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739182 从财政的角度揭示西方资产阶级崛起的过程
北朝旧贴 | 波尔布特 | 共 27732 字 | 2018-03-04 | | 编辑本页
波尔布特 于 2018-2-18 07:43:1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18-2-19 16:18 编辑
我正在修改、扩写的《家天下、师门、乡党——浅谈儒家的政治组织本质与明末的斗争》目前已经写到7.3万字,还差关于“中国明清资产阶级革命”的正文部分与关于“儒教”历史(跟儒家文化有一定的区别)的番外没写完,全部写完预计会突破8万字。
为了说清楚为何西方资产阶级能崛起而东林党却失败了,最近一个月我特地花大量的时间看了一些关于西方列强税收的论文,结果发现真的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尤其是早期的西方资产阶级在税收方面其实比东林党还要黑点,只不过因为国情原因很多西方资产阶级的财政手段东林党和中国其他势力玩不了,或者玩了之后完全给人不一样的政治感觉。简而言之,当年西方资产阶级的财政手段,如果放在中国,就是农民军“均田免粮、追赃拷响”+大明“重农(税)轻商(税)”+满清“抢遍天下”的结合版,再加上点宋元两朝、朱元璋、炮党的“滥发纸币”。中国古达为筹集军费唯二没有使用的财政政策是“卖地”和“借钱打仗”。
我觉得这段比较有意思,就决定提前刊登出来,顺便给元老院的税收政策提供一点参考。
——————————————————————————————
。。。。。。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势力虽然整个中国从外国进口粮食养活自己不可行,但如果中国一部分地区跟整个中国开展“工农业剪刀差”贸易还是可行的。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虽然无法让整个中国步入工业化,但通过手工业产品的出口刺激让沿海一部分地区的制造业发达起来也是可行的。这就是明清时代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根源。明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第一大根据地是南直隶与浙江,当地广泛发展棉花、桑蚕、茶叶等商品化农产品生产,大量手工业城镇兴起。大明朝全国财政收入的35%,中央财政收入的2/3以上,都是来自南直隶与浙江。这两个省的士绅集团,也因此发展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政治势力。明末最强大的六大文官集团东林党、齐党、楚党、宣党、昆党、浙党,有四个来自南直隶与浙江。剩下的两个,楚党来自当时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湖广,齐党来自“孔孟之乡”山东。明末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第二大根据地是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沿海外贸城市与岛屿走私据点,这一块主要是海外贸易。早在明代中期,以王直为首的海商集团年收入就已经超过当时福建、浙江两省布政司的年度财政收入总和。到了郑芝龙时期,福建海商集团的年度经济收入超过一千万两白银,超过大明崇祯四年“九边”军费(约960万两)的总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势力中军事力量最强的就是他们,以明代嘉靖时期的“倭寇”、明末的“十八芝”为代表。他们和早期的西方资产阶级一样是从大航海时代的腥风血雨中杀出来的,不仅多次击败明军,在跟西方殖民势力的战争中也赢得过多次胜利。东林党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政治团体,很多东林党人是中小地主兼营工商业,他们突破“农为国本”的传统经济思想,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新观点。即使是农业领域,东林党的地主也有很明显的资本主义化倾向——这里的地主和其他地区地主的主要区别是,他们大多经营商品化农产品,类似于美洲的种植园主,而非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主。例如明末嘉定的耕地90%是种棉花的。东林党地主在中国扮演的角色接近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与“乡绅”,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我们来看看东林党的三项具体主张: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反对矿税。开放言路类似于“言论自由”,这其实也是西方资产阶级长期以来的要求,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掌握社会舆论、控制国家政权的手段之一。对于“反对宦官干政”,懂点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明代宦官其实是大明皇帝的爪牙。“反对宦官干政”本质上是削弱皇权,反对君主专制。反对矿税也不难理解,在荷兰、英国、美国、法国发生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无一不是因为“抗税”,这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要求。在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西方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普遍要求是“小政府”——税越少越好,和平时期国家财政和中央政府军越弱越好。这方面美国早期的邦联政府就是典型,178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第一部宪法——《邦联条例》没有赋予邦联政府征税的权利,征税权在各州政府手里。邦联政府的岁入依赖各州捐赠,但有时各州不予支付,类似于现在美国缴纳联合国会费的性质和态度。直到1788年,美国宪法才赋予联邦政府收税权,主要是征收关税,在南北战争前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唯一的长期税收来源。在一战之前的和平时期,美国联邦军的实力不如州兵,州兵实力不如资本家的私兵。估计有人会对“抗税”表示反感,并且问:“不收税怎么养活政府军抵抗侵略?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英法美等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与财政史。
波尔布特 于 2018-2-18 07:43:35 发表了:
三、英国近代财政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因,如果套用中国明末的历史,其实就是“苏格兰鞑子”造反,国内也是“流寇”横行(当时伦敦郊区和很多郡的农民展开了广泛的反封建斗争)。查理一世为了筹集军费,不得不向英国“东林党”低头,“亲贤臣远小人”(召开长期议会)。
随后,英国版“厂卫”(星室法庭)被“东林党”(议会)废除,英国版“魏忠贤”(国王宠臣斯特拉福伯爵和劳德大主教)被处死,最后连英国版“天启皇帝”(查理一世)也被抗税的“东林党”(资产阶级)勾结“流寇”(农民革命势力)送上了断头台。
财政方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议会为了应付内战的开支引进了两个新税种——消费税、“月课”(土地税),并改革关税。1643年,没收教会、王室领地和公开与议会为敌的贵族地产,相关的地租上交对象由封建势力转变为议会。1646年开始,这些土地被陆续拍卖,或者作为议会向大资产阶级借贷的抵押品。
根据《论17世纪英国税收变革》一文提供的数据,1653年英国资产阶级议会的财政收入为600多万英镑。其中第一大财政收入是没收并拍卖国王、教会等封建势力的土地与其他财产,共计有335万多英镑。第二大财政收入是主要由“月课”(土地税)和地租组成的“保税租金”,有近147万英镑。第三大财政收入是包括消费税、关税等工商业相关税收在内的“其他”财政收入,合计130多万英镑。然后财政支出高达800多万英镑,公债高达200多万英镑,大多数是以王党分子与叛乱贵族的土地作为抵押品向大资产阶级借贷的。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当年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主要收入是“卖地”,这其实是“土地财政”与当年闯王“追赃拷饷”的结合版。
其次是压榨农民,跟惹不起的本国资产阶级相比,本国农民还是比较好压榨的。例如“月课”是议会军征收的最主要税收之一,这是一种针对土地征收的定额税,收入丰厚且具有持续性。议会在没收教会、国王、旧贵族、“王党”等封建势力的土地之后,农民依然要交地租,只不过上交对象由封建势力变成了议会和军政府。1643-1646年期间,一个农户要交纳他年收入的1/4,在50年代这一比率也在1/8。
最后才轮到资产阶级与市民阶层交得那点税,直白点说,真到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打仗的关头,资产阶级还是愿意出钱赞助军队的。但赞助的模式最好是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为主,无偿上交的税收比较少,而且交税的主力是小市民而不是大资产阶级。
很显然,当年英国资产阶级的税收政策和东林党一样是“重农轻商”。只不过封建地主被资产阶级“追赃拷饷”,承担了大部分军费,英国农民只受到资产阶级的有限压榨,因此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而明末中国农民则受到东林党税收政策和封建地主的双重压迫,再加上小冰河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于是就造反了。
虽然当年英国资产阶级靠“卖地”解决了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财政开支,但土地总有卖完的一天。而英格兰农民的数量也很有限,也不能压榨得太过分,否则会倒向封建势力一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于是英国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先是苏格兰后是爱尔兰,一块又一块封建领主的土地被克伦威尔军夺走、拍卖,苏格兰、爱尔兰的农民也成了纳税大户。但由于内战和征服苏格兰、爱尔兰的军费开支太大,再加上为打赢第一次英荷战争付出的代价,以军费为主的财政支出还是不够用。当时克伦威尔军政府的开支是查理一世时期的四倍,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
最终,克伦威尔还是不得不把重税征到英国资产阶级头上。不仅向资产阶级征收的赋税超过了查理一世,征税方式也越来越粗暴,不经法庭审判就任意囚禁拒不纳税的资本家,并且破坏了“税收要经过纳税人代表同意才能征收”的原则。此时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眼中的面目,大家可以参考打进北京城的李自成。
当英国资产阶级发觉自己在消灭国王后,又被“一个不是国王但比国王更加专权的人”统治后,就有了“反共和复君王”的想法,这为后来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提供了社会基础,类似于大明士绅因为讨厌李自成而选择“中兴大明”。
