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793967 广州的新年

北朝旧贴 | 肥仔曙 | 共 5176 字 | 2019-02-18 | | 编辑本页

肥仔曙 于 2019-2-10 16:04:09 发表了:

1637年的春节说来就来,大街上行人行色匆匆,都为了年关而忙碌着,自从广州光复后,珠三角各地角落里的大小叛乱——伪明缙绅组织的抵抗已经被广州的报章定性为“叛乱”了——没有平息过,但广州周边还是非常稳定的。      目前即使说民生粗安,粉饰太平,也是刻薄了一点,在元老院治下,这广府甚至比前朝更加繁荣了些,对于多数人来说,起码比前朝好像更有盼头些,所以这新年也是自然可以过得安乐一些了。      无论是旧时空廿一世纪还是新时空十七世纪的广州,过年首先少不了花,自从这大宋在广州立下了脚跟,花是比往年多了,要知道在明末清初之际,广州街面上卖的花除了素馨花,几乎看不到别的花$&注1$&,即使明代已经不显新奇的花卉,澳洲人也种得更好,比如他们从荷兰人手中再引种的“郁金香”,就比唐代王玄策从西域搞到的品种更漂亮些。           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宋首长中名吴南海者,在花埭搞了个什么“南海农庄”,又兼并了河南庄头的花田,农庄里面不但种花,也种粮、养猪,至于主业的时花,你想到的他有,你没见过的他也有。所以周围的花农都想从这农庄里搞到些不传之秘。      从这1637年开始,大宋要在广州搞“春节花市”了,大明的广州也有花市,但只是分散在七个城门附近零零散散的摊位而已,农民从河南的花渡头摇着船来到城南几个城门卖花,时间也不讲究,品种很单一。而旧时空的集中式的春节花市,其实是在清末民初才形成的。据说这“春节花市”的方案由黎卓贤元老报上去,刘大府奏请,文经略相公亲批,这事就这么定了:作为“澳洲生活方式”的重要配套项目,要树立样板。       因此,在节前各相关部门都忙起来了。有招标的,有拟定建筑方案的,有筹备材料的,也有搞安保配套的,但一点可以确定,作为举办方主体的广州特别市政府,将会开出一条财路,弥补入不敷支的开销,执委会已经决定,花市收支相抵后的收入,由广州方面统筹运用。        这花市就设在刘大府的样板工程——承宣大街和惠爱大街上,前者要从布政司衙门一直摆到大南门,一直到仰忠街口为止。而惠爱大街则是从都城隍庙一直摆到广州都司衙门前,从大年廿八到大年三十,连摆三天,通宵达旦。对于广府上下土著和归化民,这种搞法可谓史无前例。有元老评价说,很有旧时空的味道。       那广州的土著是如何过年的呢?不妨从年前说起。       大年廿八是广州商号歇息的日子,到了这天,一年下来的盈亏基本已成定局,年终要付要收的帐,前几天就已经结算完毕了,无论是喜是忧,年还是要过的,这天老板和掌柜都会在店中设一八仙桌,附锦绣红围,桌上摆上当令的时花,在红纸条上写些吉兴好意头的话挂在上面,当然也少不了年尾酬神之类的活动。       生活过得去的土著,家家户户做素馨花灯、素馨花球,装点门楣与庭院,家里的女儿们在鬓角上别上素馨花做装饰$&注2$&,又细心地将它与茶油拌匀,小火加热后熬成精油,呵护娇嫩的肌肤,据说是紫明楼传出来的方子。      粤人新年除了花、酬神外,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吃了,而春节的吃,要从冬至那天开始,在这天,各姓的祠堂会搞“饮福”$&注3$&,也就是由族中长者带领族人在祠堂拜祖先,享用祭祀完毕饮食供神的酒肉,以求神赐福。       冬至前后,土著家家户户开始将大米和糯米磨成粉,用竹笪晒干而藏之,以备制作油角、煎堆、年糕等过年食品之需,俗以为此时磨制的粉可久藏不蛀,名叫“晒冬粉”。每逢冬至,各家各户多准备蜜柑(又叫冬柑)、萝卜糕等作为礼物,它们既是应节食物,也可用于拜神供品。      冬至饭的主菜是鱼生,在旧时空有明末民谚 “冬至鱼生夏至狗”,汪兆铨有诗“冬至鱼生处处同,鲜鱼脔切玉玲珑。