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758746 荷兰鲱鱼业的猜想
北朝旧贴 | 没事乱溜达 | 共 9334 字 | 2018-08-28 | | 编辑本页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19 21:46:16 发表了:
看了一堆资料,有了一个猜想
把鲱鱼群看作移动的矿藏.原始捕捞业是个体生产,采矿一次,返回陆地加工销售一次.然后再回去找矿.荷兰鲱鱼业是工业化生产.采矿公司跟随矿藏采矿,运输加工公司运送辅材(食盐和桶等)和加工,销售公司专业销售和采购,保安公司负责安全.个体生产的一个周期内,采矿公司假如采了100倍个体户的矿,利润提高了将近100倍.100倍的总利润分给各个相关公司,大家都获得了巨额利润.
各个相关公司为了利益分配,对辅材的质量规格,矿产的加工水平作了严格的规定,造成产品质量高且稳定,又使产品的价格推高.
这个猜想不用计算当时的各种物价和货币换算,不依靠敬业精神和道德水平,能解释后期东欧售价低于荷兰售价.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0 20:50:21 发表了:
个体渔船用不起蒸汽机,而建设成荷兰鲱鱼业的规模,需要大量的投入。气候变化,使鲱鱼群靠近荷兰海岸,是鲱鱼业获得了一个启动资金。
海南临高和儋州有红鱼鱼讯。解放前渔民还经常北上雷廉,南下东方市,估计也有鱼讯。广西和越南海岸线的渔业资源可能更丰富。需要海洋专业的元老指点……。
新英湾是泥质海底,有一网打尽的可能?
综上,第一桶金应该不是问题吧。
Scat 于 2018-6-20 21:28:46 发表了:
北海道的鲱鱼比荷兰多,不过鲱鱼不值钱,18世纪北海道鲱鱼业大发展最主要的输往日本各地产品是鲱鱼粕,就是用鲱鱼榨油之后剩下的东西用来做肥料。
鲱鱼含脂肪多干不透,要长期储存必须去内脏去头,鲱鱼个又比较小,需要大量人工,松前藩用鲱鱼干代替大米给手下发工资是按3:1的折算率计算的,从阿伊努人或者渔民手上收购差不多得5:1。
Scat 于 2018-6-20 21:31:40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0 20:50
个体渔船用不起蒸汽机,而建设成荷兰鲱鱼业的规模,需要大量的投入。气候变化,使鲱鱼群靠近荷兰海岸,是鲱 …
你说那个红鱼其实是红鳍笛鲷的一种,鲜的是高档鱼,不过海南人到现在还是拿盐腌了做鱼干,吃的时候和肉一块煮。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1 05:50:19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6-20 21:31
你说那个红鱼其实是红鳍笛鲷的一种,鲜的是高档鱼,不过海南人到现在还是拿盐腌了做鱼干,吃的时候和肉一 …
销路
荷兰鲱鱼业初期没销路压力,后期被各国限制。元老院的粮食需要量会长期增长,销路有保障。作为粮食的替代品,如果成本比种地低,就有竞争力。
红鱼
正德志里,海南最好的鱼是小黄花。现代滥捕造成高档鱼巨减,也是红鱼升值的原因吧?古代红鱼鱼讯时,数量巨大到把网拖走,有利于工业化捕捞。据资料帝说,红鱼是深海到浅海洄游,适合起步阶段做第一桶金。
保鲜手段
我看到两种古代鱼类保鲜手段,做湿的咸鱼或者鱼干。正德志,儋州特产是红鱼鮓,翻译成鱼酱,感觉类似荷兰鲱鱼保鲜方式。如果是在北海道,是不是可以有冷链保鲜?
鱼油
含油多的鲱鱼口感更好。据说游客吃的现代荷兰鲱鱼都不是荷兰捕捞的,因为鲱鱼到荷兰时,水温已经升高,含油量小了,所以都是进口的低水温鲱鱼。
北海道做肥料和鱼油是出于利润原因吧?省人工,产量大?元老院需要粮食替代品更多些,可以根据粮食成本,适当增加食用方向的加工。海南工业化必然粮食涨价,从北海道运鲱鱼去海南,利润有保障吧?
