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704825 对当前科技领域畏难情绪的一些想法

北朝旧贴 | abc950309 | 共 21164 字 | 2017-08-01 | | 编辑本页

abc950309 于 2017-6-13 21:44:0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abc950309 于 2017-6-15 09:36 编辑

其实一直在潜水,看到很多技术发展类文章下的一些讨论,有一些想法。

在一些技术类文章的讨论中,经常性的,有些同志说,这个技术不现实啦,那个技术没必要啦,或者单纯根据所讨论的技术出现的年代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投资。

但是既然现在不是从头开始开发,我们不能够仅仅从这个技术的出现年代来进行考虑,应当从现在临高的现状来考虑。

试举一例,看到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讨论,经常性的有认为晶体管太过复杂,应当先研发机械式计算机。

晶体管虽然对材料的要求很高,但是并非不可以努力攻克的。如果说在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我们必须意识到,无论在哪一个方向上,材料问题都是科技树的攀登上最大的拦路虎。不能够说,因为这个技术有材料问题,所以就不进行了;那个技术对材料有特殊要求,所以就不现实。

以晶体管为例,在晶体管研制中,解决的技术难关,在其他科技点上也可以使用。肯尼迪对登月的承诺,在那个时代也显得开了金手指,但是事实证明,阿波罗成功了。虽然的确使用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对美帝的科技水平的提升,在旧时空的21世纪,仍然具有意义。

另一方面,在事实上,临高的科技发展,与其说是研发,不如说是复现。旧时空有些技术发展较晚,与其说是困难,不如说是没有找到方向。在新时空对这些技术进行复现,不见得需要旧时空的那些看似相关,实际无所谓的条件。一切问题要从新时空的具体环境出发,不能够放任这种旧时空教条主义继续阻拦科技发展。

所以我认为,对一些科技的开发,不要纠结于是否能够产生即时的效果,也不要仅仅看一下,就产生的产生畏难的情绪。虽然说,知易行难,但是很多时候,有了基本的技术实现路径,技术的实现往往只是时间的问题。

现在新时空技术发展缓慢,不仅仅有地盘扩张带来的资源紧缺的因素。元老院中对科技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没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所产生的畏难情绪带来的影响恐怕更大一些。

题外话:因为我是搞 IT 的,大学的专业是机械电子工程,所以对现在临高的计算机发展有些看法。

在新时空,秉持着旧时空的“机械-电子管-晶体管”的路线来进行计算机研发是不恰当的。与一般的直觉相反,电子计算机反而更加容易制造和使用。机械计算机需要很高的机械加工、公差控制水平。为了能够较长时间的稳定工作,对材料的要求也很高。电子计算机恰恰相反,如果使用分立原件,只需要按照正确的线路图进行接线就可以了。

事实上,新发展的技术往往比旧技术要节省工时、容易实现,只是在旧技术出现的年代没有相关的实现思路罢了。数字电路要比模拟电路先进,但是在对电路的设计、制造过程中,数字电路对经验性的、实验性的内容,要求反而很小,数字电路不需要避免或去除模拟电路中,很多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干扰。事实上,早期的集成电路胶片都是手工绘制的,技术水平远比某些同志认为的要小很多。

而经验性的、实验性的内容,反而是技术复现的最大拦路虎。在旧时空,即使是21世纪,机械和模拟电路方面中国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也要比 IT 和数字电路方面的差距大很多。

==================统一解释的分割线==================

不是说一定就要耗费极大量的资源来开发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是说无论如何要投入资源。现在的问题是,有困难就说不可能的不要去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高级产品都是由初级产品升级得来的。在科技方面失去了进取心,和银河帝国末期(或者说比照历史的罗马帝国末期)的停滞有什么区别。

临高帝国没到帝国的末期,还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睡觉。帝国应当是积极进取的。而有些同志到处批评“哦,很困难,所以我们就不去做了”,实在是不利于发展啊。


bcssy001 于 2017-6-14 00:26:37 发表了:

建议当做某次会议上的文总的发言稿

不过需要改改, 毕竟是马总要做机械式计算机的, 点名批评影响不好


angel8th 于 2017-6-14 00:47:50 发表了:

我觉得马总可以简单的回答这个问题,好比1639年澳宋政府的全年预算折合四百万两白银的话。考虑到澳宋正在大陆上进行解放战争,扩军,战争费,各种物资设备的购买,为未来的珠三角工业基地提供投资等等因素,   假定用于技术改进的预算是四十万两。

这些钱恐怕要更多的提供给急需的,很快见效的技术研发项目上,  即使慷慨的投资一万两每年,用于电子计算机项目的研发,恐怕这五年十年 内也未必有多少成果。  也许可以给大图书馆的计算中心一笔五百两的资助,先建立一个评估小组,研究一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路线,前置科技之类。


深潜者 于 2017-6-14 05:50:07 发表了:

电子计算机哪有那么简单?没有高寿命的电子管,怎么可能造出靠谱的计算机。就算计算机上只有三千个电子管,那倘若单个电子管平均寿命五百小时的话,计算机平均十分钟就得坏一次。这还怎么用呀!而平均寿命五百小时的电子管可不是临高一开始造电子管就能搞定的吧?相比之下电台、雷达对电子管寿命的要求就小多了,可以它们用的管子少。复杂如此的雷达也就是二百个管子就能搞定,就算管子寿命还是五百小时,平均无故障时间也能有两个半了


xish 于 2017-6-14 07:01:06 发表了:

电子计算机恰恰相反,如果使用分立原件,只需要按照正确的线路图进行接线就可以了。

如果按照电路图施工就行,那就不需要什么集成电路了。

每个分立式元件的电气特性都有微小的差别,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和失效的可能,随着计算机电路规模越来越庞大,使用分立式元件搭建复杂电路难度也越来越高。


abc950309 于 2017-6-14 09:01:0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4 05:50

电子计算机哪有那么简单?没有高寿命的电子管,怎么可能造出靠谱的计算机。就算计算机上只有三千个电子管, …

有两点说明:

第一点,个人认为晶体管计算机要比电子管计算机可用的多,对经验性工艺的要求也比较小。在旧时空,中国的二极管性能较国外的差距,比晶体管上的差距要大得多,就可以证明。虽然三极管材料可能会有问题,但是没必要达到旧时空商业使用的水准,能够正常工作就好了。况且材料问题终究要解决,除非有生之年都准备停留在19世纪的科技上。

第二点,对于部件故障的问题,可以采用自动测试、错误降级和热备模块的方式来处理。现在互联网公司使用这套机制,在 x86 服务器上实现了比原来使用大型机还要高可用的服务。

就像之前说过的一样,旧时空的发展路径有其局限,在计算机科技的早期,没有这么多机制可以使用。但是既然已经具有了新的,更好的实现思路,就不能抱残守缺。


abc950309 于 2017-6-14 09:03:55 发表了:

angel8th 发表于 2017-6-14 00:47

我觉得马总可以简单的回答这个问题,好比1639年澳宋政府的全年预算折合四百万两白银的话。考虑到澳宋正在大 …

这个话和“西部人民还在吃草,为什么要发射火箭”一样。

工程实践之所以叫实践,就是要真的去做才能有结果。现在这样,都是口头讨论,有什么意义。

材料问题到底要解决,临高的工业发展水平问题,其实就是材料问题。这样逃避是没有意义的。对材料进行升级,应当放在和马袅的高炉一样重要的角度才是。


abc950309 于 2017-6-14 09:07:16 发表了:

xish 发表于 2017-6-14 07:01

电子计算机恰恰相反,如果使用分立原件,只需要按照正确的线路图进行接线就可以了。

如果按照电路图施工就 …

所以要采用数字电路嘛,你说的这些问题是模拟电路中突出表现出的问题。数字电路中,只需要适当的去耦合和隔离,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对于复杂系统出错可能性上升的问题,任何复杂系统的出错可能性必然会上升,应当使用模块化、模块间解耦的方式解决。另外,为了保持高故障率下的高可用,采用自动测试、错误降级和热备模块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cc5233 于 2017-6-14 09:07:56 发表了:

