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728995 政保局与警察局有必要配备能自主生产的窃听器么?

北朝旧贴 | guojiageyan | 共 6748 字 | 2017-12-12 | | 编辑本页

guojiageyan 于 2017-12-1 21:15:27 发表了:

正文中经常有政保局、警察利用监控设备侦查破案的,但是这些设备大多是旧时空产品,随着时间会逐渐老化,那么到时候需要研发可用的窃听设备吗?如果需要,技术上又有什么要求?


tzf023 于 2017-12-1 23:07:41 发表了:

现在哪来政保,201办公室和国保负责国内吧


Igor 于 2017-12-2 00:10:23 发表了:

之前章节里提到了对不是特别重要的目标不用现代的器材,而是用铜管窃听器


raycocarter 于 2017-12-2 12:43:01 发表了:

Igor 发表于 2017-12-2 00:10

之前章节里提到了对不是特别重要的目标不用现代的器材,而是用铜管窃听器

可电子设备不用时间久了也会老化失效的


lnsyjb 于 2017-12-2 21:45:02 发表了:

一个拾音头罢了,伪装一下就行。做不了小的做大点还不行吗?


cc5233 于 2017-12-4 09:15:51 发表了:

需要的时候肯定会用。有些东西,不用掉就趁早挪作他用。


zhuohuoz 于 2017-12-4 09:51:3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zhuohuoz 于 2017-12-4 12:12 编辑

理论上是可以自制了,基本上都是19世纪后半段的技术,不涉及电子管晶体管。

设备主要就是:

1、麦克风,最基本的碳粉式。

2、黑胶唱盘刻录装置。基本原理就是线圈喇叭外加一个刻刀。喇叭和麦克风串联接电池,不需要放大电路,这一套和原始的电话基本是一样的。

3、黑胶唱片。最原始的材料是虫胶,东南亚产的天然材料。后来改用醋酸纤维素,这个临高努力一下也有可能生产。再后来是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树脂,这个就比较遥远了。

以上三部分只有麦克风是需要放置在窃听现场的,然后电线拉到其他房间进行录音。


晚到的约瑟 于 2017-12-4 12:05:06 发表了:

涉及到电子设备的,目前阶段还是比较难啊~~


NuteGunray 于 2017-12-5 10:39:14 发表了:

当然有必要,但是现在的技术条件不足,还是以固定地点布置简易窃听管为主。“原型机”仅供郑宝菊调度。


guojiageyan 于 2017-12-6 00:36:21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4 09:51理论上是可以自制了,基本上都是19世纪后半段的技术,不涉及电子管晶体管。

设备主要就是:

1、麦克风,最 …

这个体积多大呢?会不会很明显?


zhuohuoz 于 2017-12-6 00:48:43 发表了:

guojiageyan 发表于 2017-12-6 00:36

这个体积多大呢?会不会很明显?

国内八九十年代的固定电话还有很多用的就是碳粒的麦克风啊,体积不算太大。临高就算技术差点,顶多也就饮料瓶的瓶盖那么大,嵌在木头家具里或者伪装成门把手什么的都没问题的吧。主要是连着电线稍微麻烦一点。


cqduoluo 于 2017-12-6 20:10:49 发表了:

那要看是什么窃听器了,无线电的就算了吧,二战之前的钢丝绳那种倒是不太难,能造有线电话就能造了。


guojiageyan 于 2017-12-6 23:58:29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12-6 20:10那要看是什么窃听器了,无线电的就算了吧,二战之前的钢丝绳那种倒是不太难,能造有线电话就能造了。 …

窃听台在哪?


cqduoluo 于 2017-12-7 19:33:2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qduoluo 于 2017-12-7 19:37 编辑

guojiageyan 发表于 2017-12-6 23:58

窃听台在哪?

早期没这么先进的,据我所知就是类似磁性钢丝录音机。


guojiageyan 于 2017-12-7 19:35:45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12-7 19:33早期的没这种玩意的,本质上就是个有线电话,那时候录音机都没有,只能人工记录。

那也得有个地方现场接受啊


cqduoluo 于 2017-12-7 19:40:06 发表了:

guojiageyan 发表于 2017-12-7 19:35

那也得有个地方现场接受啊

百度磁性钢丝录音机,能找到很多资料,20世纪初到二战前应该是这个玩意,更早就是靠人听了来记录了。


深潜者 于 2017-12-7 19:44:29 发表了:

guojiageyan 发表于 2017-12-7 19:35

那也得有个地方现场接受啊

有现场接收呀!那就是个钢丝录音机,把声音录到磁化钢丝里,等没人时派人过去把钢丝取出来换新的就可以了。


guojiageyan 于 2017-12-7 19:58:4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7 19:44有现场接收呀!那就是个钢丝录音机,把声音录到磁化钢丝里,等没人时派人过去把钢丝取出来换新的就可以了 …

呃,法拉第笼能屏蔽么?


