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565528 (临高同人)舟山基地

北朝旧贴 | 波尔布特 | 共 8510 字 | 2016-03-17 | | 编辑本页

波尔布特 于 2014-10-16 22:37:3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14-10-20 12:06 编辑 前言:关于东江镇的下一步攻略还未想好,先写了两节关于舟山岛基地的同人,请大家批评指正。第一节  搬迁计划1633年10月,布特向元老院常委会递交了一个新的提案:要求把目前杭州凤凰山庄所属的难民营和巢丝厂搬去舟山。

早在今年4月他经过杭州顺道接难民的时候,他就觉得赵引弓在凤凰山庄办缫丝厂和几万人规模的难民营是“作死”。杭州虽非“天子脚下”,到底也是省城,明朝拥有极强的控制力。在这种地方搞新奇的缫丝厂,聚集几万人规模的难民,不仅容易引起明朝权贵的注目,一旦跟大明翻脸,驻扎杭州的几千明军想收拾凤凰山庄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这次倒好,明军还没动,仅仅几千暴民,杭州站就面临覆灭的危险。

布特认为,将缫丝厂和难民营搬去舟山,有如下几点好处。

第一是安全。

20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对海权的日益重视,舟山变成了军事重地。但在明朝,舟山却是大明官方半遗弃的“化外之地”。虽然元朝时舟山的人口一度达到10万以上,但在明初由于官府不愿意多投入军事力量保护岛上的居民,也不希望岛上的居民被裹挟进海盗集团,因此以“悬居海岛,易生寇盗”为由,将舟山地区的46岛居民遣徙入内地,当时岛上的驻军和平民被迁得只剩8000多人。

明朝嘉靖、隆庆年间,出于打击倭寇、海盗的需求,舟山一度重兵云集,总兵力接近5000人。但随着中国海外贸易向福建转移,以及浙江海盗的没落,舟山的驻军也陆续裁撤。到了天启四年(1624),只剩下中中、中左两千户所,旗军1116名。

搬去舟山后,首先来自大明官方的监控力度就小了,自卫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在杭州城边上最多组织几百保镖,再多容易引发官府的猜忌,而在舟山组织几千“乡勇”官府都未必知道,舟山的那两位卫所的兵力也无法跟杭州省城的明军相比。

不管是地方缙绅组织的暴民还是官军,如果要成功攻破在舟山的基地,起码得提前一段时间组织船舶运人,消息泄露的时间更早,恐怕刚刚开始找船,伏波军的海军就已经赶到舟山了。而在杭州,不管是暴民还是官军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集结,而且伏波军也不方便公开出现,除非直接撕破脸提前占领江南。

第二是可以实现生产自救与经济效益。

舟山有不少可耕地,这时候大多是荒地,赵引弓可以找官府买地,反正先前也说过要“开荒赈灾”。这样大部分难民也不必整天无所事事,可以种地养活自己。有余粮的话也可以在漕粮海运时运去辽西卖给关宁军,或者储存起来用于支援伏波军攻略江南。

第三是有利于加快难民的转运速度。

提到这个布特不禁在心里再次批判了一番“孙大炮”,画地图时不仅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画了密密麻麻的铁路网,居然还将杭州规划为“东方大港”,也不想想就钱塘江那坑爹的水深和滩涂地貌搞大型港口合适吗?

实际上杭州站难民转运慢,并非赵引弓有意截留,而是转运不方便。首先H800不容易开进钱塘江,就算能开进去这么大的船舶也容易引起官府的疑惧,于是只得用当地常见的100吨上下的海船运输。加上远洋运输需要准备大量的食水,平时这些船舶还要为杭州站运货,因此“发动机”期间只运了1.4万人、平均每天运走不到40人也就不奇怪了。

但把绝大多数难民搬去舟山后,就可以动用H800运输了。至于从杭州至舟山的“短驳”,则可以大规模雇佣浙江的民间船舶运输,只要将“短驳”的时间和H800拉人的时间错开就基本能实现保密。