一提就计算机的,太遥远了。实在是想多了。那玩意我赌500流通券,就是搞不定的东西。提提材料就够了。


box 于 2017-6-14 09:11:21 发表了:

你也知道问题主要出在材料上


box 于 2017-6-14 09:12:21 发表了:

光是冶炼高纯硅要用的电,这能耗就受不了了


abc950309 于 2017-6-14 09:13:49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7-6-14 09:07

一提就计算机的,太遥远了。实在是想多了。那玩意我赌500流通券,就是搞不定的东西。提提材料就够了。

登月也是很遥远的梦想。不要求能有多高性能,能做到数据查询、数据处理就 OK 了嘛。

不能说,似乎很难办的样子,所以就不搞了。计算机系统总体看起来虽然很复杂,但是不过就是有限的模块罢了,在旧时空,也有人用简单的逻辑运算电路自己搭出来过。


abc950309 于 2017-6-14 09:16:28 发表了:

box 发表于 2017-6-14 09:12

光是冶炼高纯硅要用的电,这能耗就受不了了

第一,没必要一定是硅,锗也不是不可以。

第二,实验室的话,不一定是这个规模。

第三,知道材料有问题还不去解决?之所以电力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材料问题,其中硅的问题占很大部分。绝大多数的科技点爬不上去,都是这个问题。总不能一直逃避吧?


box 于 2017-6-14 09:17:54 发表了:

我觉得关于晶体管计算机的难度,化工口的人更有发言权


cc5233 于 2017-6-14 09:20:14 发表了:

abc950309 发表于 2017-6-14 09:13

登月也是很遥远的梦想。不要求能有多高性能,能做到数据查询、数据处理就 OK 了嘛。

不能说,似乎很难办 …

大哥,旧时空你上哪买不到合适的东西搭计算机啊。你知道旧时空晶体管的性能多稳定吗?哪怕你买电子管那质量随便碾压当年还是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的电子管好吗?


abc950309 于 2017-6-14 09:21:10 发表了:

box 发表于 2017-6-14 09:17

我觉得关于晶体管计算机的难度,化工口的人更有发言权

应当说响应的材料的难度,的确是这样。

但是就像之前说的,对难度有预期,是很正确的。但是不能说,这个事情有难度,就不去做了。这个也没可能,那个也没可能,这样搞是成不了事的。


box 于 2017-6-14 09:24:06 发表了:

还是先点前置科技树比较好,造电子计算机怎么也得四五五五往后了,在这之前造不造卡孔式机械计算机还是要看元老院的需求,如果对运算需求比较打的话,乐观的估计机械式能在三五就出来了。如果对计算需求不大,那么等到四五五五条件成熟了,在一步到位搞电子计算机也不迟。


abc950309 于 2017-6-14 09:25:10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7-6-14 09:20

大哥,旧时空你上哪买不到合适的东西搭计算机啊。你知道旧时空晶体管的性能多稳定吗?哪怕你买电子管那质 …

任何复杂系统的出错可能性必然会上升,为了保持高故障率下的高可用,应当使用模块化、模块间解耦的组织方式,采用自动测试、错误降级和热备模块来热替换。

如果一味要求旧时空的水准,临高工业都应该拆除了。


abc950309 于 2017-6-14 09:27:38 发表了:

box 发表于 2017-6-14 09:24

还是先点前置科技树比较好,造电子计算机怎么也得四五五五往后了,在这之前造不造卡孔式机械计算机还是要看 …

以为机械那么好处理吗?机械加工精度和一致性,对工人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事实上,国内很多厂家的机床变速箱连箱盖都不能替换。


abc950309 于 2017-6-14 09:28:42 发表了:

box 发表于 2017-6-14 09:24

还是先点前置科技树比较好,造电子计算机怎么也得四五五五往后了,在这之前造不造卡孔式机械计算机还是要看 …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没完没了的说,这个不现实,那个太麻烦,以至于前置科技树都不去碰。这元老院药丸啊!


box 于 2017-6-14 09:34:38 发表了:

楼主你这样提到机械式就不好处理,提到晶体管就可以解决……话说楼主有时间表么,预期到几五会出成果


abc950309 于 2017-6-14 09:44:32 发表了:

box 发表于 2017-6-14 09:34

楼主你这样提到机械式就不好处理,提到晶体管就可以解决……话说楼主有时间表么,预期到几五会出成果 …

时间表暂时还没有,还要考虑下。

机械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困难应当说在基本一致的水平上,况且晶体管还有其他的用途。况且从提升临高材料科学水平的角度,也应当对晶体管及其前置科技的进行投资了。


xish 于 2017-6-14 09:44:43 发表了:

如果单晶硅炉子是带过去的,那么直接搞晶体管计算机还靠谱,否则还是算了吧。


gwyfs1010110 于 2017-6-14 10:11:21 发表了:

这种问题说实话你只能和真正搞科研搞技术的人讨论,吃瓜群众谁懂这些,再说本来就是架空小说,路人读者的观点基本毫无意义,主要还是圈子里那几个核心人物的态度, 他们才是舆论的风向标


深潜者 于 2017-6-14 11:20:58 发表了:

abc950309 发表于 2017-6-14 09:25任何复杂系统的出错可能性必然会上升,为了保持高故障率下的高可用,应当使用模块化、模块间解耦的组织方 …

自动测试、热备模块需要加更多的管子好吧!在管子可靠性差又很贵的时代是没法做到的


gdragonflyj 于 2017-6-14 11:35:50 发表了:

利益分配方式也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深潜者 于 2017-6-14 11:48:55 发表了:

abc950309 发表于 2017-6-14 09:27以为机械那么好处理吗?机械加工精度和一致性,对工人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事实上,国内很多厂家的机床 …

如果只是做出桌面机械计算器级的话,难度好像没那么大,19世纪上半叶就商业量产了。


深潜者 于 2017-6-14 11:50:41 发表了:

维持计算能力的最优策略应该是想尽办法维持旧时空计算机的运行吧?


yorkane 于 2017-6-14 11:55:37 发表了:

信息化的金手指开了,就全面贴近21世纪了,这穿越文也就没看头了。而且信息化导致的知识大批量传播,元老院的崩溃也就来得越快。


cc5233 于 2017-6-14 12:41:49 发表了:

abc950309 发表于 2017-6-14 09:25

任何复杂系统的出错可能性必然会上升,为了保持高故障率下的高可用,应当使用模块化、模块间解耦的组织方 …

你说的这些没有旧时空的保障一个都做不到。

想啥计算机,早日量产收音机都可以以指数级提高统治力。


liutom2 于 2017-6-14 13:25:50 发表了:

就因为督工自己YY要搞个机械计算机就忙着批判机械计算机不可取,实际上人人都知道督工这纯粹是恶趣味罢了。

有这里折腾电子管、晶体管的功夫,赶紧去把机械手摇计算机这古老科技点出来不更有实际价值?