北海道现代煤产量大,将来的罐头加工是不是有优势?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1 06:11:08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1 06:14 编辑
Scat 发表于 2018-6-20 21:28
北海道的鲱鱼比荷兰多,不过鲱鱼不值钱,18世纪北海道鲱鱼业大发展最主要的输往日本各地产品是鲱鱼粕,就是 …
假设临高一个农民种地,除去自己吃,每年能产6000斤大米。鲱鱼业需要三万斤,六万条以上。鲱鱼处理记录每小时2000条,30小时工作量。
生产率优势很明显吧
Scat 于 2018-6-21 06:11:36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1 05:50
销路
荷兰鲱鱼业初期没销路压力,后期被各国限制。元老院的粮食需要量会长期增长,销路有保障。作为粮食 …
荷兰鲱鱼也是要人工切的,荷兰人有一种一刀去头尾内脏的手法,去玩再腌。
盐腌是最主要的处理方法,髡贼的优势就是盐多,个人估计日本人拿鲱鱼当肥料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盐产量不足,鬼子缺少晒盐的海滩,普遍靠煮盐和在石头上晒,另外日本的内河航运很弱,稍微离海远一点的地方运费就很高,离海近的地方鲱鱼干又很便宜。鲱鱼粕主要的销售地是关西和近江地区,主要是用来种棉花的。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1 06:19:11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6-21 06:11
荷兰鲱鱼也是要人工切的,荷兰人有一种一刀去头尾内脏的手法,去玩再腌。
盐腌是最主要的处理方法,髡贼 …
荷兰有一刀法,日本好像是两人协作,每条鱼一共两刀,效率和荷兰相差无几。
对于临高来说,盐和运费都有优势。
Scat 于 2018-6-21 06:20:13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1 06:11
假设临高一个农民种地,除去自己加家吃,每年能产6000斤大米。鲱鱼业需要三万斤,六万条以上。鲱鱼处理记 …
鲱鱼不是一年四季都很好捕,一般也是赶鱼汛的时候,太平洋鲱鱼的好处是在海岸边产卵,所以不需要远海渔船,日本人都是用两三丈的手划船就捕了,髡贼的话可以在岸边设冷库,把捕的鱼冻起来再花一年慢慢处理。大西洋鲱是喜欢到北欧附近的深海去产卵。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1 06:37:24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6-21 06:20
鲱鱼不是一年四季都很好捕,一般也是赶鱼汛的时候,太平洋鲱鱼的好处是在海岸边产卵,所以不需要远海渔船 …
这么看来,日本鲱鱼业销路不如荷兰好。荷兰可以卖到巴黎这些大城市,可以去东欧换粮食。
渔业地图上,日本渔场也是近海。荷兰渔业追逐鱼群,去的更远,延长了捕捞季。十四世纪,一条英国渔船在每年鲱鱼鱼讯,才能捞五吨。荷兰每条船的产量至少数十倍以上。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1 06:45:00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6-21 06:20
鲱鱼不是一年四季都很好捕,一般也是赶鱼汛的时候,太平洋鲱鱼的好处是在海岸边产卵,所以不需要远海渔船 …
日本用荷兰巨网的时候,应该走的更远海了吧
北海道可以做冰窖和冷库。运输船运冰和盐,去远海追鱼群,捕回来慢慢加工。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1 08:12:50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6-21 06:20
鲱鱼不是一年四季都很好捕,一般也是赶鱼汛的时候,太平洋鲱鱼的好处是在海岸边产卵,所以不需要远海渔船 …
沿海捕鱼,鱼讯时间和农忙不重叠,正好两不耽误。
远海捕鱼不能兼顾,才需要计算效率成本。
