以一切可能的方式保存、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包括纸质、胶片及电子的。)

通讯局(电报局、电话局、邮政局。以各种方式实现通讯联络,包括电话、电报、邮递邮件,甚至包括信鸽。)

计算中心(负责高性能设备的机房设备维护。提供工程计算、人口统计、经济分析的硬件基础。)

电气和电子工业委员会(依靠现有基础发展电子管、继电器、电报机、电传打字机、铅酸蓄电池等电气电子产品。)。

工业及去电子化委员会(简称“工去部”。去电子化委员会是工去部下属的重要机构,研究以非电子方式处理各种事务的方法和技术;培养珠算财会文案人员、培训铅字盘打字机打字员、培训手工制图员及熟练使用计算尺的工程人员;发展造纸、复写纸、油墨、铅笔工业、晒图药剂、印刷机等相关工业。)

政保局网瘾治疗中心(政保局与工去部、精神卫生部门合办机构。对于穿越后仍然念念不忘打网游、联网分享好孩子;以不切实际的要求抨击元老院的(比如埋怨电脑看高清、打游戏太卡);组织上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强制请入治疗中心治疗。)

20年内计划

这个时期计算机设备以工控机和树莓派为主。有一个中央机房,各单位有一个计算机中心(可能只有一个树莓派这种设备,以Linux命令行方式操作,不使用虚拟内存交换文件(除非计算需要运行时使用))。

重要的工具书、图纸、各种标准、工程预算定额(内有工程的人工、机械、材料用量参考)、地图以书籍和纸质资料形式携带。

次要的资料及上述重要资料电子版,以电子形式携带,并保证在20年内可阅读。

计算中心负责科学计算任务,维护机房设备,并在20年内协助信息局维持电子资料的管理。

外地元老通过电话线以调制解调器和短波数传电台联络计算中心传递数字信息,不使用光纤。

光纤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自制,而且你无法杜绝土著犯傻把光纤挖断,灭他九族都没有。以前也有农民挖断光缆的事件。

(人工递送拷贝并不落后。有个笑话:顺丰快递邮递硬盘的传输率足以秒杀网络。现实中电影院的电影拷贝就是以传递硬盘形式发行的。)

20年~50年内计划

这个时期计算机设备以单片机为主。PC和工控取决于固件是否失效。

信息局图书馆逐渐以纸质为主。临高此时应能整理、印刷出版自己的资料出版物。

这个时候临高的资料当中应有相当数量的自行创作的成果,比如:自主设计的机械、建筑,自主测量的地理水文数据。

电子资料在磁带机上封存维持,但PC和工控机能用的不多了。

计算中心以单片机为核心、继电器为外设组成的临高原始计算机处理数据,元老和归化民经过锻炼提升应用数学能力,依靠有限的计算设备解决问题。

外地元老通过电话线电传打字机和自动电报机传递信息。

这个时期虽然设备速度很慢,但大部分器件可以自制。作为核心的51单片机虽然无法自制,但数量可观。

50年后计划

如果顺利的话,后代可能会逐渐恢复电子工业,甚至制造出集成电路。但这些事我们可能不知道了。

100年后帝国IT产业博览会时候,现场进行3D打印机性能竞赛。打印3D模型是帝国科学院医学部标本室提供的元老骨架标本3D扫描模型。


朗基洛斯的农夫山泉 于 2016-10-19 08:07:33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8 21:55不知道你哪看的国际趋势。

我工作过的都是世界500强的IT公司,管理人员大多是有技术背景的

把技术人员培 …

pmo不就是管理团队吗?

管理人员有技术背景不错,但是之后也是专司管理,不会去参与技术细节的把握,又要整体管理又要抓细节,才会顾此失彼,相对于专职技术人员来说,转职管理之后技术能力会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减弱,这时候还死抓技术不放才是外行管理内行的原因所在。

你想像一下刘邦对韩信打仗还指手画脚的样子吧,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


深潜者 于 2016-10-19 08:14:46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7 23:18图片占的面积也大啊,我估算时是用的满满一页文字,还没有考虑留白,控件按钮什么的,而且文本的压缩比高 …

你就不会用摄像机吗?胶片的优点是临高要不了几年就可以自产,穿越后再翻拍即可


cc5233 于 2016-10-19 08:34:10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19 02:12

建议IT部门具体功能拆分为:

电力局(保障帝国的电力供应,管理发电厂及电网的运行,与其他工业部门合作发 …

网瘾中心。。。这个够恶搞。。


liutom2 于 2016-10-19 09:34:44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19 02:12

建议IT部门具体功能拆分为:

电力局(保障帝国的电力供应,管理发电厂及电网的运行,与其他工业部门合作发 …

钟博士呀,供电公司是能源部门呀。

2.信息局,这个不妥当,狒狒们的信息是分成公开的和保密的,大图书馆负责的这部分是绝密级的呀,所以叫信息局不合适,比较合理的叫法叫保密信息局,或者叫元老院数据安全中心。

3.通讯局,这个可能会和电信冲突,当然,在现代都归信息产业部管,得看看电信元老们愿意不愿意,我看他们还是希望未来有邮电部或者通讯部的。

5.这就是原来电子工业部的机能。

6.这个叫法比较令人沮丧,叫“信息保护及发展委员会”怎么样?

7.这明明是元老院疗养中心,我就不信狒狒们穿越过来了还忘不了打游戏。


猫爷爷 于 2016-10-19 10:07:27 发表了:

人畜无害小白免 发表于 2016-10-18 23:42

你这么一分析IT人才仍然很抢手嘛。

搞IT的必须是多面手啊!!况且,并不仅仅是IT本身。

光是数据检索和图书管理就是专门的统计管理科学,需要N多人!!数字版的还好说,山一样多的纸质图书咋办,对吧,光靠索引卡片可够意思的!

只是土著可干不了这么些专业的活。

况且,还牵扯到五道口们做每年的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和成本分析,相应的图书资料检索以及对计算机资源的耗费,才是IT需求的大户!!!

没有计算机EXCEL软件的年代,靠人工累死这帮人了。


c47 于 2016-10-19 10:08:5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9 09:34

钟博士呀,供电公司是能源部门呀。

2.信息局,这个不妥当,狒狒们的信息是分成公开的和保密的,大图书馆 …

打游戏怎么了?打游戏碍到你呢!?

熟悉战略模拟游戏是每一个伏波军高级军官必须的技能!尽管条件限制,战略纵横课程最后演变成桌面推演模式,但曾经接触到电子计算机的最初一代学员们致死都忘不记P社的大名…….


c47 于 2016-10-19 10:11:03 发表了:

猫爷爷 发表于 2016-10-19 10:07

搞IT的必须是多面手啊!!况且,并不仅仅是IT本身。

光是数据检索和图书管理就是专门的统计管理科学,需 …

只能靠人工,这是企划院的既定方针…..元老院的电脑和元老的电脑,基本不会参与到这些大量归化民完成的统计工作中去!


c47 于 2016-10-19 10:13:1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9 08:34

网瘾中心。。。这个够恶搞。。

这不是网瘾中心,这是钟博士私人下属的新世纪磁暴战士开发计划组!目标是“总有一天”要发展处可以单兵携带使用的高斯步枪和动力装甲!!!!俗称人类补完项目NO.1。


cc5233 于 2016-10-19 12:26:00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19 10:13

这不是网瘾中心,这是钟博士私人下属的新世纪磁暴战士开发计划组!目标是“总有一天”要发展处可以单兵携 …

辣么,去托普鲁克的飞船什么时候发射….


Brain1127 于 2016-10-19 14:33:05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19 02:12

建议IT部门具体功能拆分为:

电力局(保障帝国的电力供应,管理发电厂及电网的运行,与其他工业部门合作发 …

信息局应该是反过来,归属于大图书馆下辖,以方便真理部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


cc5233 于 2016-10-19 15:12:2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19 09:34

钟博士呀,供电公司是能源部门呀。

2.信息局,这个不妥当,狒狒们的信息是分成公开的和保密的,大图书馆 …

邮电部这个肯定要分开

因为早期的邮电技术都是纯粹通信,邮不可能上快递,也不可能承担太大宗的物流。电不大可能有Kb级的数据传输能力。很难承担大量的数据传递。需要正宗的物资运输部门才能承担。

要不这样

邮和运输部门合并

电和信息部门合并

这样分类会不会更好1点。


钟利时 于 2016-10-19 15:58:1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9 15:12

邮电部这个肯定要分开

因为早期的邮电技术都是纯粹通信,邮不可能上快递,也不可能承担太大宗的物流。电 …

邮电局的强项在于基层网点。邮政和电话、电报合并是有原因的:三者的作用都是通信,而且都需要基层网点覆盖,即使偏僻的乡村也有邮局存在。邮政甚至可以把运输外包给铁路、航运、汽运公司,但没有什么机构能替代它的基层网点。电话需要就近连接电话机到机房,这就需要设置大量的交换机房。而邮电局的基层网点便于管理这些机房。后来邮电局还依托这些网点优势搞起储蓄业务,后来成了邮政储蓄。

如果想进一步简化邮电部门,可以将邮电和铁路合并在一起(或者成立一个委员会,以合作关系运作)。因为临高位面的邮政网点普及程度还无法达到现代的水平,可以先依托铁路搞。铁路和电信之间从19世纪开始就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铁路的调度依靠电报和电话,而早期电报线路多是依托铁路修建的。即使现在铁路也有自己的通讯网。当年第一个能与电信竞争的固话运营商就是铁通,它就是凭借这个有利条件起家的。


cc5233 于 2016-10-19 16:24:36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19 15:58

邮电局的强项在于基层网点。邮政和电话、电报合并是有原因的:三者的作用都是通信,而且都需要基层网点覆 …

主要我是觉得 目前不大可能大规模设置网点

用邮和用电话电报 普及到民间也不大可能啊。。所以基本上以公家使用为主

我们有技术,电那边提供的数据传输能力可以为IT部门所用啊

那么还是邮去运输,电放在信息这边比较合适吧

而且目前其实不宜分得太细太针对民生,没必要也没能力啊

邮运部门欠缺运输力量,IT部门则希望受到电信部门的支援。


flywhc 于 2016-10-19 22:29:2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19 08:14

你就不会用摄像机吗?胶片的优点是临高要不了几年就可以自产,穿越后再翻拍即可 …

你是说胶片摄影机吧,那个清晰度又大打折扣,能拍VGA不错了瓶颈不在按快门,在翻页上。电影胶片做出来跟你前面设想的微缩胶片相差可很远了,微缩胶片的制作可也不是对着屏幕拍那么简单,快门光圈等等都要针对内容调整,要不然都看不清。

到现在临高还不能自产电影胶片,还是玻璃干板胶片呢

胶片和磁带都是塑料基底上涂层,磁带只需要伽马氧化铁,而胶片则要溴化银,而且胶片要避光,保质期也短

因此与其生产胶片不如生产磁带。

因此微缩胶片还是带现成的吧,用于数码资料的硬拷贝不太靠谱


liutom2 于 2016-10-20 00:41:19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19 10:08

打游戏怎么了?打游戏碍到你呢!?

熟悉战略模拟游戏是每一个伏波军高级军官必须的技能!尽管条件限制, …

狒狒们很快就不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图上作业了,他们有的是实战演练的好机会。

想靠计算机学打仗,最起码学习18-19世纪的打仗,那是不大现实的,因为计算机游戏是上帝视角,你到了战场上是草鸡视角。在计算机上你鼠标一点部队就动,到了战场上你下个命令部队15分钟能执行就是神速了。这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想玩游戏自娱自乐没人拦着,问题在于IT组是不可能专门提供这方面的服务的,各位元老还是自备设备自己玩自己的吧。

再说了,无论是玩哪种游戏,其实都是一种模拟,你都有了现实战场了,还模拟什么呀?对狒狒们来说,元老院就是一场终极游戏,不好好玩这个,还停留在对旧时空的缅怀里,这能有什么出息?


liutom2 于 2016-10-20 00:48:0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9 15:12

邮电部这个肯定要分开

因为早期的邮电技术都是纯粹通信,邮不可能上快递,也不可能承担太大宗的物流。电 …

不会的,能源部门是不会放弃电的。至于邮电,我相信狒狒们很可能会先普及电报,然后才会提供邮的服务。狒狒们这科技树真是歪的。


liutom2 于 2016-10-20 00:50:1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19 16:24

主要我是觉得 目前不大可能大规模设置网点

用邮和用电话电报 普及到民间也不大可能啊。。所以基本上以公 …

电信部门能提供的服务初期就是旧时空带来的电话,之后是有线电报,自产有线电话恐怕短时间不能实现。


深潜者 于 2016-10-20 08:48:49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9 22:29你是说胶片摄影机吧,那个清晰度又大打折扣,能拍VGA不错了瓶颈不在按快门,在翻页上。电影胶片做出来跟 …

让临高根据翻拍需要特制摄影机呀!


深潜者 于 2016-10-20 08:51:59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19 22:29你是说胶片摄影机吧,那个清晰度又大打折扣,能拍VGA不错了瓶颈不在按快门,在翻页上。电影胶片做出来跟 …

磁带读取不便,必须靠电脑,而且非纯英文打印机也恨你造,胶片可以直接看。甚至可以翻拍制版。


深潜者 于 2016-10-20 08:55:2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0 00:50电信部门能提供的服务初期就是旧时空带来的电话,之后是有线电报,自产有线电话恐怕短时间不能实现。

对通信距离要求不高的话,比如一万米,还是很容易的,能造碳粉听筒和电磁话筒即可,这也就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技术而已。更远距离就得用放大器了,不够这个貌似也能用比电子管简单得多的声音耦合器,既用弱信号驱动话筒,再用碳粉听筒接收声信号变成较强的电信号。


cc5233 于 2016-10-20 09:00:0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0 00:48

不会的,能源部门是不会放弃电的。至于邮电,我相信狒狒们很可能会先普及电报,然后才会提供邮的服务。狒 …

你理解错啦

邮是邮电的邮 电是邮电的电!不是电力公司的电!