气持样 于 2017-6-14 14:28:10 发表了:

完全不懂,期待楼主能写一篇计算机同人,说到底还是这玩意太专业了没人写同人


abc950309 于 2017-6-14 15:18:55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4 11:20

自动测试、热备模块需要加更多的管子好吧!在管子可靠性差又很贵的时代是没法做到的 …

这个技术方向本来就是为了能够使用价格较为低廉,而质量较差的节点而设计的。

再者说,这个东西准备使用晶体管来制作的话,场效应管都没必要一定要使用单晶硅的。

科技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因为困难就终止。现在的情况是,只要跟材料相关的,就围攻一番。到底还是要向科技树高端发展的,这一关怎么也要过的。


abc950309 于 2017-6-14 15:22:08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7-6-14 12:41

你说的这些没有旧时空的保障一个都做不到。

想啥计算机,早日量产收音机都可以以指数级提高统治力。

这个思路我比较赞同。也不是说,一定就一步到位,上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大家谈晶体管色变,谈材料科学色变,这样的态度是不好的。主要是批评这个取向。


abc950309 于 2017-6-14 15:25:2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4 11:50

维持计算能力的最优策略应该是想尽办法维持旧时空计算机的运行吧?

这个不是复古主义了。什么事情都依赖旧时空,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取向。旧时空的设备必然越来越少,到最后,只留下不知如何制造的高级旧设备,简直就是停滞的银河帝国的另一个版本。


abc950309 于 2017-6-14 15:27:0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7-6-14 13:25

就因为督工自己YY要搞个机械计算机就忙着批判机械计算机不可取,实际上人人都知道督工这纯粹是恶趣味罢了。 …

是这样的,但是现在这种碰到材料问题就避开的方式,毕竟不能有长足的发展。材料科学不能一蹴而就,准备等初代元老全都去世的时候,再让后人复原吗?


liutom2 于 2017-6-14 15:43:06 发表了:

abc950309 发表于 2017-6-14 15:27

是这样的,但是现在这种碰到材料问题就避开的方式,毕竟不能有长足的发展。材料科学不能一蹴而就,准备等 …

初代元老大半是见不到半导体科技的,这是自然规律。。。。。。。。。。。。。。。

要承认现实,承认差距,承认500人不可能在30年里做完几百万人300年完成的工作。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6-14 16:22:3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7-6-14 15:43初代元老大半是见不到半导体科技的,这是自然规律。。。。。。。。。。。。。。。

要承认现实,承认差距 …

半导体可以理解。材料科学毫无寸进说不过去。不觉得是为难情绪,更像官僚腐化。没故事性,没成绩,大家都没兴趣。

以发动机为例,战绩是人口地盘。但是人口地盘要转化成效益,需要工业口农业口运用这些人力。正文里人口分配却成了抢利益。最终转化效益,好像就是勋元老下乡写过。也就是说,发动机行动实质是亏损的,参与的元老受益了,元老院和旁观元老不光没收益,还吃亏了。


abc950309 于 2017-6-14 16:27:16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7-6-14 15:43

初代元老大半是见不到半导体科技的,这是自然规律。。。。。。。。。。。。。。。

要承认现实,承认差距 …

我同意 @没事乱溜达 的意见。现在不是承认事实的问题,是因为有差距,就完全不投入资源的问题。这样搞下去,临高除了更优秀的加工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头,材料科学就被完全放弃了。


琼府县办刘主任 于 2017-6-14 16:39:36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6-14 16:22

半导体可以理解。材料科学毫无寸进说不过去。不觉得是为难情绪,更像官僚腐化。没故事性,没成绩,大家都 …

人口和工业人口之间的差距也是事实。发动机的收益是不平均的,但这个不平均更多的是建立在人口素质低下上。

几乎全是文盲的人口能怎么辅助材料科学进步?用人命堆TNT产量么?还是开几十个小高炉去做冶炼实验?


liutom2 于 2017-6-14 18:24:58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6-14 16:22

半导体可以理解。材料科学毫无寸进说不过去。不觉得是为难情绪,更像官僚腐化。没故事性,没成绩,大家都 …

龙傲天思想罢了,大跃进也就是这码事,说着就没这么高大上了。


liutom2 于 2017-6-14 18:26:01 发表了:

abc950309 发表于 2017-6-14 15:27

是这样的,但是现在这种碰到材料问题就避开的方式,毕竟不能有长足的发展。材料科学不能一蹴而就,准备等 …

其实吧,你说的这么热闹,主要原因应该还是你没参与过真正的电子工业生产。


liutom2 于 2017-6-14 18:29:22 发表了:

琼府县办刘主任 发表于 2017-6-14 16:39

人口和工业人口之间的差距也是事实。发动机的收益是不平均的,但这个不平均更多的是建立在人口素质低下上 …

用人命也堆不出TNT来,硝化甘油没稳定之前炸翻厂子不要太容易,土八路用人命堆的也是一帮搞化学的,不是农民工。


六必治 于 2017-6-14 18:57:2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六必治 于 2017-6-14 19:30 编辑

我部分同意楼主的观点,实际上,现代产品许多都是在很简陋粗糙的原始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能因为一开始搞的产品达不到心目中的目标 就不做。另一方面还是做好渐近发展,逐渐升级的心理准备和制度准备。

心理准备就是不因为简单、粗糙、甚至是存在缺陷而放弃研制。

制度准备就是建立个良性的鼓励创新的制度,不仅是对元老还要针对归化民,而不是现在这种科研全靠元老,改进全靠规划院下任务


tgwtgw 于 2017-6-14 19:19:50 发表了:

有在这里BBB的功夫自己写篇同人从材料到制造全搞定不就得了

南院大王要养家糊口才没功夫因为你一个帖子就熬油费蜡的查资料


cc5233 于 2017-6-14 19:42:13 发表了:

abc950309 发表于 2017-6-14 15:22

这个思路我比较赞同。也不是说,一定就一步到位,上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大家谈晶体管色 …

那你也说得准确点啊……


cqduoluo 于 2017-6-14 20:34:28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qduoluo 于 2017-6-14 20:44 编辑

楼上说得不错,你觉得可以,那就去写同人啊,出来了大家再来讨论合不合理。

现在放嘴炮是不是太没意思了?

你觉得可以就能出来?

你那个世界的科技就是这么发展的?


cqduoluo 于 2017-6-14 20:47:14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6-14 18:57

我部分同意楼主的观点,实际上,现代产品许多都是在很简陋粗糙的原始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能因为一开始 …

临高现在最多也就初中生而已,不全靠元老搞技术,靠土著初中生可能吗?

归根结底是临高的发展水平还很低,爱因斯坦不可能在17世纪的生产力水平下培养出来的。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6-14 21:12:1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6-14 21:15 编辑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4 20:34

楼上说得不错,你觉得可以,那就去写同人啊,出来了大家再来讨论合不合理。

现在放嘴炮是不是太没意思了?

提意见和解决问题是两回事,写书 写方案 搞技术 研究技术史都是不同的分工

如果总是谁提出问题谁解决 最后的结果不光没人解决,连提出问题的人都没有了

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必然写出革命,路线斗争.这不成了倒退么.