Scat 于 2018-6-21 12:39:34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1 06:45
日本用荷兰巨网的时候,应该走的更远海了吧
不是,像鲱鱼这种小鱼,正常情况下是生活在深水黑暗层和表面光亮层之间,并不聚集成大群,早晚的时候浮上来捕食浮游生物,现代可以在夜间靠灯光诱捕,没有电之前弄不出多大亮来捞不了多少。20世纪以前主要是在产卵季大规模捕捞,这时候还能获得鱼子和精囊。
Scat 于 2018-6-21 12:44:13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1 06:37
这么看来,日本鲱鱼业销路不如荷兰好。荷兰可以卖到巴黎这些大城市,可以去东欧换粮食。
渔业地图上,日 …
主要得在中国卖,日本有一种处理方法是用甜酱油腌并且发酵,成品用来煮萝卜和其它蔬菜叫甘露煮,是关西近畿一代的特色菜,类似的处理方法很多,往中国内地卖和卖到殖民地都是可以的。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1 19:29:30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6-21 12:39
不是,像鲱鱼这种小鱼,正常情况下是生活在深水黑暗层和表面光亮层之间,并不聚集成大群,早晚的时候浮上 …
看来大西洋鲱鱼和太平洋鲱鱼习性不一样
大西洋鯡鱼,在公海成群洄游,工业化捕捞投资小。
太平洋鲱鱼产卵期近海,平时深海。更像收割庄稼,必须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捕捞。或者减小产卵期近海捕捞量,增大深海捕撈量,利润更高些。
cqduoluo 于 2018-6-21 20:10:49 发表了:
看过《国家、技术与市场:闽台沿海海洋鱼类种群结构变迁原因研究》,大量捕捞会对鱼群的结构产生很大影响,还有洋流气候都会对影响鱼群,所以如果要搞渔业,还是应该系统发展,不应该超过临高这个时候的生产力水平,盲目投资去捕捞某一种鱼。
比如先确定目标市场是鲜食还是加工?需要多少产量?加工需要多少投资,捕捞需要多少投资,可以算一算。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1 20:49:3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1 21:12 编辑
cqduoluo 发表于 2018-6-21 20:10
看过《国家、技术与市场:闽台沿海海洋鱼类种群结构变迁原因研究》,大量捕捞会对鱼群的结构产生很大影响, …
市场销路是最有保证的,临高有大量而且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粮食缺口很大。初期优先考虑供应临高 三亚 鸿基。
大规模捕捞,没有冷链不可能鲜食。荷兰鲱鱼由于远海现捕现腌,品质比浅海早捕晚腌还要好。临高有成熟的加工技术,防腐没问题。
现代捕捞业保护鱼群的一个经验是不能全部捞大放小,可以考虑按比例放生和控制捕撈量。大规模捕鱼控制在元老院手里,不能犯竭泽而渔的错误。波尔不特元老可以制定海洋法规。
以儋州为例,围捕新英湾。
如果每条渔网长百米,动用七八十条船三五百人就可以把新英湾拦住,围网一遍。有五百吨鱼就够一年的粮食,剩下的按品种和比例放生。把一部分加工好的鱼送到三亚临高鸿基换成粮食。全年剩下的时间去外海捕捞其他鱼群,新英湾禁渔。
初始盯着儋州湾和春季红鱼鱼讯,是为了搞点启动资金。大规模作业的物资准备,训练磨合的时间,最少也要渔民够吃几个月的。
Scat 于 2018-6-21 23:15:02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1 19:29
看来大西洋鲱鱼和太平洋鲱鱼习性不一样
大西洋鯡鱼,在公海成群洄游,工业化捕捞投资小。
实际上在深海找鱼群更困难
cc5233 于 2018-6-22 10:06:35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6-21 23:15
实际上在深海找鱼群更困难
弄个听音器可行吗?
Scat 于 2018-6-22 17:07:03 发表了:
cc5233 发表于 2018-6-22 10:06
弄个听音器可行吗?
