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712657 《临高启明》与互联网时代的写作

北朝旧贴 | xuelindiao | 共 16287 字 | 2017-08-06 | | 编辑本页

xuelindiao 于 2017-8-5 17:00:1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xuelindiao 于 2017-8-6 08:58 编辑

2017.5.27北大讲座 文字整理稿

**主讲人:吹牛者时间:2017年5月27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字整理:**李强、田彤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承蒙邵老师的邀请到北大能够来讲座。

有三个没有想到。第一,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写小说,虽然我是中文系毕业的,但毕业到单位里到学校里写的主要是材料,没有写过小说。第二个没想到是这本书能够写八年,八年之后还会有人看,能形成今天这样的局面。第三个没想到是写了一本网络小说,今天能坐在这里跟大家开讲座,非常荣幸,不光是我个人的荣幸,也是中国网络文学界的一个荣誉,所以我特别感谢邵老师。说实在的,很多年以前网络文学是不上台面的东西。现在,有一位高等院校的教授,而且是北大的教授愿意来做这个主题,这非常不容易,所谓“有先见之明”啊。

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主要围绕《临高启明》这部小说的创作与互联网的关系来展开,其他内容可能涉及一点。

首先谈网络文学的问题。很多同学出生于1990年代以后,不太知道那个时代的网络文学,那个年代网络文学属于非盈利性质的网络文学,也可称为“不够档次的严肃小说”,就是说这些小说的水平档次不够发表在正规文学刊物,就在网络上面发表。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还有一些魔法师作品之类的。当然那时最繁荣的不是这些小说,是一些所谓的“成人小说”。

我是从起点中文网开始看网络小说的,读到现在,我觉得网络小说有三个特点:**第一,门槛特别低。**都说小学生也出来写网络小说,网络上确实有很多小学六年级女生在写各种各样的言情小说。门槛特别低,受众又特别的广,从小学生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有网络小说的读者;**第二,它和电影产业很接近;第三,网络文学种类特别多,类别细分。**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过去传统文学基本上就分为几大类,爱情类、侦探类、推理类等,类别比较少。

因为这三点,我才会有想法写一本网络小说,如果还是传统文学的话,我是不可能去动笔写一部小说,正是因为有这个门槛低、受众广,市场又是细分的类型化小说,我才会想到去写《临高启明》这本书。

一、网络文学回报机制和“灌水”形成

我坚持写网络小说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它有经济回报。第一代网络小说作者大部分没有经济回报,他们得到的无非是读者的赞誉。没有经济回报的事情是干不长的,有经济回报,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经济收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激励无数网络小说作者去写作,甚至去“灌水”。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类型小说有一个特点,就是把篇幅拉得很长。

传统文学1万字以下叫短篇小说,5万到10万是中篇小说,20万以上就叫长篇小说,一部鸿篇巨制大概也就一百万字左右。但现在网络小说最起码是100万字,《临高启明》现在是600万字,有很多人说很长了,我觉得一点也不长,《从零开始》写了2000万字。

为什么这个字数会拉到这么长?这跟当时起点中文网的回报机制有关系,起点中文网小说有免费章节,有知名度的作者可能级几万字十几万字就上架,如果是一个新人或者说收藏情况不理想,那可能要50万字甚至100万字以后才能进VIP,享受到分成。当时《临高启明》进VIP是50万字,这意味着这本书如果不写到150万字以上就没有收益。起点中文网的报酬机制使得网络小说的注水率特别大。大家可能在很多网站上看见书评,说某某书又在“灌水”,而且是“纯净水”。实际上这也不能怪作者,作者,包括我在内有时候也没办法。一是每天都要求更新,每天都要想出新点子。二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篇幅,按照分成机制,作者就没有收益。“灌水”就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我这里为什么要讲“灌水”?《临高启明》这本书写成现在这样,和这个回报机制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市场机制,也就没有大家对“灌水小说”的容忍度。

对《临高启明》来说,“灌水”是极其重要的,可能有很多人说《临高启明》是一本“技术说明书”,里边有很多的内容都是详细的工艺、材料、流程,比如里面要做一件机器,这个机器是什么型号的,怎么运作的?它的原材料是什么,怎么筹集的,都要一一写清楚。一方面,这是我个人癖好,但如果读者对“灌水”没有容忍度,这本书就写不了。“无限灌水”可以说促成了《临高启明》能够写到今天,能够写成大家很喜爱的一本书的一个起码要素,它是矛盾的,但又是协调的。

中国网络文学读者对作者的容忍度可以说是很罕见的,可能全世界都找不到这么宽容的网络文学创作环境。为什么大家对作者的容忍度这么高?一方面,中国有一个广大的阅读市场。另一方面,多年以来,网络给我们塑造了一种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快餐化阅读”。看书,不在于要学习什么,只是为了消遣。即使文笔很差,情节“灌水”,只要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个书就能读得下去。过去,阅读是一件有档次的事情,过去看书的人很少,看书也不是一件易事,读书的成本很高,买书又不方便。互联网培养了新的阅读习惯。

二、“逃避现实”与“爽文”