这种分歧和文革 改开 简直是历史重演


Avo17000 于 2017-6-14 21:13:34 发表了:

还是那句话,有意见别在这里瞎BB,自己去写个靠谱的铜人。也别说什么这个不难那个容易万事只要下决心,写铜人又不要你自己去动手做,查查资料就好。楼主你自己先下个决心吧。


cqduoluo 于 2017-6-14 21:27:25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6-14 21:12

提意见和解决问题是两回事,写书 写方案 搞技术 研究技术史都是不同的分工

如果总是谁提出问题谁解决 最后 …

技术和政治是不一样的,专业问题是不是应该给专业的来解决?喊口号就能搞技术大发展吗?

楼主是个IT,那就干IT的活去,不是自己专业的事,自己不去研究,自己都不懂,有什么资格提意见?

元老院就那么多元老,你一个意见就想让人给你解决,别的元老有这个义务还是欠你的?

最后谁来解决?

当然是元老院培养的下一代了,临高的科技发展暂时停滞说到底就是因为人力不够,别说五百废,就五百爱因斯坦到了17世纪,那也不可能几年时间就搞电子管。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于 2017-6-14 21:37:53 发表了:

计算机明显早了点,电子工业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搞定无线电,电话,收音机等的生产。并在这个过程中搞定晶体管等各类电子元器件的生产。下来才能考虑计算机的事。


box 于 2017-6-14 21:44:35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6-14 21:12提意见和解决问题是两回事,写书 写方案 搞技术 研究技术史都是不同的分工

如果总是谁提出问题谁解决 最后 …

“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必然写出革命,路线斗争.这不成了倒退么.”

???

这突然的转进到底是啥情况?文革都扯出来了,这思路是什么思路?必然写出又是怎么回事啊?

再说就来个“我认为应该先发展xxx”就算提意见了了?这难道不应该叫“瞎指挥”么?

你看楼主这么多楼下来,在最关键的材料问题上,有给个可行性报告么?有给个技术路线么?

提出问题的人自己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解决问题,就光指望别人帮他解决问题?这锅甩得好干脆,不负责任也没有这个样子的吧?


六必治 于 2017-6-14 22:48:30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4 20:47

临高现在最多也就初中生而已,不全靠元老搞技术,靠土著初中生可能吗?

归根结底是临高的发展水平还很低 …

现在是初中生,但是初中生也要成长,不能因为初中生就不放手。元老可以教啊。

还有就是现在是初中生没关系,人的主动能动性是很大的,如果与切身利益挂钩的话会爆发出巨大的干劲的,这时候再有元老的指点就可能事半功倍。

就拿要讨论的晶体管生产来说,面临的难点很多,第一个难点就是高纯硅的制备,当然高纯硅的制备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单晶硅的制备,晶园的生产,蚀刻,等一系列的问题。

就说高纯硅的生产,现行的工艺有几种,最流行的是精馏氯硅化物,通过几种氯硅化物与杂质的沸点不同达到精馏的目的。这种工艺说着很简单,但实际上关键的工艺点很多,我在翻资料时都感觉头大,诸如,用什么样的容器,一些反应用的原料就达到什么的纯度,等等。这些都要靠人去摸索。全靠元老去干肯定不行,这里我觉得就可以引入归化民,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每个人负责一个小项,元老部署任务,出现难题时利用后世持技术指点一下,那就如同开金手指一样,一是可以练兵,二是可以发现人才。

除了人之外还有一个瓶颈就是钱,这些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引入民间资本,不能什么都靠规划院,政府的钱投入要有风险的,一旦大资金投入失败可能动摇国本,但民间资本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民间资本还可以吸收的范围还很广。

最后就是不要把困难想得太多。如果说做出现在这种奔腾之类的芯片那是痴人说梦,但是做出肖克利当初发明三极管的分立原件,还是有可能的,毕竟我们知道努力的方向,还知道难点在那里。之后才是利用现有原件做出诸如收音机之类的成品回收资金,再投入研发,这才是可持续发展。


liutom2 于 2017-6-15 09:06:09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6-14 22:48

现在是初中生,但是初中生也要成长,不能因为初中生就不放手。元老可以教啊。

还有就是现在是初中生没关 …

问题的关键是狒狒们手里的黑科技并不完整,中国对科技的态度是残缺的,只重视理论不重视具体的工艺,因此狒狒们必须复活这些工艺,这对狒狒们来说太难了,如果把中科院搬过来事情要容易的多,但这里只有500只狒狒,尽管狒狒们不算笨,但对这些要求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cc5233 于 2017-6-15 09:24:51 发表了:

六必治 发表于 2017-6-14 22:48

现在是初中生,但是初中生也要成长,不能因为初中生就不放手。元老可以教啊。

还有就是现在是初中生没关 …

可以教啊

教个鬼,死1000个掉大约能教出几个来吧。

这些人还不如赶紧投入到社会改造中去发挥。


zhuohuoz 于 2017-6-15 10:16:51 发表了:

说白了,只要有人愿意写同人文,别说一个破晶体管,你就算直接造飞碟也能造。

没人愿意写同人文,那么广州城的故事至少还可以写五年。


杨威利元帅万岁 于 2017-6-15 14:41:53 发表了:

所以我在交晶体管同人啊,这几个月任务太多。刷题找实习没及时更新,哎


杨威利元帅万岁 于 2017-6-15 14:42:26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6-15 10:16

说白了,只要有人愿意写同人文,别说一个破晶体管,你就算直接造飞碟也能造。

没人愿意写同人文,那么广州 …

本人已经在写了哈哈


c47 于 2017-6-15 15:29:48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7-6-15 09:06

问题的关键是狒狒们手里的黑科技并不完整,中国对科技的态度是残缺的,只重视理论不重视具体的工艺,因此 …

+1

这才是正理!

然而实验室实验记录和工厂中工艺流程又是不一样的,前者有完善的记录(虽然500废计划阶段基本不可能拿到这些资料),后者熟练掌握的只有那些老员工…….狒狒的企划院又是一群铁公鸡,我总觉得推广技术悬啊!

然而鼓励归化民自己创新改良土办法倒反而是可以更快见效的!


eumenes 于 2017-6-15 16:10:33 发表了:

技术进步的前提是资源投入。

而髡人的资源极为贫乏,广东刚刚占领,能充分利用的也就贫瘠的海南,这种情况下多生产几个营的步枪比投资给也许几十年不见成果的计算机合理的多。


liutom2 于 2017-6-15 20:16:43 发表了:

eumenes 发表于 2017-6-15 16:10

技术进步的前提是资源投入。

而髡人的资源极为贫乏,广东刚刚占领,能充分利用的也就贫瘠的海南,这种情况 …

实际上银子是最不缺的,甚至某些原料也不缺,缺的是大量的实验人员,现代科技是靠无数的人员进行了天文数字的实验才获得的所谓“科学理论”,这些“科学理论”脱离了实验数据实际上就是扯淡,根本就实现不了。


abc950309 于 2017-6-15 23:21:5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7-6-15 20:16

实际上银子是最不缺的,甚至某些原料也不缺,缺的是大量的实验人员,现代科技是靠无数的人员进行了天文数 …

缺的既然是人员,现在不去培养,指着他们自己长出来吗


liutom2 于 2017-6-16 03:01:56 发表了:

abc950309 发表于 2017-6-15 23:21

缺的既然是人员,现在不去培养,指着他们自己长出来吗

你现在连小学生都没有,所以应该大声疾呼要求开展9年制义务教育,而不是搞什么前置科技。

简单的说,你这是要求挥霍你本来就没有的资源。


cqduoluo 于 2017-6-16 21:23:55 发表了:

abc950309 发表于 2017-6-15 23:21

缺的既然是人员,现在不去培养,指着他们自己长出来吗

培养也要时间和资源的,教育为什么是百年大计呢,就是因为没办法速成。

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再怎么速成也得10年以上时间,现在穿越才几年呢?