没有放大器只能听眼皮底下这块有没有鱼
cqduoluo 于 2018-6-22 20:27:13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1 20:49
市场销路是最有保证的,临高有大量而且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粮食缺口很大。初期优先考虑供应临高 三亚 鸿 …
你这个渔业发展思路就不对,瞄着一种鱼群去捕捞,必然导致鱼群突然下降,不科学的。
看看下面这个,明明有大图书馆的渔业调查资料,按每年南海的气候和渔业资源分布来设计分配渔业资源要更合理。
000014.jpg(883.63 KB, 下载次数: 0)
2018-6-22 20:25 上传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3 08:19:56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6-21 23:15实际上在深海找鱼群更困难
荷兰鲱鱼业追踪的应该是靠近海面的鱼群,和太平洋鲱鱼习性不一样
在北海道非产卵季节,在比较深的水域,围绕海岛循环作业。产卵季节限制近海捕撈量,以保证种群数量。现在的经验是随机捕捞,才能保证种群数量。较深的海域也不用找鱼群,使用巨型围网,小范围内一网打尽吧。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3 08:23:21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8-6-22 20:27你这个渔业发展思路就不对,瞄着一种鱼群去捕捞,必然导致鱼群突然下降,不科学的。
看看下面这个,明明 …
你以前给的资料,85年的鱼种比解放前已经变了很多。这个资料也说明,湾内过度捕捞,产地越来越接近湾口。
巴拉莱卡大尉 于 2018-6-23 09:09:53 发表了:
吃货前来支持一个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3 12:56:00 发表了:
巴拉莱卡大尉 发表于 2018-6-23 09:09吃货前来支持一个
谢谢!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3 18:34:49 发表了:
鲱鱼价格
从鱼肉营养含量看,北海道鲱鱼干三五斤换一斤大米,营养基本相当。荷兰鲱鱼业养活的人口和从东欧换粮食的数量,远远高于北海道价格。按荷兰千万公斤级的产量,全靠吃鱼,也就养活一万左右。北海道百万吨产量,养20多万。所以临高靠吃鱼解决解决粮食问题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副食和出口商品。
cqduoluo 于 2018-6-23 19:49:00 发表了:
现代渔业是需要投入的,产出有人力和投资限制,光看到北海道年产100万吨,你不看看多少船多少人呢?
1959年南海水产公司1500人左右,34艘机动渔船,总马力7000多,北部湾和南海为主作业区,平均作业水深100多米的渔网,年产也就1.6万吨,一条船也就500吨,人均也就10吨鱼,如果这些人力和资金投资到农业上去,产出其实也差不到哪里去。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3 21:18:01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8-6-23 19:49现代渔业是需要投入的,产出有人力和投资限制,光看到北海道年产100万吨,你不看看多少船多少人呢?
1959年 …
现在的海南平均马力产出还不如59年,年均马力不到一吨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4 06:10:39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8-6-23 19:49现代渔业是需要投入的,产出有人力和投资限制,光看到北海道年产100万吨,你不看看多少船多少人呢?
1959年 …
捕鱼效率
荷兰鲱鱼业用追逐鱼群的方式,增长捕捞季节,提高每网捕捞的数量。用运捕分离提高下网次数。护航船队也提高了捕鱼效率。防腐技术减少损失。
按司部的资料,北海道是近海捕鱼,捕捞季节没有延长。大量使用临时工,人力成本低。使用巨网提高了效率。但是把鲱鱼做成肥料,减少了收益。
现代效率。
大量中国渔船没有运捕分离。各地开海时,早上千船竟发,晚上归来鱼满仓的新闻屡见不鲜。儋州捕捞季节云集的小渔船也是密密麻麻。
海南渔业总公司好像在白马井。儋州志里,马井历史最高产量30万担,1.5万吨。前几年有个新闻,忘了是全海南还是马井,一年由于防腐不当,损失6000吨(具体每种渔业多少不知)。可是现在儋州捕鱼季节来的数万人和大量渔船也能靠每船十吨的收获来养活么?十吨,仅是十四世纪英国近海鲱鱼收获的两倍。
每马力年产不到一吨鱼的数据……可以想象作业时间的平均产量也是个可怜值。
给我的直观印象,中国渔业是使用现代化工具的大小个体户,整体组织方式相当于原始社会,效率远不如荷兰鲱鱼业。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4 15:56:43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4 06:10捕鱼效率
农业和渔业效率对比
小农:除了种地,还要自给自足其他物资,可以出售的商品粮比例小。各种生产的有效作业时间的生产率也低。
农场:其他物资靠粮食交换获得,有效作业时间生产率高。例如国营农场和美国西部农场。农场经营投入大,必须有廉价的运输支持。
渔业:鱼在海里不是均匀分布的,找到最密集的鱼群才能效率高。高效渔业还需要纺织 林业 造船业 等众多行业的支持。
Scat 于 2018-6-24 17:27:54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3 08:19
荷兰鲱鱼业追踪的应该是靠近海面的鱼群,和太平洋鲱鱼习性不一样
在北海道非产卵季节,在比较深的水域, …
鲱鱼是各种大中型鱼的食物,包括须鲸和虎鲸,浅层的大型鱼群碰上几条座头鲸就over了
Scat 于 2018-6-24 17:32:49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8-6-23 19:49
现代渔业是需要投入的,产出有人力和投资限制,光看到北海道年产100万吨,你不看看多少船多少人呢?