猫爷爷 于 2016-10-20 10:08:37 发表了:

邮电分家是必须的。

通讯和通信/包裹,在电信发展起来之后必然要分开,但是临高嘛……合在一起吧。

碳粉电话什么的,说句实话,没有这个必要性,干嘛开这么早?先普及电力,然后直接无线电话就好了。

然后又扯回IT基础发展了,嗨。


Brain1127 于 2016-10-20 12:53:10 发表了:

猫爷爷 发表于 2016-10-20 10:08

邮电分家是必须的。

通讯和通信/包裹,在电信发展起来之后必然要分开,但是临高嘛……合在一起吧。

碳粉电 …

无线电话早期不好发展。

更何况,电报(有线和无线)肯定先于电话。

PS: 什么时候上广州——琼州海底电报线?还是两地准备用无线电报?


flywhc 于 2016-10-20 22:44:3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0 08:48

让临高根据翻拍需要特制摄影机呀!

这个特制摄影机,21世纪都不好做,别说临高了。关键在于数据量相差太多了,而且不是数字化的,备份、检索使用都不方便

读写磁带机所需的TTL单片机和CRT显示器可以用50年以上,届时狒狒肯定能开发出了单晶硅甚至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电脑了

单晶硅的制备需要电解铝和很好的蒸馏塔为基础,其实整套方法都是公开的,中国1958年,解放不到10年就能提炼单晶硅了

剩下掺杂用的磷、砷、镓等元素容易搞


flywhc 于 2016-10-20 22:53:21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6-10-20 12:53

无线电话早期不好发展。

更何况,电报(有线和无线)肯定先于电话。

海底电缆需要橡胶啊,要不然没有结实又绝缘的材料

战场、船载、甚至市内有线电话还是可以发展一下的,很有用。靠蓄电池和碳粉麦克风足够了。

等电子管的三极管出来就可以做长途电话了,甚至自动交换机也可以做出来。

这个怎么也比电报效率高的多,我觉得穿越过去的人很难忍受没有电话


Brain1127 于 2016-10-20 23:01:48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20 22:53

海底电缆需要橡胶啊,要不然没有结实又绝缘的材料

战场、船载、甚至市内有线电话还是可以发展一下的,很 …

橡胶大概还需要5年。

三极管估计还需要20年


liutom2 于 2016-10-20 23:06:11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6-10-20 23:01

橡胶大概还需要5年。

三极管估计还需要20年

20年后有一大批狒狒工作能力开始下降了。


猫爷爷 于 2016-10-21 08:45:47 发表了:

橡胶工业啥的,实在不行先拿银胶菊或者杜仲胶练练手吧,非要等荷兰人、葡萄牙人种的香蕉生胶片来才开始研究么,那么多工业密封部件呢,嗷嗷等着呐。

另外跨海通信,我记得以前有长波中继站什么的,无线的优势很明显嘛,也不需要海底电缆。


深潜者 于 2016-10-21 12:04:13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20 22:44

这个特制摄影机,21世纪都不好做,别说临高了。关键在于数据量相差太多了,而且不是数字化的,备份、检索 …

    要是能确保磁带机寿命>50年,那没有备份也就可以接受了。胶片方案是为了备份。

    至于检索和使用,怎么会不方便呢?胶片方案也只是备份正文而已,检索信息还放在电子存储器中。反正临高有不需要全文检索,摘要、关键词等还维持电子化就行了。至于使用,对于电子资料,难道让检索者只能浪费宝贵的显示器寿命慢慢看吗?毕竟临高自己不太可能在十几年内搞定中文/图形打印机,手抄或者手排版印刷也不现实,既然反正检索者最终拿到的都是照片,那备份也是胶片格式又有什么使用不便的呢?


cc5233 于 2016-10-21 12:34:12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0-20 22:53

海底电缆需要橡胶啊,要不然没有结实又绝缘的材料

战场、船载、甚至市内有线电话还是可以发展一下的,很 …

有电话你能打多少地方。。。


深潜者 于 2016-10-21 17:28:4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1 12:34

有电话你能打多少地方。。。

很多地方呀!光考虑线路的话,电话没比电报复杂。20世纪初电话就是靠在电报线上传输发展起来的。


cc5233 于 2016-10-21 17:42:4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1 17:28

很多地方呀!光考虑线路的话,电话没比电报复杂。20世纪初电话就是靠在电报线上传输发展起来的。 …

这个不现实吧 你在广州的话,也就几个主要部门有电话

造不出那么多电话机啊


深潜者 于 2016-10-21 17:45:08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21 17:49 编辑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1 17:42

这个不现实吧 你在广州的话,也就几个主要部门有电话

造不出那么多电话机啊

电话系统的主要投资成本是电话线路、交换机、信号中继器等,而非电话机终端吧?

    对临高来说,电话机终端应该没比电报机终端贵多少,用前者还是后者主要取决于服务对象在不在终端旁边。如果不在的话,发电报再由邮政送过去比较合适。但对于各部门、企业之间用电话比电报或者邮件方便多了。


liutom2 于 2016-10-21 17:50:3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1 17:45

电话系统的主要投资成本是电话线路、交换机、信号中继器等,而非电话机终端吧?

    对临高来说,电话机终 …

早期电话是人力交换的,必须建立若干座交换站,而且交换站的接线员可以监听所有通话,多好的设计,狒狒们敢用这种电话?


cc5233 于 2016-10-21 17:51:3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1 17:50

早期电话是人力交换的,必须建立若干座交换站,而且交换站的接线员可以监听所有通话,多好的设计,狒狒们 …

是啊 所以我说这电话能多到哪去?


深潜者 于 2016-10-21 17:59:1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1 17:50

早期电话是人力交换的,必须建立若干座交换站,而且交换站的接线员可以监听所有通话,多好的设计,狒狒们 …

如果担心监听,那在电报链路上也同样有一大堆可能被监听的环节。

至于电话系统的监听问题,有如下解决方案:

1、可以用安全可靠的接线员

2、可以改进交换机设计,使其在完成交换后接线员不再能监听通话(比如完成接线后,接线员的耳机就被旁路了,话机挂断后才能解除)


liutom2 于 2016-10-21 19:52:1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1 17:59

如果担心监听,那在电报链路上也同样有一大堆可能被监听的环节。

至于电话系统的监听问题,有如下解决方 …

大哥,电报上传的都是数字,没密码本谁能看的懂?


深潜者 于 2016-10-21 19:57:4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1 19:52

大哥,电报上传的都是数字,没密码本谁能看的懂?

译码的那两个人还有资深电报员呗。如果用电报系统将信号记录在纸带上的话,那就更多了。

另外与电话比,电报使用起来太不便了,尤其是对中文。

对于同城通信更是如此。


liutom2 于 2016-10-21 22:30:3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1 19:57

译码的那两个人还有资深电报员呗。如果用电报系统将信号记录在纸带上的话,那就更多了。

另外与电话比, …

没密码本多资深的电报员也看不了电报内容。

电报的安全性甩电话几百条街呀。


钟利时 于 2016-10-22 02:17:5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1 22:30

没密码本多资深的电报员也看不了电报内容。

电报的安全性甩电话几百条街呀。

取决于是什么样的密码本。现代加密手段需要复杂的计算,没计算机人工计算会死人的。

临高的计算机,哪怕是单片机,在密电编码解码方面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没有计算机情况下只能用古典加密:

如果是区位码密码本,背起来有难度。破解起来难度不是特别高。改进一些的密码可以对应的不是一个字,而是某本书中某页某行的某段字,这个办法安全性比较高。

如果仅仅是将莫尔斯电码重新排列(在译电员背不下太长的密码本或者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很可能有人这么干)。这种加密方法人工用数学方法就能破译,方法简单到难以想象。我有一个同人的构思就是手工破译这种重排列的莫尔斯电码加密,这事做起来场面非常壮观。

关键步骤就是:

(1)在没有密码本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一段可能存在的明文是否在某段密文里存在,以及它的存在位置。

(比如:可以投一个对方肯定会转发的信息做诱饵。《中途岛》电影里:美军诱惑日军将中途岛淡水冷却器损坏的消息转发,确定AO指中途岛。)

(2)有一种算法可以用比较低的运算量迅速地做上述的工作,使人工搜索成为可能。


liutom2 于 2016-10-22 02:39:15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2 02:17

取决于是什么样的密码本。现代加密手段需要复杂的计算,没计算机人工计算会死人的。

临高的计算机,哪怕 …

钟博士呀,中文本身就是种十分复杂的密码了,拍中文电报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份高达数千字的密码本,而每个字在这个密码本里的位置的组合十分巨大,因此中文本身的保密性就是比较好的。哪怕不使用加密算法,只使用密码对照表,要正向破解也需要收集相当数量的密文,然后通过频度才能进行一部分破解,在临高时空能这么干的只有元老院。

发中文电报本身就没有什么简单的算法,中文电报明码有6800多字,GB5199有7577字符,除非你使用带输入法的计算机输入中文原文,否则你就只能拿着对照表一页一页的去翻。

贴个以前的电报怎么收发的文章看看吧。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0b2af0100v1y0.html


钟利时 于 2016-10-22 14:28:3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2 02:39

钟博士呀,中文本身就是种十分复杂的密码了,拍中文电报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份高达数千字的密码本,而每个字 …

请注意前提:中文电报有两层编码。第一层是莫尔斯电码,第二层是中文电报码。

第二层中文电报码密码本不容易破解。但仅仅在第一层莫尔斯电码加密是很容易破解的(前提是有明码电报本)。


cc5233 于 2016-10-22 14:34:52 发表了:

我靠。。你们几个居然扯起了保密的问题。。

电话和电报都可以用密语啊。。

咱们搞IT的没必要一开始先就把其他部门的事情全想完啊。。


深潜者 于 2016-10-22 17:11:5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1 22:30

没密码本多资深的电报员也看不了电报内容。

电报的安全性甩电话几百条街呀。

    然而绝大多数情境根本不需要那么高的安全性呀!相反电话系统的方便快捷优势巨大。

    举例来说二战时军方对无线电话用的可是相当勤,那东西可比有线电话好窃听太多了,但也没见为了安全统统改用无限电报通信的。

    另外电话机虽然比手键/听抄电报机复杂(但加上电报员的话,其实更简单),但与键盘式自动电报机比还要简单很多呢!


深潜者 于 2016-10-22 17:16:0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2 02:39

钟博士呀,中文本身就是种十分复杂的密码了,拍中文电报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份高达数千字的密码本,而每个字 …

你在强调安全性的时候忘记了中文加密电报最大的缺陷——翻译速度太慢

因为要采用几千字的密码本,还要经常更换,因此电报员只能挨个翻书翻译,这个速度嘛……

只有很少很少要求非常高安全性的场合才有此必要,元老们不可能报报如此。


liutom2 于 2016-10-22 19:10:47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2 14:28

请注意前提:中文电报有两层编码。第一层是莫尔斯电码,第二层是中文电报码。

第二层中文电报码密码本不 …

钟博士,中文电报中只有数字,没有英文字母,就是用英文字母,也是中文码表里的字母。


liutom2 于 2016-10-22 19:11:4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2 17:11

然而绝大多数情境根本不需要那么高的安全性呀!相反电话系统的方便快捷优势巨大。

    举例来说二战 …

你对这方面研究不够呀,英国人和美国人特别善于收集和破译情报,在二战期间他们的敌人可没少吃这方面的亏。


liutom2 于 2016-10-22 19:13:0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2 17:16

你在强调安全性的时候忘记了中文加密电报最大的缺陷——翻译速度太慢。

因为要采用几千字的密码本,还要 …

你这是常识性错误,因为中文电报从有那天起就是这么发的,我想问你一下,如果不这么发,你打算怎么发?

把中文翻成英文然后发莫尔斯明码?


深潜者 于 2016-10-22 19:31:5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2 19:11

你对这方面研究不够呀,英国人和美国人特别善于收集和破译情报,在二战期间他们的敌人可没少吃这方面的亏 …

但如果为了安全性而用无线电报的,吃的就是比被窃听大N倍的反应太慢亏了!


liutom2 于 2016-10-22 19:35:4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2 19:31

但如果为了安全性而用无线电报的,吃的就是比被窃听大N倍的反应太慢亏了!

最安全的是有线电报,有军队守护的军用有线电报线路的安全性是最高的,二战期间德军在西岸的一部分有线电报线路被轰炸破坏,被迫改用无线电报,这批无线电报中很多都被破译了。


深潜者 于 2016-10-22 19:37:2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2 19:13

你这是常识性错误,因为中文电报从有那天起就是这么发的,我想问你一下,如果不这么发,你打算怎么发?

    如果发得是英文的话,加密、译密速度能比四位码翻译快N倍。

    话说中文密码电报采用四位明码+数字加密才应该是最优选择,采用明码极大的提高了汉字—四位码的转换速度。而四位数字没有英文字母那样的规律,加密后破解起来比基于字母的难得多。

    另外我说的是不极端注重安全性的同城通信,用电话更快捷更方便。怎么扯到中文电报加密上了呢?


深潜者 于 2016-10-22 19:38:5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2 19:35

最安全的是有线电报,有军队守护的军用有线电报线路的安全性是最高的,二战期间德军在西岸的一部分有线电 …

你不能除了安全什么也不顾了好吧!

政府间、企业间又不是只需要高安全性通信。


钟利时 于 2016-10-22 19:48:23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2 19:13

你这是常识性错误,因为中文电报从有那天起就是这么发的,我想问你一下,如果不这么发,你打算怎么发?

他说的就是第一层加密,莫尔斯加密,但中文电报码不加密。这个前提导致手工破译成为可能。被我说中了吧?真有人这么想。


深潜者 于 2016-10-22 19:58:57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2 19:48

他说的就是第一层加密,莫尔斯加密,但中文电报码不加密。这个前提导致手工破译成为可能。被我说中了吧? …

虽说安全性有所损失,但加密、解密速度快了很多呀!对于不极端要求安全性的场合还是很有价值的。

话说在20世纪以前能实现类似恩尼格玛式的(可以做个基于10个数字而非26个字母的)加密装置吗?

或许只能做三个转子盘,上面写有数字,通过人工把三个盘上对应格的数字相加来进行加密?


烛堡学者卓丛山 于 2016-10-22 21:18:28 发表了:

先过来支持一下,过两天再弄个详细的


liutom2 于 2016-10-22 22:33:06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2 19:48

他说的就是第一层加密,莫尔斯加密,但中文电报码不加密。这个前提导致手工破译成为可能。被我说中了吧? …

钟博士呀,中文电报的内容就只有10个数字,没其他的内容,你莫尔斯加密解密什么?