后来克伦威尔死了,他手下的军官内讧分裂,他的儿子也无力稳定局势。于是英国“东林党”扶持了英国版“弘光皇帝”查理二世上位。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克伦威尔建立的庞大军队被解散,财政开支减少了一半,英国资产阶级也终于能从重税的“暴政”下松口气了。虽然查理二世当上了国王,但由于在财政方面受制于议会(内战前议会控制了1/4的财政收入,而内战后这一比例达到了90%),实际权势完全无法同查理一世与克伦威尔相提并论,类似于鲁王、唐王在南明政权中的地位。因此他虽然在继位不久后就对革命者展开报复,处决一批“弑君者”,“报君父之仇”,连克伦威尔也落得被“挖坟鞭尸”的下场,却无法动摇资产阶级议会在英国的政治优势。就好像唐王能囚禁裘兆锦、杀陈谦,却动不了郑芝龙。与裁军、裁军费、减税相对应的是,英国的军事力量被削弱,输掉了第二、第三次英荷战争。
1681年,查理二世得到法国方面的资助,摆脱了对议会的财政依赖。有了钱,就有了权。查理二世趁机大幅提升王权,重建了英国的君主专制。再后来,詹姆斯二世继位后解散议会,威胁英国资产阶级珍视的司法独立、议会选举自由和国教的统治地位。于是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虏平寇”,邀请一个叫威廉的荷兰“鞑子”带兵1.5万人登陆英国。英军集体叛变当了“吴三桂”,连詹姆斯自己的女儿安妮也参加了入侵军并带走了许多王室的支持者,詹姆斯二世在众叛亲离的局面下只得跑路去法国当“寓公”。
由于这次“引荷兰兵入关”的行动非常顺利,没实际流血就赶跑了詹姆斯二世,因此被称为“光荣革命”。依照这一标准,其实当年清军进南京城也可以用“光荣革命”来形容,因为当时南京城并非发生战斗,弘光皇帝自己提前跑了。
对英国资产阶级来说,管你是主张“共和”的“护国主”、主张君主制的国王还是荷兰“鞑子”,谁当老大都行,少收税、“不干政”才是硬道理。
光荣革命后,英国解决军费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借款。
“借钱打仗”可以说是西方从中世纪就有的老传统了——向国内外的贵族、商人借钱打仗,胜利后用税收、土地、战利品和战败方的赔款还债。到了资产阶级时期,“借钱打仗”的制度得到了完善,英国也在“借钱打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带来了货币贬值的副作用。
1694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向新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借贷120万英镑,充当与法国作战的军费。自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接连卷入几场规模大、耗时长的对外战争,如英法殖民战争、北美战争、反法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为支付高额军费,政府多次向英格兰银行贷款,导致债台高筑。1801年,英国的国债高达5.7亿英镑,每年国家需向银行支付2100多万英镑的利息。
战争期间,英国的大部分金属货币被运往国外购买战争物资和资助欧陆国家参战,使得国内金银几乎从流通中绝迹,金属货币的缺乏又导致各地银行发行的纸币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到18世纪后半期,由于国债飘升和金银匾乏,纸币逐渐大量发行并广泛流通。1797年初,受战争谣言影响,民众蜂拥到英格兰银行要求兑换金银,挤兑潮流很快使银行库存金银接近枯竭。为保障银行的稳定,当年2月底议会通过《银行限制法案》,保护英格兰银行拒绝兑换金银,此后纸币贬值、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参阅《科贝特对近代英国国债问题批判的浅析》一文。
1797年,因为拿破仑战争使英国的军事支出大幅度增加,英国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这个税种的开征为当时的英国提供了约20%的财政收入。有历史学家认为,英国是通过发明所得税而打败了拿破仑。然而仔细阅读当时所得税的征收类别,分别为:对土地和建筑物所征的税;农业所得税;公共养老金收入税;工薪、退休金收入税;自由职业者和不被以上四项所包含者所交的税。也就是说,英国资产阶级认为英国的退休老人应该和他们一起“平等纳税”。
看到这里,大家会发现,英国资产阶级政权并不是一直打胜仗,所以战争借款理论上是有风险的。如果不能打赢,战利品和战败方的赔款也就没了指望。实际上当年英国与欧洲大陆强国的争霸战真的是输多赢少,由此形成了“大陆均衡”的外交政策。
但最终,英国政府还是能偿还资产阶级的战争借款。至于原因,除了滥发纸币制造通货膨胀,压榨底层工农和退休老人,最主要是通过殖民扩张解决财政问题。跟欧洲封建强国相比,很多连封建社会都没进入的殖民地土著势力是非常容易对付的,尤其是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北美印第安人和西非黑人。于是英国人去北美抢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去西非抓黑人当奴隶,劫掠了大量的财富,并开始向殖民地征税。美国独立的根源之一就是英国为了解决“英法七年战争”导致的巨额财政亏空向北美人民征税。
美国独立后,英国最大税收来源是印度。此时已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开始吊打印度、奥斯曼帝国、中国等亚洲封建强国。
这也是为何丘吉尔会说:“哪怕死光最后一个印度人,大英帝国都不会屈服”。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其实是,只要还有印度人能被英国的税收压榨,英国就有军费来源。在这里必须再次提醒一下,在计算近代西方工业国财政收入时,应将为其提供税收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计算在内。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这实际上就是满清财政与整个南亚次大陆财政的战争,英国远征军的军费主要来自印度。
当英国在中国有了殖民据点和租界,他们又能直接从中国收税了。考虑到这些税收来源于对华贸易的工农业剪刀差,实际上所有跟英国租界有经济往来的中国人都在给英国间接交税。关于这件事,有一个类似的段子:“每买一百元日货就会给日本政府送去5元钱,让日本自卫队多造10颗子弹……”。
可以说,大英帝国的强盛,是建立在广大殖民地人民的血泪基础上。没有他们贡献的战争赔款、税收与工农业剪刀差,大英帝国根本没办法供养庞大、烧钱的战争机器并还清资产阶级提供的战争贷款。
后来印度独立了,自治领与殖民地的市场也被美苏两国以“反对殖民主义”的理由瓜分了。随着殖民地的纷纷独立,英国的海外税收急剧萎缩,“大英帝国”也就由“美苏英”三大列强之一沦落为欧洲二流国家。昔日雄霸七海的英国海军,如今堕落到“连家底都要被卖光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背靠中国市场、以“高价卖地”作为主要财政收入的香港是英国唯一能大量补贴英国军费的殖民地,因此当年英国人对于对失去香港真的是很伤心。
英国这种靠卖地、借钱、压榨本国平民、掠夺殖民地与异族的取得财政收入的做法,并非孤例,而是美国、法国等早期资产阶级政权的普遍做法。
波尔布特 于 2018-2-18 07:44:0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18-2-18 22:00 编辑
四、法国近代财政史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如果套用中国明末和清末的历史,其实就是法国跟“英夷”打仗缺钱,法王要向法国“东林党”征收新税。结果法国“东林党”表示,继续多交税也行,但必须“官绅一体纳粮”,不能光我们和农民交税,那些天主教的喇嘛和法兰克“八旗”也得交税……
路易十六夫妇决定找奥地利“洋大人”“借师助剿”的事情暴露后,法国“东林党”向法王和法国贵族叫嚣:你们这帮“法兰克八旗”,都是你们的异族殖民统治使法国积贫积弱,你们眼里只有法兰克人的部族利益,没有法兰西的国家利益,我们要驱逐法兰克鞑虏,恢复高卢正统……
于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国旗上出现了“高卢雄鸡”的形象,并取代了王权的标志—百合花,渐渐被法国人视为“法国”的标志。
财政方面,1789年制宪会议没收教会地产,并发行了“指券”。最初“指券”并不具有货币的职能,而是一种普通的有价证券,是用来购买收归国有的教会地产的票据。但后来“指券”被作为纸币流通,并且发行额越来越大,引发通货膨胀。后来又发行“土地票”用于取代“指券”,但由于人民对纸币的信任度低,很快被废除。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参阅《关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货币、财政》。
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宾派改革,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将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法国农民,分期10年付清土地款,这实际上确保了法国革命政府在10年内的财政收入。
此外,法国大革命时期还大量发行公债。这批公债在法国督政府期间进行清理,其中三分之一国债变成只付利息的长期国债,三分之二改为没有流通性的“银行券”,只用来抵偿购买国有财产不需要铸币支付的部分价款。
但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权依然无法从本国税收中取得足够的收入解决军费问题,财政亏空让人们的信心大为动摇。如果不是拿破仑军队不断取得胜利,获取赔款和抢掠战利品来填补空虚的国库,法国革命政府可能早就崩溃了。这就是为何保卫法国革命成果的战争没过几年就变成拿破仑的掠夺与侵略战争。
1796年,拿破仑担任统帅进攻意大利与奥地利军队。法军在意大利无恶不作,他们屠杀平民,强奸妇女,肆意抢劫。掠夺意大利金币则让法国人获取了巨大的战争红利。意大利人始终无法忘怀拿破仑的暴行,甚至是200多年后的今天都是如此。2004年,米兰一位官员就曾向法庭起诉拿破仑犯有战争罪。有趣的是,拿破仑是科西嘉人,而科西嘉岛是法国于1769年从意大利人手中抢来的。拿破仑的母语是意大利语,法语一直到老都说得不太地道。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拿破仑和一群金融资本家创建了法兰西银行,为法国的对外战争提供贷款。随后,拿破仑发动了对整个欧洲的侵略战争。采用以战养战的方针,以损害他国利益为代价来为法国谋取利益。通过奴役被占领国家的人民,对被占领国实行军事掠夺,来解决财政问题并偿还法国金融资本家的贷款与“投资”。
拥有400万居民的西沙尔平共和国每年向法军交付3300万法郎,并为法军提供总值为1.6亿法郎的军需品。西沙尔平共和国是拿破仑在意大利北部伦巴底地区建立的傀儡国。该地是文艺复兴发源地,也是意大利最为发达的地区。在法国的蹂躏下,伦巴底的经济几近瘫痪。
威斯特伐利亚是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统治下的德国小邦国。当地年财政收入只有3400万法郎,为了给拿破仑凑钱,不得不变卖国家资产,还要向金融家举债2亿法郎。原本一度繁荣的威斯特伐利亚成为一片废墟。
经历同样遭遇的还有西班牙。1809年,西班牙总共提供3.5亿法郎,并且每月还要提供2 400万~3000万法郎的军费。由此,西班牙债务由1808年的960万法郎增至1813年的8700万法郎。为了给法国人钱,西班牙居然向法国借债1.26亿法郎。换句话说,法国人凭空变成了西班牙人的债主。