络小说受众本身对小说创作具有大影响。网络小说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社会上年轻人的压力较大。有很多年轻人对自己未来前途都很迷茫,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是要对抗压力,另外一方面“逃避现实”于是网络小说中“爽文”特别多。起点中文网也好,晋江文学网也好,包括铁血文学,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小说,归根到底都是“爽文”。尽管有人说《临高启明》是“虐文”,专门“虐主”的,其实我认为它还是一部“爽文”,本质还是“爽”。悲剧是传统文学中重要的组成,但在网络小说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悲剧。我们在现实当中受苦受得够多的了,还要到虚拟文学当中来继续受苦?网络文学基本上都是“爽文”,只不过有的“爽点”高一点,有的“爽点”低一点。《临高启明》也是一本“爽文”,但它的“爽点”比较高,有自己独特的受众。

1990年代到现在,生活水平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90后”“00后”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社会关系都和以前“60后”“70后”不太一样。这些思维观念的不同也造就了对网络小说的行为塑造,网络小说人物塑造迎合现在这批主力读者,为什么现在“龙傲天”“玛丽苏”的主人公特别多。一个是“逃避现实”心理,另一个和90年代以来年轻人成长的环境有关。1990年代以来,年轻人成长更加独立、更加自主,这批人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励,他们对自己更自信,对社会秩序有一些自己的观点、有些挑战性的看法。这一代人的自信比前面任何一代人都要多得多,因此,小说主人公如果表现出不自信,或者能力太低,读者就会觉得小说在“虐主”。大家觉得《临高启明》比较真实,实际上这个“真实”也是相对的,里面的人物很多时候也被无限拔高,已经属于完美型人物,不能算是“真实”,这是为了迎合读者的阅读需要。

三、历史穿越类小说的“细节真实”问题

下面介绍一下《临高启明》的基本情况,按照类型细分,《临高启明》属于历史穿越类“种田流”。

在此,我先介绍一部对我个人影响比较大的“种田流小说”《活在乱世》,这部小说首次开启我的思路。这是一本挺小众的小说,以魏晋南北朝为背景,前半部分是纯“种田流”,对比当时作者说“要有枪就有枪,要有炮就有炮”的小说来讲,它已经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书中有详细的炼铁环节,在此之前,这类小说是没有的。几乎所有的穿越小说都有制作火枪的情节,有我是一个标准的文科生,对机械工业一无所知,但我看见书里讲造火枪的过程,我就很疑惑“这么容易就能造一支枪出来?”其实这样感觉在很多书里都有,“技术升级太简单”,历史穿越小说中许多技术都具有不真实感。《活在乱世》给了我的一个全新的概念,“种田流”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的,比如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标准化生产等。后来我又盯着就各种“种田流”小说看,看了以后,发现古装电视剧害人不浅,大部分此类穿越小说都没有任何考据,只是穿着古人的衣服,还不是真正古人的衣服,说的也不是古人的话,产生不了历史代入感。作品写的是古代,但很少有历史背景类的描写,对典章制度的考据,古装剧给整个历史穿越类小说的“流毒”非常之广。

1980年代的古装剧、历史剧应该说还是有一点考据的,尽管也有很多服装错误,场景错误,但他们那时还考虑要请两个历史顾问来考虑一下服装问题、礼节问题。此之后的古装剧、历史剧就逐渐变得乱考据、瞎穿衣服,充斥着现代人的幻想。这就给大家一些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不恰当的田园牧歌式想象。

明代有一本小说叫**《金瓶梅》**,是一本很了不起的书,文学界对它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它是一本真正的明代人写明代事的小说,它里面有很多的物件街景,是当时的社会的真实反映,是对明代历史资料的第一手的资料,我写书的时候经常翻阅这本书。书中有几个细节非常有意思,例如,西门庆出去会情人,骑着马,经常戴着眼纱,用一块纱布,把眼睛遮一遮,他为什么要戴这个?因为街上一棵树也没有,都是土,风一刮灰尘就扬起来。再如《红楼梦》,贾宝玉在怡红院里假山边上厕所,贾宝是一个贵族公子,穿得细致,吃得好,还有很多漂亮丫鬟伺候,他内急的时候就在假山边上解决。可见当时人的生活环境,卫生习惯差到什么地步。

现在的古装剧,包括所谓的历史穿越小说,对这些方面的东西可以说都避而不谈,或者说刻意地加以美化,这对讲究细节的强迫证患者来说,生活习惯包括卫生习惯都是不能或缺的细节

四、历史穿越小说的“人物真实”问题

人物设置的“荒诞性”,是我对历史穿越小说的另一个不满。我看过一本小说,作者写了一个人是帝国的首脑,有很大的“后宫”。他有一个对手,兴兵来对抗他,主人公就决定讨伐敌人。这时,这位主人公在街边偶遇一位年轻女子,跟他的初恋情人长得特别像,一打听,是他手下军校也就是魔法学校的学生,就立刻任命她当了讨伐敌人的总指挥大元帅。她带着百万大军出征,结果全军覆没,就她逃了回来,国人群情激奋,主人公非但没有杀她谢罪,反而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她是第一次啊,谁没有第一次?”。看到这里,我突然之间就觉得这位主人公很荒诞:一百万人都不是人,只有那个初恋情人才是人?秉持这样理念的人能够服众,能当上皇帝,显然不可能。