每一个中文字都是一个4位10进制数字组,明文就发标准电报码,这种码表电报员是要背的,编码译码速度相对较快。

至于加密电报,从来都是专人编码解码,速度慢就慢,总比泄密强的多。


liutom2 于 2016-10-22 22:34:5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2 19:37

如果发得是英文的话,加密、译密速度能比四位码翻译快N倍。

    话说中文密码电报采用四位明码+数字 …

根本没那个必要,中文密码电报从有的那天开始就是用单独密码本的,你是觉得中国人近百年的智慧都是白费劲?


钟利时 于 2016-10-23 01:09:4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2 22:33

钟博士呀,中文电报的内容就只有10个数字,没其他的内容,你莫尔斯加密解密什么?

每一个中文字都是一个4 …

中文电报的数字就是是拿莫尔斯电码发出来的。一个4位电报码要发4个莫尔斯数字电码。

你把明码4096发成AF2Y,接收方把AF2Y翻译成4096直接用明码译电,这也是一种看上去似乎不错的加密。但安全度非常低。


liutom2 于 2016-10-23 01:23:07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3 01:09

中文电报的数字就是是拿莫尔斯电码发出来的。一个4位电报码要发4个莫尔斯数字电码。

你把明码4096发成AF2 …

这么做完全没意义。


liutom2 于 2016-10-23 01:27:48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3 01:09

中文电报的数字就是是拿莫尔斯电码发出来的。一个4位电报码要发4个莫尔斯数字电码。

你把明码4096发成AF2 …

如果我没搞错的话,在中国从来没人用你说的这种办法加密,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密码本,再高一级是密码本+单独的密语(也就是某些词有其他意思),更高级的还可以只看报文中的某些字。

当年曾经有段时间很流行用书当密码本,给出页号和字的顺序号,上书里翻就可以译码了,很适合地下工作。


钟利时 于 2016-10-23 02:01:3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01:27

如果我没搞错的话,在中国从来没人用你说的这种办法加密,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密码本,再高一级是密码本+单 …

肯定是没人用,因为这种方法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而且还是一个密码编码学经典反面案例。

但这种方法对一些嫌密码本麻烦的人有诱惑性,经常有人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尤其是身处古代,认为土著没有计算机,所以会觉得这个办法简单。


深潜者 于 2016-10-23 08:22:2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2 22:34

根本没那个必要,中文密码电报从有的那天开始就是用单独密码本的,你是觉得中国人近百年的智慧都是白费劲 …

不是没必要,而是没技术好吧!

恩尼格玛式的转子密码机是一战后才开发出来的,之前英文电报也要采用人工加密。在这种状况下中文的单独密码本当然就比明码+数字加密好啦。

但如果有恩尼格玛式的转子密码机呢?


深潜者 于 2016-10-23 08:28:55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3 02:01

肯定是没人用,因为这种方法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而且还是一个密码编码学经典反面案例。

但这种方法对 …

    这种方法怎么就成为反面典型了?明码+数字加密使加密从四位码而非中文开始,虽然放弃了一个大容量的简单替换,但与英文加密的层次也是一样的呀!况且四位密码本式加密导致密钥太大,更换极为不便,也无法用通用密钥加密报头密钥,导致所有人都在用这一个密钥发报,极大的增加了窃听者能获得的报文数量。


深潜者 于 2016-10-23 08:36:1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01:27

如果我没搞错的话,在中国从来没人用你说的这种办法加密,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密码本,再高一级是密码本+单 …

    还有就是你把谍报用的密码与军报用的混为一谈。

    谍报不需要太考虑加密和解密的速度,发报量也很小,不用担心一个密钥发得太多,也不太需要考虑分发大密钥的难度。我们了解的中文加密电报就多是这种谍报。

    而军报则不一样,它对加密和解密速度的要求很高,翻书加密和解密的速度难以满足通信需要。其次每天发报量巨大,也没法用通用密钥加密报头密钥,导致一个密钥会发送太多电报。而且分发困难,也难以高频更换。我们了解的英文加密电报就多是这种军报、政府报。


cc5233 于 2016-10-23 09:03:50 发表了:

这楼歪的。。。。我看直接上MD5码吧


深潜者 于 2016-10-23 09:15:2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3 09:03

这楼歪的。。。。我看直接上MD5码吧

要有此计算能力还用说什么?

前面的逻辑可是电话没法加密所以不安全故而不能用(但扩展到所有场合用就没逻辑了)


cc5233 于 2016-10-23 09:18:1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09:15

要有此计算能力还用说什么?

前面的逻辑可是电话没法加密所以不安全故而不能用(但扩展到所有场合用就没 …

你没发现我是在鄙视你们歪楼么。。


深潜者 于 2016-10-23 09:20:4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3 09:18

你没发现我是在鄙视你们歪楼么。。

只是略微纠结了一下细节而已……


liutom2 于 2016-10-23 09:34:3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08:22

不是没必要,而是没技术好吧!

恩尼格玛式的转子密码机是一战后才开发出来的,之前英文电报也要采用人工 …

看来你对密码学的了解还是不行呀。

中文这种东西就不适合密码机。


深潜者 于 2016-10-23 09:38:0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09:34

看来你对密码学的了解还是不行呀。

中文这种东西就不适合密码机。

转换成四位数字后就适合了呀!

密码本加密的话,要想西欧战区那么频繁的使用根本不可能,这是绝对硬伤。


liutom2 于 2016-10-23 09:38:1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08:36

还有就是你把谍报用的密码与军报用的混为一谈。

    谍报不需要太考虑加密和解密的速度,发报量也很 …

很显然你没明白密码是怎么保密的,所有的密码都是有使用期限的,在使用到理论上限之前就会更换密码的,这样就算有人通过长期窃听积累到足够的密文,理论上也破译不出来,就是破译出来了,那也绝大部分都是过期信息了。

正因为如此,中文密码表比密码机强的多,这是因为中文密码表可以完全无规律,而你的数学方法加密理论上确实可以被正面攻破。


深潜者 于 2016-10-23 09:42:2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23 09:51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09:38

很显然你没明白密码是怎么保密的,所有的密码都是有使用期限的,在使用到理论上限之前就会更换密码的,这 …

恩尼格玛一天一换密钥,你的中文密码表能这么玩?要是想西欧一样发那么多电报,积累的报文能多到什么程度?

至于所谓的正面攻破,图灵是靠炸弹机模拟恩尼格玛机转子的所有起始位置才搞定的。**况且临高的所有通信都要追求绝对机密吗?**任何时候方便快捷与安全性相比都一无是处吗?


liutom2 于 2016-10-23 09:52:3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09:38

转换成四位数字后就适合了呀!

密码本加密的话,要想西欧战区那么频繁的使用根本不可能,这是绝对硬伤。

欧洲文字是字母文字,比如英文就只有26个字母,只要统计这26个字母的使用频度就能破译,因此只能使用数学方法改变使用频度。

中文常用字就超过3000,你看看统计频度需要多少密文?更何况中文密码一直是使用密语的,就是类似于AF那样的替换词,没事你就慢慢猜吧。

其实欧洲也可以按中文这种方法搞,那就是搞个词表,大概能有1万-2万吧,够一般人折腾一阵子了。


liutom2 于 2016-10-23 09:56:2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09:42

恩尼格玛一天一换密钥,你的中文密码表能这么玩?要是想西欧一样发那么多电报,积累的报文能多到什么程度 …

恩尼格码是靠买的民用机,缴获的密码本之后才凑合着弄明白的。

至于中文密码,已经跟你说无数遍了,从第一天开始就是查表法,你到今天拿计算机输入法打中文一样是查表法,既然这一步完全躲不过去,那为什么不在这一步就把加密做了呢?怕强度不够还有的是其他办法。

难道所有的人都要用查表法,用了所谓加密就能跳过查表法了?这不科学你明白吗?


深潜者 于 2016-10-23 09:56:3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09:52

欧洲文字是字母文字,比如英文就只有26个字母,只要统计这26个字母的使用频度就能破译,因此只能使用数学 …

染病乱,虽然基数很大,但这种简单替换的加密方式通常用不了多大代价就能被破译(比破解恩尼格玛的代价小太多太多了)


liutom2 于 2016-10-23 09:58:1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09:56

染病乱,虽然基数很大,但这种简单替换的加密方式通常用不了多大代价就能被破译(比破解恩尼格玛的代价小 …

嘿,那你慢慢试吧。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0:01:3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09:56

恩尼格码是靠买的民用机,缴获的密码本之后才凑合着弄明白的。

至于中文密码,已经跟你说无数遍了,从第 …

当然是因为转换成明文四位码的速度很快,翻书查密码四位码的速度很慢啦!

前者对于专业人士甚至不用翻书,甚至可以在机械加密机上手打;而后者就算快,查个几百字的电报也需要至少一小时吧?

当然对于没有资深电报员的场合(主要是谍报,政府报、军报的电报员多半不会太差),密码表法的性价比确实较高。

中文加密电报长期沿用密码表法就是因为没有大量的专业密电使用者呀!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0:05:5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0:07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09:52

欧洲文字是字母文字,比如英文就只有26个字母,只要统计这26个字母的使用频度就能破译,因此只能使用数学 …

统计使用频率是个什么鬼?西文加密老早就跳出简单替换法了好吧!到电报时代后,密文中根本就不反映字母使用频率了。

20世纪那些密码破译,哪次是靠统计什么使用频率搞定的?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0:09:3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09:58

嘿,那你慢慢试吧。

最后请勿纠结细节回到原题,就说:“你认为临高需不需要快捷便利的明码通信渠道?”Y or N ?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0:13:5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0:17 编辑

硕果仅存的纪纲 发表于 2016-10-23 10:10

机械式可以用凸轮方式。每次更换和发送新的凸轮即可。

请大体讲下原理,类似一台机械计算机?

但与电触电转子相比,凸轮系统怎么给处于不同格的齿轮提供不同的转格数?


c47 于 2016-10-23 10:21:55 发表了:

楼上跑题的几位尊贵的大渣渣!你们在明末讨论无线电的加密……黑尔太君都觉得无聊啊!谁会没事解码你们的“密电”?!还是格兰特维尔小镇上的大拿们准备为此远征临高了?

话说回来,你们想要保密….很简单啊,用二进制编码发报!用电传打印机辅助!谁怕谁啊…..有种你翻译机器码去!


liutom2 于 2016-10-23 14:54:3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0:01

当然是因为转换成明文四位码的速度很快,翻书查密码四位码的速度很慢啦!

前者对于专业人士甚至不用翻书 …

你必须要明白,要发中文电报,无论是明文还是密文,都必须先查表输入,我不知道你怎么实现的中文到4位码的?完全靠报务员背?就是多年老报务员也不敢说自己全部都背下来完全没错误呀。


liutom2 于 2016-10-23 14:56:0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0:09

最后请勿纠结细节回到原题,就说:“你认为临高需不需要快捷便利的明码通信渠道?”

Y or N ?

你到现在也没描述出来这个所谓简单快捷的明码是什么东西呀?要不你仔细先说说看?


liutom2 于 2016-10-23 14:57:36 发表了:

c47 发表于 2016-10-23 10:21

楼上跑题的几位尊贵的大渣渣!你们在明末讨论无线电的加密……黑尔太君都觉得无聊啊!谁会没事解码你们的 …

不用那么麻烦,直接用单片机控制收发报就行了,速度比人发快几倍,人根本抄不下来,急死窃听的。

或者干脆用双音频发报,一样急死窃听的。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4:57:4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14:56

你到现在也没描述出来这个所谓简单快捷的明码是什么东西呀?要不你仔细先说说看?

明码就是非加密语音或者明码电文,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吗?


liutom2 于 2016-10-23 14:58:1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4:57

明码就是非加密语音或者明码电文,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吗?

请详细解释明码电文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4:58:3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5:00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14:57

不用那么麻烦,直接用单片机控制收发报就行了,速度比人发快几倍,人根本抄不下来,急死窃听的。

或者干 …

想要快用甚单片机这种高大上的东西,纸带即可呀!

但你忘了19世纪就有报文记录装置了吗?如果有准备的话,还是有可能记下的。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4:59:2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14:58

请详细解释明码电文

通用的电报码呗


liutom2 于 2016-10-23 15:04:1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4:58

想要快用甚单片机这种高大上的东西,纸带即可呀!

但你忘了19世纪就有报文记录装置了吗?如果有准备的话, …

19世纪,现在是17世纪,黑尔裸体穿越他能造出报文记录机来?打死他200遍他也没这个本事呀。那东西最少得有检波和放大装置才能驱动记录设备。


liutom2 于 2016-10-23 15:05:0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4:59

通用的电报码呗

通用电报码就不用查表了?到底有多少报务员可以不查表就直接翻译标准电报码?有报务员的1/10吗?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5:07:3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15:04

19世纪,现在是17世纪,黑尔裸体穿越他能造出报文记录机来?打死他200遍他也没这个本事呀。那东西最少得 …

你前面不是一直考虑内鬼倾轧吗?(黑尔还能跑到电报局窃听不成?)怎么又转到外贼去了?

有线电话系统也同样不是黑尔能窃听的,况且在电话里讨论的都非机密。


liutom2 于 2016-10-23 15:14:1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5:07

你前面不是一直考虑内鬼倾轧吗?(黑尔还能跑到电报局窃听不成?)怎么又转到外贼去了?

有线电话系统也 …

有线电报和有线电话都可以搭线窃听的,这是传统技术,但中文密码电报,就是少量窃听了也没用,加密无线电报也差不多。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5:19:4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5:22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15:14

有线电报和有线电话都可以搭线窃听的,这是传统技术,但中文密码电报,就是少量窃听了也没用,加密无线电 …

所谓的传统技术是指临高水平下的技术,黑尔自己要怎么搞?

临高干脆放弃密码学,机密通信全靠单片机加密解密算了。反正单片机能带几万个。

另外绝大多数通信都不要求保密,此时电话比电报方便太多倍了!你要无视这些需求吗?


liutom2 于 2016-10-23 15:31:0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5:19

所谓的传统技术是指临高水平下的技术,黑尔自己要怎么搞?

临高干脆放弃密码学,机密通信全靠单片机加密解 …

电话的技术水平比电报高的多,就狒狒们现在的半导体水平,要出电话难度很高,但电报就容易的多了。

你一看就没用过早期电话,没有现代电子技术支持,电话连几十公里都打不出去的。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5:35:1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15:31

电话的技术水平比电报高的多,就狒狒们现在的半导体水平,要出电话难度很高,但电报就容易的多了。

你一 …

电报是从跨城通信发展起来的,而电话则是从同城通信发展起来的呀!