法国从普鲁士和奥地利榨取的油水最多。每年有10亿法郎的税收源源不断地流向法国。除了用作军费外,拿破仑还拿这些战争红利买国债与法兰西银行股份来控制纸币发行,稳定货币信用体系。1811年以后,这些钱还用来发放贷款以促进法国的经济发展。
在拿破仑时代,法国摆脱了大革命所带来的经济萧条,财政收支保持盈余,从1799年到1814年有价值7.55亿法郎的金银流入法国。
后来拿破仑进攻俄国,其实也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据说拿破仑在进攻俄国之前曾说过:“这也会有利于我国财政。难道不是通过战争我才恢复了财政的吗?古罗马不正是这样获得了世界财富的吗?”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俄国不好打,这次战争让法国财政亏了大本,也间接导致拿破仑下台。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拿破仑的对外军事扩张,法国与反法同盟之间的战争逐渐由法国资产阶级与欧洲封建势力之间的革命战争,变质为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政权之间的争霸战。
1803年,因镇压海地起义失败,同时与英国的战争急需大笔军费,拿破仑向美国出售面积达260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州。法国的“一代天骄”拿破仑,在“出卖领土面积”方面直接超越满清。
除了直接出兵作战,英国人更在财政方面大力支持反法同盟。俄国在荷兰欠债就高达1.32亿荷兰盾,英国不得不在1805年4月作出承诺,俄罗斯每出10万士兵攻击拿破仑就资助125万英镑。奥地利年度赤字上亿奥地利盾,政府债务在1798年是5.72亿奥地利盾,英国又得给奥地利补助金,还保证其在伦敦向私人金融家借款。如果没有英国的金融力量,反法联盟各国很难发动对拿破仑的战争。那么,鹿死谁手,就未为可知了。
波尔布特 于 2018-2-18 07:44:3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18-2-18 22:08 编辑
五、美国近代财政史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如果套用中国明末的历史,其实就是英国跟“法兰西鞑子”打仗缺钱,英国政府就向北美的“东林党”与农民征税,结果北美“东林党”勾结法国“鞑子”当了“吴三桂”。
财政方面,独立战争的“抗英主力”其实是法国人,不仅对英作战的主力是法军,大部分军费实际上也是由法国无偿承担了。剩下的军费一是靠法国、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贷款;二是没收亲英派的地产,一部分出售,一部分以土地券的形式发给士兵作为军饷;三是发行理论上可兑换西班牙银元的纸钞“大陆币”。
简而言之,就是“联虏反英”、“借钱助叛”、“分田免税”、“追赃拷饷”、“土地财政”、滥发“银元券”。即使如此,美国依然欠下了巨额的内债和外债无力偿还,让美国平民和欧洲债主亏得很惨。其中亏得最惨的一个债主叫路易十六,真的是既赔钱又赔命。发行的“大陆币”也在北美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结果使大批群众负债累累,士兵们在战时领得的土地券多数被迫卖掉还债。
美国独立战争的本质可以形容为“英国农民抗税”。结果等到美国真的独立了,美国平民惊讶的发现各州政府向他们所征的税收居然比英国人还多,又激发了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
套用中国明代的历史,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是“农民军”赔命又赔钱,“东林党”窃取革命果实吃香的、喝辣的。不仅是在独立初期,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财政都是偏向有钱人、压榨中下层。
1791年美国《岁入法案》就若干进口货物设立了关税;就若干消费品设立了消费税,包括马车、烈酒、鼻烟和精制糖。事实证明这些税目极不受欢迎。郁积的民怨终于在1794年爆发,农场主起而抗议每加仑30美分的威士忌税,史称威士忌叛乱。1801年,政府废止了这些销售税中的大部分,但后来又恢复了一段时间,以便为1812年战争筹款。南北战争期间,联邦政府为了筹款,建立了一个复杂的消费税体系,包括了酒类、烟草、制造品、法律文书和保龄球场。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公众认为“销售税和关税容许富人不足额承担他们理应承担的纳税份额”。也就是说,当时美国平民认为美国的税收是压榨平民、便宜有钱人的。于是到了19世纪末,要求开征累进税率制所得税的呼声高涨起来。18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累进制所得税法令,但一年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其违宪。美国直至1909年才首次向企业开征所得税,1913年开始长期征收个人所得税。
实际上,美国资产阶级政权像现代这样长期大规模征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事了。此时,纳税的主体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高收入无产阶级与小资),真正有钱的资产阶级则有各种办法进行“合理避税”。
直到现在,美国资产阶级在财政方面大力支持政府的手段还是以贷款为主,这个流程如下:1、议会批准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2、政府发行相应数量的国债,由私人、企业和其他国家认购,剩下的由美国最大的私营股份制企业美联储全包。3、美国国税局,一个受雇于联邦政府的私人公司,收取美国公民的税务,并不是上缴给美国政府,而是直接付给美联储用以偿还国债。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也买了很多美国国债,现在美国战争机器的维持费用,其中也有中国人民血汗钱的一份。虽然理论上是“借款”,但考虑到通货膨胀和利息的差距,以及中国对美债的长期持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等于是中国间接支援美军了。日本、韩国作为美国的半殖民地,花钱养美军倒也罢了,中国人出钱养活美军,这算什么?总觉得这事比买日货还恶心。
六、西方早期资产阶级政权的财政模式总结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条结论:
1、早期资产阶级政权主要通过卖地、借债和滥发纸币筹措战争经费。
具体点说,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政权通过没收并出售教会、国王、旧贵族、“王党”等封建势力的土地筹集军费,其中法国还卖了260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州;美国靠没收并出售英国“王室领地”和亲英派的地产以及发行“土地券”来筹集军费。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还以没收的土地为抵押向资产阶级大量贷款,美国则是碰上了路易十六这个可以“借钱不还”的“冤大头”——美国独立后没多久,路易十六就被法国大革命送上了断头台。
同时,英法美三国都有滥发纸币的问题。
至于税收,反而是比较次要的财政来源。
2、经过资产阶级议会的批准,资产阶级政府可以征税,但本国的纳税主力是农民和小市民。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农民与小市民的纳税负担就不多说了,到了18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征税目标甚至盯上了退休老人。以收入为标准进行衡量,和工农相比,资产阶级在纳税方面真的很占便宜。唯一敢向资产阶级征收重税是克伦威尔,后来被挖坟鞭尸。
法国方面,不管是“指券”、“土地票”、分期10年付清的土地款、公债还是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为此付出代价的主力都是农民与小市民。因此《关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货币、财政》一文评价:“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广大下层群众所幻想的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并没有降临人间,呈现他们面前的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政治讽刺画:眼看法国人的钱袋越来越鼓,只是连面包都吃不起了。”
美国在独立战争期间倒是直接征税不多,但通过借债不还和通货膨胀,依然让美国平民亏得很惨。到了美国真的独立了,美国平民惊讶的发现美国各州政府在征税方面比英国人还狠。一直到今天,有钱人在纳税方面占便宜依然是美国的主流。
3、早期资产阶级政权长期靠对外军事侵略和殖民掠夺获取军费和财政收入。
这方面,英国为了军费先后打下了苏格兰、爱尔兰、北美、印度以及无数殖民地,掠夺了无数土地与异族奴隶,取得了大笔战争赔款。法国打下了几乎整个欧洲,一直到攻打莫斯科才亏了本。美国则不停的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并发动了对英国、墨西哥的战争。西方列强的军费支出,中国在近代的赔款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很显然,从古至今西方资产阶级一直是“东林党”作风,从未想过让自己交重税养活政府。早期资产阶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靠抢夺、出售本国地主与殖民地土著的土地、财产来维持,其次是将重税加到了本国平民与殖民地土著头上。
跟中国朝廷对外战争纯亏本的情况不同,近代西方的对外战争是一项非常赚钱的买卖,尤其是对殖民地的掠夺战争。因此西方资产阶级借钱给政府打仗倒是比较积极,但这些债务最终还是要靠税收来偿还,本质上还是压榨本国平民和殖民地土著的路线。
除了借钱给政府“投资”战争,西方资产阶级“私军”也大量直接参与战争。于是我们不难发现,近代西方对殖民地的战争很多不是以政府军的模式出兵,而是广泛使用“东印度公司”、“佛吉尼亚公司”之类的企业招牌。这些拥有军队、法庭、贸易垄断权、宣战权等等特权的“公司”,并非是西方政府的马甲,而是真正的盈利性企业。实际上一直到现代,“军事承包商”依然活跃于美国对外侵略战争之中,美联储和美国税务局也是“私营企业”,警察、监狱等在中国人看来只有国家政权才有权设置的机构在美国国内也有一部分是“私营”的。
历史上大明东林党抗税、挖国家墙角在现代人看来很恶心,但其实类似的事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早期资本主义势力都干过。
除了英法美三国,尼德兰革命也可以套用中国明清的历史进行讲述:西班牙朝廷的“江南”(尼德兰地区)发生了反对“厂卫”(宗教裁判所)“迫害忠良”(压迫新教徒)和过度征税(16世纪西班牙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尼德兰)的暴动。最后荷兰人在英、法、德等国“洋大人”的协助下驱逐了西班牙“鞑子”,恢复了“荷兰正统”。
东林党跟他们的差别是,既没能像荷兰、美国那样独立成功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也没能像英法那样上台掌权后反过来打翻苏格兰、奥地利的“鞑子”
。。。。。。。
忠贞不二数杨度 于 2018-2-18 08:52:59 发表了:
关键人家能打赢
解放军-ZSC 于 2018-2-18 09:06:06 发表了:
好文,好文!