网络小说另一个问题是女性角色的描写,《临高启明》被很多女性同胞批评为“直男癌”小说,政治不正确,我觉得我在处理“女性描写”上比很多网络小说要正确多了,比如很多网络小说,男主角都开很大后宫,居然没有人去批评这个问题,非要揪住我这个女仆学校的事情批评。“开后宫”,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做不到,对读者来说,特别是男性读者,也希望虚幻网络世界里发泄一下。“开后宫”大家喜闻乐见,也都愿意看,但网络小说中对女性角色的描写过于单薄、苍白。多年前我看过一本当时非常火的穿越小说,讲的是一个法医穿越到明朝,一路纳妾的故事。收前几个小老婆的情节还是挺好的,人物和情感都很出彩,但是随着纳妾的数量越来越多,人物就不可避免的同质化。看到后来,对主角怎么去攻略女人已经没兴趣了。

历史穿越小说另一个爽点是调戏历史人物,作为一个普通人,战胜了有名的历史人物当然是很“爽”的。比如我看过的一部小说,讲一个穿越者穿越到清代起兵造反,结果打了败仗,被刘墉包围。当时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作者就一拍大腿,写主人公去见刘墉说服他造反。起初,刘墉不为所动,然后这位主人公就说:“你是汉人,你觉得这个满清的皇帝会真的相信你吗?”就这么一句话,刘墉的心立刻就被它这句话打乱,难道刘墉不知道自己是汉人?难道刘墉不知道皇帝其实是不相信任何人的?刘墉经过了一晚上的思想斗争,第二天非但没有进攻主人公,还把监视他的满洲大臣杀了,带着绿营兵造反了。从当时历史条件来看,这显然不可能,作者既没有考虑刘墉这个历史人物的想法,也没有考虑下面那些绿营士兵的想法。能够在历史留下名号的人物,几乎个个是人中龙凤,个个都是精英,能够当上大臣,被穿越小说的作者花心思去调戏的历史名人,他们的思维见识,他看事情的广度和深度,普通人难以企及。主角去说服这样一个人,要他来放弃旧的一切,来跟着你干,当你的小弟,你起码要展示出过人之处。有很多作者、主角就没有体现出让这些精英跟随你的能力。很多穿越的主人公——作者还经常强调他们屌丝属性。这些“屌丝”,居然能够和一些大人物——而且这些大人物还往往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侃侃而谈,还能散发出帝王之气,这我不太能够理解。

五、《临高启明》创作缘起

为什么要花很大的篇幅来讲这些东西呢?这跟《临高》的写作是有很大的关系。动笔之前我想过——如果我要写一本书,我要避免这些内容。

我又看了三本书,这三本书坚定了我动手写临高的意念。第一本是**《窃明》。《窃明》的创作也是当年Sonic BBS的跑团活动引发的,当然它的内容和跑团已经无关了。但是《窃明》的一些内容的确是当时论坛上的讨论内容,比如对袁崇焕的评价的争论。还有一些技术上的细节,灰熊猫在BBS上专门发了一个帖子来问,“为什么棱堡比中国的传统军事工事有优越性”,有人做了一个很长的回答。第二本《与宋同行》。《与宋同行》才是“说明书类穿越小说”的鼻祖。书中有很多技术在现实都切实可行,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这本书给我一个极大的启发,书可以这么写,而且也有市场。没有这本书,我是不敢写《临高》的。还有一本是文主席写的《小职员穿越记》**(编者注:该书作者在《临高启明》中担任一个主要角色文德嗣,即文主席)。这三本书,坚定了我写临高的念头。

我是一个中文系的毕业生,对技术是不太了解的。但我也有一个优势,我父母亲都是工科出身,长期从事机械方面的工作,对机械制造非常了解,我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很多资料。当然写临高之前,我还看了另外一本书《剑桥科技史》。临高里很多技术细节、技术思路,是从其中抄来的。有了这些积淀,加之当时Sonic BBS发生了一次技术故障,失去了很多内容,我觉得这个创意就这么湮灭特别可惜,我就想要把这个题材写出来。其次,比较现实,我工作的岗位相对来说比较清闲。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电脑,不如写点文章赚点钱,就开始想着要写小说。

在写这本小说之前,其实很犹豫。起点过去有句话叫**“团穿必扑”。不要说团穿,就算有多个主角的小说,起点的编辑也不建议写。“跑团题材”是集体穿越风险与收益并存,从利益上来说当我开始写的时候,我马上就能聚集起一个读者群来**。参加跑团的人很多,这些人一看见写这个题材,肯定会第一时间跟过来,因此,这本书便很容易吸引到注意力,比新人写新小说要有利的多。第二,写作时有很多现成的讨论资料可以用

如果写的书不被大家不认可,或某一个情节上被大家不认可,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典型的例子就是和本书同一个题材的小说因为公主事件惹恼了基本读者。实际上我觉得作为一个网络小说作者,作者其实挺冤枉,因为这不过是一个传统的网络小说套路。但是这事情让我意识到,在写小说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基本读者的意见。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如履薄冰,因为前车之鉴,见识到了网络舆论毁灭性的力量。所以现在大家对临高有一个优点的评价,叫互动性特别好

六、“共筹写作”:读者的深度参与和互动

读者的深度参与和互动,是一个非常大的优点。为什么呢?