一杯热酒聊消冷,犹是前朝食鲙风。”可见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土著在冬至时一家人吃饭叫“团冬”,通常喜欢食“鲙”,将鱼生放在漂亮的碟子上,掺上细长而榨干汁的萝卜丝及各种配料酱料来吃,佐以热酒。又按习惯配以白粥,名为鱼生粥,热菜通常是“打甂炉”,在这顿饭之后,才会迎来八天后的团年盛宴。$&注4$&       当然,在穿越者群体带来的冲击下,广府过年的风俗也急速发生了变化,在公务繁重,无暇好好筹备过年的归化民干部带动下,团年饭开创了外送的方式,而且出现了专做外送,没有堂食铺面的“大肴馆”$&注5$&,在旧时空一般只是有钱人和缙绅会采用这种服务,而更有头有面的人,一般以家养厨子的水准为傲。故此,在大年夜傍晚提着灯笼,背着食盒走街串巷的“跑楼”成为1637年广州最特殊的风景线之一。      在团年饭过后,大年初一天蒙蒙亮开始就是各种各样的祀神活动,笃信佛道的,大年初一中午必定用素斋,不外乎就是五仙、北帝、天后、吕祖、六祖、达摩祖师、观音、关帝迦蓝等等,而在旧时空已经罕见,但在1637年的广府仍然香火鼎盛的,还有西王母、斗姥、金花娘娘、花王父母、马伏波以及康保裔。        此时的广州土著主妇们,会为第二天的开年饭准备鲤鱼,在旧时空的廿一世纪,珠三角一带已经不太吃鲤鱼,而在明清两代,广府大年初二开年,一定要用鲤鱼祭神,生鲤即生理(生意)谐音。$&注6$&        和旧时空广州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越来越冷清相比,这个时空的广州显得年味十足,大多数店铺过年只休息两三天而已,但也有人过年不休息忙着发财,那就是戏班从业者,那些本地戏班和唱弋阳腔、昆曲的外江班在年前就早早拜了祖师爷唐明皇$&注7$&,准备春节的演出了。      澳洲人来了之后,收编了不少戏班,组织起来搞了一个什么“公会”。澳洲人以“公会”的名义管理四乡来请戏买戏的。各戏班在公所挂出水牌,如某某班有那些演员,有那些首本戏。凡订戏的都经过公所,订合同写合约订明某年某月某日演出,分别保证负责上演和不欠戏金。订金交到公所后要到演出后才能拆订。公所收二扣佣金,由订戏一方和戏班各付一扣。凡有某些村镇拖欠戏金未支清的,则在公所内挂牌写明,大家不再去演出,以示拒绝。公所主要作为一个中间人,为戏班垫支经费,为艺人办集体福利,监督班主不得苛待艺人等,日子总算比以往更好了。      在城隍庙前搭起的戏台上,《八仙贺寿》、《六国大封相》、《玉皇登殿》、《天姬送子》之类的酬神戏一折接一折,当然,也有改编的《南海风雷》之类的“新戏”。$&注8$&      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整整三天,演出由每天下午一时许演到七时,稍事休息又由八时许演至翌日天光大白,晚上是无妨的,澳洲煤油灯将舞台和周围照得如同白昼,广场上人山人海,南面广府学宫的番山亭上也挤满了好奇的看客。       在澳洲人的努力下,本地班完成了大跃进,在原时空的时间线上,本地班要到雍正年间,才进化成有系统行当划分的戏种,这是第一次改革;到辛亥革命后的第二次改革,才开始普遍用广府白话演出,引进外国话剧的舞美设计。       而新时空被收编的本地班除获得大量经过旧时空近两百年千锤百炼的剧本和配套的工尺谱外,还有系统的行当划分和训练方法,旧时空20世纪中叶水平的舞美和行头设计,这一切都由澳洲人无条件传授。      穿越者们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人,看着美国大片长大的,对传统戏曲自然看不上眼,但对于土著和归化民,这就是前所未见的极致视听震撼,直教人如痴如狂。     春节除了看戏,有钱人自然是夜夜笙歌了,正所谓“春风列屋艳神仙,夜月满江闻管弦。”,“游人过处锦成阵,公子醉时花满堤”,$&注9$&从城西南的濠畔街尾,到城东北的濠贤街,月琴、胡琴、琵琶三弦之属不绝于耳,家养的昆曲班子也是忙于献艺。