把难民营主体搬去舟山后,凤凰山就只需保留一个可容纳1000人左右的临时营地和施粥点就行了,新来的难民在这里吃上一两顿饱饭,最多再休息一晚,就直接拉去舟山。

对于这个提案,有元老轰然叫好:“我早很久以前久提出过占领舟山了吧?奈何执委会不听……”

但也有元老质疑:“舟山群岛有用水问题,旧时空岛上有很大的水库。”

布特回答:“又不是打算在那里长期安置大量人口搞建设,不过是个人口中转站而已,大部分会被陆续拉去海南、台南,长期居留的也就一万人左右。据1918统计,舟山有耕地18.84万亩,其中水田16.52万亩,这像是缺水的样子?”。

有些元老则认为难民营可以搬去舟山,但缫丝厂不能搬。

电力口的刘汤姆就说道:“那个缫丝厂还是留在杭州的好,这东西离原料越近越好,此外引公公还要种桑树养蚕,舟山估计够呛。难民营确实可以移往舟山,引公公正好借机在舟山大肆收购土地,不过海岛上的耕地普遍较少,离海边近的还有盐碱化的问题。”

布特对此的回答是:“引公公的蚕茧大部分不是自产的,对浙东地区的养蚕户来说,舟山并不比杭州远。就算是杭州的蚕茧,运到舟山也就1-2天的时间,这点时间还是耽误得起的。而且舟山又不是不能种桑树养蚕,舟山大部分是山地,正合种桑树。海边的滩涂也可以用来种棉花,旧时空在1950年后就是这么干的。”“蚕茧的物流问题可能也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是从杭州出发还是从宁波出发,出海不是没有人管的。要么是明军,要么是海盗。引公公还要开辟一条打点好的运输线路。你不可能要求江南农村的小贩自己驾船出海把蚕茧运到舟山,蚕茧这东西,大批量运输的时候的时间要求还是很高的。”教育部的白雨也质疑到。

“关于蚕茧的物流问题,杭州站不是早解决了吗?大部分蚕茧的来源是农民卖给行商,行商再卖给凤凰山庄,杭州站的人基本见不着小贩,引公公的报告里还感叹过那些行商黑心。而那些行商的背后是大明的官绅,后台没问题,现在就看引公公愿意出多少收购价、分出多大的利润给他们。当初蚕茧从各地农村运输到杭州的物流如何打点,从凤凰山庄出发到海上的难民船如何打点,将来运送难民和蚕茧的物流继续照办就是了。考虑到蚕茧的保质期问题,也不要搞单船大批量运输了,在移民船上隔出专门的货仓,和难民以及其他货物一起运,实行小批量、多船次的运输模式。起运地点除了凤凰山庄,也可以在浙东沿海再设几个,这几个点除了收购蚕茧,还可以采购其他所需的物资、招募当地的流民。当然,如果那些蚕茧商、其他商行、牙行、人贩子等等愿意自己雇船,我们也可以提高“收购价”。例如杭州、宁波采购点的收购价是50两,行商自己雇船送去舟山就出60两收购。明军水师想参与的话,也分他们一杯羹,应该没人会跟钱过不去。这年头浙东的海盗应该差不多绝迹了,否则舟山的驻军也不至于被裁得只剩千把人。”

“开展工业的话,水是大问题。”白雨继续质疑。

“工业方面又不打算搞临高第二,一个巢丝厂能耗费多少水?舟山再缺水,在靠天吃饭的情况下也能整出16.52万亩水田,并在明末供养过鲁王的几万部属。”

“缫丝厂才是用水大户好吧。煮茧、锅炉、加热用蒸汽,封建时代的军队几万人比起现代工厂来说需水量真的没得比。”

“一个年产1000吨的巢丝厂年用水量为50.4万立方米,舟山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就算土壤吸收了其中一半,只需挖个水塘收集1平方公里左右面积的降水,就可满足生产需要。在旧时空21世纪时舟山的重工业产值可是浙江第二。”

讨论完工业用水的问题,白雨接着就雇工问题提出质疑:“搬去舟山后,缫丝厂的雇工是难民还是本地土著?缫丝厂的职工以女性为主,可能会受到家人的影响主动辞工,要么引公公想办法把人家全家都搬到舟山。”