**不但可以马上得到读者对写的章节的反馈,写的好或不好,而且有的反馈非常专业,会指出哪些东西写的不足。**虽然写好的东西不能修改,但是以后再写的时候,就会注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者深度参与,对情节的讨论很有深度,读者能够对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塑造都能够提出不同的讨论、建议。

在此,我自吹自擂一下,我认为《临高》里大多数人物,还算是活灵活现,包括龙套,包括元老,归化民,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背后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将这些人的思想、各自不同的想法和观点通过他的讨论发言或者他的同人贯彻到小说当中,这样,小说中人物就显得丰满,不是一个纸片式的人物。

比如女仆革命,这是临高里面的一个大的情节,也是一个分水岭。在女仆革命之前,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写。女仆革命之后就正式进入了“众筹写作”的一个阶段。女仆革命,不包含任何同人,但它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也包括里面的解决方案,全部来自读者的讨论,论坛上读者讨论的帖子。为什么会有女仆革命?大家发帖小说中穿越众都登陆那么久了,也没有解决生理问题。穿越过来干嘛呢?难道就是当不拿钱的苦力吗?生理问题一定要解决。有人提议,要搞示威游行。传统穿越小说里不可能有示威游行这个概念,大家都是NPC,怎么会示威游行呢?我认为可行,大家示威游行,正好是一个推动情节。从合理性的角度来说,穿越者要解决生理问题也完全正确。其后书中女仆革命的发展也和论坛上的讨论挂钩,包括女仆革命里面有大量的人物的言论就是在论坛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我把这些言论整理一下,就贴在不同的人不同的龙套下面。这样一来,这个人物就立起来了,丰满起来了。

深度参与之后的还有一个结果,女仆革命后出现了大量的同人,对我非常有意义,同人中有许多专业化同人,技术类章节。《临高启明》前面几卷,技术类东西是我自己写的,靠抄技术史或从超星图书馆、读秀找资料。后来同人创作,尤其是专业性同人给我提供了很大帮助,跟我前面这个假专业,抄书完全不一样,一看就知道是从业人士才写得出来的细节,构成了技术说明小说里面最光芒夺目的一部分。

再讲一下我是如何运用同人。我们专门搞了一个维基百科一样的东西,上面的同人大概有大概有800多万字。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一些没有收录进去,那么这些**同人到底怎么用呢?**就有一个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大家会提议现阶段应该用哪些同人文,应该用哪些内容了。我对大家写同人的要求很简单,可以只写一个片段,可以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只写一个人物。每一个片段、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我都可以使用。

举一个例子,书中有个情节叫女仆谋杀案,里面有一些同人成分在内,比如说验尸。这个验尸的过程就是一位法医书友写的同人,写到后面我需要某些情节变化的时候,我专门在贴吧发了一个帖子,让懂法医的书友帮我再写一个同人,把这个情况由自杀改成他杀。后来有一个台湾的朋友来写,然后他就帮我写了这样一个谋杀的法医鉴定。这等于是一种订单化的写作,我需要什么情节,我在那边撒一个英雄帖。当然,几乎没有一个同人可以直接用,大多数的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写同人跟写网文一样,门槛特别低,每一个人的文风也不一样,文笔也不同,一些同人中也会贬低其他同人中的人物等。在选择使用同人的时候,我也需要加以辨别和改动。不过,在运用同人中也会有一些失败的例子,大家反应不好的,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众筹写作,我个人认为也存在一些缺点:

第一个缺点,人物太多。现在临高中出场的人物已有300多了。人物太多就会导致,前面把这个人写得活灵活现,后面就逐渐销声匿迹。特别是一些还没有什么戏份的人,后来再提起就会特别突兀。比如说田亮。他第一次出场,第二次出场再到现在出场,每一次出场之间短则几十万字,多则上百万字,他本身形象鲜明,但读者印象却不深刻。

第二个缺点,同人对主线情节会有很大的影响,造成情节之间跳跃性大。每用一个同人就意味着就有一个分支情节要分出去,同人过多之后,支线情节就特别多。

第三个缺点,文风不统一,有时候文风是这样的,有时候文风突然一变,又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明显能感觉这不是一个人写的。不过,有的也是我自己刻意模仿某一种文风。如下乡片段里面,因为我看了汉家天子使写的东西,我特意找了赵树理写的小说,模仿他的语言风格,所以大家都说下乡这一段就好像是赵树理写的。

《临高启明》跟互联网的关系,我就归纳了这些了。其实临高可以讲的东西很多,如果有机会,我再向大家分享。今天,承蒙邵老师的好意,我的讲座就到这里。

相关:


兰度 于 2017-8-5 17:02:45 发表了:

我倒是觉得那个访谈特别好。


老驴 于 2017-8-5 17:05:35 发表了:

萧主任比较健康


xuelindiao 于 2017-8-5 17:12:4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xuelindiao 于 2017-8-5 17:32 编辑

兰度 发表于 2017-8-5 17:02

我倒是觉得那个访谈特别好。

其实 演讲中有很多曝点,稿子整理过,不能嘲讽模式全开。可惜,当时@乔乔小乔      直播没有设置录像保存模式。

访谈这就放出来

其实这个演讲和访谈整理稿,吹牛自己放出来效果最好了


xuelindiao 于 2017-8-5 17:17:18 发表了:

《临高启明》与互联网时代的写作• 访谈

**时间:2017年5月28日上午地点:北大中文系访谈者:吹牛者、邵燕君、李强、吉云飞、张芯、孙凯亮文字整理:**孙凯亮、张芯

李强(以下简称“李”):昨天的讲座中,我注意到您对“工业党小说”的定义有自己的看法,就首先从这个外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来谈起吧。吹牛者(以 下简称“吹”):“工业党小说”这个标签,其实不是我自己贴的。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工业党”这个概念,外面也没有“工业党”这个概念。我认识工业化的能量,是从文德嗣的《小职员穿越记》得来。《小职员穿越记》是写主角当大天使长的故事,在当大天使长过程中,无限的使用了21世纪的生产力,对工业的力量, 对现代化的力量,对生产力的描述很详细。当时,我就意识到这个概念,于是写《临高》的时候,我也运用了这个概念。当时还没有马前卒的工业党理论,等到这本书写到一定阶段,书中工业党和马前卒工业党的理念不谋而合,都主要讲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例如书中,穿越之前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但在刚穿越过去的阶段,大家只能干体力活,因为不管之前你学什么,有什么样的技术,在没有客观条件之前,就只能干最基本的体力劳动。这就和原始社会一样,大家只能去打猎、去种地、去采集,等到生产力上了一个台阶,才可以开始做其他事情。“****我是一个喜欢细节的狂人”李:**之前我们觉得您肯定是学理工科,特别喜欢科技的东西。后来发现您是中文系的,您引述《金瓶梅》里一些材料,还有一些历史事件的时候,特别强调细节,这是一种文科生对生活细腻的把握。作为一个文科生,您为什么感觉酒徒小说中造枪械过程不现实呢?**吹:**这和我家庭背景有关,我父亲以前在一家军工企业工作,造过枪。我小时候,他跟我很详细的讲过造枪的部件和步骤。所以我后来一看见网络小说写造枪的过程,我当时就想这太荒谬了。**李:**这中间其实有一定的断裂,文科生的细腻,对生活质感的把握,很多时候不会落实到特别细致的对过程的描述。**吹:**我 对生活细节这特别感兴趣,是一个喜欢细节的狂人。这和我年轻的时候看凡尔纳的书有关,凡尔纳就是一个细节狂人。他最有名的书《神秘岛》,就对烧砖、炼铁有细节描述。不光《神秘岛》,他所有的书只要涉及到一些科技的东西,他全部都有写。比如《气球上的五星期》中造气球过程的描写。这些东西让我看了之后觉得很过瘾,于是演变成了我对细节的偏好。我觉得细节就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方式。**李:**您书中的确有很多细节,那您在查找和描写技术细节知识的时候,有没有自己怀疑过这些在专业人士看来有问题,就像刚才您说凡尔纳的书,有些就跟当时的科技并不吻合。**吹:有 的,在寻找资料的时候,会有很多困惑。很多资料自相矛盾,而且很难判断那些是正确的。我查过一本《海南岛经济史》,里面讲临高出过丝。从自然条件来说,临高 能够出丝,我不怀疑,广东也可以出丝。明清时期,广东有丝农,中国最早的缫丝厂也开在广东。但没有其他资料说海南出丝,《海南岛经济史》说海南岛出丝,而且临高丝在当时很有名。书中就说了这么一句,既没有资料的出处,也没有细节的描述。我特别犹豫,我想,要不要写临高出丝,最后,我没有写到书中。还有是书中的土法化工,后来有专业的书友告诉我有些土法虽然不是行不通,但如果实行,经济经济成本承受不了,而且危险性极大。不过为了小说创造需要,取舍的标准还是在我手里。可能有些技术难以实现,但没有替代,也只能放到书中。《临高启明》的“读者画像”李:**恩,小说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合理性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您写作,还有您的读者,是不是通过这些细节,这些“合理”的知识,会得到一种爽感?**吹:**读者的“爽点”是不一样的,可能有很多读者希望是一种快意恩仇,或者说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异性看重自己。我觉得看《临高》读者的“爽点”在于智商优越感。**李:**那您觉得《临高》的读者构成是怎样的?**吹:**我 感觉是理工科出身,年龄在20岁到40岁之间是最多的。我原以为读者大部分应该三四十岁,但实际上2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很多的。这可能跟他们受教育背景有 关。学理工的人更喜欢这本书的基调,纯粹学文科的话,这本书600多万字,节奏缓慢,和传统的故事不太一样,也不适合传统的阅读方式。**李:**一个学中文的人写了一个理工科的人喜欢看的东西,这里边可以用您的个人的知识,您的家庭背景,您父母的影响来解释。另外一方面,其实一个特别纯粹的理科生写的东西,理科生本身并不愿意看。您觉得您和理科生的共通之处在哪里?**吹:**用 文科、理科这个概念比较含混,实际上我觉得应该这么说。按照国外的政治光谱来说,《临高启明》是一本右翼的小说,没有到极右的程度,但是一个偏右翼的小 说。这本小说它的受众是谁呢?城市小市民或者说城市小资产阶级。如果从政治光谱上看,《临高》的读者大部分人不管是学文也好,学理也好,他们的思想政治观点是代表城市小市民的。阅读这本书,认同这本书的人主要还是认同里边的一些治理,就像有些人是认同其中社会改造,有些人认同里面的政治观点,这很难用文 科、理科这个来区分。