1959年 …
所以目前的渔业还是得靠渔汛,鲱鱼是在化冻前后产卵,农忙还没开始,等到收成之后还有一波鲑鱼洄游,劳动力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当然资源保护要随着捕捞逐渐建立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4 19:21:42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6-24 17:27鲱鱼是各种大中型鱼的食物,包括须鲸和虎鲸,浅层的大型鱼群碰上几条座头鲸就over了
…
万吨级的鱼群,一只鲸鱼吃不了多少吧。
维持食物链平衡,比鲱鱼高的生物也需要捕杀。
如果荷兰鲱鱼不集成群,那这种办法也可以用在北海道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4 20:38:28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4 15:56农业和渔业效率对比
小农:除了种地,还要自给自足其他物资,可以出售的商品粮比例小。各种生产的有效作 …
鱼讯时间比较短,荷兰鲱鱼业延长了鱼讯时间。有效作业时间短,运输费用也低,比农业有优势。
鱼讯结束后,环岛运输也是高效率行业。
规模:
根据鱼讯的大小,捕撈量,按照荷兰鲱鱼业的方式组建合适的渔船 运输加工船 护航船。
现代国内鱼讯资料已经是差了几百年,鱼讯的具体大小不好估计。北部湾以东,北至雷廉南到湾口,年生长量至少2万吨,古代应该更多,湾西也应该更多。
元老院的船只去湾西和广西,不应该是问题,高效渔业应该从海南西部起步。海南西部的自然避风港都在白马井以北,白马井港口条件又比北方好,新英湾能容纳巨量船只,。新英当时还有造船厂和海南唯一的纺织业,清代有晒盐场,也是有利条件。按正文规划,博铺港已经不堪重负,渔业规划在儋州比较合适。(本段夹带私货)
cqduoluo 于 2018-6-24 20:55:39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3 21:18
现在的海南平均马力产出还不如59年,年均马力不到一吨
南海水产公司是专业国有大型渔业公司,有2个制冰厂,1个渔船修造厂,1个网具厂等等相关配套,是当时海南乃至全国最高水平的,肯定比元老院强吧。
人均马力不能现在的全海南比,因为现代数据可能只算了渔民部分,没算配套体系的人力,现代分工更细,当时国企是什么都要有的,但是那样的数据对元老院更有参考价值,你在明代也没有配套的渔业运输,冷藏,加工配套体系,都得算上才合理。
Scat 于 2018-6-24 21:49:41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4 19:21
万吨级的鱼群,一只鲸鱼吃不了多少吧。
维持食物链平衡,比鲱鱼高的生物也需要捕杀。
鲱鱼那么点,万吨得上亿条了
鲱鱼大部分时间都在暗海水和亮海水之间吃上面掉下来的浮游生物,除了繁殖很少集成大群。
合理利用鲱鱼的话,主要是把几个大河口周围设成禁渔区,太平洋鲱繁殖主要靠河流春季融雪夹带的养分,还有黑龙江和北极浮冰夹带的,把最集中的地方保护起来就没大事。
鲱鱼繁殖期鲸和大型鱼会非常多,阿伊努人会划着独木舟从库页岛一路追过来捕鲸,髡贼有冷库,金枪鱼梭鱼什么的单价比鲱鱼高多了
Scat 于 2018-6-24 21:55:07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4 19:21
万吨级的鱼群,一只鲸鱼吃不了多少吧。
维持食物链平衡,比鲱鱼高的生物也需要捕杀。
另外座头鲸是成群活动的,个别大群可以到上百条,正常有二三十条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4 22:17:25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8-6-24 20:55南海水产公司是专业国有大型渔业公司,有2个制冰厂,1个渔船修造厂,1个网具厂等等相关配套,是当时海南 …
不是人均马力,是每马力一年的捕撈量不到一吨。
海南水产的设备当然比荷兰鲱鱼业和元老院都好,可是效率呢?