说电话技术水平高是因为它不能用简单的继电器式信号放大器,但同城电话距离远时靠粗线即可,无需信号放大器。如果不考虑放大器的话,电话终端可比非手键、手炒的电报终端简单。

况且非电子管信号放大器又不是没有,用话筒/听筒耦合即可放大声音(当然这个效果不大好)。


钟利时 于 2016-10-23 16:11:0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14:57

不用那么麻烦,直接用单片机控制收发报就行了,速度比人发快几倍,人根本抄不下来,急死窃听的。

或者干 …

我觉得临高的电报科技树可能会歪:二进制串行信号、FSK调制解调、GBK或者Unicode编码。


liutom2 于 2016-10-23 16:27:4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5:35

电报是从跨城通信发展起来的,而电话则是从同城通信发展起来的呀!

说电话技术水平高是因为它不能用简单 …

哎,你一看就是年轻人呀,大概从来没从县里给北京打过长途电话吧?正常的早期电话水平,超过一定距离就没声了,得中间有人给接力才行;P


liutom2 于 2016-10-23 16:28:44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3 16:11

我觉得临高的电报科技树可能会歪:二进制串行信号、FSK调制解调、GBK或者Unicode编码。

确实,狒狒们的专用电报线路大概全是单片机控制收发报的,输入全部是计算机,这样效率要高的多,保密性能无敌。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6:31:3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16:27

哎,你一看就是年轻人呀,大概从来没从县里给北京打过长途电话吧?正常的早期电话水平,超过一定距离就没 …

谁规定电话一开始就必须跨城使用,不能只在同城用的?

况且临高手里的三极晶体管甚至集成电路块海了去了,给电话局一些用于放大长途电话有何不可?

再说临高离能自造电子管还有多久?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6:34:0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16:28

确实,狒狒们的专用电报线路大概全是单片机控制收发报的,输入全部是计算机,这样效率要高的多,保密性能 …

这么搞的话干脆上无线电报算了,反正单片机控制收发的有线电报对旧时空物资的消耗也不比无线电报少多少。


liutom2 于 2016-10-23 16:44:3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6:31

谁规定电话一开始就必须跨城使用,不能只在同城用的?

况且临高手里的三极晶体管甚至集成电路块海了去了 …

你非要用电话的话,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修建全直通线,不用交换台,这样技术要求就比较低了,用手摇磁石电话。

但这本身就意味着能使用的单位十分有限。


liutom2 于 2016-10-23 16:45:1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6:34

这么搞的话干脆上无线电报算了,反正单片机控制收发的有线电报对旧时空物资的消耗也不比无线电报少多少。 …

我计划利用个人行李重量携带2000套小功率收发报机的。


liutom2 于 2016-10-23 16:50:1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6:34

这么搞的话干脆上无线电报算了,反正单片机控制收发的有线电报对旧时空物资的消耗也不比无线电报少多少。 …

这个是野战电话方案,是最简单同时也是最皮实的方案。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 p;abbucket=3#detail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6:56:5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16:50

这个是野战电话方案,是最简单同时也是最皮实的方案。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

    没必要刻意这样。临高很快就能自产放大器了,就算不能自带也可。然后搭配人工交换台,反正市话系统不是为机密通信准备的。能被交换员听到也不是大问题,况且还可以用旁路法不是。

    电报无论如何都没法代替电话的功能,因为它没法普及。


liutom2 于 2016-10-23 17:11:4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6:56

没必要刻意这样。临高很快就能自产放大器了,就算不能自带也可。然后搭配人工交换台,反正市话系统不 …

个人认为,起码在初期,使用电话的权利应该只属于狒狒,之后一段时间里仅限于狒狒们的生活秘书及徒弟、手下高级干部,这样的话大概有几百部就够了,毕竟狒狒们还有专用的小灵通。

考虑到磁石电话的通话距离只有21公里,初期的磁石电话网大概只能覆盖百仞城、临高县城、高山岭,到博铺的线路大概是用的无线电。

电话交换站实在是头疼了,使用归化民必然会出现严重的泄密,尤其是狒狒们中很大一部分嘴上都没把门的,使用程控交换机,那就必须用现代话机,这耐用性就差不少了,当然,还是有支持市话系统的磁石电话机的。


深潜者 于 2016-10-23 17:41:1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17:11

个人认为,起码在初期,使用电话的权利应该只属于狒狒,之后一段时间里仅限于狒狒们的生活秘书及徒弟、手 …

这是固定电话呀!又不是人手一个的手机,没法具体说使用权到底有谁吧?只能说除了公司、政府用的电话外,能安装宅电的只有狒狒。

至于电话交换站交换员保密的问题,请选用生活秘书、元老徒弟级的人员,既然她们也能用电话,那么这个级别的人员显然也可以拿来操作交换机。


liutom2 于 2016-10-23 23:08:2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7:41

这是固定电话呀!又不是人手一个的手机,没法具体说使用权到底有谁吧?只能说除了公司、政府用的电话外, …

那可完蛋了,在交换站工作的生活秘书会成为圈子里消息最灵通的人。


c47 于 2016-10-23 23:15:0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3 17:41

这是固定电话呀!又不是人手一个的手机,没法具体说使用权到底有谁吧?只能说除了公司、政府用的电话外, …

D日之后500废不都在用小灵通作为临高区的通讯手段咩


猫爷爷 于 2016-10-24 10:33:51 发表了:

多带小灵通的版子吧= =#,电池坏了用钟博士铅酸电池箱,外壳坏了换木壳的,一水儿的红酸枝黄花梨!!

就是中继多带一些,实现跨区域远程通讯,比劳什子的有线电话强多了!!

回头就搞俩无线通讯网,一个狒狒的,一个面向高级规划民的。


深潜者 于 2016-10-24 12:02:0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3 23:08

那可完蛋了,在交换站工作的生活秘书会成为圈子里消息最灵通的人。

说的是生活秘书级的划归民,谁说要生活秘书去做接线员了?

另外不是说了吗,可以设置旁路,让电话线在两端联通时接线员听不见。


liutom2 于 2016-10-24 13:09:4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4 12:02

说的是生活秘书级的划归民,谁说要生活秘书去做接线员了?

另外不是说了吗,可以设置旁路,让电话线在两 …

这种东西可不是那么好说的,人的聪明才智有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呀


liutom2 于 2016-10-24 13:20:52 发表了:

猫爷爷 发表于 2016-10-24 10:33

多带小灵通的版子吧= =#,电池坏了用钟博士铅酸电池箱,外壳坏了换木壳的,一水儿的红酸枝黄花梨!!

就是 …

小灵通太复杂了,还是用磁石电话吧


cc5233 于 2016-10-24 14:09:0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4 13:20

小灵通太复杂了,还是用磁石电话吧

你们这歪楼还没结束啊。。。。。

从通信到加密

咱是IT组还是执委会啊。。。


猫爷爷 于 2016-10-24 14:57:2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4 13:20

小灵通太复杂了,还是用磁石电话吧

每次在排线架给同事改号码打线,面对着密密麻麻的卡口,都觉得当年没有去联通是多么正确的选择。


深潜者 于 2016-10-24 17:26:4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4 13:09

这种东西可不是那么好说的,人的聪明才智有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呀

    如果非要强求元老的通信安全性,那就继续用小灵通好了。嫌其通信距离不太够的话,可以再上集群式移动通信,在元老居城放个VHF无线电基塔,元老拿手台通信。

    不过这样就能保证安全性了吗?个人是表示怀疑的。因为元老周边的人用什么通信呢?如果她们用电话的话,一样会泄漏很多信息。难道要干脆禁绝电话?


liutom2 于 2016-10-24 17:58:0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4 14:09

你们这歪楼还没结束啊。。。。。

从通信到加密

咱是IT组还是执委会啊。。。

这个真不能算歪楼,IT组肯定会参与通讯系统的归化。


liutom2 于 2016-10-24 17:59:22 发表了:

猫爷爷 发表于 2016-10-24 14:57

每次在排线架给同事改号码打线,面对着密密麻麻的卡口,都觉得当年没有去联通是多么正确的选择。

做线很能体现工程师的水平呀


liutom2 于 2016-10-24 18:01:2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4 17:26

如果非要强求元老的通信安全性,那就继续用小灵通好了。嫌其通信距离不太够的话,可以再上集群式移动 …

这就和武器系统分级装备一样,通讯系统也一样应该分层装备。

你能想象中央委员和老百姓用一样的通讯系统吗?


cc5233 于 2016-10-24 18:03:3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4 17:58

这个真不能算歪楼,IT组肯定会参与通讯系统的归化。

那我们是不是叫上工业那边的人来研究下造晶体管之类的。。。


深潜者 于 2016-10-24 18:07:4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24 18:09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4 18:01

这就和武器系统分级装备一样,通讯系统也一样应该分层装备。

你能想象中央委员和老百姓用一样的通讯系统 …

能!他们很可能也有苹果的。

另外元老们不用市话是怎么推断出市话不应被使用,大伙必须用电报的?

此外元老专用通信工具只适合元老之间的通信,那与其他人的通信该怎么办?只允许发密电?


liutom2 于 2016-10-24 18:27:2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4 18:07

能!他们很可能也有苹果的。

另外元老们不用市话是怎么推断出市话不应被使用,大伙必须用电报的?

此外元 …

超过21公里就必须使用电报,这是技术限制。

即便是21公里以内,由于设备和人员配置、安全问题,能使用电话的人也是很少的。


liutom2 于 2016-10-24 18:28:0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4 18:03

那我们是不是叫上工业那边的人来研究下造晶体管之类的。。。

实际上工业那边干电子的应该更少。

目前工业技术类分工大概是

1.机械口,展无涯等人以机加工、冶金为主

2.化工组,以季思退等人为主

3.能源组,常凯申挂帅的5-6个人

4.通讯组

5.大图书馆

最后就是IT组了

这里面机械组规模最大,人最多,化工组、能源组、通讯组的人员都非常非常的少,因此最后大图书馆和IT组里应该充斥了大量的二把刀IT相关行业的酱油元老。


cc5233 于 2016-10-24 18:33:3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4 18:28

实际上工业那边干电子的应该更少。

目前工业技术类分工大概是

1.机械口,展无涯等人以机加工、冶金为主

这样讨论没边没际。。


深潜者 于 2016-10-24 18:34:2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4 18:27

超过21公里就必须使用电报,这是技术限制。

即便是21公里以内,由于设备和人员配置、安全问题,能使用电 …

这是有三极管前的技术限制,临高可以用旧时空带去的晶体管做放大器,而且电子管也很快就有了。

能用电话的人不是很多不代表没人用。


深潜者 于 2016-10-24 18:35:3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4 18:28

实际上工业那边干电子的应该更少。

目前工业技术类分工大概是

1.机械口,展无涯等人以机加工、冶金为主

你怎么把电功口/组忘掉了?


liutom2 于 2016-10-24 21:21:2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4 18:33

这样讨论没边没际。。

其实叫IT组并不合适,应该叫电子组,IT技术其实也不过是电子技术的一个子集


liutom2 于 2016-10-24 21:22:4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4 18:34

这是有三极管前的技术限制,临高可以用旧时空带去的晶体管做放大器,而且电子管也很快就有了。

能用电话 …

从目前来看,10年内可规模生产的电子管是够呛的,用旧时空的东西,那就是按库存定计划的,能用的人肯定是有限制的。


liutom2 于 2016-10-24 21:23:3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4 18:35

你怎么把电功口/组忘掉了?

那是能源组,最初属于工能委,毕竟能源主要为工业服务。


cc5233 于 2016-10-24 22:11:5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4 21:21

其实叫IT组并不合适,应该叫电子组,IT技术其实也不过是电子技术的一个子集

这么搞法啥时候能有个结论性的东西……


深潜者 于 2016-10-25 12:05:0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4 21:22

从目前来看,10年内可规模生产的电子管是够呛的,用旧时空的东西,那就是按库存定计划的,能用的人肯定是 …

既然单片机都能带那么多,晶体管带几百万都不嫌多吧?

同城短途电话用不着放大,需要放大的只有长途,一个城市电话局只需要十几个信号放大器,几十个晶体管而已。这点消耗算事?


深潜者 于 2016-10-25 12:09:2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4 21:23

那是能源组,最初属于工能委,毕竟能源主要为工业服务。

把内燃机、蒸汽机、电机、水车、风车笼统的划分到一起不太对吧?


liutom2 于 2016-10-25 13:43:1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5 12:09

把内燃机、蒸汽机、电机、水车、风车笼统的划分到一起不太对吧?

最开始就是这样的,工业和能源委员会,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能源主要是供工业用的,其他部门使用的能源微乎其微。

穿越后就更是这样了,哪种能源类设备不是机械部门生产的?生产出的能源也主要还是供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用,所以分在一块就一块吧,还能提高对狒狒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liutom2 于 2016-10-25 13:44:0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4 22:11

这么搞法啥时候能有个结论性的东西……

现在这个讨论是补足书中一开始的IT组讨论,因此时间可以长达半年至一年。


liutom2 于 2016-10-25 13:49:1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5 12:05

既然单片机都能带那么多,晶体管带几百万都不嫌多吧?

同城短途电话用不着放大,需要放大的只有长途,一 …

真要带的话,集成电路比晶体管要强,要知道集成电路的性能和体积胜过分立元件上百倍,光这一条就秒了晶体管,毕竟狒狒们是有携带重量限制的。

如果一定要解决穿越后一定时间内的电话通讯问题,那只能是携带电话机散件,因为电话中壳体的重量占了主要部分,核心元件重量不到1/3,这样的话到了临高再生产些外壳就行了,比如木头电话外壳,立面装上带来的散件即可。


深潜者 于 2016-10-25 17:50:0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5 13:49

真要带的话,集成电路比晶体管要强,要知道集成电路的性能和体积胜过分立元件上百倍,光这一条就秒了晶体 …

    对小规模集成电路市场不熟悉,晶体管批量买可以几分钱甚至更便宜,集成电路块最便宜的要多少钱?因为这里对器件的性能几乎没有要求(满足性能要求太容易了),所以价格才是关键。

    临高电话系统的问题不在于电话机终端呀!简单的电话机终端就是电磁话筒、炭精听筒而已,电话局里的设备才是关键。临高需要的只是为19世纪末的电话系统加上信号放大器,以便于降低对电话线直径的要求。


liutom2 于 2016-10-25 19:11:3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5 17:50

对小规模集成电路市场不熟悉,晶体管批量买可以几分钱甚至更便宜,集成电路块最便宜的要多少钱?因为 …

绝大部分像点样的电子设备都不是1-2个晶体管能实现的,因此集成电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的体积重量都秒晶体管分立元件百倍,至于价格,原则上实现同样功能的集成电路价格还会低于分立元件,这是因为集成电路里通常还有多个晶体管以外的元件,而分立元件这些也是需要购买的,再加上最终线路板的尺寸和调试成本,集成电路的成本肯定是低的,要不然为什么集成电路淘汰了分立元件呢?