所以,东林党完蛋是好事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09:22:10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18 07:44五、美国近代财政史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如果套用中国明末的历史,其实就是英国跟“法兰西鞑子”打仗缺钱 …
元老院是否需要要走同样的路?
1653英镑价值是多少?
别一次发九万,分段发,便于撕……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09:23:18 发表了:
解放军-ZSC 发表于 2018-2-18 09:06好文,好文!
所以,东林党完蛋是好事
这个结论怎么来的?东林完蛋,继续封建。
波尔布特 于 2018-2-18 09:57:41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18 09:22元老院是否需要要走同样的路?
1653英镑价值是多少?
早期1英镑=1磅白银,照此计算,800万英镑的财政开支折合中国白银9700万两,打倒英伦三岛的封建地主阶级、打赢第一次英荷战争就把这些钱花光了。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10:00:22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18 09:57早期1英镑=1磅白银,照此计算,800万英镑的财政开支折合中国白银9700万两,打倒英伦三岛的封建地主阶级 …
这些钱主要流入东林党手里了吧?
找这个价格看,英国在17世纪人均收入远高于明朝农民。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10:02:24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18 09:57早期1英镑=1磅白银,照此计算,800万英镑的财政开支折合中国白银9700万两,打倒英伦三岛的封建地主阶级 …
明朝白银一两多少克?当时一磅多少克?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10:05:18 发表了:
1700年英国的人均收入大约是每年8-9英镑,经过50年增加到12-13英镑,到1800年增加到22英镑
繁华烬燃 于 2018-2-18 10:05:43 发表了:
先赞再看
解放军-ZSC 于 2018-2-18 10:21:38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18 09:23
这个结论怎么来的?东林完蛋,继续封建。
俄罗斯是怎么走过来的,封建专制一步跳到帝国也不是不可以。东林党其实是破坏整个中国的社会稳定破坏生产力导致整体社会倒退的。
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在西方导致200年后社会发展就刻舟求剑的认为在中国也是好事。
西方发展最好的英美其实都不是“陆权国家”,有特殊性。法国其实是反复失败。动荡了100多年最终才勉强发展起来。而且同样相对中国是个太小得国家。
中国如果有资本主义道路也只能走类似毛子的那条路。但是同样很难很难……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10:26:02 发表了:
解放军-ZSC 发表于 2018-2-18 10:21俄罗斯是怎么走过来的,封建专制一步跳到帝国也不是不可以。东林党其实是破坏整个中国的社会稳定破坏生产 …
对东林党这个看法不敢苟同。资本来到世间,都是一样的。俄国也有资本积累过程。
波尔布特 于 2018-2-18 10:44:28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18 10:02明朝白银一两多少克?当时一磅多少克?
一英磅大约是450克,明代一两大约37克。
另外,计算收入不能只看金银货币收入,还得看购买力。同样是在大明用白银买粮食,广西的粮价(0.6两/石左右)和辽东的粮价(最高80两/石)差了几十倍到上百倍。
喵猫咪 于 2018-2-18 11:01:07 发表了:
膜拜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11:11:58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18 10:44一英磅大约是450克,明代一两大约37克。
另外,计算收入不能只看金银货币收入,还得看购买力。同样是在大 …
我是这么比的。年收入9镑=4100克白银,明朝农民10两=370克,两地购买力相差十倍以上才相等
波尔布特 于 2018-2-18 12:44:44 发表了:
解放军-ZSC 发表于 2018-2-18 10:21俄罗斯是怎么走过来的,封建专制一步跳到帝国也不是不可以。东林党其实是破坏整个中国的社会稳定破坏生产 …
俄罗斯也不是从封建专制一步跳到帝国,而是在1848年欧洲革命的刺激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从能够打压拿破仑的封建超级大国转化为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帝国之一。一直是帝国,因为封建残余太多,转变为资本主义帝国后国际地位还下降了。
俄国是二月革命后才真正解决封建主义的,十月革命后+三五计划后才恢复到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国际地位。
不过有一点你说对了,同样的道路,英美能走通,中国不一定行,中国的国情其实更接近法国和俄国。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13:35:15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18 12:44俄罗斯也不是从封建专制一步跳到帝国,而是在1848年欧洲革命的刺激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从能够打压拿 …
元老院应该走海洋路线,而不是大陆
ぱるる大好き! 于 2018-2-18 16:04:15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18 13:35
元老院应该走海洋路线,而不是大陆
元老院的先天优势就是海权陆权可以两手抓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17:49:07 发表了:
ぱるる大好き! 发表于 2018-2-18 16:04元老院的先天优势就是海权陆权可以两手抓
现在资源全都投入广东了,还不够!
cc52333 于 2018-2-18 19:20:11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18 13:35
元老院应该走海洋路线,而不是大陆
早期大陆线路还是重点,中国地缘问题。不过应该不妨碍海上基本布局。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19:26:52 发表了:
cc52333 发表于 2018-2-18 19:20早期大陆线路还是重点,中国地缘问题。不过应该不妨碍海上基本布局。
海洋路线成本低。
还没毕业的学生都送去了,怎么可能没影响。
cc52333 于 2018-2-18 19:32:48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18 19:26
海洋路线成本低。
成本哪低哦 现在是跑到哪了?
解放军-ZSC 于 2018-2-18 20:00:20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18 10:26
对东林党这个看法不敢苟同。资本来到世间,都是一样的。俄国也有资本积累过程。 …
有,但是西方式的掠夺资本模式显然不适合一个大体积的中央集权国家。
解放军-ZSC 于 2018-2-18 20:01:46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18 12:44
俄罗斯也不是从封建专制一步跳到帝国,而是在1848年欧洲革命的刺激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从能够打压拿 …
对,但是这是大体积的可以和中国一比的帝国的资本主义模式。我说的意思就是,英法的模式是不适合大疆土的封建帝国。
intelxp180 于 2018-2-18 20:08:50 发表了:
解放军-ZSC 发表于 2018-2-18 20:00
有,但是西方式的掠夺资本模式显然不适合一个大体积的中央集权国家。
西方工业革命之前的资本积累是抢了半个地球。才供应出了不到1亿人口的西方世界的工业革命。
这个对于中国这种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文明来说做不到。 对内玩命压榨的后果就是改朝代换,脑子清白的统治者都不敢。对外中国也错过了大航海时代抢全球的时候。不过光是对外贸易白银净流入对中国经济也是输入通货。 也是有了大量净流入白银 中国货币才转向白银本位制。
intelxp180 于 2018-2-18 20:11:43 发表了:
解放军-ZSC 发表于 2018-2-18 20:01
对,但是这是大体积的可以和中国一比的帝国的资本主义模式。我说的意思就是,英法的模式是不适合大疆土的 …
西方那在大航海时代 殖民地也是玩的强化版封建授权制。殖民地相对本土中央政权独立性很大。以当时的技术也做不到对殖民地的有效控制。这点和毛子 ,中国这种陆地区域上的大国还不一样。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20:30:41 发表了:
cc52333 发表于 2018-2-18 19:32成本哪低哦 现在是跑到哪了?
