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679132 殖民贸易部对二五期间及更长远时段上的一些看法

北朝旧贴 | kkjjmmkjm | 共 6492 字 | 2017-01-08 | | 编辑本页

kkjjmmkjm 于 2016-12-17 17:45:5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12-18 02:13 编辑

这里是殖民贸易部对二五期间及更长远时段上的一些初略看法,

会提出一个大致的路线图,

欢迎提意见,修改细节或修改方向均可。

挣来挣去,不如一起来丰富细节吧。毕竟我们不想临高启明成为拍脑袋、拍屁股出来的1629。

编码方式:

1.1.1.1

---——————————–0.总体目标

如同政保局的总体目标是保障穿越者政权的安全性,首要任务是了解是否在临高位面还存在其他穿越实力;

殖民贸易部的总体目标是保障穿越者经济和工业化上需求的海外(关外)原料供给及海外人力供给。

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提供第一次工业化需要的启动资金。

为此,制定以下长远目标。

1.限制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的贸易存在(主要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2.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建立以澳宋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区;

3.对东南亚各国各地区进行商贸、经融、情报渗透,为向东南亚大规模移民做准备。此目标需要其他部分配合。

整体上讲,

二五期间,无论是向南大规模移民开法或向北快速推进都是不切实际的。

支线上,唯一可能会大规模移民的地区就是高雄。

4.移民台湾。1.限制欧洲殖民者。

这个目标虽然提出在最前面,但是实际操作上确实最后实现的。

1.1.消减欧洲殖民者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贸易基础。

1.2.搞臭欧洲殖民者在以上地区的名声。(他们自己就在作,不过是助力他们一把罢了。)

1.3.让欧洲殖民者成为澳宋经济体在欧洲和美洲的良好合作者。

这三个目标的时间顺序是渐进的。

A.葡萄牙殖民者

B.西班牙殖民者

C.荷兰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E.其他欧洲国家殖民者2.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建立以澳宋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区。

2.1.自由贸易;

2.2.稳定的协约原料供给地;

2.3.有选择性地人口渗透。

这三个目标的时间顺序是渐进的,或者是有地区性差异的。

F.日本商圈

G.东北商圈

H.对明贸易

J.菲律宾商圈

K.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商圈

L.小巽他群岛,帝汶为中心

M.爪哇商圈

N.浡泥商圈

P.苏门答腊商圈

Q.马来亚半岛商圈

R.新加坡地区

S.中南半岛商圈

T.印度地区商圈

U.印度以西商圈3.对东南亚的贸易战——米布丝战争

3.1.大米战争——尽可能收购东南亚、南亚地区生产的全部富余大米等粮食作物。

3.1.1.为控制区内的工业化及基建提供粮食保障。

3.1.2.出口到东北地区、日本地区、明朝地区,赚取高额差价。

3.1.3.提高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粮食整体价格水平,抬高欧洲殖民者在此地区的生存成本。

3.2.布匹战争——大规模地参与印度棉布贸易,占据足够重要的定价权份额。

3.2.1.参与印度棉布贸易,占据足够大的棉布市场份额。

3.2.2.从收购棉布转移到收购棉花,为控制区(如东莞)的纺织厂提供稳定的原料供给。通过商战让印度本地的纺织行业破产。

3.2.3.进一步消减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南亚的贸易额。

3.3.丝绸战争——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产品,丝、瓷、烟、酒、糖、茶和工业品等形成行业垄断,以交换各地市场。

3.3.1.适度打压当地手工业,迁徙手工业人口。

3.3.2.针对部分亚洲地区,渗透当地财政,接管政权,移民稀释当地人口。

3.3.3.让欧洲殖民者成为澳宋在欧洲和美洲良好的商业代理人。4.移民台湾

以下再分点阐述各个目标的想法形成过程,或资料依据。


liutom2 于 2016-12-17 22:43:56 发表了:

居然还有要求输入密码的帖子?这是怎么弄的?


光影穿梭 于 2016-12-17 22:45:58 发表了:

输入密码是什么鬼~~


气持样 于 2016-12-17 23:10:49 发表了:

excuse 幂?


秋空 于 2016-12-17 23:21:54 发表了:

要垄断丝绸业,又不直接占领江南,如果杭州站仅仅是扩大规模硬上,那狒狒们将成为江南士绅的众矢之的,杭州站到时撑不撑得下去都是个问题。可以考虑以粮食为诱饵,改漕为海,这部分业务上插手但求名不求利,把大部分利益留给士绅,再利用下杭州织造红门局(此时是否被裁撤存疑),以朝廷的招牌+杭州站自己的力量来扩展丝绸业似乎效果会好点。


kkjjmmkjm 于 2016-12-17 23:35:42 发表了:

没写完,刚列了个提纲。


六必治 于 2016-12-17 23:44:31 发表了:

对西方提些不同的想法,要限制西方但不要打残西方,要利用西方做为向欧洲,美洲倾销工业品的渠道,还要把西方吸取南美贵金属的渠道,所以要把握好度,打狠了会无利可图不敢来


kkjjmmkjm 于 2016-12-17 23:55:3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12-18 01:59 编辑

读的材料越多,就觉得自己知道的越少,

对于真正写点同人是越来越没信心。

但是,如果站在澳宋的角度,我可以知道谁是真正的敌人。

亚洲本土势力?还是欧洲殖民者所代表的国家?