**李:**我此前加了一个《临高启明》书友群,我注意到群里很活跃的一些人,他们自己有很强的生产力,但他们可能不是您意义上能给您提供同人作品的人。他们只是想接着这个话头说一些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梗。您在平时会特别关注这些人吗?他们得对你的写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吹:**群里面活跃的那些人,其实我都不熟悉,我不太出去微信群基本上不发言。我对贴吧里面的人比较熟悉,在贴吧里有有一些人钟主席、陆大胖等。李:您心目中是否有一个大概读者群体的。**吹:**对,大概是有一些印象。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考虑过太多问题,只是觉得就是说当年参加跑团的这些人肯定是会看的,其他我没有想过。等到书扩大以后有多少其他人会来看这个,我没有想过。**李:**我有一个疑问,您现在所表达的那些观念跟当时的跑团群体是否一致?当年活跃在Sonic BBS上的人,大致情况是什么样的?**吹:**当 时这个论坛里的政治观点是非常多的,有左的、有右的,有斯大林主义者,有托洛斯基主义者,也有对前30年是无限肯定的,然后也有否定前30年,肯定后30 年,有喜欢美国的,有喜欢日本的,有单纯鼓吹民主的,反正各式各样的政治派别。他们每个人都在论坛上面就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去跑团的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但现在看来,大部分还是像文德嗣这样的人,理工科出身,本身有一定技术,对政治问题不是太感兴趣,不太喜欢去讨论左右问题,对实用技术非常感兴趣。可以说是工程师治国的套路,他们只对统治的技术感兴趣。怎么样统治才是最有效率的,而不是对统治的理论感兴趣。《临高》中大多数人都是脚踏实地肯干的人。**李:**这个是不是您的小说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很多事落到实处。如果各种理论观念,在一个小说里各种四处碰撞的话,就可能就陷入无休止的争吵。**吹:**是的,我基本上不太写政治观点,因为这个东西比较很难讨好人,你写的成这样,你必然会遭到另一部分人的抨击,你写成那样,那这部分人也要抨击作为商业作品来说,还是尽量避免这一点,我现在这样写已经属属于民主制度的敌人了。**李:**那有没有感觉说你的读者是在减少的,就是有些人在掉队。**吹:**读 者很明显换了几批人了,就说遭到过比较大的反对意见几次,一个是到辽东去跟满清做生意,引发一大批皇汉分子强烈不满,他们秉持汉贼不两立。在这一段,有很多 人就跳出来表示不满意。我觉得更多的人不是因为政治观点问题,可能还是觉得太冗长了,这个书实在是看到最后实在有点看不下去。但如果现在就开一个快车,把它大纲了结掉,好像又有很多人不同意,所以这个事情也只能维持现状,我只能说一边写不不断地有人离开,也不断地会有人来看。**李:**您具体感觉有几次读者变化?**吹牛者:一次以盗泉子为首的写作新道教内容的团体宣布与《临高》决裂,其实这和小说本身的关系并不太大,主要是受外界一些重大事件的影响。其他的,我觉得可能零零星星的减少,但又零零星星的增加,呈总体上升态势。《临高启明》反映了一些城市中产阶级的观念邵:**如果我们梳理一下您写作背后的支持的群体脉络,最早是Sonic BBS,您在那里潜伏积累了几年,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那里潜伏的?**吹:**大概是02年吧,是从二十八九岁一直到它关门。**邵:**你的记忆之中,这个论坛有什么特色?**吹:**这 个论坛包含的内容非常广,但在灌水区,政治辩论几乎是天天都有,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某人发了一个历史帖,下面就有人就开始讨论,一讨论就开始有不同政治观点开始掺入。辩论中呈现的政治派别非常多,我没有正统的学过政治理论,但通过论坛这种碎片化的学习,不同的观念辩论,形成了一些我自己的观点,这也体现在小说创造中。**邵:**您在这个论坛积累了4~5年的政治思想,后来参与跑团的也是这个论坛的人,您能更准确的说说您和您读者的人政治观点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吗?**吹:**我 们这批人崇尚的一个是工程师治国,第二可能是威权主义,高度集权的精英政府,我个人,也包括大多数我的读者还是比较认可这个政治观点。我认为这代表了中国现在新生代的城市中产阶级的一种想法。城市中产阶级极其重视安全和稳定,威权主义可以保证城市中产阶级的安全感。我认为《临高》的主要读者就是城市中产,《临高》迎合了他们的政治性倾向。邵:《临 高》符合城市中产阶级的政治观点,这也是本书特殊的“爽点”。我们在讨论网络文学的时候,很容易将其姿态放的特别低,例如说其逃避现实、满足低级欲望等。但您刚才提到一点,中国网络文学能够发展到今天,在文化舞台占一席之地,恐怕都不仅仅是这种大众的爽点,同时,它一定有它最核心的爽点,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最特殊的那个爽点。**吹:**其 实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临高启明》迎合了一批人的实际政治性倾向,他们对现实的一些不满投射到《临高》里面。