具体到电话系统,我觉得局端放大电路用晶体管分立元件也未必有现成的集成电路性能和价格更好吧?


深潜者 于 2016-10-26 12:10:33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5 19:11

绝大部分像点样的电子设备都不是1-2个晶体管能实现的,因此集成电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的体积重量都秒晶体 …

    请用20世纪上半叶而非下半叶的电子设备设计思路来衡量呀!这里考虑的是勉强能满足性能要求时最便宜的选择(集成电路能淘汰分立晶体管是因为其性价比远远胜之。但对于几根晶体管就够用的任务来说,集成电路就没优势了。)。以收音机为例的话,就是来复式的思路。先用三极管放大射频信号,再把音频信号提取出来返回前端,再用那一根三极管放大一遍;而非用两个三极管分别放大。

    请不要用原则上的观点讨论,在“阿里巴巴”搜索“信号放大、集成电路”和“信号放大、晶体管”时前者最便宜的1毛,后者为1分(求最便宜集成电路的相关信息)。对于20世纪上半叶的电子设备性能要求来说,除了有源器件外,临高应该都是能自产的。


liutom2 于 2016-10-26 13:55:4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6 12:10

请用20世纪上半叶而非下半叶的电子设备设计思路来衡量呀!这里考虑的是勉强能满足性能要求时最便宜的 …

狒狒们出发的时候不是20世纪呀,你现在想买20世纪水平的晶体管也没有呀。

两管、三管确实能组成收音机,但这收音机在组装的时候是需要调试的,就狒狒们那两下子,做出来是个什么样子真不好说,相应的单片式收音机电路还是很多的,要好做的多。

咱们举两个例子,都是淘宝上能买到的

1.分立元件收音机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 p;abbucket=3#detail

2.单片式收音机,主芯片MK484价格3.9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718/01/12109864_485611391.shtml


liutom2 于 2016-10-26 14:13:0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6 12:10

请用20世纪上半叶而非下半叶的电子设备设计思路来衡量呀!这里考虑的是勉强能满足性能要求时最便宜的 …

我再补充一点,现在国内的集成电路公司很多,许多传统产品都能生产了,比如这个上海的公司,就生产单片收音机电路,其中的BK1079调幅收音机芯片淘宝报价0.8元,其实现的功能甩晶体管分立元件100条街。

下面是BK1079的手册http://wenku.baidu.com/view/4b84db44f7ec4afe04a1df4c.html

这里是上海博通的网站,你可以看看他们的产品线。http://www.bekencorp.com/Botong.Asp?Parent_id=2&Class_id=8


cc5233 于 2016-10-26 14:24:4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6 12:10

请用20世纪上半叶而非下半叶的电子设备设计思路来衡量呀!这里考虑的是勉强能满足性能要求时最便宜的 …

很多小型集成电路都是通用的

我就记得以前有个叫NE555的,加一些其他东西就可以做很多实用的东西了。

当然 晶体管还是要带的,不然外围一些零件没有,只不过不需要以晶体管为主。


liutom2 于 2016-10-26 14:29:4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6 12:10

请用20世纪上半叶而非下半叶的电子设备设计思路来衡量呀!这里考虑的是勉强能满足性能要求时最便宜的 …

电话机的芯片我查了一下,有飞利浦的TEA1062,这个是单芯片电话,淘宝上的报价在2.00以内,不知道有没有国产的仿制品,如果有的话价格应该还会低。


深潜者 于 2016-10-26 17:39:5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6 13:55

狒狒们出发的时候不是20世纪呀,你现在想买20世纪水平的晶体管也没有呀。

两管、三管确实能组成收音机, …

**设计思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思路是用尽可能少的管子实现功能,后下半叶就不在乎用多少管子了。

但就数量说,与集成电路块相比,同样的钱能买到多得多的晶体管。当然装配为成品时,几个分立晶体管做出的设备在性能上确实远远不如集成电路的。

至于你觉得他们做不好,一个能搞定19世纪工业体系的群体难道会做不好区区初中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要是连这个都搞不定还玩什么工业重建呀!


深潜者 于 2016-10-26 17:44:1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6 14:29

电话机的芯片我查了一下,有飞利浦的TEA1062,这个是单芯片电话,淘宝上的报价在2.00以内,不知道有没有 …

    电话机根本不需要芯片呀!有话筒和听筒不就能凑合?就算玩拨号,也可以用转盘而非键盘呀。当然如果带得足够多,储存寿命也能保障的话,奢侈下也无所谓。

    应该考虑的是电话局用的交换机芯片吧?自动交换机似乎能用PLC、FPGA之类的芯片改出来?


liutom2 于 2016-10-26 19:57:0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6 17:39

设计思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思路是用尽可能少的管子实现功能,后下半叶就不在乎用多少管子了。

但就数 …

你说对了,500狒狒中的绝大部分水平都比不过国内的无线电爱好者,更别提火腿里的大牛那都是学理工出身的。

从你对无线电爱好者的说法能看出来,你对无线电也不是很了解呀,国内这方面水平不但低,而且普及率更是低的发指。


liutom2 于 2016-10-26 19:59:2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6 17:44

电话机根本不需要芯片呀!有话筒和听筒不就能凑合?就算玩拨号,也可以用转盘而非键盘呀。当然如果带 …

电话机用芯片结构简单的多,性能也好,否则你就等着隔三差五的摔电话吧,分立元件那东西要是好,为什么集成电路一出来大家就把它扔了了?实在是性能差的太多,不是一点两点的事。

你上淘宝上看看去,除了教学用的分立元件收音机,现在还有什么东西是分立元件做的?实在是性能差的太多了。


深潜者 于 2016-10-27 12:13:4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6 19:57

你说对了,500狒狒中的绝大部分水平都比不过国内的无线电爱好者,更别提火腿里的大牛那都是学理工出身的 …

    他们一开始的知识水平确实不够,但可以看书自学呀!如果他们这都学不会的话,搞定19世纪水平的工业体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重建工业体系比组装调试难了不知道多少倍!!!

    戏说是狒狒不代表真就是了。此外绝对多数都比不上等于所有人都比不上吗?利用零件组装调试难道需要很多狒狒完成了?有懂的不就成了。


深潜者 于 2016-10-27 12:20:1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6 19:59

电话机用芯片结构简单的多,性能也好,否则你就等着隔三差五的摔电话吧,分立元件那东西要是好,为什么集 …

重点部门可以节省的配置带芯片的电话,然而不打算普及电话吗?

如果采用PLD、FPGA芯片做自动交换机的话,就没有人工交换的接线员窃听问题了,没了这个缺点你还觉得电话不如电报不该普及吗?

芯片是高度管控的战略资源,用在电话局上还好,怎么能随便浪费在电话座机上?


xish 于 2016-10-27 13:42:05 发表了:

我问一下,自产磁芯存储器和静电存储管那个难度比较大?如果晶体管只能生产二极管的话,搭建门电路是否需要电子管,还是只用晶体管就行?


cc5233 于 2016-10-27 14:45:15 发表了:

xish 发表于 2016-10-27 13:42

我问一下,自产磁芯存储器和静电存储管那个难度比较大?如果晶体管只能生产二极管的话,搭建门电路是否需要 …

二极管好像不能实现非门


cc5233 于 2016-10-27 14:48:3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6 17:39

设计思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思路是用尽可能少的管子实现功能,后下半叶就不在乎用多少管子了。

但就数 …

价格那个问题并不成立,1块有100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未必成本会比100个单独的晶体管贵。


cc5233 于 2016-10-27 14:52:0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6 19:57

你说对了,500狒狒中的绝大部分水平都比不过国内的无线电爱好者,更别提火腿里的大牛那都是学理工出身的 …

2000年那会在差一点的地级市的新华书店都买不到一本像样的适合青少年无线电系统入门书籍。

我看得书还是80年代的破书,太专业的文化水平不够看不懂。

后来高中学业重,根本没动过了。


cc5233 于 2016-10-27 14:53:2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2:13

他们一开始的知识水平确实不够,但可以看书自学呀!如果他们这都学不会的话,搞定19世纪水平的工业体 …

有切身体会的告诉你,很难。

如果使用小型集成电路,难度下降100倍我看是有的。


深潜者 于 2016-10-27 18:08:3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7 14:48

价格那个问题并不成立,1块有100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未必成本会比100个单独的晶体管贵。

请认真阅读!

如果对性能不做要求,可以非常凑合的话,电子电路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晶体管!以收音机为例,1个三极管都能凑合兼顾信号放大和音频放大。

因此在比较时,不应该是1个100管集成电路与100个分立管比较,而是1个100管集成电路与10个甚至更少的管比较。

但是很显然集成电路是不太能凑合的,因为管太少的话就没有基础的意义了。因此如果能忍受几个晶体管设备的性能,那么采用集成电路结构就没必要了。


深潜者 于 2016-10-27 18:11:2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7 14:52

2000年那会在差一点的地级市的新华书店都买不到一本像样的适合青少年无线电系统入门书籍。

我看得书还是8 …

别说2000年,就算是现在,就算在网上,也很难找到一本讲“搅拌钢”超过20页的书。

因此重建19世纪工业体系比业务无线电难太多太多了。 既然前者狒狒们都能做到,那后者又有河南呢?


深潜者 于 2016-10-27 18:13:46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7 14:53

有切身体会的告诉你,很难。

如果使用小型集成电路,难度下降100倍我看是有的。

能简单100倍?这么说业务无线电的天线、馈线、耳机、电键等部分都是毫无难度的了?在临高这些东西可都要自制呀!


cc5233 于 2016-10-27 19:01:2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8:13

能简单100倍?这么说业务无线电的天线、馈线、耳机、电键等部分都是毫无难度的了?在临高这些东西可都要 …

你误会了,我指的是组装调试环节,用小型集成电路比用完全的分立零件简单


cc5233 于 2016-10-27 19:02:0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8:11

别说2000年,就算是现在,就算在网上,也很难找到一本讲“搅拌钢”超过20页的书。

因此重建19世纪工业体 …

我这个是根据他的话,有感而发


cc5233 于 2016-10-27 19:03:2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8:08

请认真阅读!

如果对性能不做要求,可以非常凑合的话,电子电路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晶体管!以收音机为例,1 …

那你还不如一个集成电路性能强100倍。

那种一个三极管的收音机调试难度极大,而且效果极差,对真正的工农业和社会管理起不了什么实质作用。


深潜者 于 2016-10-27 19:12:5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7 19:01

你误会了,我指的是组装调试环节,用小型集成电路比用完全的分立零件简单

你不能光比较那一个环节呀!由于其他环节仍旧很困难,采用集成电路后对于全系统来说不会省下多少时间和功夫。


深潜者 于 2016-10-27 19:17:1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7 19:03

那你还不如一个集成电路性能强100倍。

那种一个三极管的收音机调试难度极大,而且效果极差,对真正的工农 …

    对于20世纪上半叶的很多人来说,这种档次的收音机已经可以了。对于临高,晶体管主要还是用在有线电上,它们的信号强度相对无线电强得多,干扰也弱得多,一两个晶体管更可以凑合。至于无线电台和电话,因为用量不多,用集成电路也可。

    这只是打个比方,借此说明对于20世纪早期的电子行业来说,上百个甚至更多的管子是太过奢侈的,绝大多数任务只需要几个管子就能完成。此时采用集成电路就不值得了。


cc5233 于 2016-10-27 19:28:5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9:17

对于20世纪上半叶的很多人来说,这种档次的收音机已经可以了。对于临高,晶体管主要还是用在有线电上 …

有这么好?我好像不太信…你不要小看电子管的性能啊?


cc5233 于 2016-10-27 19:37:3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9:12

你不能光比较那一个环节呀!由于其他环节仍旧很困难,采用集成电路后对于全系统来说不会省下多少时间和功 …

必然省很多。

给你一个月时间学,你也能小小的批量生产集成电路的收音机

而分立元件的却很难…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都很难….一个月绝对不够。


cc5233 于 2016-10-27 19:38:2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9:17

对于20世纪上半叶的很多人来说,这种档次的收音机已经可以了。对于临高,晶体管主要还是用在有线电上 …

3 5个管子都要蛮好的基础才能调试到位了


深潜者 于 2016-10-27 19:39:57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7 19:28

有这么好?我好像不太信…你不要小看电子管的性能啊?

应该说当时很多国家的人对电子产品性能的要求很低。SABA的DKE38收音机,但还能一直生产到1945年,最后造了2400万台。


深潜者 于 2016-10-27 19:42:4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7 19:37

必然省很多。

给你一个月时间学,你也能小小的批量生产集成电路的收音机

而分立元件的却很难…无论是简 …

前提是所有的零件都是现成的,但对于临高来说可不是这样。他们要自己生产出了集成电路或晶体管外的其他零件,比如天线、馈线、耳机等等。在这种条件下集成电路收音机带来的节省就没多少了。而集成电路块比几个晶体管大还贵,对于性能要求很低的任务是浪费。


cc5233 于 2016-10-27 19:47:2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9:42

前提是所有的零件都是现成的,但对于临高来说可不是这样。他们要自己生产出了集成电路或晶体管外的其他零 …

比几个晶体管小而且并不贵。

至少这种成本付出非常值。


深潜者 于 2016-10-27 19:55:24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7 19:47

比几个晶体管小而且并不贵。

至少这种成本付出非常值。

搜阿里巴巴,最便宜的集成电路也要1毛(能直接用的,比如电话机芯片还要贵得多),而晶体管才1分,怎么就更便宜了?


cc5233 于 2016-10-27 20:00:2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9:55

搜阿里巴巴,最便宜的集成电路也要1毛(能直接用的,比如电话机芯片还要贵得多),而晶体管才1分,怎么就 …

不是每个晶体管的参数范围都适合生产某种参数的设备的。制作之前要测试它的某些参数,有些会不适合。然后一个集成电路里有多个晶体管、电阻之类的零件,论总数成本肯定不会亏。

而且换得的性能和生产简化成本你不能不算啊。

电路板也要钱,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也要算进去啊。


深潜者 于 2016-10-27 20:04:21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7 20:00

不是每个晶体管的参数范围都适合生产某种参数的设备的。制作之前要测试它的某些参数,有些会不适合。然后 …

买的时候请先好每个种类买多少。讨论成本时应考虑,临高能自产的东西当然不算“钱”啦!