一言以盖之——具备工业化实力的组织是澳宋真正的敌人。

我的想法就是,要从人力驱动的农业社会,启动第一次工业革命转型为煤炭蒸汽机驱动的工业社会,必须有一定基数的人口、资源、市场。

对于英国,我们至少知道两点:

1. 通过温莎条约,通过帮助葡萄牙独立(1640-1668),站在葡萄牙殖民地的基础上,开始加速了自己的全球扩展。

2. 同期,通过四次英荷战争,把荷兰揍趴下了,金融中心也转移到了伦敦。

之后成就了大英帝国,成就了工业革命。

如果,

1.葡萄牙在一定程度上被澳宋拉拢呢?

2.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不能为其提供足够的廉价原料呢?

第一个假设目标很明确,拉拢葡萄牙。

第二个假设就没那么容易了。要获取原料产地,又不要吃相那么难看。我觉得现在TG的做法“一带一路”是值得借鉴的。

1. 要让这些亚洲国家被揍,否则他们不知道痛。

2. 动手的是欧洲殖民者。

3. 澳宋扮演调停,和主张双方公平贸易的角色,推动亚洲地区和澳宋的双边自由贸易。

不用管他们跟欧洲人怎么协议,只要自己拿到最惠国待遇就行了。

类似现在的伊拉克,你打你的,我承包我的。反正你们殖民者不敢把澳宋咋地。

对于荷兰,

第一次英荷战争与第二次英荷战争之间,荷兰用了11年才恢复了足够的海军力量,103艘战舰。

所以,如果让荷兰在亚洲的贸易持续盈利的话,和普鲁士发生不可知的合并,成为工业化强有力的潜在对手,也为未可知。

所以,

我认为,现阶段(5-15年内),贸易上最大的敌人就是荷兰,更长远的敌人是英国。

而对于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一干政权,对其态度都应该是友好的贸易伙伴。但是具体操作上,应视不同国情分别对待。

在贸易上的获利,不是为了积累白银。

而是在原材料和人力上,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资源。

整体上应该追求稍有顺差的贸易平衡。


kkjjmmkjm 于 2016-12-18 00:43:0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12-18 02:15 编辑

六必治 发表于 2016-12-17 23:44

对西方提些不同的想法,要限制西方但不要打残西方,要利用西方做为向欧洲,美洲倾销工业品的渠道,还要把西 …

对欧洲殖民者我的态度是不主动挑起歼灭战争,

而是用采取对亚洲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限制其在亚洲市场的商业运作空间。

VOC、BEIC真正带到亚洲的贵金属数量是有限的,(VOC一年才从欧洲运白银100万盾,三四十万两银子的规模)

运作手段主要有:

1. 如果土著实力小,就武力强迫签订原材料垄断协议,特别是香料。

2. 武力打压航线上的其他竞争者,包括欧洲人也包括亚洲当地人。垄断海上商路。

3. 也是最重要的,广泛参与亚洲商贸活动,获取中专的白银和商品。由于各地商品利润高达百分之好几百,可以在一年内就把年初采购资金周转率10倍以上,产生2-3倍年初采购资金的货物运回欧洲国内。但是由于各处设点,并且武装护卫堡垒和航线花费不小。

如果把亚洲贸易份额给他们抢掉,他们就没有了生存基础。

相对于来说,西班牙人马尼拉是最好的经融伙伴,他们带来的白银每年有100-200吨,甚至更多。

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其他商品可供交换。而对于丝绸、棉布、水银、粮食又是刚需。

但是到了1640年,西班牙中央巡视组到了墨西哥和马尼拉,造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停止了好几年。

我不反对开战,一旦有必要,创造借口也要开展。

对于这一阶段,澳宋名义上的殖民者敌人只有西班牙一个,吃饭、睡觉、揍西班牙,一百年不变,直到拿下美洲。跟荷兰、英国都是摩擦,大家在元老院的大炮下谈谈,还是可以愉快地玩耍的。