有很多人就在网上吐槽,说临高一上来就搞公共厕所,就抓流浪汉,就搞环境卫生,是不是有点太讲究享受主义。我觉得这不是享受主义,这个就是现在有很多人特别在意的清洁卫生问题。**邵:**这 其实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秩序问题。抓清洁卫生,它背后其实有它的价值追求,对秩序的追求,对法治的追求,对实干的追求。《临高启明》外表是工业党,强调技术细节,崇尚细节、技术、匠人以及学术上的规范化,其实就是汪晖说的去政治化的技术化的一个风尚。背后形左实右,是权威主义。**牛:**是 的。以前《临高启明》里有一个人物,叫潜水艇,是一个美籍华人,这个美籍华人写过一些同人,他就借同人中的人物之口说了一句话:“元老院政权啊,是一个打着左派红旗(星拳徽实际上是左翼工人党的一个徽章),实际上干的却是一个右翼政权做的事情。”他其实是很一针见血的。临高政权所做的事情的确不是一个左翼政党应该干的事情。**邵:**我觉得您书中有一个细节处理的非常好。书中要修一个建筑,所有人都知道像德国柏林墙,但大家都不敢说,不能说破,大家都很喜欢那个美感。其实美感不是中性的,美感背后就是他们的审美趣味,蕴含着意识形态。这可能就是咱们说的这个工业、细节背后更核心的心理的爽点。**论坛时代已经过去,《临高启明》不可复制李:《临高启明》源于Sonic BBs的“跑团活动”,那你觉得此后是否会有类似的小说出现?**吹:**我觉得不太可能了。我以前经常去一些比较小众的论坛,这些小众论坛爱好者总数很少,但当时也能有10万的会员,在线人数五六百人。现在哪还有这样的论坛?论坛整体在没落,也许以后有一个更好的平台,但论坛的时代逐渐过去了。**李:**论坛没落了,人们可能不再聚集在论坛。他们是否去博客或者新博客,比如LOFTER,形成新的部落。在这里边,您觉得有没有可能发生类似于“跑团”活动,有这样的小说。**吹:**一个时期,只会产生一个产物,这东西我觉得既有时运,也有时代背景。我觉得现在再形成类似的情况难度比较大。像这样一个论题,放到现在的交互式群体上去讨论,人们参与的热度和深度不会像以前那样了。邵燕君(以下简称“邵”):微信群的讨论和当年论坛讨论,区别在哪里?**吹:**微信群的讨论比较碎片,最多可以提供几个建议,没法给出一个很好的创意,微信群属于聊天性质,表述很碎片,大家就只有几句话,微信中不可能写很长的帖子。而论坛,可以写一个很长的帖子,写的很详细。邵:《临高启明》原来有论坛,现在那个论坛还在延续,还是没有原来火呢?人的热情转移到微信呢?**吹:**微信群跟论坛不是同一拨人。现在书友基本上是分在三个地方,一个是贴吧,一个是微信群,还有一个是北朝论坛。大部分人在贴吧,但贴吧讨论没有北朝的有质量,比较空洞。而且很多人并不是书友,只是跑到这儿来玩,对书本身也不感兴趣。**邵:**这三部分,您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吹:**北 朝论坛,大部分是从Sonic BBS过来的资格最老的一批书友,在那里,时常提一些建议或者意见,写一些同人。这一部分的人,不是很多,因为“天变”之后,到那里去的人本身就不多,虽然 有这么一个版面,但参与讨论的人比以前少很多,然而这部分人的讨论最有质量。第二部分,是贴吧的人,现在贴吧同人最多,写同人的基本上都在贴吧发。新读者基本上都去贴吧,这批人相当于中坚力量。如果我需要某些资料,跟他们说一下,他们会帮我去找资料。贴吧里也有很多跟书毫无关系的人,纯粹是到贴吧娱乐,这部分人也不可或缺,这部分人虽然说对写作没有任何用处,他们的存在使临高启明的贴吧在百度的穿越小说类贴吧里是长期保持第一名的。**一人主导的集体创作****邵:**另外一个问题,我觉得您昨天讲的同人写作特别有趣,我本来把您理解成一个执笔人,您背后有一个创作欲望很强烈的一个群体,但我现在看来这好像是不对,是您自己起意,您自己要写一个小说,然后借助他们的力量,但仍然在某种意义上,您也是他们创作意愿的执笔人。**牛:**对,是这样。随着写作越来越独立,一方面也随着其他人的那个思想质量在降低,就越来越从一个可能背后有一个群体创作的一个执笔人上升为一个独立作家。但是这个作家是同时吸纳着很多的同人,越来越成为这个作品的主导,唯一的主导。**邵:**所以就是说,这还是集体创作,一人主导的一个集体创作。**牛:**其实应该这么说,就是说一开始虽然同人比较少,但群体意志比较强。到了后来,群体意志的影响就不大了,同人裁剪在我手中,我决定书的走向。**邵:**那这个阶段点在哪?**牛:**在 第三卷、第四卷之间,实际上是一个工业化阶段向政府阶段的过渡。前面基本上都是工业化的内容,后面就转入政府阶段了。其实是这样的,因为在2010年到 2011年中,SonicBBS彻底崩溃,《临高》创作一下子失去了很多核心人物。此后,很多时候我就只能自己考虑,就是说不能再找人商量了。本来可以有些 拿不准的问题,或者说自己没把握搞定的事情,咨询他们。发论坛上,发一个帖子,就有一些人来提供思路、提供资料,比如说在书中建立一个科研机构,我大概知道这个科研机构是有怎样构成,但我肯定还要征求一下意见,问一下怎么样构成更好一些。有的放矢,重大决策请大家参考一下。但这个论坛没有之后,就丧失这个参考渠道了。**邵:**有什么例子吗?就是对一些什么重大的问题的,原想怎么写,后来有人提供意见以后怎么写?**牛:**一 开始想写一个冒名顶替县令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当时想写,把这个创意就是跟大家说了。后来有很多人说,这题材写不了。有很多人,就跟我提出了他 要面临的不可逾越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在社交的时候,行酒令、出谜语,四书谜语。