深潜者 于 2017-12-7 20:08:29 发表了:

guojiageyan 发表于 2017-12-7 19:58

呃,法拉第笼能屏蔽么?

你在电梯里能听随身听吗?法拉第笼屏蔽的是内外间的电磁信号而已

钢丝录音机可以理解为把磁带换成钢丝的录音机。它是通过磁头磁化钢丝实现录音的。


真红骑士 于 2017-12-7 22:38:55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4 09:51

理论上是可以自制了,基本上都是19世纪后半段的技术,不涉及电子管晶体管。

设备主要就是:

1、麦克风,最 …

早期唱片都不需要,找几个速记员即可


zhuohuoz 于 2017-12-7 22:51:1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zhuohuoz 于 2017-12-7 23:07 编辑

真红骑士 发表于 2017-12-7 22:38

早期唱片都不需要,找几个速记员即可

可以用个切换开关,不需要记录的时候就切到喇叭,需要记录就切换到唱片刻录机。

无标题8.png(12.39 KB, 下载次数: 0)

2017-12-7 23:05 上传

来自windows画图的灵魂画作


guojiageyan 于 2017-12-7 23:19:34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7 20:08你在电梯里能听随身听吗?法拉第笼屏蔽的是内外间的电磁信号而已

钢丝录音机可以理解为把磁带换成钢丝的录 …

那请问有什么反窃听方案呢?


真红骑士 于 2017-12-7 23:26:38 发表了:

guojiageyan 发表于 2017-12-7 23:19

那请问有什么反窃听方案呢?

不在有可能有窃听的地方说话


zhuohuoz 于 2017-12-8 00:19:42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7-12-7 19:40

百度磁性钢丝录音机,能找到很多资料,20世纪初到二战前应该是这个玩意,更早就是靠人听了来记录了。

钢丝录音机,播放的时候需要信号放大的吧?现在电子管和晶体管都搞不定,放大电路怎么弄?


cqduoluo 于 2017-12-8 19:33:56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8 00:19

钢丝录音机,播放的时候需要信号放大的吧?现在电子管和晶体管都搞不定,放大电路怎么弄?

磁性录音机是1898年发明的,电子管1904年才有二极管吧,当然1898年的磁性材料水平已经比较高了,临高估计还需要努力下才行。

当然如果只是窃听的话,早期实际上人工记录就行了。


深潜者 于 2017-12-8 19:37:27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8 00:19

钢丝录音机,播放的时候需要信号放大的吧?现在电子管和晶体管都搞不定,放大电路怎么弄?

可以用声耦合,先用磁头产生的弱信号驱动小喇叭,再用碳精听筒接收信号。因为后者是靠声信号改变阻值的,故而能实现信号的线性放大。

20世纪初的长途电话系统也是靠这招的


深潜者 于 2017-12-8 19:39:57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7 22:51

可以用个切换开关,不需要记录的时候就切到喇叭,需要记录就切换到唱片刻录机。

早期的78转唱片一面貌似只能记录三分钟?

录音靠唱片根本玩不起吧?


zhuohuoz 于 2017-12-9 13:25:1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8 19:37

可以用声耦合,先用磁头产生的弱信号驱动小喇叭,再用碳精听筒接收信号。因为后者是靠声信号改变阻值的, …

磁信号直接驱动喇叭音量还是相当小的。

声耦合是可以放大,但信号本身太微弱的话,碳粒听筒的灵敏度就要很高,比20世纪初的长途电话要困难,以临高的工艺不太容易做到。


zhuohuoz 于 2017-12-9 13:34:08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8 19:39

早期的78转唱片一面貌似只能记录三分钟?

录音靠唱片根本玩不起吧?