布特回答:“我记得那些缫丝厂职工大部分都是契约奴,把她们搬去舟山不过份吧?如果有家属,也可以全家都搬到舟山,又不是远离家乡,看在银子的份上,他们多半不会拒绝,近代史上缫丝女工可是高收入工种。此外舟山本地土著也可以适当雇佣一些,尤其是军户的女眷,主要是用于增进‘军民友谊’,建立利益共同体。”

“契约奴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像王四娘那样的土著技术员基本上不可能搬到舟山去的,人家卖身契上写明了,主家搬迁允许自己赎身的。明朝人的观念不是现代人。就算你开翻倍工资并连同家属一起随迁也不一定肯去的。”

“占到杭州站人员主体的契约奴能去舟山就行了,这次又不是把整个杭州站全搬去舟山。凤凰山庄和完璧书坊还是要在杭州继续经营下去的,凤凰山庄内已经种好的桑树林、茶叶林也不可能搬走,不想去舟山的自由工人可以留下来继续干。像王四娘既不在缫丝厂干,也不在难民营干,而是负责在农村推广新式养蚕,她也没必要去舟山。”

最后白雨又质疑了“安全”问题:“舟山的话,本身上面有人居住活动,此外应该还是明军巡逻的必经之地。”

布特对此真是感觉哭笑不得,敢情你压根就没仔细看过我的提案内容啊?那上面可是首先就安全问题有过详细的分析,于是只得耐着性子说道:“难道你觉得杭州站没有类似的问题?凤凰山庄可就在杭州城边上,直接面对杭州省诚的几十万人,每天跟杭州城墙上的明军低头不见抬头见。与之相比,舟山那点渔民和军户真不够看的,也就比刚登陆时的临高县强一点。认真算起来,屺坶岛基地倒是离大明真正的军事重镇登州不远。这次搬迁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杭州站的经营风险,郝元的案件表明,目前杭州站根本没有余力保护缫丝厂和难民营。”

尽管此时舟山岛上的明军和岛民对杭州站的威胁远远低于凤凰山庄,但有的元老依然对那千把人的大明军户“如临大敌”。刘汤姆就建议到:“咱们干脆把这8000人弄走吧,反正是一海岛,我们连驻厦门的郑芝龙都一锅端了,也不差这么个舟山参将。”

“不行!”布特立马对此建议表示反对,“把难民营和缫丝厂迁过去本来就是为了低调,降低大明官绅的关注度,要是把舟山的8000人掳走,会起反效果的!不了解的人会劝引公公,那里时常有海岛劫掠,不要去那里买地;对引公公有些了解的人会怀疑引公公勾结海盗、意图不轨。要知道明初迁走岛民的本意就是防止那里的人勾结海盗。”

……

争论归争论,参加会议的大部分元老对布特的提案还是支持的。经过投票,71% 的元老支持把难民营和巢丝厂都搬去舟山,6%元老认为只需搬迁难民营,另有6%元老认为只需搬迁缫丝厂,而反对一切搬迁计划的元老则只有17%,于是提案就此得到通过。

随后,搬迁计划被送至杭州站,赵引弓带人去镇海县衙商谈买地的事情。手续办妥后,镇海知县派遣衙役知会舟山岛上的卫所:“过段时间将会有个大财主来舟山买地开荒,你们跟他好好相处,这位财主跟信洋教的那些缙绅老爷们很熟,跟复社的士子也多有交往,他们合办的慈惠堂也会搬过来……”


波尔布特 于 2014-10-16 22:43:2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14-11-16 11:39 编辑 前言:本节参考自knifers写的同人《凤凰山庄下的难民营》。原文由于杭州站的得救估计是转正无望了。但如果改编一下,故事背景搬去舟山,后面部分其实也能用于未来的江南攻略。第二节  舟山岛上的难民营位于舟山本岛西北部的马岙,是舟山地区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拥有近六千年的历史。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呈盆状地形,中部为十平方公里的海积平原,北部是天然的深水良港。赵引弓在这里买下了约8000亩荒地与4000多亩山林,用于建设舟山基地。到了1634年4月,经过大约半年的建设,慈惠堂位于舟山的第一个难民营已经初具规模。