假设每年生长量两万吨,每年两次鱼讯,每次鱼讯一个月,五千吨。其他时间每个月可以捞一千吨,但是做运输海贸的收益相当于捕鱼两千吨。一年到头不停捕捞,第一年产量四万吨,以后肯定逐年递减。如果每年捕捞两万,可以保持产量稳定。如果每年只在鱼讯捕捞两个月,一万吨,其他十个月做运输海贸,总收益相当于三万吨。运捕分离,每月鱼讯收获一万吨,全年收益四万吨。
cqduoluo 于 2018-6-25 19:44:4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qduoluo 于 2018-6-25 19:47 编辑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4 22:17
不是人均马力,是每马力一年的捕撈量不到一吨。
海南水产的设备当然比荷兰鲱鱼业和元老院都好,可是效率 …
南海水产的人均效率不算低吧,荷兰17世纪1500条渔船1万2千渔民,这还没算沿海的渔业加工运输贸易的人力,年产量也就几万吨罢了,南海水产专业捕鱼的估计也就1千左右,就上万吨,当时海南总共3、4万渔民,每年海洋捕捞总量最高也就6、7万吨的水平,70年代才突破10万吨,还不是每年都能保证这个水平。
太平洋鲱鱼只有黄海才有,在海南周围就不要研究这个了,荷兰的鲱鱼业是有地理因素加成的,大西洋暖流和北极寒流交汇,温带气候适宜,热带海域捕捞当然没有可比性,荷兰人当时几乎可以全年出海,距离又近,效率自然不低。
西欧8月份才15度多,2月份2度多,荷兰人可以在甲板上用小刀加工鲱鱼,换了海南热带那鱼肯定就臭了,得先送入冻库,然后拿出来解冻再加工,这效率能一样么。
cqduoluo 于 2018-6-25 19:48:59 发表了:
如果要发展鲱鱼业,那得去济州岛最好是日本,那边也是暖流和寒潮交汇,适合鲱鱼生长,但是距离临高这么远,意义不大。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5 20:20:5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5 21:05 编辑
cqduoluo 发表于 2018-6-25 19:44南海水产的人均效率不算低吧,荷兰17世纪1500条渔船1万2千渔民,这还没算沿海的渔业加工运输贸易的人力, …
这个算法问题大了。
要算的是收益比例,不是人均。8154捕一年的鱼多少收益,无鱼讯时搞运输什么收益,几天时间抢西班牙银船什么收益。荷兰万吨级鱼获养活二十几万人,捕捞将近100年。海南十万吨养多少人,而且快捕光了,西沙鱼南沙鱼光有吨数不值钱。
冰链:
北海道可以建立冰链送到海南。超市冰鲜鱼不加工。没有冰链前海南如何保鲜?荷兰鲱鱼业的经验是,去内脏,留胰腺,用精盐,在加工船上处理比近海捕鱼保鲜效果更好。气温高,更需要保鲜技术,这是元老院的强项。研究荷兰鲱鱼业不是为了在海南捕鲱鱼,虽然,荷兰鲱鱼比海南绝大多数鱼好吃。分工协作,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包括农业),生产效率能比个体生产高很多。经营的不好的话,反面例子就是中国的现代农业渔业。美国中西部农场早期奴隶牲畜方式下的产量,中国农场规划的产量,都远高于同时期个体生产量。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5 21:48:54 发表了:
Scat 发表于 2018-6-24 21:49鲱鱼那么点,万吨得上亿条了
鲱鱼大部分时间都在暗海水和亮海水之间吃上面掉下来的浮游生物,除了繁殖很 …
把鱼肉换算成粮食,算是一个价值底线,当然比鲱鱼肥料要高。经济鱼类另有销售的问题,上限价格不好计算。
为保证生态平衡,大型鱼必须按比例捕杀。
cqduoluo 于 2018-6-26 18:44:2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cqduoluo 于 2018-6-26 18:46 编辑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6-25 20:20
这个算法问题大了。
要算的是收益比例,不是人均。8154捕一年的鱼多少收益,无鱼讯时搞运输什么收益,几天 …
荷兰那是老天爷给饭吃,全欧洲7、80%的鲱鱼都是他家的,所以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元老院是另外一码事,热带渔场有热带的特性,没可比性。