旧时空1元钱的东西到临高这里值一千两都正常。


cc5233 于 2016-10-27 21:00:2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20:04

买的时候请先好每个种类买多少。讨论成本时应考虑,临高能自产的东西当然不算“钱”啦!

旧时空1元钱的东 …

没那么简单吧,这问题得分两段考虑。

1 确定某种产品的。比如收音机,从产品本身出发而不从零件出发。

2 不确定的产品。比如我希望这些零件在我需要a的时候变成a,需要b的时候变成b,这种情况比较复杂。

其实我们应该计算的是花在两种情况下的成本比例而不是讨论到底是晶体管好还是集成电路好。

我都觉得情况1的东西应该另立项目,不该与情况2放在一起讨论。


liutom2 于 2016-10-27 21:21:1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2:13

他们一开始的知识水平确实不够,但可以看书自学呀!如果他们这都学不会的话,搞定19世纪水平的工业体 …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狒狒们的实质一直没弄明白,这500只狒狒其实就是普通人,离现代社会意义上的精英,尤其是理工科精英差了十万八千里呢,让他们学习摸索?这要求太高了,就算有手册,很多东西也是很难弄出来的,更别提中国的技术手册中很多重要的工艺全都没有,光有原理没有工艺,狗屁都做不成来。


liutom2 于 2016-10-27 21:53:5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2:20

重点部门可以节省的配置带芯片的电话,然而不打算普及电话吗?

如果采用PLD、FPGA芯片做自动交换机的话, …

要知道1970年在北京电话也还没普及呢,你这个打算普及电话是哪年的科技水平了?

从电话发展史来说,磁石电话加人工交换台是一套。晶体管加脉冲式电话和交换机是一套,现代是DTMF拨号系统,这个狒狒们短时间根本不可能自产。

磁石交换系统一般来说躲不开交换台,如果一定要弄,也不是不行,大概是交换台上不留监听接口,然后就是多人值班,保证窃听成本提高,但这个不能绝对保证。

脉冲交换系统,这个我不太熟,不过狒狒们通过带点集成电路还是可能实现的,用晶体管不是不能做,但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出了问题就得急死狒狒们,那检测点多的会让人发疯的。

DTMF系统,这个想都不用想,只能集成电路。

因此最终的结果是除非你用磁石电话系统,否则或多或少,电话里都得用点电子元件,只要用电子元件,那集成电路都胜过分立的,因为电话电路早就是经典产品了。

恩,又查了查,最简单的拨号盘电话可以不用集成电路,不过呢,要用拨号盘,这东西对狒狒们来说可能还不如用集成电路。具体的你看看电路原理吧。http://www.doc88.com/p-3764514492304.html


liutom2 于 2016-10-27 22:03:17 发表了:

xish 发表于 2016-10-27 13:42

我问一下,自产磁芯存储器和静电存储管那个难度比较大?如果晶体管只能生产二极管的话,搭建门电路是否需要 …

门电路必须有三极管呀,这个是数字电路原理的内容。

第一代计算机就是电子管做的,那功率和体积重量十分感人,故障率更加感人,非常适合培训电子专业的学生。


liutom2 于 2016-10-27 22:05:1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7 14:52

2000年那会在差一点的地级市的新华书店都买不到一本像样的适合青少年无线电系统入门书籍。

我看得书还是8 …

实际上无线电爱好者的知识水平比绝大部分非电子专业的本科生,甚至博士生都高的多,其中很多的实际操作水平比电子专业的本科生都高的多。


liutom2 于 2016-10-27 22:06:4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8:08

请认真阅读!

如果对性能不做要求,可以非常凑合的话,电子电路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晶体管!以收音机为例,1 …

别说一个晶体管了,找块矿石都行,但是那性能就十分感人了。

火腿们都很清楚,有的东西火腿们可以做着玩,但要拿到市场上卖给普通消费者还不如先上吊自杀。


liutom2 于 2016-10-27 22:15:1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8:13

能简单100倍?这么说业务无线电的天线、馈线、耳机、电键等部分都是毫无难度的了?在临高这些东西可都要 …

确实强100倍,集成电路的无线电收音机,只要元件没问题,装起来就可以了,立即就能工作,而且集成电路的收音机内是带自动频率稳定、自动增益的,也就是说你搜到一个台,这个台就会比较清晰而且音量一直稳定在你设定的水平上下。

如果是个早期模拟机,我估计你没用过,那东西受温度、信号干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首先是会跑台,其次那音量会忽高忽低,总之和集成电路的机器性能是没的比的。当然了,集成电路其实也完全可以用分立元件做出来,毕竟在有集成电路之前,这些功能都用分立元件实现过,但是相关的生产调试要求的水平就相当高了,你看看火腿们自己焊分立元件机器的时候出的那些奇葩问题,你要没有电子相关专业博士的水平外加一定的实践经验,到时候就只能抓瞎了。

再多说一句,国内以为长期限制无线电爱好者活动,因此在无线电水平方面的水平是比较低的,可以说没有国外的全套设计方案和生产技术工艺文件,国内连对讲机都设计不好的。别以为有原理图就行,元件在线路板上的摆放位置,元件之间的间距,走线规则,这些东西国内从来就没研究明白过。


liutom2 于 2016-10-27 22:23:4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9:39

应该说当时很多国家的人对电子产品性能的要求很低。SABA的DKE38收音机,但还能一直生产到1945年,最后造 …

我查了一下,你说的这个机型狒狒们要批量生产恐怕还真有一定的困难,这是电子管收音机,比晶体管的难度还要高一些,尤其是使用狒狒们自产的电子管,那就更可怕了。

你可以说,我用晶体管可以替换。那你得拿出替换方案来,因为现实世界里没这个事。现实世界里你现在能看到的收音机大部分都是7管的,少于这个数量的,你先找个稳定的供应商好不好?


liutom2 于 2016-10-27 22:24:4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19:55

搜阿里巴巴,最便宜的集成电路也要1毛(能直接用的,比如电话机芯片还要贵得多),而晶体管才1分,怎么就 …

我说你的电子知识到底有多少?最便宜的1分?你知道还有论斤称的吗?


liutom2 于 2016-10-27 22:31:0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7 20:04

买的时候请先好每个种类买多少。讨论成本时应考虑,临高能自产的东西当然不算“钱”啦!

旧时空1元钱的东 …

这位同学,你真的用晶体管做过规模产品的生产吗?

我真经历过这个时代,你想用晶体管是吧?

你需要晶体管测试仪,这东西这个模样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 p;abbucket=7#detail

你必须用这个东西先把所有的晶体管一个一个的筛一遍,因为晶体管的参数是有一定的偏差分布的,搞晶体管电路的,首先会在设计的时候限定晶体管参数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的晶体管是一律不能用的,因为它们会偏离工作点。

然后晶体管元件必须匹配一定的阻容元件才能工作,这些东西会象你设计图上那样,写几欧就是几欧吗?不对,大路货的误差在5%,标称,你要想规模生产,请先用万用表和电容表统统测一遍吧,要不然装上去不工作,你还得拆下来的。

你自己琢磨琢磨,一个有2个晶体管,10个左右电阻电容的电路,对比一个集成电路+同样10个电阻电容(根本不需要调试),哪个效率高?说差100倍是绝不夸张的。


xish 于 2016-10-27 22:35:5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7 22:03门电路必须有三极管呀,这个是数字电路原理的内容。

第一代计算机就是电子管做的,那功率和体积重量十分 …

必须要有三极管原因?二极管带不动?


cc5233 于 2016-10-27 22:43:1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7 22:05

实际上无线电爱好者的知识水平比绝大部分非电子专业的本科生,甚至博士生都高的多,其中很多的实际操作水 …

肯定的,这玩意本身就是门很深的学科啊。


liutom2 于 2016-10-27 22:49:26 发表了:

xish 发表于 2016-10-27 22:35

必须要有三极管原因?二极管带不动?

反正我学的锁存器必须用三极管,没锁存器还玩什么门电路呀。


xish 于 2016-10-27 22:50:5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7 22:31这位同学,你真的用晶体管做过规模产品的生产吗?

我真经历过这个时代,你想用晶体管是吧?

别说晶体管有误差,阻容元件都有,还很可观


liutom2 于 2016-10-27 23:03:56 发表了:

xish 发表于 2016-10-27 22:50

别说晶体管有误差,阻容元件都有,还很可观

更可恶的是,晶体管、电阻和电容随着环境温度、时间的推移,参数是会变的,也就是说你今天都调整好了,明天放到个热点的地方,我靠,全尼玛乱套了,你接着调去吧,关键的问题在于,你不知道是哪个元件的参数跑了。

分立元件设备的生产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修,生产出来是比较容易的,一调试,发现参数不对,那可就要了命了,真得有博士的水平才行。


金山险马 于 2016-10-28 06:50:1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金山险马 于 2016-10-28 06:51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7 21:21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狒狒们的实质一直没弄明白,这500只狒狒其实就是普通人,离现代社会意义上的精英,尤 …

没错,这是最要命的。让他们去当县太爷指点江山都会抢着去,让去生肯技术资料怕是难如登天,特别是有大量领导岗位空缺的情况下。

所以几十年后,可能是新生代规划民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了。。哪怕是最屠龙的软件技术,真要是有心培养,从小孩子里逐步挑选几个,最后的水平也多半比IT元老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liutom2 于 2016-10-28 09:18:23 发表了:

金山险马 发表于 2016-10-28 06:50

没错,这是最要命的。让他们去当县太爷指点江山都会抢着去,让去生肯技术资料怕是难如登天,特别是有大量 …

还真是,在科技领域确实是智商碾压


c47 于 2016-10-28 09:36:5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7 21:21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狒狒们的实质一直没弄明白,这500只狒狒其实就是普通人,离现代社会意义上的精英,尤 …

嗦嘎!这才是重点中的重点!!

澳宋国实际上是民间小团队的小打小闹….根本没法和国家力量穿越的那种折腾比!

所以一开始就不要“太强了”啊


cc5233 于 2016-10-28 09:49:5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7 22:31

这位同学,你真的用晶体管做过规模产品的生产吗?

我真经历过这个时代,你想用晶体管是吧?

某些确定的产品,应该从1个产品的角度出发去选择才对

对电话和收音机这种东西,我们完全没必要从零件出发,直接从选什么收音机什么电话出发就行了

而从这点出发

集成电路更是甩分立元件几条街了。。


liutom2 于 2016-10-28 10:24:3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8 09:49

某些确定的产品,应该从1个产品的角度出发去选择才对

对电话和收音机这种东西,我们完全没必要从零件出发 …

供应商也很关键,狒狒们显然不可能在穿越前设计出穿越后要用的电话来,就算设计出来了,那些元件都找谁采购?采购完了要不要全部筛一遍?要不要组装好了带过去?这一系列的问题指望IT组的这帮没多少规模生产经验的人来做实在是不靠谱,集成电路最大的优点是厂家在出厂前已经做过全部测试了,比狒狒们能做的测试标准还要多,因此狒狒们拿到手用就可以了。

当然,晶体管还是需要带上几百公斤的,尤其是功率管,这个集成电路没优势。


cc5233 于 2016-10-28 10:25:2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8 10:24

供应商也很关键,狒狒们显然不可能在穿越前设计出穿越后要用的电话来,就算设计出来了,那些元件都找谁采 …

那是集成电路外围元件也需要晶体管的 这部分也没啥好提


liutom2 于 2016-10-28 10:28:0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8 10:25

那是集成电路外围元件也需要晶体管的 这部分也没啥好提

集成电路比较适合复杂的密集功能组合,但散热能力通常不是很强,因此功率类的晶体管还是有不少的。

总之晶体管肯定是要带,而且数量应该不少,但狒狒们初期使用的产品是不大可能用晶体管的,完全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呀。


深潜者 于 2016-10-28 12:10:07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7 21:21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狒狒们的实质一直没弄明白,这500只狒狒其实就是普通人,离现代社会意义上的精英,尤 …

如果他们这么简单简单的事都搞不定,那在临高重建工业体系(那么斤斤是19世纪的)就是根本做不到的!

既然他们做到了,那调试电路这事就不可能做不到。


深潜者 于 2016-10-28 12:16:2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6-10-28 12:18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7 21:53

要知道1970年在北京电话也还没普及呢,你这个打算普及电话是哪年的科技水平了?

从电话发展史来说,磁石 …

普及电话不是说每家一台才叫普及。

我是说在电话机终端上不用集成电路(除极少数特高密电话外),把晶体管信号放大器和集成电路“交换机”放在电报局,以大幅节省其用量。

电子交换机比较复杂,确实不适合用晶体管强行实现。否则的话,还不如试制转轮交换机或者纵横交换机,这种机电式的。我说用晶体管的是电话系统的信号放大/中继部分,这个用一个三极管的放大电路就能搞定,用集成电路就有些浪费了。

至于电话机终端部分,从你发的原理中也可以看出,脉冲盘拨号系统根本不需要晶体管,那个电话的晶体管是用来限幅的,这个功能没有也可以。


深潜者 于 2016-10-28 12:37:58 发表了:

xish 发表于 2016-10-27 22:35

必须要有三极管原因?二极管带不动?

画下电路图不就明白了,二极管怎么输入输出?


liutom2 于 2016-10-28 12:45:3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8 12:10

如果他们这么简单简单的事都搞不定,那在临高重建工业体系(那么斤斤是19世纪的)就是根本做不到的!