钟利时 于 2017-6-17 00:09:19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6 21:23

培养也要时间和资源的,教育为什么是百年大计呢,就是因为没办法速成。

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再怎么速成也得1 …

技术工人也一样啊,培养一个高级技工要10年。所以临高的怀表被描写成只有闹钟水平的粗制“铜烧饼”。

吹牛者似乎要在大改的时候把人数设定为3000。这些人当中应该设定相当一部分跟着穿越来的技术工人。否则开局都困难。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6-17 13:00:0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6-17 14:54 编辑

短时间内能搞定半导体制造是不可能的,前置科技数量和专业太多.建议楼主写写科技路线或者在自己假定的科技背景下科普半导体

临高目前对基础投入太少了,科技委员会什么的应该是认识到这个问题,资源分配不均算是自黑吧.然后必然出现超出技术范畴的政治斗争.

歪楼的内容就不说了.

在1630年用21世纪的知识培养1850年水平的人才,也是个技术问题

武器已经在1850以上,资源应该全部用来发展科技工农商业.基础科技投入保持一定比例,按照规划好的科技树发展.

类似发动机这样的总动员行动,结束后缩减人军事人员和资源.原则上,等到获得的人口土地转变为财富,并且有一定富余后再考虑大规模军事行动


cqduoluo 于 2017-6-17 20:15:54 发表了:

钟利时 发表于 2017-6-17 00:09

技术工人也一样啊,培养一个高级技工要10年。所以临高的怀表被描写成只有闹钟水平的粗制“铜烧饼”。

吹 …

我爸妈16岁进厂,那时候算小学文化,进厂之后做学徒的时候半工半读算有了初中文化,然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这之后的技师才算高级技工,那时候都快40了。

所以如果从头培养起,一个高级技工没有2、30年是不可能的。

我觉得改3000人真心没啥意思,3000人看起来多,但对于一个现代工业体系来说根本填不满几个坑的,60年代一个10万吨的钢铁厂就需要1245个职工。

这穿越几年就念叨着搞什么晶体管啥的,这样的发展根本根本脱离了这本书的本质了。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6-17 21:49:43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7 20:15

我爸妈16岁进厂,那时候算小学文化,进厂之后做学徒的时候半工半读算有了初中文化,然后初级工、中级工、 …

这个高级技师是21世纪的高级技师 临高第一步培养1860的高级技师 算时间应该减少点.要是其他行业的高级技师,因为缺少相应的古典科技,可能相应要增加时间.


cqduoluo 于 2017-6-17 21:52:07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6-17 21:49

这个高级技师是21世纪的高级技师 临高第一步培养1860的高级技师 算时间应该减少点.要是其他行业的高级技 …

我爸妈21世纪都退休了,他们60年代进厂的,按技术水平也就欧美1930年的吧。

你没看都有人想造晶体管了么,你弄个1860年的技师怎么能满足大众的胃口。。。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6-17 22:02:31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7 21:52

我爸妈21世纪都退休了,他们60年代进厂的,按技术水平也就欧美1930年的吧。

你没看都有人想造晶体管了么 …

21世纪肯定不是.建国后苏联支援,至少1940后吧.

另外,制造实用阶段的马可尼电报机需要哪个年代的技术

我觉得 罐头 米尼弹 望远镜什么的算神器,无线电通讯算仙器


深潜者 于 2017-6-17 22:07:44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6-17 22:02

21世纪肯定不是.建国后苏联支援,至少1940后吧.

另外,制造实用阶段的马可尼电报机需要哪个年代的技术

火花隙发射机和无放大的矿石接收机对于临高没有难度。但问题是这东西在旧时空电台退役之前毫无意义,一来数量上没法普及,二来会对旧时空电台产生严重干扰。

等旧时空电台不能用了,临高要是还搞不定电子管就可以太监了。


深潜者 于 2017-6-17 22:09:46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7 21:52

我爸妈21世纪都退休了,他们60年代进厂的,按技术水平也就欧美1930年的吧。

你没看都有人想造晶体管了么 …

讲真一个1760年的高级技师(比如钟表匠)都是临高不用旧时空设备拍马难及的。18世纪的航海钟就已经蛮不错的了。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6-17 22:21:3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7 22:07

火花隙发射机和无放大的矿石接收机对于临高没有难度。但问题是这东西在旧时空电台退役之前毫无意义,一来 …

干扰怎么产生的?

马可尼的原理简单,工艺不知道能否找到,是否能达到实用程度.

电子管按正文写的,不开金手指是不可能的.因为资源倾斜太少,太少,太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深潜者 于 2017-6-17 22:25:43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6-17 22:21

干扰怎么产生的?

马可尼的原理简单,工艺不知道能否找到,是否能达到实用程度.

火花隙没有任何频率选择能力,全靠天线上的电容和电感谐振。这样的话,频率当然很宽啦,同时还有严重的谐波干扰。

这东西的工艺资料还算是丰富,无线电爱好者的业余水平就能造出来。

至于电子管,别忘了旧时空电台可是能用上很长时间,就算三五、四五还没搞定,那五五、六五总该能完成吧?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6-17 22:40:5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7 22:25

火花隙没有任何频率选择能力,全靠天线上的电容和电感谐振。这样的话,频率当然很宽啦,同时还有严重的谐 …

无线电爱好者不制造材料吧 只是组装?

电子管的埃尼阿克不是经常坏管子.穿越时候买的国产无线电,我信不过能用5年,除非带一堆零件经常换.


深潜者 于 2017-6-18 04:01:06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6-17 22:40无线电爱好者不制造材料吧 只是组装?

电子管的埃尼阿克不是经常坏管子.穿越时候买的国产无线电,我信不过 …

临高自己有生产能力了,马可妮电报机又不需要什么不同寻常的材料,能造铜线圈、空气电容即可呀

至于管子寿命,五十年前电台现在还能工作的一票一票


cqduoluo 于 2017-6-18 20:11:1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7 22:09

讲真一个1760年的高级技师(比如钟表匠)都是临高不用旧时空设备拍马难及的。18世纪的航海钟就已经蛮不错 …

现代技师不光是有技术,还有理论呢,我觉得就算用18世纪的工具,出来的东西也只会更好的,当然需要时间去熟悉18世纪那一套。


cqduoluo 于 2017-6-18 20:17:23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7-6-17 22:02

21世纪肯定不是.建国后苏联支援,至少1940后吧.

另外,制造实用阶段的马可尼电报机需要哪个年代的技术

那是20世纪初的发明,差不多需要19世纪末的工业基础吧。


深潜者 于 2017-6-18 20:32:3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7-6-18 20:36 编辑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8 20:17

那是20世纪初的发明,差不多需要19世纪末的工业基础吧。

早期无线电系统与机械钟表不一样,后者主要是靠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精密的加工,而前者则不需要那么多经验积累,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不高。学着做一台矿石收音机可是中学生就能完成的。无线电发射机复杂不少,但也没那么难。当然最好开始靠带去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块的好。

从赫兹证实无线电波存在(1887),到马可尼发明无线电(1895)只用了8年,就算到马可尼跨大西洋法宝(1898)也只用了11年,这个技术发展如此的话,也能间接证明它没那么难。


c47 于 2017-6-18 20:34:18 发表了:

发现一件事…..楼主是95年的小鲜肉啊!!!