*自由贸易,其实17世纪根本没有自由贸易。各地统治者都是把握最有利可图的商业,以保障政权的稳定性。所以,关于自由贸易的程度还要再考量考量。

比如,苏门答腊大港的统治者,以独占对华丝绸贸易,以控制分配给贵族和大臣的奢侈品。

比如,满清控制东北的人参采收权,毛皮猎取权。

《清朝统治下的鄂伦春佐领编制与布特哈社会的侧面》

《清初的人参采集与汗、王公、功臣》


kkjjmmkjm 于 2016-12-18 00:57:0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12-18 15:20 编辑

还有几个概念要明确,才可以具体谈论每一条该怎么做。

最近几十年,西方的学术界对欧洲中心论有了比较深刻的反思。

比较激进的认为:

15-18世纪,欧洲即不是贸易中心,也不是技术中心。

白银资本,德,安德烈 贡德 弗兰克

1.1.欧洲的贸易远没有亚洲地区的贸易规模大。

1.2.欧洲制造对全球白银的吸引远不如亚洲制造。

1.3.例如印度是当时的纺织技术中心,欧洲工业革命的技术不是凭空发明出来的,都是建立在以亚洲为中心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VOC在亚洲的贸易额,对于荷兰在全球的贸易额占比是不超过20%的。

主要的贸易还是汉萨同盟在欧洲地区,特别是北欧的贸易中产生的。

所以那时候荷兰才是欧洲商业、贸易、金融的中心。

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荷兰,马尔滕 波拉

3.

1630s,欧洲殖民者对于东南亚各商圈的控制力是不同的。

按控制力大致排序是:

马鲁古群岛——香料(主要,以下略)。

小巽他群岛——檀香。

爪哇——胡椒,后期加糖。

苏门答腊南部——胡椒。

苏门答腊北部——亚齐,胡椒。

浡泥南部——胡椒,真正部分控制都是百年以后了。

缅甸、马来西亚,包括浡泥北部(沙拉越、沙巴)都是英国人强大的时候才控制。

柬埔寨、越南、老挝——法国人来了以后。

暹罗,这家伙在18世纪被缅甸推了,后来光复首都,基本上一直都在跟缅甸对抗。缅甸不屌南明也是凶悍得一比,说起来是西藏的一支。等英法来了后,作为缓冲国,间于齐楚,直到二战名义上都还算是独立吧。而且一直都很警惕周边做大的势力。跟中华的关系还算良好,即使在崇祯一朝也多次遣使去北京,最多的一年达到4次。所以没有关于暹罗和明朝的交往描写也是比较遗憾的。印度在1630s这一时期是谁都拿不下来的巨大存在,八千万人口。只有在如果阿这种核心据点可以由殖民者占据。反正印度还不是一个统一国家吗。

所以,

在选择打开突破口的商品种类上,要使各方不怒,徐徐推进“自由贸易”。

在那个时代,底层民众是没有消费能力的,基本只能维持生存而已。

名义税收是不可靠的。

欧洲贵族人口大约10万,东南亚人口总数大约600万。

所以,虽然外贸看似这么重要,其实也是起步阶段赚取一个工业革命的启动资本,

真正要让工业上规模,成为不可阻挡的国力,要靠逐渐发展起来的核心统治区的“规划民”内需消费。

真正能积累的国力,就是庞大的内需沉淀下来的工业工厂能力。(包括规模化的农业也应该算工业)


kkjjmmkjm 于 2016-12-18 01:23:43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6-12-17 22:43

居然还有要求输入密码的帖子?这是怎么弄的?

如下圈

305.jpg(10.62 KB, 下载次数: 0)

2016-12-18 01:23 上传


kkjjmmkjm 于 2016-12-18 01:57:2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12-18 02:16 编辑 3.1.

大米战争——尽可能收购东南亚、南亚地区生产的全部富余大米等粮食作物。为什么要选择大米作为东南亚贸易的突破口?

原因如下:

3.1.1.贸易各方不怒。等他们反映过来就晚了。

3.1.1.1.大米本来就是东南亚诸多政权的主要出口货物。

3.1.1.2.由于大米的价值密度*不高,殖民者本身的运力有限,多以他们基本只运载自己需要的粮食,对粮食贸易参与不深。

荷兰人大约一年需要20000-22000吨大米。

西班牙要从越南和柬埔寨补充一些大米。

葡萄牙澳门靠广州补给;

葡萄牙马六甲靠马来亚、亚齐、缅甸补给,但1641前后要被荷兰人封锁,英国人都不敢去救济,之后就被占了;