没跑。财政角度,西方东林党剥削成本低。
海运是利用水力 风力 机械,陆运畜力 人力 机械,还要修路。海运更依赖科技。
解放军-ZSC 于 2018-2-18 20:31:1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解放军-ZSC 于 2018-2-18 20:36 编辑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18 12:44
俄罗斯也不是从封建专制一步跳到帝国,而是在1848年欧洲革命的刺激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从能够打压拿 …
离法国还是太远了,法国基本是浙江省的道路。如果说浙江一省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类似法国。但是只要不想分裂,按历史那样就只能是俄国那种了。
英美都是海洋国家没有陆地包袱和敌人,而法国因为有陆地上的问题和敌人,资本主义就远比美英沉重和曲折,法国更是如此。其实可以这么说,在陆地上有沉重负担的国家就很难顺利进行资本主义转型。
但是一个浙江省面对整个北方帝国的攻击时是没有生存能力的。不能独活。这就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早但是成事的最终是英美的原因。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20:31:56 发表了:
intelxp180 发表于 2018-2-18 20:08西方工业革命之前的资本积累是抢了半个地球。才供应出了不到1亿人口的西方世界的工业革命。
这个对于中国 …
所以,从财政角度也不该走大陆路线。
解放军-ZSC 于 2018-2-18 20:34:42 发表了:
intelxp180 发表于 2018-2-18 20:08
西方工业革命之前的资本积累是抢了半个地球。才供应出了不到1亿人口的西方世界的工业革命。
这个对于中国 …
哪有不到一亿,是全世界养了几千万而已。所以根本支撑不了中国整个帝国的转型。你让任何一个统治者放弃整个帝国缩回一个资本主义省级国家的统治者,有人会干么?哪怕是殖民全世界。~~~不可能的。
intelxp180 于 2018-2-18 20:47:5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ntelxp180 于 2018-2-18 20:52 编辑
解放军-ZSC 发表于 2018-2-18 20:34
哪有不到一亿,是全世界养了几千万而已。所以根本支撑不了中国整个帝国的转型。你让任何一个统治者放弃整 …
工业革命时代,英本土才不到4千万人口,法国多点,再算上原来的斗牛国和低地国家,差不多有近一亿了。面条就不算了,面条统一立国太晚了。
法国在西欧地区更象是一个类似中国的封建王权集中的国家体制,虽说下头几个大公也是够有实力的,巴黎还是总算是压住了。法国陆上势力虽大但是也造成了法国也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海洋上争霸。一只大帆船造价可以养一个团的火枪兵出来。国家财政没钱。
同样中国也是 广大的内陆地区行政成本和对北方入侵造成的军事压力,也不可能有精力去造大量的远洋战舰。就算是真的做到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忠公体国,两头都要硬的国策在非工业化下社会下也支撑不了多久。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中国清朝有2亿人口么?1亿人口应当是有了的。
解放军-ZSC 于 2018-2-18 20:57:03 发表了:
intelxp180 发表于 2018-2-18 20:47
工业革命时代,英本土才不到4千万人口,法国多点,再算上原来的斗牛国和低地国家,差不多有近一亿了。面条 …
如果和英国相比,法国的资本主义化太落后了,而且法国其实吃了很多跟随英国的红利。法国的社会体制里也一样有大量的封建残余,真正完成转型已经很晚了。
所以说,中国就算资本主义化,最多是毛子那样的,最慢的模式。大陆国家的资本主义难度太大。
intelxp180 于 2018-2-18 21:05:19 发表了:
解放军-ZSC 发表于 2018-2-18 20:57
如果和英国相比,法国的资本主义化太落后了,而且法国其实吃了很多跟随英国的红利。法国的社会体制里也一 …
没办法 国情不一样呀。英国在1215年下头的贵族就敢给国王套上大宪章,开始从立法上限制王权, 当时全世界主要国家和政治实体有人敢这样做么。
没有对封建王权的限制起始 资本主义经济就不会发展。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21:05:31 发表了:
解放军-ZSC 发表于 2018-2-18 20:57如果和英国相比,法国的资本主义化太落后了,而且法国其实吃了很多跟随英国的红利。法国的社会体制里也一 …
中国和元老院是两回事。
没有蒸汽机之前。大陆就是一个有毒的诱饵,初期获利容易,后期包袱沉重。元老院目前缺乏铆接蒸汽机技术,无法降低成本。
帆船技术是现成的,没有,可以直接抢。初期东南亚殖民地开发比大陆艰难,成型后各种成本都低。
intelxp180 于 2018-2-18 21:10:01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18 21:05
中国和元老院是两回事。
没有蒸汽机之前。大陆就是一个有毒的诱饵,初期获利容易,后期包袱沉重。元老院 …
你大航海也得在陆地纵深支持呀。造船 修船,粮食,人员补充,都要靠陆地。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21:12:48 发表了:
intelxp180 发表于 2018-2-18 21:10你大航海也得在陆地纵深支持呀。造船 修船,粮食,人员补充,都要靠陆地。
…
支持和直接统治不一样。光荣孤立,获取资源。直接统治要面临解决生产关系的巨大成本。
解放军-ZSC 于 2018-2-18 21:16:43 发表了:
intelxp180 发表于 2018-2-18 21:05
没办法 国情不一样呀。英国在1215年下头的贵族就敢给国王套上大宪章,开始从立法上限制王权, 当时全世界 …
这也是有国情限制的,西方主要的问题就是大陆资源匮乏农业相对不先进,不适合大一统,或者大一统集权的成本太高导致集权不适合不稳固,这就是东西方的国情差别。离不列颠岛近在咫尺的爱尔兰长期不被认为是人,可以随意奴役,以至于一直没有同化,最后还独立了,苏格兰也是。这都是资本主义导致的。必须让大部分不是人。奴役他们,人工制造出严重的区分,去剥削。殖民地人也不认为是本国人,可以随意剥削,可以允许“打死最后一个印度人英国也不投降”。
在中国,你可以搞浙江奴役全江南,打死最后一个湖南人广州都不会投降么?如果可以,也必然成为中国几千年文化上的真实反贼而被讨伐。
当然,东林党是想打死最后一个农民也不缴税的,结果就被彻底干掉了,就是这样。
你把别人不当人,别人也就把你不当人,你就没有政治正确性和统治合法性,最终就只能去台湾,海南岛这种封闭地形下搞自己的资本主义。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8 21:39:25 发表了:
intelxp180 发表于 2018-2-18 21:10你大航海也得在陆地纵深支持呀。造船 修船,粮食,人员补充,都要靠陆地。
…
17世纪以后的帆船技术,文总的海军系是做了准备的,所以说是现成的。目前使用的帆船技术用上了17世纪后的技术。需要抢的是当时的技术作为基础。
蒸汽机技术比帆船需要更多的资源,历史上是靠帆船积累的。而最初的蒸汽机技术不光有资源瓶颈,还有技术瓶颈,缺乏资料。
占领广东短期可以获得大量资源,但是并不能最终解决蒸汽机需要的资本积累。反而背上沉重的包袱。这类似楼主介绍的拿破仑四处掠夺陆地的结果。
jsbhjys2 于 2018-2-19 05:49:22 发表了:
不要简单硬套历史,元老院可是有铁路,小火轮,无线电的,对大陆的控制能力,财政收集能力不是十七八世纪的土著能比的,元老院带来的良种,廉价铁农具,加上传统中国农业本来的技术优势,对大陆的投入收益比也不是欧洲能比的。
关键是元老院不需要殖民地的市场和金银,元老院无法从外部进口工业设备,工业扩张只能依靠自我复制,相当长的时间内军重工才是大头,不存在大规模发展轻工业换取硬通货的必要。元老院发展工业需要的大规模基建,需要大量廉价甚至无偿的劳动力,这可以依靠征发傜役,需要剩余粮食养活工业人口,可以征收农业税,需要的矿产,也不是能直接买到的,原始的矿业和基建满足不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拿钱买不到,只能自己投资开发。总之,元老院需要的是县政府,维持会,带打字机,乘小火轮下乡的征粮队,连接矿区的小火车,不需要生产花布去换取金银,因为说到底卖是为了买啊,可是元老院在市场上并不能买到工业化需要的东西
hsxa 于 2018-2-19 07:41:0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hsxa 于 2018-2-19 15:17 编辑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18 09:57
早期1英镑=1磅白银,照此计算,800万英镑的财政开支折合中国白银9700万两,打倒英伦三岛的封建地主阶级 …
1英镑等于1磅白银那都是七国时代的事了,在实践中1英镑是等于240便士的记账单位,而便士含银量自打诺曼人来了就一直减,到玫瑰战争时候纯度一度低到25%,伊丽莎白一世整顿币制后统一用925银铸币,此后银币含银量始终稳定,1便士约0.5g,即1英镑约120g925银/3两多纹银。
至于金币就是另一个话题了,总之彻底实行金本位前兑换率仍然由金银价格比决定。
波尔布特 于 2018-2-19 08:31:02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18 11:11我是这么比的。年收入9镑=4100克白银,明朝农民10两=370克,两地购买力相差十倍以上才相等 …
根据43楼的资料,17世纪一英镑最多折合120克白银,800万英镑不到2600万两白银,9英镑约为29两白银。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9 08:48:30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19 08:31根据43楼的资料,17世纪一英镑最多折合120克白银,800万英镑不到2600万两白银,9英镑约为29两白银。 …
谢谢楼上两位指点
货币贬值,果然是东西方都有的爱好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9 12:29:51 发表了:
hsxa 发表于 2018-2-19 07:411英镑等于1磅白银那都是七国时代的事了,在实践中1英镑是等于240便士的记账单位,而便士含银量自打诺曼人 …
不对啊,明朝白银37克多一两,120克925不到四两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19 12:42:11 发表了:
jsbhjys2 发表于 2018-2-19 05:49不要简单硬套历史,元老院可是有铁路,小火轮,无线电的,对大陆的控制能力,财政收集能力不是十七八世纪的 …
元老院需要大量矿石资源,初期机械效率不高,必然需要大量人口和低级工具。大量人口需要消费大量轻工业品。所以,轻工业品的成本,也影响重工业成本。
贸易本身也是剥削外部的方式,比直接抢更隐蔽。在外部生产率没有提高时,元老院需要大量贸易来剥削外部生产力才能支持自己的发展。
hsxa 于 2018-2-19 15:17:1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hsxa 于 2018-2-19 15:19 编辑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19 12:29
不对啊,明朝白银37克多一两,120克925不到四两
早上有点晕。。。是3两多。4两多是鸦片战争那会对金本位英镑的比价。
繁华烬燃 于 2018-2-19 19:43:04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18 07:44
五、美国近代财政史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如果套用中国明末的历史,其实就是英国跟“法兰西鞑子”打仗缺钱 …
对于买美国国债的问题,如果RMB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会不会降低美债存量?波特兄怎么看?