这个营地位于马岙的东北部,位置与大小相当于今天的马桥镇三江社区光一村,靠近天然的深水良港三江码头,慈惠堂在这里以客家土楼、临高b型民居为参考修建起一座圆型土楼和四座方形土楼。圆型土楼位于营地的中央,四座方形土楼分布于营地的四角,各角之间以土墙或砖瓦平房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座周长约700米的“围城”。“围城”长约200米、宽约100米,面积约30亩,东北部是一座四至五米高的小丘、西面是河流、南面又是一片沼泽洼地,是一个山水环绕的地形,十分有利于防守。为了加强防御,杭州站不仅在外围又加固了一圈铁丝网,而且对南面的沼泽地进行挖塘筑坝,建成了一个面积约30亩的袖珍水库。

营地内目前进驻了40名“武师”(由伏波军退役老兵担任,负责民兵训练)、150多名“家丁”(国民军编制,骨干来自临高,基层士兵主要从难民中招募),以及主要来源于难民的民兵青壮1000多人,防守力量不亚于舟山的两个明朝千户所。民兵青壮不仅可用于保卫营地,也可充当基建与码头工人,或者参与屯田。五座土楼内部设有“私塾”、卫生院、缫丝厂,近百名来自临高的归化民充当教师、医生、技术骨干与行政管理人员。缫丝女工、护士、后勤工作人员等基层劳动力则主要来源于杭州站“清节堂”的近200名单身妇女以及上百名国民军的妻女。

住在土楼里的人除了以上约1600名常住人员外,还有大约400名儿童,一部分是常住居民的子女,一部分是待转运的孤儿。

在袖珍水库的东南面是一片缓坡与平地,修建有100间木板房,周边围了一圈铁丝网与壕沟,目前容纳了约2000名待转运的难民。某个“土楼”的天井里,王瑞相正在对手下的军训教官训话:“每个人负责训练50个民兵,从以前训练过的民兵中选拔一批表现好的做伍长、小队长。旗号和装备一定要发好,不要让他们丢了。”边说话间还拿出一摞纸条甩给身边的一个教官,“发下去,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阵型走法,别的不说,至少不得散乱,炮响进、哨响聚、鸣金退这几条必须记住。”

看着手下的20名教官领命离开,王瑞相才暂时的松了口气,顺手抓过桌边的一个本子扇了起来。

一小时后,舟山的难民营大门前的广场上,一群乱糟糟的青壮正在被组织起来,排出了几个勉强能看出个形状的阵仗,各种号令不断的响起。

“都站好队,每25人为一排,小队长在最左边!”

”发现有不是自己这一队的混进来一定要及时报告。”

“向右看齐!”

“向齐看!”

“稍息!”

“立正!”

……

8个月前,王瑞相正搭乘一艘从登莱南下的运输船在上海停靠。当时听了撤到那里的李元老说杭州这边局势不妥似有大事,便主动赶去杭州站看热闹,啊不对,是去来支援其他元老的事业的。然而当他赶到凤凰山庄时,危机已经被特侦队化解了。

虽然杭州站的安全暂时已经没什么可顾虑的了,但当他再一看赵引弓的行动部署,却发现问题颇多。赵引弓不但不仅一度准备落荒而逃,而且对难民营连同当地产业该如何应对和处理都没怎么交代,显然是准备一旦事情有变就将这里连地带人全都抛弃。

随后,王瑞相在几个营地内走了一圈,发现这里的问题远比表面看上去的多的多。难民没经过系统的管理,只有一半的人在干活,其他相当一部分人都无所事事。难民们看上去没有受到太多的管制,东一群西一伙的四处扎堆,只有每所几十个负责打饭清理卫生的奴仆十分规矩,在营地里的工棚内忙碌着各自的事。

“你这难民营是怎么搞的,屯了这么多人不运回去不说,连基层组织都没怎么建设。”在前去质问却得到“事情太多管不过来”的回答后,满脑黑线的王瑞相一阵无语,然后主动表示自己能以军事化的手段将这些难民管理起来。