实际上就技术发展与延续来讲,楼主的提议需要执行!哪怕是只懂理论的三脚猫回到明末也是比土著们有远大的视野,保留这些思想很有必要!!

但是抠门的企划院就如同是米帝元老院一样是帝国最大的敌人…….拨款永远得不到足额,人员永远被挪用!!!!

虽然必须承认髡贼需要铺的摊子太大了……..但是“企划院是邪恶”的这是政治正确,必须代代相传,谁在企划院谁就必须为砍掉经费的项目负责!!!


cqduoluo 于 2017-6-18 21:26:1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8 20:32

早期无线电系统与机械钟表不一样,后者主要是靠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精密的加工,而前者则不需要那么多经 …

发电机那转速对精度要求还不高?

发明出来是因为那个时候有那样的工业基础,19世纪末的加工精度是0.1mm,这是上百年蒸汽机,包括蒸汽轮机,包括内燃机的进步奠定的基础。


深潜者 于 2017-6-18 21:29:3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7-6-18 21:35 编辑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8 21:26

发电机那转速对精度要求还不高?

发明出来是因为那个时候有那样的工业基础,19世纪末的加工精度是0.1mm, …

发电机转速?电报机对这个没什么要求呀。火花机的交流电频率是决定信号接收后音频频率的,商用机的交流电频率在300~500Hz均可(对应音频频率600~1000Hz),显然这个范围是非常宽的。


深潜者 于 2017-6-18 21:33:50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8 21:26

发电机那转速对精度要求还不高?