cqduoluo 于 2018-2-19 20:06:37 发表了:
没看完,你好悠闲啊。
中国和英国区别太大了,英国崛起的时候,周边国家竞争很多,中国是大一统国家,东林党根本不会觉得自己国家会完蛋。
波尔布特 于 2018-2-19 21:00:04 发表了:
繁华烬燃 发表于 2018-2-19 19:43对于买美国国债的问题,如果RMB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会不会降低美债存量?波特兄怎么看? …
如果人民币真的彻底取代美元了,那就没外国人会买美国国债了,美国就算不完蛋也得变第二个俄罗斯。
我也知道现在中国买国债有一定的不得已——外汇太多,原料买啥涨啥,只有美国国债的投资可以在纸面上“盈利”。就好像中国人买日货也有暂时找不到更好替代品的因素。但就是对这种“资敌行为”感觉不舒服。
波尔布特 于 2018-2-19 21:01:09 发表了:
繁华烬燃 发表于 2018-2-19 19:43对于买美国国债的问题,如果RMB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会不会降低美债存量?波特兄怎么看? …
如果人民币真的彻底取代美元了,那就没外国人会买美国国债了,美国就算不完蛋也得变第二个俄罗斯。
我也知道现在中国买国债有一定的不得已——外汇太多,原料买啥涨啥,只有美国国债的投资可以在纸面上“盈利”。就好像中国人买日货也有暂时找不到更好替代品的因素。但就是对这种“资敌行为”感觉不舒服。
波尔布特 于 2018-2-19 21:02:14 发表了:
繁华烬燃 发表于 2018-2-19 19:43对于买美国国债的问题,如果RMB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会不会降低美债存量?波特兄怎么看? …
如果人民币真的彻底取代美元了,那就没外国人会买美国国债了,美国就算不完蛋也得变第二个俄罗斯。
我也知道现在中国买国债有一定的不得已——外汇太多,原料买啥涨啥,只有美国国债的投资可以在纸面上“盈利”。就好像中国人买日货也有暂时找不到更好替代品的因素。但就是对这种“资敌行为”感觉不舒服。
波尔布特 于 2018-2-19 21:24:56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8-2-19 20:06没看完,你好悠闲啊。
中国和英国区别太大了,英国崛起的时候,周边国家竞争很多,中国是大一统国家,东林 …
中国和英国的区别确实很大,所以有些人把责任全推到儒家和东林党头上是不对的。
当年东林党干过的事,其实西欧资产阶级都做过了,因为国情不同,才导致不同的结果。
有些东西,例如土地所有权,英国资产阶级不搞革命根本得不到(革命前土地所有权都在封建贵族手里,所谓的资产阶级乡绅其实只是高级“佃户”),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势力却不必搞革命就能得到。免税权和政治特权,英国资产阶级只能用枪杆得到,但东林党只需要通过科举考试和文斗。
有些事西欧资产阶级能做,而东林党干不了。例如像农民军一样追脏拷饷、均田,像“倭寇”、满清一样抢遍中国。
就像楼上说的,浙江人把其他省份的中国人当殖民地奴隶对待的做法,东林党干不了。但伪装成“倭寇”的中国沿海汉人和伪装成“满族”的辽东汉人能干,但这两者可不被中国主流瞧得起。
波尔布特 于 2018-2-19 21:34:2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18-2-19 21:35 编辑
cqduoluo 发表于 2018-2-19 20:06没看完,你好悠闲啊。
中国和英国区别太大了,英国崛起的时候,周边国家竞争很多,中国是大一统国家,东林 …
其实对江南士绅来说,蒙元比大明更像“自己的国家”——当年蒙古人因为懒政,事实上给了江南士绅很大的“自由”,对江南士绅的征税也比大明轻得多,跟和平时期的南宋差不多。
满清南下前,根据元朝的历史经验,江南士绅认为满清未必有多差。满清当“北魏”那是再好也没有,就算是第二个蒙元,那也比大明强多了。到了剃发易服前夕,江南士绅才发觉满清对他们居然比天启皇帝还差,这时想反抗已经晚了。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20 00:08:48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8-2-19 20:06没看完,你好悠闲啊。
中国和英国区别太大了,英国崛起的时候,周边国家竞争很多,中国是大一统国家,东林 …
这是楼主去年开始挖的坑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20 00:11:55 发表了:
hsxa 发表于 2018-2-19 15:17
早上有点晕。。。是3两多。4两多是鸦片战争那会对金本位英镑的比价。
高手!以后换算货币就找你了。
圣天使高达 于 2018-2-20 02:32:03 发表了:
想听听楼主对江南士绅的处治意见。
波尔布特 于 2018-2-20 07:53:27 发表了:
圣天使高达 发表于 2018-2-20 02:32想听听楼主对江南士绅的处治意见。
这方面可以参考tg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做法,招安有政协,打压有三反五反、反右甚至文革。
其实这两者没本质区别,江南士绅就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祖宗,既有革命性和也有反动性,既有软弱性、妥协性又常常当反贼。
繁华烬燃 于 2018-2-20 21:45:20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19 21:02
如果人民币真的彻底取代美元了,那就没外国人会买美国国债了,美国就算不完蛋也得变第二个俄罗斯。
我也 …
重要的话说三遍,了解……
明白这种感觉
Scat 于 2018-2-21 01:56:07 发表了:
欧洲一直有大量贵金属和其它财富注入,只要绝对蛋糕在做大,下层也不会混太惨
波尔布特 于 2018-2-21 07:53:54 发表了:
繁华烬燃 发表于 2018-2-20 21:45重要的话说三遍,了解……
明白这种感觉
不是,是我发这段时,网络出了问题,总是发不出去,就多按了几次回复,结果最后都发出来了。
波尔布特 于 2018-2-21 07:56:46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2-21 01:56欧洲一直有大量贵金属和其它财富注入,只要绝对蛋糕在做大,下层也不会混太惨 …
那是因为发现了美洲,没发现美洲之前,欧洲的发展还不如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则是靠东方贸易,坐拥中国、印度两大市场,直到被西方人走海路打过来。
Scat 于 2018-2-21 08:22:39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21 07:56
那是因为发现了美洲,没发现美洲之前,欧洲的发展还不如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则是靠东方贸易,坐拥中国、印 …
就是这么回事。在临高时空里西方会什么都不是,不过也不会被绿化。
公孙轩辕 于 2018-2-22 01:43:44 发表了:
东林党的问题在于把公共服务丢给皇帝,
同时又不想承担责任,拒绝承担责任。
偏偏又想掌控国家权力。
最后只能是完蛋。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22 05:01:44 发表了:
公孙轩辕 发表于 2018-2-22 01:43东林党的问题在于把公共服务丢给皇帝,
同时又不想承担责任,拒绝承担责任。
偏偏又想掌控国家权力。
那西方东林党呢?
波尔布特 于 2018-2-22 06:54:1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18-2-22 08:01 编辑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22 05:01那西方东林党呢?
西方东林党扮演的是吴三桂+晋商的角色,是“鞑子”的合作对象而不是被征服者,而他们找来的荷兰“鞑子”、科西嘉“鞑子”和宋太祖一样是偏向资本主义的。美国则是沾了英法争霸渔翁得利的便宜,美国独立初期英法都顾不上控制美国,等到英法有空了,美国的翅膀已经硬了,再打美国很不合算。
财政方面,西方资产阶级的“义务”是借款,但这条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商人不是不愿意借款,甚至有过无偿提供大笔军费的案例,但不管是借款还是无偿赞助,最后都没好下场。借款的事,可以参考毛文龙向商人借粮饷,无偿赞助的事可以参考沈万三,最后那些借粮给东江镇的商人是啥结果?沈万三又是啥下场?