珠江上的花艇也是灯火通明,通宵达旦。     有阳春白雪,就有下里巴人的草根娱乐,粤人好歌,在横街窄巷中能不时听到悠扬的木鱼歌和粤讴,在海皮对开密密麻麻的小艇上,疍户们哼上几句咸水歌,算是自娱自乐,儿童每于新月结队成群,持香默咒,彼昏不知,遂相角触,名曰斗牛,也有农民新年沿街卖蚬,呼曰发财蚬,那些不愿意出门的人,便在家里猜拳作乐呼卢喝雉。       有钱人家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家境不好者则多有叹息和忧虑。“爆竹催寒去,燃灯夜不眠。桃符除旧迹,炉鸭焕新烟。女伴愁增岁,儿曹喜过年。祭吟须脯酒,囊里要余钱。”不论伪明还是大宋,治下的贫民,愁的都是同一样东西。      在大宋光复广南东路之后,那些没有了出路的大明读书人,则是三五成群,上越王台吟诗饮酒去了,越王台是广州最负盛名的景点之一,从张九龄、陈陶、许浑、张籍到杨万里、文天祥,都有吟诵越王台的诗句。$&注10$&     其实到明代,越王台基本上已经荒废,或者说只剩下一被荒草掩盖的破土堆。但文人仍对越王台情有独钟,他们将越王台看成是广州的标志,读书人在休沐日登越王台是一件非常风雅的事,即使这广州换了天下,规矩也不能变。不知道他们在越王台上仰望镇海楼前澳洲人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又是作如何感想呢?        另一个去处是花埭,在大年初七“人日”那天,吴南海和初晴简直要疯掉,与其用游人如鲫,还不如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到花埭南海农庄一游的广州特别市市民。        整个春节狂欢的压轴高潮在元夕,元夕的白天,无论贫富,一家的女眷都会外出到菜圃摘菜而归,谓之“采青”,这在旧时空也已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在市场买生菜、芹菜、葱,搁厨房冰箱里;另外还有些民俗连那些生于广州,长于广州的元老也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好比如这元夕前,有了“新抱”而还没抱上孙子的家庭,请客家宴必有姜醋蛋,意在旺男丁,而在旧时空,这是生了娃才会吃的东西。      在元夕的晚上,循例在归德门,也就是旧时空大德路和解放路交界处,用彩灯堆叠成山,如同传说中的巨鳌形状,犹如白昼,女子会尽可能打扮一番外出赏灯,少不了有“人约黄昏后”之思。文德嗣有诗形容新时空广州的元宵节:“广州好,元夕着花灯,街落银河城不夜,鱼龙凤鹊竞飞腾,火树满天升。” $&注11$&        过了元宵,春节狂欢总算告了一段落,而在不远的将来,二月二中和节,二月十三祭祀南海神的波罗诞正等着呢。$&注1$&“东粤有四市,……一曰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止素馨,无别花”《广东新语·地语》屈大均$&注2$&“粤中素馨灯,天下之至艳者。儿女以花蒸油取液,为面脂头泽,谓能长发润肌。或取蓓蕾,杂佳茗贮之,或带露置于瓶中,经一宿,以其水点茗,或作格悬系瓮口,离酒一指许,以纸封之。旬日而酒香彻,其为龙涎香饼香串者,治以素馨,则韵味愈远。”《广东新语·草语》屈大均$&注3$&“饮福”见于屈大均的记载,可见这是明末清初时已经流传很久的风俗。$&注4$&汪兆铨是汪兆铭族兄。$&注5$&专做“到会”,外卖筵席的“大肴馆”实际始于清末民初,20-30年代最盛,广州城有100余家之多。$&注6$&见于清中叶竹枝词$&注7$& 广州本地班和外江班在之前一律拜唐明皇为祖师爷,本地班改奉华光大帝是在光绪年间《八和会馆馆史》黄君武口述;梁元芳整理$&注8$&此处以清后期粤剧行会机构“吉庆公所”作为模板$&注9$&出自《广州歌》,明·孙蕡$&注10$&古代驻广州官员有休沐日登越王台饮酒的风雅习惯,南宋刘后村有诗“岁时亲祭海,休沐必登台”《送丁元晖知南海》。$&注11$&实际上作者是广州市市长朱光,1950年代