如果不考虑唱片的便携性,唱片可以做大一些,然后转速不用匀角速度,改用匀线速度。这样2倍半径就可以得到4倍录制时间。

另外圆筒形的记录时间也比较长,水桶那么大一个唱片录上半个小时没问题,稍微有点锥度还可以叠摞在一起。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留声机就是用的圆筒形的“唱片”。


深潜者 于 2017-12-9 16:42:56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13:34如果不考虑唱片的便携性,唱片可以做大一些,然后转速不用匀角速度,改用匀线速度。这样2倍半径就可以得 …

你这个的尺寸简直比人都大了吧?那还不如放监听员呢。而且唱片能大型化吗?表面平坦度、刚度什么的能在大型化后得到保证?


zhuohuoz 于 2017-12-9 18:08:5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zhuohuoz 于 2017-12-9 18:13 编辑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16:42

你这个的尺寸简直比人都大了吧?那还不如放监听员呢。而且唱片能大型化吗?表面平坦度、刚度什么的能在大 …

不关键的监听不值得记录当然就是监听员了,监听员是常规配置。但也不能说用了监听员就不要记录装置了,关键的还是要记录的,万一对话里有一两句外语或者方言,监听员没听懂那不就漏掉关键信息了嘛。

至于大型唱片,我还是觉得圆盘不是很好的形状。内外圈的线速度差太大了。

受制于内圈的低线速度,就必须用高转速弥补,导致记录时间变短。

相对来说圆柱形更好,或者是稍微有一点锥度的桶形。就整个都是外圈没有内圈,转速就可以降低一些,记录时间也就延长了,而且圈数也比唱片多很多。


深潜者 于 2017-12-9 18:21:31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18:08

不关键的监听不值得记录当然就是监听员了,监听员是常规配置。但也不能说用了监听员就不要记录装置了,关 …

恒转速圆盘记录乃是最佳方案,因为历史上这招就是主流嘛,无论是在机械式记录的唱片上,还是在磁记录的磁盘上。音鼓、磁鼓啥的都是被淘汰的货。

其实想想也是,相对于恒线速度的设计,恒转速唱片只损失了一半的理论记录能力(根据理论分析,唱片的记录起点应该在半径中间处)。而它的制造和使用可比鼓形方便太多了。举例而言,薄薄的唱片可以放在平面上支撑,而唱鼓呢?几乎得做成实心的,或者至少有内部支撑吧?此外唱片可以一个个叠着放,而唱鼓呢?


深潜者 于 2017-12-9 18:26:56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18:08

不关键的监听不值得记录当然就是监听员了,监听员是常规配置。但也不能说用了监听员就不要记录装置了,关 …

至于监听员听不懂录下来问别人的方案,对于临高来说,监听的应用是很窄的吧?只会对非常重点的来访人物进行监听,此时当然应该有针对性的部署监听员啦。此外还可以让监听员学着速记音标啦!

另外早期留声机的声强敏感性很高吗?在没有电子放大的情况下,只能记录对着话筒说话这类比较大的声音吧?


zhuohuoz 于 2017-12-9 19:02:2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zhuohuoz 于 2017-12-9 19:03 编辑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18:21

恒转速圆盘记录乃是最佳方案,因为历史上这招就是主流嘛,无论是在机械式记录的唱片上,还是在磁记录的磁 …

因为历史上的唱片是要商业化的,所以便于携带是很重要的因素,这是唱鼓不如唱片的地方。然而对于临高的应用场景来说,这不是问题。

至于内部支撑什么的,那都是小问题。

唱片和唱鼓比起来,记录能力可不是只有差一半而已。比如直径12寸的唱片,最内圈音轨是直径4寸。内圈因为线速度低数据太密集,所以失真比较严重。按照6寸的地方为标准速度来算,每寸宽度内有音轨n圈,那么单面记录能力是4n。而如果是直径12寸长24寸的唱鼓,转速可以放低到一半,记录能力是48n。也就是如果唱片单面3分钟,那么唱鼓可以录36分钟。


深潜者 于 2017-12-9 19:04:2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7-12-9 19:05 编辑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19:02

因为历史上的唱片是要商业化的,所以便于携带是很重要的因素,这是唱鼓不如唱片的地方。然而对于临高的应 …

你在这么比较的时候,能不能考虑下放一个音鼓的空间能放NN个唱片呢?让监听员手动换唱片又不难嘛。

机械录音介质可是一次性使用的,305×610mm的大音鼓用起来有多麻烦?


zhuohuoz 于 2017-12-9 19:18:0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zhuohuoz 于 2017-12-9 19:20 编辑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19:04