至于行不通的根源,除了对商人控制兵权的警惕,最主要是缺乏具有可行性并能够被广大中国人接收的还款渠道。这方面英国人抢北美、非洲、印度,法国抢欧洲,中国人能抢谁?最好抢的偏偏是江南,这就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故事了。
商人想要权力,必须利用金钱控制舆论和兵权,在西方就是支持新教和发展私军,在中国就是科举和发展民团或者投军。控制舆论方面东林党很成功,掌握武力方面,明初的张士诚、方国珍被朱元璋打败,明代中期的“倭寇”被戚继光他们搞定,明末的代表有毛文龙、吴襄父子、郑芝龙父子、鲁王政权(军队主力是明末的浙江抗税民团),他们后来的结果与历史形象我就不多说了。
Scat 于 2018-2-22 07:46:19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22 05:01
那西方东林党呢?
资产阶级和东林党还是不一样,东林党的地主成分更多
波尔布特 于 2018-2-22 08:52:31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22 05:01那西方东林党呢?
司凯德说的土地也是原因之一,有没有土地对“革命积极性”真的影响很大。英国革命早,根源之一就是革命前大多数英国资产阶级没有土地,土地都在贵族手里,英国所谓的“资产阶级化乡绅”,本质上是大规模租贵族土地的高级“佃户”,资产阶级里只有少数“新贵族”有土地所有权。所以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搞“土改”,就好像炮党去了台湾后搞土改。
英国东林党获得土地就是靠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将大部分财产换成了土地,而买地的钱就成了克伦威尔的军费。
法国资产阶级在拥有土地方面的情况比英国好很多,结果革命时间比英国晚了100多年。
北意大利城邦虽然是文艺复兴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起源地,结果因为花钱买土地与贵族身份太容易,反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化最晚的欧洲国家之一。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22 11:33:31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22 08:52司凯德说的土地也是原因之一,有没有土地对“革命积极性”真的影响很大。英国革命早,根源之一就是革命前 …
然后,军费又购买了东林党的工业品:军火军服军粮?
liutom2 于 2018-2-22 12:22:59 发表了:
印象中16-17世纪期间所谓1英镑的价值还是有一定的变化的。
myarance 于 2018-2-22 14:49:37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22 08:52
司凯德说的土地也是原因之一,有没有土地对“革命积极性”真的影响很大。英国革命早,根源之一就是革命前 …
你这种类比是有问题的,东林党不是西方的资产阶级商人新贵族,东林党是地主文化贵族的成分居多,东林党在西方的对应形象应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贵族或者是法国波旁早期的宫廷贵族,他们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商人的庇护者,收取庇护对象的商业贸易利润,但其本身更主要代表的还是地主阶级利益 你之所以拿两者来类比,是以为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中国和西欧是处在相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高度,但其实不是的,17世纪初的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其实只相当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还没有能够发展到产生政治独立的资产阶级的地步,而彼时的西欧,已经度过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两个阶段,开始为思想启蒙阶段蓄力了,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上是大大落后于西欧的,不能仅仅根据部分事件的表象就认定两个社会的两个政治经济团体性质一样。 而且所谓的国情不同导致资本主义发展路线不同的说法是不严谨的,实际上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节点是确定的,社会转型需要经过的关键节点也是确定的,“国情不同导致资本主义发展路线不同”实际上是指国情的差异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产生差异,从而在达到关键节点之前所需要的“量”有差异 如果路线是指关键节点顺序的话,那大家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例外,所以我假定这里的路线是指积累“量”的过程,这个过程确实会因为国情差异而有各种形态的变化,所以中国在明末的形态其实就是北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遭遇的东方复刻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北意大利城邦们没能抵抗住来自外界的入侵,社会发展进程被人为打断停滞,在这个基础上,能与中国类比的应该是意大利城市同盟的财政制度而不是社会经济形态更先进的17世纪的西欧,(后者与中国实际上没有可比性,两者并不在同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线上,不能生搬硬套)
波尔布特 于 2018-2-22 20:00:43 发表了:
myarance 发表于 2018-2-22 14:49你这种类比是有问题的,东林党不是西方的资产阶级商人新贵族,东林党是地主文化贵族的成分居多, …
你显然不够了解东林党,你说的“商人的庇护者”,仅限于东林党的上层,东林党的下层以中小地主和商人居多。他们也不是“更主要代表的还是地主阶级利益”,否则东林党和阉党也没必要斗得你死我活了。当年东林党跟阉党的分歧不是要不要加税,而是如何加税的问题。阉党的意思是加商税和矿税,而东林党的意思是加农业税,崇祯时代加派的都是根据耕地面积计算的农业税,谁更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很明显。
对于有远见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来说,加农税意味着,要么自己出血交税,要么把税转嫁到农民头上逼反农民斗地主,怎么算都是自己吃亏。
而对东林党来说,自己的主要收益来源于工商业和商品化农业,加农税减商税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实际上,一直到崇祯五年,南直隶的农业税依然是全国第二,略低于全国第一的河南。显然,东林党更加偏向资产阶级而不是封建地主。
我的本来目的也不是为了说明当年东林党跟西欧资产阶级的共同点,而是为了说明两者的区别,以此论证为何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了而东林党失败了。论证线索就是当年两者财政政策的区别,结果查资料时意外发现,当年西欧资产阶级居然比东林党还黑,两者的财政政策也没有本质区别。造成区别的根本原因还是国情。
用你的话说,能与中国类比的应该是意大利城市同盟而不是17世纪的西欧。实际上,我也是这种观点,中国的国情跟西欧差别太大,全国总体上更像沙俄,江浙地区等工商业发达地区更接近北意大利城邦。
至于你说“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上是大大落后于西欧的”,则是你错了。明代中后期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启蒙早就有了,之所以没能推广仅限于浙东等少数地区流传,就是因为国情的原因。而西欧出现同类思想是在18世纪,比中国晚了大约一个世纪。
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思想也说不上多先进,不过是北意大利城邦的同等水平,关键是英国的封建制度太落后了,还处于封建领主制的水平,缺乏强大的中央王权,于是给了资产阶级崛起的机会。
类似的是,红色革命首先在俄国胜利而不是经济基础更好的西欧胜利,关键不是苏共相比西欧共产党有多先进,而是沙俄的资本主义太落后了。
liutom2 于 2018-2-22 20:24:09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2-21 01:56
欧洲一直有大量贵金属和其它财富注入,只要绝对蛋糕在做大,下层也不会混太惨 …
持续贵金属输入意味着货币贬值,个人资产缩水,下层怎么可能不惨?西班牙就是这么完蛋的。
Scat 于 2018-2-22 22:10:00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8-2-22 20:24
持续贵金属输入意味着货币贬值,个人资产缩水,下层怎么可能不惨?西班牙就是这么完蛋的。
…
西班牙是你说那样,西班牙的殖民地基本上都是新大陆,实物产出远远低于货币的,菲律宾和关岛也没多少实物产出。
对整个欧洲来说,还占有大量亚非殖民地,以及对中日奥斯曼这样的非殖民地贸易关系,这部分殖民贸易经济有大量实物产出可以给货币赋予价值,后来又出现了工业化,最后不够用的反倒是贵金属货币。
liutom2 于 2018-2-22 22:15:52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2-22 22:10
西班牙是你说那样,西班牙的殖民地基本上都是新大陆,实物产出远远低于货币的,菲律宾和关岛也没多少实物 …
所以呀,光有货币,没有工业革命的工业品,那只有完蛋一个下场
myarance 于 2018-2-22 22:15:57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22 20:00
你显然不够了解东林党,你说的“商人的庇护者”,仅限于东林党的上层,东林党的下层以中小地主和商人居多 …
关于农税和商税问题,这里要注意的是,东林党并不是因为主要从事工商业才更倾向于增加农税,实际上作为文化贵族,封建特权本身就可以使他们减免这种农业税,或者转嫁到底层农民身上,使其更快的破产,从而利于土地兼并。而且,还要注意的是,农税和商税在明末还牵涉到地方和中央的利益分配的关系在其中,并不是所谓的“东林党资产阶级商人”不愿意增加商税这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所谓的明末不加增商税其真正的意思是“不加增直接上缴中央的商税”,上缴给地方机关的商税可一点也不少 通过对地方商税征收的操控,东林党利用其本身的封建特权庇护下由官僚集团畸形发展的垄断工商业并不是一种健康正常的生产组织方式,这也是明末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明末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力水平和组织水平并不高,很多行业并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比如,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也是产值和商品值最大的棉纺织业,仍是农家副业,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景德镇的制瓷业,则只有制坯行业中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组织,资本主义萌芽只存在于丝织业,冶铁业等少数行业,最关键的是:明末的工场手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场内分工很不发达,水平低,规模小,资本小,很少脱离商业资本的控制,没有出现产业资本。这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只勉强达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标准 以上这些就是为了说明:明末中国仍只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一定程度上触及了“文艺复兴”这个关键节点,但发展水平还很低,与同时期西欧的差距明显。与英国相比,中国要想达到文艺复兴乃至宗教改革,最后到资产阶级革命这些个节点所需要积累的“量”是非常多的,这是国情导致,英国因为封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可以快速积累不需要太多的“量”,达到一个个资本主义发展关键节点,这是英国的国情,但你不能因此就认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这不是单纯的一个两个人的思想,一件两件事能够决定。英国达到了那些个关键节点,那它就是达到了,中国没有达到就是没有达到,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英国就是要遥遥领先于明朝,你不能硬说明朝也开始了宗教改革,可以发动资产阶级革命了,这是脱离现实的
Scat 于 2018-2-22 22:16:53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22 20:00
你显然不够了解东林党,你说的“商人的庇护者”,仅限于东林党的上层,东林党的下层以中小地主和商人居多 …
中国当时已经进入内卷化状态了。西欧得益于黑死病和宗教战争人口距离饱和甚远,又得到新大陆
myarance 于 2018-2-22 22:33:5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myarance 于 2018-2-22 22:35 编辑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22 20:00
你显然不够了解东林党,你说的“商人的庇护者”,仅限于东林党的上层,东林党的下层以中小地主和商人居多 …
顺便说一个题外话,就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系统性上层建筑变革,是不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存在的。 举一个最熟悉的例子:19世纪60年代,被英法胖揍了两次的满清王朝,面对太平天国的威胁,痛定思痛建立起来的军队湘军淮军,仍然是旧式军队,只不过用着洋枪洋炮而已,本质并没有改变,但等到了1900年之后,袁世凯就可以建立起比较接近近代新式军队的北洋军了,这其中的转变是什么导致的呢?满清朝廷仍然是那个满清朝廷,最终结果的不同根源就在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下,中国资本主义终于脱离了萌芽状态,开始了快速发展。
一两个人的思想可能超前,一两件事物的技术水平可能超前,但整个社会的发展高度,是不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存在的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23 03:21:25 发表了:
myarance 发表于 2018-2-22 22:33顺便说一个题外话,就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系统性上层建筑变革,是不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存在的。 举一 …
能介绍一下欧洲的产业资本么?