墨者无畏 于 2019-2-10 16:08:42 发表了:

这个波罗诞是个什么来头?


肥仔曙 于 2019-2-10 16:12:13 发表了:

墨者无畏 发表于 2019-2-10 16:08

这个波罗诞是个什么来头?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A2%E7%BD%97%E8%AF%9E/972771?fr=aladdin

这个算是广州特色,我一直在想,广州方面的故事线,加入有特色的的广州社会,历史,地理的元素,会显得更可信。

否则的话,各位的同人,吹牛的同人,把广州换成其他某座城一样成立。


godofhistory 于 2019-2-11 07:20:04 发表了:

好文 好文


圣天使高达 于 2019-2-11 08:28:53 发表了:

送外卖这个太快出现了吧


肥仔曙 于 2019-2-11 12:26:19 发表了:

圣天使高达 发表于 2019-2-11 08:28送外卖这个太快出现了吧

实际上这个外送筵席的服务最晚不会超过二鸦


挑花郎 于 2019-2-15 17:14:02 发表了:

可以搞个观音借库活动,以示重商主义


最多四两PLUS 于 2019-2-15 17:34:28 发表了:

肥仔曙 发表于 2019-2-11 12:26

实际上这个外送筵席的服务最晚不会超过二鸦

记得金瓶梅还是什么明清小说里面就有叫一桌酒席送家里来的。


gwyfs1010110 于 2019-2-16 14:23:00 发表了:

哈哈哈,经过满清和民国两代沉淀的戏曲,保准能让明朝土著们听尿了( ͡° ͜ʖ ͡°)✧


肥仔曙 于 2019-2-16 17:06:38 发表了:

gwyfs1010110 发表于 2019-2-16 14:23哈哈哈,经过满清和民国两代沉淀的戏曲,保准能让明朝土著们听尿了( ͡° ͜ʖ ͡°)✧ …

即使是上世纪50年代的舞美,放在几个大戏种还没成型的明末,可以横砍九条街了


肥仔曙 于 2019-2-16 17:22:09 发表了:

挑花郎 发表于 2019-2-15 17:14可以搞个观音借库活动,以示重商主义

这个有些Low了,不如重建海山楼,搞阅货之宴


xuelindiao 于 2019-2-18 09:50:43 发表了:

肥仔曙 发表于 2019-2-16 17:22这个有些Low了,不如重建海山楼,搞阅货之宴

大佐 请允许 临高启明公众号转载


肥仔曙 于 2019-2-18 10:27:39 发表了:

xuelindiao 发表于 2019-2-18 09:50大佐 请允许 临高启明公众号转载

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