既 …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高估狒狒们的能力

实际上即便狒狒们携带了8000吨物资,就靠这500人就想重建19世纪工业体系那完全是做梦,为什么?8000吨物资平均到每只狒狒身上是16吨,即狒狒们每个人都要掌握16吨技术设备或者原料的全部技术原理和工艺知识(包括实际操作经验),不但如此,每只狒狒的这16吨技术材料还互相不重叠,即便是对科学不太了解的人也会意识到,这需要500个不同专业的博士,而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狒狒不过是二本水平。

放到实践上就差的更多了,狒狒们居然只靠一个在钢厂混过的人就建了一座125立方米的高炉,还一次点火成功,我只能说金大腿太粗了,光这个钢厂,没20个人绝对干不了,还得是有建设经验的。

电子工业也是一样,你以为搞个产品很容易?显然你没这方面的实践,在现代社会生产个产品都得指望元件厂家的技术支持,到了临高,你弄点管子自己就能都搞定?那我只能说,我们里面混入了一只资深火腿。不过目前还没人报名干这差事,冒充是不行的,懂不懂技术一张嘴就知道。


liutom2 于 2016-10-28 12:47:0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8 12:16

普及电话不是说每家一台才叫普及。

我是说在电话机终端上不用集成电路(除极少数特高密电话外),把晶体管 …

说实话,就临高那个条件,让他们生产拨号盘还不如就用集成电路呢,拨号盘可是个很精密的玩意儿,你没发现有了集成电路之后拨号盘就给扔垃圾堆了?


liutom2 于 2016-10-28 12:49:1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8 12:37

画下电路图不就明白了,二极管怎么输入输出?

一个是锁存,这个必须三极管,还有一个是反向,也就是非门,这个也只有三极管能实现


深潜者 于 2016-10-28 12:50:3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8 12:47

说实话,就临高那个条件,让他们生产拨号盘还不如就用集成电路呢,拨号盘可是个很精密的玩意儿,你没发现 …

另外自动交换也不是非要立刻就实现,等到N5计划时他们就能造了,而此时离能造晶体管还将有很远的距离。

电话机终端不值得用集成电路挥霍呀!


cc5233 于 2016-10-28 13:56:1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8 12:45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高估狒狒们的能力

实际上即便狒狒们携带了8000吨物资,就靠这500人就想重建19世纪工业 …

戏说而已,大事缩小10倍,小事缩小5倍。要不然这小说没法看了。


cc5233 于 2016-10-28 13:59:0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8 12:49

一个是锁存,这个必须三极管,还有一个是反向,也就是非门,这个也只有三极管能实现

二极管可以实现与门或门的。但是本质上就是用二极管去模拟三极管的效果吧。

实践中这种应用应该基本见不到吧。


深潜者 于 2016-10-28 17:51:35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6-10-28 13:56

戏说而已,大事缩小10倍,小事缩小5倍。要不然这小说没法看了。

其实也不是不能看,8000t物资也足够征服世界并统治至少一百年了。19世纪水平的工业体系对于征服世界来说并不是必要的。

很多高科技产品是完全可以用上一百年的。不过这样的话,故事的风格就变成战锤30K~40K了。


钟利时 于 2016-10-28 19:21:2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8 12:47

说实话,就临高那个条件,让他们生产拨号盘还不如就用集成电路呢,拨号盘可是个很精密的玩意儿,你没发现 …

拨号盘与钟表有类似的地方,但工艺粗糙多了。它有一个弹簧实现回转,还有一个调速器。但它的调速器不是游丝摆轮也不是钟摆,因为它不需要那么精确。它的调速器只需要一个往复摆动的杠杆就可以了。

至于精度嘛,我教你不用拨号盘打110,只要按照节奏拍电话机挂机的簧片就可以:啪 —— 啪 ——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这个节奏的精度不要求很准确,用手就可以控制。从1到9,分别是1下和9下。0是10下。


xish 于 2016-10-28 19:42:30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8 19:21拨号盘与钟表有类似的地方,但工艺粗糙多了。它有一个弹簧实现回转,还有一个调速器。但它的调速器不是游 …

发车问一下,磁芯组件的读取性能和电子管相比哪个要好一些?为何60年代计算机都是用磁芯作为存储器?


liutom2 于 2016-10-28 21:40:28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8 19:21

拨号盘与钟表有类似的地方,但工艺粗糙多了。它有一个弹簧实现回转,还有一个调速器。但它的调速器不是游 …

呵呵,拍叉簧,我们那个时代干计算机的基本上都会这个。

拨号脉冲是有规格要求的,过长或者过短都不行的,所以拨号盘这东西要求也是挺高的,在我看来狒狒们短时间是做不出来的,哪天我再查查拨号盘的技术规范吧。


liutom2 于 2016-10-28 21:49:24 发表了:

xish 发表于 2016-10-28 19:42

发车问一下,磁芯组件的读取性能和电子管相比哪个要好一些?为何60年代计算机都是用磁芯作为存储器? …

磁芯存储器可以做成阵列的,所以密度肯定比用电子管要强呀,一个电子管应该存储不了一位。


真红骑士 于 2016-10-28 21:50:1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8 21:40

呵呵,拍叉簧,我们那个时代干计算机的基本上都会这个。

拨号脉冲是有规格要求的,过长或者过短都不行的 …

人工接线即可


liutom2 于 2016-10-28 22:09:15 发表了:

真红骑士 发表于 2016-10-28 21:50

人工接线即可

人工接线主要是保密问题,毕竟狒狒们最初使用电话的全都是要害部门,而这些部门之间的通话人工交换站在技术上是可以监听的,所以个人认为给低安全级部门配些人工交换电话还是可行的,比如钢厂、电站、港口等需要频繁通讯的部门安装人工交换电话。

高安全级的必须使用程控电话或者干脆就是小灵通,包括元老通讯、元老院通讯、军事通讯等。


六必治 于 2016-10-28 22:27:4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8 12:45你最大的问题就是高估狒狒们的能力

实际上即便狒狒们携带了8000吨物资,就靠这500人就想重建19世纪工业 …

对于爬科技树既不用过分乐观也不应妄自菲薄。诚然如你所说一个只在钢厂干过的让他建设钢厂,而且一次试车成功确实,金手指不是一般地粗。大概率的事件是调试几次后逐步完善。这种大型试制都应中试后再放大。

但是我们毕竟是掌握了二十世纪技术的现代人,许多当时的难点现在不值一提。比如当时机械很难解决的电子可能很容易解决。

所以我认为点开电子科技树很重要。而且是入门有难度,入门后循序渐进就可良性循环。实际上刚入门硅半导体的难度也并不是很大,一些资料也提到过五十年代街道小厂就可以生产半导体分立元件,只成品率感人。


xish 于 2016-10-28 22:39:53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8 21:49

磁芯存储器可以做成阵列的,所以密度肯定比用电子管要强呀,一个电子管应该存储不了一位。

那么速度方面呢?电子管快还是磁芯快呢?

水银延迟线和威廉管肯定比较慢了。


钟利时 于 2016-10-28 23:30:27 发表了:

xish 发表于 2016-10-28 19:42

发车问一下,磁芯组件的读取性能和电子管相比哪个要好一些?为何60年代计算机都是用磁芯作为存储器? …

可以看看存储器电路原理图就明白了。

用电子管实现,一个Bit估计得有一个光驱那么大。


liutom2 于 2016-10-28 23:32:56 发表了:

xish 发表于 2016-10-28 22:39

那么速度方面呢?电子管快还是磁芯快呢?

水银延迟线和威廉管肯定比较慢了。

还真不知道,按理说磁芯肯定是完胜电子管,只要性能更好,估计死活都会有人上电子管的。


liutom2 于 2016-10-28 23:41:07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10-28 22:27

对于爬科技树既不用过分乐观也不应妄自菲薄。诚然如你所说一个只在钢厂干过的让他建设钢厂,而且一次试车 …

咱们这是讨论很严肃的技术问题,别用听说什么之类的好不好?我好歹90年代还跟北京的电子厂打交道,90年代的国营厂做的那东西还稀烂呢,最后要靠进口管芯只做个封装出来混。

50年代街道小厂生产晶体管,要知道1947年世界上才有的第一支实用点接触晶体管,1950年才有的第一支结型晶体管,1956年发明人肖克利和巴丁、布拉顿一起领受了科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物理奖。如此伟大的技术成就,在发明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同时,北京街道小厂就能生产,到底是北京街道小厂技术水平太高,还是这诺贝尔奖太廉价?

半导体分立元件是种习惯性的统称,一般是指用来组装半导体收音机的原材料,其中碳膜电阻也算,不过就算是这东西,50年代的北京街道小厂也未必能生产的出来,多半得是哪个大学校办厂才有这个水平。


xish 于 2016-10-28 23:44:21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8 23:30

可以看看存储器电路原理图就明白了。

用电子管实现,一个Bit估计得有一个光驱那么大。

早期电子管计算机,如果需要用寄存器,怎么处理呢?


liutom2 于 2016-10-28 23:45:4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8 12:50

另外自动交换也不是非要立刻就实现,等到N5计划时他们就能造了,而此时离能造晶体管还将有很远的距离。

来点硬货,现实历史中的保密电话系统是啥样的。http://business.sohu.com/20140113/n393420673.shtml


钟利时 于 2016-10-28 23:50:0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8 21:40

呵呵,拍叉簧,我们那个时代干计算机的基本上都会这个。

拨号脉冲是有规格要求的,过长或者过短都不行的 …

对于钟表而言,实现这种精度的机械调速器非常容易做。典型的例子:半自动洗衣机定时器、闹钟的机械闹铃。都是这种原理。

只需要一个跷跷板一样带配重的擒纵叉、一个棘轮、一根发条就可以实现。震荡频率取决于擒纵叉的配重杆。擒纵器的轴也不用做防震处理,因为这种擒纵器的力矩大,轴可以特别粗。


liutom2 于 2016-10-29 00:00:5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8 12:50

另外自动交换也不是非要立刻就实现,等到N5计划时他们就能造了,而此时离能造晶体管还将有很远的距离。

有个台湾人还是香港人做的电话发展史资料,可以看看。http://www.doc88.com/p-7428798119239.html


liutom2 于 2016-10-29 00:02:11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8 23:50

对于钟表而言,实现这种精度的机械调速器非常容易做。典型的例子:半自动洗衣机定时器、闹钟的机械闹铃。 …

问题的关键在于能批量生产合格的产品,你觉得年产1000只能做到吗?


liutom2 于 2016-10-29 00:04:19 发表了:

xish 发表于 2016-10-28 23:44

早期电子管计算机,如果需要用寄存器,怎么处理呢?

寄存器搞不好就是磁芯的。

当然,理论上应该是电子管的,因为电子管似乎速度更快一些?

查了一下,磁芯存储器居然是王安博士的专利,想当年王安电脑还曾经红火过一段时间了,然后老头一死全完蛋了。


钟利时 于 2016-10-29 00:06:07 发表了:

xish 发表于 2016-10-28 23:44

早期电子管计算机,如果需要用寄存器,怎么处理呢?

寄存器由于数量比较少,可能是用电子管实现的。存储器是磁芯,有些ROM是类似跳线开关一样装置,预先编程。

以上这些年代太久,我也没见过实物。只是根据资料有点了解。

我实际见过的最古老的计算机是一种电传打字机控制台、以纸带输入输出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已经用到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而且用的是硅管。

继电器也可以实现各种逻辑电路。一直到90年代,某些地方还在用这种继电器组成的机器实现自动控制功能,而今天几乎是100%用计算机来控制。这种装置我见过实物。继电器组成的逻辑电路虽然运行速度慢,但电路里对晶体管和电子管的需要不多。


liutom2 于 2016-10-29 00:15:12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9 00:06

寄存器由于数量比较少,可能是用电子管实现的。存储器是磁芯,有些ROM是类似跳线开关一样装置,预先编程 …

寄存器应该是电子管实现的,磁芯存储器速度慢呀,只适合存储数据。


liutom2 于 2016-10-29 00:20:06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9 00:06

寄存器由于数量比较少,可能是用电子管实现的。存储器是磁芯,有些ROM是类似跳线开关一样装置,预先编程 …

看看这位老前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资料吧,这已经是晶体管时代的产品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60589a0100h80j.html


钟利时 于 2016-10-29 00:39:2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9 00:02

问题的关键在于能批量生产合格的产品,你觉得年产1000只能做到吗?

每一个机械闹钟里都有一个振铃机构,如果有机会拆一个机械闹钟观察一下就能理解它是什么原理了。这个装置相当于取消了钟表的部分,只做振铃机构。它可以做得这么简单的原因在于电话的脉冲信号要求精度并不很高,用手都可以控制。这种简单机械装置的精度对于钟表是不够的,但远远高于手的精度。年产1000套应该没有问题。

以下图为例:左上角那个看起来非常粗糙、三角齿的齿轮就是闹铃的棘轮。左边那个黑色弯曲的杆尾部有两个叉齿(图上挡住了)。它上下摆动的时候,两个叉齿反复卡住那个棘轮,棘轮随着那个振铃杆的摆动一步一步地旋转。振铃杆的长度决定了它摆动的频率。

闹钟.jpg(246.81 KB, 下载次数: 0)

2016-10-29 00:31 上传

振铃锤尾部是类似这样的

擒纵.jpg(9.73 KB, 下载次数: 0)

2016-10-29 00:39 上传


钟利时 于 2016-10-29 01:00:1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9 00:02

问题的关键在于能批量生产合格的产品,你觉得年产1000只能做到吗?

以上说起来虽然容易。实际做起来这个装置大致有这些部件:

(1)拨号单向棘轮机构:在拨盘行程中,不驱动擒纵轮,只给发条上条;回拨行程中,由发条驱动传动给擒纵轮。

(2)回转单向棘轮机构:在拨盘行程中,防止擒纵轮误动作,确保擒纵轮只在回拨行程中向一个方向旋转。

(3)擒纵机构:由擒纵棘轮与擒纵叉组成,两者相互作用,产生一定频率的脉冲式的旋转动作。擒纵叉的配重和长度决定频率。

(4)电脉冲触点机构:可以有很多实现方法,比如可以是一个梅花状凸轮驱动的铜片触点。

(5)发条机构:由发条提供回转动力。

(6)拨号盘机构:由带孔拨号盘、数码表盘、拨号盘卡销组成。


深潜者 于 2016-10-29 17:11:15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8 23:45

来点硬货,现实历史中的保密电话系统是啥样的。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113/n393420673.shtml

最保密的居然是人工接线?那你的安全逻辑岂不是崩溃了?


深潜者 于 2016-10-29 17:14:10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6-10-28 19:21

拨号盘与钟表有类似的地方,但工艺粗糙多了。它有一个弹簧实现回转,还有一个调速器。但它的调速器不是游 …

考虑到连双音频拨号都可以人工完成,感觉自动拨号系统的难度应该完全不在电话机终端。


深潜者 于 2016-10-29 17:25:5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8 21:40

呵呵,拍叉簧,我们那个时代干计算机的基本上都会这个。

拨号脉冲是有规格要求的,过长或者过短都不行的 …

话说拨号盘是1891年发明步进式拨号机时就有的东西吧?这个至于像你想象的那么复杂吗?


liutom2 于 2016-10-29 19:03:3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9 17:11

最保密的居然是人工接线?那你的安全逻辑岂不是崩溃了?

