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753034 【脑洞向】你们说临高位面会不会出现毛坦厂类的万人学校

北朝旧贴 | 某食肉动物2 | 共 7367 字 | 2018-05-18 | | 编辑本页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4:05:4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4:07 编辑

感觉这两天看大佬们聊芳草地,大有这种趋势啊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4:07:34 发表了:

但是毛坦厂是建立在190多位老师超负荷工作的前提下


Smokey_Days 于 2018-5-16 14:09:01 发表了:

不可能。


Smokey_Days 于 2018-5-16 14:09:40 发表了:

短期内不可能。

要是真的出现了万人高中…不,别说万人高中万人初中,就万人小学——元老们都会笑出花来。


Smokey_Days 于 2018-5-16 14:10:04 发表了:

问题是现在新时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分配有限、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有限。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4:17:59 发表了:

Smokey_Days 发表于 2018-5-16 14:10

问题是现在新时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分配有限、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有限。 …

目前临高如果是3-2-3-2学制的,平均一个年级1000人呢?


Smokey_Days 于 2018-5-16 14:24:05 发表了: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6 14:17

目前临高如果是3-2-3-2学制的,平均一个年级1000人呢?

你这个…不算万人中学吧?

我记得学校叫X人学校是按照每个年级的学生数来算的吧?

一个年级一千人那过几年(或者现在)芳草地的规模就达到了。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4:27:21 发表了:

Smokey_Days 发表于 2018-5-16 14:24

你这个…不算万人中学吧?

我记得学校叫X人学校是按照每个年级的学生数来算的吧?

一个年级一千人那过几 …

毛毯厂也只是复读生2W多人啊,正常入学的当地乡镇高中生没这数的啊


Smokey_Days 于 2018-5-16 14:30:38 发表了: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6 14:27

毛毯厂也只是复读生2W多人啊,正常入学的当地乡镇高中生没这数的啊

乡镇高中年级均千人确实不正常。但是县城级的我觉得就很正常了吧。

我老家那边段均千人的中学就有三所。


Smokey_Days 于 2018-5-16 14:32:07 发表了: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6 14:27

毛毯厂也只是复读生2W多人啊,正常入学的当地乡镇高中生没这数的啊

段均万人是什么概念?

如果临高人口达到了数百万,还普及了义务教育,并且澳宋帝国出于某些令人难以理解的原因要求所有学生在一所学校学习。

那勉强可以达到。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4:34:36 发表了:

Smokey_Days 发表于 2018-5-16 14:32

段均万人是什么概念?

如果临高人口达到了数百万,还普及了义务教育,并且澳宋帝国出于某些令人难以理解 …

估计了一下,如果按照人口结构,大概就是当地人口1-3%是一学年段人口啊


周围 于 2018-5-16 14:35:02 发表了:

万人高中。。。澳宋要平推地球了。。。。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4:40:01 发表了:

周围 发表于 2018-5-16 14:35

万人高中。。。澳宋要平推地球了。。。。

估计55-65才会有吧


Smokey_Days 于 2018-5-16 14:44:20 发表了: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6 14:34

估计了一下,如果按照人口结构,大概就是当地人口1-3%是一学年段人口啊

对啊。如果能到这个程度,元老院真的要笑出花来。

就算里面一半可以成为合格的公务员吧,那单单这一所学校大概十几年下来可用人员规模就超过伪明官员了。治理半个伪明也不是难事了。

所以,教育先行啊。


Smokey_Days 于 2018-5-16 14:54:12 发表了: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6 14:40

估计55-65才会有吧

但是其实万人高中是效率很低的一中模式。

尤其是澳宋帝国的专业化非常严重、专业人才严重紧缺。

我的设想是通才教育是迟早会被替代的,以后会分化为:

仅仅为元老子女提供的精英学校、提供管理人才的公务员学校,隶属于大图的科研学校,培养工程人才的工厂学校——和各大工厂合办,工读一体等等。


周围 于 2018-5-16 17:38:5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周围 于 2018-5-16 17:54 编辑

我看过日本明治维新时候的照片,医学院学生在礼堂里围观老师做手术,而且哈这个能把中学教育推到10%的人口,就可以平推世界了


繁华烬燃 于 2018-5-16 17:44:26 发表了:

难道现在不是吗?


ddike 于 2018-5-16 17:55:15 发表了:

难道现在不是么+1

芳草地是个教育园区,里面有国民学校、职业学校、士官学校等好多学校。

但光是国民学校的规模也小不了,一个发动机行动就给海南带回来60000名十四岁以下儿童,其中8到14岁之间、且需要安置在临高的恐怕就有近万人了。就算当年没法全安置,这都好几年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适龄儿童变大龄文盲吧。


ddike 于 2018-5-16 18:00:0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ddike 于 2018-5-16 18:01 编辑

不过如果限定高中的话那没有,国民学校在1628年末建立,29年建立芳草地园区。在第二次反围剿和发动机行动之后入学人数爆发,学生数量才有可能上万,那几届学生不跳级现在可能还没上初中呢。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8:07:35 发表了:

ddike 发表于 2018-5-16 18:00

不过如果限定高中的话那没有,国民学校在1628年末建立,29年建立芳草地园区。在第二次反围剿和发动机行动之 …

所以我改了啊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8:07:51 发表了:

ddike 发表于 2018-5-16 17:55

难道现在不是么+1

芳草地是个教育园区,里面有国民学校、职业学校、士官学校等好多学校。

发电机带回来6万?


ddike 于 2018-5-16 18:20:38 发表了: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6 18:07

发电机带回来6万?

第六章八十七节 人口分配

……

  去除这些移民之后,余下的34.5万名移民将全部安置在海南岛上,这其中要扣除大约6万名将交给教育口接受教育培训的十四周岁以下的少儿人口――搜集难民的时候对孤儿的是收容是最为积极的,所以少儿在难民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余下的28万人口才是本岛工农业口可供分配的对象。

……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8:22:49 发表了:

ddike 发表于 2018-5-16 18:20

第六章八十七节 人口分配

……

噗6万人,统一管理的话==


ddike 于 2018-5-16 18:29:04 发表了: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6 18:22

噗6万人,统一管理的话==

是不是感觉特别刺激。

发动机带来的人口(包括安置在济州、台湾的)和海南原有人口是同一个数量级的,应该都是50万左右,而且是清一色的归(契)化(约)民(奴),吃喝拉撒全得靠元老院管,想想就酸爽得不行。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8:30:47 发表了:

ddike 发表于 2018-5-16 18:29

是不是感觉特别刺激。

发动机带来的人口(包括安置在济州、台湾的)和海南原有人口是同一个数量级的,应 …

老胡和老张岂不过要疯了?元老啥事情都不要干了。天天照顾孩子们吧


ddike 于 2018-5-16 18:37:53 发表了: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6 18:30

老胡和老张岂不过要疯了?元老啥事情都不要干了。天天照顾孩子们吧

老张都把“殉道者精神”、“爱干干不干滚”提出来了,学校里包括元老在内应该都是忙得飞起。

老胡把校长职务交出去之后专心做教育人民委员,估计整天在和其它部门扯皮谈条件要资源。那么多学生,光教学楼就得盖多少啊。


liutom2 于 2018-5-16 18:53:07 发表了:

ddike 发表于 2018-5-16 18:20

第六章八十七节 人口分配

……

14岁以下,绝大部分都不可能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了。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9:03:27 发表了:

ddike 发表于 2018-5-16 18:37

老张都把“殉道者精神”、“爱干干不干滚”提出来了,学校里包括元老在内应该都是忙得飞起。

老胡把校长 …

你想一下,基本上旧时空寄宿制学校,1万学生要配200-400老师,除非就用大学的办法,一门基础课6-10个班上。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9:08:08 发表了:

ddike 发表于 2018-5-16 18:29

是不是感觉特别刺激。

发动机带来的人口(包括安置在济州、台湾的)和海南原有人口是同一个数量级的,应 …

考虑了一下,搞成整训班,3个月文化课,3个月体能,三个月工程实践(当基本劳动力),这样同时分三拨人ABC,当时我上本科那会去金工实习的时候就是这么玩的,2周上课,2周工艺,2周实践,一个暑假在学校==


ddike 于 2018-5-16 19:23:0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ddike 于 2018-5-16 19:43 编辑

liutom2 发表于 2018-5-16 18:53

14岁以下,绝大部分都不可能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了。

至少8岁以下那一半左右还是尽量保证正规教育吧。原来是12岁以下正规教育,12岁以上在扫盲班成绩优秀的也收,消化发动机人口这一段特殊时期可能会打折扣,采取临时措施之类的吧。

而且这个所谓“正规教育”真的很基本,就两年初小而已。我baidu了一下现在六三制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大纲,简单总结下数学语文的内容大概。

数学:

认识数:认识最大到万位的数,认识分数

加减法:和在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百整千之间的加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乘除法: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两位数的乘除法

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

几何: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周长计算

常识:认识货币,认识各种计量单位

语文:

汉语拼音:正确读写,背诵字母表,能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

识字:400+750+550左右,学会查字典。

听说:初步能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默读课文,不指读;能够背诵指定课文。

写:学会使用铅笔和钢笔,能使用毛笔描红、仿影。

查完了我自己都有点惊了,也就是说就算叫教育口元老打鸡血,在那么大的教学压力下两年教完旧时空三年课程,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也就这个水平了。

我觉得这里面除了识字量勉强可以考虑打点折扣之外,其它的对于一个稍微有点技术要求的岗位来说知识都是不够的,比如数学方面整除和余数的概念、小数的概念、比例的概念、圆的概念和相关计算等等还全都没有呢,要么得边工作边自学、要么得继续读高小/职业学校。而语文那边则承担着普及普通话的任务,任务也不轻。


ddike 于 2018-5-16 19:34:0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ddike 于 2018-5-16 19:35 编辑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6 19:08

考虑了一下,搞成整训班,3个月文化课,3个月体能,三个月工程实践(当基本劳动力),这样同时分三拨人AB …

国家规定的小学师生比最低好像是1:23,目前看起来是很难守住了。

而且小学生的自律性和本科生也比不了,教学质量恐怕惨不忍睹。

一方面搞不好要把旧时空禁止的体罚翻出来维持纪律,另一方面大概要抱住尖子生然后放弃其它大部分学生了,给最好的学生最好的教育:小班额、好伙食、元老教学这些都可以有。其它的学生就随便吧,将来被其它部门吐槽学生“就两样东西不会”的时候也只能当听不见。


cc52333 于 2018-5-16 19:44:34 发表了: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6 18:30

老胡和老张岂不过要疯了?元老啥事情都不要干了。天天照顾孩子们吧

想多了,14岁鬼的正经小学给你读,基本上扫盲班加工作培训,一年基本上就要拉出去工作了。

7 8岁那种比例肯定不高的,那种鬼环境越小活下来都难


cc52333 于 2018-5-16 19:45:39 发表了:

ddike 发表于 2018-5-16 19:34

国家规定的小学师生比最低好像是1:23,目前看起来是很难守住了。

而且小学生的自律性和本科生也比不了, …

体罚那都不叫事。

这些从那种环境长大的人,完全没有学校概念的。靠嘴巴教育完全没希望。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19:55:26 发表了:

cc52333 发表于 2018-5-16 19:45

体罚那都不叫事。

这些从那种环境长大的人,完全没有学校概念的。靠嘴巴教育完全没希望。

体罚上校内卫好了


ddike 于 2018-5-16 19:59:54 发表了:

cc52333 发表于 2018-5-16 19:44

想多了,14岁鬼的正经小学给你读,基本上扫盲班加工作培训,一年基本上就要拉出去工作了。

7 8岁那种比例 …

嗯,年龄比较大的就先工作然后从工作中选拔吧。干得不错又聪明好学的派回来进一步培训,具体形式是脱产的还是夜校另说。


liutom2 于 2018-5-16 20:11:55 发表了:

ddike 发表于 2018-5-16 19:23

至少8岁以下那一半左右还是尽量保证正规教育吧。原来是12岁以下正规教育,12岁以上在扫盲班成绩优秀的也收 …

现在这个教育体系压力是比较小的,到了狒狒们手里标准的填鸭式教育,1年能上2年的课,然后水平高的筛出来继续上,不灵光的就请职业教育去吧,完全不浪费。


cqduoluo 于 2018-5-16 20:14:35 发表了:

本质上这就是个财政问题,民国时候合肥县教育经费6万多元,全县小学生才4000多人。


cqduoluo 于 2018-5-16 20:16:56 发表了:

ddike 发表于 2018-5-16 19:34

国家规定的小学师生比最低好像是1:23,目前看起来是很难守住了。

而且小学生的自律性和本科生也比不了, …

不能拿现代的标准来要求17世纪,英国1851年1个小学老师要教175个小学生,那时候很多课程是非专业老师上的,教学质量也没那么高。

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中学生很少,几十个小学生才有一个中学生。


cc52333 于 2018-5-16 20:38:19 发表了: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6 19:55

体罚上校内卫好了

我都估计应该有专门的纪律老师。

古代人一个极大缺点就是时间观念差,光这点就要好好训。


平一指 于 2018-5-16 21:10:06 发表了:

我看两广战役后就别再折腾了,江南攻略也可以放一放,元老院就趴窝暴兵得了。

工业口用髡货换外汇,可以大量贩卖南阳步枪什么的,让商人用银子或者战略物资来换。

医疗口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尤其是元老家庭的死亡率。

所有元老一律兼职教书,确保能培养出准确理解元老意图的下一代。加强师范和医学教育,让毕业生一毕业就能暴兵造人。

让张岱给江南士绅带个话:髡贼是要一统天下的,芳草地就是髡贼的国子监,毕业生都是髡贼心腹,要想投髡就赶紧送子弟留学,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6 21:10:33 发表了:

ddike 发表于 2018-5-16 19:23

至少8岁以下那一半左右还是尽量保证正规教育吧。原来是12岁以下正规教育,12岁以上在扫盲班成绩优秀的也收 …

主要还是学会怎么学习啊,学习习惯很重要啊


kong78 于 2018-5-16 22:08:13 发表了:

Smokey_Days 发表于 2018-5-16 14:10

问题是现在新时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分配有限、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有限。 …

我觉得很可能,临高教育口的都是喜欢留在家里没上进心的元老,本身并不愿意离开临高这个安乐窝,而元老院也没有强制力逼他们出去,但是芳草地却可以雇佣了更多的师范生。

澳宋教育本来就是住宿制,愿意送孩上学的职工比起教孩子知识更热衷于天子门生等套元老近乎,所以我觉得各方都倾向于办毛坦厂类的大学校,特别是中学等较高学历恐怕在几年内没有分校。


ddike 于 2018-5-16 22:14:34 发表了:

kong78 发表于 2018-5-16 22:08

我觉得很可能,临高教育口的都是喜欢留在家里没上进心的元老,本身并不愿意离开临高这个安乐窝,而元老院 …

按现在的淘汰率,海南各县的优秀初小毕业生都可以考虑来临高上高小。中学生数量更少,短时间内也基本只能靠元老教,应该就只有临高有,其它地方都凑不齐各科教师。


Smokey_Days 于 2018-5-17 07:36:00 发表了:

kong78 发表于 2018-5-16 22:08

我觉得很可能,临高教育口的都是喜欢留在家里没上进心的元老,本身并不愿意离开临高这个安乐窝,而元老院 …

我的意思是,不可能就挂一张牌子。

比如说,可能会搞出「芳草地工程学院」「芳草地管理学院」这样的东西,但是不可能这么多人学一样的课程,这样的通才教育是不符合澳宋的现状的。

搞成现时空的大学(专科?)的模式,我就觉得不错。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7 12:49:06 发表了:

Smokey_Days 发表于 2018-5-17 07:36我的意思是,不可能就挂一张牌子。

比如说,可能会搞出「芳草地工程学院」「芳草地管理学院」这样的东西 …

干脆混合式教育集团吧


警视厅一课 于 2018-5-17 13:14:42 发表了:

芳草地本来就是毛坦厂类型的学校啊。


kong78 于 2018-5-17 13:23:16 发表了:

Smokey_Days 发表于 2018-5-17 07:36

我的意思是,不可能就挂一张牌子。

比如说,可能会搞出「芳草地工程学院」「芳草地管理学院」这样的东西 …

现在的芳草地不已经有三四个牌子了吗?但大家还是叫它芳草地呀。再多的牌子,它还是一所学校。

我个人觉得芳草地未来会偏重于中高等教育,中学和大学恐怕有近十年只此一家。


Smokey_Days 于 2018-5-17 13:51:22 发表了:

kong78 发表于 2018-5-17 13:23

现在的芳草地不已经有三四个牌子了吗?但大家还是叫它芳草地呀。再多的牌子,它还是一所学校。

我个人觉 …

如果需要自己人的话,芳草地恐怕还需要承担重任——从极小开始培养,浸透在澳洲环境中。

临高就算行政功能丢失,短期之内也会成为所谓「新澳洲」之类的地点——培养那些元老院的接班人。


kong78 于 2018-5-17 14:51:06 发表了:

Smokey_Days 发表于 2018-5-17 13:51如果需要自己人的话,芳草地恐怕还需要承担重任——从极小开始培养,浸透在澳洲环境中。

临高就算行政功 …

为什么要极小?中央党校也不是从小学开始教吧。

能上高中大学的铁定是包分配的归化民精英,要是连这些人都不能吸收到既得利益集团,澳宋也不用混了。


Smokey_Days 于 2018-5-17 14:59:00 发表了:

kong78 发表于 2018-5-17 14:51

为什么要极小?中央党校也不是从小学开始教吧。

能上高中大学的铁定是包分配的归化民精英,要是连这些人 …

新时空存在一部分群体思想的固化,许多本来是在澳洲氛围中长大的归化民也出现了封建思想的反复:典型代表就是一批「争风吃醋」的女子文理学院学生。


兰度 于 2018-5-17 15:29:23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8-5-16 20:16

不能拿现代的标准来要求17世纪,英国1851年1个小学老师要教175个小学生,那时候很多课程是非专业老师上的 …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教育大量使用的是导生制,教师教老生,老生教新生的模式。


kong78 于 2018-5-17 15:56:32 发表了:

Smokey_Days 发表于 2018-5-17 14:59新时空存在一部分群体思想的固化,许多本来是在澳洲氛围中长大的归化民也出现了封建思想的反复:典型代表 …

那就淘汰呀,未来芳草地招的是精英,是与元老院共天下的左膀右臂,没有精英意识,出现封建思想反复,不就是忠诚不绝对嘛。


Smokey_Days 于 2018-5-17 16:07:58 发表了:

kong78 发表于 2018-5-17 15:56

那就淘汰呀,未来芳草地招的是精英,是与元老院共天下的左膀右臂,没有精英意识,出现封建思想反复,不就 …

这倒也是一种策略。

但是我是指,这种东西已经成为风气蔓延开来了。芳草地每一名学生的培养成本都是极高的,这种直接废掉一批学生的风气是一定要遏制的。


kong78 于 2018-5-17 16:15:42 发表了:

Smokey_Days 发表于 2018-5-17 16:07这倒也是一种策略。

但是我是指,这种东西已经成为风气蔓延开来了。芳草地每一名学生的培养成本都是极高 …

打下两广后,能上芳草地的只能是精英了,当然需要优中选优。等两广的第一批高小生毕业,我估计芳草地就得开始分拆初小了,肯定挤不下了。

培养成本确实高,但被淘汰也不可惜呀,工厂、军队等所有地方都缺高学历人才,只不过管理岗位,特别是政府部门跟他无关了。


Smokey_Days 于 2018-5-17 16:24:02 发表了:

kong78 发表于 2018-5-17 16:15

打下两广后,能上芳草地的只能是精英了,当然需要优中选优。等两广的第一批高小生毕业,我估计芳草地就得 …

基础教育的同人文还是太少啊。


cqduoluo 于 2018-5-17 20:48:00 发表了:

兰度 发表于 2018-5-17 15:29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教育大量使用的是导生制,教师教老生,老生教新生的模式。

导生制出现在18世纪,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政府开始介入初等教育,1846年被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的见习生制替代,正是见习生制才诞生了现代班级概念,之前导师制是没有班级一说的。

1851年英国小学教师和学生比175,1891年升到了的49,已经和现代差不多了,所以主要还是一个投入问题。

临高的制度其实还是比见习生更先进点,芳草地的小学老师起码也是初等师范的苗子,所以投入应该也不低。


某食肉动物2 于 2018-5-17 21:44:45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8-5-17 20:48

导生制出现在18世纪,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政府开始介入初等教育,1846年被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的见习生制 …

没啥问题啊,初等师范的同学一边学一边代课啊


cqduoluo 于 2018-5-18 21:20:13 发表了:

某食肉动物2 发表于 2018-5-17 21:44

没啥问题啊,初等师范的同学一边学一边代课啊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导生制很复杂,主要分贝尔式和兰卡斯特制,有很多不同,比如贝尔式是让好学生当导生,兰卡斯特是让差生,管理上也非常极端机械,甚至用刑,因为当时初等教育面对的穷苦孩子,素质很低,需要管教,工厂需要非常规矩的工人。

但是导生制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导生没有收入,老师收入也很低,责任心不强,导致教学水平很低,管理低劣。

然后诞生的见习生制,政府拨款,挑选优秀学生成为老师见习生,这些学生的目标不再是工厂,而是成为老师,未来收入也比较丰厚,有点类似现代师范。

但是和现代师范直接一开始就以老师为目标还是不一样的,现代制度需要更大的投入,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差异,养不养得起。


liutom2 于 2018-5-18 22:57:32 发表了:

兰度 发表于 2018-5-17 15:29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教育大量使用的是导生制,教师教老生,老生教新生的模式。

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