虽说这里是在江南,地处大明统治核心,不能随便拉出几千上万的武装摆到大明官府和乡绅面前,不过将难民组织一下,发生类似的事情时依营防守撑上一段时间应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在获得了赵引弓扭扭捏捏的同意后,王瑞相便带着数十名奴仆和家丁,连同自己带来的十名陆战队军士一起,下山进驻了难民营。

两个月后,布特提交的搬迁计划得到了元老院常委会的批准,于是王瑞相就转而在舟山替赵引弓训练“乡勇”。

手段无非也就是在山东的那些,将难民们每五人编成一伍,五个伍组成一个小队,10个小队编成一连加两个连令官,而后就是四个连再加两个营令官编成的一个营。目前已经编有一个大营与三个小营,不过这大与小的差别并非是规模,而是用途。大营以长久居住在这里的民兵青壮为主,未来将留下来参与基建与屯田,并可用于作战;小营则是待转运的难民与常住的老弱妇孺,搞编制是为了方便管理。

之所以以“五、十”作为基层单位,就是考虑到难民恐怕多半学识不多,“五”和“十”正好可以与自己的手指一一对应。这样每个编制内长官只需要管理好自己的下一级的五或十个单位,然后一级一级的类推,最后只要向连级的单位下令就可以了。

当初在山东时,难民出发前的整训需要一个星期,其中主要是编制和队列训练,与战斗相关的很少,主要的期望就是可以方便管理,另外整齐的阵仗或许可以成功的吓走一些不知底细的小股敌人。而在这里则可以更精简一些——江南承平日久,不会有什么大规模的制式武装需要对付。至少,不需要连吃饭都要作为应对骑兵突袭战术的预演而让难民们撑着棍子组空心大方阵了。


奥秘牙 于 2014-10-16 22:49:47 发表了:

写的很不错,主角起个中文名,也好方便让吹牛用


波尔布特 于 2014-10-16 22:57:21 发表了:

福建土楼

3.jpg(174.86 KB, 下载次数: 0)

2014-10-16 22:57 上传

1.jpg(246.46 KB, 下载次数: 0)

2014-10-16 22:57 上传

2.jpg(160.1 KB, 下载次数: 0)

2014-10-16 22:57 上传


Brain1127 于 2014-10-17 09:10:36 发表了:

引公公的缫丝厂是难民充当雇工?还是本地雇佣土著作为职工?

如果是雇佣本地土著职工,搬到舟山应该还有个问题——由于缫丝厂女性职工为主,可能会受到家人的影响主动辞工。。

要么引公公想办法把人家全家都搬到舟山。。

此外,蚕茧的物流问题可能也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是从杭州出发还是从宁波出发,出海不是没有人管的。要么是明朝政府,要么是当地驻军,要么是海盗。引公公还要开辟一条打点好的运输线路。

但是蚕茧如果从各地农村运输到杭州,中间的管理人是明确的。明朝当地政府以及商业机构。

你不可能要求江南农村的小贩自己驾船出海把蚕茧运到舟山。相当于这部分运力需要由引公公自己来承担。

蚕茧这东西,大批量运输的时候的时间要求还是很高的。


波尔布特 于 2014-10-17 10:04:12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4-10-17 09:10

引公公的缫丝厂是难民充当雇工?还是本地雇佣土著作为职工?

如果是雇佣本地土著职工,搬到舟山应该还有个 …

缫丝厂职工的问题可以参阅正文,我记得那些职工大部分都是契约奴,把她们搬去舟山不过份吧?如果有家属,也可以全家都搬到舟山,又不是远离家乡,看在银子的份上,他们多半不会拒绝。近代史上缫丝女工可是“高收入”工种,中国的“女权”可以说是从缫丝女工群体上萌芽的。此外舟山本地土著也可以适当雇佣一些,尤其是军户的女眷,主要是用于增进“军民友谊”,变相交“保护费”。