荷兰达到节点更早?但是它的资产阶级却不强大。
Scat 于 2018-2-23 08:12:39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23 03:21
能介绍一下欧洲的产业资本么?
荷兰达到节点更早?但是它的资产阶级却不强大。 …
河南是商业资本主义,也有毛纺织之类
myarance 于 2018-2-23 10:53:08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23 03:21
能介绍一下欧洲的产业资本么?
荷兰达到节点更早?但是它的资产阶级却不强大。 …
提到欧洲产业资本的形成,首先要知道的就是,正是西欧发达的“借贷资本”,金融信贷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利率革命”,才促成了西欧的原始包买商向产业资本家转变的过程,威尼斯衰落之后,金融资本向低地国家和英格兰转移,在尼德兰和英国开始迅速发展,但是荷兰由于物质条件不足(资源不足导致原材料需要大量进口,竞争不过英国),资本主义只能发展到商业资本主义这个层级,而英国由于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竞争力大大高于同期的其他欧洲国家 另外要说的是,“利率革命”本身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之下开始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很经典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案例,所以还是要说,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系统性上层建筑变革,是不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存在的,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说到这里我们反过来看明末中国的情况就很明显了,无论是金融借贷资本的转型还是产业资本的形成,在中国都是看不到的,原因无他,经济基础达不到条件而已,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高度是远远落后于西欧的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23 12:22:46 发表了:
myarance 发表于 2018-2-23 10:53提到欧洲产业资本的形成,首先要知道的就是,正是西欧发达的“借贷资本”,金融信贷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 …
英国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煤铁在一起?
发展程度不同的原因呢?本来我们可是领跑者
myarance 于 2018-2-23 12:26:5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myarance 于 2018-2-23 12:28 编辑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23 12:22
英国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煤铁在一起?
发展程度不同的原因呢?本来我们可是领跑者 …
英国的煤铁木材羊毛资源丰富,荷兰这些全要进口
中国经过蒙元的折腾,早就不是领跑者了
而且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需要的“量”太多,不是西欧国家可比的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2-23 12:34:35 发表了:
myarance 发表于 2018-2-23 12:26英国的煤铁木材羊毛资源丰富,荷兰这些全要进口
中国经过蒙元的折腾,早就不是领跑者了
而且中国发展资本 …
元老院需要的量不算多,还是需要获得大量资源吧?
法俄资源不低于英国吧?
ぱるる大好き! 于 2018-2-23 12:37:29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8-2-22 20:00
你显然不够了解东林党,你说的“商人的庇护者”,仅限于东林党的上层,东林党的下层以中小地主和商人居多 …
同理为何日本的维新比中国成功
myarance 于 2018-2-23 13:31:4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myarance 于 2018-2-23 13:47 编辑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23 12:34
元老院需要的量不算多,还是需要获得大量资源吧?
法俄资源不低于英国吧? …
这个“量”不是数字意义上的量……
你可以理解为达到资本主义发展关键节点之前所需要的时间,经济发展程度,技术积累,思想传播……..套用之前某个人的话的意思就是:完成社会形式变换所需要的绝对量
再补充一点,各个国家的封建社会在转变成资本主义社会时,社会转型要过的关键节点个数是一样的,区别在于由于国情差异,社会发展达到关键节点之前所需要积累的绝对量是不同的,因为基数不同(这个基数是根据国情差异而来),所以不能用均匀的时间或者估算出来的物质生产数量去套
中国这样的国家,由于封建统治力量的完备程度,稳固程度都远不是西欧国家可比的,而较为偏僻的地理又限制了交流,限制了从外界获取绝对量,导致中国在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达到关键节点所需要的绝对量非常之大,这也是中国明清时期长期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原因,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从西方能够获取大量的绝对量,而不需要仅靠自身积累
Scat 于 2018-2-23 14:49:28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23 12:22
英国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煤铁在一起?
发展程度不同的原因呢?本来我们可是领跑者 …
完成工业化需要的条件比较多,腐国先凑齐了。
腐国威尔士的煤矿大部分在海平面以下,灌水是常态,对蒸汽机的需求是刚需,有蒸汽机马上就能形成产业,没有蒸汽机会形成技术投资,瓦特蒸汽机出现一个多世纪以前就有各种脑洞蒸汽动力抽水装置的专利了。
中国的煤光是正负零以上的储量就够挖几个世纪,用不着抽水。
Scat 于 2018-2-23 14:52:12 发表了:
liutom2 发表于 2018-2-22 12:22
印象中16-17世纪期间所谓1英镑的价值还是有一定的变化的。
英镑是金币的面额,不同时期王室金币的节操和商品价格都不一样
Scat 于 2018-2-23 14:54:43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2-23 12:34
元老院需要的量不算多,还是需要获得大量资源吧?
法俄资源不低于英国吧? …
法俄没有海平面以下的煤矿,而且也没那么依赖煤
Scat 于 2018-2-23 15:04:47 发表了:
ぱるる大好き! 发表于 2018-2-23 12:37
同理为何日本的维新比中国成功
因为日本的封建主阶级不是地主而是武士,武士是雇员不是老板,没有土地所有权,这些人并不抵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还可以作为技术劳动力。
中国的识字人口是读书人,读书人绝大部分属于或者依附于地主,这些人大部分反对工商业威胁自己的地位。
liutom2 于 2018-2-23 18:44:26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2-23 14:52
英镑是金币的面额,不同时期王室金币的节操和商品价格都不一样
最初的英镑根本就没有实物。。。。。
xuelindiao 于 2018-3-4 16:31:58 发表了:
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从未达到所谓自由贸易的水平:1700—1799年是27%;1800—1845年是40%,其中1800—1809年间增长高达36%,1810—1819年间则增长到44%,1820—1829年间达到顶峰55%,而1830—1839年间则为38%,到1840年时征税种类多达1146项。1841年当选为首相的罗伯特·皮尔,其竞选成功所凭借的正是维持《谷物法》的承诺。另外,上文已提到,1836年英国人在华刊物《广州周报》发表《对华自由贸易》一文认为英国商人对华贸易的主要阻碍是英国政府对进口货(主要是茶叶)征收的重税。的确如此,1833年英国对华茶征收96%至100%的进口税,1834年提高到100%至300%。可见,英国高关税对正当贸易的限制,是导致英国商人热衷进行鸦片走私的很重要的原因。
这样高的关税税率,其收入大量用于为发动战争提供的资金支持:1715—1790年间,英国的关税收入占据了国防费用的37%,1790—1815年间为25%,1815—1850年间占到了年均利息支付的70%(利息支付占到了中央政府支出的50%),1850—1913年间累退税收入仍然占到国防费用的60%。在向英国军国主义提供资金支持的过程中,所有原材料中约有60%被征收了关税,其中大多数成为英国工业的重要资本投入。历史学家霍布森在其《帝国主义》中指出,18至19世纪大英帝国正是靠间接税和关税保护主义而强大起来的。 http://www.guancha.cn/bozhao/2017_09_03_425532_s.shtml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3-4 18:56:53 发表了:
xuelindiao 发表于 2018-3-4 16:31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从未达到所谓自由贸易的水平:1700—1799年是27%;1800—1845年是40%, …
这个应该给刘大府看看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法,规定国货国运、外国船只不准入内,不准外国货进入殖民地;另一方面,努力降低工商业成本,比如工人偷懒会割掉耳朵,或罚为奴隶给检举者;小孩满4岁即可以上工,每日工作12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