对古人来说,这都很常见。但对现代人来说,除非他是一个古汉语的全能通才,否则就没办法写。经过考虑,这个情节属于一般的YY了,不适合《临高启明》的风格。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去做这件事,最后的收益又不成比例,虽然我当时写了一点铺垫,但后来经过讨论大家都反对这样写,就不写了。**邵:**我问完了,谢谢大家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孙凯亮:**能不能谈谈《临高启明》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或者说跟传统的脉络之间有什么关系?《临高》中真实性和“合理性”的关系?**牛:**传 统的历史小说基本上都是以再现历史情景或者历史人物为主的,一般的网络小说,可能对再现历史场景并不是太感兴趣,历史场景只是一个背景,它并不在乎展示这个 历史场景,它更多的是想表达他个人的一种奇遇。它的背景是真实的,但是它的故事,它的人物是虚假的,这个人物的虚假,还不单于主人公的虚假,也包括里面所有的历史人物的虚假,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讲述主人公的故事,主人公的理想,更多关注于主人公本人的感受。《临高》我觉得他应该说是两者之间的折中,因为《临高》本身是一个YY的小说,只不过它的YY真实度和还原度略高一些,从合理性和真实度而言,要比传统的网络小说高一点,但和真正的现实主义的东西来说,还不一样的,它是伪现实主义的。举个例子,一般的明穿类的网络小说,它是舞台背景,这个《临高》是搭着街景,大概就是这样。**李:**在具体写法上,您大量地采用那种外来观察的视角。比如土著看临高,外国人看临高等等。这是基于您的阅读经验,还是说觉得这特别必要,然后用了很多?**牛:**这 个手法不是我独创的,很多以前的网络小说全都有的。我个人的理解,在写作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以外人的角度来看,以一个当事人的角度来看穿越者的成就。 满足了读者的优越感。读者觉得是优于这种观察者的,就类似于以前“乡下人进上海”的意思,宣扬自己作为文明人的一种优越感,读者是非常喜欢这种优越 感。我在写作时候,有很多视角是土著视角,以土著的身份来看整个临高社会比元老院你自己的人来看是不一样的。中古时代的一个人能给在临高中我们现代人看来是稀疏平常的东西,一种新奇的视角。这样也能够凸显出为创业者,创造这一切的那种伟大感,能给读者一种满足感。还有,从文学描写上来说,换一个视角描写,能有一种客观化的效果。**李:**我 看到有好多人去临高朝圣,我好奇查了一下资料,其实临高县这几年发展挺快的。现实与想象的世界的交融,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之前临高的一个县长号召大家去旅游。那个时间点好像正好是您小说大概开坑的时间。当时您讨论的时候,选在临高那地方,除了各种资料契合之外,有没有临县长高宣传的因素。牛:选临高其实是马前卒的主意。在马前卒提了这个建议之后,大家论证了一下,认为是可以的。这是一个巧合。邵:《迷失在一六二九》不也是在临高吗?**牛:**对,也是在临高。跑团的时候,在确定登陆点时,马前卒提议在临高登录。经过论证,大家认可了。当时讨论很多地方,一个是台湾,当时讨论的是基隆和高雄。后来因为查询资料,当时台湾疟疾太严重了,就换做海南,选了临高,**邵:**您自己参与这个跑团了吗?**牛:**没有参与,我没有写过当时接龙的帖子。参与的人都是写过接龙的帖子,就是故事情节的推移。**邵:**你现在还能找到这些讨论的帖子吗?**牛:**现在网上有一个帖子叫《天变,崇祯二年》,保留了当时大约十分之一的内容。**李:**当时篇幅大概有多长?**牛:**接龙的文章大概有10万字以上了。**邵:**我们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您帮助我们理清了好多东西,再次感谢您的配合和帮助。


翔龙 于 2017-8-5 18:12:22 发表了:

好评!


Adams 于 2017-8-5 19:08:47 发表了:

萧主任的胡子颇有大刘之风


ahopexia 于 2017-8-5 19:16:16 发表了:

很不错的讲座!


godofhistory 于 2017-8-5 19:52:44 发表了:

必需顶


blgdtgkkmp 于 2017-8-5 21:23:04 发表了:

伪现实主义,实际否定了现实的成分。不如称为虚拟现实主义,亦真亦幻,与现实只差一个界面。


155MM嘴炮 于 2017-8-5 22:02:10 发表了:

看到督公了,啊,不对!是马逆前卒!


box 于 2017-8-5 23:19:5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box 于 2017-8-5 23:21 编辑

临高启明是算偏右翼小说吗?

好吧,仔细想想确实应该算右翼。和 鲁兵逊漂流记 一样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圣天使高达 于 2017-8-6 11:44:00 发表了:

其实小说透着现代人的思维,实用主义,不管左右,灾用就行。


hykg 于 2017-8-6 21:04:25 发表了:

萧主任真是头脑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