至于北海道渔场,潜力当然很大,但是要达到那个产量需要的投资和人力也是天量。
你这个收益算得有问题,荷兰人是用了很多年才有那个水平的,又不是一天就建成了一个高效率的体系,而且也没可比性,17世纪的效率不可能有20世纪高,但20世纪的高效率是依靠高额投资提高机械化换来的。
不计成本当然可以短期内迅速提高产量,但是销售不出去就会亏死,人不能只吃鱼生活,就算加工饲料啥的,建加工厂发展畜牧业是需要时间,所以产量不是短期内越高越好。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7 02:48:28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7 02:51 编辑
cqduoluo 发表于 2018-6-26 18:44荷兰那是老天爷给饭吃,全欧洲7、80%的鲱鱼都是他家的,所以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元老院是另外一码事,热带 …
鲱鱼分布很广,由于气候原因,大鱼群洄游靠近荷兰才是老天爷赏饭吃。但是去公海追鱼群抢渔场是他们的努力。等到大家都盯上这块肥肉时,荷兰打输了。
荷兰鲱鱼业的远海鲱鱼是在船上加工的,质量比荷兰近海加工的还好。寒带尚且需要保鲜技术,热带不是更需要么。没有罐头和冰链,只能靠腌制。
同样的技术水平下,使用运输加工船,节省了捕捞船往返成本。现代中国的捕捞船越多,往返浪费的越多。
同样的渔场,肯定是现代捕捞效率更高,但是成本也大啊。假设荷兰鲱鱼业一条船捕200桶利润50桶,现代捕300桶,成本可能400桶。现在出海赔钱的例子很多,不能光看产量。
同样条件下,你需要产量的产量大,当然要高投入。同样的投资,当然哪个利润高投哪个。荷兰鲱鱼业能有发展到这么大规模,说明投资利润很高。现代海南水产的衰弱,说明利润太小。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6-27 08:19:05 发表了:
cqduoluo 发表于 2018-6-26 18:44荷兰那是老天爷给饭吃,全欧洲7、80%的鲱鱼都是他家的,所以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元老院是另外一码事,热带 …
短期越大越好效率高,最终标准是效益最高,还要看成本多少。
巴拉莱卡大尉 于 2018-8-28 11:09:02 发表了:
想吃鱼了,楼主继续呀。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8-28 11:16:13 发表了:
巴拉莱卡大尉 发表于 2018-8-28 11:09想吃鱼了,楼主继续呀。
热带好吃的鱼有什么
你像了解哪方面的内容
巴拉莱卡大尉 于 2018-8-28 11:20:0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巴拉莱卡大尉 于 2018-8-28 11:22 编辑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8-28 11:16
热带好吃的鱼有什么
你像了解哪方面的内容
我不知道呀。。。渔业我挺感兴趣的,但是没时间了解。。我的同人都拖更两周了。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8-28 11:42:00 发表了:
巴拉莱卡大尉 发表于 2018-8-28 11:20我不知道呀。。。渔业我挺感兴趣的,但是没时间了解。。我的同人都拖更两周了。
…
目前我对17世纪渔业的了解,还缺荷兰巨网。其他方面没看到什么难度。
巴拉莱卡大尉 于 2018-8-28 15:29:10 发表了:
没事乱溜达 发表于 2018-8-28 11:42
目前我对17世纪渔业的了解,还缺荷兰巨网。其他方面没看到什么难度。
写起来写起来~~加工厂也搞起来~~
没事乱溜达 于 2018-8-28 15:46:36 发表了:
巴拉莱卡大尉 发表于 2018-8-28 15:29写起来写起来~~加工厂也搞起来~~
大规模渔业,前提需要大量爆船。海南儋州 临高,1949年几百条船吧还是几千条,平均吨位在五吨以下。
可能现在平均吨位也才十吨。
北海道有冷链,能省不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