你在这么比较的时候,能不能考虑下放一个音鼓的空间能放NN个唱片呢?让监听员手动换唱片又不难嘛。

机械录 …

每3分钟换一次唱片是很麻烦的事情。听音乐打断一下不要紧,录监听中间不能断的,还要弄两台刻录机来回切换。

音鼓虽然比较大,但不需要频繁更换可以一次录完就很省事,也不需要担心换盘的时候漏掉什么东西。

再说音鼓也就是一个大塑料水桶的样子,稍微有点锥度是可以很多个摞起来的(像一次性纸杯那样)。

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东西(平常就是监听员了,重要的时候才用到),稍微大一点减少复杂度我认为是值得的。


深潜者 于 2017-12-9 19:24:3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7-12-9 19:25 编辑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19:18

每3分钟换一次唱片是很麻烦的事情。听音乐打断一下不要紧,录监听中间不能断的,还要弄两台刻录机来回切换 …

考虑到刚度问题,音鼓真的能像纸杯一样叠起来?

唱片是刚度不足的薄盘,但它可以放在平台上。可音鼓呢?难道要插在锥形圆台上?这个的配合难度可比放平台上的唱片高太多了呀!

唱片录音机看起来需要两台协作,但它每一台都比音鼓录音机小得多,综合看明明更便宜更简单嘛。


zhuohuoz 于 2017-12-9 19:34:16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19:24

考虑到刚度问题,音鼓真的能像纸杯一样叠起来?

唱片是刚度不足的薄盘,但它可以放在平台上。可音鼓呢?难 …

音鼓横着套在轴上就好了呀

无标题9.png(2.19 KB, 下载次数: 0)

2017-12-9 19:34 上传


zhuohuoz 于 2017-12-9 19:36:1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19:24

考虑到刚度问题,音鼓真的能像纸杯一样叠起来?

唱片是刚度不足的薄盘,但它可以放在平台上。可音鼓呢?难 …

如果要商业化贩售,那是唱片更好。但对于窃听监听来说,较长的录音时间这个优点,压倒了其他缺点。


深潜者 于 2017-12-9 19:43:25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19:34

音鼓横着套在轴上就好了呀

你打算怎么让音鼓转起来呢?怎么保证音鼓不晃动呢?怎么保证晃动不会使针尖的划痕出现异常呢?……

现实中从没有这么做的不是没有原因的呀!


深潜者 于 2017-12-9 19:44:40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19:36

如果要商业化贩售,那是唱片更好。但对于窃听监听来说,较长的录音时间这个优点,压倒了其他缺点。

只要用切换式双唱片录音机,就能轻松解决录音时间短的问题。何须你这个复杂且不知道行不行的方案呀!


zhuohuoz 于 2017-12-9 19:48:5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19:43

你打算怎么让音鼓转起来呢?怎么保证音鼓不晃动呢?怎么保证晃动不会使针尖的划痕出现异常呢?……

现实 …

轴的两端用卡一下音鼓的齿或者孔就行了啊,这种事根本就算不上个技术难题的吧。

现实中不这么做当然是因为携带不便啊,你能想象音像店里唱片不是一片一片而是一个一个水桶吗?

然而专业机构里像衣柜那么大的存储设备根本就不是个事,不能拿民用商用的经验往上套的吧。


TPK4869 于 2017-12-9 19:57:03 发表了:

现在技术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吧?


zhuohuoz 于 2017-12-9 19:57:13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19:44

只要用切换式双唱片录音机,就能轻松解决录音时间短的问题。何须你这个复杂且不知道行不行的方案呀!

不是单纯的切换问题,切换是能做到的,但你没办法证明其连续性。一个音鼓录音30分钟,究竟是连续录的还是中间停了几次,是能用技术手段分辨的。而30分钟录成10张唱片,从中间抽走一张就未必能发觉。

所以我还是坚持原本的观点。如果要出售民用的录音机,那是唱片式的比较好。但如果是用来监听的,那宁可大一些复杂一些以达到更高的性能。


深潜者 于 2017-12-9 20:02:2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7-12-9 20:05 编辑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19:48

轴的两端用卡一下音鼓的齿或者孔就行了啊,这种事根本就算不上个技术难题的吧。

现实中不这么做当然是因 …

你确定薄薄的音鼓扛得住反复啮合?这东西不是挺脆的吗?