关于蚕茧的物流问题也可参阅正文,大部分蚕茧的流程是:农民将蚕茧卖给行商,行商卖给凤凰山庄,杭州站的人基本见不着小贩,引公公还感叹过那些行商黑心。而那些行商的背后是大明的官绅,后台没问题,现在就看引公公愿意出多少收购价、分出多大的利润给他们。

当初蚕茧从各地农村运输到杭州的物流如何打点,从凤凰山庄出发到海上的难民船如何打点,将来“难民+蚕茧”运输船继续照办就是。

考虑到蚕茧的保质期问题,也不要搞单船大批量运输了,在移民船上隔出专门的货仓,和难民以及其他货物一起运,实行小批量、多船次的运输模式。起运地点除了凤凰山庄,也可以在浙东沿海再设几个,这几个点除了收购蚕茧,还可以采购其他所需的物资、招募当地的流民。

当然,如果那些蚕茧商、其他商行、牙行、人贩子等等愿意自己雇船,我们也可以提高“收购价”。例如杭州、宁波采购点的收购价是50两,行商自己雇船送去舟山就出60两收购。

此外明军水师想参与的话,也分他们一杯羹,应该没人会跟钱过不去。

这年头浙东的海盗应该差不多绝迹了,否则舟山的驻军也不至于被裁得只剩千把人,刘香一来就搞得浙江总动员。


Brain1127 于 2014-10-18 13:00:0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Brain1127 于 2014-10-18 13:04 编辑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4-10-17 10:04

缫丝厂职工的问题可以参阅正文,我记得那些职工大部分都是契约奴,把她们搬去舟山不过份吧?如果有家属, …

契约奴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像小说里说到的,目前引公公手下最高级别的土著技术员王四娘,基本上不可能搬到舟山去的——人家卖身契上写明了,主家搬迁允许自己赎身的。

明朝人的观念不是现代人。就算你开翻倍工资并连同家属一起随迁也不一定肯去的。

简而言之: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也仅仅是萌芽而已。没有大的变革,商人不可能从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形成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也不可能从农民中自动的分化出来。


波尔布特 于 2014-10-19 15:43:3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14-10-20 10:13 编辑

Brain1127 发表于 2014-10-18 13:00

契约奴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像小说里说到的,目前引公公手下最高级别的土著技术员王四娘,基本上不可能搬 …

占到杭州站人员主体的契约奴能去舟山就行了,这次又不是把整个杭州站全搬去舟山,搬得主要是敏感、撤离不易、经不起大损失的缫丝厂和难民营,主要目的是降低杭州站的经营风险。凤凰山庄和完璧书坊还是要在杭州继续经营下去的,凤凰山庄内已经种好的桑树林、茶叶林也不可能搬走,不想去舟山的自由工人可以留下来继续干。像王四娘既不在缫丝厂干,也不在难民营干,而是负责在农村推广新式养蚕,她也没必要去舟山。

等到赵引弓手下的归化民、技术土著数量降低到一定水平,例如能用十几艘船舶一次或分两三次运走几百人,就可以在发生危险时像当初广州站那样从容撤离了。

如果到时候王四娘不愿意跟赵引弓暂时去舟山躲几天,坚持自赎走人,那就让她走好了,这样的人可靠性存疑,不如不带。而且一旦发生大规模撤离事件,伏波军也很快会打来浙江,王四娘等土著技术员用不了多久还是得回赵引弓身边。


波尔布特 于 2014-10-20 10:14:32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4-10-18 13:00

契约奴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像小说里说到的,目前引公公手下最高级别的土著技术员王四娘,基本上不可能搬 …

请问阁下在《临高启明》里的角色。


Brain1127 于 2014-10-20 10:15:34 发表了: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14-10-20 10:14

请问阁下在《临高启明》里的角色。

教育部,白雨


波尔布特 于 2014-10-20 11:00:43 发表了:

Brain1127 发表于 2014-10-20 10:15

教育部,白雨

好的,你的大名已经出现在同人里,并且加了戏份。


xuelindiao 于 2016-3-17 16:42:15 发表了:

楼主,请允许我将该同人全文收录进临高启明WIKI( lgqm.huiji.wiki )。如有不妥,请予赐复意见,临高启明WIKI将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相关词条。