没看明白吧?1949年的时候,中南海“三九局”同时有两套系统,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这是自动交换机,同时还有一套磁石电话系统是人工交换的。小习桌子上仍然是这么两套,1套自动交换带加密功能的,1套大概还是磁石系统,但按这里面的说法,这磁石机带加密功能。

作为后备的人工交换系统里面也提了,接线员是高度保密工作,话务员每月只许回家一次,不许在家住宿,不许随便外出,不许与亲友通信,不许向亲友透露自己的工作地点和任务,不许听领导同志的电话。狒狒们也不是不能建这样的人工交换站,不过接线员准备用什么人?狒狒们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土鳖党可是中国本土政党。


liutom2 于 2016-10-29 19:04:0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9 17:14

考虑到连双音频拨号都可以人工完成,感觉自动拨号系统的难度应该完全不在电话机终端。 …

人工发双音频?吹树叶?


深潜者 于 2016-10-29 19:06:4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9 19:03

没看明白吧?1949年的时候,中南海“三九局”同时有两套系统,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这是自动交换机,同时 …

可以用不会说汉语的歪果仁呀!只听懂0~9十个数字即可。


liutom2 于 2016-10-29 19:08:1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9 17:14

考虑到连双音频拨号都可以人工完成,感觉自动拨号系统的难度应该完全不在电话机终端。 …

步进制交换机确实在1890年就有了,不过这可是十分精巧的机械产品,不知道狒狒们能不能造的出来?


深潜者 于 2016-10-29 19:11:5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9 19:04

人工发双音频?吹树叶?

吹箔片是高手才会的,一般人可以用类似口琴的专用工具嘛。

关键是既然电话系统能忍受人吹的这么不精确的信号,那么显然说明它对信号的精确程度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用机械装置实现起来应该没那么难。

另外要注意自动交换机在1891年就搞定了,而且这些系统中步进式交换机而非拨号式电话机终端才是主要难度所在。


深潜者 于 2016-10-29 19:13:51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9 19:08

步进制交换机确实在1890年就有了,不过这可是十分精巧的机械产品,不知道狒狒们能不能造的出来?

十分精巧的是那个步进式自动交换机呀!而非电话机上的拨号装置。

但你要注意,临高可以用旧时空集成电路系统来做自动交换机,他们只需要自制电话机上的拨号装置即可,这个的难度显然小了很多。


liutom2 于 2016-10-29 19:20:3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0-29 19:13

十分精巧的是那个步进式自动交换机呀!而非电话机上的拨号装置。

但你要注意,临高可以用旧时空集成电路 …

问题是拨号盘和步进制交换机上那套玩意儿基本上是一个水平线上的东西,能造拨号盘,另一边应该也能造的出来呀。

另外这个能模拟双音频的专用工具哪儿有?学习学习?


flywhc 于 2016-11-2 21:45:36 发表了:

关于电话机系统,真是没有必要先考虑加密的问题。

民政工作方面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把珍贵的干部的跑腿时间节约起来

再有如果城市报警的话也非常有用,可以在保长和重要路口放公用电话,可以迅速调集警力,这不需要加密的

另外战场电话也很有用,战场有线电话也不是加密的,因为线路不会拉到敌方去,而是连接前线和指挥部的

有线电话系统真的很简单,包括继电器脉冲交换机,人工交换机也没什么不可以,80年代中国还在用呢。

双音频拨号没啥必要,因为没有晶体管程控交换机,还不如用脉冲控制继电器的简单。


深潜者 于 2016-11-3 12:11:45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1-2 21:45

关于电话机系统,真是没有必要先考虑加密的问题。

民政工作方面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把珍贵的干部的跑 …

“程控”交换机可以有,因为前面说要带几万甚至更多的单片机和芯片。这种情况下应该能拿出不少芯片给电话系统用。


flywhc 于 2016-11-5 00:23:3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6-11-3 12:11

“程控”交换机可以有,因为前面说要带几万甚至更多的单片机和芯片。这种情况下应该能拿出不少芯片给电话 …

这么珍贵的单片机芯片,用于民用程控交换机不划算吧?单片机用途可太广泛了,主要是带去的那些设备都需要,而且还要有备份,撑到开发出大规模硅集成电路那一天

因为光有控制芯片是不够的,每一路电话都有局端选择器,这个需要硅电路。

如果是继电器的选择器不如直接用脉冲式交换机


深潜者 于 2016-11-5 12:12:15 发表了:

flywhc 发表于 2016-11-5 00:23

这么珍贵的单片机芯片,用于民用程控交换机不划算吧?单片机用途可太广泛了,主要是带去的那些设备都需要 …

    或许可以只给大企业BOSS、军政电话系统用,民用电话系统还是用人工交换,两个电话系统间用人工交换站链接(军政电话打到人工交换站,语音交换;民用电话也打到人工交换站,由接线员拨号)。


紫电流星 于 2016-11-6 15:33:52 发表了:

要复原科技还是计划经济好,临高需要电子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矿业部,电力部等一系列的部门。首先要干起来,比如电子工业先以自产无线电报为第一目标,干起来了,就可以循环发展了。


liutom2 于 2016-11-6 17:31:32 发表了:

紫电流星 发表于 2016-11-6 15:33

要复原科技还是计划经济好,临高需要电子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矿业部,电力部等一 …

搞科研当然是举国体制效率高,当然不能是黑猫白猫同志主政,他主政举国捞钱还行,搞科研还是算了吧。


bottleking 于 2016-11-7 12:09:33 发表了:

ms51系列单片机啊,一块钱一个,多买一些,烧录好各种程序,数控机床,时钟什么的就都有了。哦最好是最小系统板


bottleking 于 2016-11-7 12:13:49 发表了:

感觉最主要的就是晶振和各种电子原件,看图书馆里有好多关于如何生产的这种书籍,感觉有必要带着


修语轩 于 2016-12-30 00:29:30 发表了:

这么好的帖子竟然沉了,不科学


一般能吃辣 于 2016-12-30 08:52:26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10-28 22:27

对于爬科技树既不用过分乐观也不应妄自菲薄。诚然如你所说一个只在钢厂干过的让他建设钢厂,而且一次试车 …

坚决支持直接上马搞硅半导体!IT口与电子口联合搞!对于信息传播的效率来说,硅半导体才是正道!


liutom2 于 2016-12-30 22:50:17 发表了:

一般能吃辣 发表于 2016-12-30 08:52

坚决支持直接上马搞硅半导体!IT口与电子口联合搞!对于信息传播的效率来说,硅半导体才是正道!

这难度真的挺高的


修语轩 于 2017-1-2 22:46:1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2-30 22:50

这难度真的挺高的

现在的电子专业的学生已经完全不知道前辈们的绝活儿了。

我们看到调制解调的第一反应就是用乘法器,完全无法想象离开三极管和晶振怎么玩高频

话说最早的电话的信号放大是怎么做的?是用电子管吗?


liutom2 于 2017-1-3 10:35:42 发表了:

修语轩 发表于 2017-1-2 22:46

现在的电子专业的学生已经完全不知道前辈们的绝活儿了。

我们看到调制解调的第一反应就是用乘法器,完全 …

就是电子管呀,现在还有人玩电子管的,搞音响的胆机就是嘛。


深潜者 于 2017-1-3 18:50:32 发表了:

修语轩 发表于 2017-1-2 22:46

现在的电子专业的学生已经完全不知道前辈们的绝活儿了。

我们看到调制解调的第一反应就是用乘法器,完全 …

高频靠LC不就行了?这个应该是最基础的吧?

话说晶振这个东西应该不比电子管难弄吧?貌似就是精确切割的水晶加上电极?


vbfool 于 2017-1-3 19:30:07 发表了:

你们真的打算用56K猫来拨号上网么?那你们上BBS就真的要靠telnet了啊。

顺便,IT组的元老都有谁了啊?我记得小说里也就提到了刘翔和万里辉俩人,同人里好像有,但是我没看。

他们都会什么机能呢?服务器的运维谁会呢?弱电有人懂么?


liutom2 于 2017-1-3 21:06:1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3 18:50

高频靠LC不就行了?这个应该是最基础的吧?

话说晶振这个东西应该不比电子管难弄吧?貌似就是精确切割的 …

难度极高,主要是晶振的频率精度要求很高的


liutom2 于 2017-1-3 21:20:48 发表了:

vbfool 发表于 2017-1-3 19:30

你们真的打算用56K猫来拨号上网么?那你们上BBS就真的要靠telnet了啊。

顺便,IT组的元老都有谁了啊?我记 …

早年有好多种BBS软件呀。

狒狒们自产的猫大概得从1200/2400开始,所以最初的论坛只能用文字的了,图片这东西大家到内网看。


vbfool 于 2017-1-3 21:43:24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7-1-3 21:20

早年有好多种BBS软件呀。

狒狒们自产的猫大概得从1200/2400开始,所以最初的论坛只能用文字的了,图片这 …

56K的带宽,撑死了扛得起2ch或者早期贴吧那级别的bbs,不然你就等着加载吧。


liutom2 于 2017-1-3 22:12:16 发表了:

vbfool 发表于 2017-1-3 21:43

56K的带宽,撑死了扛得起2ch或者早期贴吧那级别的bbs,不然你就等着加载吧。

当然就是早期BBS呀,要上图片的话56K也不够用


a5mg4n 于 2017-1-3 23:26:29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0-27 21:53

要知道1970年在北京电话也还没普及呢,你这个打算普及电话是哪年的科技水平了?

从电话发展史来说,磁石 …

如果搞得出來的話,在重要電話上裝加密器等接通了再開始加密似乎比搞自動交換機靠譜?

(畢竟即使用了自動交換機,在電話線上動手腳也是比較容易的)


liutom2 于 2017-1-3 23:32:31 发表了:

a5mg4n 发表于 2017-1-3 23:26

如果搞得出來的話,在重要電話上裝加密器等接通了再開始加密似乎比搞自動交換機靠譜?

(畢竟即使用了自動交 …

还是土鳖党的老办法好,有啥事当面谈,没事打什么电话。


vbfool 于 2017-1-4 11:14:3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7-1-3 22:12

当然就是早期BBS呀,要上图片的话56K也不够用

弱电这部分不用专门配人吧?是不是电力组就能做?


修语轩 于 2017-1-4 11:39:5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3 18:50

高频靠LC不就行了?这个应该是最基础的吧?

话说晶振这个东西应该不比电子管难弄吧?貌似就是精确切割的 …

LC是选频用的,调制的话无论是高频小信号放大还是高频功放都至少需要一个三极管吧?

从原理上来说,LC电路也没法调制啊,调制的时候需要两个信号做“运算”,这个就得靠三极管。


修语轩 于 2017-1-4 11:41:09 发表了:

vbfool 发表于 2017-1-4 11:14

弱电这部分不用专门配人吧?是不是电力组就能做?

我觉得不是。。。我是学弱电的,隔壁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不学高频和通信原理是硬伤。


修语轩 于 2017-1-4 11:43:2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3 18:50

高频靠LC不就行了?这个应该是最基础的吧?

话说晶振这个东西应该不比电子管难弄吧?貌似就是精确切割的 …

晶振的原理是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也有难度啊。给你一块水晶,你怎么保证切出来的晶振都是1.3±0.1MHz?


liutom2 于 2017-1-4 12:00:31 发表了:

vbfool 发表于 2017-1-4 11:14

弱电这部分不用专门配人吧?是不是电力组就能做?

狒狒里面搞IT的成堆呀,搞电力的现在也要大量接触计算机技术的。


liutom2 于 2017-1-4 12:01:29 发表了:

修语轩 发表于 2017-1-4 11:43

晶振的原理是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也有难度啊。给你一块水晶,你怎么保证切出来的晶振都是1.3±0.1MHz?

先切一下试试,不行再蹭蹭再试,还不行再蹭。。。。。。。。。。。。。。。。。。


修语轩 于 2017-1-4 12:08:53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7-1-4 12:01

先切一下试试,不行再蹭蹭再试,还不行再蹭。。。。。。。。。。。。。。。。。。

话说晶振真是这么做出来的?

说好的“品控”,“工艺”,“大国工匠”呢?


vbfool 于 2017-1-4 12:36:1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7-1-4 12:00

狒狒里面搞IT的成堆呀,搞电力的现在也要大量接触计算机技术的。

怎么感觉我这个学软件的要苦逼,难道只能靠贡献个世界地图和冒充DBA来混进去么?


vbfool 于 2017-1-4 13:46:52 发表了:

还一个问题,一些艺术性质的需要保存的音视频资料都怎么办,录像带?老电影的胶片?

我指的不是开头有澳门赌场广告的那种视频,我指的是什么命运交响曲啊胡桃夹子啊定军山啊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的。


liutom2 于 2017-1-4 14:03:00 发表了:

修语轩 发表于 2017-1-4 12:08

话说晶振真是这么做出来的?

说好的“品控”,“工艺”,“大国工匠”呢?

靠人根本没戏,这东西完全靠工艺和机器的,你有高精度的晶体原料,再加上高精度的切刀,应该能做到一定的一次切成功率,但无论如何都会有大量的需要微调的,估计得显微镜下切才行。


深潜者 于 2017-1-5 17:22:58 发表了:

修语轩 发表于 2017-1-4 12:08

话说晶振真是这么做出来的?

说好的“品控”,“工艺”,“大国工匠”呢?

考虑到直到二战,检波器都是要手动调节找热点的,需要边切边测才能做出晶振来也完全可以呀!

品控什么的都是晶体管成熟之后的事了。


修语轩 于 2017-1-5 20:53:5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5 17:22

考虑到直到二战,检波器都是要手动调节找热点的,需要边切边测才能做出晶振来也完全可以呀!

品控什么的 …

没下过工厂的萌新瑟瑟发抖

看来,书本是一回事,实验室是一回事,实际生产又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回事。。。


深潜者 于 2017-1-6 18:24:39 发表了:

修语轩 发表于 2017-1-4 11:39

LC是选频用的,调制的话无论是高频小信号放大还是高频功放都至少需要一个三极管吧?

从原理上来说,LC电 …

你忘了无比简单的调幅,直到20世纪上半叶这个都是主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