发明出来是因为那个时候有那样的工业基础,19世纪末的加工精度是0.1mm, …

火花式发射机发明无线电之初,当然有无数的无线电发射机实验,而且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机器都可发出无线电波来,不过,第一部能很有效率地发出无线电波的,应该要算是「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当时就用这种无线电发射机来传送莫耳斯码。当然在那之前,莫耳斯码已经存在很久了,当时在铁路在线的电报传送,以及其它有线电报上的应用,都普遍使用莫耳斯码,只不过是当时的莫耳斯码与现今使用的莫耳斯码的编码结构大多已经改变了,尤其是数字以及符号几乎完全不一样,连字母也只有 15 个相同。早期的无线电通讯几乎是用在船对船或船对岸上的通讯,至于商用的无线电广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开始的。一部简单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线路如图 1A 所示,其中包含交流发电机,这电源透过电键送给高压变压器。在这简单的线路中,跨接在变压器次级上的,是由一高频扼流圈串接可产生火花的间隙装置,同时也并联了一只电容,以防止火花产生的射频讯号倒灌到高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内,这样会破换掉变压器内的绝缘材料,使变压器焚毁。电键被压下时,发电机的电源进入到高压变压器的初级,当时在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使用早期,一般电源是使用 60Hz,可是这会使发出的莫耳斯码音调是 120Hz,为了使莫耳斯码音调听来更清晰悦耳,后来商用的火花式发射机都改成 300Hz 到 500Hz 之间的电源供电,如此可以产生音调更高的悦耳声音。不论是电源的正半波或负半波电压,一旦超过火花间隙导通的电压,火花间隙上便出现火花,电流也因而导通,此时电压往往在数千伏以上,而这电流就流到振荡变压器的初级上。而振荡变压器的次级接着天线网络,无线电讯号便由此引出。从图 1 中可以看出来,天线的容抗与感抗与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的振荡变压器次级形成了一个调谐线路。每一次火花间隙放电时出现火花,能量被瞬间释放,使得这一调谐线路出现与调谐共振频率一致的无线电讯号,由于天线有电阻成份,因此会把进入的能量转化成为热,这虽然不会使振荡马上停止,但是却会使产生的无线电讯号,一波比一波弱下来,因而产生了所谓的阻尼效应,使每一次火花放电产生的无线电波,如图 1B 所示的输出波形。图 1:(A)基本的火花式发射机线路。(B)火花式发射机产生的射频讯号。 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讯号会使接收机出现阵阵的响声,因为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会在电源每一周期内出现两次火花,因此以 60Hz 供电的话,这阵阵响声的频率就是 120Hz 。如果电源的频率是 500Hz 的话,声响的频率就会是 1000Hz。1912 年的无线电法规当中,就制定有严格的发射机输出频谱规格,以当时规定,图 1 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根本不能使用。所以实际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在振荡变压器的初级上,还并联有一只电容,这电容可以初步决定振荡频率,也可以当作是振荡变压器的旁路电容,虽然只加了这一只电容,但是这一调谐线路与次级的天线调谐线路,使整部无线电发射机就有双调谐的作用,提高发射机的 Q 质,输出的频谱也会比较纯。如果能在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距离调整下功夫,在耦合恰当的情况下,可以使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的输出频谱变窄许多。而天线系统既然也是属于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调谐的一部份,因此,高 Q 质的天线,也可以使火花式发射机的输出频谱更为理想。使用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有两大难题,一是决定发射机的波长,另一是如何让天线的效率最高,以取得最大的输出功率。当时标准的方法就是使用「射频电流表」,利用相对的测量方式,可以知道有多少功率到达天线。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讯号频谱的分布情况确实很惊人,因此在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附近的接收机,可能在所有的频率上都可以听到同一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的讯号。所以在 1920 年代早期刚刚出现商业性的AM 广播时,当商船靠近像是旧金山、纽约等港口时,都禁止使用无线电发射机,以避免干扰到岸上的 AM 广播。现今的国际法规,已经严格禁止使用火花式发射机了。弧光无线电发射机所谓的弧光很容易解释,比如火花式发射机上因火花间隙上导电现象所产生的光就称为弧光。但是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与弧光无线电发射机是完全不同的。前面已经说明了火花放电如何激发振荡变压器,并且使用调谐线路及调谐天线系统,使它振荡更有效率以及得到更有效率的电波辐射。这种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与供电的电源时序无关,而所产生的无线电波是一种带有阻尼现象的波形。但是如果能够使火花间隙的放电速度够快,而且能够掌握到阻尼振荡的相位,使之同步,那么就可以产生出真正的连续波。多重火花间隙的时序控制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就可以做到产生真正的连续波,当然,这种发射机还是不能和真空管或者是晶体管线路一样,产生接近完美的连续波。「弧光无线电发射机」,或者有时叫做「弧光转换发射机」,是因为对调谐线路做连续的激荡,而产生出连续波来,这有点像是使用弦弓拉动使小提琴产生音调一样,参看图 2 就是简易的弧光无线电发射机线路。一部 2 千到 3 千瓦的弧光发射机,可能会使用大约 500 伏特的直流电源供电,直流电压加到电磁铁上,使它产生一个极强的电磁场。有两块电磁铁,分别摆在火花间隙 (图 2 中的 A 及 B)的两边来产生电磁场。操作者只要把 A 点 (碳蕊 )推向 B 点 (铜质 ),就可以启动火花间隙出现火花,而 A 点上有个弹簧,可以把 A 点自动弹回,为了延长发生火花的时间,两旁的强磁场,可以使火花往外扩张,增长火花的延续时间。 一般在阻值不变的电阻上,只要增加电压,就可以加大电流,但是在负电阻上,电压加大,电流却会减小,在弧光无线电发射机上的负电阻,就有补偿的作用,可以使原本阻尼状态的波形,变成接近连续波。如果让产生火花的空间内布满酒精蒸气或者是氢气,可以使产生火花时更有效率,不过在火花间隙腔内,如果碰巧有适当的氧浓度,当火花出现在高氢气浓度时,会产生爆炸,而使火花间隙腔的背盖喷开,这往往会惊吓到操作员,甚至在制服上留下一条条的黑色烟灰。图 2 中的可变电阻,可以用来控制发射机的输出功率,阻值越大,产生的弧光也就越弱,因此输出功率也就越小。弧光无线电发射机的电键控制可以有好几种方式,最简单的就是所谓的「频率位移电键」 (FSK ),这与现今的 RTTY、AMTOR、及 PACKET 等所使用的方式类似。图 2:弧光发射机的基本线路。 参看图 2,电键压下,也就是让天线线圈的一圈或是两圈短路,也就会改变天线的共振频率,因为弧光无线电发射机的发射频率会受天线影响,也就改变了发射频率。因此发射的讯号频率就有两种,当电键压下时,出现「讯号波」 (Signal Wave or Signal Frequency ),放开时,出现「补偿波」 ( Compensation wave,亦称「空间波」 Spacing Wave )。图 2 所示是简化了的线路,电键就直接串在调谐线路上,为了防止操作员受到强大功率的射频讯号灼伤,电键是使用遥控的方式来操控,这电键用来使发射天线内的线圈做少部份的短路接地。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出现的调制音调频率是供电电源频率的两倍。而弧光无线电发射机供电的是直流电,因此也就没有调制讯号,因为当时无线电法规就规定,发射的无线电波必须要有调制讯号才行,否则当时有些接收机是无法接收到讯号的,因此弧光发射机也必须要有调制讯号才行。因此就有图 2 中的「转轮调制器」,这调制器就由一小型马达带动一组线圈,并且与天线线圈做耦合,这样一来,转轮调制器就可以产生 FSK 的效果,如果转轮调制器一秒钟断续 700 次,那么利用检波收音机就可以听到这 700Hz 的调制声,而转轮调制器的开关可以用来选择弧光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是连续波 ( CW )或者是调制连续波 (MCW )。因为弧光无线电发射机非常贵,而且技艺讲究极为精巧,因此当时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几乎没有人使用弧光无线电发射机。当时的弧光无线电发射机,在标准的遇难与呼叫频率上,也就是 500KHz 的 600 米波长上工作,效率非常低。如果工作频率低一些,效果就会好很多。与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一样,弧光无线电发射机也是以输入功率来计算的,总的来说,弧光无线电发射机的效率大约是 50 %, 500 千瓦的输入功率,大约可以产生 250 千瓦的射频输出。当时的船台,大约都是使用 2 千瓦左右的规模,至于岸台,则往往使用数百千瓦的功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有些使用弧光无线电发射机的电台,但是当高功率的真空管发明之后,这些发射机就被真空管机所取代了。为了想象弧光无线电发射机所产生的电磁场有多大,加州大学在 1930 年代第一次做原子碰撞实验时,他们就曾取来一部旧的弧光无线电发射机内的电磁铁,利用这些可以产生高磁场的电磁铁来当作离子加速器。交流发电机电力公司利用发电机组来产生 60Hz 的电源,那么为什么不能利用发电机来产生高频呢?当然可以,后来也有所谓的「高频发电机」,很有名的分别是以发明者命名的阿雷克安得森 (Alexanderson )及国登史密特 (Goldschmidt )交流发电机。这些交流发电机体积都非常庞大,操作时也会发出极大的噪音,但是可以产生频率高达 100KHz,功率达数百千瓦的射频讯号。不过当时的工作频率是集中在 18KHz 到 50KHz 之间,但是交流发电机依然要使用数以打计的成对线圈,以及好几百片的电极片,就算这样,要产生最常用的 18KHz 讯号,也要使交流发电机的马达转动非常快才行,使用大型的电动马达来带动交流发电机,而交流发电机的次级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则接天线。 图 3:(A)高频发电机 (或称交流产生器 )的基本结构。(B)交流产生器的另一种电键方式。 参看图 3A,控制直流电在初级线圈的通过与否,可以控制是否产生射频讯号,但是要让初级线圈很快产生磁场,以应付很快的敲键速度,往往就会跟不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电台就使用特别的电键技术,参看图 3B ,弧光无线电发射机随时产生讯号,电键提起时,就把功率导往一个水槽,用来作为天线的假负载,电键敲下时,再把讯号切换到天线路径上去。如果有一段时间不敲电键的话,这水槽的水可能就被加热煮沸。至于交流发电机是以输出功率大小来计算的,标准的交流产生器大约是 200 千瓦左右。再生式接收机一第一部收发机阿姆斯特朗 (Edwin Howard Armstrong )于 1912 年发明了再生式检波器及振荡式检波器,因为这使接收机的灵敏度大为提高,也因而使利用真空管做 CW 发射机慢慢发达起来。而一提到再生式接收机,很少人知道,再生式接收机本身就是一部收发机。早在 1920 年开始,许多业余无线电家就开始使用再生式接收机做双向的通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船上也禁止使用再生式接收机,因为打开这接收机电源时,也就告诉了敌人自己的正确位置,因为对方可以从再生式接收机所发出的微弱讯号来追踪船迹。当时在 500KHz 的呼叫及遇难频率上,往往可以听到突然出现但却微弱的讯号,后来证明这些都是发自附近同样在 500KHz 上守听的再生式接收机。初探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的声音最早期的无线电发射机称为火花式发射机 (sparkTransmitter ),后来又发展成为弧光发射机(Arc Transmitter ),这两者其实有很大分别的,先有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再有弧光无线电发射机;商用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通常是以 400Hz 或是 500Hz 左右的交流电源供电,而弧光无线电发射机则是以直流供电,但是许多人都把这两者一律称为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根据世界各地的无线电博物馆资料,以及各种早期的无线电发展文献看来,世界上应该不存在早期以简易接收机收听火花式发射机的声音录音数据,也就是现代人根本无法体验早期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所发出的讯号声音。与现代的单边带发射系统一样,使用特殊的麦克风或特别的线路,也会使发射机发出音质特异的声音,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也是一样,几乎每一个电台所发出的声音特质都不一样,各有特色,这是因为每部发射机的间隙控制速度都不完全相同的缘故,而且其间差别往往很大。况且这些声音会随着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中,所选用的间隙控制是同步或是非同步、电极的形状及保持的间距,以及电压大小 (用来控制输出功率 )等的影响,所发出的声音特质也都不一样。当然这些看似缺点,但是假如有一大堆电台同时发射讯号时,倒是可以从声音的特性来辨别电台,而成为一项不算优点的好处。由于火花式发射机产生的频谱占有极大的带宽,而当时使用的简易接收机,选择性也非常差,也就是带宽也很大,如果有几个电台同时发射讯号,以当时的无线电系统而言,那就会像是有好几个电台使用同一频率一样,所以假如声音没有自己的特性,反而是不容易辨识。现存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相信很少人看过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至于听过接收火花式发射机产生的声音那可能就更少了,至于能闻一闻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特殊气味的机会,那可不仅是运气好而已,简直就是一种福份了。目前在北美的众多无线电博物馆当中,还可以看到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比如下面两处,就因为可以体验火花式发射机而远近驰名:The Antique Wireless Association’s Radio Museum这博物馆在纽约,有一部商用的船一岸联络用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Fred Hammond’s Radio Museum这是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博物馆,所展出的有早期业余无线电人员所使用的异步控制间隙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从这两处博物馆可以体验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的使用场景,但是相信你我都没有听过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的讯号是什么样子。自制火花式发射机与接收机图 4 是一部 5MHz 的火花式发射机制作,使用启动汽车引擎的高压线圈作为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的感应线圈,线路结构仿造布朗 ( Braun )式,发射机可以配合四分之一波长单极 (长条状 )天线。图 4:(a)仿布朗的火花式发射机线路。(b)简易的接收机,用来接收火花式发射机的讯号。 虽然这部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仿造布朗式,但是线圈的次级并不是直接拉往天线,而是使用一小段馈送线作为耦合。这样一部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频率以及频谱,完全是由天线系统来决定。这种早期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频谱的确极宽,这部仿造的火花式发射机,-10dB 带宽大约是 1MHz。这部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当然不能直接拿来发射,因为目前无线电法令已经不允许使用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 (为了频率不会漂动太厉害,还规定发射机必须要以石英为主控的振荡线路 )。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输出之后,被衰减了 120dB 到 140dB 之间,之后就被送到接收机,这也是一部仿古的简易接收机,包含有简易调谐线路,一只检波器,以及一副高阻抗耳机及可接录音机的输出阜。目前高阻抗耳机已经难寻,有的只是能塞在耳洞内很小型的晶体式耳机,从早期的电话机话筒内可以取得碳膜式麦克风来代替这种高阻抗的耳机。调整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为了要把接收到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声音录下来,首先就必须学会如何把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组合起来,并且加以调整。像是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的初级与次级之间、调谐槽与天线网络之间,都不能出现超耦合 ( Overcoupled ),因为这样会使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有双峰输出的现象,如此一来就变成是两部发射机了,而且振幅与频率都会占据掉极大的带宽。要让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正常动作,要让火花发生在磨光的电击圆面上头,而不是两根电极中间的空隙里,并且电极要尽量保持最大的间隙,这样电键压下期间才能反复地出现火花。实际上,要调整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可以说是一项艺术,通常会一面监听接收机的声音,一面调整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主要参考资料:

1. Radio Gear of Yesteryear, by Bob Shrader.

2. The Sound of a Spark Transmitter, by John S. Belrose


cqduoluo 于 2017-6-18 21:34:3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qduoluo 于 2017-6-18 21:35 编辑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8 21:29

发电机转速?电报机对这个没什么要求呀

你打算用电池?

火花机本质上不就是一个发电机么,而且对功率要求还不低。


深潜者 于 2017-6-18 21:36:51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8 21:34

你打算用电池?

火花机本质上不就是一个发电机么。。。

高频发电机式无线电发射器才是发电机呀!

火花机没那么像发电机,它更类似谐振变压器。

初级电流频率仅仅决定了接收时的音频频率,又不影响载波频率,大点小点有什么关系?


cqduoluo 于 2017-6-18 21:38:0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8 21:36

高频发电机式无线电发射器才是发电机呀!

火花机没那么像发电机,它更类似谐振变压器。

初级电流频率仅仅 …

功率低了那就是玩具啥,19世纪那些几十公里的火花机都大得吓人,临高也避免不了的。


深潜者 于 2017-6-18 21:42:03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8 21:38

功率低了那就是玩具啥,19世纪那些几十公里的火花机都大得吓人,临高也避免不了的。

几千瓦就够用了,甚至可以再小点。因为当年(1900s)可没有矿石收音机那么高灵敏度的接收机。矿石收音机可以接收到44nA的弱信号。


cqduoluo 于 2017-6-19 20:41:5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8 21:42

几千瓦就够用了,甚至可以再小点。因为当年(1900s)可没有矿石收音机那么高灵敏度的接收机。矿石收音机可 …

几千瓦可不低了,这样的发电机在19世纪末至少上百公斤,尺寸也不小的。


深潜者 于 2017-6-19 20:45:16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9 20:41

几千瓦可不低了,这样的发电机在19世纪末至少上百公斤,尺寸也不小的。

这有什么关系呢?放船里很容易,而且还能分装到马车上运输呢!

当然临高可以从旧时空带它成百上千万个晶体管,不需要复刻早期电报机。


cqduoluo 于 2017-6-19 20:49:4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9 20:45

这有什么关系呢?放船里很容易,而且还能分装到马车上运输呢!

当然临高可以从旧时空带它成百上千万个晶 …

晕,怎么拐到移动性上了,我之前不是说要弄发电机么,所以对精度和材料的要求是不低的,反正是19世纪末的水平。


深潜者 于 2017-6-19 20:52:13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9 20:49

晕,怎么拐到移动性上了,我之前不是说要弄发电机么,所以对精度和材料的要求是不低的,反正是19世纪末的 …

1873年时5.5kW的发电机就能压缩到11英担/559kg了。


没事乱溜达 于 2017-6-19 22:17:39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9 20:52

1873年时5.5kW的发电机就能压缩到11英担/559kg了。

技术难度呢


深潜者 于 2017-6-19 22:20:19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6-19 20:49晕,怎么拐到移动性上了,我之前不是说要弄发电机么,所以对精度和材料的要求是不低的,反正是19世纪末的 …

电动机、发电机临高不是早就搞定了?


cqduoluo 于 2017-6-20 21:20:42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6-19 22:20

电动机、发电机临高不是早就搞定了?

那个半吊子工程,肯定比历史上同期的还悲催。。。


adol 于 2017-6-21 10:10:2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adol 于 2017-6-21 10:16 编辑

机械式计算机也有电动力需求,也很难搞,电动力设备本身就是大问题。直接上电子计算机的话,除了电动设备以外,材料、环境、设备和加工能力都是问题,现在连橡胶都没有,化工也很初级,基本不超过19世纪中期的水平,所以电子计算机比机械式计算机更难是肯定的,用旧时空设备和材料弄出来的不算数。

楼主说机械式计算机需要很高的加工能力和公差控制能力,我就笑了,如果临高的加工能力和公差控制能力连机械式计算机零件都做不好,还能指望做晶体管集成电路么。


thomasyoung 于 2017-6-22 13:45:35 发表了:

机械计算机毫无疑问是死路。晶体管是唯一正确的方向。本科上过课就应该知道。

没有晶体管提供的通信以及计算能力,临高帝国寿命不会超过10年。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于 2017-6-22 15:54:31 发表了:

先搞无线电收音机,这绝对没错,难度降低了,还可以给计算机探路,还能挣钱。


btiger333 于 2017-8-1 18:08:38 发表了:

现在考虑这些太早。个人观点,轻拍。

主要是因为,临高拥有的科技能力和工业产品足够经略东亚与东南亚,还可以适度扩张到印度洋多点,关键是快速提升产能和加工制造水平,同时还需要扩大工业覆盖面。

等到消化完毕内地十三省,受到新式教育和产业训练的人力超过数百万(个人感觉不能少于600万)时,再考虑科技研究和创新水平比较好,包括科技体系,高等教育体系等。

如果能从资金来源上限制住欧洲,技术扩散也不必担心提前引发工业革命,说不定还能造成欧洲更剧烈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