专业录音系统从来也没用过这个设计不是没有原因的吧?

有证据表明这种没有内支撑的空心音鼓可以用来录音吗?

在显示中,不管是机械录音还是磁记录都从来没有采用过这种没有内部支撑的鼓呀!


深潜者 于 2017-12-9 20:03:38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19:57

不是单纯的切换问题,切换是能做到的,但你没办法证明其连续性。一个音鼓录音30分钟,究竟是连续录的还是 …

怎么不能证明?录音时不会有所重叠吗?


zhuohuoz 于 2017-12-9 20:12:5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20:02

你确定薄薄的音鼓扛得住反复啮合?这东西不是挺脆的吗?

专业录音系统从来也没用过这个设计不是没有原因的 …

不是一次性的吗?反正也就录音一次,然后播放几次而已,耐用性的需求不算高。

专业录音系统不用这种当然还是成本高了。毕竟临高这套,平时是监听员记录,只有少数重要场合才会刻盘,那当然就不太计较成本和易用性,以高性能为主要目标。然而日常应用是不能这么搞的。


zhuohuoz 于 2017-12-9 20:15:00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20:03

怎么不能证明?录音时不会有所重叠吗?

重叠是很难的,相当于一个电源带两个刻刀线圈。现在没有电子管晶体管,没有放大电路。


深潜者 于 2017-12-9 20:15:18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20:12

不是一次性的吗?反正也就录音一次,然后播放几次而已,耐用性的需求不算高。

专业录音系统不用这种当然 …

你设想的驱动装置是音鼓内径大于芯杆外径的好不!在转动的过程中,芯杆与音鼓之间当然会有反复的啮合了。一次性又不是只转一圈,要以螺旋线绕NNN圈呢。


深潜者 于 2017-12-9 20:17:25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20:15

重叠是很难的,相当于一个电源带两个刻刀线圈。现在没有电子管晶体管,没有放大电路。

这有什么难的呀,不就是压力下降了一半吗,对声音的影响也就是区区3dB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zhuohuoz 于 2017-12-9 20:19:01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20:15

你设想的驱动装置是音鼓内径大于芯杆外径的好不!在转动的过程中,芯杆与音鼓之间当然会有反复的啮合了。 …

就算反复啮合也没那么快就坏掉的吧。再说音鼓只是记录的部分是虫胶,上下两个边缘是可以用金属的。


深潜者 于 2017-12-9 20:20:09 发表了: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20:19

就算反复啮合也没那么快就坏掉的吧。再说音鼓只是记录的部分是虫胶,上下两个边缘是可以用金属的。

反正历史上没有证据说明这招好使呀


zhuohuoz 于 2017-12-9 20:23:48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zhuohuoz 于 2017-12-9 20:25 编辑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20:20

反正历史上没有证据说明这招好使呀

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留声机就是用的音筒,这种形式是肯定可行的。无非就是整个固定成一体,还是轴和外壁分开,这只是机械结构上的差别,是可以通过尝试改进的。


深潜者 于 2017-12-9 20:28:0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深潜者 于 2017-12-9 20:29 编辑

zhuohuoz 发表于 2017-12-9 20:23

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留声机就是用的音筒,这种形式是肯定可行的。

但是爱迪生发明的是比较坚固的、有足够刚性的、内部有支撑的音筒吧?哪是你这个薄薄的软鼓呢

工程学的魔鬼在细节中,不能觉得可行就行呀

机械录音设计中从没有用过缺乏刚性的记录介质呀


zhuohuoz 于 2017-12-9 20:30:17 发表了:

深潜者 发表于 2017-12-9 20:28

但是爱迪生发明的是比较坚固的、有足够刚性的、内部有支撑的音筒吧?那是你这个薄薄的软鼓呢

没错啊,内部那个足够刚性的支撑,就是那根轴啊。无非就是二者固定在一起,还是做成分离可更换的,这种差别而已。


深潜者 于 2017-12-9 20:33:34 发表了:

结束该问题的最佳方式:狒狒们从旧时空带来的录音装置用一二三十年应该毫无问题,这样就能一直撑到搞定电子管甚至晶体管了。


lnsyjb 于 2017-12-12 13:45:49 发表了:

周洞天记得三十年前,就自制过拾音头,就是用痰咳净的药盒,干电池里面的碳粉。一张蜡纸。电线,电池。做的拾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