葡萄牙帝汶靠小巽他群岛周边、爪哇、望加锡补给。

3.1.2.澳宋本身就需要。

3.1.2.1.移民多,工业化人口多,松涛水库等水利设施还没跟上,自产不足。

3.1.2.2.西江航道被封锁,广西的粮食供给会有时段性问题。如果价格高会吸引广西走私供给。

3.1.2.3.福建不出口粮食。

3.1.2.4.台湾高雄能供给的粮食有限,按古代农业人口80%的比例计,高雄即使20万人也只能提供额外4万人的口粮。

3.1.2.5.从北越海兴老财主那购买的大米已经涨价,1.5两银子/石。不如扩大更广阔的采购量与采购地。

3.1.2.6.香港的粮食储备不足。我建议达到控制区人口一年口粮的粮食储备。

3.1.2.7.本身还在两广作战,战事会拖延多长,战争带来的需求不确定性。

3.1.3.对外销售有利可图。

3.1.3.1.满清需要粮食,而且出得起价。

3.1.3.2.农民军需要粮食,农民军所过之处的粮食也不会便宜。

3.1.3.3.1636年江南大旱,饥荒。

3.1.3.3.日本宽永饥荒,可以利用粮食来支付后面提到的丝绸“来料加工”工费。

利用粮食,可以调节北方的战争节奏,让战争的趋势往澳宋想要的方向去发展。

*价值密度,就是指单位重量下的货物价值。

比如H800载货量800吨,如果载的是香料、生丝、檀香,那一船的货物价值就有100万两左右,

而如果运载的东南亚大米,价值就只有4000-20000两左右,

即使有10倍的毛利,也比不上香料有1倍的毛利跑一趟赚得多。

但是这种战略物资的价值,不能这么来看待。


kkjjmmkjm 于 2016-12-18 03:07:1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12-18 17:33 编辑 3.1.3.

提高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粮食整体价格水平,抬高欧洲殖民者在此地区的生存成本。为什么我认为,即使在东南亚等地的粮食采购价格比现行价格上涨三、四倍对澳宋也是有利的?

3.1.3.1.东南亚富余大米出口规模。

东南亚一年的富余粮食规模不超过10万吨。

望加锡1000吨,(苏拉威西)

马打兰6000吨,(中爪哇)

扎巴拉2000-8000吨,(东爪哇)

爪哇丰产10000吨,(全爪哇)

勃固14000吨,(缅甸)

暹罗10000吨,(泰国)http://bbs.northernbbs.cn/forum. … 3388&fromuid=101728估计,柬埔寨为10000吨,越南10000吨,印度地区20000吨(包含孟加拉,请有资料的提供数据)。

306.jpg(28.61 KB, 下载次数: 0)

2016-12-18 17:27 上传

第二百三十三节 阿瑜陀耶

。。。

泰国的东北是高原地形,由于山地阻隔形成了阴雨气候,夏季干旱,雨季水量又过大,并不适宜耕种。泰国在原时空排名全球前三的稻米出口完全是湄南河沿岸的功劳,只要控制住湄南河的出海口,那么就能源源不断的把暹罗的稻米吸纳过来,等到发动机行动完成后布局东南亚开始,穿越集团在南中国的粮食问题基本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平秋盛从大图书馆中查到的数据表示,在清代中期,暹罗地区每年出口到广东的稻米有1100万石――这相当于全日本石高的一半!这样的资源就算在此时只有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为穿越集团控制,也足够海南全省的人口吃一年还有富余,剩下的就只是运力问题了。

。。。

临高书中把一年的生产总量搞错成了出口总量。1100万石约100万+吨,这已经不是金大腿了,这是修改器啊。出口量在1850年左右在4-6万吨左右,和1630s大约1万吨这个水平才是数量级比较真实的水平。

3.1.3.2.澳宋控制区一年的口粮需求。

要弄清控制区究竟多少人口好困难,查了半天了。

。。。

3.1.3.3.北方各地市场的规模水平和价格水平。

3.1.3.4.粮价上涨对广东控制区的影响(海南、台湾、济州,我把它看成是不同的关区,可以区别看待。主要用广东举例。)


wwz45 于 2016-12-18 13:51:32 发表了:

对殖民者建议拉拢一派打一派。 拉拢荷兰,英国和葡萄牙对抗比较强大的西班牙。日后再支持荷兰干英国或者帮斯图亚特王朝续命。总之我们需要一个白皮代理人。


xingyy 于 2017-1-8 01:16:08 发表了:

对殖民者主要就是利用葡萄牙现有的港口网络和商业网络,限制英国的拓展,压制荷兰。。。。。另外对外拓殖的话可以在金兰湾布点了吧,东南亚公司刚成立就去考察过。。。那里统治虚弱,别的不说,可以直接开发粮食生产。


北海生未径 于 2017-1-8 07:58:23 发表了:

大米一定要控制,这样就掌握了香料贸易的主动权


Scat 于 2017-1-8 18:55:28 发表了:

主要是产业链布局,根据产业链决定需要什么东西,根据东西决定要什么地方。

500废优势最大的是机械工业,其它都是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